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学kj.ppt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8028721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188 大小:5.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学kj.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学kj.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学kj.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学kj.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学kj.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学kj.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资源与环境经学kj.ppt(1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授课教师:黄利春20062007(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授课教师:授课教师:授课教师:授课教师:黄利春黄利春黄利春黄利春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第二章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第三章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第四章第四章 人口数量与可持续发展人口数量与可持续发展第五章第五章 人口

2、质量与可持续发展人口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第六章第六章 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第七章第七章 中国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第八章 资源与发展资源与发展 第九章第九章 发展中的资源困境与持续利用发展中的资源困境与持续利用 第十章第十章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配置管理配置管理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中国的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环境与发展环境与发展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护和管理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中国的

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一、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兴起一、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兴起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

4、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是在可持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人们对人口、资源与续发展理论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人们对人口、资源与环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而又密不可分关系环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而又密不可分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把人口、资源与环境三的认识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把人口、资源与环境三种因素综合起来种因素综合起来, ,在可持续发展主线贯穿下进行研究在可持续发展主线贯穿下进行研究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在国际上通称为可持续发展经济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在国际上通称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研究人口发展、自然资源、生态

5、环境与经济发学,是研究人口发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之间辨证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展相互之间辨证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兴起一、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兴起1、从资源稀缺到资源枯竭:对经济学的对象和主、从资源稀缺到资源枯竭:对经济学的对象和主旨认识的深化旨认识的深化2、从物质财富到综合财富:对传统经济学的财富、从物质财富到综合财富:对传统经济学的财富观的发展观的发展3、从看不见的手到看不见的脚:对经济人假设和、从看不见的手到看不见的

6、脚:对经济人假设和市场机制作用的挑战市场机制作用的挑战4、从持续增长到稳态经济:对传统经济学发展观、从持续增长到稳态经济:对传统经济学发展观的更新的更新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学学发展展阶段段关于关于经济学性学性质和和研究研究对象的象的观念念所所处时代的生代的生产方式及方式及自然与人自然与人类发展之展之间的关系的关系人人类面面临的的基本基本经济问题古典古典经济学及其以学及其以前的前的经济学学经济学是学是经国救世、国救世、探求致富之路的科探求致富之路的科学。学。人人类处于于农业经济时代,主要代,主要的社会生的社会生产活活动(农

7、业)主要)主要依依赖于再生性于再生性资源,而且人口源,而且人口规模所造成的模所造成的资源源压力力总体上体上并不明并不明显,资源源约束束问题还没没有完全浮出水面。有完全浮出水面。在在资源无源无约束状束状态下如何致富。下如何致富。现代代经济学学经济学是研究利用学是研究利用稀缺稀缺资源源满足各种足各种需求、需求、谋取最大福取最大福利的学利的学问。人人类的社会的社会经济活活动所依所依赖的的资源由可再生源由可再生资源向不可再生源向不可再生资源源转变,而且急,而且急剧膨膨胀的人的人口口规模模对再生性再生性资源和不可再源和不可再生性生性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源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力。有限的有限的资源与无限源与无限的

8、人的人类欲望之欲望之间的的矛盾矛盾可持可持续发展展观经济学是一学是一门研究研究人人类整体福利最大整体福利最大化的科学。化的科学。以大机器生以大机器生产为基基础、非再生、非再生性性资源作源作为主要主要资源来源,人源来源,人类与自然与自然资源之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人人类越来越依越来越依赖于于不可再生性不可再生性资源与源与不可再生性不可再生性资源枯源枯竭的可能性越来越竭的可能性越来越临近之近之间的矛盾。的矛盾。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的四种资本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的四种资本自然资本拥有的各类自然资

9、源的价值;自然资本拥有的各类自然资源的价值;生产资本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各种人造资本的价值;生产资本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各种人造资本的价值;人力资本对人力进行投资的教育、医疗等形成的资本价值;人力资本对人力进行投资的教育、医疗等形成的资本价值;社会资本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的价值。社会资本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的价值。这种新方法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把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作这种新方法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把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作为财富基本组成部分,而传统的经济学实际上是把人造的资产为财富基本组成部分,而传统的经济学实际上是把人造的资产作为确定财富的主要标志。作为确定财富的主要标志。 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

10、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稳态经济的主要特征稳态经济的主要特征(1)持衡的人口数量;)持衡的人口数量;(2)持衡的人造资本;)持衡的人造资本;(3)人口与人造资本数量的持衡水平要足以使)人口与人造资本数量的持衡水平要足以使人们过上较好的生活并可延续到未来;人们过上较好的生活并可延续到未来;(4)维系人口和资本数量所需的物质)维系人口和资本数量所需的物质能量流能量流通率要降到最低的可能水平。通率要降到最低的可能水平。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二

1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1、研究对象:可持续发展、研究对象:可持续发展2、学科性质:应用经济学分支学科、学科性质:应用经济学分支学科3、学科特征、学科特征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学科特征、学科特征1)系统性)系统性2)复合性)复合性3)协调性)协调性4)战略性)战略性5)可持续性)可持续性1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

12、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2、系统论方法、系统论方法3、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4、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1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章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历史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一、中国历史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

13、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四、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现实条件四、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现实条件五、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五、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1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中国历史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一、中国历史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忧患意识忧患意识“和谐和谐”与与“中道中道”思想思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观念观念绿色意识绿色意识互动共济的人伦观互动共济的人伦观1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可

14、持续发展思想渊源斯密提出的斯密提出的“人口与经济增长的限度论人口与经济增长的限度论”李嘉图的李嘉图的“资源相对稀缺论资源相对稀缺论”穆勒的穆勒的“静态经济论静态经济论”18世纪末马尔萨斯的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理论世纪末马尔萨斯的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理论20世纪世纪70年代以增长极限论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思潮。年代以增长极限论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思潮。1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马尔萨斯的生活资料与人口关系论、马尔萨斯的生活资料与人口关系论历史原理历史原理 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增加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前者以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增加是以不同的方式进

15、行的,前者以几何级数增长,后者以算术级数增长。几何级数增长,后者以算术级数增长。马尔萨斯就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的研究观点,被后人称马尔萨斯就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的研究观点,被后人称之为之为“资源的绝对稀缺论资源的绝对稀缺论”。 1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以罗马俱乐部、以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增长的极限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思潮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思潮人类世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富裕中的贫困,人类世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富裕中的贫困,环境的恶化、不断控制的城市扩张、等等。环境的恶化、不断控制的城市扩张、等等。这些难题的产生,是五种因素

16、作用的结果。这些难题的产生,是五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五种因素是: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和这五种因素是: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和污染。它们最终限制了地球上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污染。它们最终限制了地球上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围绕这五大因素,罗马俱乐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围绕这五大因素,罗马俱乐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最后的讨论结果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斯究,最后的讨论结果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斯梅多梅多斯等人综合成名为斯等人综合成名为增长的极限增长的极限一书。一书。1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其他学者关于人类发展问题的研究其他

17、学者关于人类发展问题的研究E.M.East发表的发表的处于十字路口的人类处于十字路口的人类( 1923年)年)E.A.Ross发表的发表的只有站票吗?只有站票吗?( 1928年);年);皮尔逊和哈勃出版的皮尔逊和哈勃出版的世界的饥饿世界的饥饿( 1945年);年);威廉威廉福格特在其福格特在其生存之路生存之路中提出的中提出的“人口压力人口压力”论、论、“资源耗竭资源耗竭”论、赫茨勒和艾利奇提出的论、赫茨勒和艾利奇提出的“人口爆人口爆炸炸”论等(二战后)。论等(二战后)。L.Karson出版的出版的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 1967年)年) G.Taylor的的世界末日世界末日(1970)E.Go

18、ldsmith的的生存蓝图生存蓝图(1972)B.Ward主编的主编的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1972) 1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2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四、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现实条件四、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现实条件1、人口、人口2、资源、资源3、环境、环境2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五、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五、可

19、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1972年联合国的人类环境会议年联合国的人类环境会议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我们共同的未来同的未来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年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年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2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三章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三、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三、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四、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四、可

20、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2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定义、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害的发展。2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原则、原则1)一般性原则)一般性原则2)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再生性资源使用原则再生性资源使用原则污染排放原则污染排放原则非再生性资源使用原则非再

21、生性资源使用原则2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1、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人口与可持续发展2、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4、制度与可持续发展、制度与可持续发展2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三、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国民经济核算和评价体系、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国民经济核算和评价体系2、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

22、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3、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5、提倡绿色生产和消费意识,建立绿色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提倡绿色生产和消费意识,建立绿色的生产和消费模式6、提倡国际合作,共同呵护地球家园、提倡国际合作,共同呵护地球家园2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1)金融政策)金融政策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3)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4)产业政策)产业政策5)污染许可证制度和交易政策)污染许可证制度和交易政策28人

23、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四、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四、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1、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2、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进展的回顾、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进展的回顾3、评价与展望、评价与展望2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进展的回顾、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进展的回顾1)绿色)绿色GNP2)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CSD和和FISD体系体系3)SCOPE和和UNEP的可持续发展指标

24、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5)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6)西雅图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西雅图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3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评价与展望、评价与展望首先,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将随着人们对可持首先,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将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内含的人事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发展、提高续发展理论内含的人事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发展、提高和完善。和完善。其次,环境经济学方法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方法仍然将其次,环境经济学方法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方法仍然将是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不可偏废的两大途径。是构建可持续发展评

25、价方法不可偏废的两大途径。再次,国家层次和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在体再次,国家层次和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在体系框架和具体指标设置上,既应该又相容行性,又应系框架和具体指标设置上,既应该又相容行性,又应该各具特点,不可混为一谈。该各具特点,不可混为一谈。3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四章第四章 人口数量与可持续发展人口数量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一、人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二、世界人口数量发展的历史、趋势与人口转变二、世界人口数量发展的历史、趋势与人口转变三、人口数量决定的微观分析三、人口数量决

26、定的微观分析四、人口数量与发展的宏观分析四、人口数量与发展的宏观分析3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人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一、人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1、可持续发展问题随人口发展而产生、可持续发展问题随人口发展而产生2、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是不断增加的人口及其活动、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是不断增加的人口及其活动3、膨胀的人口及其对资源无度的利用是资源短缺的、膨胀的人口及其对资源无度的利用是资源短缺的根源根源4、调控人口因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调控人口因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3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

27、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阶段段时间人人类面面临的可的可持持续发展展问题人口增人口增长特征特征人人类生存和生存和发展展压力的化解方式力的化解方式人人类发展展的的史史前前阶段段自人自人类早期到早期到大大约距距今今约1000010000年左右年左右的新石的新石器器时期。期。人人类能否生能否生产下来?下来?人人类基本靠自然的恩基本靠自然的恩赐而而生息和繁衍后代。在采集生息和繁衍后代。在采集和和渔猎经济下,人口增下,人口增长极其极其缓慢,几乎慢,几乎长期期处于于准静止状准静止状态,有,有时甚至甚至绝对减少。人口增减少。人口增长主要受主要受制于自然和极端低下的人制于

28、自然和极端低下的人类社会生社会生产力水平。力水平。一是人一是人类通通过不停的迁徙和流不停的迁徙和流动,在,在更大的范更大的范围内内获取自然界的食物取自然界的食物资源,源,二是人二是人类通通过采集和狩采集和狩猎技技术的的发展展和提高,逐步形成原始畜牧和提高,逐步形成原始畜牧业和种植和种植业,从而人,从而人类能能够获得相得相对稳定的食定的食物来源,物来源,彻底底摆脱了食物毫无保障的脱了食物毫无保障的困境,由此,困境,由此,带来了人来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史上第一次次“人口革命人口革命”,并解决了史前,并解决了史前时期人期人类面面临的持的持续发展展问题。当当代代大大约从从2020世世纪中期开中期开始始人人

29、类能否能否发展展下去?下去?人人类发展已展已经到达相当水到达相当水平和高度,人口呈指数性平和高度,人口呈指数性增增长的的发展展趋势和物和物质需需求不断提升,使得新的生求不断提升,使得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下食物方式下食物和其他和其他资源的有效供源的有效供应面面临着越来越着越来越难以以为继的的压力。力。可持可持续发展展3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世界人口数量发展的历史、趋势与人口转变二、世界人口数量发展的历史、趋势与人口转变(一)人口增长阶段(一)人口增长阶段(二)人口转变(二)人口转变3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

30、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人口增长阶段(一)人口增长阶段1、人口缓慢增长阶段、人口缓慢增长阶段1 1)公元前)公元前80008000年以前的约年以前的约200200万年时期万年时期2 2)公元前)公元前80008000年至年至1717世纪中期的约世纪中期的约1 1万年时期万年时期2、人口高速增长阶段、人口高速增长阶段3、人口规模趋于稳定阶段、人口规模趋于稳定阶段3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8人口、资

31、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年份年份1650180019301960197519871999人口数量(人口数量(亿)5.45102030405060所用年数(年)所用年数(年)200万万150130301512123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人口转变(二)人口转变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也伴随着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也伴随着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即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消长带来人口增长率的变,即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消长带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的转变过

32、程,这个过程被一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被一些学者总结为些学者总结为“人口转变人口转变”。4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不同学者对人口转变现象的不同描述、不同学者对人口转变现象的不同描述汤姆逊:将人类历史上的人口转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汤姆逊:将人类历史上的人口转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布莱克:将人口转变过程细分为布莱克:将人口转变过程细分为5个阶段个阶段联合国:在一份文件中对人口转变的阶段及其参考指标联合国:在一份文件中对人口转变的阶段及其参考指标提出四个阶段的划分方法提出四个阶段的划分方法4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

33、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对人口转变现象的理论解释、对人口转变现象的理论解释诺斯特坦诺斯特坦寇尔和胡佛寇尔和胡佛4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目前世界总人口约目前世界总人口约65亿人。总的来看,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已经经亿人。总的来看,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已经经历了漫长增长、高速增长两个阶段,目前仍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后历了漫长增长、高速增长两个阶段,目前仍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后期,再经过约期,再经过约50年左右的时间将进入相对稳定或缓慢减少的第三个阶年左右的时间将进入相对稳定或缓慢减少

34、的第三个阶段:段:1)人口缓慢增长阶段:人类出现在地球直至)人口缓慢增长阶段:人类出现在地球直至17世纪中期的约世纪中期的约200多万年时间,是人口缓慢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又可以以原始农业和畜多万年时间,是人口缓慢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又可以以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出现的新石器时期分界大致分为两个时期:牧业出现的新石器时期分界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公元前公元前8000年以前年以前的约的约200万年时期;万年时期;公元前公元前8000年至年至17世纪中期的约世纪中期的约1万年时期。万年时期。2)人口高速增长阶段。人口高速增长阶段。3)人口规模趋于稳定阶段。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规模趋于稳定阶段。世界人口数量

35、的变化,也伴随着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即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消长带来也伴随着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即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消长带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即为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即为“人口转变人口转变”。人口再生产模式变化的基本趋势是:高出生率、高死亡。人口再生产模式变化的基本趋势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增长率阶段率和低增长率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增长率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增长率阶段低出生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阶段。整个过程中总和生育率不断下降,平均预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阶段。整个过程中总和生育率不断下降,平均预

36、期寿命不断提高。人口转变的以上规律是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及期寿命不断提高。人口转变的以上规律是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的。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的。4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人口数量决定的微观分析三、人口数量决定的微观分析1、孩子的价值、成本与效用、孩子的价值、成本与效用1 1)孩子的价值)孩子的价值2 2)孩子的成本)孩子的成本3 3)孩子的效用)孩子的效用4 4)孩子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孩子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2、影响人们生育行为的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人们生育行为的社会经济因素1 1)家庭

37、经济活动的内容)家庭经济活动的内容2 2)妇女参与家庭经济活动的程度)妇女参与家庭经济活动的程度3 3)家庭养老方式)家庭养老方式4 4)经济活动中的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经济活动中的人口流动和城镇化4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四、人口数量与发展的宏观分析四、人口数量与发展的宏观分析(一)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一)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二)适度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二)适度人口与可持续发展4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

38、响及其传导机制(一)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1、人口数量影响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人口数量影响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1 1)人口数量对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的影响)人口数量对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的影响(2 2)人口数量对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人口数量对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影响(3 3)人口数量对有效投资需求的影响)人口数量对有效投资需求的影响(4 4)人口数量对社会消费需求的影响)人口数量对社会消费需求的影响(5 5)人口数量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人口数量对技术进步的影响2、人口数量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人口数量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4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3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4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4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有如下特点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有如下特点(1)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适度人口的)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适度人口的多维特性。多维特性。(2)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不仅仅是指人口规模的适度,而且)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不仅仅是指人口规模的适度,而且在人口的质量和结构方面也有其要求。在人口的质量和结构方面也有其要求。(3)可

40、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客观上存在这样一种趋势和要求,)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客观上存在这样一种趋势和要求,即人们不应该再在某一国家和区域范围内孤立研究该国家和地即人们不应该再在某一国家和区域范围内孤立研究该国家和地区的适度人口,而是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区的适度人口,而是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4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五章第五章 人口质量与可持续发展人口质量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口质量及其度量一、人口质量及其度量二、人口质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二、人口质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三、提高人口质量的途径三、提高人口质量的途径50人

41、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较早系统提出人口质量问题,大约开始于较早系统提出人口质量问题,大约开始于2020世纪中期法国学者世纪中期法国学者朗德里,他在朗德里,他在19491949年即提出与年即提出与“量的人口学量的人口学”相对应的相对应的“质的质的人口学人口学”的概念。随后索维在其的概念。随后索维在其人口通论人口通论则专门开辟章节则专门开辟章节研究从前很少被人们提及的人口质量问题。研究从前很少被人们提及的人口质量问题。2020世纪中期美国经世纪中期美国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开拓性研究,奠定了人济学家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

42、作用的开拓性研究,奠定了人口质量研究在经济学、人口学中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口质量研究在经济学、人口学中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对知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人口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对知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核心地位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中所处的核心地位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越来越深入,对人口问题的关注焦点也由传统的人口数量研究越来越深入,对人口问题的关注焦点也由传统的人口数量问题不断扩展和深入到人口的质量和结构层面。问题不断扩展和深入到人口的质量和结构层面。 5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

43、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人口质量的内涵、人口质量的内涵人口质量与人口素质有什么区别?人口质量与人口素质有什么区别?人口质量的外延是什么?人口质量的外延是什么?在人口质量的外延方面,主要表现为在人口质量的外延方面,主要表现为“三要素三要素”和和“两要素两要素”之争。之争。“两要素两要素”论者认为,人口质量是由可以量化、测度从而可以比较的人口论者认为,人口质量是由可以量化、测度从而可以比较的人口身体方面和文化科技方面的素质构成的,它不应该包含难以界定、无法测身体方面和文化科技方面的素质构成的,它不应该包含难以界定、无法测度和比较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因素。度和比较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因素。“

44、三要素三要素”论者则坚持认为,除了身体健康和文化科技方面的因素外,人论者则坚持认为,除了身体健康和文化科技方面的因素外,人口质量还应该包含有反映人口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因素,否则,人口质量就口质量还应该包含有反映人口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因素,否则,人口质量就是不完全的。在是不完全的。在“三要素三要素”论者之中,对于三个要素的表达也有不同意见,论者之中,对于三个要素的表达也有不同意见,传统的提法是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的学者主张用传统的提法是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的学者主张用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或心理素质)来取而代之。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或心理

45、素质)来取而代之。5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人口质量的测度、人口质量的测度通常用来衡量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指标:通常用来衡量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指标:婴儿死亡率,平均预婴儿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人口死亡率,人口发病率,青少年发育状况(身高、期寿命,人口死亡率,人口发病率,青少年发育状况(身高、体重、胸围)等等。体重、胸围)等等。通常用来衡量人口文化素质的主要指标:通常用来衡量人口文化素质的主要指标:识字率、文盲率、各识字率、文盲率、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和毕业人数、人均受教育年限、总人口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和毕业人数、人均受教育

46、年限、总人口中各类专业科技人员比重、熟练工人占劳动者比重、每万人大中各类专业科技人员比重、熟练工人占劳动者比重、每万人大中学生及高级知识分子人数、教育经费、图书报刊发行量、各中学生及高级知识分子人数、教育经费、图书报刊发行量、各类图书馆及博物馆的数量、人口总体文化教育综合均值等。类图书馆及博物馆的数量、人口总体文化教育综合均值等。在人口质量的测度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综合性指数:在人口质量的测度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综合性指数:PQLIPQLI指数指数(the 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the 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 H

47、DIHDI指数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uman Development Index) ASHAASHA指数指数(American Social Health AssociationAmerican Social Health Association) 5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质量对可持续发展有何影响?人口质量对可持续发展有何影响?首先,人口质量的高低,既可以看成是一定人口再生产首先,人口质量的高低,既可以看成是一定人口再生产模式的结果,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人口再生产模式发生模式的结果,它也在很大

48、程度上对人口再生产模式发生作用,最终对人类的持续发展前景产生影响;作用,最终对人类的持续发展前景产生影响;其次,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关键在于能否其次,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并走出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和谐发展和共处找到并走出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和谐发展和共处的道路,探索这样的道路,取决于人类能否提高人口整的道路,探索这样的道路,取决于人类能否提高人口整体质量、更多依靠人类的知识而不是挥霍资源实现更高体质量、更多依靠人类的知识而不是挥霍资源实现更高程度的发展。程度的发展。因此,在争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怎么强调因此,在争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无

49、论怎么强调人口质量都不过分。人口质量都不过分。 5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对“人口素质逆淘汰人口素质逆淘汰”现象的解读现象的解读 第一种观点认为第一种观点认为“人口素质逆淘汰人口素质逆淘汰”现象是客观存在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必须加以正视。的,必须加以正视。第二种观点认为所谓第二种观点认为所谓“人口素质逆淘汰人口素质逆淘汰”不过是一场不过是一场虚惊。虚惊。第三种观点认为,从不同质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第三种观点认为,从不同质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化来看,确实存在着人口素质变化来看,确实存在着人口素质“正淘汰正淘汰”(优胜劣(优胜

50、劣汰)和汰)和“逆淘汰逆淘汰”(劣胜优汰)两种现象。(劣胜优汰)两种现象。5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对“人口素质逆淘汰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我们应该明确以下几点:问题,我们应该明确以下几点:(1 1)对源于不同质量人口的出生率差异而必定造成不同质量人口比例变化差异的结)对源于不同质量人口的出生率差异而必定造成不同质量人口比例变化差异的结论应该慎重对待,切忌用静态和固化的观点看待人口素质的形成。有较高出生率的论应该慎重对待,切忌用静态和固化的观点看待人口素质的形成。有较高出生率的“上一代上一代”人口,而较高出生率所代表的人口,而

51、较高出生率所代表的“下一代下一代”人口的质量并不就一定低,无人口的质量并不就一定低,无论从遗传学的角度还是人口素质受后天影响的角度都是如此。简单地说农村人口质论从遗传学的角度还是人口素质受后天影响的角度都是如此。简单地说农村人口质量低于城镇人口质量并不准确,何况这些量低于城镇人口质量并不准确,何况这些“下一代下一代”人口并不一定就是人口并不一定就是“低质量的低质量的农村人口农村人口”。(2 2)即使存在低素质农村人口出生率较高、高素质城镇人口出生率较低的现象,也)即使存在低素质农村人口出生率较高、高素质城镇人口出生率较低的现象,也不应该轻易否定人口控制对提高全体人口质量的意义,更不应该提出诸如

52、不应该轻易否定人口控制对提高全体人口质量的意义,更不应该提出诸如“让有让有学位的高素质者多生育多胎学位的高素质者多生育多胎”之类的荒谬主张。应该历史地看到,即使在农村之类的荒谬主张。应该历史地看到,即使在农村地区,人们的生育水平大幅下降以后,为人口质量的提高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与城地区,人们的生育水平大幅下降以后,为人口质量的提高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与城镇人口相比,农村人口质量整体固然较低,但人口控制带来的农村人口质量全面提镇人口相比,农村人口质量整体固然较低,但人口控制带来的农村人口质量全面提高确实不争的事实。绝不能因为存在个别低质量人口多生现象而认为人口控制造成高确实不争的事实。绝不能因为存在

53、个别低质量人口多生现象而认为人口控制造成整体人口质量的下降。整体人口质量的下降。(3 3)人口质量的高低从来就是相对而言的,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在于促进社会的全)人口质量的高低从来就是相对而言的,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在于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而不是让高质量人口多生多育。相对而言,通过发展经济,改善贫面发展和进步,而不是让高质量人口多生多育。相对而言,通过发展经济,改善贫困地区人口医疗卫生条件,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等举措来提高人口质量,比让质量较困地区人口医疗卫生条件,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等举措来提高人口质量,比让质量较高人口多生育孩子以提高人口质量的办法有效得多,也可靠得多。高人口多生育孩子以提高人口

54、质量的办法有效得多,也可靠得多。5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人口质量与经济增长、人口质量与经济增长人口质量的提高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它可以有助于形人口质量的提高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它可以有助于形成健康合理的人口再生产模式,缓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数量压力,成健康合理的人口再生产模式,缓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数量压力,更为重要的是,人口质量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更为重要的是,人口质量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展现出这样一种发展前景:随着人口质量的提高,知识

55、经济时代,已经展现出这样一种发展前景:随着人口质量的提高,人们可以主要通过对自身知识技能的集约运用,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们可以主要通过对自身知识技能的集约运用,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以知识为核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以建立在资源和环境的可持需求,以知识为核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以建立在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基础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口质量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续利用基础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口质量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一个关键性的地位。对于人口质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研程中处于一个关键性的地位。对于人口质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研究,本章介绍两个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一是舒尔茨、丹尼森基于究

56、,本章介绍两个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一是舒尔茨、丹尼森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对教育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测算,二是新增长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对教育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测算,二是新增长理论有关技术和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研究。论有关技术和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研究。5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六章第六章 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口的结构及其社会经济意义一、人口的结构及其社会经济意义二、人口的年龄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二、人口的年龄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三、人口的性别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三、人口的性别结构与可持续发展四、人口的城

57、乡结构与可持续发展四、人口的城乡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五、人口的地域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五、人口的地域结构与可持续发展5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人口结构、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共同组成特定人口总体的各种人口结构:是指共同组成特定人口总体的各种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亚群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亚群体之间的比例关系。5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6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人口结构的社会经济意义、人

58、口结构的社会经济意义1)人口结构与人口数量和质量是一个不可分割)人口结构与人口数量和质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口结构可以影响人口再生产模式,的整体,人口结构可以影响人口再生产模式,从而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前景产生影响。从而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前景产生影响。2)人口结构可以作为评价人类经济社会发达程)人口结构可以作为评价人类经济社会发达程度以及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性指标。度以及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性指标。3)通过能动地调整人口结构,可以确保人类迈)通过能动地调整人口结构,可以确保人类迈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向可持续发展方向。6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

59、环境经济学1、年龄结构分析常用的指标与工具、年龄结构分析常用的指标与工具1)年龄,是指一个人存活时间长度的指标,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年龄,是指一个人存活时间长度的指标,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2)年龄组,是指按照某一个年龄段对人口进行分组以方便分析的一种常用)年龄组,是指按照某一个年龄段对人口进行分组以方便分析的一种常用指标。指标。3)平均年龄,是反映人口总体年龄状况的一个总和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平均年龄,是反映人口总体年龄状况的一个总和指标。其计算公式为:4)年龄中位数,也是用来反映总体人口年龄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不过其)年龄中位数,也是用来反映总体人口年龄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不过其含义不同

60、,它是指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的顺序排列出来,正好把总人口含义不同,它是指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的顺序排列出来,正好把总人口分成相等两个部分的那个年龄。其计算公式是:分成相等两个部分的那个年龄。其计算公式是:5)少年儿童系数,指)少年儿童系数,指014岁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岁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6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年龄结构分析常用的指标与工具、年龄结构分析常用的指标与工具6)老年系数,指)老年系数,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即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即7)少年儿童抚养比,指)少年儿童抚养比,指014

61、岁需要抚养的少年儿童占岁需要抚养的少年儿童占1564岁社会劳动岁社会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年龄人口的比例, 即即8)老年赡养比,指)老年赡养比,指65岁以上需要赡养的老年人口占岁以上需要赡养的老年人口占1564岁社会劳动年岁社会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即龄人口的比例,即9)社会总抚养比,是少年儿童抚养比和老年赡养比之和。即)社会总抚养比,是少年儿童抚养比和老年赡养比之和。即10)人口年龄金字塔,又称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人口年龄金字塔,又称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6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 2、人口年龄结构的社会经济意义、人口年

62、龄结构的社会经济意义首先,人口的年龄结构可以反映人口再生产的发展趋势。首先,人口的年龄结构可以反映人口再生产的发展趋势。其次,人口年龄结构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劳动其次,人口年龄结构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掌握劳动力资源供给规律,年龄人口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掌握劳动力资源供给规律,为采取适当的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为采取适当的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再次,人口年龄结构可以让我们掌握人口发展带来的社会再次,人口年龄结构可以让我们掌握人口发展带来的社会负担及其发展趋势,及时制定或调整有关社会政策,保证负担及其发展趋势,及时制定或调整有关社会政策,保证社会的稳定与

63、和谐。社会的稳定与和谐。6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指指标年年轻型型成年型成年型老年型老年型014岁人口比重()人口比重()40以下以下304030以下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及以上人口比重() 4以下以下477以下以下或或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及以上人口比重()()5以下以下51010以上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与及以上人口与014岁人口之比()人口之比()15以下以下153030以上以上年年龄中位数(中位数(岁)20以下以下203030以上以上6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

64、经济学3、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1)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通常当一国通常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或者65岁及以上人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口比例达到7时,该人口就被称之为老年型人口,该国也相应时,该人口就被称之为老年型人口,该国也相应地成为人口老化的国家。地成为人口老化的国家。一般而言,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般而言,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收缩,使老年人口比一是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收缩,使老

65、年人口比重上升;重上升;二是死亡率下降和人口存活年龄延长导致高龄人口绝对数量与二是死亡率下降和人口存活年龄延长导致高龄人口绝对数量与相对比例的增加。实际上,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往往是两种因素相对比例的增加。实际上,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往往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共同作用的结果。6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高老年人口赡养系数,加重家庭、企业和提高老年人口赡养系数,加重家庭、企业和社会的负担。社会的负担。对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产生影响,削弱企业和对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产生影响,削弱企业

66、和社会的创新能力。社会的创新能力。影响社会消费和投资结构。影响社会消费和投资结构。6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4、人口老龄化的对策、人口老龄化的对策适时调整人口政策,优化人口再生产模式。适时调整人口政策,优化人口再生产模式。利用人口年龄结构的区域差异削峰填谷,熨平人口利用人口年龄结构的区域差异削峰填谷,熨平人口老龄化影响。老龄化影响。建立可持续运转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建立可持续运转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调整退休年龄,缓解劳动力供给和养老压力。调整退休年龄,缓解劳动力供给和养老压力。6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

67、、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人口的性别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三、人口的性别结构与可持续发展1、人口性别比、人口性别比2、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因素、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因素3、性别比失衡的影响、性别比失衡的影响3、性别比失衡的治理、性别比失衡的治理6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人口性别比、人口性别比人口性别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性别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各自所占的比重。人口和女性人口各自所占的比重。通常,如果把某一人口中女性人口数量赋值为通常,如果把某一人口中女性人口数量赋值为100,则男性

68、人口数量比。,则男性人口数量比。公式:公式:7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因素、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因素1)男人人口和女性人口在死亡率上的差异造成)男人人口和女性人口在死亡率上的差异造成不同性别人口的存活时间长短不一。不同性别人口的存活时间长短不一。2)其他社会因素造成性别比的变化。)其他社会因素造成性别比的变化。7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性别比失衡的影响、性别比失衡的影响儿童成长环境异常,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性格和习惯;儿童成长环境异常,不利于孩

69、子形成健全的性格和习惯;可能造成劳动力市场供给失衡,部分适合特定性别的劳动岗可能造成劳动力市场供给失衡,部分适合特定性别的劳动岗位供求脱节;位供求脱节;造成婚姻挤压现象。如果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持续发展,造成婚姻挤压现象。如果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持续发展,有可能造成适婚年龄人口婚配发生困难,必然产生婚配年龄差有可能造成适婚年龄人口婚配发生困难,必然产生婚配年龄差加大,由此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加大,由此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可能引发单亲家庭增加,离婚率上升等问题;可能引发单亲家庭增加,离婚率上升等问题;可能造成针对女性的犯罪(如拐卖妇女、性犯罪)活动增加。可能造成针对女性的犯罪(如拐卖妇女、性

70、犯罪)活动增加。7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性别比失衡的治理、性别比失衡的治理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必须从导致人们产生性别偏好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必须从导致人们产生性别偏好的社会、经济、文化根源入手,从制度建设治本、政策措施指的社会、经济、文化根源入手,从制度建设治本、政策措施指标两个方面来淡化性别偏好,引导和重塑人们的生育观念。标两个方面来淡化性别偏好,引导和重塑人们的生育观念。 农村和城村和城镇性性别偏好差异偏好差异产生的原因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城城镇农村村婚嫁模式婚嫁模式另立新居另立新居男婚女嫁男婚女嫁

71、生生产方式方式智力主智力主导型型体力主体力主导型型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男女平等参与男女平等参与女性参与度低女性参与度低社会地位社会地位男女落差不大男女落差不大男女落差很大男女落差很大继嗣制度嗣制度男女平男女平权男子男子传宗接代宗接代继承制度承制度男女无差男女无差别以男子以男子为中心中心就就业机会机会男女相男女相对均等均等男女不均等男女不均等养老方式养老方式男女都有男女都有义务养儿防老养儿防老7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四、人口的城乡结构与可持续发展四、人口的城乡结构与可持续发展1、城市化的涵义、城市化的涵义2、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测度、城

72、市化发展水平的测度3、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4、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型式、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型式5、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7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1)城市化初步兴起阶段()城市化初步兴起阶段(17601850年)年)(2)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基本实现城市化的阶段)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基本实现城市化的阶段(18501950年)年)(3)发达国家高度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加速城)发达国家高度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加速城市化阶段(市化阶段(1950

73、年以来)年以来)7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4、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型式、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型式(1)同步型的城市化)同步型的城市化(2)过渡型的城市化)过渡型的城市化(3)滞后型的城市化)滞后型的城市化(4)逆城市化)逆城市化7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5、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在部分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历史上和发展中一方面,在部分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之中,确实出现过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之中,确实出现过“城市病城市病”现象,现

74、象,在一些地方有时甚至还十分严重。在一些地方有时甚至还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城市发展过程中固然难以杜绝另一方面,城市发展过程中固然难以杜绝“城市病城市病”现象的产生,但人为地抑制城市化的发展,反而可能现象的产生,但人为地抑制城市化的发展,反而可能导致大量人口囤积农村而产生导致大量人口囤积农村而产生“农村病农村病”。7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五、人口的地域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五、人口的地域结构与可持续发展1、人口地域结构的决定因素、人口地域结构的决定因素2、人口地域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人口地域结构与可持续发展7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

75、、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七章第七章 中国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一、中国人口问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中国人口问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人口数量问题及其影响(一)人口数量问题及其影响(二)人口质量问题及其影响(二)人口质量问题及其影响(三)人口结构问题及其影响(三)人口结构问题及其影响二、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口战略选择二、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口战略选择7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8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

76、济学1、人口数量发展轨迹、人口数量发展轨迹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501957年,其特点是较高的人口出生率和初年,其特点是较高的人口出生率和初步下降的人口死亡率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步下降的人口死亡率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19581961年,其特点是非正常的低出生率和高年,其特点是非正常的低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带来了非正常的人口减少和低增长。死亡率带来了非正常的人口减少和低增长。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19621970年,其特点是恢复性的高水平出生率年,其特点是恢复性的高水平出生率和持续下降的死亡率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和持续下降的死亡率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第四个阶段:第四个阶段

77、:19711979年,其特点是迅速下降的出生率和趋年,其特点是迅速下降的出生率和趋于稳定的低死亡率带来的较高速度但又呈下降式的人口增长。于稳定的低死亡率带来的较高速度但又呈下降式的人口增长。第五个阶段:第五个阶段:1980年至今,其特点是低位缓慢而持续下降的出年至今,其特点是低位缓慢而持续下降的出生率和趋于稳定的死亡率带来的人口缓慢而持续的增长。生率和趋于稳定的死亡率带来的人口缓慢而持续的增长。8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总体人口变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总体人口变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亿

78、人口的国家,13亿人口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亿人口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人口过多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消极影响很多,对此世界机遇。人口过多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消极影响很多,对此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象中国政府这样感受得如此深切。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象中国政府这样感受得如此深切。温家宝总理说得很形象:温家宝总理说得很形象:“多么小的问题乘以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得亿,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很小。亿,都会变得很小。”这段这段话形象地表述了人口与经济的关系。话形象地表述了人口与经济的关系。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

79、P)已位居世界第四,但人均)已位居世界第四,但人均GDP位居世界第位居世界第110位。位。8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我国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初级教育的基础仍然不牢固和完善。第一,初级教育的基础仍然不牢固和完善。第二,教育供给渠道狭窄和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第二,教育供给渠道狭窄和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使得全面的社会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使得全面的社会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第三,教育的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忽视素质教育而第三,教育的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忽视素质教育而偏向学历教育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偏

80、向学历教育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8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人口结构问题及其影响(三)人口结构问题及其影响1、年龄结构、年龄结构1)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中国人口的性别结构问题、中国人口的性别结构问题3、中国人口的城乡结构问题、中国人口的城乡结构问题8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向老龄社会过渡

81、的时间非常短促。向老龄社会过渡的时间非常短促。老龄化的程度呈加速发展的态势。老龄化的程度呈加速发展的态势。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庞大,形成巨大社会压力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庞大,形成巨大社会压力老龄化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格局。老龄化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格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生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急剧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生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急剧变革的过程之中。变革的过程之中。8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口战略选择二、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口战略选择1、我国人口发展战略、我国人口发展战略2、实施人口战略的措施、实施人口战略

82、的措施8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中国人口发展战略走向的讨论,对中国人口发展战略走向的讨论,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考虑而展开的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考虑而展开的第一,经过第一,经过30余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有余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多种预测方案都取得基本共识,那就是按照现有的人效控制,多种预测方案都取得基本共识,那就是按照现有的人口再生产模式。口再生产模式。第二,有关中国适度人口的研究表明,中国的环境资源所能承第二,有关中国适度人口的研究表明,中国的环境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容量为载的最大人口容量

83、为16亿左右,这即是说,亿左右,这即是说,21世纪中叶,中世纪中叶,中国实际的人口数量将十分接近最大人口容量。国实际的人口数量将十分接近最大人口容量。第三,长期而严格地推行人口控制政策,造成了中国人口再生第三,长期而严格地推行人口控制政策,造成了中国人口再生产模式及人口发展态势的若干值得主义的动向,产模式及人口发展态势的若干值得主义的动向,第四,经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知第四,经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知识信息成为最为稀缺资源,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新识信息成为最为稀缺资源,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新阶段。阶段。8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

84、、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未来走向的不同意见对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未来走向的不同意见1、不管人口问题多么复杂,中国最大现实就是、不管人口问题多么复杂,中国最大现实就是人口太多,负担过重。人口太多,负担过重。2、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形成由人口质量决定竞争、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形成由人口质量决定竞争成败的格局。成败的格局。3、就中国人口问题而言,数量要控制,质量要、就中国人口问题而言,数量要控制,质量要提高,两个方面都不能忽视。提高,两个方面都不能忽视。8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实施

85、人口战略的措施、实施人口战略的措施1)坚持计划生育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2)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3)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发展教育,把人口压力转)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发展教育,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化为人力资源优势4)改革养老保障体系,做到老有所养)改革养老保障体系,做到老有所养5)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对策措施)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对策措施8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八章第八章 资源与发展资源与发展一、自然资源的类型一、自然资源的类型二、自然资源的基本

86、特征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三、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三、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四、自然资源评价四、自然资源评价9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自然资源的类型一、自然资源的类型1、按自然资源的特征分类、按自然资源的特征分类2、按照自然资源在生产力系统中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按照自然资源在生产力系统中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3、按照自然资源在经济部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类、按照自然资源在经济部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类4、按照自然资源的物理用途特性进行分类、按照自然资源的物理用途特性进行分类5、根据自然资源的地理特征进行分类、根据自然资源的地理特征进行

87、分类9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按自然资源的特征分类、按自然资源的特征分类9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按照自然资源在生产力系统中的作、按照自然资源在生产力系统中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用范围进行分类9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按照自然资源在经济部门中的地位、按照自然资源在经济部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类和作用进行分类9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

88、经济学4、按照自然资源的物理用途特性进行分类、按照自然资源的物理用途特性进行分类9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5、根据自然资源的地理特征进行分类、根据自然资源的地理特征进行分类9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系统性、系统性2、层级性、层级性3、稀缺性、稀缺性4、区域性、区域性5、变动性与稳定性、变动性与稳定性6、多功能性、多功能性7、全球性、全球性8、难以替代性、难以替代性9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

89、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三、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1、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2、经济发展受到自然资源的约束、经济发展受到自然资源的约束3、经济发展有利于人类提高和加深对资源利用、经济发展有利于人类提高和加深对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的深度和广度9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四、自然资源评价四、自然资源评价1、评价原则、评价原则2、评价内容、评价内容3、方法、方法9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评价原则、评价

90、原则1)要从经济发展方向和优化配置的要求出发)要从经济发展方向和优化配置的要求出发2)在开发利用中,要保护自然资源,注意生态平衡)在开发利用中,要保护自然资源,注意生态平衡3)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必须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相)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必须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作用互影响和制约的作用4)经济评价必须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经济评价必须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合理性合理性10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评价内容、评价内容1)评价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评价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2)评价自然资源的地理

91、分布特点及其相互结合状况、)评价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相互结合状况、季节分配变率等情况季节分配变率等情况3)深入分析主导因素)深入分析主导因素4)在深入分析自然资源主导因素、联系次要因素,以)在深入分析自然资源主导因素、联系次要因素,以及主导因素的数量与质量系列指标的基础上,将自然资及主导因素的数量与质量系列指标的基础上,将自然资源经济评价转化为开发利用方案资料。源经济评价转化为开发利用方案资料。5)评价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能方向的有利方面和不利)评价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能方向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多种方案及其经济效果。方面,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多种方案及其经济效果。101

9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方法、方法首先,要实地调查,搜集原始资料。应用遥感技术,则可大大首先,要实地调查,搜集原始资料。应用遥感技术,则可大大提高调查工作效率。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其次,要了解一定生产部门对自然资源的需要量和具体指标,其次,要了解一定生产部门对自然资源的需要量和具体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使评价工作更切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评价的标准,使评价工作更切合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要综合各方面情况,建立比较方案,分析它们的经济效第三,要综合各方面情况,建立比较方案,分析它们的经济效益,得出最佳方案。自然资源经济评价工作可应

93、用电子计算机益,得出最佳方案。自然资源经济评价工作可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来计算数量及质量的现状和动态,并根据国民技术和数学模型来计算数量及质量的现状和动态,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算其消费量,从而建立各种指标之间的数量经济发展规划,计算其消费量,从而建立各种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使评价工作能用较确切的数字来表达。关系,使评价工作能用较确切的数字来表达。第四,要将评价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指导生产,并接受生产第四,要将评价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指导生产,并接受生产实践的检验,达到为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目的。实践的检验,达到为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目的。10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

94、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九章第九章 发展中的资源困境与持续利用发展中的资源困境与持续利用一、发展中的资源困境一、发展中的资源困境(一)水资源(一)水资源(二)土地资源(二)土地资源(三)森林资源(三)森林资源(四)矿产资源(四)矿产资源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0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水资源(一)水资源1、水资源的特征、水资源的特征(1)动态循环性)动态循环性(2)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3)多功能性和多价值性)多功能性和多价值性(4)经济上的两重性)

95、经济上的两重性10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水资源(一)水资源2、人类面临的水资源困境、人类面临的水资源困境(1)水资源总量有限。)水资源总量有限。(2)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带来的用水量)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带来的用水量迅速增加,使得缺水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迅速增加,使得缺水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3)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各地水资源丰欠不一,)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各地水资源丰欠不一,部分地区人口发展乃至生存面临困难。部分地区人口发展乃至生存面临困难。(4)水资源污染严重,导致水质型缺水。)水资源污染

96、严重,导致水质型缺水。10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土地资源(二)土地资源表表9.19.1世界耕地世界耕地资源源变化化发展展趋势年代年代耕地耕地谷物耕地谷物耕地可灌可灌溉耕地耕地面面积/ /亿公公顷人均人均/ /公公顷面面积/ /亿公公顷人均人均/ /公公顷面面积/ /亿公公顷人均人均/ /公公顷1950195011.6911.690.470.475.935.930.230.230.940.940.0370.037196019601

97、2.7812.780.420.426.316.310.210.211.261.260.0450.0451970197013.1913.190.340.346.736.730.180.181.881.880.0510.0511980198013.5613.560.310.317.247.240.160.162.362.360.0530.0531990199013.7213.720.270.277.207.200.140.142.592.590.0490.0492000200014.4014.400.240.247.207.200.120.122.792.790.0450.045107人口、资源与

98、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类目前面临的耕地资源困境人类目前面临的耕地资源困境1、人口增加导致人均耕地资源下降,人地关系日、人口增加导致人均耕地资源下降,人地关系日益紧张。益紧张。2、耕地资源被转变为非农业用地趋势明显。、耕地资源被转变为非农业用地趋势明显。3、现有耕地资源不断被破坏,承载能力下降。、现有耕地资源不断被破坏,承载能力下降。10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森林资源(三)森林资源1 1、森林与森林资源、森林与森林资源2 2、森林的功能、森林的功能(1 1)经济功能)

99、经济功能(2 2)生态防护功能)生态防护功能(3 3)社会功能)社会功能3 3、森林资源的利用现状、森林资源的利用现状4 4、森林面积减少的原因:、森林面积减少的原因:人口剧增,过度扩人口剧增,过度扩 耕、乱砍滥伐等。耕、乱砍滥伐等。10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四)矿产资源(四)矿产资源地球为人类所提供的矿产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但由于地球为人类所提供的矿产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但由于传统发展模式是建立在资源消耗为基础的,使人类的传统发展模式是建立在资源消耗为基础的,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矿产资源困境。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矿

100、产资源困境。首先,相对于日益增加的消费需求,各种矿产资源的首先,相对于日益增加的消费需求,各种矿产资源的剩余资源总量和探明储量不容乐观。剩余资源总量和探明储量不容乐观。其次,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资源的利用受其次,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资源的利用受各种人为因素影响加大,给世界经济造成困境。各种人为因素影响加大,给世界经济造成困境。再次,贫富国家对资源的使用和控制极其悬殊,影响再次,贫富国家对资源的使用和控制极其悬殊,影响了人类对矿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了人类对矿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11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资

101、源的可持续利用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在人类现有的认知水是指在人类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可以与其的时期里,合理开发和平和技术能力可以与其的时期里,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类福利的不断增加,并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类福利的不断增加,并且保持和延长自然资源生产实用性和自然资源且保持和延长自然资源生产实用性和自然资源的基础完整性,不危及后代人开发利用自然资的基础完整性,不危及后代人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其需求和增进其福利的能力。源以满足其需求和增进其福利的能力。11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

102、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自然资源的动态配置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动态配置与持续利用2、建立自然资源核算与产权体系、建立自然资源核算与产权体系3、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4、向自然资源投资、向自然资源投资11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自然资源动态配置的一般模型自然资源动态配置的一般模型 假设:假设:t年的总收益:年的总收益:t年的总成本:年的总成本:如果可开采的自然资源总量为如果可开采的自然资源总量为 ,那么,那么n年的已利用的年的已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最大收益净现值和剩余可利用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的最大收益净现值和剩余

103、可利用资源的价值之和为:之和为:自然资源达到了最优配置:自然资源达到了最优配置: 11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污染排放减量化的前提。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污染排放减量化的前提。(2)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连,将污染尽可能地在生产企业内进)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连,将污染尽可能地在生产企业内进行处理,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行处理,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

104、放。(3)对生产企业内进行和生活使用过的废旧产品进行全面回收,)对生产企业内进行和生活使用过的废旧产品进行全面回收,可以重复利用的废弃物通过技术处理进行无限次的循环利用。可以重复利用的废弃物通过技术处理进行无限次的循环利用。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初次资源的开采,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再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初次资源的开采,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造成污染的废弃物的排放。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造成污染的废弃物的排放。(4)对生产企业无法处理的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扩大生态)对生产企业无法处理的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扩大生态环保和资源再生产业的规模,扩大就业。环保和资源再生产业的规模,扩大就

105、业。11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十章第十章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配置管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配置管理一、资源的价值一、资源的价值二、资源价值的评估二、资源价值的评估三、资源价格的主要理论模型三、资源价格的主要理论模型11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几种自然资源价值观(一)几种自然资源价值观1、痛痛快快地、毫不遮掩地承认自然资源的价值基础是其有用、痛痛快快地、毫不遮掩地承认自然资源的价值基础是其有用性和稀缺性,把性和稀缺性,把“物以稀为贵物以稀为贵”看成

106、是市场经济中决定资源价看成是市场经济中决定资源价值的金科玉律。值的金科玉律。2、经过人类劳动而形成的资源固有价值,而未经劳动的自然资、经过人类劳动而形成的资源固有价值,而未经劳动的自然资源也是有价值的,其价值是由自然力创造的、并由其有用性和源也是有价值的,其价值是由自然力创造的、并由其有用性和稀缺性所决定的。稀缺性所决定的。3、自然资源之所以有价值,不是因为其稀缺性,而是在其稀缺、自然资源之所以有价值,不是因为其稀缺性,而是在其稀缺性的迫使下,人类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付出了劳动。性的迫使下,人类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付出了劳动。4、资源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力社会的历史曾经经历了从、资源价

107、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力社会的历史曾经经历了从依赖自然的恩赐到向自然索取以至掠夺的阶段,至如今进入了依赖自然的恩赐到向自然索取以至掠夺的阶段,至如今进入了需要人类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新时期。需要人类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新时期。11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坚持劳动价值论的自然资源价值观(二)坚持劳动价值论的自然资源价值观1、自然资源的价值基础、自然资源的价值基础所谓自然资源的价值基础,就是自然资源被用于经济活动,作所谓自然资源的价值基础,就是自然资源被用于经济活动,作为商品生产的一种基本要素在使用时所表现出的有用性。为商品生产的

108、一种基本要素在使用时所表现出的有用性。劳动是资源价值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劳动是资源价值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2、判断自然资源有无价值的标准、判断自然资源有无价值的标准判断自然资源有无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它是否在市场条判断自然资源有无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它是否在市场条件下被纳入商品生产过程。自然资源价值论决不应该建立在判件下被纳入商品生产过程。自然资源价值论决不应该建立在判断人们是否自觉参与自然资源的社会再生产、这种自觉行为是断人们是否自觉参与自然资源的社会再生产、这种自觉行为是不是整个社会的总体行动等主观评价的基础之上。不是整个社会的总体行动等主观评价的基础之上。11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

109、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资源价值的评估二、资源价值的评估(一)资源价值评价评估的一般方法(一)资源价值评价评估的一般方法(二)不可再生资源价值的评估(二)不可再生资源价值的评估(三)可再生资源的评估(三)可再生资源的评估11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资源价值评价评估的一般方法(一)资源价值评价评估的一般方法1、直接市场法、直接市场法(1 1)市场价格法)市场价格法(2 2)净价法)净价法(3 3)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4 4)成本费用法)成本费用法2、替代性市场法、替代性市

110、场法(1 1)旅行费用法)旅行费用法(2 2)收益还原法(又称折现法、收益资本化法)收益还原法(又称折现法、收益资本化法)3、假想市场法、假想市场法11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不可再生资源价值的评估(二)不可再生资源价值的评估一般的不可再生资源价值的评估构成包括一般的不可再生资源价值的评估构成包括5个方面的内个方面的内容:容:资源采掘权益;资源采掘权益;对资源耗竭的补偿;对资源耗竭的补偿;对生对生态环境破坏的补偿;态环境破坏的补偿;对勘探的补偿;对勘探的补偿;资源发现权资源发现权益。益。具体而言,一般的不可再生资源价值评估

111、方法有:具体而言,一般的不可再生资源价值评估方法有:1、底价法、底价法2、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法3、市价法、市价法4、拍卖法、拍卖法12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可再生资源的评估(三)可再生资源的评估 1、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法 2、轮作最优法、轮作最优法12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资源价格的主要理论模型三、资源价格的主要理论模型(一)影子价格模型(一)影子价格模型(二)边际机会成本模型(二)边际机会成本模型(三)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三)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112、(四)市场估价模型(四)市场估价模型(五)李金昌模型(五)李金昌模型(六)能量定价模型(六)能量定价模型(七)能值定价模型(七)能值定价模型12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中国的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一、中国的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一、中国的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二、中国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二、中国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三、实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三、实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12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中国的资源开发利用

113、现状与发展趋势一、中国的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一)中国资源的总体态势(一)中国资源的总体态势(二)中国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二)中国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三)中国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三)中国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12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自然资源的现状特点中国自然资源的现状特点1、资料总量丰富,人均数量少、资料总量丰富,人均数量少2、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大,配置利用不甚合理、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大,配置利用不甚合理3、资源类型多、品味低、开发难度大,浪费严重、资源类型多、品味低、开发难度大,浪费严重4、呆滞资源多,开发投

114、资大、呆滞资源多,开发投资大12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特征中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特征1 1、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开发利用强度大、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开发利用强度大2 2、资源开发进入高潮、资源开发进入高潮3 3、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4 4、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较多,可再生资源超载、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较多,可再生资源超载明显明显5 5、资源供给由自给自足向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转变、资源供给由自给自足向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转变12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

115、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中国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三)中国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1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保证自然生态的平衡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保证自然生态的平衡2、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资源的再生增殖和换代、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资源的再生增殖和换代补给相适应补给相适应3、对资源要实现多目标开发和综合利用、对资源要实现多目标开发和综合利用4、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意开源和节流、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意开源和节流5、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做到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做到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12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中国资源开发利

116、用中的主要问题二、中国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一)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二)草地资源(二)草地资源(三)淡水资源(三)淡水资源(四)森林资源(四)森林资源(五)物种资源(五)物种资源(六)矿产资源(六)矿产资源 (七)海洋资源(七)海洋资源12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1)耕地绝对量和人均量都持续下降,后备资源不足,)耕地绝对量和人均量都持续下降,后备资源不足,整体质量恶化。整体质量恶化。 (2)土地资源退化和破坏严重,农业生产空间日益)土地资源退化和破坏严重,农业生产空间日益紧缩。紧缩。 (3)

117、土地沙漠化有扩大趋势。)土地沙漠化有扩大趋势。12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3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草地资源(二)草地资源(1)过渡超载乱砍滥垦,草原破坏严重。)过渡超载乱砍滥垦,草原破坏严重。 (2)草原土壤的营养成分锐减,草原动植物资源严)草原土壤的营养成分锐减,草原动植物资源严重破坏,草原生产力下降。重破坏,草原生产力下降。 (3)草地牧业基本上是处于原始自然放牧利用阶段,)草地牧业基本上是处于原始自然放牧利用阶段,草地资源的综合优势和潜在生产力未能

118、有效发挥。草地资源的综合优势和潜在生产力未能有效发挥。13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淡水资源(三)淡水资源(1)淡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淡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日益加剧。(2)水质危机所导致的水资源危机大于水量危机。)水质危机所导致的水资源危机大于水量危机。(3)水的生态环境恶化)水的生态环境恶化(4)洪涝灾害严重。)洪涝灾害严重。13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四)森林资源(四)森林资源中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有良好的势头,但森林中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

119、发展已有良好的势头,但森林质量不高,育闭度偏低,大片的森林继续受到无法控质量不高,育闭度偏低,大片的森林继续受到无法控制的退化、任意改作其他用途、农村能源短缺以及森制的退化、任意改作其他用途、农村能源短缺以及森林病虫害的危害。林木年龄结构分布不均,造林保存林病虫害的危害。林木年龄结构分布不均,造林保存率低,边远地区及农村因能源供应不足而过度采伐,率低,边远地区及农村因能源供应不足而过度采伐,使林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使林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3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五)物种资源(五)物种资源(1)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系统遭

120、到破坏。 (2)物种受威胁和灭绝严重。)物种受威胁和灭绝严重。13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六)矿产资源(六)矿产资源(1)许多矿山后备资源不足或枯竭,未来资源形势十)许多矿山后备资源不足或枯竭,未来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分严峻。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浪费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浪费大。 (3)矿产资源开采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严重。)矿产资源开采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严重。13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七)海洋资源(七)海洋资源由于近年来鱼类捕捞不重视再繁殖,捕捞中

121、幼鱼比例由于近年来鱼类捕捞不重视再繁殖,捕捞中幼鱼比例大为增加,过渡捕捞使鱼类资源明显衰退,主要经济大为增加,过渡捕捞使鱼类资源明显衰退,主要经济鱼类的收益减少。再加上每年大量工业和生活废弃物鱼类的收益减少。再加上每年大量工业和生活废弃物倾倒和排放入海,使海洋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危害,倾倒和排放入海,使海洋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危害,一些鱼类已因污染而灭绝。一些鱼类已因污染而灭绝。13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现状表明,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现状表明,耕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淡水资源及部分耕

122、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淡水资源及部分矿产资源、海洋鱼类资源,目前已处于相当紧张的矿产资源、海洋鱼类资源,目前已处于相当紧张的供求状态:其中,可耗竭资源的耗失过渡,供求缺供求状态:其中,可耗竭资源的耗失过渡,供求缺口增大,可再生资源的再生率需要良好的环境和合口增大,可再生资源的再生率需要良好的环境和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缓解尖锐理有序的开发利用,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缓解尖锐的供求矛盾。中国目前的自然资源形势相当严峻的供求矛盾。中国目前的自然资源形势相当严峻。13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实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123、三、实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一)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一)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二)依靠科技进步缓解资源供求矛盾(二)依靠科技进步缓解资源供求矛盾(三)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三)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四)提高利用国际资源能力(四)提高利用国际资源能力(五)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五)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13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3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环境与发展环境与发展一、环境经济系统一、环境经济系统二、经济增长

124、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二、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三、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三、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4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环境经济系统一、环境经济系统(一)环境及其功能(一)环境及其功能(二)两种不同的环境经济模式(二)两种不同的环境经济模式1 1、传统经济模型、传统经济模型2 2、环境经济模型、环境经济模型14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二、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2、关于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

125、影响的观点、关于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观点3、经济增长模式与环境质量、经济增长模式与环境质量14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关于关于经济增增长对环境境质量影响的量影响的4种种观点点经济增增长对环境境质量影响的量影响的观点点政策建政策建议彻底的支底的支持者持者经济增增长和和环境境质量量间存在直接正相关关系。存在直接正相关关系。经济增增长刺激有利于刺激有利于环境的技境的技术进步;步;环境境质量是量是一种奢侈品,一种奢侈品,经济增增长可改可改变人人们的生活模式,的生活模式,使人使人们对环境境质量的有效需求增加,它量的有效需求增加,它对环

126、境境质量是有利的。量是有利的。促促进经济增增长,保,保证自由市自由市场机制的机制的正常运正常运转。有条件的有条件的支持者支持者尽管尽管产出增出增长会会对环境境质量造成潜在的威量造成潜在的威胁,但,但经济增增长可可为环境保境保护提供提供资金,金,经济增增长还是是环境政策境政策实施的前提,施的前提,经济增增长和和环境境质量量间是是正相关关系。正相关关系。在促在促进经济增增长的的同同时,鼓励,鼓励环境政境政策的策的实施。施。温和的反温和的反对者者经济增增长带来物来物质产出的增加,它出的增加,它对环境境质量是量是有害的,有害的,环境政策境政策虽有助于减有助于减缓环境退化,但在境退化,但在增增长的的经济

127、体中,体中,环境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境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采用降低采用降低污染密集染密集型型产业增增长速度的速度的环境政策。境政策。激烈的反激烈的反对者者经济增增长带来物来物质产出的增加,从出的增加,从长期看,期看,经济增增长对环境是有害的,境是有害的,环境政策的境政策的实施施对环境境质量有量有暂时的正面作用,但如果不停止增的正面作用,但如果不停止增长,环境境质量不会有根本性的好量不会有根本性的好转。降低降低经济增增长速度速度甚至停止甚至停止经济增增长。14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可分解为三种效应经济增长对环

128、境的影响可分解为三种效应规模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结构效应减排效应减排效应14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三、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环境质量下降引发环境与贫困的恶性循环,损害生、环境质量下降引发环境与贫困的恶性循环,损害生产要素的质量。产要素的质量。2、环境治理成本降低经济增长率、影响就业。、环境治理成本降低经济增长率、影响就业。3、严格的环境管理影响国际贸易中的行业竞争力。、严格的环境管理影响国际贸易中的行业竞争力。4、污染削减成本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污染削减成本影响企业的竞争力。14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

129、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二、不同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二、不同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三、经济全球化与环境问题三、经济全球化与环境问题14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4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4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与

130、发展1、前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但其影、前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但其影响是局部的。响是局部的。2、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全球范围内出现不利于人类、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全球范围内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征兆。生存和发展的征兆。3、当代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当代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4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当代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当代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损耗)臭氧层损耗3)酸雨蔓延)酸雨蔓延4)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5)大气污染肆虐)大气污染肆虐6)森林减少)森林减

131、少7)土地荒漠化扩大)土地荒漠化扩大8)资源短缺)资源短缺9)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环境污染严重10)固体废弃物成灾)固体废弃物成灾15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村外垃圾村外垃圾污染河流污染河流废弃建筑废弃建筑烟囱废气烟囱废气15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不同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二、不同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1、欠发达型经济面临环境问题、欠发达型经济面临环境问题2、增长型经济面临的环境问题、增长型经济面临的环境问题3、发达型经济面临的环境问题、发达型经济面临的环境问题152

13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欠发达型经济面临环境问题:、欠发达型经济面临环境问题:1)表现:人口压力与生态退化的恶性循环)表现:人口压力与生态退化的恶性循环2)成因:经济落后、战乱、社会不稳定等)成因:经济落后、战乱、社会不稳定等3)对策:恢复增长,消除贫困)对策:恢复增长,消除贫困15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增长型经济面临的环境问题、增长型经济面临的环境问题1)表现:自然资源的过渡消耗和环境退化)表现:自然资源的过渡消耗和环境退化2)成因:工业化、城市化)成因

133、:工业化、城市化3)对策:转变增长方式)对策:转变增长方式15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发达型经济面临的环境问题、发达型经济面临的环境问题1)表现:环境污染)表现:环境污染2)成因:过度消费)成因:过度消费3)影响:发达型经济的过度消费加剧了世界环境问题)影响:发达型经济的过度消费加剧了世界环境问题15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经济全球化与环境问题三、经济全球化与环境问题首先首先,经济全球化作用于增长经济全球化作用于增长,通过增长影响环境。通过增长影响环境。其

134、次其次,经济全球化深化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深化国际分工,改变世界各地的经济结构改变世界各地的经济结构, 从而改变从而改变经济活动的资源使用强度和污染强度。经济活动的资源使用强度和污染强度。第三第三,经济全球化促进资本和技术扩散经济全球化促进资本和技术扩散,这些扩散可能对环境产生有利这些扩散可能对环境产生有利影响影响,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第四第四,经济全球化在使全球产出扩大的同时经济全球化在使全球产出扩大的同时,使一部分国家、地区或人使一部分国家、地区或人群边缘化群边缘化,从而可能加剧这些地区由于贫困引致的环境退化和资源耗从而可能加剧这些地区由于贫困引致的环境退化和资源耗竭问题

135、。竭问题。第五第五,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标准国际化,由于主流消费市场的环境标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标准国际化,由于主流消费市场的环境标准较高,因此可能提高全球的环境标准。准较高,因此可能提高全球的环境标准。第六第六,经济全球化改变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经济全球化改变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限制政府机制作用的领域限制政府机制作用的领域,使市场机制的角色得到加强。因此使市场机制的角色得到加强。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由市场失由市场失灵导致的环境问题会趋于增加。灵导致的环境问题会趋于增加。第七第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和一些国内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和

136、一些国内环境问题,各国政府间的环境合作趋于加强问题,各国政府间的环境合作趋于加强,产生进行环境政策改革的压产生进行环境政策改革的压力。力。15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和管理一、环境破坏的社会经济根源一、环境破坏的社会经济根源二、环境政策工具的经济分析二、环境政策工具的经济分析三、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三、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四、国际合作与环境保护四、国际合作与环境保护15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37、一、环境破坏的社会经济根源一、环境破坏的社会经济根源(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二)外部性及其内部化(二)外部性及其内部化15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事物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充事物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充分、产权不清晰、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外部性、分、产权不清晰、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外部性、不完全竞争、短期行为等。不完全竞争、短期行为等。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市场失灵主要有: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市场失灵主

138、要有:(1)一些环境资源产权不存在、不明确或不安全,影响人们对)一些环境资源产权不存在、不明确或不安全,影响人们对环境保护、管理和投资的积极性。环境保护、管理和投资的积极性。(2)一些环境资源没有形成市场或市场竞争不足,没有价格或)一些环境资源没有形成市场或市场竞争不足,没有价格或价格过低,造成过度使用。价格过低,造成过度使用。(3)一些环境资源的利用中存在广泛的外部性。)一些环境资源的利用中存在广泛的外部性。(4)不确定性的影响。)不确定性的影响。(5)环境信息的不完备性。)环境信息的不完备性。(6)环境主体的有限理性。)环境主体的有限理性。15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3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导致政府失效的原因主要有:导致政府失效的原因主要有:决策信息不完全、不决策信息不完全、不充分、不对称、利益集团的影响、体制不健全、决策充分、不对称、利益集团的影响、体制不健全、决策判断失误等。判断失误等。政府失灵的表现政府失灵的表现(1)环境政策失灵)环境政策失灵(2)环境管理失灵)环境管理失灵16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外部性及其内部化(二)外部性及其内部化1、外部性的概念、外部性的概念外部性(外部性(ExternalityExt

140、ernality)是指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某个人)是指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某个人或厂商对其他个人或厂商的福利造成的直接的、非故意的单方或厂商对其他个人或厂商的福利造成的直接的、非故意的单方面的影响。面的影响。2、外部性的内部化、外部性的内部化(1 1)将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之一:庇古税)将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之一:庇古税(2 2)将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之二:私人谈判)将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之二:私人谈判(3 3)将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之三:公共政策方案)将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之三:公共政策方案(4 4)将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之四:道德约束)将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之四:道德约束16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

141、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环境政策工具的经济分析二、环境政策工具的经济分析(一)污染削减的三大支柱(一)污染削减的三大支柱(二)从传统的环境管理到环境治理(二)从传统的环境管理到环境治理(三)对减污手段的比较分析(三)对减污手段的比较分析16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污染削减的三大支柱(一)污染削减的三大支柱1、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2、市场的作用、市场的作用3、社区的作用、社区的作用16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

142、、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1)命令控制型手段)命令控制型手段(2)以市场为基础的手段)以市场为基础的手段主要的经济手段有:主要的经济手段有:收费收费补贴补贴押金退款制度押金退款制度建立市场建立市场执行刺激执行刺激16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社区的作用、社区的作用首先,社区有助于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首先,社区有助于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其次,社区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其次,社区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第三,社区可以弥补由于政府决策者自身的局限性造第三,社区可以弥补由于政府决策者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政府低效。成的政府低效。第四,社区有

143、助于加强对政府的监督。第四,社区有助于加强对政府的监督。16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从传统的环境管理到环境治理(二)从传统的环境管理到环境治理1、治理的概念、治理的概念2、环境治理(、环境治理(Environmental Governance)16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对减污手段的比较分析(三)对减污手段的比较分析1、三种减污手段、三种减污手段1 1)排污标准)排污标准2 2)税费)税费3 3)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2、对减污手段的选择、对减污手段的

144、选择1 1)排污税与排污全交易)排污税与排污全交易2 2)经济手段的应用限制)经济手段的应用限制3 3)选择减污手段的标准)选择减污手段的标准16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三、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一)对环境保护和管理认识的演进(一)对环境保护和管理认识的演进(二)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二)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三)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三)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16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对环境保护和管理认识的演进(一)对环境保护和管理认识

145、的演进1、20世纪世纪5070年代年代 2、20世纪世纪7080年代年代3、20世纪世纪90年代以来年代以来16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生态工业和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清洁生产1)ISO14000体系体系2)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估)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估3)绿色设计)绿色设计4)绿色标志)绿色标志17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按照按照ISO14000的规范,一个完整的产品生命周的规范,一个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估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期评估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目标和范围的确定目

146、标和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清单分析影响评估影响评估结果评估结果评估17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四、国际合作与环境保护四、国际合作与环境保护(一)国际合作与环境保护(一)国际合作与环境保护(二)国际环境公约(二)国际环境公约(三)国际贸易规则与环境(三)国际贸易规则与环境(四)环境保护中的南北矛盾(四)环境保护中的南北矛盾17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国际合作与环境保护(一)国际合作与环境保护1、1972年斯德歌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年斯德歌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

147、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人类环境行动计划2、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21世纪议程世纪议程3、联合国环境保护的主要原则、联合国环境保护的主要原则17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联合国环境保护的主要原则、联合国环境保护的主要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2)尊重国家主权原则)尊重国家主权原则3)不损害他国环境和各国管辖范围以外环境)不损害他国环境和各国管辖范围以外环境原则原则4)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148、5)损害预防原则)损害预防原则6)国际合作原则)国际合作原则7)共享共管全球共同资源的原则)共享共管全球共同资源的原则8)和平解决国际环境争端原则)和平解决国际环境争端原则17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达国家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展中国家 在制定与在制定与环境境问题有关的政策有关的政策时,通常只从自己的利益需要出,通常只从自己的利益需要出发,将将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在国展中国家排除在外,;在国际贸易易规则的制定中居于主的制定中居于主导地位,地位,往往往往对发展中国家的展中国家的环境保境保护实际围坐深入了解,便以坐深入了解,便以贸易手

149、段易手段实施施强强制性的保制性的保护;不愿放弃自己在自;不愿放弃自己在自然然资源和源和环境容量上已境容量上已经占有的占有的优势,忽,忽视发展中国家展中国家发展展经济的需的需要,以要,以发展中国家的展中国家的污染削减染削减为接接口不愿承担口不愿承担污染削减的染削减的责任。在任。在强强调自身自身环境影响大的生境影响大的生产、生活方、生活方式不可改式不可改变的同的同时,要求,要求发展中国展中国家保家保护环境改境改变生生产和生活方式;和生活方式;常常以常常以预算不足,只是算不足,只是产权保保护为名不愿名不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金和技术支持。支持。 在在环境破坏的境破坏的责任任问题上,上

150、,认为过去去200200年来年来发达国家不可持达国家不可持续的的生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和生活方式,不顾后果地箱后果地箱环境索取,造成了当前的全球境索取,造成了当前的全球环境境问题。因此。因此发达国家达国家应对目前的目前的环境境问题负主要主要责任;在任;在进行行污染削减染削减的国的国际公公约谈判判时,强强调自己的自己的发展展权,认为协议应为自己的自己的污染健染健牌留下一定的空牌留下一定的空间;认为自己当前自己当前的首要任的首要任务时发展展经济,只有在,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展的基础上才能保上才能保护环境。作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国一种公共物品,国际环境的保境的保护需要世界各国的努力。需要世界各国的努力

151、。发展中国家展中国家受受经济视力和技力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往条件的限制,往往无法采用先往无法采用先进的的环境友好技境友好技术,因此希望得到因此希望得到发达国家的达国家的资金和技金和技术支持。支持。17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中国的环境状况一、中国的环境状况二、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二、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三、中国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三、中国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17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 1949197

152、8年的环境状况年的环境状况1)较严重的环境状况)较严重的环境状况当时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当时主要的环境问题有: :空气和水污染空气和水污染, ,废水灌溉的生废水灌溉的生态影响态影响, ,以及与住房建设、城市规划和职业病有关的环以及与住房建设、城市规划和职业病有关的环境问题。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成因)环境问题的成因 发展战略的失误发展战略的失误市场失灵、产权不清市场失灵、产权不清保护环境的努力不够保护环境的努力不够17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7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

153、学2、1978年以来的环境状况年以来的环境状况1)环境退化问题)环境退化问题土地退化土地退化生态恶化生态恶化资源破坏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环境污染2)环境退化的原因)环境退化的原因人口压力人口压力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粗放型增长方式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环境管理制度不健全环境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执行不力17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二、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1、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2、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不足、现行

154、环境管理制度的不足18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 三同时三同时制度制度3)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收费制度4)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核制度6)环境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环境污染限期治理制度7)环境保护现场检查制度)环境保护现场检查制度8)环境污染及破坏事故报告)环境污染及破坏事故报告制度制度9)环境统计制度)环境统计制度10)环境举报制度)环境举报制度11)环境监理政务公开制度)环境

155、监理政务公开制度12)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制度13)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 1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15)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16)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18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不足、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不足1)行政命令和运动手段运用较多)行政命令和运动手段运用较多,经济激励手段不足经济激励手段不足 2)排污收费制度等经济手段的效果不显著)排污收费制度等经济手段的效果不显著3)社区和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途径欠缺)社区和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途径欠缺4

156、)环境管理的重点还集中在末端治理上)环境管理的重点还集中在末端治理上18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中国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三、中国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1、进行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进行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2、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切实依法保护环境切实依法保护环境 3、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努力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努力增加环境保护投入4、改革环境管理制度、改革环境管理制度,运用多种手段保护环境运用多种手段保护环境 5、促进有利于环境的科技进步与推广、促进有利于环境的科技进步

157、与推广6、规范环保产业市场、规范环保产业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促进环保产业发展7、积极参加全球环境保护、积极参加全球环境保护,广泛开展国际环境合作广泛开展国际环境合作 18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三、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三、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 和谐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发展的战略选择

158、18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1、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2、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1 1)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既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既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 ,实现了充实现了充分就业分就业, ,又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又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2 2)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能

159、够节约高效利用现有资源能够节约高效利用现有资源, ,并且并且不断开发出更丰富、更有效、更清洁的新资源;不断开发出更丰富、更有效、更清洁的新资源;3 3)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保护和改善了环境保护和改善了环境, ,维持了生态平维持了生态平衡。衡。 18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发展观的演进、发展观的演进1 1)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以前:年代以前:GDPGDP发展观发展观2 2)20 20 世纪世纪70709090年代: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年

160、代: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3 3)2121世纪:科学发展观世纪:科学发展观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8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内涵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内涵是“经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模式是发展的模式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发展的模式展的模式,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

161、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发展的发展的主要要求是正确处理主要要求是正确处理七大关系七大关系、实行、实行五个统筹五个统筹,即处理好经即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国内发展同对外开放的关处理好国内发展同对

162、外开放的关系系,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18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三、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与经济、社会 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 1、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2、优化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结构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4、推进技术创新、推进技术创新5、深化体制改革、深化体制改革6、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7、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8、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1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