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8226116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新发展经济学 (第二版) 周天勇 主编 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目录vv第一节 经济发展及其度量 vv第二节 经济增长vv第三节 经济增长趋势与其极限的争论 vv思考题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第一节 经济发展及其度量 一、经济发展的含义 v经济发展,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简而言之,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

2、 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第一节 经济发展及其度量 v关于发展的含义,有一个演变过程。西方经济理论曾经认为经济发展就是经 济增长,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因而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经常被交替使用。 v美国经济学家、新古典发展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迈耶教授认为,能够得到广 泛赞同的经济发展的定义是:在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居民人数不增加、收入分 配不变得更不平均的条件下,一个国家按人口平均的实际收入在一个长时期(至 少是2030年)增长的过程。 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第一节 经济发展及其度量 v同迈耶的定义相比较,美国另一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认为,经济发展的含义 应当从发展目

3、标和反映发展的尺度等方面进行描述。v按照发展经济学理论,综合各家之言,较为系统、全面而确切的经济发展含义,至少应包括八个方面 。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第一节 经济发展及其度量 二、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和区别 v从概念的内涵上看,经济增长是一个相对纯粹的经济学概念,侧重反映和体 现财富与产出量的增加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的发展问题,而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还特别关心社会一般关系的发展变化,涉及到非经济方面的诸多 问题。 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第一节 经济发展及其度量 v从学科角度看,经济发展所关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落后状态向发达状态过渡的经济演变过程

4、,而经济增长则侧重于研究和反映某种成熟状态的经济进步的动态化问题。 v 但是,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又是极为紧密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首要的物质条件,没有增长,发展 将成为无源之水。反之,没有发展,长期的持续增长也将是不可能的。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第一节 经济发展及其度量三、经济发展的度量 v度量经济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说,对经济发展的度量必须 符合经济发展的涵义及其基本的目标,这就要求既要反映发展的数量方面,也要 体现其质的方面的改善;既要反映经济方面的增长,也要体现非经济的社会方面的进步。v目前,经济学家们一般用

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入)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尺度。 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第一节 经济发展及其度量v单纯使用这一指标来作为经济发展的衡量标准或尺度也存在不少问题。 v为解决上述问题,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或赞成用若干个具体指标所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评价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这个指标体系除了人均收入指标以外,一般还应当包括反映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实力的国民总产出指标,反映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提高程度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的具体 指标。 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第一节 经济发展及其度量v联合国社会发展所提出的综合指标体系包括16项具体指标。

6、v中国科学院何传启研究员主持的现代化研究课题组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第一次现代化进程的10个衡量指标。 v世界上一些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中国一些政府机构、研究院所提出了许多 关于发展的衡量指标体系,各有特点。 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第二节 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概念v 经济增长,是指后期的国民经济产出量在规模上比前期增加,以价值衡量, 就是后期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者国民收入从数量上比前期增加。 v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有区别的,经济增长只是指财富在量的方面的增长, 而经济发展不仅仅是指财富在规模方面的增长,还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的高级化、 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水平的提高、分配的公

7、平化、充分就业、人均寿命的 延长等等。 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第二节 经济增长二、经济增长模型 v经济学家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建立了许多关于经济增长的模型,归类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 v(一)哈罗德多玛模型 v(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v(三)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模型 v(四)全要素经济增长模型 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第二节 经济增长(一)哈罗德多玛模型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于1939年发表了论动态 理论一文,试图将凯恩斯经济理论长期化、动态化,以讨论长期经济增长问 题。此后,他又于1948年发表了动态经济学导论一书,提出了他的经济增 长模型。

8、4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多玛进行了类似的研究,提出了另一个经 济增长模型。由于他们两人所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含义相同,因而一般将他们的 模型合称为哈罗德多玛经济增长模型。 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第二节 经济增长(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v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英国经济学家斯旺,分别提出了类似的经济增长模型。后来,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又对索洛和斯旺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作了系统 的表述。由于他们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不只是依据凯恩斯投资与储蓄的理论,还 包括了凯恩斯以前古典经济学的成分,因而称之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第二节 经济增长(三)技术

9、进步经济增长模型 v在假定资本和劳动力对产量增长相对贡献的权数a和b不变时,经济增长决 定于下列因素:(1)资本增长率;(2)劳动力增长率;(3)技术进步。在资本增长率和劳动力增长率既定的条件下,技术进步越快,则经济增长越快,由此可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第二节 经济增长(四)全要素经济增长模型 v现代西方经济学家通常将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1)生产要素的投入 量;(2)全部要素生产率或广义的技术进步。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包括各种自然 资源)、劳动和资本,由于在现代发达国家,土地(包括各种自然资源)基本上 是一个已知的固定量,在考虑要

10、素投入量时,通常只考虑劳动投入量与资本投 入量。 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第三节 经济增长趋势与其极限的争论 一、土地与劳动的边际收益递减 v在土地成为稀缺的生产要素之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产出仍会增长。但当新的劳动者加在固定数量的土地之上时,每一个劳动者便只能有较少的土地与之发生作用,从而收益递减规律就会发生作用。 v随着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生产率将不断下降。 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第三节 经济增长趋势与其极限的争论二、劳动与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 v增加劳动与资本的投入量可以使产出水平提高。但是,由于人口

11、增长慢于资本的增长,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资本与劳动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即发生 资本深化。在不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随着资本深化,收益递减规律就会发生作用,新增单位资本投入所能增加的产出将越来越少,资本与产出之比将不断上升,资本收益率将不断下降。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第三节 经济增长趋势与其极限的争论三、技术进步的作用 v古典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往往导致悲观的结论: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经济增长最终将达到一个极限而停止下来,现代西方经济学家指出,古典经济学家之所以得出了这种悲观的结论,就在于他们忽略了技术进步的作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技术进步提高

12、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收益率,至于技术进步能否抵消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则取决于技术进步与资本深化的相对速度。 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第三节 经济增长趋势与其极限的争论四、经济增长的有极限和无极限 v自很早以前,人类就其发展的前途问题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诸方面进 行了多方面的讨论,宗教中世界末日的说教,就属于人类前景悲观论。 v经济增长乐观派与上述观点相反,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是没有极限的。 v从各国制定的发展战略和实施的经济政策看,既不能依据于乐观派的学说, 也不能完全依照悲观派的观点。 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思考题 v1.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v2.简述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v3.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是有极限的,有的则认为是无极限的,你 同意哪一种观点,理由是什么? 7/23/202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