动物寄生虫病学许金俊第二章:蠕虫病吸虫病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8234149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160 大小:10.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寄生虫病学许金俊第二章:蠕虫病吸虫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动物寄生虫病学许金俊第二章:蠕虫病吸虫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动物寄生虫病学许金俊第二章:蠕虫病吸虫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动物寄生虫病学许金俊第二章:蠕虫病吸虫病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动物寄生虫病学许金俊第二章:蠕虫病吸虫病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寄生虫病学许金俊第二章:蠕虫病吸虫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寄生虫病学许金俊第二章:蠕虫病吸虫病(1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动物蠕虫病学动物蠕虫病学第一节、蠕虫病概论第一节、蠕虫病概论p形态特征形态特征 多细胞三胚层动物多细胞三胚层动物 n主要类群主要类群 吸虫、绦虫、线虫与棘头虫吸虫、绦虫、线虫与棘头虫蠕虫的形态特征与类群蠕虫的形态特征与类群动物蠕虫病的特征动物蠕虫病的特征n流行具有地区性和季节性流行具有地区性和季节性n发病缓慢,病程长发病缓慢,病程长n感染率高,发病率低感染率高,发病率低n常常混合感染,症状无特异性常常混合感染,症状无特异性n主要危害仔畜与幼禽主要危害仔畜与幼禽第二节、吸虫病第二节、吸虫病(一)、吸虫的(一)、吸虫的 形态和生理特点形态和生理特点(二)、吸虫的发育(二)、吸虫的发育

2、(三)、吸虫的分类(三)、吸虫的分类一、一、 概论概论(一)、吸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一)、吸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1、外部形态、外部形态1)虫虫体体多多为为背背腹腹扁扁平平,呈呈树树叶叶状状或或舌舌状状,有有的的呈呈近近似似圆圆形形或或圆圆柱柱状状,甚至有的吸虫呈线状(分体吸虫。甚至有的吸虫呈线状(分体吸虫。2)大小通常为大小通常为215毫米,但最大的可达毫米,但最大的可达80毫毫米(如大片形吸虫米(如大片形吸虫Fasciola gigantica),),最小的仅有最小的仅有0.30.5毫米(如异形科的某毫米(如异形科的某些吸虫)。些吸虫)。 3)吸虫的吸盘一般有两个:口吸盘、腹吸盘(后

3、吸盘)。吸虫的吸盘一般有两个:口吸盘、腹吸盘(后吸盘)。4)虫体不分节,有口孔、生殖孔、排泄孔、吸虫的生殖孔,多位于腹虫体不分节,有口孔、生殖孔、排泄孔、吸虫的生殖孔,多位于腹吸盘的前缘或后缘处虫体的排泄孔位于虫体的未端。吸盘的前缘或后缘处虫体的排泄孔位于虫体的未端。5)颜色一般为淡红色或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颜色一般为淡红色或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2、体壁、体壁 由皮层和肌层构成,又称皮肌囊,无体腔,囊内为大量由皮层和肌层构成,又称皮肌囊,无体腔,囊内为大量网状实质和器官网状实质和器官 皮层:质膜:单位膜,表面有微绒毛,分泌抗消化酶皮层:质膜:单位膜,表面有微绒毛,分泌抗消化酶 基质:含

4、线粒体和分泌小体,可形成新的外质膜基质:含线粒体和分泌小体,可形成新的外质膜体壁体壁 基质膜:一种结晶蛋白基质膜:一种结晶蛋白 基层基层 肌层:外环、内纵、中斜肌肉肌层:外环、内纵、中斜肌肉 皮层具有感觉、分泌、吸收、排泄、气体交换功能。皮层具有感觉、分泌、吸收、排泄、气体交换功能。吸虫的体壁的超微结构口口前咽前咽咽咽食道食道肠管(盲肠)肠管(盲肠)无肛门无肛门3、消化系统、消化系统 4、吸虫的排泄系统、吸虫的排泄系统 为原肾形式为原肾形式1.焰细胞焰细胞2.毛细管毛细管3.前集合管前集合管4.后集合管后集合管5.集合总管集合总管6.排泄囊排泄囊7.排泄孔排泄孔 吸虫的淋巴系统由淋巴管和淋巴窦

5、组成,较简单5、吸虫的淋巴系统、吸虫的淋巴系统位于咽部的两个N节向前后各发出3条N干,分别位于虫体的背、腹部和两侧,N干之间有横索相连接,N干发出末梢分布于口、腹吸盘、咽、等感觉器官6、吸虫的神经系统、吸虫的神经系统吸吸虫虫的的生生殖殖系系统统发发达达,除除分分体体吸吸虫虫外外,都都是雌雄同体。是雌雄同体。7、吸虫的生殖系统、吸虫的生殖系统雄性生殖器官雄性生殖器官睾丸睾丸输出管输出管输精管输精管贮精囊贮精囊射精管射精管雄茎雄茎雄茎囊雄茎囊前列腺前列腺雄性生殖器官末端雄性生殖器官末端 n1.生殖孔n2.雄茎n3.射精管n4.雄茎囊n5.前列腺n6.贮精囊n7.输精管n8.子宫颈n9.子宫颈腺n1

6、0.子宫 卵巢卵巢输卵管输卵管受精囊受精囊卵模卵模梅氏腺梅氏腺卵黄腺卵黄腺劳氏管劳氏管卵黄管卵黄管卵黄总管卵黄总管卵黄囊卵黄囊子宫子宫子宫颈子宫颈 雌性生殖器官雌性生殖器官雌性生殖器官雌性生殖器官 1.外角皮 2.劳氏管3.输卵管 4.梅氏腺分泌物 5.卵黄总管 6.梅氏腺细胞7卵 8.卵膜9.卵黄细胞10.卵的形成11.腺分泌物 12.子宫瓣13.子宫(二)、吸虫的发育(二)、吸虫的发育 p需需要要交交换换一一个个或或两两个个中中间间宿宿主主,第第一一个个中中间间宿宿主主多多为为淡淡水水螺螺或或陆陆地地螺螺,第第二二个个中中间间宿宿主主多多为鱼类、蛙、螺和昆虫等。为鱼类、蛙、螺和昆虫等。p吸

7、吸虫虫的的发发育育有有着着十十分分固固定定的的几几个个阶阶段段即即虫虫卵卵、毛毛蚴蚴、胞胞蚴蚴、雷雷蚴蚴、尾尾蚴蚴和和囊囊蚴蚴等等,有有的的吸吸虫虫可以缺少其中的部分阶段。可以缺少其中的部分阶段。 虫卵毛蚴毛蚴 胞蚴胞蚴雷蚴雷蚴 尾蚴尾蚴 囊蚴囊蚴 吸虫发育过程示意图吸虫发育过程示意图成虫成虫 虫卵虫卵 毛蚴毛蚴 胞蚴胞蚴 雷蚴雷蚴 尾蚴尾蚴 尾尾 蚴蚴(水)(水)囊蚴囊蚴水水 水水第一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或水草第二中间宿主或水草扁形动物门、吸虫纲,下分三个目:扁形动物门、吸虫纲,下分三个目:(1)单殖目:直接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单殖目:直接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 常为鱼类和两

8、栖类体外寄生虫常为鱼类和两栖类体外寄生虫(2)盾殖目:直接发育或需要更换宿主,)盾殖目:直接发育或需要更换宿主, 水产动物水产动物 寄生于软体动物、鱼类和两栖类体内寄生于软体动物、鱼类和两栖类体内 寄生虫。寄生虫。(3)复殖目: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畜禽)复殖目: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畜禽(三)、吸虫的分类(三)、吸虫的分类复殖目复殖目片形科:片形属、姜片属片形科:片形属、姜片属歧腔科:歧腔属、阔盘属歧腔科:歧腔属、阔盘属前殖科:前殖属前殖科:前殖属并殖科:并殖属并殖科:并殖属后睾科:支睾属、后睾属、对体属、次睾属、微口属后睾科:支睾属、后睾属、对体属、次睾属、微口属双士科:双士属双士科:双士属棘

9、口科:棘口属、低颈属、棘缘属、棘隙属、真缘属棘口科:棘口属、低颈属、棘缘属、棘隙属、真缘属前后盘科:前后盘属、殖盘属、腹袋属、平腹属前后盘科:前后盘属、殖盘属、腹袋属、平腹属枭形科:异幻属枭形科:异幻属双穴科:翼形属双穴科:翼形属背孔科:背孔属、槽盘属背孔科:背孔属、槽盘属异形科:异形属、后殖属异形科:异形属、后殖属环肠科:嗜气管属环肠科:嗜气管属分体科:分体属、东毕属、毛毕属分体科:分体属、东毕属、毛毕属二、片形科吸虫病二、片形科吸虫病n片形科(片形科( Fasciolidae ) 片形属(片形属( Fasciola ): 肝片形吸虫(肝片形吸虫( F.hipatica ) 大片形吸虫(大片

10、形吸虫(F.gigantica) 姜片属(姜片属( Fasciolopsis ) 布氏姜片吸虫(布氏姜片吸虫( F.buski )(一)片形吸虫病(一)片形吸虫病n 片形科、片形属:片形科、片形属: 肝片形吸虫肝片形吸虫 大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n宿主:宿主: 黄牛、水牛、绵羊、山羊、鹿和骆驼等黄牛、水牛、绵羊、山羊、鹿和骆驼等各各 种反刍动物。猪、马属动物及一些野生种反刍动物。猪、马属动物及一些野生动物也可寄生,但人较为少见。动物也可寄生,但人较为少见。n寄生部位:寄生部位: 肝脏胆管。肝脏胆管。病原形态病原形态n大小为大小为20-355-13mm n前方为锥状前方为锥状突,基部为突,基部为肩,

11、有口腹肩,有口腹吸盘吸盘虫卵虫卵n大小大小116-132*66-82umn长椭圆形,金黄色长椭圆形,金黄色n内含一个胚细胞和多个内含一个胚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卵黄细胞n一端有一不明显的卵盖一端有一不明显的卵盖生活史生活史n中中间间宿宿主主:小小锥锥实实螺螺、截截口口锥锥实实螺螺、耳萝卜螺、折叠萝卜螺耳萝卜螺、折叠萝卜螺n成成虫虫产产卵卵虫虫卵卵含含毛毛蚴蚴的的虫虫卵卵毛毛蚴蚴毛毛蚴蚴胞胞蚴蚴雷雷蚴蚴尾尾蚴蚴尾尾蚴蚴附着于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附着于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 n(1)穿穿过过肠肠壁壁到到腹腹腔腔,再再由由肝肝包包膜膜进进入入肝肝脏脏,再再到到肝胆管内寄生。这是移行的一条主要途径。肝胆管内

12、寄生。这是移行的一条主要途径。n(2)童童虫虫钻钻入入肠肠壁壁血血管管,经经门门静静脉脉进进入入肝肝脏脏,再再到到达肝胆管内寄生。达肝胆管内寄生。n(3)经经十十二二指指肠肠胆胆管管口口进进入入胆胆管管寄寄生生,成成虫虫所所产产的的卵也是经十二指肠胆管口进入肠道。卵也是经十二指肠胆管口进入肠道。牛羊吞食囊蚴在小肠内囊壁破裂,童牛羊吞食囊蚴在小肠内囊壁破裂,童虫经以下三条途径进入肝脏:虫经以下三条途径进入肝脏:流行病学流行病学n发病季节:发病季节: 夏秋季夏秋季n分布:分布: 呈地方性流行呈地方性流行n易感动物:易感动物: 多宿主寄生虫多宿主寄生虫n虫卵的抵抗力:虫卵的抵抗力: 温度、湿度、化学

13、药物、光照温度、湿度、化学药物、光照n囊蚴的抵抗力:囊蚴的抵抗力: 夏秋季在水中存活夏秋季在水中存活5个月个月致病作用致病作用n幼虫:穿过肠壁到腹腔,不断破坏组织和摄取幼虫:穿过肠壁到腹腔,不断破坏组织和摄取组织为食,之后以肝细胞为食,形成虫道,引组织为食,之后以肝细胞为食,形成虫道,引起寄生性出血性肝炎,肝实质梗塞起寄生性出血性肝炎,肝实质梗塞n成虫:吸食血液成虫:吸食血液 、胆汁和细胞,引起营养障碍、胆汁和细胞,引起营养障碍n毒素作用:包括代谢毒和分泌毒毒素作用:包括代谢毒和分泌毒症状症状( 牛)牛)n慢性经过慢性经过n消瘦、贫血消瘦、贫血n反刍不正常反刍不正常n被毛粗乱无光被毛粗乱无光n

14、后期胸下、下颌水肿后期胸下、下颌水肿n母蓄不孕或流产,公畜生殖能力下降母蓄不孕或流产,公畜生殖能力下降症状症状(羊)(羊)n急性型:主要是大量囊蚴感急性型:主要是大量囊蚴感染,引起急性内出血死亡染,引起急性内出血死亡n慢性型:消瘦,贫血,被毛慢性型:消瘦,贫血,被毛粗乱无光,眼睑、颌下、胸粗乱无光,眼睑、颌下、胸下水肿,食欲下降,便秘和下水肿,食欲下降,便秘和下痢交替出现,病程下痢交替出现,病程1-2月月因恶病质而死因恶病质而死眼结膜贫血,并带黄色病理变化病理变化n肝肿大,包膜下有小出血斑,表面有肝肿大,包膜下有小出血斑,表面有圆形小孔及线状虫道圆形小孔及线状虫道n胆管扩张、增厚、变粗甚至堵塞

15、,胆胆管扩张、增厚、变粗甚至堵塞,胆汁停滞汁停滞n慢性病例外观上肝脏无特殊变化,切慢性病例外观上肝脏无特殊变化,切开时有开时有“沙沙声沙沙声”,可见胆管扩张、,可见胆管扩张、增厚、变粗,并有盐类沉积及虫体增厚、变粗,并有盐类沉积及虫体胆管扩张、增厚、变粗胆管扩张、增厚、变粗诊断诊断n粪便检查。粪便检查。n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治疗治疗(1)五氯柳胺)五氯柳胺(2)碘醚柳胺)碘醚柳胺(3)硫双二氯酚)硫双二氯酚(4)丙硫咪唑)丙硫咪唑(5)三氯苯咪唑(肝蛭净)三氯苯咪唑(肝蛭净)(6)溴酚磷(蛭得净)溴酚磷(蛭得净)(7)硝氯酚)硝氯酚 预防预防n预防性驱虫预防性驱虫n杀灭虫卵杀灭虫卵n消灭中

16、间宿主消灭中间宿主n防止畜禽吃到囊蚴防止畜禽吃到囊蚴(二)布氏姜片吸虫病(二)布氏姜片吸虫病n病原:片形科、姜片属(病原:片形科、姜片属(Fasciolopsis ) 布氏姜片吸虫(布氏姜片吸虫(F. buski)n寄生于猪和人的小肠,为于人畜共患病。寄生于猪和人的小肠,为于人畜共患病。n猪可以导致消瘦发育不良和肠炎才,儿童身猪可以导致消瘦发育不良和肠炎才,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迟缓。本病地方性分布,在我体和智力发育迟缓。本病地方性分布,在我国多见于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国多见于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病原特征病原特征n新鲜虫体肉红色,椭新鲜虫体肉红色,椭圆形,肥厚,背面凸,圆形,肥厚,背面凸,腹面平。

17、虫体长腹面平。虫体长20-75mm,宽宽8-20mm,厚厚2-3mm,大小不一,大小不一致致。n卵巢呈数枝状,位于卵巢呈数枝状,位于虫体中部虫体中部n睾丸呈珊瑚状睾丸呈珊瑚状虫卵特征虫卵特征n虫卵特征:长虫卵特征:长0.137-0.153mm,宽,宽0.071-0.084mm,淡黄色,椭圆形,有淡黄色,椭圆形,有卵盖,多个卵黄细胞卵盖,多个卵黄细胞和一个胚细胞。卵黄和一个胚细胞。卵黄细胞内含脂质颗粒细胞内含脂质颗粒生活史生活史n中间宿主为扁卷螺中间宿主为扁卷螺n成虫产卵成虫产卵虫卵虫卵含毛蚴的虫卵含毛蚴的虫卵毛蚴毛蚴毛蚴毛蚴胞蚴胞蚴雷蚴雷蚴尾蚴尾蚴尾蚴尾蚴附着于水生植物附着于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

18、。猪吃了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上形成囊蚴。猪吃了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n在中间宿主内发育时间在中间宿主内发育时间49天天n感染感染成虫所需时间成虫所需时间3个月个月 生生 活活 史史扁卷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n带虫患者与病猪带虫患者与病猪n水中有扁卷螺存在水中有扁卷螺存在n水中有当作食品或饲料的水生植物水中有当作食品或饲料的水生植物n用人粪或猪粪施肥用人粪或猪粪施肥n生食水生植物或食品生食水生植物或食品致病作用与症状致病作用与症状n致病作用致病作用: 对肠道机械性损伤对肠道机械性损伤 妨碍消化和吸收妨碍消化和吸收 代谢产物引起变态反应代谢产物引起变态反应n症状症状: 肠黏膜炎症、出血、水肿

19、、溃疡、坏死;肠黏膜炎症、出血、水肿、溃疡、坏死;机体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腹泻与便秘交机体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替出现诊断诊断 n直接涂片法直接涂片法n沉淀法沉淀法n饱和硝酸铅溶液漂浮法饱和硝酸铅溶液漂浮法治疗治疗n硫双二氯酚硫双二氯酚n吡喹酮吡喹酮 n敌百虫敌百虫n硝硫氰胺硝硫氰胺n硝硫氰醚硝硫氰醚预防预防n严格粪便管理严格粪便管理n消灭中间宿主消灭中间宿主n发酵处理水生饲料发酵处理水生饲料n定期预防性驱虫定期预防性驱虫三、前后盘类吸虫病三、前后盘类吸虫病n病原:同盘科(病原:同盘科( Paramphistomatidae )、前后盘)、前后盘亚科、腹袋亚科、腹盘亚科

20、中的多个属的吸虫混合寄生亚科、腹袋亚科、腹盘亚科中的多个属的吸虫混合寄生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前后盘吸虫、双口吸虫。有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前后盘吸虫、双口吸虫。有80多多个种,常见种为鹿同盘吸虫、长菲世吸虫。个种,常见种为鹿同盘吸虫、长菲世吸虫。n成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与网胃壁上或两胃的成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与网胃壁上或两胃的交界处以及盲肠;童虫寄生于真胃、小肠、胆管、胆囊。交界处以及盲肠;童虫寄生于真胃、小肠、胆管、胆囊。n童虫危害大,可引起腹泻,甚至死亡。童虫危害大,可引起腹泻,甚至死亡。病原特征病原特征 n虫虫体体淡淡红红色色,梨梨形形或或圆圆锥锥形形,口口吸吸盘盘在在虫虫体体

21、前前端端,缺缺咽咽,腹腹吸吸盘盘位位于于虫虫体体后后端端,一一般般比比口口吸吸盘盘大大2.5-8倍;倍;n睾睾丸丸两两枚枚,椭椭圆圆形形,略略分分叶叶,前前后后排排列列于于虫虫体体中中部部, 生殖孔开口于肠分叉下方;生殖孔开口于肠分叉下方;n卵卵巢巢圆圆形形,位位于于睾睾丸丸后后方方、后后吸吸盘盘背背侧侧;子子宫宫弯弯曲曲;卵黄腺呈粗颗粒状,分布于虫体两侧。卵黄腺呈粗颗粒状,分布于虫体两侧。 n虫虫卵卵:灰灰白白色色、银银灰灰色色,有有胚胚细细胞胞和和卵卵黄黄细细胞胞,卵卵黄黄细细胞胞较较疏疏松松,大大 小小 为为 110-17070-100m生活史生活史n中间宿主:锥实螺、扁卷螺中间宿主:锥

22、实螺、扁卷螺n成虫产卵成虫产卵虫卵虫卵含毛蚴的虫卵含毛蚴的虫卵毛蚴毛蚴毛蚴毛蚴胞蚴胞蚴雷蚴雷蚴仔雷蚴仔雷蚴尾蚴尾蚴尾蚴尾蚴附着于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附着于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 致病作用与症状致病作用与症状n致病作用:致病作用: 幼虫移行引起出血性胃炎幼虫移行引起出血性胃炎n症状:症状: 顽固性拉稀,呈水样,恶臭顽固性拉稀,呈水样,恶臭 消瘦消瘦 水肿水肿诊断诊断n沉淀法找虫卵沉淀法找虫卵n由童虫寄生所引起的要结合症状和由童虫寄生所引起的要结合症状和流行病学等情况综合判断流行病学等情况综合判断n死亡家畜剖检时找虫体死亡家畜剖检时找虫体治疗与预防治疗与预防n治疗:治疗: 氯硝柳胺氯硝柳胺 硫双二氯酚硫

23、双二氯酚 溴羟苯酰苯胺溴羟苯酰苯胺n预防:预防: 相似于肝片吸虫病相似于肝片吸虫病三、双腔科吸虫病三、双腔科吸虫病n双腔科(双腔科( Dicrocoeliidae ) 双腔属(双腔属( Dicrocoelium ) : 矛形双腔吸虫(矛形双腔吸虫( D.lanceatum ) 中华双腔吸虫(中华双腔吸虫( D. chinensis ) 阔盘属(阔盘属( Eurytrema): 胰阔盘吸虫(胰阔盘吸虫( E.pancreaticum ) 腔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 E.coelomaticum ) 枝睾阔盘吸虫(枝睾阔盘吸虫(E.cladorchis)(一)双腔吸虫病(一)双腔吸虫病n病原:双腔科

24、、双腔属病原:双腔科、双腔属 矛形双腔吸虫矛形双腔吸虫 中华双腔吸虫中华双腔吸虫 n寄生于牛、羊等动物胆管与胆囊内。寄生于牛、羊等动物胆管与胆囊内。n分布于我国西北各省、区和内蒙古等地区。分布于我国西北各省、区和内蒙古等地区。 病原形态病原形态n矛形双腔吸虫:棕红矛形双腔吸虫:棕红色,呈柳叶状。大小色,呈柳叶状。大小为为6.64 8.34mm 1.61 2.14mm。睾丸前后排列或睾丸前后排列或 斜列。斜列。n中华双腔吸虫:睾丸中华双腔吸虫:睾丸左右排列左右排列生活史生活史 n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蛳:蜗牛、丽螺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蛳:蜗牛、丽螺n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n感染阶

25、段为囊蚴。感染阶段为囊蚴。n经口感染。经口感染。n成成虫虫虫虫卵卵(含含毛毛蚴蚴)毛毛蚴蚴母母胞胞蚴蚴子子胞胞蚴蚴尾尾蚴蚴尾尾蚴蚴群群囊囊囊囊蚴蚴 。牛牛、羊羊吃吃到到蚂蚂蚁蚁体体内内的的囊囊蚴蚴后后感感染染,童童虫虫由由十十二二指指肠肠经经总总胆胆管管到到达肝脏胆管。达肝脏胆管。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n世界性分布,我国世界性分布,我国“三北三北”地区和西南各省常见。地区和西南各省常见。感染率高达感染率高达70 %80 %。感染虫数千、万条。感染虫数千、万条。n动物宿主动物宿主70余种。余种。n南方地区全年都可感染;北方地区具有春、秋两南方地区全年都可感染;北方地区具有春、秋两季特点,但动物发病都

26、在春秋季节。季特点,但动物发病都在春秋季节。n虫卵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虫卵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致病作用与症状致病作用与症状n致病作用:致病作用: 机械刺激及毒素作用。引起胆管炎。机械刺激及毒素作用。引起胆管炎。n症状:症状: 严重感染的家畜可见黏膜黄染,逐渐严重感染的家畜可见黏膜黄染,逐渐消瘦,水肿、腹泻,甚至死亡。消瘦,水肿、腹泻,甚至死亡。诊断与防治诊断与防治n粪检虫卵或剖检虫体。粪检虫卵或剖检虫体。n砒喹酮、丙硫咪唑、六氯对二甲苯、砒喹酮、丙硫咪唑、六氯对二甲苯、海涛林。海涛林。n定期驱虫;灭螺、灭蚁;合理放牧。定期驱虫;灭螺、灭蚁;合理放牧。(二)阔盘吸虫病(二)阔盘吸虫病n病原:双腔科、

27、阔盘属,有六种。常见有三个种:病原:双腔科、阔盘属,有六种。常见有三个种: 胰阔盘吸虫胰阔盘吸虫 腔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 枝睾阔盘吸虫枝睾阔盘吸虫n寄生于牛、羊、猪、骆驼、人的胰腺胰管。寄生于牛、羊、猪、骆驼、人的胰腺胰管。n呈世界性流行。我国的东北、西北及南方各省市呈世界性流行。我国的东北、西北及南方各省市都有本病流行。都有本病流行。病原形态病原形态n口吸盘大于腹吸盘口吸盘大于腹吸盘 n卵巢卵巢 :分叶、:分叶、3-6瓣,瓣,位于睾丸之后,虫体位于睾丸之后,虫体中心线附近中心线附近 。n睾丸睾丸 :左右排列于腹:左右排列于腹吸盘水平稍后方,边吸盘水平稍后方,边缘深缺刻或略分叶。缘深缺刻或略分叶

28、。 生活史生活史 n相似于双腔吸虫相似于双腔吸虫n第一中间宿主:阔纹蜗牛、中华蜗牛。第一中间宿主:阔纹蜗牛、中华蜗牛。 n第二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 :中华草螽:中华草螽 、红脊草螽、红脊草螽 。致病作用与症状致病作用与症状n致病作用:致病作用: 机械刺激及毒素作用。引起胰腺炎,胰腺机械刺激及毒素作用。引起胰腺炎,胰腺分泌功能下降。分泌功能下降。n症状:症状: 营养不良、下痢、贫血、消瘦、水肿。营养不良、下痢、贫血、消瘦、水肿。严重时引起死亡。严重时引起死亡。病理变化病理变化n胰脏表面散在界限不明显的褐色胰脏表面散在界限不明显的褐色或暗褐色区域,质地较实在,切或暗褐色区域,质地较实在,切面上胰管

29、增厚,管腔内充满腔阔面上胰管增厚,管腔内充满腔阔盘吸虫盘吸虫 和粘稠物质。和粘稠物质。诊断和防治诊断和防治n相似于双腔吸虫相似于双腔吸虫五、分体科吸虫病五、分体科吸虫病n分体科分体科(Schistosomatidae) n分体属分体属(Schistosoma): 日本血吸虫(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人与动物人与动物n东毕属东毕属(Orientobilharzia):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O.turkestanicum):):牛、羊牛、羊n毛毕属毛毕属(Trichobilharzia): 包氏毛毕吸虫(包氏毛毕吸虫(T.paoi):鸭):鸭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

30、吸虫病n病原:日本血吸虫(病原: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 n寄生部位:人与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寄生部位:人与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门静脉。 n分布与东南亚及我国的长江沿岸及长分布与东南亚及我国的长江沿岸及长江以南的江以南的14个省、市、自治区。个省、市、自治区。病原特征病原特征n雄虫:雄虫: 平均长平均长10-18mm;扁平,扁平,虫体向中线卷曲虫体向中线卷曲形成抱雌沟形成抱雌沟n雌虫:雌虫: 平均长平均长13-20mm呈线状,呈线状,常栖止于抱雌沟常栖止于抱雌沟内,成雌雄合抱内,成雌雄合抱状态状态日本血吸虫的虫卵、毛蚴及尾蚴日本血吸虫的虫卵、毛蚴及尾蚴生活史生活史n终末宿主:动

31、物、人。终末宿主:动物、人。n中间宿主:湖北钉螺。中间宿主:湖北钉螺。 n经皮肤感染,也可经胎盘感染。经皮肤感染,也可经胎盘感染。n虫卵虫卵毛蚴毛蚴毛蚴毛蚴母孢蚴母孢蚴子孢蚴子孢蚴尾蚴尾蚴尾蚴尾蚴小血管、淋巴管小血管、淋巴管右心右心肺循环肺循环体循环体循环门静脉门静脉 成虫成虫 产产卵。卵。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n分布:山丘型(条状分布)、水分布:山丘型(条状分布)、水网型(片状分布)、湖沼型。网型(片状分布)、湖沼型。n终末宿主:终末宿主:7目目28属属40种动物。种动物。n传染源:病人、病畜、野生动物传染源:病人、病畜、野生动物(保虫宿主)(保虫宿主) 。n感染季节与发病特点:春末夏初。感染季

32、节与发病特点:春末夏初。地区性。地区性。n中间宿主中间宿主-湖北钉螺。湖北钉螺。致病作用致病作用n童虫:引起局部炎症,表现为搔痒和丘疹,称为尾童虫:引起局部炎症,表现为搔痒和丘疹,称为尾蚴性皮炎。蚴性皮炎。n虫卵:虫卵主要沉积在肝内门静脉分支以及结肠肠虫卵:虫卵主要沉积在肝内门静脉分支以及结肠肠壁静脉内,仅在肠黏膜的虫卵可以脱入肠腔随粪便壁静脉内,仅在肠黏膜的虫卵可以脱入肠腔随粪便排出,其余的虫卵沉积在肝脏和结肠内引起肉芽肿排出,其余的虫卵沉积在肝脏和结肠内引起肉芽肿和纤维化。和纤维化。n成虫:机械性损伤如静脉内膜炎、静脉周围炎。成虫:机械性损伤如静脉内膜炎、静脉周围炎。 症状症状 n动物:动

33、物: 奶牛、黄牛较水牛症状明显,小牛较大牛症状明奶牛、黄牛较水牛症状明显,小牛较大牛症状明显。犊牛大量感染时,往往出现急性感染症状。多显。犊牛大量感染时,往往出现急性感染症状。多数牛呈慢性经过:下痢;粪便带血或黏液;贫血、数牛呈慢性经过:下痢;粪便带血或黏液;贫血、消瘦;耕地无力等。消瘦;耕地无力等。n人:人: 脸黄象南瓜、四肢象丝瓜、头颈象黄瓜、肚子脸黄象南瓜、四肢象丝瓜、头颈象黄瓜、肚子象冬瓜。出现腹水、巨脾。象冬瓜。出现腹水、巨脾。日本血吸虫病人日本血吸虫病人病理变化病理变化n肝脏初期肝肿大,后期萎缩硬化。表面或切面有肉眼肝脏初期肝肿大,后期萎缩硬化。表面或切面有肉眼可见的粟粒到高粱粒大

34、小的灰白色的小点,即虫卵结可见的粟粒到高粱粒大小的灰白色的小点,即虫卵结节。节。n肠道各段有虫卵沉积肠道各段有虫卵沉积 ,以直肠病变严重。,以直肠病变严重。n肠系膜和大网膜有虫卵结节。系膜静脉中有成虫。肠系膜和大网膜有虫卵结节。系膜静脉中有成虫。n心、肾、胰、肺等处也有虫卵结节。心、肾、胰、肺等处也有虫卵结节。日本日本血吸血吸虫寄虫寄生于生于肠系肠系膜静膜静脉脉日本血吸虫引起的肝脏病变日本血吸虫引起的肝脏病变诊断诊断 n病原学诊断:病原学诊断: 粪便毛蚴孵化法粪便毛蚴孵化法n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 环卵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琼环卵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尾蚴膜反应、脂扩散试验、尾蚴膜反

35、应、ELISA 等。等。 治疗治疗 (1)吡喹酮)吡喹酮(2)硝硫氰胺硝硫氰胺(3)敌百虫敌百虫 (4 ) 硝硫氰醚硝硫氰醚预防预防n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n查治病人、病畜,控制传染源。查治病人、病畜,控制传染源。n粪便管理粪便管理n用水管理用水管理n安全放牧安全放牧n消灭钉螺消灭钉螺六、后睾科吸虫病六、后睾科吸虫病n后睾科后睾科(OpisthorchiidaeOpisthorchiidae) 枝睾属:枝睾属: 华枝睾吸虫华枝睾吸虫(C.sinensisC.sinensis) 后睾后睾属属( (OpisthorchisOpisthorchis) ): 鸭后睾吸虫鸭后睾吸虫( (O.felin

36、eusO.felineus) ) 对体属(对体属(Amphimerus):): 鸭对体吸虫(鸭对体吸虫(A.anatis) 次睾属(次睾属(Metorchis):): 东方次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M.orientalis) 台湾次睾吸虫(台湾次睾吸虫(M.taiwanensis)(一)华枝睾吸虫病(一)华枝睾吸虫病n病原:后睾科病原:后睾科 、枝睾属的华枝睾吸虫。、枝睾属的华枝睾吸虫。n寄生于人、犬、猫、猪及虎、狐、水貂等寄生于人、犬、猫、猪及虎、狐、水貂等动物的肝脏,胆管,胆囊内。动物的肝脏,胆管,胆囊内。n分布于东南亚各国。俗称肝吸虫病。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各国。俗称肝吸虫病。主要流行于广东、

37、广西、江苏、浙江、湖南、流行于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山东等地。湖北、山东等地。 病原形态病原形态虫卵虫卵生活史生活史n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3科科6属属9种。种。n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 12科科39属属68种;淡水虾:种;淡水虾:4种。种。n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n犬、猫吞食含囊蚴的生鱼、虾或未经煮熟的鱼、虾犬、猫吞食含囊蚴的生鱼、虾或未经煮熟的鱼、虾而感染。而感染。n幼虫在十二指肠中破囊而出,经总胆管而进入胆管,幼虫在十二指肠中破囊而出,经总胆管而进入胆管,约经一个月发育为成

38、虫约经一个月发育为成虫。流行病学流行病学n宿主动物种类多;宿主动物种类多;n中间宿主多、分布广泛;中间宿主多、分布广泛;n人畜粪便未经处理进入水体;人畜粪便未经处理进入水体;n人和动物吃生或半生的鱼、虾。人和动物吃生或半生的鱼、虾。致病作用与症状致病作用与症状n致病作用:致病作用: 虫虫体体在在胆胆管管内内吸吸血血,破破坏坏胆胆管管上上皮皮细细胞胞。重重度度感感染染并并经经过过相相当当长长的的时时间间后后,胆胆管管出出现现局局限限性性的的扩扩张张,管管壁壁增增厚厚。大大量量的的虫虫体体可可引引起起阻阻塞塞、胆胆汁汁滞滞留留。华华支支睾睾吸吸虫虫感感染染与与胆胆管管上上皮皮癌癌、肝肝细细胞癌的发

39、生有一定关系。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n症状:症状: 家家畜畜中中主主要要是是犬犬、猫猫和和猪猪,严严重重感感染染时时出出现现消消化化不不良良,下下痢痢,消消瘦瘦,贫贫血血,黄黄疸疸,水水肿肿等等症症状状,轻轻度度感感染染时时,生生前前不不表表现现明明显显症状,死后剖解才发现虫体。症状,死后剖解才发现虫体。 诊断诊断n粪便检查虫卵粪便检查虫卵n死后剖检死后剖检n免免疫疫诊诊断断:皮皮内内试试验验、间间接接血血凝凝试试验验、对对流流免免疫疫电电泳泳试试验验、酶酶联联免免疫疫吸吸附附试试验验、间间接接荧荧光光抗体试验等仅作辅助诊断。抗体试验等仅作辅助诊断。防治防治治疗:治疗: 吡喹酮吡喹酮 丙硫苯咪

40、唑丙硫苯咪唑 六氯对二甲苯六氯对二甲苯预防:预防: 治疗病人、病畜治疗病人、病畜 防止人畜食入活的囊蚴防止人畜食入活的囊蚴 管好人畜粪便管好人畜粪便 杀灭淡水螺杀灭淡水螺(二)禽后睾吸虫病(二)禽后睾吸虫病n病原:后睾科病原:后睾科 后睾属:鸭后睾吸虫后睾属:鸭后睾吸虫 对体属:鸭对体吸虫对体属:鸭对体吸虫 次睾属:东方次睾吸虫次睾属:东方次睾吸虫 台湾次睾吸虫台湾次睾吸虫n寄生于家禽的胆管、胆囊内。寄生于家禽的胆管、胆囊内。n多呈地方性流行。多呈地方性流行。病原形态病原形态n东方次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2.35-4.65 mm鸭对体吸虫:鸭对体吸虫:19.58-24.63 mm鸭后睾吸虫鸭后

41、睾吸虫生活史生活史n与与华枝睾吸虫相似。如东方次睾吸虫:华枝睾吸虫相似。如东方次睾吸虫: 第一中间宿主为纹绍螺第一中间宿主为纹绍螺 第二中间宿主为麦穗鱼等鲤科鱼类及黄鳝、第二中间宿主为麦穗鱼等鲤科鱼类及黄鳝、泥鳅和蛙类的蝌蚪。泥鳅和蛙类的蝌蚪。症状症状 n放养的禽或用生鱼喂养的禽类多发,主要危害一月龄以上的雏鸭,放养的禽或用生鱼喂养的禽类多发,主要危害一月龄以上的雏鸭,感染虫数可达数百条。次睾吸虫多见于胆囊,后睾吸虫和对体吸感染虫数可达数百条。次睾吸虫多见于胆囊,后睾吸虫和对体吸虫则多见于胆管。一般虫则多见于胆管。一般79月份发病较多。月份发病较多。n轻度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不仅影响

42、产蛋,而且死亡轻度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不仅影响产蛋,而且死亡率也较高。率也较高。n患禽表现食欲减退,逐渐消瘦,在水中游走无力,缩颈闭眼,精患禽表现食欲减退,逐渐消瘦,在水中游走无力,缩颈闭眼,精神沉郁,两腿发软而卧伏不起。随着病情加剧,羽毛松乱,食欲神沉郁,两腿发软而卧伏不起。随着病情加剧,羽毛松乱,食欲废绝,眼结膜发绀,有粘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贫血,消瘦,废绝,眼结膜发绀,有粘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贫血,消瘦,粪便呈草绿色或灰白色,多因衰竭而死亡。粪便呈草绿色或灰白色,多因衰竭而死亡。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n次睾吸虫可引起胆囊肿大,囊壁增厚,胆汁变质或消失,次睾吸虫可引起胆囊肿大,囊

43、壁增厚,胆汁变质或消失,肝肿大,质地坚实,表面有白色小斑点。肝肿大,质地坚实,表面有白色小斑点。n后睾吸虫和对体吸虫寄生的肝脏,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后睾吸虫和对体吸虫寄生的肝脏,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坏死,肝常呈橙黄色,肝功能破坏,胆汁分泌受阻或肝坏死,肝常呈橙黄色,肝功能破坏,胆汁分泌受阻或肝结缔组织增生,细胞变性萎缩,引起肝硬化。结缔组织增生,细胞变性萎缩,引起肝硬化。 诊断诊断n发生于放养的禽或有喂生鱼史的禽;发生于放养的禽或有喂生鱼史的禽;n病禽尸体剖检发现大量虫体及病变;病禽尸体剖检发现大量虫体及病变;n或或用用饱饱和和盐盐水水漂漂浮浮法法检检查查粪粪便便发发现现大大量虫卵后确诊。量虫卵后

44、确诊。防治防治p治疗:治疗: 吡喹酮吡喹酮1520/体重,一次口服;体重,一次口服; 丙硫咪唑丙硫咪唑75100mg/kg体重,一次口服。体重,一次口服。 n预防:预防: 禽类在流行季节应避免到水塘或稻田放养,以免直接采食禽类在流行季节应避免到水塘或稻田放养,以免直接采食 到中间宿主;到中间宿主; 流行地区不以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类作饲料;流行地区不以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类作饲料; 定期进行驱虫;定期进行驱虫; 粪便应堆积发酵处理杀灭虫卵;粪便应堆积发酵处理杀灭虫卵; 结合农业生产进行灭螺。结合农业生产进行灭螺。六、并殖科吸虫病六、并殖科吸虫病n病原:并殖科(病原:并殖科(Paragonimi

45、dae) 并殖属(并殖属(Paragonimus): 卫氏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P.westermani) 狸殖属(狸殖属(Pagumogonimus) 斯氏狸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P. skrjiabini)n寄生于犬、猫、豹等动物及人的肺组织内。寄生于犬、猫、豹等动物及人的肺组织内。n引起肺吸虫病,人医上称地方性咯血病。主要流行于浙引起肺吸虫病,人医上称地方性咯血病。主要流行于浙江、台湾和东北地区。江、台湾和东北地区。 病原形态病原形态n虫虫体体腹腹面面扁扁平平,背背面面隆隆起起,红红褐褐色色,很很象象半半粒粒赤豆。赤豆。n体体表表具具小小棘棘,口口腹腹吸吸盘盘大小略相同。大小略相同。n

46、睾睾丸丸分分枝枝,并并列列于于虫虫体体后后1/3n卵卵巢巢位位于于腹腹吸吸盘盘的的后后右右侧,分侧,分5-6叶,形如指状叶,形如指状卫氏并殖吸虫成虫与虫卵卫氏并殖吸虫成虫与虫卵生活史生活史n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螺(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螺(20多种),多种),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蟹(石蟹)、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蟹(石蟹)、蝲蛄蝲蛄。n成虫产卵成虫产卵卵卵含毛蚴的虫卵含毛蚴的虫卵毛蚴毛蚴毛蚴毛蚴胞蚴胞蚴母雷蚴母雷蚴子雷蚴子雷蚴尾蚴尾蚴 尾蚴尾蚴囊蚴囊蚴 终末宿主终末宿主感染。囊蚴在小肠里破囊而出,穿过肠壁、腹膜、膈感染。囊蚴在小肠里破囊而出,穿过肠壁、腹膜、膈肌与肺膜一直到肺脏

47、,然后发育为成虫。肌与肺膜一直到肺脏,然后发育为成虫。n成虫主要寄生于肺组织所形成的虫囊内。虫囊与气管成虫主要寄生于肺组织所形成的虫囊内。虫囊与气管相通,以宿主的组织液和血液为食。相通,以宿主的组织液和血液为食。 卫市氏并殖吸虫生活史卫市氏并殖吸虫生活史卫市氏并殖卫市氏并殖吸虫中间宿吸虫中间宿主主流行病学流行病学n分分布布广广泛泛,日日本本、朝朝鲜鲜、俄俄罗罗斯斯、菲菲律律宾宾、马马来来西西亚亚、印印度度、泰泰国国以以及及非非洲洲、南南美美洲洲均均有有报报道道。在在我我国国分分布布于于山山东东、江江苏苏、安安徽徽、江江西西、浙浙江江、福福建建、广广东东、河河南南、湖湖北北、湖湖南南、四四川川、

48、贵贵州州、广广西西、云云南南、台台湾湾、甘甘肃肃、陕陕西西、山山西西、河河北北、辽辽宁宁、吉林、黑龙江等吉林、黑龙江等23个省、区。个省、区。n动动物物宿宿主主包包括括家家畜畜(如如犬犬、猫猫)和和一一些些野野生生肉肉食食类类动动物物(如如虎虎、豹、狼、狐、豹猫、大灵猫、貉、果子狸等)。豹、狼、狐、豹猫、大灵猫、貉、果子狸等)。n第第一一中中间间宿宿主主为为生生活活淡淡水水的的川川卷卷螺螺类类,属属黑黑螺螺科科,包包括括有有:放放逸逸短短沟沟蜷蜷、黑黑龙龙江江短短沟沟蜷蜷、瘤瘤拟拟黑黑螺螺、斜斜粒粒粒粒蜷蜷等等。第第二二中中间间宿宿主主为为淡淡水水蟹蟹类类,如如溪溪蟹蟹、华华溪溪蟹蟹、拟拟溪溪

49、蟹蟹、石石蟹蟹、绒绒螯螯蟹蟹等等约二十余种蟹,以及东北的约二十余种蟹,以及东北的蝲蝲蛄。蛄。n生吃或半生吃溪蟹、生吃或半生吃溪蟹、蝲蝲蛄而感染。蛄而感染。致病作用和症状致病作用和症状n卫氏并殖吸虫成虫通常寄生于肺,但其童虫有时成卫氏并殖吸虫成虫通常寄生于肺,但其童虫有时成虫亦可寄生于皮下、肝、脑、脊髓、眼眶等组织和虫亦可寄生于皮下、肝、脑、脊髓、眼眶等组织和器官,引起多种组织和器官损伤。器官,引起多种组织和器官损伤。 n呼吸道症状:咳嗽和咳痰最为常见。腹部症状:腹呼吸道症状:咳嗽和咳痰最为常见。腹部症状:腹痛、腹泻在疾病早期比较多见,有时也出现恶心呕痛、腹泻在疾病早期比较多见,有时也出现恶心呕

50、吐。成虫寄生于脑内时可出现癫清、瘫痪、麻木、吐。成虫寄生于脑内时可出现癫清、瘫痪、麻木、失语、头痛、呕吐、视力减退等。失语、头痛、呕吐、视力减退等。 病理变化与诊断病理变化与诊断n病病理理变变化化:虫虫体体包包囊囊呈呈暗暗红红色色或或灰灰白白色色,有有小小指指头头大大,突突出出于于肺肺表表面面。肺肺组织中的虫卵形成下结节。组织中的虫卵形成下结节。n诊断:检查病犬的唾液、痰液及粪便诊断:检查病犬的唾液、痰液及粪便可检出虫卵得以确诊。此外还可以应可检出虫卵得以确诊。此外还可以应用皮内变态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及用皮内变态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及X光等进行辅助性检查。光等进行辅助性检查。 防治防治n治疗:治

51、疗: 吡喹酮吡喹酮 硫双二氯酚硫双二氯酚 丙硫咪唑丙硫咪唑n预防:预防: 不不生生食食蟹蟹类类和和蝲蝲蛄蛄,不不饮饮用用生生水水。及及时时治疗病人及病畜与病兽,加强粪便管理。治疗病人及病畜与病兽,加强粪便管理。 七、背孔科吸虫病七、背孔科吸虫病n背孔科(背孔科( Notocotylidae ) 列叶属(列叶属( Ogmotyle ) 印度列叶吸虫(印度列叶吸虫(O.indica) 背孔属(背孔属(Notocotylus) 纤细背孔吸虫(纤细背孔吸虫(N.attenuatus)(一)列叶吸虫病(一)列叶吸虫病n病原:背孔科、裂叶属的印度列叶吸虫病原:背孔科、裂叶属的印度列叶吸虫(又称槽盘吸虫)(

52、又称槽盘吸虫)n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小肠。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小肠。n严重感染可引起拉稀、贫血等症状。严重感染可引起拉稀、贫血等症状。 病原形态病原形态n虫体粉红色,大虫体粉红色,大小为小为31mm。n无腹吸盘无腹吸盘n腹面有一条槽沟腹面有一条槽沟n卵黄腺颗粒状排卵黄腺颗粒状排成成U字型字型n虫卵的两短有卵虫卵的两短有卵丝丝n生活史尚不清楚。生活史尚不清楚。n症状引起肠炎,严重感染可引起拉稀、症状引起肠炎,严重感染可引起拉稀、贫血等症状。贫血等症状。 生活史与症状生活史与症状诊断与防治诊断与防治n生前诊断用粪检法,死后剖检找虫生前诊断用粪检法,死后剖检找虫体与病变。体与病变。n治疗:硫双二氯酚

53、、丙硫咪唑。治疗:硫双二氯酚、丙硫咪唑。 (二)背孔吸虫病(二)背孔吸虫病n病原:背孔科、背孔属病原:背孔科、背孔属 纤细背孔吸虫。纤细背孔吸虫。n寄生于禽类的盲肠。寄生于禽类的盲肠。病原形态病原形态n虫虫体体扁扁叶叶状状,两两端端钝钝圆圆,腹腹面面稍稍向向内内凹凹 , 体体 长长 3.84-4.32mm,宽宽 1.12-1.28mm,只有口吸盘,无腹吸盘。只有口吸盘,无腹吸盘。n腹腹面面有有三三纵纵列列圆圆形形腹腹腺腺,每每列列15个个,呈乳头状突起。呈乳头状突起。n 虫虫卵卵小小,大大小小为为15-21um,两两端端各各有一条卵丝,长约有一条卵丝,长约0.26mm生活史生活史n中中间间宿宿

54、主主:淡淡水水螺螺折折叠叠罗罗卜卜螺螺、小小土土蜗蜗、圆圆扁螺、椎实螺、扁卷螺等。扁螺、椎实螺、扁卷螺等。n成成虫虫虫虫卵卵毛毛蚴蚴胞胞蚴蚴母母雷雷蚴蚴子子雷雷蚴蚴尾尾蚴蚴 。成成熟熟的的尾尾蚴蚴在在同同一一个个螺螺体体内内形形成成囊囊蚴蚴,或或离离开开螺螺体体在在水水生生植植物物上上形形成成囊囊蚴蚴终终末末宿宿主主啄啄食食含有囊蚴的螺或水草而感染。含有囊蚴的螺或水草而感染。 致病作用与症状致病作用与症状n致病作用:致病作用: 虫体的机械刺激引起肠粘膜损伤、发炎,虫体的机械刺激引起肠粘膜损伤、发炎,其毒素作用使患禽贫血和发育受阻。其毒素作用使患禽贫血和发育受阻。n症状:症状: 消瘦、下痢、运动

55、失调,幼禽生长发育消瘦、下痢、运动失调,幼禽生长发育缓慢。缓慢。诊断与防治诊断与防治n诊断:诊断: 用直接涂片法或沉淀法检查粪中虫卵,用直接涂片法或沉淀法检查粪中虫卵,或剖检在肠道找出虫体进行诊断。或剖检在肠道找出虫体进行诊断。n防治:防治: 相同于棘口吸虫病。相同于棘口吸虫病。八、棘口科吸虫病八、棘口科吸虫病n棘口科(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 棘口属(棘口属(Echinostoma) : 卷棘口吸虫(卷棘口吸虫(E.revolutum) 宫川棘口吸虫(宫川棘口吸虫(E.miyagawai) 棘缘属(棘缘属( Echinoparyphium ):): 曲领棘缘吸虫(曲领棘缘吸

56、虫(E.recurvatum ) 低颈属(低颈属( Hypoderaeum ): 似低颈吸虫似低颈吸虫 (H.conoideum) 棘隙属(棘隙属(Echinochasmus):): 日本棘隙吸虫(日本棘隙吸虫(E.japonicusE.japonicus) 叶形棘隙吸虫叶形棘隙吸虫 (E.perfoliatus ) n寄生于家禽或哺乳动物的直肠与盲肠寄生于家禽或哺乳动物的直肠与盲肠n南方各省较为普遍。南方各省较为普遍。 病原形态病原形态n棘口科吸虫全世界有棘口科吸虫全世界有600600多种,我国多种,我国100100多种。共同特多种。共同特征是:虫体长形,有体棘,口吸盘小,周围有头领征是:虫

57、体长形,有体棘,口吸盘小,周围有头领(头冠),头领上有头棘。腹吸盘大。睾丸前后排列(头冠),头领上有头棘。腹吸盘大。睾丸前后排列在虫体后部,卵巢位于睾丸之前。虫卵大,淡黄色,在虫体后部,卵巢位于睾丸之前。虫卵大,淡黄色,椭圆形,有卵盖。椭圆形,有卵盖。n分类:头领(发达程度)、头棘(单环或双环,数量)分类:头领(发达程度)、头棘(单环或双环,数量)、子宫(长短)。、子宫(长短)。卷棘口吸虫卷棘口吸虫 曲领棘缘吸虫曲领棘缘吸虫 似锥低颈吸虫似锥低颈吸虫 日本棘隙吸虫日本棘隙吸虫 生活史生活史n需需要要两两个个宿宿主主:第第一一中中间间宿宿主主为为淡淡水水螺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螺、蛙类及淡水鱼。

58、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螺、蛙类及淡水鱼。n生生活活史史包包括括虫虫卵卵、毛毛蚴蚴、胞胞蚴蚴、母母雷雷蚴蚴、子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和成虫等阶段、尾蚴、囊蚴和成虫等阶段。流行病学流行病学n流行普遍,尤其南方省市。流行普遍,尤其南方省市。n尤其是水禽。尤其是水禽。n禽类经常采食浮萍及水草等引起感染。禽类经常采食浮萍及水草等引起感染。致病作用与症状致病作用与症状n致病作用:致病作用: 虫虫体体的的吸吸盘盘、头头棘棘和和体体棘棘的的刺刺激激,破破坏坏肠肠粘粘膜膜,引起肠道出血、肠炎和下痢。,引起肠道出血、肠炎和下痢。n症状:症状: 虫虫体体吸吸收收大大量量营营养养物物质质和和分分泌泌毒毒素素的的作作用用,

59、使使机机体体消消化化机机能能发发生生障障碍碍,营营养养吸吸收收受受阻阻,致致使使病病禽禽食食欲欲减减退退、下下痢痢、消消瘦瘦、贫贫血血、发发育育受受阻阻。 严严重重感染可致禽类死亡感染可致禽类死亡。诊断诊断n用用直直接接涂涂片片法法或或沉沉淀淀法法进进行行粪粪便便检检查查虫卵。虫卵。n尸体检查找虫体。尸体检查找虫体。防治防治n治疗治疗 丙硫咪唑丙硫咪唑 吡喹酮吡喹酮 硫双二氯酚硫双二氯酚 氯硝柳胺氯硝柳胺n预防预防 消灭中间宿主消灭中间宿主-淡水螺淡水螺 流行区可用药物定期驱虫流行区可用药物定期驱虫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九、前殖科吸虫病九、前殖科吸虫病n前殖科(前殖科( Prosthogo

60、nimidae ) 前殖属(前殖属( Prosthogonimus ):): 卵圆前殖吸虫(卵圆前殖吸虫( P.ovatus ) 楔形前殖吸虫(楔形前殖吸虫( P. cuneatus ) 透明前殖吸虫(透明前殖吸虫( P. pellucidus ) 鸭前殖吸虫(鸭前殖吸虫( P. anatinus ) 鲁氏前殖吸虫(鲁氏前殖吸虫( P. rudolphii )n寄生部位:法氏囊、输卵管、泄殖腔、直肠。寄生部位:法氏囊、输卵管、泄殖腔、直肠。病原形态病原形态n虫体梨形或椭圆形;有口吸盘、咽、食道;睾虫体梨形或椭圆形;有口吸盘、咽、食道;睾丸水平排列于腹吸盘之后;生殖孔在口吸盘附丸水平排列于腹吸盘

61、之后;生殖孔在口吸盘附近;卵巢位于腹吸盘与睾丸之间,或在腹吸盘近;卵巢位于腹吸盘与睾丸之间,或在腹吸盘背面;子宫蟠盘曲,大部分在虫体后部。背面;子宫蟠盘曲,大部分在虫体后部。n虫种分类:口、腹吸盘大小;雄茎囊;子宫;虫种分类:口、腹吸盘大小;雄茎囊;子宫;卵巢位置。卵巢位置。卵圆前殖吸虫卵圆前殖吸虫 楔形前殖吸虫楔形前殖吸虫 透明前殖吸虫透明前殖吸虫卵圆前殖吸虫卵圆前殖吸虫 楔形前殖吸虫楔形前殖吸虫 透明前殖吸虫透明前殖吸虫生活史生活史n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蜻蜓(稚虫)。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蜻蜓(稚虫)。n 成虫成虫虫卵(含毛蚴)虫卵(含毛蚴)毛蚴毛蚴毛蚴毛蚴胞

62、蚴胞蚴尾蚴尾蚴尾尾蚴蚴囊蚴囊蚴 禽吞食了含有囊蚴的蜻蜓(稚虫)而引起感禽吞食了含有囊蚴的蜻蜓(稚虫)而引起感染。染。n在消化道内蜻蜓被消化,囊蚴脱囊后童虫逸出,经肠进入在消化道内蜻蜓被消化,囊蚴脱囊后童虫逸出,经肠进入泄殖腔,再转入输卵管或腔上囊,经泄殖腔,再转入输卵管或腔上囊,经1-2周发育为成虫。周发育为成虫。流行病学流行病学n流行季节与蜻蜓出现的季节相一致(流行季节与蜻蜓出现的季节相一致(56月月份)。份)。n当带有病原体的鸡在水边放养或水禽下水时,当带有病原体的鸡在水边放养或水禽下水时,含虫卵的粪便排入水中,造成本病流行。含虫卵的粪便排入水中,造成本病流行。致病作用致病作用n由由于于虫

63、虫体体寄寄生生于于输输卵卵管管,破破坏坏输输卵卵管管粘粘膜膜,同同时也破坏腺体的功能。时也破坏腺体的功能。n开开始始时时破破坏坏壳壳腺腺,引引起起形形成成蛋蛋壳壳的的石石灰灰质质增增加加或停止。或停止。n以以后后虫虫体体进进入入输输卵卵管管的的蛋蛋白白腺腺体体部部分分,造造成成蛋蛋白分泌过多。白分泌过多。n输输卵卵管管一一方方面面受受到到虫虫体体的的机机械械性性刺刺激激,另另一一方方面面蛋蛋白白的的积积累累,造造成成输输卵卵管管不不正正常常收收缩缩,产产不不正正常常蛋蛋,如如过过分分收收缩缩可可引引起起输输卵卵管管破破裂裂,导导致致腹膜炎腹膜炎。症状症状n初期产薄壳蛋。初期产薄壳蛋。n中期抱窝

64、现象。中期抱窝现象。n后期从泄殖腔流出石灰样或卵后期从泄殖腔流出石灰样或卵黄样物质,重病鸡可能死亡。黄样物质,重病鸡可能死亡。病理变化病理变化 n输卵管炎,黏膜充血,管壁极度增厚。输卵管炎,黏膜充血,管壁极度增厚。在管壁上可找到虫体。在管壁上可找到虫体。n脓性腹膜炎。脓性腹膜炎。诊断诊断n用用直直接接涂涂片片法法或或沉沉淀淀法法进进行行粪粪便便检检查找虫卵。查找虫卵。n尸体检查找虫体。尸体检查找虫体。防治防治n治疗:治疗: 丙硫咪唑丙硫咪唑 吡喹酮吡喹酮n预防:预防: 在流行季节经常检查家禽,发现患畜及时在流行季节经常检查家禽,发现患畜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治疗; 消灭第一中间宿主;处理禽粪。消灭

65、第一中间宿主;处理禽粪。 在蜻蜓出没季节防止鸡啄食蜻蜓及其稚虫。在蜻蜓出没季节防止鸡啄食蜻蜓及其稚虫。十、环肠科吸虫病十、环肠科吸虫病n病原:环肠科(病原:环肠科(Cyclocoelidae) 嗜气管属(嗜气管属(Tracheophilus ) 舟形嗜气管吸虫舟形嗜气管吸虫(T.cymbium)。)。n寄生于禽类的气管、支气管,也偶见于鼻腔。寄生于禽类的气管、支气管,也偶见于鼻腔。病原形态病原形态n椭圆形,两端钝圆。椭圆形,两端钝圆。体长体长6.0-11.5mm,宽宽2.5-4.5mm。n无口、腹吸盘。无口、腹吸盘。n肠管会合。肠管会合。n子宫发达。子宫发达。n虫卵含毛蚴,毛蚴虫卵含毛蚴,毛蚴

66、内含雷蚴。内含雷蚴。生活史生活史n中间宿主是扁卷螺科的淡水螺。中间宿主是扁卷螺科的淡水螺。n成虫成虫虫卵(含毛蚴)虫卵(含毛蚴)毛蚴毛蚴毛蚴毛蚴尾尾蚴蚴 囊蚴囊蚴 禽吞食了含有囊蚴的淡水螺禽吞食了含有囊蚴的淡水螺而引起感染。而引起感染。n在消化道内淡水螺被消化,囊蚴脱囊后童在消化道内淡水螺被消化,囊蚴脱囊后童虫逸出,经肠壁进入腹腔,再经气囊进入虫逸出,经肠壁进入腹腔,再经气囊进入气管,经气管,经1个月发育为成虫。个月发育为成虫。致病作用与症状致病作用与症状n致病作用致病作用 虫体刺激黏膜,引起分泌物增多。虫体刺激黏膜,引起分泌物增多。n症状症状 造成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严重窒造成呼吸道阻塞,

67、呼吸困难。严重窒息死亡。息死亡。诊断与防治诊断与防治n诊断诊断 粪检虫卵或剖检虫体。粪检虫卵或剖检虫体。n治疗治疗 0.1%碘溶液器官注射;碘溶液器官注射; 三氯苯咪唑;三氯苯咪唑; 试用丙硫咪唑、吡喹酮。试用丙硫咪唑、吡喹酮。n预防预防 相似于棘口吸虫病。相似于棘口吸虫病。 十一、嗜眼科吸虫病十一、嗜眼科吸虫病n病原:嗜眼科(病原:嗜眼科(Philophthalmidae) 嗜眼属(嗜眼属( Philophthalmus ) 涉禽嗜眼吸虫(涉禽嗜眼吸虫(P.gralli)n寄生于禽类的瞬膜、眼结膜囊寄生于禽类的瞬膜、眼结膜囊n分布与我国南方。分布与我国南方。病原形态病原形态n虫体呈较窄的扁圆

68、筒状。虫体呈较窄的扁圆筒状。体长体长2.1-6.4.5mm,宽宽0.8-2.0mm。n虫卵含毛蚴,毛蚴内含虫卵含毛蚴,毛蚴内含雷蚴。雷蚴。生活史生活史n中间宿主是淡水螺:瘤拟黑螺、斜粒粒螺。中间宿主是淡水螺:瘤拟黑螺、斜粒粒螺。n成虫成虫虫卵(含毛蚴)虫卵(含毛蚴)毛蚴毛蚴毛蚴毛蚴三代三代雷蚴雷蚴尾蚴尾蚴 尾蚴尾蚴囊蚴囊蚴 。禽吞食了含有囊。禽吞食了含有囊蚴的水草或眼部接触到囊蚴而引起感染。蚴的水草或眼部接触到囊蚴而引起感染。致病作用与症状致病作用与症状n致病作用致病作用 机械性刺激与分泌毒素。机械性刺激与分泌毒素。n症状症状 眼疾。继而引起消瘦,羽毛松乱;眼疾。继而引起消瘦,羽毛松乱;两腿瘫痪。严重者死亡。两腿瘫痪。严重者死亡。诊断与防治诊断与防治n诊断诊断 检查眼部,发现虫体后确诊。检查眼部,发现虫体后确诊。n治疗治疗 95 %乙醇滴眼。乙醇滴眼。n预防预防 相似于棘口吸虫病。相似于棘口吸虫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