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大道之行也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8011101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大道之行也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4大道之行也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4大道之行也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4大道之行也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4大道之行也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大道之行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大道之行也(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礼记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以诵读为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背得快。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4.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1.天下为公wi 2.选贤与能 j 3.讲信和睦m 4.矜 gun 5.男有分fn 6.货恶其弃于地w 7.编纂zun 8.门闩shun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听老师范读,用听老师范读,用“”划划出课文的朗读停顿出课文的朗读停顿大大道道之之行行也也,天天下下为为公公,选选

2、贤贤与与能能,讲讲信信修修睦睦。故故人人不不独独亲亲其其亲亲,不不独独子子其其子子,使使老老有有所所终终,壮壮有有所所用用,幼幼有有所所长长,矜矜、寡寡、孤孤、独独、废废疾疾者者皆皆有有所所养养,男男有有分分,女女有有归归。货货恶恶其其弃弃于于地地也也,不不必必藏藏于于己己;力力恶恶其其不不出出于于身身也也,不不必必为为己己。是是故故/谋谋闭闭而而不不兴兴,盗盗窃乱贼窃乱贼而不作,故而不作,故/外户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而不闭,是谓大同。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简要解释。选贤与能()矜、寡、孤、独()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简要解释。选贤与能(“与与”通

3、通“举举”,推举,选,推举,选拔。拔。)矜、寡、孤、独(“矜矜”通通“鳏鳏”,老,老而无妻的人。而无妻的人。)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古今异义讲信修睦()女有归()外户而不闭()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古今异义讲信修睦(古义:培养;今义:修改。古义:培养;今义:修改。)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来,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来,归属。归属。)外户而不闭(古义:门;今义:户口,古义:门;今义:户口,门户等。门户等。)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一词多义为:天下为公()不必为己()亲:故人不独亲其亲()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一词多义为:天下为公(动词,是动词,是)不必为己(介词,为了介词,为了)亲:故人不独亲其

4、亲(前一个是动词,前一个是动词,以以为亲;后一个是名词,指父母亲为亲;后一个是名词,指父母亲)语文常识礼记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西汉戴圣编纂,主要内容是辑录秦汉以前的一些礼仪论著。“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简称:诗、书、礼、易、春秋)春秋)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的祭典,蜡,读zhzh),事毕,出游于观(读),事毕,出游于观(读gu

5、ngu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曰:“君子何叹?君子何叹?”( (孔子何叹?孔子何叹?) )孔子曰: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

6、言论。 大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选贤与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独亲亲其亲,不其亲,不独独子其子其子子,使老,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矜、寡、孤、独独、废疾者皆有、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所养,男有分分,女有,女有归归。 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通通“举举”动词动词, ,以以为亲为亲 只只以以为子为子老而无子的人老而无子的人职业职业女子出嫁女子出嫁疏通字词,理解文意。疏通字词,理解文意。疏通字词,理解文意。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

7、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赋予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母,不单赋予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货货恶恶其弃于地也,

8、不必藏于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己。是故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乱贼而不而不作作,故,故外户外户而不闭,是谓而不闭,是谓大大同同。憎恶憎恶造反、害人造反、害人 兴起兴起从外面把门合上从外面把门合上理想社会理想社会因此因此 (人们)憎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人们)憎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这样

9、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大同”社社会。会。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同社会。整体感知1.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10、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任何个人;“选贤与能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关爱。(2)满足发展的需要,

11、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其力。、“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有。有。“世外桃源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的境界是根据“大同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地再现“大同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社会的生活风貌。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物尽其用,人尽其力货不必藏

12、于己力不必为己大大同同社社会会 “大同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你知道有哪些历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民族、民生、民权孙中山圣贤先哲话圣贤先哲话“大同大同”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孙中山先生是一位十分推崇大同学说的人,他说:“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在此基础上,他独创性地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生、民权”)就

13、是对“大同学说”的继承和发扬。圣贤先哲话圣贤先哲话“大同大同”谭峭提出的“太平”“大和”理想社会谭峭在化书中说:“食均则仁义生,仁义生则礼乐兴,礼乐兴则民不怨,民不怨则神不怒,太平之业也。”由太平社会而进至更高级的社会,就是“大和”社会,他说:“是以大人无亲无疏,无恶无爱,是谓大和。”圣贤先哲话圣贤先哲话“大同大同”康有为对大同社会的解释康有为曾这样给礼记作注:“大道者何?人理至公,太平世大同之道也。三代之英,升平世小康之道也。孔子生乱世,而志则常在太平世。必进化至大同,乃孚素志。至不得已,亦为小康。”康有为认为,历史进化是从据乱世经升平世(即“小康”社会)到达太平世(即“大同”社会),“大同”是孔子理想社会的终极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