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8 方山子传课件 粤教版选修2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8027844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8 方山子传课件 粤教版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8 方山子传课件 粤教版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8 方山子传课件 粤教版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8 方山子传课件 粤教版选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8 方山子传课件 粤教版选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8 方山子传课件 粤教版选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8 方山子传课件 粤教版选修2(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 方山子传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著有东坡七集。2苏轼的名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竹

2、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3背景资料苏轼二十二岁进士及第,因其非凡的才学和政见为宋朝皇族和朝廷所重视,一直平步青云。然而,正在

3、这扶摇直上的仕途阶段,苏轼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黄州贬谪,给苏轼带来了一次沉重的打击。苏轼的内心是痛苦的,但他并未因此一蹶不振,“致君尧舜”的崇高理想仍然长存在他的心中。经过长时间的磨炼,苏轼达到了超脱旷达的思想境界。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为,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的感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但他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才隐约其辞,语多深婉。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2.一词多义

4、遇动词,遇合,指得到君主的信任 名词,待遇 谓动词,称呼 而连词,表转折 第二人称代词,你名词作状语,每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3词类活用 余既耸然异之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 感到奇怪 ) 庵居蔬食 ( 两个词都是名词作状 语,以庵为居,以蔬菜为食) 岁得帛千匹 ( ) 见方山子从两骑 ( ) 闾里之侠皆宗之( 名词用作动词,尊崇 ) 指黄河以北 4古今异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 古义:_。 今义:指河北省。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古义:老样式( 多指衣冠等 ) 。 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 堵塞 妻子和儿女 5文言句式徒步往来(于)山中 (省略句)人莫识也 (判断句,“莫”表判断

5、)何为而在此 (鹊起于前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6重点句子翻译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译文:(方山子)住茅屋,吃素食,不与世人来往。舍弃了坐车骑马,毁除礼冠制服,徒步往来山中,没有人认识他。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译文:_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爱好喝酒,喜欢弄剑,_挥金如土。角度一:鉴赏人物形象1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分析】一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二是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

6、帽,方屋而高。三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四是其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2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分析】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所以笑过之后邀请作者住宿在自己破旧的家里,让作者自己感受远离政治的安宁。3作者为何“耸然异之”,继而“独念”少年方山子意气风发之状?【分析】方山子的表现不是常人的表现,超乎寻常,因而作者“耸然异之”;又在其家看到萧条的景象,这使作者自

7、然联想到少年方山子。同时,也使前后形成对比,突出方山子淡泊的个性心态。4方山子的“隐”,是不是真正的消极遁世?【分析】方山子的由侠到隐、由入世到出世,不可能是思想感情上的彻底消解,作者已经从他的神情上看到了这一点:“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文章最后描述的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角度二:鉴赏写作特色5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分析】(1)奇特的构思。“随物赋形”,切合隐士身份,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从而表现出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2)奇妙的语言。用字准确(如第二段第一句的“适”刻画出了作者想见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悦),饱含感情,细节描写、形象描写独具匠心(如当得知作者被贬黄州的原因后,这位作为故人的隐士,竟一点也没有同情或安慰的表示,只是“俯而不答,仰而笑”,这个细节,渲染了隐士的特征,活现了其神态,且蕴涵着人生的沧桑与感慨),故有言简意丰的艺术效果。(3)隐约的折射。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虽无直言写自己的诗文遭祸,但隐约其辞,语多委婉,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