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解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8028408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解读(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序会计工作是学校财务管理的基础,应将其作为完善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切入点加以关注。修订后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较之前发生诸多变化,对学校财务管理起到了支撑作用。一、会计假设和会计基础1、明确规定中小学校作为会计主体,以校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基建并账,食堂并账统一管理。2、会计基础为收付实现制(除按企业管理的非义务教育外)。二、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1、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与支出;2、会计科目:分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阶段分设置,并重新设置收入与支出会计科目;三、将中小学纳入公共财政改革范围: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拨款结转与结余、工资和津贴补助;四、增加了原来未规范项目:事业单位

2、固定资产管理;五、首次将资产、负债按流动性区分;六、完善了结转与结余资金的管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事业结余与经营结余)。第一部分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概述一、修订原则1、保持原有财务会计制度体系框架,以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基础;2、体现财政管理改革成果;3、反映中小学校行业特征;4、适当简化,容易操作。二、中小学财务管理的任务、原则和管理体制(一)基本任务1、合理编制预算2、依法筹集资金3、加强会计核算4、加强资产管理5、建立健全财务制度6、对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与监督7、进行财务分析(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原则1、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2、

3、坚持勤俭办学方针3、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三)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体制1、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中小学校,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领导”的管理形式;2、实行“集中记账,分校核算”的,不改变学校财务管理权,即在一定区域内,由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确定的会计核算机构统一办理区域内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学校设置报账员,在校长领导下,管理学校的财务活动,统一在会计核算机构报账。三、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主体:三个层次1、必须执行:各级人民政府和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教育学校、成人中学和成人初等

4、学校。2、参照执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上述学校3、不执行:纳入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小学和独立核算的中小学校办企业。以上内容主要体现在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中第一、二和十章。这里主要突出了中小学校的公益性一、中小学校公益性特征我国相关文件规定:义务教育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特征;非义务教育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公益性目的进行修订,并将其作为一条主线。(一)在经费保障方面,制度通过预算的编制、收入的组织、支出的发生、结转结余的形成、资产的使用和负债的形成等方面来实现教育教学公益属性的目标。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预算管理。(二)在财务管理方面,为强调中小学校的公益属

5、性,提出一系列严格的限定性要求和禁止性条例:1、学校食堂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2、严格控制对外投资行为;3、严格控制借入款项行为;4、不得提供担保;5、严禁设立小金库,账外账,公款私存。启示:说明国家对中小学校经费保障程度在提高;对财务管理在加强,以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 附加内容:在新的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体制中,除强调会计人员的财务责任外,还特别强调了中小学校长(单位负债人)的法律责任,并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从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和违法行为的角度出发,可将分属于不同岗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和领导人员的违法行为区分为:一、 会计责任:会计人员的违法会计行为主要表现为:1、不依法设账及私设账簿

6、;2、未按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或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3、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4、向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财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5、未按规定保管会计资料并使会计档案灭失毁损;6、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会计报告。二、中小学校长在学校会计及财务管理中违法行为应负有的法律责任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的财务活动在校长的领导下,由学校财务部统一管理”。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负责”(一)会计法列举的校长在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行为主要有:1、授意

7、、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会计报告以及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2、任用的会计人员不符合规定;3、未按规定建立并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前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4、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等。(二)中小学校长的会计法律责任如下:1、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会计报告以及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的行为负责;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应追究

8、法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应收县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给预相应的行政处分直至开除;2、如果未履行相关规定而以虚假、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产、截留挪用财政资金,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应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校领导及相关人员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记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3、如果违规乱收费的,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并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直至开除。三、中小学校长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一)经济责任的一般特征为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任职期进行监督,从1999年起,相关部门在相继发布了若干文件并规定了对其在任期内经济责任进行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分为直接和主管责任两种。直接责任包含:1、

9、领导干部本人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2、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3、失职、渎职行为。主管责任:领导干部对其所在的部门、单位或地区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业务活动负有的直接责任以外的责任。(二)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及经济审计的内容1、经济责任包括:(1)财务责任:主要指任期内无违规收费、各项收费支出按规定纳入学校单位统一管理;会计核算的合规、真实、有效。(2)财务管理责任:设置财务岗位职责明确;内部控制严格健全;保证各项经济活动合理合法。(3)会计责任:P174(4)财经法纪责任.2、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6项)对校长任期

10、内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以监督、评价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一般是在任期满或任期内调任、转任、轮岗等之前进行,审计内容具体包括:(1)对所管辖的财经济活动依法履行管理职责的情况,包括有关法规制度、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健全情况;经费的筹集、管理、使用情况;资产的管理及使用情况。(2)有无重大决策失误;(3)在管理职责内作出的业绩;(4)债权债务情况和其他遗留与纠纷问题;(5)遵守财经法纪和财务制度情况;(6)如果校长兼任校办企业负责人,审计内容还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债权债丿情况、资产使用情况、对外投资情况、依法纳税情况、利润分配情况等。案例讨论:P179应如何健全制度以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11、?事前预防与事后审计哪个更性化?第二部分 加强中小学校预算管理这部分内容主要在制度的第三章,包括预算的概念、内容、管理办法、编制方法、编制和审批程序、执行调整和年度决算。一、明确预算编制主体1、以学校为预算编制单位,教学点纳入学校统一编制。2、实行“集中记账、分校核算”会计核算模式的学校,要在核算中心指导下,以校为单位编制预算。二、明确了中小学校预算的主要内容(一)收入预算以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为基础,参考本年度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加因素和措施进行测算进行编制。中小学校收入的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勤工俭学收入及其他收入。(二)基本支出预算基本支出指学校

12、为保障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教学任务所必需的支出,包括:1、人员工资福利;2、商品和服务支出;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学校要在准确核实本单位预算编制所需的各项基础数据的基础上编制本单位的基本支出预算。(三)项目支出预算指除基本支出预算以外的为实现特定职责和目标的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包括三项主要内容:1、资本性(专项公用)支出:列入学校预算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等支出等。2、其他项目:为满足特定目标的项目,如大型会议、培训、专项业务等的支出。此项支出需进行论证可行并采用零基预算法进行编制。3、政府采购项目支出:由学校在填报的政府采购预算表中列明所需采购的品

13、名、数量和金额以及时间,提交政府采购预算建议数。三、明确了编制流程:两上两下。(一)一上: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中小学上报的预算建议数进行汇总并编报本区域的预算建议数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提供与预算编制相关的基础数据和相关材料,如涉及基本支出核定的编制人数和实有人数,增人增支的文件,必保项目的文件等。(二)一下:财政部门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汇编上报的预算建议数,结合财力可能,统筹安排中小学校义务教育经费,编制财政预算初步草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批准后下达预算控制数。(三)二上:教育行政部门上报预算草案教育行政部门将财政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分配下达到各中小学校并布置各学校年度预算编制工

14、作。各学校根据“一上”阶段编报的预算建议数编制预算草案并上报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汇总教育部门预算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四)二下:财政部门批复预算并经由教育行政部门下达到所属各中小学校执行。四、明确了预算管理的三项内容1、核定收支;2、定额或定向补助;3、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五、明确预算编制的四项原则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修订后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关于预算管理突出了两个加强:1、加强预算执行管理2、加强预算调整管理第三部分加强中小学校收入管理一、收入管理的三个要求1、中小学应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 管理,统一核算:遵收付实现制原则确认。2、确保收入

15、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取之得当,用之合理。各项收费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收费项目和标准,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票据。3、按规定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资金,应按国库支付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不得隐瞒、挪用及坐收坐支。中职学校的免学费资金按财政补助收入处理。二、制度明确了对中小学校收入管理的三个严禁:1、小金库2、账外私存3、账外账三、对收入管理提出了两个取消1、取消了预算外资金收入的概念2、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收入四、收入管理的四个改变1、将财政补助收入来源渠道由“从财政部门取得”改为“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应列入“事业收入”或“其他收入”;2、将财政补助收入概

16、念中的原“事业经费”改为“财政拨款”;按照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实行“一个学校一本预算”,实现了“大收大支、收支统管”;财政拨款是指中小学校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所有财政拨款,如教育事业费、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基本建设投资、社会保障 经费等。3、非财政补助收入的“上缴财政专户款”改为“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会计科目的改变);4、将经营收入范围由“全部中小学校”改为“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明确规定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得进行经营活动。明确了非义务教育学校的经营收入来源:指学校在教育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的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第四部分加强中小学校的支出管理(重点)一、中小学支出的

17、内容1、事业支出:开展教育及附助活动发生的支出2、经营支出(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教学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的非独立核算活动发生的支出3、对附属单位补助(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4、上缴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二、新修订的财务管理制度中关于加强支出管理的规定三个改变一个完善:改变之一:将事业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大项,同时将原建设性支出并入事业支出中的项目支出。这项改变适应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改变二:经营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的范围由“全部中小学校”改为“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这里的经营支出要注意三点 :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也没有经营支出 ;2、经营支出要与经营收入

18、相配比;3、对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应按企业财务制度单独核算不在经营支出中反映。改变三:增加了“上缴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这项改变的原因是由于实际工作中中确实存在这方面支出,另外,也是与收入中的“上级补肋收入”和“其他收入”会计科目相对应。一个完善:完善了支出的管理规定。体现在以下六方面:1、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体现大收大支,统管收支的要求,没有预算就不能列支;例如:班主任津贴、代课老师、杂工工资不能在公用经费中列支。学校在正常的人员经费中不能保障上述工资性支出,但实际工作中确实需要这项支出,必须将这项费用支出要单独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没有列入预算的,不能列出;2、基本支出、

19、项目支出不能混用。公用支出不得用地福利支出;项目支出按规定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对支出进行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按资金规定用途列清列细。3、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非独立经营活动,应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不能将经营支出列入事业支出,否则会影响学校正常运转。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应按企业财务制度单独核算,不在学校经营支出中反映。4、应采用集中采购的不能分散采购;应该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不能采用单一来源方式。应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的,不能采用现金支付。5、应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如:专项资金项目长期不能开工或完工不通过验收;项目进展不进行跟踪考核,项目完成没有绩效评价等,

20、应追究当事人的责任。6、依法加强各类票据管理,确保票据来源的合法、内容真实、使用正确,不得使用虚假票据。三、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对收入与支出的管理体现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原则1、对收入进行科学分类,全面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与性质。根据国际通用作法,将收入分为税收收入、社保收入、非税收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全面、规范、细致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2、建立支出经济分类支出体系:经济支出分类体系设类、款两级:12类90多款。更加全面系统地进行政府预算管理。3、对支出建立功能性分类模式,清楚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三级科目:

21、共17大类,如国防、外交、教育、科研、社保及就业等,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170多款,如教育类下的普通教育,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800多项,如“水利”款下的“水土保持”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四、中小学校支出管理的原则与重点(一)支出管理原则1、实事求事,按预算计划支出;2、坚持支出足额的开支标准,提高支出的经济效益;3、勤俭办学,厉行节约,降低教育成本。(二)管理重点1、严格执行各项法规制度,增强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坚持专款专用原则,公用经费不得用于发放各种津贴,不能用于偿债;学生的钱不能用于老师,并执行支出公示制度;2、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

22、和经济核算,控制好人员编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强化教育成本观念,严格控制开支出标准。第五部分 加强资产管理一、中小学资产管理的内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二、新制度强调资产管理的“四个改变”(一)流动资产内容的改变1、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将“应收及暂付款项”改为“应收及预付款项”;3、删除了“借出款”(为什么?)。(二)适度的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通用设备由500元提高到1000元,专用设备由800元提高到1500元(为什么?)。(三)对固定资产分类进行了适当调整1、房屋和建筑物改为房屋及构筑物;2、一般设备改为通用设备;3、图书改为图书、档案;4、其

23、他固定资产改为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四)在资产分类中增加“在建工程”,将在建工程纳入资产管理体系。二、对资产管理要注重“两个加强”(一)加强流动资产管理1、加强货币资产管理,实行内部牵制原则,机构分立、钱账分立。2、加强应收款项管理,应收及预付款项不得长期挂账。3、加强存货管理,进行合理分类,适度存货,严格管理控制。(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建全管理制度(谁用、谁管、谁负责维修保养)2、建账建卡3、共享共用,提高使用率4、信息化管理5、处置收入应上缴国库,不得再转入修购基金。三、对资产管理要“三个规范”(一)规范对外投资注意六个方面问题1、严格控制中小学对外投资(经营活动)国家明确规定:

24、公益一类中小学校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二类中小学校在确保公益目标前提下,可依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与主业相关的服务,收益的使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2、严格履行审批程序,要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3、规范投资来源和方向。不得用财政拨款及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行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4、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对外投资。己发生了的对外投资,要在合同到期后收回,不得续签合同,在不造成损失的前提下,可提前收回。5、坚持投资回报原则,避免投资损失。6、加强对外投资监督,全程监控,盈余控制。(二)规范资产出租出借1、履行必要程序。进行可行性论证,经主客

25、部门审核同意,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2、加强风险控制和收益控制。3、加强租金收入管理。收入纳入预算管理,计入“其他收入”科目。(三)规范资产处置1、严格处置条件2、严格执行处置程序:规定限额以上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管案。3、规范处置方式:产权交易机构、证券交易系统、拍卖市场。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不能由学校私自处置。严格执行相关审批程序4、资产处置收入上缴国库第六部分 强调负债管理一、负债管理的“一个改变”和“一个增加”1、负债的内容更加细化。将“应付及预收款项”改变为“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

26、和其他应付款”(与资产不对称)2、增加“预收账款”,指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因提供劳务或产品而预先收到的一部分款项。二、负债管理的三个要求(一)对负债实行分类管理1、代管款项:分项核算,按时结清,如课本费、校服费、校车费等;2、应缴款项:应及时足额上缴,不得截留、不得坐收坐支。(二)借入款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举借债务,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有关法规可向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严格控制新增贷款,降低债务规模与风险,控制借款成本。(三)不得违规提供担保(担保会产生什么负债?)。第七部分 中小学校的财务清算管理指在中小学划转、撤销、合并或分立中产生的财务问题的处理,主要涉及资产和负债的清算。

27、中小学校清算时要按新制度的要求进行:1、接受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2、加强清算期间财产与债权债务的管理;3、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管理状况,不得瞒报漏报。第八部分:对新修订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新认识实现了四个突破一、决算管理新突破中小学的财务工作通过预算管理来实现,决算是预算管理的最终结果,是财务管理常态化的一项工作,本次修订将其写入制度中,使决算管理由实践上升到制度层面,决算管理有了理论依据,将有效抑制中小学“重预算,轻决算”的倾向。防范决算数据不完整、不真实,与预算不衔接的现象,实现了新突破。决算的具体体现是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两部分。财务报表增加了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

28、、固定资产投资决算表将收支情况表改为收入支出表体现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和财务管理新要求。二、结转和结余实现新突破(第六、七章内容)本次修订,将结余分为结转和结余。结转和结余又分为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非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经营结转和结余。这种分类科学准确,使结转和结余的资金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有效解决沉淀资金长期不能使用的问题,使教育经费更能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取消了医疗基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修购基金和奖励基金。三、食堂管理突破针对食堂财务管理上的盲点,提出了明确要求,使食堂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实现新突破。四、在建工程管理新突破为适应大收大支,收支统管的部门预算要求,将原中小学的新建、改建、扩建或技改、设备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尚未完工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资产,通过“在建工程”纳入资产管理,使中小学财务管理体系更加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金融/商业/投资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