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方运用体会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7983666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8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病方运用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温病方运用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温病方运用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温病方运用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温病方运用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病方运用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方运用体会(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使用银翘散效果不好的原因1、煎法不正确吴鞠通吴鞠通温病条辨温病条辨中强调中强调“ “用之得法用之得法” ”(1 1)方名是银翘散,当然是散剂。)方名是银翘散,当然是散剂。“ “散者,散也。散者,散也。” ”它是发散在表的热邪。它是发散在表的热邪。(2 2)散剂煎煮。上杵为散,共)散剂煎煮。上杵为散,共168168克,先煎鲜苇根克,先煎鲜苇根2020分钟,再用煎出的水去煎粗散。分钟,再用煎出的水去煎粗散。(3 3)煎煮到何种程度呢?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煮到何种程度呢?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煎。一、使用银翘散效果不好的原因2、煎服法不正确n n 吴鞠通的解释是吴鞠通的解释是“ “盖肺

2、位最高,药过重,则病过所,少用盖肺位最高,药过重,则病过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故从普济毒饮时时清扬法又有病重药轻之患,故从普济毒饮时时清扬法” ”。 肺为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位置在中焦,主一身之表。治疗肺系的五脏六腑之华盖,位置在中焦,主一身之表。治疗肺系的卫表热证,应当用辛凉轻剂来疏风清热,这类药物都不能卫表热证,应当用辛凉轻剂来疏风清热,这类药物都不能煎煮时间过长,如果作成汤剂,药量就要重,煎煮时间势煎煮时间过长,如果作成汤剂,药量就要重,煎煮时间势必过长,就会导致轻扬辛散作用消失,造成味厚而入中必过长,就会导致轻扬辛散作用消失,造成味厚而入中焦。如果汤剂中的药量太轻,则力量不够,也达

3、不到祛邪焦。如果汤剂中的药量太轻,则力量不够,也达不到祛邪除病的目的。所以采用煮煎的方法,每次的药量不大,但除病的目的。所以采用煮煎的方法,每次的药量不大,但每次都是新药,再增加服药的次数,使药物持续发挥作用,每次都是新药,再增加服药的次数,使药物持续发挥作用,就可以达到疏风清热的作用。他这种做法是仿照普济毒饮就可以达到疏风清热的作用。他这种做法是仿照普济毒饮的煎煮法,煮服频服,使药物始终在上焦肺系起作用。的煎煮法,煮服频服,使药物始终在上焦肺系起作用。勿过煎的原因分析n n温病条辨温病条辨:“ “肺经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入肺经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中焦矣。” ”就是说,病在上焦手太阴

4、肺系,只有就是说,病在上焦手太阴肺系,只有辛散、凉清、轻宣、味薄的药物才能入肺系。过辛散、凉清、轻宣、味薄的药物才能入肺系。过煎的结果是使入上焦肺系,味薄辛散的作用消失煎的结果是使入上焦肺系,味薄辛散的作用消失了。辛味没有了,那就只剩味厚的苦味和甘味了,了。辛味没有了,那就只剩味厚的苦味和甘味了,药的作用就不入上焦而入中焦了,病在肺而去治药的作用就不入上焦而入中焦了,病在肺而去治胃,所以就没有疗效。胃,所以就没有疗效。一、使用银翘散效果不好的原因2、服法不正确n n吴鞠通所说的:吴鞠通所说的:“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病重者约二时一服。” ”n n(1 1)病重是指体温高,咳嗽重。)病重是指体温

5、高,咳嗽重。n n(2 2)二时即现代)二时即现代4 4个小时,个小时,“ “日三服,夜一服日三服,夜一服” ”就是就是2424小时服小时服4 4次;次;n n(3 3)“ “病不解者,作再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也就是说,第一天,也就是说,第一天病情未解除,第二天仍按前一天的服法继续服药。病情未解除,第二天仍按前一天的服法继续服药。一、使用银翘散效果不好的原因一、使用银翘散效果不好的原因2 2、煎服法不正确、煎服法不正确 吴鞠通的解释是吴鞠通的解释是“ “盖肺位最高,药过重,则病过所,盖肺位最高,药过重,则病过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故从普济毒饮时时清扬法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故从普济毒

6、饮时时清扬法” ”。 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位置在中焦,主一身之表。治疗肺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位置在中焦,主一身之表。治疗肺系的卫表热证,应当用辛凉轻剂来疏风清热,这类药物都系的卫表热证,应当用辛凉轻剂来疏风清热,这类药物都不能煎煮时间过长,如果作成汤剂,药量就要重,煎煮时不能煎煮时间过长,如果作成汤剂,药量就要重,煎煮时间势必过长,就会导致轻扬辛散作用消失,造成味厚而间势必过长,就会导致轻扬辛散作用消失,造成味厚而入中焦。如果汤剂中的药量太轻,则力量不够,也达不到入中焦。如果汤剂中的药量太轻,则力量不够,也达不到祛邪除病的目的。所以采用煮煎的方法,每次的药量不大,祛邪除病的目的。所以采用煮煎的

7、方法,每次的药量不大,但每次都是新药,再增加服药的次数,使药物持续发挥作但每次都是新药,再增加服药的次数,使药物持续发挥作用,就可以达到疏风清热的作用。他这种做法是仿照普济用,就可以达到疏风清热的作用。他这种做法是仿照普济毒饮的煎煮法,煮服频服,使药物始终在上焦肺系起作用。毒饮的煎煮法,煮服频服,使药物始终在上焦肺系起作用。一、使用银翘散效果不好的原因3、因剂型药量不够n n 银翘解毒丸加入羚羊角粉,称为羚翘解毒丸。银翘解毒丸加入羚羊角粉,称为羚翘解毒丸。n n(1 1)药量少,药力不够。)药量少,药力不够。n n 可采用首次加倍。可采用首次加倍。n n(2 2)蜜有甘缓作用,辛味被制,作用减

8、缓。)蜜有甘缓作用,辛味被制,作用减缓。n n 可加生姜汤。可加生姜汤。二、达原饮n n吴又可吴又可温疫论温疫论n n厚朴、槟榔、草果、黄芩、甘草、知母、白芍。厚朴、槟榔、草果、黄芩、甘草、知母、白芍。n n雷少逸宣透膜原法雷少逸宣透膜原法n n厚朴、槟榔、草果、黄芩、甘草、藿香、半夏、生姜。厚朴、槟榔、草果、黄芩、甘草、藿香、半夏、生姜。n n俞根初柴胡达原饮俞根初柴胡达原饮n n厚朴、槟榔、草果、黄芩、炙甘草、枳壳、柴胡、青皮、厚朴、槟榔、草果、黄芩、炙甘草、枳壳、柴胡、青皮、桔梗、荷叶梗。桔梗、荷叶梗。n n薛生白湿热阻遏膜原方薛生白湿热阻遏膜原方n n厚朴、槟榔、草果、黄芩、炙甘草、柴

9、胡、青皮、桔梗、厚朴、槟榔、草果、黄芩、炙甘草、柴胡、青皮、桔梗、荷叶梗、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荷叶梗、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膜原 关于膜原的部位,薛生白云:关于膜原的部位,薛生白云:“ “膜原者,外通肌肉,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为半表半里。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为半表半里。” ” 可见,膜原居半表半里,其证即为半表半里证。其临可见,膜原居半表半里,其证即为半表半里证。其临床特点是寒热往来。床特点是寒热往来。 临床上是先恶寒较甚临床上是先恶寒较甚湿浊阻遏,阳气不能外布。湿浊阻遏,阳气不能外布。达原饮方解n n吴氏对其配伍的解释:吴氏对其配伍的解

10、释:“ “槟榔能消能散,除伏邪,槟榔能消能散,除伏邪,不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不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直达其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是以为达饮也。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是以为达饮也。热伤津液,加知母以滋阴;热伤营气,加白芍以热伤津液,加知母以滋阴;热伤营气,加白芍以和血,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以后和血,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以后四药,不过调和之剂,如渴与饮,非拔病之药也四药,不过调和之剂,如渴与饮,非拔病之药也” ”。达原饮加减n n此为半表半里证,若

11、兼三阳经证,吴氏提出了随证加羌活、柴胡、葛根,以助疏透,相得益彰,即吴氏所谓:“凡疫邪游溢诸经,当随经引用,以助升泄”。若“从内陷者,舌根先黄,渐至中央,邪渐入胃”,当清化或通下。临床体会n n1.湿热病见舌苔白厚如积粉,或舌苔黄厚腻的发热病人。n n2.加减n n3.举例(1)n n 举例(2)三、升降散n n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n n杨氏治疫总计十五方(后世称为温病十五方)对杨氏治疫总计十五方(后世称为温病十五方)对温疫轻证,以清疫热为主,有神解散、清化汤、温疫轻证,以清疫热为主,有神解散、清化汤、芳香饮、大小清凉散、大小复苏饮、增损三黄石芳香饮、大小清凉散、大小复苏饮、增损三黄石膏汤;温疫

12、重证,以泻热攻下为法,有增损大柴膏汤;温疫重证,以泻热攻下为法,有增损大柴胡汤、增损双解散、加味凉膈散、加味六一散、胡汤、增损双解散、加味凉膈散、加味六一散、增损普济消毒饮、解毒承气汤六方。增损普济消毒饮、解毒承气汤六方。升降散药物组成与方解n n杨氏所说:温病亦杂气中之一也,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者,杨氏所说:温病亦杂气中之一也,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此方主之” ”。僵蚕为君;蝉衣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僵蚕为君;蝉衣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蜂蜜为导,六法俱备。n n僵蚕味辛苦气薄,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能祛风

13、胜湿,僵蚕味辛苦气薄,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能祛风胜湿,清热解郁,辟一切怫郁之邪气。清热解郁,辟一切怫郁之邪气。” ”n n蝉衣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能祛风胜湿,涤热解毒。蝉衣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能祛风胜湿,涤热解毒。n n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祛邪伐恶,行气散郁,建功辟疫。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祛邪伐恶,行气散郁,建功辟疫。n n大黄味苦,大寒无毒,攻下疫热。大黄味苦,大寒无毒,攻下疫热。n n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内通藏腑经络,驱逐邪气,伐邪辟恶。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内通藏腑经络,驱逐邪气,伐邪辟恶。n n蜜甘平无毒而润,使邪下导。蜜甘平无毒而润,使邪下

14、导。n n总之,取僵蚕、蝉衣升阳中之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阴,一升一降,总之,取僵蚕、蝉衣升阳中之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使杂气流毒顿消,故曰升降散。内外通和,使杂气流毒顿消,故曰升降散。临床体会n n1.1.杨氏所列升降散的适应证达杨氏所列升降散的适应证达5050多种,涉及到内、多种,涉及到内、外、儿、五官科,疗效奇特。外、儿、五官科,疗效奇特。n n2.2.主治头面部的各种皮疹、风痒、结节、溃疡、主治头面部的各种皮疹、风痒、结节、溃疡、酒渣鼻、痤疮、头面丹毒、过敏性皮炎、带状疱酒渣鼻、痤疮、头面丹毒、过敏性皮炎、带状疱疹等。疹等。n n3.3.加减加减n n4.4.举

15、例:(举例:(1 1)SLESLE皮疹皮疹n n (2 2)急性颌下淋巴结炎)急性颌下淋巴结炎n n (3 3)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四、清瘟败毒饮药物组成n n王孟英王孟英温热经纬温热经纬n n药物组成:生地一两药物组成:生地一两 五钱五钱 二钱,二钱,n n 黄连六钱黄连六钱 四钱四钱 二钱,二钱,n n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犀角(羚羊角粉甘草,丹皮,鲜竹叶,犀角(羚羊角粉1212克)克)n n本方是由清气分的白虎汤,清血分的犀角地黄汤,本方是由清气分的白虎汤,清血分的犀角地黄汤,清三焦之热毒的黄连解毒汤,清

16、三焦之热毒的黄连解毒汤,伤寒论伤寒论中的桔中的桔梗甘草汤加减变化而成。梗甘草汤加减变化而成。清瘟败毒饮方解n n气血两燔,热毒充斥,非大剂清凉莫救。气血两燔,热毒充斥,非大剂清凉莫救。n n方中重用生石膏为君,直清胃热。盖胃为水谷之海,十二经气血皆禀方中重用生石膏为君,直清胃热。盖胃为水谷之海,十二经气血皆禀于此,胃热清则十二经之火自消,表里上下之火自解。于此,胃热清则十二经之火自消,表里上下之火自解。n n石膏配知母、甘草即白虎汤法,有清热保津之功,且达热出表。石膏配知母、甘草即白虎汤法,有清热保津之功,且达热出表。n n更配入连翘、竹叶,轻清宣透,驱热外达,诸药合用,清透气分表里更配入连翘

17、、竹叶,轻清宣透,驱热外达,诸药合用,清透气分表里之热毒。之热毒。n n黄芩、黄连、栀子即黄连解毒汤,苦寒直折而泄三焦之火。更配以助黄芩、黄连、栀子即黄连解毒汤,苦寒直折而泄三焦之火。更配以助栀子泄火之功。栀子泄火之功。n n方中之方犀角地黄汤清泄上、中焦之大热通泄三焦之火。方中之方犀角地黄汤清泄上、中焦之大热通泄三焦之火。n n更凉血养血,止血散血,清解血分热毒。更凉血养血,止血散血,清解血分热毒。n n桔梗开肺气,载诸药上行,以促药力之行散。甘草调和诸药。桔梗开肺气,载诸药上行,以促药力之行散。甘草调和诸药。n n本方诸葛亮药配伍,气血两清,为十二经泄火解毒之峻剂。本方诸葛亮药配伍,气血两

18、清,为十二经泄火解毒之峻剂。n n本草衍义补遗本草衍义补遗言石膏:言石膏:“ “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头上行至头”医学衷中参西录医学衷中参西录则言:则言:“ “外感实热者,外感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放胆用之,直胜金丹”若热入气分致高热,脉洪大者,若热入气分致高热,脉洪大者,生石膏要重用,少则生石膏要重用,少则120120克,多者克,多者250250克。前人克。前人吴鞠通医吴鞠通医案案中治赵姓太阳痹案中,其方用生石膏六两,并云:中治赵姓太阳痹案中,其方用生石膏六

19、两,并云:“ “(治痹)六脉洪大已极,石膏少用,万不见效,命且难(治痹)六脉洪大已极,石膏少用,万不见效,命且难保。保。” ”又治一停饮兼痹脉洪,向用石膏无不见效,又治一停饮兼痹脉洪,向用石膏无不见效,自自月服药至十月,石膏将近百斤之多。月服药至十月,石膏将近百斤之多。” ”吴氏之言乃砺练之吴氏之言乃砺练之谈;谈;n n用药法相用药法相言知母:言知母:“ “泻无根之肾水,疗有汗之骨蒸,泻无根之肾水,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 ”,能滋阴润燥,清热泻火,除,能滋阴润燥,清热泻火,除能顾及本病热盛伤阴之虑,与石膏配伍用于本病又治疗高能顾及本病热盛伤阴之虑,与石膏配

20、伍用于本病又治疗高热口渴,汗出。热口渴,汗出。n n本草正本草正言金银花:言金银花:“ “善于化毒,固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善于化毒,固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诸毒,诚为要药” ”。本品甘寒入肺,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临床常用。本品甘寒入肺,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临床常用20g20g以上,现代药理学证明它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也能抗炎解热。以上,现代药理学证明它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也能抗炎解热。药品化义药品化义言连翘:言连翘:“ “总治三焦诸经之火总治三焦诸经之火一切血结气聚,无不一切血结气聚,无不调达而通畅也。调达而通畅也。” ”不但能清三焦之热,还能入血分而散结气,适用于不但

21、能清三焦之热,还能入血分而散结气,适用于本病出现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患者,临床常用本病出现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患者,临床常用15g15g30g30g。金银花与。金银花与连翘配伍,清热解毒,并能走表达邪。连翘配伍,清热解毒,并能走表达邪。n n本经逢原本经逢原言生地:言生地:“ “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加用之。而有热者加用之。”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犹适用于本病热入营分,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犹适用于本病热入营分,或过用激素化燥伤阴者,一般用量或过用激素化燥伤阴者,一般用量30g30g以上。由于本品甘寒滋腻,脾以上。由于本品甘寒滋腻,脾胃虚弱

22、患者仍需慎用。胃虚弱患者仍需慎用。名医别录名医别录言羚羊角:言羚羊角:“ “疗伤寒时气寒热,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皮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热在皮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亦言:亦言:“ “肝主风,肝主风,在合为筋在合为筋经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羊角能舒之经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羊角能舒之” ”由此可见,本由此可见,本品除了能平肝熄风,清热解毒,还能治疗因热毒之邪所引起的关节疼品除了能平肝熄风,清热解毒,还能治疗因热毒之邪所引起的关节疼痛。生地和羚羊角配伍共入营分,而清营中之热。痛。生地和羚羊角配伍共入营分,而清营中之热。清瘟败毒饮用于成人Still病发热的临床体会n n1.1.重视卫气

23、营血辨证重视卫气营血辨证重视卫气营血辨证重视卫气营血辨证n n 本病虽不完全循卫本病虽不完全循卫- -气气- -营营- -血路径入里传变,但热毒之血路径入里传变,但热毒之邪常往返于气营之间。流于气分则发热、咽痛、肌肉骨节邪常往返于气营之间。流于气分则发热、咽痛、肌肉骨节疼痛;伏于营分则热退,皮疹显现。依照这临床特点可说疼痛;伏于营分则热退,皮疹显现。依照这临床特点可说明疾病的主要病机仍在气营两分。明疾病的主要病机仍在气营两分。n n2.2.首选清热解毒药首选清热解毒药首选清热解毒药首选清热解毒药n n临床所见,成人临床所见,成人StillStill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高热,体温有高病的主要症状之

24、一是高热,体温有高达达4040以上者,多有明显的外感邪毒病史,因此,感邪后以上者,多有明显的外感邪毒病史,因此,感邪后很快从阳化热,热壅血脉,痹阻骨节,亦极易直接感受热很快从阳化热,热壅血脉,痹阻骨节,亦极易直接感受热毒,滞留骨节,故选取药时应首择清热解毒之品。现代药毒,滞留骨节,故选取药时应首择清热解毒之品。现代药理研究,此类药物具有调节免疫机制;减少渗出;抗炎抗理研究,此类药物具有调节免疫机制;减少渗出;抗炎抗菌;清除抗原;抑制抗体产生等功效。菌;清除抗原;抑制抗体产生等功效。清瘟败毒饮用于成人Still病发热的临床体会n n3.3.重用四方中的主药重用四方中的主药重用四方中的主药重用四方

25、中的主药n n因痹热证乃热毒炽盛,滞留于经络骨节所致,药物必须量大力宏方能因痹热证乃热毒炽盛,滞留于经络骨节所致,药物必须量大力宏方能直至病所,祛除病邪。否则,热壅血瘀,日久化痰成瘀恐成顽痹。痹直至病所,祛除病邪。否则,热壅血瘀,日久化痰成瘀恐成顽痹。痹热者,多为热毒炽盛,热入卫气营血所致,因此常重用白虎汤之生石热者,多为热毒炽盛,热入卫气营血所致,因此常重用白虎汤之生石膏、知母;银翘散中之金银花、连翘;犀角地黄汤中之犀角(羚羊角膏、知母;银翘散中之金银花、连翘;犀角地黄汤中之犀角(羚羊角代)、生地;小柴胡汤中之柴胡、黄芩于一炉,共同加强其清热解毒代)、生地;小柴胡汤中之柴胡、黄芩于一炉,共同

26、加强其清热解毒作用。作用。n n药品化义药品化义言柴胡:言柴胡:“ “治寒热往来,疗疟疾,除潮热。治寒热往来,疗疟疾,除潮热。” ”疏散疏散退热功效甚佳,为治疗邪在少阳的主药;临床可用至退热功效甚佳,为治疗邪在少阳的主药;临床可用至15153030克;克;滇滇南本草南本草言黄芩言黄芩“ “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除六经实火实热。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除六经实火实热。” ”具有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等功效,临床可用之具有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等功效,临床可用之1515克以上,克以上,二者配伍,具有和解少阳,疏散肝胆郁热的作有。用于成人斯蒂尔病二者配伍,具有和解少阳,疏散肝胆郁热

27、的作有。用于成人斯蒂尔病发病时出现的热犯少阳,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邪正相争,症见寒热发病时出现的热犯少阳,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邪正相争,症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等症尤为适宜。往来,口苦咽干等症尤为适宜。n n清瘟败毒饮用于成人Still病发热的临床体会n n本草衍义补遗本草衍义补遗言石膏:言石膏:“ “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头上行至头”医学衷中参西录医学衷中参西录则言:则言:“ “外感实热者,外感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放胆用之,直胜金丹”若热入气分致高热,脉洪大

28、者,若热入气分致高热,脉洪大者,生石膏要重用,少则生石膏要重用,少则120120克,多者克,多者250250克。前人克。前人吴鞠通医吴鞠通医案案中治赵姓太阳痹案中,其方用生石膏六两,并云:中治赵姓太阳痹案中,其方用生石膏六两,并云:“ “(治痹)六脉洪大已极,石膏少用,万不见效,命且难(治痹)六脉洪大已极,石膏少用,万不见效,命且难保。保。” ”又治一停饮兼痹脉洪,向用石膏无不见效,又治一停饮兼痹脉洪,向用石膏无不见效,自自月服药至十月,石膏将近百斤之多。月服药至十月,石膏将近百斤之多。” ”吴氏之言乃砺练之吴氏之言乃砺练之谈;谈;用药法相用药法相言知母:言知母:“ “泻无根之肾水,疗有汗之骨

29、泻无根之肾水,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 ”,能滋阴润燥,清热泻火,能滋阴润燥,清热泻火,除能顾及本病热盛伤阴之虑,与石膏配伍用于本病又治疗除能顾及本病热盛伤阴之虑,与石膏配伍用于本病又治疗高热口渴,汗出。高热口渴,汗出。n n 清瘟败毒饮用于成人Still病发热的临床体会n n本经逢原本经逢原言生地:言生地:“ “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加用之。热者加用之。”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犹适用于本病热入营分,或过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犹适用于本病热入营分,或过用激素化燥伤阴者,一般用量用激素化燥伤阴者,一

30、般用量30g30g以上。由于本品甘寒滋腻,脾胃虚以上。由于本品甘寒滋腻,脾胃虚弱患者仍需慎用。弱患者仍需慎用。名医别录名医别录言羚羊角:言羚羊角:“ “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皮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皮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亦言:亦言:“ “肝主风,在合肝主风,在合为筋为筋经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羊角能舒之经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羊角能舒之” ”由此可见,本品除由此可见,本品除了能平肝熄风,清热解毒,还能治疗因热毒之邪所引起的关节疼痛。了能平肝熄风,清热解毒,还能治疗因热毒之邪所引起的关节疼痛。生地和羚羊角配伍共入营分,而清营中之热。生地和羚羊角配伍共入营分,而清

31、营中之热。n n4.4.疗程要长疗程要长疗程要长疗程要长n n疗效的评定不能以疼痛,肿胀症状消失为准,还要经常定期复查疗效的评定不能以疼痛,肿胀症状消失为准,还要经常定期复查ESRESR,抗,抗“ “O”O”,C 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作为用药之参考,为防止余毒复生。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作为用药之参考,为防止余毒复生。因此,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完全正常后,仍要鼓励病人服药因此,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完全正常后,仍要鼓励病人服药3 3个个月左右,隔日月左右,隔日1 1剂,或剂,或3 3日日1 1剂,或交替配合服用片,丸,散剂。剂,或交替配合服用片,丸,散剂。清瘟败毒饮用于成人Still病发热的临床

32、体会n n5.5.减糖皮质激素要慢减糖皮质激素要慢减糖皮质激素要慢减糖皮质激素要慢n n在急性期出现高热不退,使用中药治疗不能控制体温者,可采用中西在急性期出现高热不退,使用中药治疗不能控制体温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因此,糖皮质激素与清热药配合使用是很必要的。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因此,糖皮质激素与清热药配合使用是很必要的。高热控制后,可逐渐减量,减糖皮质激素要慢,须缓慢递减,每高热控制后,可逐渐减量,减糖皮质激素要慢,须缓慢递减,每2 2个个星期减总量的十分之一,不可骤停,以防反跳,增加治疗难度。此时星期减总量的十分之一,不可骤停,以防反跳,增加治疗难度。此时中药应该继续服用,随症加减

33、药物成分和剂量。中药应该继续服用,随症加减药物成分和剂量。n n6.6.临证加减临证加减临证加减临证加减n n热毒症状明显者加蒲公英热毒症状明显者加蒲公英1818克,蚤休克,蚤休1515克;咽痛明显者加山豆根克;咽痛明显者加山豆根1515克,克,玄参玄参1515克;热邪耗气出现身疲乏力者,加生脉散(西洋参可以太子参克;热邪耗气出现身疲乏力者,加生脉散(西洋参可以太子参3030克代);热邪伤津重者,口干渴欲饮者加天花粉克代);热邪伤津重者,口干渴欲饮者加天花粉3030克,沙参克,沙参1515克;克;阴虚内热长期低热者,加青蒿阴虚内热长期低热者,加青蒿2424克,银柴胡增为克,银柴胡增为3030克

34、;体温正常后遇克;体温正常后遇阴寒,潮湿,劳累,感冒体温增高者加柴胡阴寒,潮湿,劳累,感冒体温增高者加柴胡15153030克,黄芩克,黄芩1212克,金克,金银花银花2424克;有明显感染灶未能祛除者,应加清热解毒药物,如金银花克;有明显感染灶未能祛除者,应加清热解毒药物,如金银花3030克,连翘克,连翘1515克,蒲公英克,蒲公英3030克,大青叶克,大青叶1515克,板兰根克,板兰根3030克等;全身克等;全身淋巴结肿大者,加夏枯草淋巴结肿大者,加夏枯草2424克,王不留行克,王不留行1515克,皂刺克,皂刺1212克,穿山甲克,穿山甲1212克等。克等。清瘟败毒饮用于成人Still病发热

35、的临床体会n n7. 7. 治病不离辨证治病不离辨证治病不离辨证治病不离辨证n n 从历代文献和临床报导,不乏阳虚发热或阴阳两虚证型,有者用大从历代文献和临床报导,不乏阳虚发热或阴阳两虚证型,有者用大剂量的温阳药治愈,有者应用滋阴补肾、益气温阳药物取效。临床上剂量的温阳药治愈,有者应用滋阴补肾、益气温阳药物取效。临床上成人斯蒂尔病虽以邪实为主,并按卫气营血辨证,但本病往往多用肾成人斯蒂尔病虽以邪实为主,并按卫气营血辨证,但本病往往多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有助阳的作用,用久会产生阴虚阳亢的现象。由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有助阳的作用,用久会产生阴虚阳亢的现象。由于自身肾上腺皮质激素遭到外来激素的抑制,

36、肾阳受遏,在撒减激素于自身肾上腺皮质激素遭到外来激素的抑制,肾阳受遏,在撒减激素的过程中,激素的助阳作用渐减,而自身肾阳又未恢复,反会出现阴的过程中,激素的助阳作用渐减,而自身肾阳又未恢复,反会出现阴阳两虚证;另外,有的患者素体阳虚,不能托邪达热,导致病势绵延;阳两虚证;另外,有的患者素体阳虚,不能托邪达热,导致病势绵延;或中期湿热俱盛,演变为湿盛阳微,肾阳虚损,症见低热微汗,神疲或中期湿热俱盛,演变为湿盛阳微,肾阳虚损,症见低热微汗,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少,脉细微无力等。凡遇到虚证病人,依然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少,脉细微无力等。凡遇到虚证病人,依然要遵照中医的整体观念进行辨证论治,该

37、用补法时仍得上补药,正所要遵照中医的整体观念进行辨证论治,该用补法时仍得上补药,正所谓:谓:“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切勿犯虚虚、实实之过。,切勿犯虚虚、实实之过。宣白承气汤吴鞠通温病条辨药物组成:生石膏五钱五钱生大黄三钱三钱杏仁粉二钱二钱栝蒌 皮一钱一钱原文:“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宣痹汤宣白承气汤方解n n其因肺气不降,而里证又实者,必喘促、寸实,则以杏仁、石膏宣肺气之痹,以大黄逐肠胃之结,此脏腑合治法也。n n栝蒌皮清肺化痰宣白承气汤举例n n1.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n n2.支

38、气管肺炎伴便秘白虎加苍术汤青蒿鳖甲汤(辛凉合甘寒法)(辛凉合甘寒法)n n吴鞠通温病条辨n n药物组成:青蒿二钱二钱 鳖甲五钱五钱 细生地四钱四钱 知母二钱二钱 丹皮三钱三钱体会n n1.1.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谓之谓之“ “历节病历节病” ”n n金匮要略金匮要略 中风历节病中风历节病:“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 “诸肢节疼痛,不可屈伸,乌头汤主之。诸肢节疼痛,不可屈伸,乌头汤主之。” ”n n按:张仲景继按:张仲景继素问素问 痹论

39、痹论之后为何又提出了之后为何又提出了“ “历节病历节病” ”的病名呢?这是因为感受风寒湿病邪已深入骨节,病位的病名呢?这是因为感受风寒湿病邪已深入骨节,病位在筋骨,与一般的痹病不同,是痹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在筋骨,与一般的痹病不同,是痹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不但是骨节疼痛,而且它出现了周身关节疼痛、肿床表现不但是骨节疼痛,而且它出现了周身关节疼痛、肿大,形体瘦弱,关节变形,说明病程时间长,病位深在筋大,形体瘦弱,关节变形,说明病程时间长,病位深在筋骨。历节病包括了现代医学之痛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骨。历节病包括了现代医学之痛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骨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变形的关节病。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变形的关节病。体会n n2.关节病属“痹热”,辨证为,热邪深入骨骱,阴虚内热证者,可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