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文化的类型与特点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8034992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8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中国文化的类型与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专题一中国文化的类型与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专题一中国文化的类型与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专题一中国文化的类型与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专题一中国文化的类型与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中国文化的类型与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中国文化的类型与特点(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中国文化的类型与特专题一中国文化的类型与特点点目目 录录l一、中国文化的类型一、中国文化的类型l二、中国文化的特点二、中国文化的特点l三、相关补充三、相关补充 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征,主要源于中国古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征,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度的完善及其影响的长期存在。代社会宗法制度的完善及其影响的长期存在。l 与世界各国不同,中国是在血缘纽与世界各国不同,中国是在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的情况下步入阶级社会的,带解体不充分的情况下步入阶级社会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宗法制度。与之相联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宗法制度。与之相联系,系,血亲意识血亲意识继续构成了社会意识的轴继续构成了社会意识的轴心,在此基

2、础上形成的宗法伦理道德,心,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宗法伦理道德,长久地左右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规长久地左右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范。“六亲六亲不认不认”“诛诛九族九族”?l血亲意识,即所谓“六亲”和“九族”。六亲六亲?九族九族?l六亲父子、兄弟、夫妇l九族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二、其作用二、其作用l 伦理道德学说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华学术的伦理道德学说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华学术的首要重心,首要重心,“求真求真”、“求善求善”成为学术的旨成为学术的旨归,以至成

3、为众多学科门类的出发点和归宿。归,以至成为众多学科门类的出发点和归宿。l 宗法社会特定的伦理型文化,自有宗法社会特定的伦理型文化,自有其正面、负面的作用和影响(表现在哪其正面、负面的作用和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些方面呢)。 正面正面影响与作用影响与作用l强调道德面前人人平等,强调道德面前人人平等,“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为尧舜”;l对包括君王在内的统治者也可以形成道德制约和对包括君王在内的统治者也可以形成道德制约和严格要求,人格评判式的道德制约在缺乏分权制严格要求,人格评判式的道德制约在缺乏分权制的古代中国,所发挥的社会调节功能不可低估;的古代中国,所发挥的社会调节功能不可低估;l在特定历

4、史条件下,还能鼓舞人们自觉维护正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还能鼓舞人们自觉维护正义,忠于国家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保持高风亮节。忠于国家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保持高风亮节。负负面面影响与作用影响与作用l将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以致在某种程度将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以致在某种程度上有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的理论之源。上有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的理论之源。 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文化的特点l 关于中国文化的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认关于中国文化的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和总结,不同专家有不同的意见。而我们学习识和总结,不同专家有不同的意见。而我们学习中国文化概论,可以说就是从各个方面、各个角

5、中国文化概论,可以说就是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来认识中国文化的特点,把握它的民族性和特度来认识中国文化的特点,把握它的民族性和特殊性。殊性。l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从其强大的生命力、务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从其强大的生命力、务实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家国一体的宗法集体实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家国一体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与政治文化,以及学术文化等方面来认主义文化与政治文化,以及学术文化等方面来认识其特点。识其特点。 概概 说说l 1 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2 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3 3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

6、义文化; 4 4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 5 5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 6 6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 7 7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l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在全世界个文明形态,但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断过的文化。l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同化力、中国

7、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诸方面。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诸方面。l所谓同化力所谓同化力,是指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中国,是指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中国化,融入中国文化而成为其一部分。如佛教文化的传入化,融入中国文化而成为其一部分。如佛教文化的传入和中国化。和中国化。l所谓融合力所谓融合力,是指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黄,是指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黄河流域的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有机地河流域的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吸收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也有同化的意也有同化的意

8、义。义。l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是其无与伦比的生命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是其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延续力力内在基础。内在基础。l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还表现在它具有历久弥坚的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还表现在它具有历久弥坚的凝聚凝聚力力。这种凝聚力具体表现在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这种凝聚力具体表现在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地域、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l在以农业生产为生存根基的中国,农业生产的节奏在以农业生产为生存根基的中国,农业生产的节奏早已与国民生活的节奏相通。传统节日均来源于农早已与国民生活的节奏相通。传统节日均来源于农事,是由农业节气演化而成的,并不像其他

9、民族,事,是由农业节气演化而成的,并不像其他民族,节日多来源于宗教。节日多来源于宗教。举例举例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以农历为序的传统节日以农历为序的传统节日l 源于四季自然气候变化与农事活动的中国源于四季自然气候变化与农事活动的中国传统节日,实质上是围绕祈求丰收与庆丰收这传统节日,实质上是围绕祈求丰收与庆丰收这两大主题展开的。两大主题展开的。l 农作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春种,夏耕,农作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春种,夏耕,秋收,冬藏。为了定季节,在特定的季节从事秋收,冬藏。为了定季节,在特定的季节从事特定的生产活动,人们把不同季节中的特定时特定的生产活动,人们把不同

10、季节中的特定时间定为节日。为了标明这些特定时间,人们借间定为节日。为了标明这些特定时间,人们借助于对天气、星座变化的观察,创造了天文历助于对天气、星座变化的观察,创造了天文历法。法。l岁时节日,在中国沿着农事祭祀、宗教习俗、民族传岁时节日,在中国沿着农事祭祀、宗教习俗、民族传统三条线索向前发展,它们往往互相渗透、影响,融统三条线索向前发展,它们往往互相渗透、影响,融合成民俗节日。合成民俗节日。 l纵观节日的发展历程,可将节日分成纵观节日的发展历程,可将节日分成农事节日农事节日、祭祀、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社交游乐节日五类。五类。 l春季祈生殖、夏季

11、驱疫虫、秋季庆丰收、冬季慎储备。春季祈生殖、夏季驱疫虫、秋季庆丰收、冬季慎储备。人们以最虔诚的信仰、最精美的饮食、服饰、工艺品,人们以最虔诚的信仰、最精美的饮食、服饰、工艺品,庆祝节日。流行至今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庆祝节日。流行至今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农事节日的延续。节等,都是农事节日的延续。 社交、游乐节日社交、游乐节日l它的内容主要通过歌舞游艺活动进行社交往来。它的内容主要通过歌舞游艺活动进行社交往来。这类节日在少数民族节日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这类节日在少数民族节日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大理白族的传统盛会大理白族的传统盛会“绕山林绕山林”是很有代表性是很有代表性的社交游

12、乐节日。苗族的的社交游乐节日。苗族的“三月三三月三”,土族、,土族、回族等的花儿会,广西壮族的歌墟等都以对歌、回族等的花儿会,广西壮族的歌墟等都以对歌、相情人等娱乐、社交活动为内容。相情人等娱乐、社交活动为内容。 清明清明l淮南子淮南子天文训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到指乙,为清春分后十五日,到指乙,为清明。明。”农谚说:农谚说:“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农村从此进入农事大忙阶段。在投入农忙前,人们农村从此进入农事大忙阶段。在投入农忙前,人们到祖坟前去扫墓祭祖先,以祈求祖先鬼保佑丰收。清到祖坟前去扫墓祭祖先,以祈求祖先鬼保佑丰收。清明节前一、二日的寒食节

13、本是古代禁火忌日,与晋文明节前一、二日的寒食节本是古代禁火忌日,与晋文公重耳追悼介之推的传说祭日相附会。大致到了唐代,公重耳追悼介之推的传说祭日相附会。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变成清明节的一部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变成清明节的一部分。 l而清明节的发展,由单一的农事性质,发展成为寒食而清明节的发展,由单一的农事性质,发展成为寒食节的禁忌、祭祀、扫墓、郊游、踏青汇合的综合性质。节的禁忌、祭祀、扫墓、郊游、踏青汇合的综合性质。 l农本商末、重农抑商的观念在中国式的农业社会可谓农本商末、重农抑商的观念在中国式的农业社会可谓根深蒂固。根深蒂固。l务实精神是务实精神是“一分耕耘,一分

14、收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农耕生活导致的农耕生活导致的一种群体价值趋向。作为农耕民族的中国人,从小的一种群体价值趋向。作为农耕民族的中国人,从小农业的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运思方法农业的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运思方法是注意切实领会,并不追求精密谨严的思辨体系,被是注意切实领会,并不追求精密谨严的思辨体系,被西方人称赞为西方人称赞为“最善于处理实际事物最善于处理实际事物”的民族。的民族。l“安土乐天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更是直接从农业文明中生的生活情趣,更是直接从农业文明中生发出来的国民精神。发出来的国民精神。l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不是以奴隶制的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不

15、是以奴隶制的国家代替氏族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宗法社会,国家代替氏族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宗法社会,而是由家族走向国家,以血缘纽带维系奴隶而是由家族走向国家,以血缘纽带维系奴隶制度,形成制度,形成“家国一体家国一体”的格局。的格局。3.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正是由于传统文化重家族而轻个人、重群体正是由于传统文化重家族而轻个人、重群体而轻个体,因而总是强调个人在群体中的义务和而轻个体,因而总是强调个人在群体中的义务和责任,而忽略了个人在社会中的权利,也就使得责任,而忽略了个人在社会中的权利,也就使得“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样的道德平等意识仅仅成这样的道德

16、平等意识仅仅成为一种理想,而与为一种理想,而与“权利权利”相联系的相联系的”法制法制”观观念在这样的系统之内无用武之地,这正体现了传念在这样的系统之内无用武之地,这正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二元性。统文化的二元性。l长期运作于中国的农业自然经济,是一种商品交换长期运作于中国的农业自然经济,是一种商品交换欠发达、彼此孤立的经济。在这种土壤中生长起来欠发达、彼此孤立的经济。在这种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极度分散的社会,需要高高在上的集权统治加以的极度分散的社会,需要高高在上的集权统治加以整合,以抵御外敌和自然灾害,而人格化的统合力整合,以抵御外敌和自然灾害,而人格化的统合力量则来自专制君主。量则来自专制君主。因此

17、,因此,“国不堪贰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的尊君传统乃是农业宗法社会的必然产物。乃是农业宗法社会的必然产物。4.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l另一方面,农业宗法社会的正常运转,又要依另一方面,农业宗法社会的正常运转,又要依赖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的安居乐业如此方能为赖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的安居乐业如此方能为朝廷提供租税赋役,保障社会所需的基本生活朝廷提供租税赋役,保障社会所需的基本生活资料,社稷家国方得以保全资料,社稷家国方得以保全。因此,因此,“敬德保敬德保民民”、“民为邦本民为邦本”的思想传统也是农业宗法社的思想传统也是农业宗法社会的必然产物。会的必然产物。“尊君尊君”和和“

18、重民重民”相反而又相成,共同构成了相反而又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体两翼。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体两翼。l一方面,以一方面,以“爱民爱民”、”重民重民”、“恤民恤民”为旗帜的民为旗帜的民本思想与专制主义的极端形态本思想与专制主义的极端形态“残民残民”、“贱民贱民”、“虐民虐民”的暴政和绝对君权论是对立的,历来抨的暴政和绝对君权论是对立的,历来抨击暴政的人几乎无一例外的提倡民本思想。击暴政的人几乎无一例外的提倡民本思想。l另一方面,民本主义又和君主专制主义的一般形另一方面,民本主义又和君主专制主义的一般形态相互补充,构成所谓态相互补充,构成所谓“明君论明君论”。这种明君。这种明君“重民

19、重民”、“惜民惜民”,民众则将安定温饱生活的希望寄托于,民众则将安定温饱生活的希望寄托于明君。明君。l同世界上任何民族一样,在中国的远古时期,也同世界上任何民族一样,在中国的远古时期,也产生过原始的宗教以及对天命鬼神的绝对崇拜。产生过原始的宗教以及对天命鬼神的绝对崇拜。直到殷商,仍然尊神重巫。直到殷商,仍然尊神重巫。l西周时,中国人的宗教观念产生了重要变化,开西周时,中国人的宗教观念产生了重要变化,开始始“疑疑”天及天及“敬德保民敬德保民”。从宗法中产生道德,。从宗法中产生道德,而道德成为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宗法道德而道德成为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宗法道德观念的确立,使神学独断的观念削弱

20、以至被摆脱观念的确立,使神学独断的观念削弱以至被摆脱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印度文化等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印度文化等相区别的一个突出之处。相区别的一个突出之处。5.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l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自先秦就具有摆脱神学独断的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自先秦就具有摆脱神学独断的特点,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未出现过像欧洲中世特点,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未出现过像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统治一切的纪基督教神学思想统治一切的“黑暗时代黑暗时代”(the dark ages)。l中国传统的民间宗教信仰,有极大的实用性。在中国传统的民间宗教信仰,有极大的实用性。在民间民间“烧

21、香拜佛烧香拜佛”这样的口头语中,这样的口头语中,“佛佛”的含义既的含义既可能是释迦牟尼、观音菩萨,也可以是太上老君、可能是释迦牟尼、观音菩萨,也可以是太上老君、城隍土地、妈祖娘娘城隍土地、妈祖娘娘这与西方文化中宗教的这与西方文化中宗教的唯一神、严格排他性迥然不同。唯一神、严格排他性迥然不同。l中国文化以中国文化以“人人”为核心,表现在哲学、史学、为核心,表现在哲学、史学、教育、文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乐以成德,教育、文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乐以成德,文以载道,追求人的完善,追求人的理想,追求文以载道,追求人的完善,追求人的理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出鲜明的重人文、重人伦人与自然的和

22、谐,表现出鲜明的重人文、重人伦的特色。的特色。6.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论语论语l论语中有关自然知识的材料共论语中有关自然知识的材料共54条,涉及条,涉及到天文、物理、化学、动植物、农业、手工业到天文、物理、化学、动植物、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现象,不可谓不丰富,但究其内容都是等方面现象,不可谓不丰富,但究其内容都是利用自然知识以说明政治、道德方面的主张,利用自然知识以说明政治、道德方面的主张,而不以自然本身的研究为目的。而不以自然本身的研究为目的。l中国伦理型文化还有一个突出的外在形式上的特中国伦理型文化还有一个突出的外在形式上的特点,就是它的经学传统。所谓经学传统,是指中

23、点,就是它的经学传统。所谓经学传统,是指中国文化长期以儒家经学为主流,有着一以贯之的国文化长期以儒家经学为主流,有着一以贯之的传统,形成了独自的特色。传统,形成了独自的特色。7.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的广泛渗透是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的广泛渗透在经学的影响下,科学未能充分独立在经学的影响下,科学未能充分独立经学对中国宗教的发展,也产生着一定影响,经学对中国宗教的发展,也产生着一定影响,制约了宗教的发展和影响的扩大。制约了宗教的发展和影响的扩大。第三节第三节 相关补充(一)相关补充(一)一、中国文化

24、类型诸说一、中国文化类型诸说1 1、“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并不是封闭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大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并不是封闭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大陆连绵型文化、农业文化、中国封建制文化陆连绵型文化、农业文化、中国封建制文化”;2 2、有的学者将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看做是不同文化类型的基本有的学者将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看做是不同文化类型的基本内核内核:中国古代文化以中和主义为总原则。中国古代文化以中和主义为总原则。3 3、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文化的类型可以说是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文化的类型可以说是“伦理的人伦理的人文主义文主义”;4 4、有的学者认为,文化类型是指历史上形成的、特定的有的学者认为,文化类型是指历史上形成

25、的、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社会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风貌等思想文化的最本质特征。神风貌等思想文化的最本质特征。二二、梁漱溟提出中国文化的十四大特征、梁漱溟提出中国文化的十四大特征(1 1)广土众民)广土众民; ;(2 2)偌大民族之同化融合)偌大民族之同化融合; ;(3 3)历史长久,并世中莫与之比)历史长久,并世中莫与之比; ;(4 4)中国有一伟大力量蕴寓于其中,但又指不出其力量)中国有一伟大力量蕴寓于其中,但又指不出其力量竟在哪里竟在哪里; ;(5 5)历久不变的社会,停止不进的文化)历久不变的社会,停止不进的文化; ;(6 6)几乎没

26、有宗教的人生)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 ;(7 7)家族本位)家族本位; ; (8 8)中国学术不向着科学前进)中国学术不向着科学前进; ;(9 9)民主、自由、平等一类要求,不见提出,及其法制)民主、自由、平等一类要求,不见提出,及其法制之不见形成之不见形成; ;(1010)道德气氛特重)道德气氛特重; ;(1111)中国不属普通国家类型,而属超国家类型)中国不属普通国家类型,而属超国家类型; ;(1212)中国历史上兵与民分、兵民合一的有兵局面后世)中国历史上兵与民分、兵民合一的有兵局面后世变得无兵,即兵匪不分,军民互相仇视变得无兵,即兵匪不分,军民互相仇视; ;(1313)中国文化为)中国文

27、化为“孝的文化孝的文化”;”;(1414)隐士是中国社会的特产。)隐士是中国社会的特产。三、中国台湾学者韦政通概括出中国文化的十大特征 (1)独创性;(2)悠久性;(3)涵摄性;(4)统一性;(5)保守性; (6)崇尚和平;(7)乡土情谊;(8)有情的宇宙观;(9)家族本位; (10)重德精神。四、七个人类原生形态的“母文化” 埃及文化埃及文化 苏美尔文化苏美尔文化 密诺斯文化密诺斯文化 玛雅玛雅文化文化 安第斯文化安第斯文化 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 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参考文献(一)参考文献(一)1.1.梁漱溟梁漱溟. .中国文化的两大特征中国文化的两大特征. .梁漱溟全集梁漱溟全集. .第第6

28、6卷,济南:山东人民出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版社.2005 .2005 2.2.梁漱溟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全集梁漱溟全集. .第第3 3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1990 3.3.韦政通韦政通.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概论. .台北:台湾水牛出版社台北:台湾水牛出版社.1973;.1973;吉林出版集团有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限责任公司,2008 2008 4.4.马宗霍马宗霍. .中国经学史中国经学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1937年年; ;上海书店上海书店.1984.1984年影印年影印版版 5

29、.5.冯天瑜冯天瑜. .人文论衡人文论衡. .武汉:武汉出版社武汉:武汉出版社.1997 .1997 6.6.肖群忠肖群忠. .孝与中国文化孝与中国文化. .北京北京: :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1 .2001 7.7.李宗桂李宗桂. .中国文化导论中国文化导论. .广州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2002 8.8.王杰王杰. .殷周至春秋时期神人关系之演进殷周至春秋时期神人关系之演进. .新华文摘新华文摘.2000.2000(1111) 9.9.张怀承张怀承.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三教互补的伦理精神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三教互补的伦理精神. .新华文摘新华文摘.2000 .2000 (1212) 10.10.许嘉璐、季羡林许嘉璐、季羡林. .甲申文化宣言甲申文化宣言.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2004-9-5 .2004-9-5 11.11.陈江风陈江风. .观念与中国文化传统观念与中国文化传统. .桂林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06(1111)结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