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7995835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4.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高考地理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高考地理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高考地理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高考地理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地理高考地理(江苏省专用)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2014江苏单科,1,2分,难)“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A.山间峡谷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D.平缓高原五年高考考点一考点一 地形、气候与人类活动地形、气候与人类活动A A组组 自主命题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江苏卷题组答案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古代经典散文叙述来分析地形地貌特点的能力。古文描述的是群山环绕的疏朗空旷之地,地形

2、可能为山间盆地。易错警示易错警示把握题干中的“初极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避免选择山前平原或山间峡谷等。2.(2014江苏单科,2,2分,中)“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A.地理位置B.灌溉系统C.农业科技D.水力资源答案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形成的影响因素。通过题意可知“桃花源”这种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其形成与山间盆地的独特地理位置关系密切。方法技巧方法技巧本题用排除法事半功倍,桃花源这样自然环境优美、生活怡然自得的田园风光与科技、水力、灌溉系统没有直接关系。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

3、初超过400ppm。下图是CO2浓度曲线()与全国温度曲线()、黄河流域温度曲线()、江苏省温度曲线()、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比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3.(2013江苏单科,13,2分,易)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答案答案B本题以CO2浓度变化与部分地区温度变化相比较为背景材料,考查判读地理图表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602010年的50年间,CO2浓度不断上升,全国和其他三地温度曲线呈波动上升趋势,两者呈正相关关系,B项正确。易错警示易错警示图中有关地区气温曲线有升有降,但总体是波动上升趋势。4

4、.(2013江苏单科,14,2分,易)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CO2的浓度、气候变化以及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动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等静态因素不会影响年平均气温的波动,B、C、D三项错误;CO2浓度不是唯一影响因素,A项正确。审题技巧审题技巧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多种,纬度、海陆位置、海拔显然不是当中的唯一因素。读图文

5、材料,回答下题。全球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B B组组 统一命题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省(区、市)卷题组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上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1.(2017天津文综,10,4分)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上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图示年平均陆面、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在2000年以后都高于多年平均值,但曲线斜率变小,说明地表增温趋缓;

6、图示海平面变化曲线近年来大于多年平均值,且斜率较大,则海平面仍在加速上升,则A、D错误;图示火山喷发出现的主要年份对应的时间间隔,反映了从1960年至2000年前呈现频率增加趋势,但从图示最后一次喷发后又较长时间无喷发,又体现了频率变小特征,故C错误。故B正确。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冰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2.(2017天津文综,11,4分)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

7、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活动层与永冻层的界线应该是7月份(气温最高月)0等温线。全球气候变暖,该界线下降,活动层变厚、永冻层上界下降,A、C项错误;全球变暖,春耕播种时间提前,B项错误;活动层增厚,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D项正确。审题方法审题方法将活动层与永冻层的界线看成气温最高月份0等温线,准确判断全球变暖对这条线的影响。注意影响建筑基础稳定性的是活动层而不是永冻层。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3.(2016北京文综,5,4分)图中()A.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B.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C.处谷宽

8、、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D.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河流特征及流域开发。读图可知,处冰川融水不会成为湖泊的补给水源,A项错误;处有瀑布出现,河流落差较大,B项错误;处谷宽,流速慢,不适合修水库,C项错误;处位于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D项正确。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下面两题。4.(2014福建文综,3,4分)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据图中两个年份的冰川面积对比可以得出,2

9、011年冰川面积缩小明显,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造成的,故A项正确。5.(2014福建文综,4,4分)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流域冰川面积变小趋势不变,冰川侵蚀作用减弱,A项错误。冰川面积减小,水资源减少,流域内绿洲面积也会减小,B项错误。冰川面积减小,水资源减少,干旱程度会加剧,C项正确。河流的流域面积与冰川面积变化关系不大,D项错误。6.2017课标,37(1)(2),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白令海峡(下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

10、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8分)(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答案答案(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过。解析解析本题以区域海陆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

11、活动的影响。(1)本小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根据图文材料可知,白令海峡纬度高,封冻时为冬季,由此推出昼短和严寒;冬季大陆内部形成强大高压系统,故两个大陆中间的白令海峡气压相对较低,受低压控制气流上升,多暴雪;由于“海峡两侧为山地”,海峡狭管效应明显,加大风速。(2)本小题考查推理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一年中,夏季最温和,其他季节过于寒冷,不利于人类活动。疑难突破疑难突破(1)本小题要分析不利于人类活动的自然原因。应该着眼于极端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如极夜、极寒、狂风、暴雪等。1.(2015广东文综,11,4分)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

12、332N443 2 N ) 居 民 点 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C C组组 教师专用题组教师专用题组答案答案A季节性冻土层的冻结与融化,会使房屋地基不稳,从而影响房屋安全。该区域纬度较高,山地阴坡冬半年太阳光照条件劣于阳坡,且阴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故阴坡白天气温更低,气温日较差小于阳坡,使阴坡冻融作用小于阳坡,所以阴坡居民点密度大于阳坡。以上分析也可排除B、D两项;该纬度主要种植春小麦,可据此排除C项。评析评析本题以居民点密度分布差异

13、为背景,考查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选项中涉及了地形对小气候的影响、气候对建筑、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核心知识点,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具体问题能力要求较高。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下题。2.(2013安徽文综,30,4分)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答案答案D本题以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为背景,考查全球气候变化规律及环境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50年来1月0等温线明显北移,显示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A、C两项错误;垂直方向上,由于气候变暖,0等温线应向海拔较高地

14、区偏移,B项错误;1月0等温线北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项正确。3.2013广东文综,41(2),4分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材料一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等自然因素的影响。(4分)材料二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答案答案地形河流(每空2分)解析解析本题以青海省西宁市为背景,考查城市地域形态及影响因素。由材料“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直接得出西宁市城市形态呈条带状是受地形和河流的影响。解题关键:仔细审题并获取有效信息。一般情况下,海

15、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考点二考点二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统一命题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省(区、市)卷题组C.先增后减D.递增1.(2017课标,7,4分)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地图相关知识。读图可知,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D项正确。2.(2017课标,8,4分)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答案答案C

16、本题考查生物资源。图示海域营养盐根本来源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海交汇处河水与海水搅动,营养盐最丰富。C项正确。知识归纳知识归纳世界渔业资源分布:整体来说大陆架地区渔业资源丰富,温带大陆架地区更加丰富。其中寒暖流交汇处、河流入海口、上升补偿流分布区更容易形成渔场。3.(2017课标,9,4分)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海洋生物。长江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夏季流域内降水丰富、水温较高、光照较强、营养盐丰富,冬

17、季反之,故与夏季相比,图示海域冬季浮游植物总数量减少。冬季河流流量小,高峰值向陆地方向移动,A项正确。规律总结规律总结明确河流流量越大,带来的营养盐越丰富。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4.(2015课标,7,4分,0.542)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和海冰的形成条件。由材料知,海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水温低、海水含盐量低,另外,水面稳定更适宜海冰形成。由图中等值线可知,甲、乙、丙、丁四海域相比,甲、乙两海域年平均气温低于-4日数最多,更易

18、结冰,但相对于甲,乙更接近陆地,海水含盐量低,海湾处水面较稳定,更易结冰,使海冰厚度最大,故选B。5.(2015课标,8,4分,0.329)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答案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海冰资源分布的因素。一般而言,海水温度低于-4的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则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越丰富。四个选项中葫芦岛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低于-4日数多于60天,日数最多,故A项正确。6.(2015课标,9,4分,0.44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成本过高B.破坏环境C.资源量不足D.市场需求不足答案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资源开发的条

19、件。材料中提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渤海海域面积较大且年平均气温低于-4日数较多,因此海冰资源丰富,C项错误;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对环境影响较小,但成本高,故B项错误,A项正确;渤海沿岸水资源需求量大,D项错误。7.(2016课标,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6分)(

20、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8分)(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4分)答案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3分)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3分)(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3分)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分)(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2分)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2分)当地基础

21、设施(如电网等)不足;(2分)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2分)(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4分)解析解析(1)注意要“分别”比较,“指出”优势。风能的优势要针对煤炭和水能开发的不足来分析;煤炭是污染较高的非可再生能源;水能开发一般要修建水库,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2)风能开发的自然条件首先表现在风能资源上(注意材料中的“世界风库”、年大风日数等信息);其次,风能开发要占用土地,而图示该地土地面积大、多戈壁。(3)该地地处我国西部,沙漠、戈壁广布,人口、城市少,经济落后,远离东部经济

22、发达地区,故在市场需求、电力传输等方面具有劣势;另外,据材料可知,风电建设成本高,对资金有较高要求,而该地明显不具有资金优势。(4)注意关键信息“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的含义,说明风力发电具有不稳定性,而配建热电站等可保证电网电力供应的平稳。8.2013广东文综,40(4),6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材料一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材料二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6分)答案答案原

23、因:岛屿多,海域广阔;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入海河流众多,饵料丰富。(每点2分,满分6分)解析解析渔业资源丰富和饵料多有关。印度尼西亚河流众多、短小流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附近海域水温高、光照强,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进而为鱼类提供了丰富饵料,形成了丰富的渔业资源。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下题。教师专用题组教师专用题组1.(2014全国文综,9,4分)该国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生物资源D.太阳能资源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区域资源状况。依据图中经纬度、时令河及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等信息,可判断该地气候干旱

24、,水资源缺乏。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2.(2014四川文综,5,4分)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 作 用 最 大 的 风 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我国季风环流。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风能资源丰富,风力大。冬季时,南海位于亚洲高压南侧,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以东北风为主,因此本题选择A项。评析评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综合分析问题、地理空间判断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南海冬季位于冷高压南部。3.(2014四川文综,6,

25、4分)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A.地B.地C.地D.地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地靠近经济发达地区,能源需求量大,风力资源丰富,利用最方便,B项正确。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下图,完成下题。4.(2014重庆文综,7,4分)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A.水生植物增加B.水体富营养化C.鱼的种类增加D.水面面积扩大答案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渔业资源的分析能力。渔业资源丰歉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生存空间即水面面积状况;二是食物即浮游生物的

26、多少;三是鱼的种类多少。结合材料知水库蓄水主要改变的是鱼类的生存空间即水面面积。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下图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双选)考点三考点三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A A组组 自主命题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江苏卷题组A.甲B.乙C.丙D.丁1.(2017江苏单科,19,3分,难)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答案答案AC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图示扬尘或浮尘区大致由西向东延伸、由北向南延伸,则沙源应位于西北方,故主要为甲和丙。2.(2017江苏单科,20,3分,中)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A.传播流感病

27、毒,诱发呼吸道疾病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答案答案BD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影响。扬尘、沙尘暴天气可增加大气中固体颗粒物的含量,加重大气污染,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光减少,降低大气能见度,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故B、D正确。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沙尘暴的成因:首先,沙源区有大量沙源,且上升气流强,能扬起沙尘;其次,有强风作为动力,把扬起的沙尘带到其他地区,一般强风是由快行冷锋引起的。下图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3.(2015江苏单科,9,2分,中)该日,下列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A.江

28、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答案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江苏大部分受高压影响,并受暖气团控制,天气应温暖晴朗,A错;重庆受冷锋影响,降水强度大,易引发滑坡泥石流,B对;青海受高压脊控制,晴天,C错;浙江沿海无低压中心,不可能受台风袭击。易错警示不清楚重庆的地理位置,无法准确判断具体的天气状况。易错警示易错警示不清楚重庆的地理位置,无法准确判断具体的天气情况。4.(2013江苏单科,4,2分,易)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 地 震 造 成 的 损 失 较 小 , 主 要 原 因 有(

29、)震级较低提前预报防震意识强救援及时A.B.C.D.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地震灾害。解题时需要结合时事:芦山7.0级地震,发生在2013年4月20日。四川地震灾区人民有了汶川抗震的经历,积累了相关经验,故正确。地震目前还做不到精确的提前预报。故B选项正确。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地震监测预报一直是各国政府重视的课题。地震突发性强、地震波传播速度快,因此提前预报的难度极大。下图示意2015年3月9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下题。B B组组 统一命题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省(区、市)卷题组1.(2015北京文综,10,4分)该气旋()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C

30、.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监测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地理信息技术。夏季进入台风多发季节,而3月9日已是南半球秋季,A项错误;赤潮与气旋无关,B项错误;灾情监测需要RS技术,C项错误;“帕姆”在瓦努阿图地区为热带气旋和强热带气旋,风力大、降水量大,危害最大,D项正确。2.(2015广东文综,10,4分)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 虑 , 图 示 甲 、 乙 、 丙 、 丁 四 个 区 域 中 , 最 适 宜 城 市 重 建 的 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答案D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城市应建在地震破坏程度小、次生灾害发生频率小的

31、区域,同时不能建在断裂带附近;图中丁处符合,故选D。读下图,回答下题。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3.(2014天津文综,4,4分)在上图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水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答案答案B华北地区春旱严重,主要原因是该季节华北地区水源缺乏且农田需水量大,A、C和D选项只是华北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故选B。评析评析该题考查华北春旱原因,难度较大,特别是A选项迷惑性强。解题关键是抓住干旱和旱灾的差异。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4.(2013四川文综,1

32、,4分)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A.陕、桂、湘B.滇、黔、蜀C.滇、黔、湘D.陕、蜀、桂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定位能力。解题关键是图例的判读和准确掌握我国各省区的空间分布。图中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滇、黔、蜀,B项正确。5.(2013四川文综,2,4分)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链发性。干旱发生时一般也容易发生蝗灾、森林火灾等灾害,因此C项正确。6.(2013山东基本能力,83,2分)寒潮是我国常见的天气,它可以直接造成(不定项)()A.西北地区的常年干旱B.东北地区的春涝C.

33、黄淮地区的风雪交加D.江南地区的雨雪冰冻答案答案CD本题考查了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及相关知识。西北地区的常年干旱是因为深处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与寒潮关系不大,A项错误;东北地区的春涝是因为冬季积雪,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造成的,B项错误;黄淮地区的风雪交加与江南地区的雨雪冰冻是典型的由寒潮引发的天气现象,C、D两项正确。7.(2016浙江自选,11,10分)矿山地质灾害是人类在采矿过程中发生的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灾害。矿产开采方式、矿区地质地貌、降水特征、地表植被覆盖率等因素与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直接关联。下图为我国两省矿山地质灾害分布图,其中甲省盛产煤炭,乙省盛产有色金属,两省

34、矿产露天开采比例不高。完成(1)(3)题。A.崩塌、泥石流B.滑坡、地面塌陷C.崩塌、滑坡D.地裂缝、地面塌陷(2)甲、乙两省矿山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地裂缝居多的共同原因是(单选,3分)()A.耕地占比大,地表植被稀疏B.位于我国二、三级地形阶梯之间C.降水量集中,土壤侵蚀强D.矿产开发以地下采掘为主(3)比较两省矿山泥石流灾害的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4分)(1)甲省西部区、乙省西部区均有分布的矿山地质灾害是(单选,3分)()答案答案(1)C(2)D(3)乙省矿山泥石流灾害较甲省多发。乙省较甲省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乙省西部为山地,地形起伏大。解析解析(1)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分布。读图可知,

35、甲省西部区、乙省西部区均有分布的矿山地质灾害是崩塌、滑坡,C项正确。(2)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乙省为湖南省,地形崎岖,耕地比重小,A项错误;甲省为山西省,位于第二级阶梯,B项错误;降水集中,土壤侵蚀强不是地面塌陷、地裂缝多发的原因,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甲、乙两省矿产露天开采比例不高,都以地下采掘为主,导致两省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地裂缝居多,D项正确。(3)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差异及原因。读图可知,乙省泥石流灾害比甲省多。甲省位于北方地区,故降水量偏少,持续时间短,泥石流灾害较少;乙省位于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且西部多为山地,地形起伏大,故泥石流灾害多发。8.(2015课标,43,

36、10分,0.375)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ab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答案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4分)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2分)降水量大而且集中。(2分)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2分)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灾的形成原因。一方面要结合题干要求只从自然原因分析;另一方面结合当地的位置从气候、地形、海水等方面分析其对降水汇集及下泄的影响。9.(2015课标,43,10分,0.538)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读图

37、,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答案答案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3分)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4分)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3分)解析解析结合图中相关信息分析涝灾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地势低平、降水较多、河流来水量大、排水不畅、沿海潮水顶托等。10.(2015福建文综,40B,15分)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9分)(2)简述该省

38、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答案答案(1)季节:主要集中夏、秋季节。原因: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2)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林、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东南沿海风暴潮的季节分布、成灾原因、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材料解读、表达能力。(1)从风暴潮逐月次数统计表上可以看出,风暴潮集中在710月份,为夏秋季节。成因分析既要从夏季风、台风频率方面考虑,

39、又要从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的顶托作用方面考虑。(2)防灾措施包括:监测预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宣传措施等方面,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避免要点缺失。11.(2014课标,43,10分,0.375)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答案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4分)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3分)7月,受副热带

40、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3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地质灾害随时间分布特点及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分布特点时,根据坐标图先总述,再说出集中月份和最多月份;6月地质灾害次数多,7月少,是因为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受雨带影响,降水多,而7月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12.(2014山东文综,4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41、(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6分)(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4分)答案答案(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解析解析(1)据图说出时间分布特征,但要注意描述出最高、最低值。(2)教材中没有与该问内容相关的知识,可以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耕地面积比重增加”做出推断。13.(2013山东文综,33,10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6分)(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

42、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4分)答案答案(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解析解析(1)泥石流的产生主要与地形坡度、土质疏松状况、植被覆盖率以及降水集中程度等因素有关。由图读出甲地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且甲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图中丙处主要有三种图例:铁路、河流和等高线。丙地发生泥石流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是冲毁铁路和阻塞河道。14.(2013浙江自选,12,10分)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3)题。(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2分)(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

43、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当你遭遇泥石流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4分)(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灾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4分)答案答案(1)断层坡度(2)崩塌洪灾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3)在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等。解析解析(1)图中所示高风险区有断层,再根据等高线判断甲处坡度较陡。(2)暴雨在山区除了易引发泥石流、滑坡外,还有洪灾及崩塌等。遇到泥石流要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的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3)防治滑坡的措施,一般从管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角度来考虑。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

44、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题。C C组组 教师专用题组教师专用题组1.(2015课标,11,4分)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加深河道绿化河堤分段拦冰拓宽河道A.B.C.D.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治。在防治凌汛危害的措施中绿化河堤是无效的,加深河道是难以操作和不现实的,故排除,分段拦冰可以减缓冰坝的形成,拓宽河道可以提高泄洪能力,故C项正确。2.(2015广东文综,9,4分)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下列措施中,对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 是()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答案答案C本

45、题考查城市内涝的治理措施。城区的防洪大堤主要是阻挡城区外部洪水进入城区的,故加高防洪大堤,不能减轻城区因暴雨而导致的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3.(2014天津文综,8,4分)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 防 震 标 准 应 主 要 考 虑()A.震级B.震中距C.烈度D.震源深度答案答案C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是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考虑的主要因素。震级大小、震中距和震源深度均能影响烈度大小,但不是制定抗震标准的主要因素。故选C。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

46、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下题。4.(2013天津文综,11,4分)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A.完善预警系统B.围海造田C.修筑沿海堤坝D.建防护林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抵御风暴潮的措施。修筑沿海堤坝,能阻止风暴潮发生时的海水入侵,C项正确。5.(2016课标,43,10分)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

47、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10分)答案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冰川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可从物质条件(松散堆积物)、水源条件(大量的水)、比降大的沟谷三方面回答。6.(2016课标,43,10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

48、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10分)答案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从洪涝灾害的一般防治措施、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法制宣传教育措施等方面说明即可。但具体解答时一定要结合图文材料,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本地区位于东部沿海,地势北、西、南三面较高,东部地势较低,又有湖泊、运河分布,故工程

49、措施有开挖入海新河,建水利枢纽、蓄水工程等,非工程措施只说明宣传教育、监测预报即可。评析评析本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措施类问题的答题模板。7.2016天津文综,14(3),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80%人口的祖籍是福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成多个台商投资区。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示意图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划确定了“防灾避险地”。洞头岛景观图洞头岛避险地分布示意图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

50、8分)选址条件主要原因地处山坳利于避风相对空旷的公共用地躲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方便居民就近避灾有通道与外界相连答案答案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临近居民区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解析解析空旷的公共用地具有空间大的特点,可以容纳较多灾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生于山区,故为躲避此类灾害,应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方便居民就近避灾”,关键词为“就近”,故应临近居民区;“有通道与外界相连”,“通道”的功能在于运输,而救灾对运输的要求是及时运出灾民及运入物资。8.(2014福建文综,40B,15分)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1)说

51、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9分)(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答案答案(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及防治措施,以及读图分析问题、阐释地理现象、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1)涝灾最可能的发生时间要从涝灾的成因入手分析,6至9月份,降水量大且集中,从图

52、中看,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在滨湖地区,地势较低,湖水难于外泄,形成涝灾。(2)防治涝灾措施,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农业区防治还应结合农业生产分析。9.2013安徽文综,34(2),11分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11分)答案答案沙尘暴。天气条件: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解析解析首先

53、要判断气象灾害种类为沙尘暴,然后综合分析图像信息和材料信息,分别从物质条件(表土解冻、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干湿条件(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垂直气流条件(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和风力条件(偏西风风力强劲)等多方面进行成因分析。该题最容易忽视的条件是垂直气流条件: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10.2013广东文综,40(2)(3),10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材料二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

54、最高的地区之一。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4分)(2)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6分)(1)爪哇岛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答案答案(1)地震火山(每空2分)(2)原因:地处热带;周围水域广阔;地形复杂;空气对流强烈。(第点2分;其余三点答对任两点得4分;满分6分)解解析析第(1)题,由题中信息可知,位于板块边界且有可能引发海啸的自然灾害应是地震、火山。第(2)题,雷雨是强对流天气形成的,由题中信息可知,印度尼西亚地处低纬地区,气温高,空气对流强、蒸发强,空气中水汽多,同时地形复杂,所以容易形成雷雨天气。三年模拟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

55、0分)A A组组 2015 201520172017年高考模拟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基础题组(时间:10分钟 分值:16分)1.(2016南京、盐城一模,5)读某区域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易发生滑坡灾害的地点是()A.B.C.D.答案答案B滑坡容易发生的条件是:坡度大;工程建设或地震导致岩层的稳定性受到破坏;植被破坏,连续性降水导致土层吸水量过多。综上所述,处最易发生滑坡灾害。评析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观察图示找出公路建设对岩层稳定性的破坏。下图为我国2012年和2013年能源消费占比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2.(2015江苏南通一模,9)与2012年相比,2013年()A

56、.石油消费的总量减少B.水电总量没有变化C.常规能源比重均下降D.煤炭仍占主体地位答案答案D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等原因,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一直占有最大份额。3.(2015江苏南通一模,10)能源消费占比的这种变化趋势有利于我国()A.保障能源供应安全B.有效解决交通问题C.拓宽劳动就业渠道D.促进能源科技创新答案答案D我国能源消费占比的变化趋势是煤炭略微下降,天然气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占比略有上升。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仍然会占主体地位。煤炭作为能源,污染较大。基于这些情况,我国应加强洁净煤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加大新能源开发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力度,以保障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需

57、要。我国L县县城东西长约8千米,南北最宽处500米,最窄处不足100米。读L县县城城区及周边地区地形图,完成以下两题。4.(2015合肥二模,28)该县城区形态呈条带状分布主要是因为()A.山脊地带,地形较平坦B.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C.河谷地区,受地形限制D.地势低平,交通较便利答案答案A根据等高线分布特点,可以判断该县城区位于山脊地带。其原因是该地区位于山区,沟脊交错,坡度较大,仅在山脊的狭长地带相对平缓。5.(2015合肥二模,29)对图中城区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暴雨B.泥石流C.滑坡D.洪涝答案答案C通过经纬度可以判断出该地区位于我国的南方,虽然夏季多暴雨,但因其城区位于山脊,

58、因此洪涝灾害的影响可以忽略。因为城区边缘山体坡度大,加上城市建设、植被破坏等,易发生滑坡灾害。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2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二、双选题(每题3分,共6分)6.(2017江苏苏锡常镇一模,23)“格 陵 兰 反 照 率 变 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有()A.全球气候变暖B.全球气候变冷C.冰川融化加剧D.冰川面积扩大答案答案AC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度大。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剧,地表的反射率明显下降。7.(2017

59、江苏苏锡常镇一模,24)分析“格 陵 兰 反 照 率 变 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C.高山林带上限位置下降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答案答案BD全球变暖对高纬度地区来说,热量有所增加,同时湿润度有所提高,森林带的分布范围向纬度高的方向拓展。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大陆中心方向退缩,北部的海岸线向低纬度方向移动。因此选项BD正确。全球变暖并不能使高纬度地带变为热带。全球变暖一般也使山地热量有所增加,高山林带位置上移。下图为我国某地传统民居,以长方形天井为核心,四面或左右后三面围以楼房,阳光射入较少,各屋都向天井排水,

60、外围耸起马头墙,墙头高出屋顶,作阶梯状,白墙黛瓦,明朗而素雅。读图,回答以下两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16分)B B组组 2015 201520172017年高考模拟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综合题组(时间:10分钟 分值:16分)1.(2017南京、盐城二模,13)马头墙、天井这种民居最可能位于()A.东北地区B.华北平原C.西北地区D.江南地区答案答案D该民居四面或左右后三面围以楼房,阳光射入较少,各屋都向天井排水,说明该区域光照较为充足,降水较多,因此选项D正确。审题技巧审题技巧本题的突破口是理解“各屋都向天井排水”这句话反映出该地降水较为丰富。备选的四个地区中,只有江南地区降水丰富。2.(20

61、17南京、盐城二模,14)下列有关这种民居建筑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防晒通风和排水B.马头墙能在发生火灾时防止火势蔓延C.为了抵御风沙和防寒保暖D.与当地多雨潮湿的环境有关答案答案C外围高耸的马头墙,发挥着阻挡火势蔓延的防火墙的作用。江南地区气候湿润,植被茂盛,冬季并不寒冷,因此不用担心风沙侵袭、防寒保暖等问题。通风散热和防潮等却是要多加考虑的问题。疑难突破疑难突破理解南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与民居特点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华北和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总体较为干燥,防潮要求不高。东北和西北地区冬季漫长而严寒,建筑物的防寒保暖要求高。江南地区热量较为充足,降水丰富,气候湿润,建筑

62、物的通风、防晒、排水、防潮要求较高。下图为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单位:小时/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2017江苏扬州中学模拟,8)图中显示的年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大致为()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B.由东北向西南递减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D.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答案答案B读图,可以看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东北值大,西南值小,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减趋势。4.(2017江苏扬州中学模拟,9)图中有一等值线闭合中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人类活动C.沙尘暴频发D.植被答案答案C图中有一等值线闭合中心,其内部年日照时数低,原因是塔里木盆地内部沙尘暴频发,大气能见度较低,C正确。疑难突破疑难突破纬度是

63、影响日照时数的一个因素,会造成太阳辐射沿纬度成带状分布。植被状况对日照时数影响小,不会出现小范围明显差异。人类活动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城市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导致环境污染,削弱太阳辐射。但在塔里木盆地这样的地广人稀之地,其影响可以忽略。下图为我国西藏局部区域防护林工程分布示意图。图示区域曾是西藏风沙最大的地方,如今,沿江沿河的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读图回答以下两题。5.(2016江苏苏锡常镇一模,17)下列关于西藏风沙发生时间和自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69月西风强烈B.11月次年3月干冷多风C.69月焚风效应D.11月次年3月暴风雪强烈答案答案B冬春季节植被枯萎,地表风速加大,表土裸露

64、,易发生风沙天气。疑难突破疑难突破风沙发生的条件:风力大,地表植被稀少,表土裸露。6.(2016江苏苏锡常镇一模,18)图示地区的农业生产是()A.绿洲农业B.立体农业C.灌溉农业D.河谷农业答案答案D河谷农业一般是指在海拔高、不适宜发展农业的地方,由于地形的影响而出现的农业类型。比如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农业就是河谷农业。知识拓展知识拓展绿洲农业指沙漠中的灌溉农业。立体农业主要分布在山区。读“某城市某类自然灾害(X)分析模型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7.(2016江苏镇江一模,17)该类自然灾害(X)是()A.台风B.内涝C.泥石流D.塌陷答案答案B该类自然灾害(X)与降水量、径流量、

65、排水量、地形高程有关,可能是内涝灾害,选项B正确。台风、塌陷灾害不需要分析产汇流模型,A、D错;泥石流不需要排水模型,C错。易错警示易错警示忽视题干中关键词“降水”“排水”等内容。8.(2016江苏镇江一模,18)该类自然灾害近年来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发生频率不断增加,其根本原因 是()A.年降水量增大B.排水设施落后C.地质灾害频繁D.城市绿地面积增加答案答案B该类自然灾害近年来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发生频率不断增加,其根本原因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地面硬化,排水设施落后,选项B正确。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我国城市化速度快,忽视排水设施建设,导致内涝时常发生。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增加对雨水的吸纳能力,减少内

66、涝发生。下图为甘肃舟曲某次泥石流流通区和掩埋堆积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一、单选题C C组组 2015 201520172017年高考模拟年高考模拟创新题组创新题组1.(2017江苏常州模拟,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泥石流流速快且裹挟固体碎屑物最多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答案B甲、乙为泥石流的流通区,泥石流流速均较快,但乙位于甲的下游方向,裹挟的固体碎屑物更多。因此选项B正确。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1.大量松散的固体碎屑物质。在构造破碎、地震活动、风化剥蚀或冰川活动强烈的沟谷流域内,往往有大量砂砾等碎屑物质。2.暴雨和洪水。洪水具有强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可以将大

67、量固体碎屑物质转化为泥石流。3.陡峻的沟谷。陡峻的沟谷,使碎屑物质快速流动形成泥石流,并迅速下泻。2.(2017江苏扬州中学模拟,29)海水温差发电是海洋热能利用的一种新方式,它是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差进行发电。读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及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二、综合题(1)太平洋表层水温分布的基本特点是。造成太平洋表层水温8月与2月分布差异的根本原因是。(2分)(2)海水温差发电的基本特点是、。海洋温差发电站宜布局于(填热量带)海区。(3分)主要有哪些?(2分)(4)建设在海南的海水温差发电站,其建设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气象灾害是,简述防御该灾害的主要措施

68、。(3分)(3)目前,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选择我国海南的某海域进行试验性商业开发,其考虑的因素答案答案(1)由低纬向高纬降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2分)(2)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密度小;资源总量大;投资成本高。(任答两点给2分)热带(1分)(3)本地区海洋热能资源丰富;我国是世界上新型的重要经济体,资本雄厚;本地区电力需求量大;政策扶持。(任答两点给2分)(4)台风(1分)通过工程措施,加固电站,提高抗台风能力;加强预报与监测等。(2分)解析解析(1)根据图中海水等温线分布可知,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降低;8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2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2)海洋水是清洁

69、资源,用海水发电清洁无污染;海水是可再生资源,海水发电具有可再生的特点;资源总量大,但是投资成本较高。根据原理图,表层海水注入的温度为25,再结合海水温度分布图可知,在热带地区更适合。(3)我国南海地区,纬度较低,海洋热能资源丰富;我国经济发展水逐渐提高,资本雄厚;市场广阔,对电力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扶持。(4)南海地区夏秋季节多台风;加强监测和预报,播报台风到来时间;通过工程措施,加固电站,提高其抗台风的能力。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海水温差能是指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水温差形成的热能,是海洋能的一种重要形式。海洋的表面把太阳的辐射能大部分转化为热能并储存在海洋的上层。另一方面,接近冰点的海水大面积地在不到1000m的深度从极地缓慢地流向赤道。这样,就在许多热带或亚热带海域终年形成20以上的垂直海水温差。利用这一温差可以实现热力循环并发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