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复习课件18 必修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8032152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复习课件18 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复习课件18 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复习课件18 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复习课件18 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复习课件18 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复习课件18 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复习课件18 必修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 1)背景:)背景: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 2)内容:)内容: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3 3)意义:)意义: 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1.1.概述:概述: 必要性: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

2、展;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迫切需要。 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安徽、四川的率先实践。 内容: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土地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目的: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 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发展乡镇企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 3.3.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

3、)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共十四大提出) (4)结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4.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确立: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2)意义: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增强经济活力和生机。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对于促进中国经济

4、和世界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1.目的:目的: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吸引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学习外国先进经济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2.过程:过程: (1)特区的设立: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2)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放区: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 (4)1990年开放浦东;2004年开发滨海新区. 3.3.特点特点: :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

5、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4.4.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 1.1.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1)历程: 建国初: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1978年前:人均GDP仍位居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增长。 (2)意义: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提高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3)目标:2002年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2.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进程 (1)含义: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

6、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 (2)进程: 改革开放前:城镇化进程十分缓慢 改革开放后: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 21世纪以来: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3)特点: 道路多样:乡镇企业的突起;进城务工经商人数的增加。 出现城市区域化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如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大北京城市群。 (4)目标:2002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1.1.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选在农村的原因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选在农村的原因 首先,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因为中国当时有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与否首先要看农村是否稳定。 其

7、次,在农村改革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和风险,而城市则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现代化大生产,所担风险较大。 再次,在党中央确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有些地方的农民已经自发行动起来,实行包干到户,成为改革的先声,中央就是在综合他们的成功做法基础上并加以肯定和推广的。 2.2.清政府的被迫开放与对外开放的区别清政府的被迫开放与对外开放的区别 (1)前提不同:清政府的被迫开放是在国家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被动实行的。对外开放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2)性质不同:被迫开放是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政策。对外开放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 (3)结果不同

8、:被迫开放有利于西方列强向中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国家主权。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3.对外开放的两大政策对外开放的两大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制订了“引进来”和“走出去”两大战略。“引进来”即招商引资,主要解决我国建设中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对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完善起了促进作用。“走出去”主要是解决经济发展的市场等问题。随着企业自身实力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实力的上升,我国的企业逐渐走出了国门,积极开拓了国际市场。这两大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9、表1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体工业其他经济1967877.622.4199725.538.117.918.5表1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解析】从表格中看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在1997年并存,因此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表现。【答案】D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

10、,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四个选项都体现了农业政策。AB两项都在一定程度存在弊端,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虽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农业政策,给农民一定的实惠,但是不如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D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11、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材料二材料二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材料三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材料四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

12、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2)“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3)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请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4)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解析】解答(1)问时要注意归纳材料内容;(2)问在解答时要注意从多角度分析八大路线的意义;(3)问解答时要注意从经济角度分析;(4)问在解答时要注意抓住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

13、承与发展。【答案】(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3)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4)邓小平理论继承了八大路线,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