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8006118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4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2月19日,国家最高领导人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 推动改革向更深层 次挺进。会议审议通过九份文件,其中有两份文件直接与医疗、医药 工作相关。分别是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关 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会议指出,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公立医院承担了最紧急、最危险、最艰苦的医疗救治工作,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基本医疗卫生 事业公益性,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

2、,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为更好提供 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 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会议指出,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要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监管创新,加强监管队 伍建设,建立健全科学、高效、权威的药品监管体系,坚决守住 药品安全底线。要系统总结这次抗疫的经验做法,健全完善突发重特大公共 卫生事件中检验检测、体系核查、审评审批、监测评价、紧急使 用等工作机制,提升药品监管应急处置能力。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今年2月8日召开的2021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国 家卫生健康

3、委主任马晓伟指出,要全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力争用5年时间,努力实现公立医院发展方 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 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资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发展,推动 公立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马晓伟强调,要牢牢把握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是要深刻认识公立医院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变化,首先是要面对长期艰巨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二是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三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马晓伟提出,公立医院必须实现技术创新、管理革新、服务 更新才能满足新需求。同时,要深入查找公立医院发展的

4、薄弱环节。在宏观上,公立医院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匮乏、区域分 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在微观上,公立医院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运营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重大疾病的医疗救治能力还有待提高等。对此,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将危机转化为推 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契机。2021年医疗管理工作五大部署2021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 贺胜作了2021年医疗管理工作部署。一、坚持疫情防控和日常服务相结合发热门诊管理。 务必2小时内报告病例, 46小时内回报核 酸检测结果,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定点医院管理。指定综合力量强、管理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 点医院,严格

5、落实专院区病区,专门收治 专设施设备,专 门使用要求,人流、物流、空气流实现物理隔离。核酸检测能力。在保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 和县域内1家医院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础上,分大区储备可移 动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充分发挥第三方实验室力量,确保局部疫 情发生时能随时调用,并尽可能划大包围圈,将可能的无症 状感染、密接、次密接一网打尽“。院感防控。 坚持零感染目标, 坚决防止院内感染事件发 生。医疗救治。坚持四集中、坚持中西医结合,坚持前期行 之有效的做法, 加强组织协调、 医疗力量调配和医疗设备配备,确保应收尽收 应治尽治。疫苗接种医疗保障。严格落实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护力量在 接种点值守要

6、求,切实做好接种后留观和随访服务,确保及时发 现并有效处置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疫情信息报告。强化疫情监测预警,确保疫情信息及时准确 报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瞒报、漏报、迟报疫情信 息。人员培训演练。要围绕病例发现、报告、隔离、规范化诊疗 和核酸检测、院感防控、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等开展全员培训,组 织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模拟演练,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和水平。医疗服务保障。要做好假期值班值守,发热门诊、急诊、呼 吸科等重点科室24小时值守。要切实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同 时,组织做好日常医疗服务工作,特别是血液透析、放化疗、孕 产妇、儿童患者的就医需求。二、坚持存量改革与增量发展相结合一手抓存量改

7、革,深挖现有资源潜能。一手抓增量发展,促 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延。抓存量-区域协同。加强慢性病分级诊疗管理,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和 通道,制定区域医疗服务体系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逐步构建整 合型服务体系。机构协同。持续推动医联体建设,加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 医共体网格化布局管理,落实分区包段要求,共享检查检验、 消毒供应等资源,逐步建立医疗机构间资源共享、错位发展、分 工协作模式。专科协同。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推动多学 科联合诊疗模式,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和 查房制度。探索心脏中心、神经中心、肿瘤中心等综合学科发展 模式,促进专科协同发展。人员协同。鼓励药学、护理等

8、团队参与多学科联合诊疗,推 进居家社区药学服务、居家护理服务,推动医、药、护、技四支 队伍的协同发展。抓增量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要制定十四五 建设方案,推进委省共建试点,启动第二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院多区发展建设。研究出台引导大型公立医院一院多区发 展的政策,既要控制单体机构规模扩展,又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 扩容倍增、区域布局协同发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研究十四五期间的建设规划,推动 临床重点专科群建设。 探索标准化建设评估方法, 建立以能力、质量、安全、效率为核心的评估体系。三、坚持深化改革与改善服务相结合重点从三加强、三推广入手,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三加强”加强诊疗行为管理

9、。建立诊疗指南、技术规范和临床路径等 数据信息库,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质量管理,促进合理医 疗检查。加强合理用药管理。继续加强用药监测和合理用药考核,做 好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重点监控药物等临床使用管理。加强 药师队伍建设,完善药学服务相关规范。加强医用耗材管理。结合行业作风建设、 耗材集中招标采购, 指导医疗机构提高临床应用规范化水平。同时,要巩固改善医疗 服务行动计划的成果。“三推广”推广新模式,将预约诊疗、日间手术、多学科诊疗、一站式 服务等服务模式常态化制度化,继续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 创伤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推广新技术, 鼓励高水平医院联合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 研 发、使

10、用、推广新技术,促进和规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 转化。推广新手段, 以智慧医院建设为目标, 加快信息系统整合集 成,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和远程医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 层,发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提质增效作用。用医疗服务的新模 式、新技术、新手段,为患者提供看病就医的新体验。四、坚持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事前一方面要完善四类政策。机构管理政策。修订医疗机构基本 标准,明确办医新业态准入标准与流程,加强互联网医院管理, 规范医疗机构命名、科室设置等,强化依法执业意识。专科管理 政策。完善诊疗科目名录,加强登记管理,明确临床专科建设发 展与能力标准。人员管理政策。做好药师法制定和执业医

11、师法修订,加强队伍建设法律保障。技术管理政策。加快出台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管理条 例,启动基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伦理性四个维度的技术 评估。另一方面要把好准入。机构准入。要制定十四五医疗机 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严格落实医疗机构管理相关标准与要求。人员准入。稳步推进医师资格考试改革,继续组织好短线医学专 试点等,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技术准入。以限制类技术临床应用 管理为重点,动态调整限制类技术目录,完善省级限制类技术质业加试,全实施计算机化考试、固定合格分数线、一年两试控平合建设。事中事后加强监管,重点要发挥好绩效考核、评审评价的指挥棒 作用。一要持续推进绩效

12、考核。二要持续推进医院评审评价。三 要持续推进电子证照管理。大多数省份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 证照申领率超过了90%。 下一步, 要结合医师资格考试、 定期考 核等工作,推动信息化从准入环节向执业环节延伸,提升医疗行 业综合治理能力。五、坚持保证质量与提升效率相结合医疗质量与安全在建设好各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的基础上,要加强省级、地 市级质控中心建设。持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以 单病种质控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质量管理。需要特 别强调的是,要持续加强平安医院建设。提升服务效率要落实急慢分治要求,推进日间手术、日间放化疗等服 务模式,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 T 本的智 慧医院建设,进一步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