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3课《螳螂捕蝉》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8005728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3课《螳螂捕蝉》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3课《螳螂捕蝉》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3课《螳螂捕蝉》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3课《螳螂捕蝉》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3课《螳螂捕蝉》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3课《螳螂捕蝉》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3课《螳螂捕蝉》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3课 螳螂捕蝉【学习目标】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的含义。学会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能够用这个故事所揭示的道理理解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课文提示】刘向(约前77前6)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九叹等辞赋33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本文选自说苑。说苑按类编辑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词语积累】悲鸣饮露委身曲附傍延颈务欲得其前利顾患【翻译课文】原文:园中有树,其上有蝉。翻译:园子里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蝉。原文: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翻译:蝉高高在上一边

2、悲伤的鸣叫,一边吸饮露水,(它)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后面;原文: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翻译:螳螂紧贴树枝弯曲前肢想捕食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原文: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翻译: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吃螳螂,却不知道弹丸在它的下面(正要弹射它)。原文: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翻译:这三种情况都是力求要得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忌它们后面的灾祸啊。【课文分析】蝉、螳螂、黄雀在同一背景的舞台上,演出着相似的悲剧,而悲剧的根源却都在于贪图眼前小利而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全。人如果这样,也免不了悲剧的结局。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

3、利益,而不顾身后潜伏的危机、杀机,最终是免不了要招致灾祸的。所以,居安思危、近忧远虑,应成为人们为人处事的一种原则。【教学过程】1.课文开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吴王想攻打楚国,大臣劝阻吴王不听。2.为了阻止吴王攻打楚国,侍奉吴王的少年做了什么一件什么事?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一连转了三个早晨。被吴王发现后,给吴王讲“螳螂捕蝉”的故事。3.少年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劝阻吴王不要攻打楚国。4.既然目的是这个,直接向吴王讲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讲故事的方式呢?大臣们直接劝阻过,没有效果,而且吴王说过,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听到这个命令后,少年认识到直谏不行,但又不忍心眼看着自己的

4、国家白白地葬送。所以他才想出这个办法。5.“螳螂捕蝉”和吴王伐楚这二者有什么相同点呢?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着放的祸患。6.少年讲故事的目的达到了吗?用原文回答。达到了。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7.文中的少年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个聪明、机智、勇敢、忠心爱国的人。【思维训练】本故事给我们叙述了怎样一种场景?阅读课文,我们可以想象:拿着弹丸的人欲射黄雀黄雀延颈欲啄螳螂委身曲附的螳螂欲取蝉蝉正得意洋洋地饮露。本文怎样描写蝉、螳螂、黄雀的?“蝉”、“螳螂”、“黄雀”都为眼前的利益而显示出得意忘形的神态:蝉悲鸣饮露、螳螂委身曲附、黄雀延颈欲啄。然而它们不知道悲剧即将发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个故事,本来是告诫君王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现在用来讽刺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防备后患的人。【小结】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的特点就是借助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侍奉吴王的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他还懂得一个好的主意要成功,得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恰当的时机,他可算得上是一个充满智慧又勇敢的人。现在人们常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比喻那些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人或事。感谢您的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