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7983007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第十一章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第十一章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第十一章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第十一章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概论概论第第 十十 一一 章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 认认识识实实现现社社会会和和谐谐,始始终终是是人人类类孜孜孜孜以以求求的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理想。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理想。2. 认认识识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的的内内涵涵是是民民主主法法治治、公公平平正正义义、诚诚信信友友爱爱、充充满满活活力力、安安定定有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3.掌掌握握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的的基基本本原原则则和和主要任务。主要任务。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 把把握握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

2、谐谐社社会会的的科科学学内内涵及其意义。涵及其意义。2. 掌掌握握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的的基基本本原原则和主要任务。则和主要任务。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 如如何何把把握握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的的科科学含义。学含义。2. 理理解解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与与建建设设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第一一节节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节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会的指导思想、基

3、本原则和目标主要任务和目标主要任务第一节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一、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的的提提出出 二二、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的的科科学含义学含义三三、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的的重重要意义要意义第一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1中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中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1)古代思想)古代思想 A.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 a. 孔子主张孔子主张“和为贵和为贵” 第一

4、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1中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中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b. 孟子描绘孟子描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的社会状态 。第一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c.礼记礼记礼运礼运记载儒家社会主张:记载儒家社会主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第一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B. 墨家社会主张墨家社会主张 墨子提出墨子提出“兼相爱兼相爱”、“爱无差等爱无差等”的的理想社会方案理想社会方案 。第一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

6、谐社会的提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2)近代思想)近代思想 A. 天平天国天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主张:主张:“务使务使天下共享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第一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2)近代思想)近代思想n B

7、.康有为康有为大同书大同书提出,要建立一提出,要建立一个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的理想社会。 第一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2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论述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论述n(1)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全世界和谐一文。一文。 第一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2空想社

8、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论述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论述n(2)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进行共产主义试验,以文在美国进行共产主义试验,以“新和新和谐谐”命名。命名。 第一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2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论述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论述n(3)1842年,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年,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在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称为社会主义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和谐与自由的社会”,

9、并指出新社会的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和谐”是是“全体和谐全体和谐”。 第一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设想方向的科学设想n“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由发展的条件。”第一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的提出 (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构建美好社会主义社会的探索导集体对构建美好社会主义社会的探索和实践。和实践。第一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n“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

11、于社会主义革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第一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n2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开辟了建设中国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第一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

12、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n邓小平同志科学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邓小平同志科学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也对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也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第一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n3.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央领导集体,进一步丰

13、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第一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n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活更加殷实。第一节第一节

14、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十六大报告的相关论述,是我党首次提十六大报告的相关论述,是我党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出构建和谐社会。第一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4 十六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完十六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构建社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政

15、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 第一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20052005年年2 2月月1919日胡锦涛

16、在省部级主要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 ,全面阐全面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理论。的理论。 第一节第一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就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什么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什么样的

1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更加全面地阐述,从而进一和谐社会进行了更加全面地阐述,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步完善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科学含义的科学含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和谐和谐”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现代汉语词现代汉语词典典) 第一节第一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科学含义的科学含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18、“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第一节第一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科学含义的科学含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根本

19、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处的社会。第一节第一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科学含义的科学含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的、动态的概念。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容:

20、第一节第一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科学含义的科学含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n1. 第一个层面是第一个层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n即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维护自然界即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的平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确保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环,确保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调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科学含义的科学含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n2. 第二个层面

21、是第二个层面是社会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社会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和谐。的和谐。n3. 第三个层面是第三个层面是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 第一节第一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科学含义的科学含义(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2005年年2月月19日,胡锦涛在讲话中调调指出:日,胡锦涛在讲话中调调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2、 第一节第一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科学含义的科学含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1. 六个方面六个方面 (1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第一节第一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科学含义的科学含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一)构建

2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2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第一节第一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科学含义的科学含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3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 “

24、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处。”第一节第一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科学含义的科学含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4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

25、定。” “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力。” 第一节第一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科学含义的科学含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5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26、定团结。”第一节第一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科学含义的科学含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6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态良好。” 第一节第一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科学含义的科学含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2. 2.三个要点:三个要点:(1)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27、性质。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 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3) 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社会的关系。 第一节第一节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意义的重要意义n(一)理论意义(一)理论意义n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

28、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意义的重要意义n(一)理论意义(一)理论意义n2.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是是对对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建建设设规规律律认认识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意义的重要意义n(一)理论意义(一)理论意义n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的深化,是我们党

29、执政理念的升华。 第一节第一节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意义的重要意义n(二)实践意义(二)实践意义n1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一节第一节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意义的重要意义n(二)实践意义(二)实践意义n2有利于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有利于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一节第一节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意义的重要意义n(二)实践意义(二)实践意义n3有有利利

30、于于进进一一步步解解决决好好人人民民群群众众最最关关心心、最最直直接接、最最现现实实的的利利益益问问题题,实实现现好好、维维护护好好、发发展展好好最最广广大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一节第一节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意义的重要意义n(二)实践意义(二)实践意义n4有有利利于于增增强强民民族族凝凝聚聚力力和和抗抗风风险险能能力力,更更好好地地维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二节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举措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举措一一、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

31、谐社社会会的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二、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的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第二节第二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1.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重要思想为指导 2.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第二节第二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构建社会主义和

32、谐社会 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4.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第二节第二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5.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以解决

33、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题为重点 6. 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第二节第二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7.走共同富裕道路走共同富裕道路 8. 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调发展 第二节第二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34、社会 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1.1.必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节第二

35、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2.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节约发展、清

36、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续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3.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

37、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第二节第二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4. 4. 必须坚持民主法制必须坚持民主法制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

38、活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正义。第二节第二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5.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

39、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第二节第二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6 6. .必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

40、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第二节第二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一)(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与正确态度条件与正确态度 1 1. .有利条件有利条件 n(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的政治保证。第二节第二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

41、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一)(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与正确态度与正确态度 1 1. .有利条件有利条件 n(2)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质保证。 第二节第二节 二、

4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一)(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与正确态度条件与正确态度 1 1. .有利条件有利条件 n(3)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础。 第二节第二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一)(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构建

4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与正确态度与正确态度 1 1. .有利条件有利条件n(4)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又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增强,这些又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要的思想文化保证。 第二节第二节 二、构建社会主

44、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一)(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与正确态度条件与正确态度 2 2. .正确态度正确态度n应当认识到,中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应当认识到,中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科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科技文化水平还不高,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技文化水平还不高,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道远。任重道远。第二节第二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一)(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构建社会主

45、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与正确态度条件与正确态度 2 2. .正确态度正确态度n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同全面建设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康社会的目标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衔接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衔接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 第二节第二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二)(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1. 1.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

46、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第二节第二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二)(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2.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第二节第二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

47、和谐社会 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二)(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n3.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建立。第二节第二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二)(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n4.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有较大提高。第二节第二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8、 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二)(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5.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形成。 第二节第二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二)(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6. 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成。第二节第二节 二、构

49、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二)(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7.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第二节第二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二)(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8.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第二节第二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的目标任务和主要

50、举措(二)(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9.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第二节第二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三)(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 1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2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

51、会公平正义。 第二节第二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三)(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 3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4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5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小结小结n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质属性,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同愿望。第十一章第

52、十一章 小结小结n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小结小结n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富和发展。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小结小结n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下原则:n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民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法治

5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坚持在党的领导。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小结小结n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建设和谐文协调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化,完善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n1推荐教材:推荐教材:n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重要思想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出版社2007年。年。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n2原始资料:原始资料:n(1)毛泽东)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论十大

54、关系,毛泽东文集毛泽东文集第第7卷,人民出卷,人民出版社版社1999年版。年版。n(2)毛泽东)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毛泽东文集文集第第7卷,人民出版社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年版。n(3)邓小平)邓小平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邓小平文选第第3卷,人民出版社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年版。n(4)江泽民)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江泽民文选江泽民文选第第1卷,人民出版社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年。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55、n2原始资料:原始资料: (5)胡锦涛)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年版。n(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划的建议,人民日报人民日报2005年年10月月1 8日。日。n(7)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定,人民日报人民日报,2006年年10

56、月月19日。日。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思考题思考题n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科学内涵?n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n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思考题思考题n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和基本原则是什么?n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是什么是什么?n6学习河南南街村与江苏华西村的发展概况,学习河南南街村与江苏华西村的发展概况,思考:这两个案例是否可以作为落实科学发思考:这两个案例是否可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模型?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模型?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结束语结束语n本章内容到本章内容到此结束此结束n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