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5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8007495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4.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5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5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5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5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5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5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5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命题人话命题特点】 1.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手法,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题中往往综合考查,很少单独命题。【状元与你共享技巧】鉴赏技巧很简单,“3说”就能解答完美类型一 表达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对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等进行鉴赏。其中,抒情和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说说明明记记叙叙叙述人物叙述人物经历经历、事件、事件发发展和情展和情节节的的转换转换描写描写生生动

2、动、具体、形象地再、具体、形象地再现现某一某一对对象的相貌象的相貌和情和情态态抒情抒情抒抒发发和表达和表达诗诗人的人的爱爱憎、好憎、好恶恶、喜怒、哀、喜怒、哀乐乐等主等主观观感情感情议论议论对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态度度和和评评价价【典例剖析】【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任职;在宣州任判官的

3、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提纲挈领 理清文脉】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分)【思维导图】请你组织答案:_答案:(1)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

4、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江梅引姜夔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注】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蜡梅竞放,词人见梅而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歌罢”两句,用楚辞淮南小山赋春草之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提纲挈领 理清文脉】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思维导图】请你组织

5、答案:_答案:直抒胸臆。“人间离别易多时”“忽相思”“漂零客,泪满衣”等句直接抒发伤感和相思情感。虚写(想象)。内容包括梦境和回忆两部分。“几度”句,写两人欢会的梦境,“今夜”四句写另一种梦境,悲、欢两种梦境相比,进一步诉述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俊游巷陌”“旧约扁舟”回忆往昔,表达人事已非,旧约难以实现的悲苦,抒发思念的深切。(答“虚实结合”也可)对比。通过悲、欢两种梦境的对比,昔日之欢的回忆和今日孤独的现实对比抒发情感。(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言之成理亦可)【技法归纳】【即学即练】1.(2018湛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世纪金榜导学号01450

6、071南乡子黄州临皋亭作苏轼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注】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诗人因揭露新法弊端被贬至黄州。蒲萄:即“葡萄”,喻江水澄澈碧绿。(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琼杯,玉制的酒杯,亦用以酒杯的美称。B.“岷峨”指四川岷山、峨眉山,苏轼常常在诗词中用“岷峨”代指家乡。C.下阕前两句“暗”和“乱”两字写山上春雨忽至,营造了悲凉清冷的氛围。D.下阕后三句描写骤雨复晴的景色,东风吹散云雨,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E

7、.本词描写的自然景观阴晴不定、神奇瑰丽,直接抒发了词人对身世际遇的感慨。 【解析】选CE。C项,“暗”“乱”两字突出了春雨飘忽不定,倏来倏往的特征,并无悲凉清冷的氛围;E项,寓情于景,蕴含了词人对身世际遇的感慨。(2)本词上阕写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实写落日美景倒映在酒杯里,青山绿树把杯中美酒都染绿了。虚写杯中琼浆是岷山、峨眉山积雪融化而来,万顷的江水正像那未过滤的酒。虚实结合,想象奇特,扩展了时空,表现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与旷达胸怀。(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2018自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桐庐山中赠李明府孟郊静境无浊

8、氛,清雨零碧云。千山不隐响,一叶动亦闻。即此佳志士,精微谁相群。欲识楚章句,袖中兰茝薰。 【注】明府:唐人称县令为明府。李明府,生平事迹不详。零:落。兰茝:皆香草名。(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句用一“静”字,概括出桐庐山无世俗浑浊气息、优雅宁静的特点。B.次句用一“零”字,化静为动,描摹出“清雨”在碧云下的飘零之态。C.三、四句以辽阔的“千山”与微小的“一叶”对比,突出桐庐山环境的寂静。D.五句的“佳志士”照应诗题中的“李明府”,表达出对李明府的赞美之情。E.前四句写景着力表现桐庐山的清、静,为后四句表现李明府的形象做铺垫。【解析】选BC。B项,“化静为动”错;C

9、项,二者不构成对比。(2)诗歌的最后四句是怎样赞扬李明府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第五、六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以“佳志士”称李明府,又说他无人可匹敌,直接赞美李明府;第七、八句用典,“李明府让我产生了去读读楚辞的冲动,他的衣服经过兰草熏蒸”,赞美李明府的文采和高洁情操;最后四句,虚实相生,表达出对李明府的高度赞美之情。类型二 修辞手法 诗歌非常重视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比兴、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衬托、通感等。赏析修辞手法就是对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进行赏析。赏析修辞手法,往往与其他考点结合在一起,很少单独考查。【典例剖析】【例3】(201

10、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水仙子舟中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提纲挈领 理清文脉】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思维导图】请你组织答案:_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

11、系,渲染了气氛。【技法归纳】【即学即练】3.(2018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世纪金榜导学号01450072秋夜二首(其一)孔文仲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利剑摧锋锷,苍鹯缩羽翰。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汍澜。 【注】孔文仲:生性狷直,为官廉洁,但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被罢官。此诗写于被罢官后。苍鹯(zhn):一种猛禽。羽翰:翅膀。汍澜:流泪的样子。(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句诘问夜晚为何如此漫长,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强烈表达出内心之愁绪。B.首联以季节、时间和居所的环境来作衬托,突出了诗人清贫的生活状况以及孤寂的

12、心绪。C.“雨声冲梦断”承“孤枕夜何永”而来,极写诗人难眠辗转反侧之苦;“霜气袭衣单”承“破窗秋已寒”而来,极写寒气逼人之甚。可见清廉为官的诗人被罢官后的痛楚。D.尾联写出诗人平生气冲斗牛,志存高远,想不到却遭遇此种黯然神伤的落寞结果。此联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E.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颔联借秋夜冷雨打断睡意,抒发诗人衣单难以御寒的苦楚,又如尾联借泪水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失望与痛苦。【解析】选DE。D项,“比喻”有误,应该是对比的修辞手法;E项,“尾联借泪水抒写”有误,尾联是直抒胸臆。(2)请分析作者在颈联运用上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6分)答案:运用了形象贴切的比喻手法。此联以“利剑”“苍鹯

13、”自喻,既写出了心志的高远,要为国家出力,又写出了遭遇现实之挫折,壮志之难酬。类型三 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衬托、双关、对面落笔、明贬实褒、即事抒怀、欲扬先抑、意象叠加、以小见大等。赏析表现手法就是对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进行赏析。【典例剖析】【例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叹庭前甘菊花杜甫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提纲挈领 理清文脉】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6分)【思维导图】请你组织答案:_答案:反衬(对

14、比也可),用“野外”“众芳”细琐却被采回摆放厅堂,反衬甘菊花的生不逢时,不被欣赏。对“众芳”细琐却被采回摆放厅堂的现象的不满,对甘菊花的遭遇表达了惋惜与同情。(答象征、抒情、用典,言之成理亦可给分)【技法归纳】答题模式表现手法+如何运用+作用/效果。【即学即练】4.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1)、(2)题。(11分)咏史八首(其二)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注】金:指汉代金日 家族,他们家族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都有内侍。张:指汉代张汤家族,他们家族自汉宣帝、元帝以来,有

15、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等。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珥,插。冯公:指汉代冯唐。(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开篇两句写的是松树苍郁茂盛却长在山间水沟低处,而那低垂摇摆的初生小树却长在高高的山上。B.三、四句中,“彼”表面指的是山上的小树,它会渐渐长大,变成和松树一样高,拥有阔大的树荫和百尺长的枝条。实际“彼”指“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C.“胄”,古代帝王和贵族的子孙。“蹑”,登。这一句的意思是贵族世家的子弟能轻易登上高位。D.最后四句点明,历史上冯唐是具有奇伟之才的人,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始终未能受到封赏,做上高官。E.这首古体诗气势雄健,

16、笔调挺拔,形象鲜明,情感浓烈,充分体现了作者独树一帜的诗歌风格。【解析】选BD。B项,“它会渐渐长大,变成和松树一样高”有误,应该是由于它是出生在山头,生长的地势高,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D项,“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错误,应该是因为出身寒微。(2)这首诗通篇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对比手法:前四句用“松”和“苗”的形象、位置不同对比,五、六句用“世胄”和“英俊”的职位对比,最后四句用“金张”和“冯公”的功业、地位不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世族权贵倚仗祖业占据高位,出身寒微的人虽有才能却只能屈居下位的不公平用人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愤

17、怒批判。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是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类型四 赏析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赏析诗歌的结构,就是赏析铺垫、伏笔、过渡、照应、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逐层拓展、起承转合、先总后分、先景后情、以景结情,重章叠句、倒装等结构特点。 【典例剖析】【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

18、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提纲挈领 理清文脉】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5分)【思维导图】请你组织答案:_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例】(2018南昌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省试湘灵鼓瑟钱起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湘灵鼓瑟: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

19、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云和:古山名,出产乐器。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提纲挈领 理清文脉】结尾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誉为神来之笔,请结合诗歌,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以分析。(6分) 【思维导图】首先要细读全诗,然后揣摩结尾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在诗歌的篇章结构方面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分析分析呼呼应应开开头头可以可以结结合合这这首首诗诗开开头头和和结结尾的内容分析,即从尾的内容分析,即从湘水女神出湘水女神出现现开始写,写到湘水女神消失开始写,写到湘水女神消失结结束,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景以景结结情情诗诗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面着力

20、抒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面着力抒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请你组织答案:_答案:(1)呼应开头,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以景结情。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表现了湘灵的哀怨融入山水之中,成为永恒的传说。【技法归纳】鉴赏古代诗歌结构技巧的思路 1.熟悉题型 (1)这首诗以为线索?请简要说明。 (2)两句在全诗(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有人说这首诗结构上,你

21、认为呢? 2.熟悉结构 古代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写景、叙事为抒情、议论做铺垫。结尾诗句又照应开头,或卒章显志。 3.寻找标志 记叙、描写的诗句,要寻找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的诗歌要注意过渡句和重章叠句。 4.着眼全诗 着眼全诗,抓头揪尾。细读全诗后,揣摩诗的开头在“开门见山”“铺垫”等方面的作用,也考虑结尾句是不是“卒章显志”“照应开头”。 5.仔细审题 分析该结构特点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注意要按照题目要求,点明结构特点后,结合相关诗句,从作用或效果等不同方面具体分析,以突出重点。 答题模式 结构特点+运用过程+作用/效果。【即学即练】5.阅读下面这

22、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11分)春 山 夜 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首联在这首诗歌的结构上有何作用?请予以简要分析。(5分)【解析】诗的开头两句写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一、二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而“胜事”又是全诗发脉的地方。从通篇着眼,如果不能在接着展开的三、四句中将“胜事”写得使人心向往之,那么,其余写“赏玩忘归”的笔墨,势将成为架空之论。可见这首诗歌的首联这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

23、。答案:诗的开头点出: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首联这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6.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渡 百 里 湖查慎行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诗歌的尾联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谋篇布局的技巧。就全诗而言,诗歌的前三联都是在写诗人渡百里湖所见的干旱的情景,最后一联则是抒情,因而诗歌谋篇布局的技巧是先景后情,考生需注意题干不是要求回答全诗谋篇布局的特点,而是要求回答尾联在谋篇布局方面的特点。尾联是诗歌的主旨句,抒发了诗

24、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因而尾联在谋篇布局方面的技巧是卒章显志。答案:卒章显志。诗歌前三联描写了湖面宽阔,湖水较浅,船行速度缓慢,岸边的树木越显高大,百姓在盼望下雨的情景。尾联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只要能让百姓得到雨水缓解旱情,即使自己渡湖时遇到风浪也在所不惜。7.(2018合肥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别 吴 仲 俊吴锡畴背人春事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棘花风。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老来同。 【注】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作恶:指忧郁不快。(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25、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从离别之时的自然景象入笔,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B.颔联中“未”既指桑叶上的雨水未干,也指诗中的人物因为离别而整夜流泪,此时泪水未干的情景。C.颈联从前两联对景物的描写中跳出,侧重写人,“微吟”“半醉”等词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凸显人物情态。D.尾联虚实结合,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场景渲染得真切动人,同时最后一句中的“老来同”也暗示了诗人的年龄。E.全诗在结构安排上富有章法,“起”“承”“转” “合”四部分层次清晰,其中第三联成功实现由景到人的转换。【解析】选BD。B项,“整夜流泪,此时泪水未干”错;D项,“暗示了诗人的年龄”有误。(2)“背人春事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答案:构思巧妙。由“春去”引出“人去”,渲染了友人间离别的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手法精妙。“背人”使用比拟手法,借春天的离去形象表达诗人的感伤。“浅紫”“深红”使用借代的手法,以“次第空”写出繁花的凋零,营造了暮春时节感伤的氛围。用词精妙。“空”字使用精妙,形象地写出春天离去的空寂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