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考试大三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8029812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考试大三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理考试大三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理考试大三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理考试大三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理考试大三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考试大三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考试大三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知觉的特性 相对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定势是有先前影响所造成的比较固定而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元认知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或反审认知, 弗拉维尔。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控制。 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活动 动态 和自我的认知活动 静态 。元注意和元记忆是元认知的核心内容。组成部分组成部分:元认知的知识、元认

2、知体验、元认知控制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 内涵是概念所包括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外延是属于概念的一切事物感觉感觉: 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 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而产生的对该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能力能力:是作为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道德:是社会现象,由舆论力量与人们的“良心”所支持的行为标准及其施行的总合。成熟成熟一般指不依靠后天经验自然发展起来的身体和行为方面的变化学习: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有经验引起行为较为持久变化的过程,也可以简称为“行为的变化”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注意注

3、意:是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重现。遗忘遗忘: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或重现。知识的迁移知识的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正迁移和负迁移特殊迁移和普通迁移。技能技能:是通过练习而稳固的、自动化的动作或智力的活动方式。疲劳疲劳:是指人们连续工作以后,工作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生理的身体的疲劳和心理疲劳。焦虑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作性行为遇到实际的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县级不安地情绪体验状态。态度态度: 是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

4、内心心理倾向。情绪分类情绪分类: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把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的平静的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急速的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情感的分类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感道德感:是指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善恶、是非、荣辱关系的情感体验。美感:美感:是由审美的需要与美的观点是否满足、实现而产生的体验。理智感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是否满足人的认识或探求真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意志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 自觉的组织自己的行为,

5、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品德:品德:即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验。 是指个人按照社会标准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性质或倾向。价值观价值观:是关于事物具有不同价值对个人或对社会的重要性、意义性的观点、看法或观念体系。简答1 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1 要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学2 结合教育实际开展研究,有助于心理学的发展 3 心理学与当代教学改革答: 美国的布鲁纳的主张称作 “课程改革论”主要内容1任何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基本原理、概念、规律与体系,形成并发展其认知结构2任何学科的基础知识都可以用适合儿童年龄的特点的方式及早的教给儿童,使他们有学习的准备3提倡

6、发现法,大力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4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靠内部诱因支持学习。赞科夫进行了“教学新体系”的实验,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应当向学生提供有可能理解、能满足于求知欲而又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障碍加以掌握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2 学习动机的激发答:1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积极思维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适当的组织竞赛活动 5教师对学生表扬与批评的教育作用3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答: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因素,同时这两方面的原因是密切联系

7、的。一、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之间的比照关系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4刺激物的新异性二、人的内部因素1需要和兴趣 2情绪状态 3知识经验4怎样保持有意注意答:1消除与完成活动任务无关的干扰2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不断组织自己的活动 3利用间接兴趣,特别是稳定的间接兴趣的作用4发展自我控制能力。给与信号邻近控制提出问题特殊安排提出批评。5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答:一、观察和观察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二、观察力的培养1 明确观察目的的任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三、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6 怎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答:一、教材的选

8、择和合理使用二、改良教学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2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和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三、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1 四的深刻性和广阔性2 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 思维的逻辑性4 思维的灵活性7 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答:1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并端正学生的情绪经验 3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使他们的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8 道德与品德的关系答:道德与品德是两种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现象。联系是因为离开社会道德就谈不上有个人的品德,而许多个人的品德也构成或影响着社会道德的面貌或风气。区别是因为道德

9、的发生、 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的规律, 它不以个别人的存亡与个别人品德的有无为转移;而品德的发生、发展则有赖于个体的存在,它一方面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同时也服从于头脑反映活动的规律。 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有道德认识、 道德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几方面。道德感可分为: 1直觉的道德感2想象性的道德感3伦理性的道德感。內容不同,范围不同,发展条件不同。9 感觉与知觉的异同和联系答: 同: 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 具有直接性。 异: 1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2感觉是间于生理与心理的一个过程,知觉是纯粹的心理体会受人的知觉经验的参与3感觉是单一分析

10、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的结果,不是知觉的简单相加。联系1感觉是知觉产生或形成的前提。知觉是感觉的深入2,感觉越丰富越精确,知觉越完整越正确10 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1)遗传因素的作用: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征,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没有这一前提条件就谈不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2)环境的作用: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有两大类, 一是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护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环境, 二是指人类的社会环境。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能否变成现实性, 取决于社会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等条件, 也取决于后

11、天的学习与实践。 而一切生物的生存, 与发展都离不开环境。(3)教育的作用: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特殊作用,教育作用是一种决定性的条件,它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方向、趋势、速度和程度。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11 在教育中如何应用记忆的规律?答:(1)合理地组织识记:提出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使识记的材料成为活动的对象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2)有效地组织复述与复习:科学地组织和安排复习时间,复习要及时,复习方式多样并给与具体指导 。采用阅读与尝试重现交替进行的方法,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复习要适量,进行适当的超额学

12、习。(5)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和记忆的准备性。12 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和矫正方法是什么?答: 过错产生的原因较复杂外因指家庭、 学校、社会的影响, 内因只在成长中学生的社会导向能力不强和发展期的特存的年龄与个性上的心理特点。矫正方法: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抓时机,引起内心震动;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提供范例,增强是非感:进行考验,反复教育;区别对待,运用教育机智。13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作到因材施教? 能力的个别差异。答:由于人的气质、性格、 能力上存在个别差异,要使教学工作取得好的效果,尽快的高质量的为国家培养人才,就必须

13、针对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即因材施教。要实施因材施教就必须在教学教育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 要选择最适当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育者对学生个性的各种表现应该有深刻的了解在教于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学生在气质类型方面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采取不同的措施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善于依靠学生学生个性中积极的因素, 无论在教学还是在教育工作, 要个别对待都必须深入的有计划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14 创造力的培养答:创造力是在创造和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培养创造力我们应该抓住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提倡发散思维并要求与辐合思维相结合3 鼓励直觉思维并要求与分析思维相

14、结合 4启发学生向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学习5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 6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15 情绪与情感的主要区别与联系1、需要及所属不同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则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为人所独有。2、稳定性不同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1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情感通过情绪表现出来。2、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的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到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影响。16 气质规律特征1对胆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进取和主动的心理品质

15、,防止粗暴、任性、高傲等个性特点的产生。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宜用“以柔克刚”和“热心肠冷处理”等有效方法;保持平静,轻声细语, 实实在在、干脆利落地讲清道理,这些方法对胆汁质的人来说教育效果是较好的。2对多血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足智多谋等心理品质,防止朝三暮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任性等不良个性特点的产生。对多血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 “刚柔交替” ,在他们满不在乎时,批评要有一定的刺激强度;在他们对错误能冷静对待时,要耐心帮助,做好稳固工作。3对粘液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诚恳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等品质,注意防止墨守成规、执拗、冷淡、缓慢等品质。对粘液质的学生进

16、行教育时,教师应当以满腔热情吸引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引导他们生动活泼、机敏地完成各项任务。4对抑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品质,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的产生。对抑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要经常给予帮助,要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在交往中消除疑虑; 应安排他们从事有一定困难的工作, 鼓励他们前进, 对他们的要求应逐渐提高, 不可操之过急。 对这些学生,称赞、嘉许、奖励等将对他们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教育学生善于认识、改善自己的气质。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发展成不良品质的可能。 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自己气质特征中

17、的长处和短处,善于驾驭自己的气质。17 性格的形成,生活环境,实践活动,自我教育,性格的发展和变化。瑞士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研究瑞士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研究:认为一个人到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研究:1.研究道德问题不能采用直接询问法应采用间接故事法。2.儿童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自我中心阶段 2-5 ;权威阶段6-7 ;可逆阶段或互惠阶段8-10 ;公正阶段11-12 。规律:1.儿童在判断行为的对错时,是由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2.儿童的道德性是从他律渐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美科尔伯格“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美科尔伯格“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前习俗

18、阶段惩罚和服从定向,市场交易定向 ;习俗阶段人际和谐定向、法律和秩序定向 ;后习俗阶段社会契约定向,良心或原则定向 。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1.教育内容和教师的要求应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既有能力,并且提出略高一些的要求,从而促进他们心理的不断发展。 2.教育虽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条件,制约着学生心理的发展。但其作用并非是万能的、唯一的、无条件的。3.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不是一种机械的、简单的、直接的“授予”过程,而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活动实现的。 4.儿童心理发展虽然有共同性,但是在发展水平、 速度、各种心理技能的优势表现及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

19、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美布鲁纳课程改革论,苏赞科夫教学体系。心理研究原则,客观性,分析与综合,教育性。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及相关法。心理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认识过程包括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神经元包括细胞体,轴突,树突。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格赛尔和汤普森做了爬楼梯实验证明成熟作用。奥地利劳伦斯印刻现象。学习过程,桑代克试误,完形苛勒顿悟,班杜拉社会认知论。动机特征,启动性,方向性,强度,持久性。动机分类,根据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分为远景性和近景性, 引发动机因素的来源不同分为内部和外部;动机在活动中的作用,分为主导型和

20、辅助性。美奥苏贝尔提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马斯洛,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的缺失需要,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求知和理解,审美,自我实现生长需要,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 。注意三论,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中枢能量理论。无意注意,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比照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和人的内部因素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 。注意特征,范围,稳定性,分配,转移。感觉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特点分为外部属性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和内部属性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跟据知觉中那种感觉信息起主导作用,分为视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根据知觉对

21、象的不同,分为物体知觉包括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包括对个人的知觉和人际知觉 。 根据知觉映像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觉等。知觉特征,相对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记忆映像的不同性质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信息加工理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表象,形象性,概括性。遗忘三论,衰退说,干扰说,提取失败说。思维,概括性,间接性。解决问题思维,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影响思维, 1.情景的因素; 2.个人的因素。 具体为知识经验、 心理表征 功能固着 、 定势 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

22、态、 或活动的倾向性 ;尝试性动作;个性特点和动机状态。解决方法,选择性搜索,目的手段分析,逆推法。知识掌握,理解稳固迁移运用。智力技能特征观念内潜简缩。“外部”言语阶段与前阶段的区别是只是默默不出声的复述法则 。5.内部言语阶段主要特点是压缩和自动化 。 以进位加法为例 。美国加涅认为智力技能由区分、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四种能力构成。1956 年布鲁纳布鲁纳提出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的概念。态度组成的主要成分:态度组成的主要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的成分。态度的功能态度的功能:适应性功能、知识的功能、自我防卫的功能、表达价值的功能。态度的形成三个阶段态度的形成三个阶段:凯尔曼,顺从、认同

23、、内化。社会信息影响,强化,模仿,团体的期望与规定。情绪,心境、激情和应激。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意志心理结构,期望,抱负水平影响因素:成败经验;自信心;团体的成败经验 ,心理冲突,选择,决策。不良应对,消沉逃避攻击忍耐。价值观培养,西蒙、哈明等发展的“价值澄清”法。性格, 1.表现为人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 对社会、 集体、 他人的; 对自己的; 对劳动的 。2.意志特征。3.情绪特征。4.理智特征人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方面的个别差异,即认知的态度和活动方式行的差异 。胆汁质直爽,胆大,易怒,急躁 、多血质灵,好动交际轻率,不真挚 、粘液质不灵沉稳安静,执拗,冷漠 、抑郁质胆小,孤僻 。性格形成 1.生活环境的影响。2.实践活动的影响。3.自我教育的影响。4.性格的发展和变化:学前期,直接依从于具体的生活情境;学龄初期和学龄中期,定型。想象,随意不随意再造创造。识记,无意有意机械意义。能力,一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特殊数学绘画创作再造创造,认识,实践活动,社会交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