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什么》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案.doc090913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8215130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0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是什么》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案.doc09091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是什么》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案.doc09091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是什么》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案.doc09091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是什么》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案.doc09091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是什么》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案.doc09091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是什么》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案.doc0909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是什么》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案.doc0909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两相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行赖悟功。 ”这对人的说解确实很有意义。其实,关于对人的本身的思考自从有了人之后,就没有停止过。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人是什么 。 二、整体初读,整合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教师由浅人深、环环相扣地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思考:标题是“人是什么” ,那么文章是不是要给“人”下定义? 明确:不是,文章其实是论述人生的意义。 思考:那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在于不断追求,不断工作。课文写于新时期初,文中一再强调,我们的时代是“为中华民族

2、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的时代” ,我们的民族是“面向升起的太阳走向中兴的民族” ,作者在劝告人们,努力工作, “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 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两部分?概括本文内容。 明确:课文町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列举爱因斯坦、雨果、加缪、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师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这一部分的中心点,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工作。歌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都把不断工作看做人生真谛。开头迂回地引出这个话题。先引爱因斯坦三段话:一引爱因斯坦,说论题之难;二引爱因斯坦,点到“自我努力”

3、 ;三引爱因斯坦,论人的社会性,任何人都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员” ,个人自当回报社会,贡献社会,已是不言而喻。再引雨果、加缪,他们的回答充满悲观主义色彩,雨果悲叹人生短暂,加缪悲叹人生只是不断的苦役。歌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与雨果、加缪的区别,在于悲观与乐观,积极与消极。在以歌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为代表的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看来,人生的意义正在于不断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歌德为自己一生辛苦地工作而感到充实满意,无怨无悔。康德认为,一旦自满自足,无所事事,生命就毫无意义。认识借助想像力创造文化的生物,人生就要不断的进行创造性工作。爱因斯坦认为,做一件合理的事情就能赋予人生以奇异

4、的色彩。孔子认为“生无所息” ,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息的劳作之中。 总而言之,这一部分引用古今中外大师的言论,把人生的意义与工作联系起来。工作的动机从何而来?议论要引向深人, 就要向人的心灵开掘。 作者将人生划分为以往、现时和未来三部分, 认为 “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 ,作者对这三个部分一一展开论述。对往事的追忆,有好几层意义。第一,回忆给人慰藉快乐;第二,回忆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第三,即使回忆痛苦的往事也是甜美的忧郁,能给人最高的美学享受;第四,回忆又是许多文艺作品创造心理动机之一,是构成文艺作品的一大内容,这样的作品能够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第

5、五,追忆往事可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也是愿望的实现。对未来的憧憬,即希望、理想和追求,支配着人类的一切活动,不断追求,充满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希望的人,正是孔子所说的“生无所息”的生活强者。不断的追求,使人感到真正幸福和满足。对现时的把握,就是要珍惜并牢牢地把握现时每一分钟,努力工作。把握现时是实现希望的前提和保证。对往事的追忆、对现寸的把握、对未来的憧憬,三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把握不了现时的人则不成其为人。回忆固然有其意义,毕竟是远了、 暗了的暮霭, 对未来

6、的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课文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用过去、现时、未来的思路阐述“人是什么” ,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不断工作。 三、深入理解,归纳提要 指导学生通过思考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整合课文: 思考题一对于“人是什么”这个问题,中外哲学家、文学家是怎样回答的?作者对他们的回答有什么评论?试用精要的语言填写下表。 (本题要求把握课文前一部分内容。采用列表形式,可以看出这一部分的结构,也便于前后比较。语言要求精要,就要注意提取要点)思考题二作者是怎样看待“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说对现实的把握是“构成人 的最重要部分”?又为什么说如果“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

7、” ,就“难以把握现时”?(本题把握课文后一部分几个主要观点,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笋。 根据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筛选并加以提要) 明确:作者认为“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 。对现时的把握之所以“构成人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的最重要部分” ,是因为把握现时是实现志向的必要前提,是走向未来美景的可靠保证, 否则,在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青春年华,就会丧失自我,不成其为人。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追忆往事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

8、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可以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憧憬未来、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才有不竭的动力,去牢牢地把握现时。一旦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 四、课外练习,拓宽延伸 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各民族神话中有关“造人”的故事,思考其中的文化蕴含。 1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并摘抄有关人生的格言, 背诵其中一些很有文采而又有积极意义的 2你最崇拜哪位名人,多了解有关于他的事迹,总结他的人生观。 第二课时 一、重点解读,探究质疑 方法:针对课文设计一组题目,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含蓄的句子能加以解释,概括的内容能具体阐释。 1本文一开头就引用了爱因斯坦

9、的三段话。 这些引语表明了爱因斯坦怎样的观点?为什么说这是“有关人是什么的质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朴见解”?(具体内容能加以概括) 明确:爱因斯坦的观点是,人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社会始终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一见解之所以“质朴” ,是因为从最基本的层次上解释了“人”的哲学意义,即人是社会的,离开了社会就没有人的意义。 2 “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一段话中,爱因斯坦意在说明“人是什么”?(含蓄的句子能明确理解) 明确: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爱因斯坦认为,人的本质是由社会规定的,

10、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完全为社会所支配。 3 “东、西方哲学家竟有如此一致的见解” ,这“一致的见解”指什么?(具体内容能加以概括) 明确:西方哲学家康德认为: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歌德说自己的一生只是辛苦地工作,爱因斯坦说: “只要有一天你得到了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从此你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点奇异的色彩。 ”东方哲学家孑 L 子说“生无所息” 。可见,无论东方哲学家还是西方哲学家,他们都一致认为人活着就要工作,就要创造,就不能壁工喽乙 4 “歌德在论及西西弗斯的时候,几乎是另一种调子” , 这 “另一种调子”是什么样的?(能根据具体的语境, 理解指代性的内容) 明确:加缪论及西西弗斯,情调是悲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