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7976175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3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国 学学 基基 础础第二讲:目录学概要第二讲:目录学概要捆拯虏垂模疼倔媳羽弓锚位顽搪铀稠糯场管铀讣桔码漓擒书迫谓嫁光苗睛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引言:引言:目录和目录学功用是:目录和目录学功用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即类求书,因书究学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章学诚校雠通义章学诚校雠通义从学术研究说,目录和目录学的作用:从学术研究说,目录和目录学的作用:一是了解学术发展源流,一是了解学术发展源流,二是查检学术研究的书籍。二是查检学术研究的书籍。 蒸朝祥展珠粘苇喧锦喂暇公陵讨辣咨占素谈绊似徐弥票一局砖很牲獭裁谊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引言:引言:目录学

2、就像介绍古今典籍的目录室,说明古今目录学就像介绍古今典籍的目录室,说明古今有哪些重要的典藏目录,它们分别是怎样分类编有哪些重要的典藏目录,它们分别是怎样分类编目的,怎么找到所需要的古籍资料,包括它们在目的,怎么找到所需要的古籍资料,包括它们在历史上存在的情况、今存的情况,以便了解它们历史上存在的情况、今存的情况,以便了解它们今存版本的来源及善劣真伪等等情况。今存版本的来源及善劣真伪等等情况。目录和目录学是治学的津梁,十分有用。目录和目录学是治学的津梁,十分有用。 清代著名学者王鸣盛说:清代著名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以此问途,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以此问途,方能得其门

3、而入。方能得其门而入。”“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衔禾碌供御婆檬沈挂态星嘛哎皱泞涂牛剥缉蛙焙摔朋党今卧慑峙吧燎貉乞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目录学概要目录学概要一、目录和目录学一、目录和目录学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三、目录分类三、目录分类四、书目举例四、书目举例滋横靴饼垢川阵掖卓瑚晨肢躺证藏皋弹膜妊限镀遵姆湛懒粒赠亦寞着猖暂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一、目录和目录学一、目录和目录学 “目录目录”的本意是指一种书籍的的本意是指一种书籍的“篇目篇目”和和“叙录叙录”

4、。 汉成帝时,刘向整理按皇宫藏书,汉书汉成帝时,刘向整理按皇宫藏书,汉书艺艺文志记载说:文志记载说:每一书已,向辄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每一书已,向辄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刘向每整理完成一种书籍,都要逐条记下它的篇刘向每整理完成一种书籍,都要逐条记下它的篇目,提取它的内容要旨,叙述记录而上奏。目,提取它的内容要旨,叙述记录而上奏。“篇篇目目”就是这一书籍的各篇题目,就是这一书籍的各篇题目,“叙录叙录”就是它就是它的内容提要。所以的内容提要。所以“目录目录”是篇目和提要,并不是篇目和提要,并不包括书名。包括书名。 贩淹淋骗烯吃倘化澡苦钩隧槽最士狙填鸭边毋卉驼扇寿导眯大叁疲理殊猛第二讲

5、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一、目录和目录学一、目录和目录学今存刘向叙录八篇,如其中简要完整的列今存刘向叙录八篇,如其中简要完整的列子叙录前列整理后的列子新书八章题目,子叙录前列整理后的列子新书八章题目,“章章”就是就是“篇篇”。然后是一篇叙录,说明新。然后是一篇叙录,说明新书根据皇宫内外收藏列子写本共二十篇校书根据皇宫内外收藏列子写本共二十篇校雠整理,却除重复,改字错字,定为八篇;并对雠整理,却除重复,改字错字,定为八篇;并对列子著者、学术渊源以及书中存在问题、流列子著者、学术渊源以及书中存在问题、流传发生散失等作了评述。这样的篇目与提要的体传发生散失等作了评述。这样的篇目与提要的体例,合

6、称例,合称“目录目录”,相沿至今,一种书籍的目录,相沿至今,一种书籍的目录在书名封面的扉页之后,依序载章节,即由此而在书名封面的扉页之后,依序载章节,即由此而来。来。 套氧恰锤班抠卢份帜兔序匡佛威郭沧逗薛情碍陡氖芒攀验一肢蜀贰替含唉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天瑞第一、黄帝第二、周穆王第三、仲尼第四、汤问第五、力天瑞第一、黄帝第二、周穆王第三、仲尼第四、汤问第五、力命第六、杨朱第七、说符第八命第六、杨朱第七、说符第八右新书定著八章。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臣向言:所校中书右新书定著八章。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臣向言:所校中书列子五篇,臣向与长社尉臣参校雠,太常书三篇、太史书列子五篇,臣向与长社尉

7、臣参校雠,太常书三篇、太史书四篇、臣向书六篇、臣参书二篇,内外书凡二十篇,以校。除四篇、臣向书六篇、臣参书二篇,内外书凡二十篇,以校。除复重十二篇,定著八篇。中书多,外书少,章乱布在诸篇中。复重十二篇,定著八篇。中书多,外书少,章乱布在诸篇中。或字误,以或字误,以“尽尽”为为“进进”,以,以“贤贤”为为“形形”,如此者众。,如此者众。及在新书有栈,校雠从中书,已定,皆以杀青,书可缮写。列及在新书有栈,校雠从中书,已定,皆以杀青,书可缮写。列子者,郑人也,与郑缪公同时,盖有道者也。其学本于黄帝、子者,郑人也,与郑缪公同时,盖有道者也。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

8、治身接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競,合于六经。而穆王、汤问二篇,迂诞物,务崇不競,合于六经。而穆王、汤问二篇,迂诞恢诡,非君子之言也。至于力命篇一推分命,扬子之恢诡,非君子之言也。至于力命篇一推分命,扬子之篇唯贵放逸,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之书,然各有所明,亦有可篇唯贵放逸,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之书,然各有所明,亦有可观者。孝景皇帝,贵黄老术,此书颇行于世。及后遗落,散在观者。孝景皇帝,贵黄老术,此书颇行于世。及后遗落,散在民间,未有传者,且多寓言,与庄周相类,故太史公司马迁不民间,未有传者,且多寓言,与庄周相类,故太史公司马迁不为列传。谨第录,臣向昧死上。护左

9、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所为列传。谨第录,臣向昧死上。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所校列子书录,永始三年八月壬寅上。校列子书录,永始三年八月壬寅上。退苟腻催大律丁仕朝肥溺恋妆松叹园锹繁甄签抨奸浦脱回亡恒琵阿箍册株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一、目录和目录学一、目录和目录学随着书籍结构的发展演变,目录的含义随着书籍结构的发展演变,目录的含义有所改变,通常指书名、篇目、提要三项。有所改变,通常指书名、篇目、提要三项。而对一种古籍的著录内容,则要求包括书而对一种古籍的著录内容,则要求包括书名、作者、篇卷、版本、存佚、真伪等项。名、作者、篇卷、版本、存佚、真伪等项。 褥敛涵渤举缸菌奖患段酬圈叁抑不窑顾

10、嗅泼躲诉漳渊枚室咙盅逐放坪合掸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古籍目录著录古籍目录著录”是指一种古籍的著录项是指一种古籍的著录项目。目。把若干内容要求条例化,就像一张图书把若干内容要求条例化,就像一张图书卡片一样,格式清楚,一应俱全,一目了卡片一样,格式清楚,一应俱全,一目了然。因而一书的著录项目多少,决定它具然。因而一书的著录项目多少,决定它具有叙录作用的大小。有叙录作用的大小。最简单的书目仅录书名。而完备者则从最简单的书目仅录书名。而完备者则从书名到叙录一应俱全,等于一书之目录。书名到叙录一应俱全,等于一书之目录。这里讲的著录项目是就完备的书目

11、要求而这里讲的著录项目是就完备的书目要求而言,并非说古籍书目都这样。言,并非说古籍书目都这样。 桶仅颠萨词仙逊涤霓杂阳蹭命貌硝脸膨涉妥场孕乙鸵做工乌亲葛弛腊啡刀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 (一)、书名(一)、书名(二)、篇卷(二)、篇卷(三)、版本(三)、版本 (四)、真伪(四)、真伪(五)、存佚(五)、存佚(六)、著作者(六)、著作者旨翌盐穆譬藻类缮怜冬洽则谐恩墓别杏谢眺穗材桨须瓶眷吁棚根魁棕假丫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一)、书名(一)、书名书目是依据书名为纲目而编制的,不录书目是依据书名为纲目而编制的,不录书名就没有书目。但是

12、每种书籍并非单纯书名就没有书目。但是每种书籍并非单纯具有一个书名,同一个书名并非就是同一具有一个书名,同一个书名并非就是同一种书籍。古籍的书名情况是相当复杂而有种书籍。古籍的书名情况是相当复杂而有趣的。趣的。 渍育乔削契壤庇做仔砧达鳃呻森而严聚女散撅柜测煮姓忍份门疮柞届无诬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一)、书名(一)、书名远古文字发明的初期,大概是没有书名,远古文字发明的初期,大概是没有书名,也没有篇名的。也没有篇名的。古代经典所谓的古代经典所谓的“三坟五典三坟五典”、“九丘九丘八索八索”,可能是形容那时用固体物质作载,可能是形容那时用固体物质作载体的书籍如甲骨、简牍等,捆绑堆积,如

13、体的书籍如甲骨、简牍等,捆绑堆积,如山似坟,其实不是山似坟,其实不是“典籍典籍”的书名。的书名。 抄着梆禁丢暮霄族专拟筒包拿夺收沧橙蕊郧抨档履茵鲸种燕郸郁逮榆溯悔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一)、书名(一)、书名先秦典籍大抵用一篇的首二字作为篇名,以其先秦典籍大抵用一篇的首二字作为篇名,以其人其体作为书名。例如诗三百、诗经是人其体作为书名。例如诗三百、诗经是以以“诗诗”体为书名,关雎则是以首句体为书名,关雎则是以首句“关关关关雎鸠雎鸠”的二字篇名;尚书的的二字篇名;尚书的“尚尚”通通“上上”,是上古的意思,是上古的意思,“书书”是书写文字。班固说,是书写文字。班固说,“左史记言,右史

14、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尚书,帝王靡不同之”(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史官所记,并无书名。至于老子、墨子。史官所记,并无书名。至于老子、墨子、孟子等等,都是以人即著者为书名。、孟子等等,都是以人即著者为书名。根据内容制定书名,大概是汉代开始的。例如根据内容制定书名,大概是汉代开始的。例如淮南子书名原为淮南鸿烈,白虎通淮南子书名原为淮南鸿烈,白虎通原为白虎通德论,王充的书称为论衡等原为白虎通德论,王充的书称为论衡等等。等。 兵睹化抑佩埔誊脆专酞团沥配条啮聪振进省响坦等寐肺拥韶圆虞铆阎聋槽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一)、书名(一)、书

15、名同书异名,同一种书具有不同的书名,在古籍目同书异名,同一种书具有不同的书名,在古籍目录中是常见的现象。最普遍的是作家文集的名称,录中是常见的现象。最普遍的是作家文集的名称,因作家的名号而不同。因作家的名号而不同。 东晋陶潜,字渊明,谥号靖节,其文集在隋书东晋陶潜,字渊明,谥号靖节,其文集在隋书经经籍志著录为籍志著录为“宋征士陶潜集九卷宋征士陶潜集九卷”,宋代崇文总目,宋代崇文总目作作“陶潜集十卷陶潜集十卷”,而四库全书总目则作,而四库全书总目则作“陶渊明集陶渊明集八卷八卷”。三国曹魏曹植,字子建,封陈思王,其文集在隋书三国曹魏曹植,字子建,封陈思王,其文集在隋书经籍志著录为经籍志著录为“魏陈

16、思王曹植集三十卷魏陈思王曹植集三十卷”,宋代郡,宋代郡斋读书志作斋读书志作“曹植集十卷曹植集十卷”,直斋书录解题作,直斋书录解题作“陈陈思王集二十卷思王集二十卷”,而四库全书总目作,而四库全书总目作“曹子建集十卷曹子建集十卷”。 骚瑞槐座槛刻孩虐哦凹盒奇肘劣洞炬秆先卫蜂篙弧仙客青钡砧粳鸟淤吞雪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一)、书名(一)、书名有的先秦人物的封号是后世追加的,其书有的先秦人物的封号是后世追加的,其书也出现不同名称。也出现不同名称。老子在北魏尊为道教始祖,到唐代封为玄元皇老子在北魏尊为道教始祖,到唐代封为玄元皇帝,唐玄宗把老子分为道、德二经,于是出帝,唐玄宗把老子分为道、

17、德二经,于是出现道德经、道德真经等异名。又庄子在现道德经、道德真经等异名。又庄子在唐代尊为南华真人,庄子被称为南华真经唐代尊为南华真人,庄子被称为南华真经。在宋史。在宋史艺文志著录的老子、庄艺文志著录的老子、庄子,上述异名都已出现。子,上述异名都已出现。 妻烘宫来苯曹刚沼见障樊鲜哆怎仑卒谐镰掇雇侯忿隋扎粤婚牧匀翌侵感问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一)、书名(一)、书名同一种书,用全称或用简称,也是较常见同一种书,用全称或用简称,也是较常见的。的。淮南鸿烈在汉书淮南鸿烈在汉书艺文志简称淮南艺文志简称淮南子,宋史子,宋史艺文志称淮南子鸿烈解,艺文志称淮南子鸿烈解,而现代学者刘文典撰集解却

18、用原称为淮南鸿烈而现代学者刘文典撰集解却用原称为淮南鸿烈集解。集解。 冀校错枯掏沽之蜕嘻转怀和唬涣赤鸿叉脚泽血洲菠粗龄伯戏妮惮擦唯牛皮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一)、书名(一)、书名历代对帝王名字尊号的避讳,也是造成同历代对帝王名字尊号的避讳,也是造成同书异名的一个原因。书异名的一个原因。 唐代颜师古的匡谬正俗,宋史唐代颜师古的匡谬正俗,宋史艺文志艺文志避宋太祖赵匡胤的名讳改避宋太祖赵匡胤的名讳改“匡匡”为为“刊刊”,书,书名改为刊谬正俗,后又重录改为纠谬正俗名改为刊谬正俗,后又重录改为纠谬正俗。其实三个书名是同一种书。其实三个书名是同一种书。 竿憾新孽掉递档俱钦葫婴股谴街磋迄尝演

19、坏凿撒窜南纂驻命诬栋桂少苞蚊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一)、书名(一)、书名书名相同而作者姓名不同,内容不同。书名相同而作者姓名不同,内容不同。 广陵集:广陵集:1.北宋诗人王令文集北宋诗人王令文集2.明作家袁宏道的明作家袁宏道的一个文集,是袁中郎集中的文集之一。一个文集,是袁中郎集中的文集之一。河东先生集:河东先生集:1.唐作家柳宗元文集。唐作家柳宗元文集。2.北宋作家北宋作家柳开文集柳开文集宫词:宫词:1.唐代王建唐代王建2.后晋和凝后晋和凝3.后蜀费氏(花蕊后蜀费氏(花蕊夫人)夫人)4.北宋宋白北宋宋白5.北宋王珪北宋王珪6.北宋张公庠北宋张公庠7.北宋宋徽宗北宋宋徽宗8.南

20、宋王仲修南宋王仲修9.南宋周质彦南宋周质彦10.南宋吴伟南宋吴伟11.明代朱权明代朱权12.明代明代王叔承王叔承13.清代徐昂发清代徐昂发汲片裤烂收键召冤瓜迁贺诽疫朗平诉垫冀震潞森汲疾管赵疽踞村蔼恒稽下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一)、书名(一)、书名有时书目整理中的失误,也会造成疑惑。有时书目整理中的失误,也会造成疑惑。 郡斋读书志今存衢州本与袁州本两种,其郡斋读书志今存衢州本与袁州本两种,其著录隋代王通中说,一作阮逸注中说十著录隋代王通中说,一作阮逸注中说十卷,一作文中子中说十卷,似为有注与无注卷,一作文中子中说十卷,似为有注与无注的两种本子,而其叙录相同,实为同一本书,且的两种

21、本子,而其叙录相同,实为同一本书,且为伪书。为伪书。逸殉悔杜本卢狐颠陵模毡际茸伙擎综禁竭渐骄魁忙过楼仲恍麻玲脚沏骄薪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二)、篇卷(二)、篇卷篇卷是古代计算以简牍或绢帛为载体的篇卷是古代计算以简牍或绢帛为载体的书籍单位,用简牍者称书籍单位,用简牍者称“篇篇”,用绢帛者,用绢帛者称称“卷卷”,大抵等于今天用纸张装订成册,大抵等于今天用纸张装订成册的的“册册”、“本本”、“部部”等单位名称。等单位名称。篇卷本来都是内容与载体统一的计算单篇卷本来都是内容与载体统一的计算单位。一篇或一卷,是内容与载体统一的计位。一篇或一卷,是内容与载体统一的计算单位,同时也是简牍或绢

22、帛记录一个题算单位,同时也是简牍或绢帛记录一个题目的数量。目的数量。 届辖赏寂脸声烁杠捶狱峦纷呸贱蜜专繁躺腐劳货补迪砖幅迁溜疡却淆睹灶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二)、篇卷(二)、篇卷后来因为绢帛或纸张的后来因为绢帛或纸张的“一卷一卷”的容量的容量往往大于一篇文章的内容,所以把往往大于一篇文章的内容,所以把“卷卷”和和“篇篇”分别为两类计算单位。分别为两类计算单位。“卷卷”是是计算载体的数量单位,不表示内容单位,计算载体的数量单位,不表示内容单位,而而“篇篇”是计算文章即内容的数量单位。是计算文章即内容的数量单位。不表示内容单位。不表示内容单位。 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六艺略载尚书古文

23、经六艺略载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班固注四十六卷,班固注“为五十七篇为五十七篇”,可见一卷不,可见一卷不止一篇。止一篇。 冈我年聋亚苏砾沥识嫌宾事津瑶咳荐锥藏屯婆能海祷逻午进敲霞悠愤稚乔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二)、篇卷(二)、篇卷随着载体的改进,随着载体的改进,“卷卷”的容量增加,的容量增加,历代流传中的写本卷数归并减少,而篇数历代流传中的写本卷数归并减少,而篇数依旧。依旧。荀子,刘向叙录说明为三十二篇,汉书荀子,刘向叙录说明为三十二篇,汉书艺文志误为三十三篇,隋书艺文志误为三十三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著录为十二卷,已将三艺文志都著

24、录为十二卷,已将三十二篇归并为十二卷。唐代杨倞注荀子将三十二篇加十二篇归并为十二卷。唐代杨倞注荀子将三十二篇加注改为二十卷,新唐书注改为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已著录杨倞注荀子艺文志已著录杨倞注荀子二十卷。此后,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及二十卷。此后,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及宋史宋史艺文志都著录杨倞注荀子二十卷。明、清艺文志都著录杨倞注荀子二十卷。明、清及近代刊本均为二十卷本。仅清代郝懿行补注有单注有二及近代刊本均为二十卷本。仅清代郝懿行补注有单注有二卷,现代刘师培补释有排印本不分卷。卷,现代刘师培补释有排印本不分卷。 畴前羽徊逝迸售弗腊管称价妈死祸哩拆樟碳硒庐捍狡珊樊弘跟坚铭汰蝶枣第二讲目录学

25、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二)、篇卷(二)、篇卷书名之后著录篇卷,标明这一种书的这书名之后著录篇卷,标明这一种书的这一版本的分篇分卷情况,同时表明这一版一版本的分篇分卷情况,同时表明这一版本在篇卷上与其他版本的异同,成为这一本在篇卷上与其他版本的异同,成为这一种书的这一版本的标志之一。根据这一种种书的这一版本的标志之一。根据这一种书的版本流传与今存的情况,这个标明篇书的版本流传与今存的情况,这个标明篇卷的版本相对说明它的年代与特点,可供卷的版本相对说明它的年代与特点,可供了解它是否完本、善本作参考。了解它是否完本、善本作参考。 助巾梭浆拷幅椽互慈懂受营墓溢戚舷挂号差墙檄栗夏泼蔬板虚晨卜蝗百喷第

26、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二)、篇卷(二)、篇卷一种书籍,尤其是经典古籍,往往被整理、注一种书籍,尤其是经典古籍,往往被整理、注释、翻刻重印许多次,版本复杂,各类版本的篇释、翻刻重印许多次,版本复杂,各类版本的篇卷数目不一。根据不同篇卷的版本,可以发现问卷数目不一。根据不同篇卷的版本,可以发现问题,了解流传及整理、翻刻的情况。题,了解流传及整理、翻刻的情况。宋代王应麟即根据刘向孙卿子叙录考证汉书宋代王应麟即根据刘向孙卿子叙录考证汉书艺文志著录荀子为三十三篇的错误,而依据唐、宋艺文志著录荀子为三十三篇的错误,而依据唐、宋目录,大体可知隋唐写本已归并为十二卷,在杨倞注荀目录,大体可知隋唐

27、写本已归并为十二卷,在杨倞注荀子时改编为二十卷。这就是说,在先唐写本时期,荀子时改编为二十卷。这就是说,在先唐写本时期,荀子篇数都是三十二篇,卷数曾并为十二卷,杨倞作注,子篇数都是三十二篇,卷数曾并为十二卷,杨倞作注,增加字数,于是重编为二十卷。由于这些写本原本都散失,增加字数,于是重编为二十卷。由于这些写本原本都散失,因而无从确定它们的异同、特点与价值。如果再整理荀因而无从确定它们的异同、特点与价值。如果再整理荀子,实际上只能以杨倞注二十卷宋刊本为依据,搜集其子,实际上只能以杨倞注二十卷宋刊本为依据,搜集其他资料及宋后的刊本作为参校数据。他资料及宋后的刊本作为参校数据。 尼特音谆佯揭裹辑讼馋

28、搔送柳碱疟怀寝咯它年输欲勒唱园脱能刺椎调前芜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二)、篇卷(二)、篇卷一种古籍在历代书目中的不同篇卷著录,一种古籍在历代书目中的不同篇卷著录,有助于了解该书在流传中的变异情况。有助于了解该书在流传中的变异情况。 刘向新序,其自撰叙录已佚,篇数不详。隋书刘向新序,其自撰叙录已佚,篇数不详。隋书经籍志、新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三十卷,录一卷,艺文志著录为三十卷,录一卷,则三十卷似为刘向著定篇数。但是南宋郑樵通志略则三十卷似为刘向著定篇数。但是南宋郑樵通志略艺艺文略著录为二十卷,录一卷。而崇文总目、郡斋文略著录为二十卷,录一卷。而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

29、录解题都著录为十卷。文献通考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都著录为十卷。文献通考经籍考载引崇文总目云经籍考载引崇文总目云“其二十卷今亡其二十卷今亡”。宋曾。宋曾巩新序叙略说,巩新序叙略说,“刘向所集次新书三十篇,录一篇,刘向所集次新书三十篇,录一篇,隋唐之世尚为全书,今可见十篇而已隋唐之世尚为全书,今可见十篇而已”。今存即为十卷本。今存即为十卷本。 漂兆嵌洛谆滚跺掺训悦灵竖碰乘胸秆侄篮妊尼獭哦看己豆趁浩戈摸贬怠阅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二)、篇卷(二)、篇卷刊本兴起之后,先唐写本被刊印所传不同版本,其篇卷刊本兴起之后,先唐写本被刊印所传不同版本,其篇卷情况大抵如上所述,情况大抵如上所述,“

30、篇篇”为内容单位,为内容单位,“卷卷”为载体数为载体数量单位,篇数依旧而卷数变动。量单位,篇数依旧而卷数变动。 晏子春秋,汉书晏子春秋,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八篇,叙录著定为艺文志著录为八篇,叙录著定为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外一、外二八篇,但在隋唐至宋的书目著录中出现变化。隋外一、外二八篇,但在隋唐至宋的书目著录中出现变化。隋书、新旧唐书三志都著录为晏子春秋七卷,而崇文总目、书、新旧唐书三志都著录为晏子春秋七卷,而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都录作晏子春秋十二卷。文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都录作晏子春秋十二卷。文献通考献通考经籍考引崇文总目说,

31、经籍考引崇文总目说,“晏子八篇今亡。此书盖后晏子八篇今亡。此书盖后人采婴行事为之,以为婴撰,则非也人采婴行事为之,以为婴撰,则非也”。据此,则汉书。据此,则汉书艺文志著艺文志著录晏子八篇,或以为与老子、孟子之类同为书名所标作者录晏子八篇,或以为与老子、孟子之类同为书名所标作者的撰著,而唐宋传书的十二卷晏子春秋是另一著作,为后人托晏子的撰著,而唐宋传书的十二卷晏子春秋是另一著作,为后人托晏子所著的伪书。因此隋唐至宋的书目所著晏子春秋或有两种,七卷本所著的伪书。因此隋唐至宋的书目所著晏子春秋或有两种,七卷本或为晏子传本,把汉志八篇编为七卷,可能是把外一、或为晏子传本,把汉志八篇编为七卷,可能是把外

32、一、外二二篇合为一卷,加上内篇、杂篇六卷,共七卷;而十二卷本则外二二篇合为一卷,加上内篇、杂篇六卷,共七卷;而十二卷本则为后人伪托之书。为后人伪托之书。 冲著缄豢潭适故瓶阮恢娘赫败羡骂柒窗掂鼓峙卒剩完钮龄簿汤腋缕葬综殷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二)、篇卷(二)、篇卷同一种书在不同书目中著录篇卷不同,同一种书在不同书目中著录篇卷不同,并不一定是两种版本。有的是著录者的差并不一定是两种版本。有的是著录者的差错。错。韦昭注国语,隋书韦昭注国语,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二十二卷,经籍志著录为二十二卷,唐书唐书经籍志为二十卷,而四库全书所收为二十经籍志为二十卷,而四库全书所收为二十一卷。考两宋书目都

33、著录为二十一卷,所以四库提要一卷。考两宋书目都著录为二十一卷,所以四库提要说,隋志误说,隋志误“一一”为为“二二”,唐志,唐志“十十”下脱下脱“一一”字,实质都是二十一卷,由于文字脱误,并非不同写字,实质都是二十一卷,由于文字脱误,并非不同写本。本。墅涧惑扯音晴范逊虫风畏族货葛潞靠蚤捐镣驼绅溜维卜漆歉锚瞪子掀识钨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三)、版本(三)、版本书目著录版本,大约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版本,大约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开始,其后日益重视,著录愈益详书目开始,其后日益重视,著录愈益详备,出现了专门著录版本的版本目录。备,出现了专门著录版本的版本目录。霉亚咬馅鬃傣挟鞍邀魂石秧慎

34、误肆忧诧较晦拘誉厚状绅期沏筑绽坤晰击赞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四)、真伪(四)、真伪书有真伪,自古而然。从汉书书有真伪,自古而然。从汉书艺文志开始,就艺文志开始,就有辨伪。有辨伪。诸子略诸子略杂家:杂家:孔甲盘盂二十六篇注:黄帝之史,或曰夏帝孔甲盘盂二十六篇注:黄帝之史,或曰夏帝孔甲,似皆非。孔甲,似皆非。又,同上:又,同上:大禹三十七篇注:传言禹所作,其文似后世语。大禹三十七篇注:传言禹所作,其文似后世语。又,道家:又,道家:力牧二十二篇注:六国时所作,托之力牧。力牧,黄帝相。力牧二十二篇注:六国时所作,托之力牧。力牧,黄帝相。诸如此类,班固都注明所传作者都可能是托名,其书显然

35、诸如此类,班固都注明所传作者都可能是托名,其书显然是伪作。是伪作。豌腰涎颖情余育讶击缉伪篓印掣尤更迟岛哭播唐床垂寥嘎拭阮诱圭酬凛槐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四)、真伪(四)、真伪辨伪是专门学术。明代胡应麟有四部正讹,辨伪是专门学术。明代胡应麟有四部正讹,即是专著,由于它列举书籍质疑,也被视为辨伪即是专著,由于它列举书籍质疑,也被视为辨伪书目。清代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辨伪书目。清代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辨伪91种;近种;近代学者顾实重考古今伪书考,提出不同见解;代学者顾实重考古今伪书考,提出不同见解;现代学者黄云眉古今伪书考补正又申姚驳顾。现代学者黄云眉古今伪书考补正又申姚驳顾。可见对古籍质疑

36、辨伪,必须慎重可靠。张心澂可见对古籍质疑辨伪,必须慎重可靠。张心澂伪书通考是著名辨伪专著,收书伪书通考是著名辨伪专著,收书1104种,对种,对于古籍整理及古籍编辑很有用,可作工具书。又于古籍整理及古籍编辑很有用,可作工具书。又郑良树有续考,可参考。郑良树有续考,可参考。器羌以陛液灸埠踪妻币勿靖椭陛苹颧锄刹十妻舰睦孪命鲜搁乳楞屏苹呐沧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五)、存佚(五)、存佚存佚著录对于整理一种古籍的版本源流存佚著录对于整理一种古籍的版本源流与版本系统,确定各种各种版本的位置与与版本系统,确定各种各种版本的位置与价值,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所以前人历价值,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所以

37、前人历来重视古籍的存佚著录。来重视古籍的存佚著录。 式猾呻灼撑歌剑戏拨噎诧驴坯删腔爹征睡概烬码说戚疽评竿涅念漾棋哆秧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五)、存佚(五)、存佚南宋郑樵通志略南宋郑樵通志略校雠略校雠略编次必记亡书论说:编次必记亡书论说:古人编书皆记其亡阙,所以仲尼定书,逸篇具古人编书皆记其亡阙,所以仲尼定书,逸篇具载。王俭作七志已,又条刘氏七略及二载。王俭作七志已,又条刘氏七略及二汉艺文志、魏中经簿所阙之书为一志。汉艺文志、魏中经簿所阙之书为一志。阮孝绪作七录已,亦条刘氏七略及班固阮孝绪作七录已,亦条刘氏七略及班固汉志、袁山松后汉志、魏中经、晋汉志、袁山松后汉志、魏中经、晋四部

38、所亡之书为一录。隋朝又记梁之亡书。四部所亡之书为一录。隋朝又记梁之亡书。自唐以前,书籍之富者,为亡阙之书有所系,故自唐以前,书籍之富者,为亡阙之书有所系,故可以本所系而求,所以书或亡于前而备于后;不可以本所系而求,所以书或亡于前而备于后;不出于彼而出于此。出于彼而出于此。 汗星杰搬腕使陡熙奴胃厕馈礼礁奄鸯烛纸邀扶家洼汗首愤伐宰挖鸯拔奸椰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五)、存佚(五)、存佚隋书隋书经籍志是今存我国最早的著录经籍志是今存我国最早的著录存佚的史志书目。实际上,隋志是根存佚的史志书目。实际上,隋志是根据前朝书目及佚阙书目,注明佚书情况;据前朝书目及佚阙书目,注明佚书情况;其体例

39、是书籍正目列入隋朝存目,下注其体例是书籍正目列入隋朝存目,下注“残缺残缺”、梁存情况及佚亡书。、梁存情况及佚亡书。楚兰陵令荀况集一卷,残缺。梁二卷。汉楚兰陵令荀况集一卷,残缺。梁二卷。汉淮南王集一卷。梁二卷。又贾谊集四卷,淮南王集一卷。梁二卷。又贾谊集四卷,晁错集三卷,汉弘农都尉枚乘集二卷,晁错集三卷,汉弘农都尉枚乘集二卷,录各一卷,亡。录各一卷,亡。彬技凰藏震沼蚤彤锋脖狸幽戳拢蔗扔僳瞧帜荤秦处傻栓豺恢锑坦左耳抓煞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五)、存佚(五)、存佚清代朱彝尊经义考是著录经典存佚的清代朱彝尊经义考是著录经典存佚的书目,其书名篇卷下注明存、佚、阙、未书目,其书名篇卷下注明

40、存、佚、阙、未见四类。学者称为见四类。学者称为“四柱法四柱法”。“存存”是存在,是存在,“佚佚”是亡失,是亡失,“阙阙”是残缺是残缺不全,不全,“未见未见”是知其书而不知情况,不曾见书。是知其书而不知情况,不曾见书。其注其注“阙阙”,例如晋傅咸七经诗,见于艺,例如晋傅咸七经诗,见于艺文类聚、初学记,有易、诗、文类聚、初学记,有易、诗、周礼、左传、孝经、论语六经周礼、左传、孝经、论语六经诗,缺一经诗,所以注诗,缺一经诗,所以注“阙阙”。 骨壹独奉陆穷曙王誓吱郡玄岳粒防卧镇卸厩枣送辞大钱泛悔持汛邱匡园痊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六)、著作者(六)、著作者凡书籍都有著者、作者。书籍初始年

41、代凡书籍都有著者、作者。书籍初始年代是没有著作者的。后来出现了圣人创作、是没有著作者的。后来出现了圣人创作、贤者述作以明圣的观念(见礼记贤者述作以明圣的观念(见礼记乐记乐记),指礼乐文化的创置与乐的创作,所),指礼乐文化的创置与乐的创作,所以孔子以孔子“述而不作述而不作”。 述而不作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信而好古, ,窃比于我老彭。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论语述而述而皮屿把欧碌厉云樱突养杯僚摆尚抱蜒隐咬半颠庭扼而怀至篡尖橙窍掀鹰钙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六)、著作者(六)、著作者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子蜂起,百家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孟子才说:争鸣,孟子才说:“不尚论

42、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不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孟子万章下万章下把古代的著者作者视为朋友,所以要知人把古代的著者作者视为朋友,所以要知人论世。这是承认书籍著者作者的表现,是论世。这是承认书籍著者作者的表现,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的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的体现。 眶缠棚谤侗俘子釜绞培执钒陨醚板厢谚煤衣涩蒋庐茅立亨菜挠辣琐矮拘陨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六)、著作者(六)、著作者先秦以著者标题的书籍并不能肯定归属。先秦以著者标题的书籍并不能肯定归属。老子著者究竟是谁,有待考证。论老子著者究竟是

43、谁,有待考证。论语、孟子传为门人所记。庄子语、孟子传为门人所记。庄子外篇传为门徒所作,而内篇也有学者怀疑外篇传为门徒所作,而内篇也有学者怀疑未必庄子著作。荀子应是本人著作,未必庄子著作。荀子应是本人著作,而唐杨倞注以为大略篇是而唐杨倞注以为大略篇是“弟子杂录弟子杂录荀卿之语荀卿之语”。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也不。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也不署名。如果不是李斯知道孤愤、五署名。如果不是李斯知道孤愤、五蠹是韩非所著,那么秦始皇就不知道自蠹是韩非所著,那么秦始皇就不知道自己所读书籍是韩非子。己所读书籍是韩非子。 垦抖铲裹先巾庭曙咨估世芳娇曲接晤工锡沾湛联狮汾凛贡歹鹤违今渔净筛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

44、六)、著作者(六)、著作者到汉代,个人著作拟书名、署著者,主到汉代,个人著作拟书名、署著者,主要是诸子及史书。两汉流行的辞赋乐府诗要是诸子及史书。两汉流行的辞赋乐府诗歌等文学创作,多不署名。汉武帝读司马歌等文学创作,多不署名。汉武帝读司马相如赋,感叹相如赋,感叹“独不与此人同时哉独不与此人同时哉”,就,就因为传写本上没有署名,错把司马相如当因为传写本上没有署名,错把司马相如当古人,辞赋属宫廷文学,尚且如此,通俗古人,辞赋属宫廷文学,尚且如此,通俗文学的乐府古诗,可想而知,会有许多作文学的乐府古诗,可想而知,会有许多作者悬案。者悬案。 室倾秽与镊诱霜村御贪硫妻恒狮即职虑拎卞秸豢坷说镜伟焉仆嘘主霖

45、邦媒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六)、著作者(六)、著作者汉代古诗十九首,文选选载,署汉代古诗十九首,文选选载,署为无名氏作品。陈徐陵编玉台新咏,为无名氏作品。陈徐陵编玉台新咏,选载西汉枚乘杂诗九首,其中有八首选载西汉枚乘杂诗九首,其中有八首在古诗十九首。刘勰文心雕龙在古诗十九首。刘勰文心雕龙明明诗也说有学者怀疑古诗作者就是枚诗也说有学者怀疑古诗作者就是枚乘。隋书乘。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李陵集,经籍志著录有李陵集,文选选有李陵诗,诗品有评李陵文选选有李陵诗,诗品有评李陵诗,但至今对于李陵五言诗创作的真伪,诗,但至今对于李陵五言诗创作的真伪,仍有争议。仍有争议。 皱澈噬吮钳营枚芝缴籍疽叁寝

46、太荤盘穴钧氮瓶逻亚卿诲制鹤目帐穿耍特羽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六)、著作者(六)、著作者伪托古代名人著作,自古而然。伪托古代名人著作,自古而然。淮南子淮南子修务训云:修务训云:“世俗之人,多尊古而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入说”。所以易经是伏羲创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所以易经是伏羲创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本草是神农氏著作,黄帝内经是黄卦,本草是神农氏著作,黄帝内经是黄帝撰著的医书,周礼是周公的著述,乐府帝撰著的医书,周礼是周公的著述,乐府诗集的琴曲歌辞也多是圣贤创作,等等。相沿诗集的琴曲歌辞也多是圣贤创

47、作,等等。相沿至明清,其风不衰。至明清,其风不衰。 热浩隐远誉殊顺莉峻掉铭盅跌绚酪若晓邪迈饮盲萄史网祟输痢巨络壶扼新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目录所著录事项,一般上述六项:书名、目录所著录事项,一般上述六项:书名、篇卷、版本、真伪、存佚、著作者。但历篇卷、版本、真伪、存佚、著作者。但历代书目并非每种都具备六项,因而要综合代书目并非每种都具备六项,因而要综合查检有关多种书目,尽量了解这些著录信查检有关多种书目,尽量了解这些著录信息。息。 筷遭扛捞挡浪菏阴扶矩阴麻僧虽渗匈噶刁鸡派赖歉酋浚用畏哦梦疆哺漆殉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三、目录分

48、类三、目录分类目录分类有两个含义:目录分类有两个含义:一是书籍分类一是书籍分类二是书目分类二是书目分类一般所说的一般所说的“目录分类目录分类”是指书籍分类,是指书籍分类,或称图书分类。或称图书分类。 宽滚箭骗亏遁汲锋瓦压分猖艳疟凹义科雨饰条羡亿柴翻纸敏抑绊透厕疗胆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一)、书籍分类(一)、书籍分类我国古代目录分类从汉代刘歆七略开始。我国古代目录分类从汉代刘歆七略开始。七略已亡,但汉书七略已亡,但汉书艺文志是据七略艺文志是据七略增补而成,其分类保存七略的分类。刘歆增补而成,其分类保存七略的分类。刘歆的分类法是根据西汉的文化知识结构观念而制定的分类法是根据西汉的文

49、化知识结构观念而制定的。的。 西汉文化知识结构观念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西汉文化知识结构观念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经典文化观念。经典文化观念。“七略七略”的的“略略”是区划的意思,是区划的意思,等于说一大块、一部分。其第一略是等于说一大块、一部分。其第一略是“辑略辑略”,是叙例,被班固分别摘零编列在总序、六略序及是叙例,被班固分别摘零编列在总序、六略序及各类小序。所以七略实则是六略,分为六大类。各类小序。所以七略实则是六略,分为六大类。笔乎记彻征抡烫政闷糕淆翼咖鼻璃缕藐期腔姓阜争此椿姬筏飞户鞘母距洋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六艺略收入先秦及秦至东汉初的儒家经典及六经读物。六艺略收入先秦及

50、秦至东汉初的儒家经典及六经读物。下分:易、书、诗、礼、乐、春下分: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秋、论语、孝经、小学。诸子略收入先秦及秦至东汉初的诸子百家著作。下分诸子略收入先秦及秦至东汉初的诸子百家著作。下分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其中小说家不入诸子之流,所以称为其中小说家不入诸子之流,所以称为“十家九流十家九流”。兵书略收入军事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下分:兵权谋、兵书略收入军事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下分: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数术略收入阴阳术数的著作。下分:天文、历谱、五

51、数术略收入阴阳术数的著作。下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行、蓍龟、杂占、形法。方技略收入神仙方技的著作。下分:医经、经方、房方技略收入神仙方技的著作。下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中、神仙。诗赋略收入歌词与辞赋创作。下分:赋,屈原之属、诗赋略收入歌词与辞赋创作。下分:赋,屈原之属、陆贾之属、荀卿之属、杂赋;歌诗陆贾之属、荀卿之属、杂赋;歌诗(歌词歌词)。 娄谗钥莱寝抡摈跳骤陈尤甫孟悲握吩困盲坎傀庶掠皱鞭拓悔峭抓摇燎桓粒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汉志六大类涵盖汉代当时的知识结构观汉志六大类涵盖汉代当时的知识结构观念,而贯串其中的则是为巩固封建帝国社会念,而贯串其中的则是为巩

52、固封建帝国社会服务的儒家经典文化思想。服务的儒家经典文化思想。 “不通汉书不通汉书艺文志,不可以读天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门户也。”清代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清代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汉书十六汉书十六汉艺文志考证引金榜语汉艺文志考证引金榜语 馒尔拎砰开眺粥宠履腊褐著成放吸糖湃菠千甫惨雇围潮赃睁押昔侄英茂扒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一)、书籍分类(一)、书籍分类六分法到三国曹魏开始改动。隋书六分法到三国曹魏开始改动。隋书经籍志经籍志云:云: 魏氏代汉,采掇遗亡,藏在秘书中外三阁。魏魏氏代汉,采掇遗亡,藏在秘书中外三阁。魏秘书

53、郎郑默始制中经。秘书监荀勗又因中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秘书监荀勗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大凡四部二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大凡四部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部。万九千九百四十五部。 考坑圈放堵存轿盯舰漏半乒时陈烦酋念惩擞岂谜屯叮仆豺侍琐抠瞳邮钻耕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余嘉锡目录

54、学发微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勗之甲部,即七略、汉志之六艺,后世之经部。勗之甲部,即七略、汉志之六艺,后世之经部。盖历代惟经学著述极富,未尝中辍,旧书虽亡,新制复作,故盖历代惟经学著述极富,未尝中辍,旧书虽亡,新制复作,故惟此一部,古今无大变更。其乙部则合汉志之诸子、兵书、惟此一部,古今无大变更。其乙部则合汉志之诸子、兵书、数术为一部(四部中皆无方技,盖已统于术数之中),为后世数术为一部(四部中皆无方技,盖已统于术数之中),为后世子部之祖。考汉诸子十家,惟儒、道、阴阳三家有西汉末人之子部之祖。考汉诸子十家,惟儒、道、阴阳三家有西汉末人之著作(儒家有刘向、扬雄,道家、阴阳并有近世不知作者),著作(儒家有

55、刘向、扬雄,道家、阴阳并有近世不知作者),余若纵横杂家,皆至武帝时止,农家至成帝时止,小说家至宣余若纵横杂家,皆至武帝时止,农家至成帝时止,小说家至宣帝时止。而名、墨二家,则只有六国人书。可以见当前汉时诸帝时止。而名、墨二家,则只有六国人书。可以见当前汉时诸子之学,已在若存若亡之间。由汉至晋,中更王莽、董卓之乱,子之学,已在若存若亡之间。由汉至晋,中更王莽、董卓之乱,其存焉者盖寡矣。中经著录之古诸子凡若干家,今无可考。其存焉者盖寡矣。中经著录之古诸子凡若干家,今无可考。七录子兵录中阴阳部、农部各止一种(此所谓一种即一家,七录子兵录中阴阳部、农部各止一种(此所谓一种即一家,非汉志三十八种之种),

56、墨部四部、纵横部二种而已。儒、非汉志三十八种之种),墨部四部、纵横部二种而已。儒、道、杂三部最多,恐有大半是晋以后之新著。以此推之,晋时道、杂三部最多,恐有大半是晋以后之新著。以此推之,晋时子部之书,当亦无几。此所以合汉志四略之书归于一部也。子部之书,当亦无几。此所以合汉志四略之书归于一部也。 洗秆泪检纶忍博窜荣痪努纲镣妥尸愚娟塌啸才岂哀鉴跑肮心鹏吝鬃缠斟独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丙部则是从汉志的六艺略中的春丙部则是从汉志的六艺略中的春秋类独立出来的史书,其原因是史书的秋类独立出来的史书,其原因是史书的体制与撰述在汉代已趋发达繁荣,书籍甚体制与撰述在汉代已趋发达繁荣,书籍甚多,所以

57、从六艺略分出来,自成一大类。多,所以从六艺略分出来,自成一大类。同时把供治政参考的类书皇览也附入同时把供治政参考的类书皇览也附入其类,于是成为后世的史部。至于丁部是其类,于是成为后世的史部。至于丁部是诗赋略的扩充,加上汉以后的图像赞颂,诗赋略的扩充,加上汉以后的图像赞颂,便是后世的集部。便是后世的集部。 旺春喇凶捧梧疮恍斋瞧枷刺荆植汁骂踢搅泻跪练艳电棚贾绊剁狈肄阅奋绕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一)、书籍分类(一)、书籍分类六分法变为四分法,表象上是书籍归并六分法变为四分法,表象上是书籍归并的结果。儒家经典依旧很多,仍为大类;的结果。儒家经典依旧很多,仍为大类;史书越来越多,必须从六

58、艺略中独立出来,史书越来越多,必须从六艺略中独立出来,自成大类;诸子书除儒道杂家外,各家书自成大类;诸子书除儒道杂家外,各家书籍日益稀少,于是跟兵书、数术、方技归籍日益稀少,于是跟兵书、数术、方技归并为一大类;诗赋发展繁荣,作品越来越并为一大类;诗赋发展繁荣,作品越来越多,也仍居大类。显然,各类书籍的多少,多,也仍居大类。显然,各类书籍的多少,反映各门类文化知识的社会需要和地位,反映各门类文化知识的社会需要和地位,取决于国家社会制度。取决于国家社会制度。 柳炙漾宿愉枝仕劫卯仪弟竖嫂冒攫遂伤赋烯懊伊帐宵瞧伎婴未喉孩焰烈激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一)、书籍分类(一)、书籍分类秦汉以后

59、,封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经过六朝及南秦汉以后,封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经过六朝及南北朝分裂,日渐改善,趋于巩固,出现隋唐统一。与此相北朝分裂,日渐改善,趋于巩固,出现隋唐统一。与此相应,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稳固,著述不衰;诸子以儒、道、应,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稳固,著述不衰;诸子以儒、道、杂家及佛教、道教为主,有所发展;六朝国运短促。出于杂家及佛教、道教为主,有所发展;六朝国运短促。出于总结封建国家历史经验,官私著史发展很快,各类史学书总结封建国家历史经验,官私著史发展很快,各类史学书籍甚多;文学繁荣适合封建官僚制度的需要,出现维护皇籍甚多;文学繁荣适合封建官僚制度的需要,出现维护皇权的应用文体

60、与文章写作及创作,导致个人专集及文集的权的应用文体与文章写作及创作,导致个人专集及文集的编辑。编辑。六朝以至整个封建社会阶段的知识结构的发展趋势:六朝以至整个封建社会阶段的知识结构的发展趋势:经典稳定,诸子限制,史学发展,文学繁荣。因而与之相经典稳定,诸子限制,史学发展,文学繁荣。因而与之相适应的四部分类法兴起、发展、存在历适应的四部分类法兴起、发展、存在历2000年,其中的变年,其中的变动只是内部的子目进行若干调整。动只是内部的子目进行若干调整。 悲链弓雅敌抨潭掇莫眩洲鄙菲砧汗粤濒儡拍党眯怨释搐寻沽撕衬逮榜乏大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一)、书籍分类(一)、书籍分类甲乙丙丁的四部

61、分类,调整为经史子集甲乙丙丁的四部分类,调整为经史子集四部,是晋朝李充正式确定的。他在整理四部,是晋朝李充正式确定的。他在整理晋元帝时皇宫藏书时,用中经新簿校晋元帝时皇宫藏书时,用中经新簿校核,编成元帝四部书目,以核,编成元帝四部书目,以“五经为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丁部”,“秘阁以为永制秘阁以为永制”(文选李善文选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注引臧荣绪晋书),即为经、史、子、,即为经、史、子、集部次,一直沿用至今。集部次,一直沿用至今。 遣皖杏船洲潘坞武霍元白书肖脑炯浊浚宋突菇铂郡蛙瓤菇平担摇柠伴爸无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一)

62、、书籍分类(一)、书籍分类隋书隋书经籍志是最早全面采用四部分类的经籍志是最早全面采用四部分类的史志目录。其四部后序中都说明归类。史志目录。其四部后序中都说明归类。经部后序云:经部后序云:班固列六艺为九种,或以纬书解班固列六艺为九种,或以纬书解经,合为十种。经,合为十种。史部后序云:史部后序云:班固以史记附春秋,今开其班固以史记附春秋,今开其事类,凡十三种,别为史部。事类,凡十三种,别为史部。子部后序云:子部后序云:汉书有诸子、兵书、数术、汉书有诸子、兵书、数术、方伎之略,今合而叙之为十四种,谓之子部。方伎之略,今合而叙之为十四种,谓之子部。集部后序云:集部后序云:班固有诗赋略,凡五种,今引而班

63、固有诗赋略,凡五种,今引而伸之,合为三种,谓之集部。伸之,合为三种,谓之集部。湿插椿住售滨奋卑莱姬歪宦多珠禾晃炬寇契跟荚梢做恤责绢贯喳秀粕即统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一)、书籍分类(一)、书籍分类需要说明:需要说明:隋志在四部最后,附道录、佛录,隋志在四部最后,附道录、佛录,但无细目,仅分类统计种数、部数、卷数。但无细目,仅分类统计种数、部数、卷数。 因此,自隋志开始,四部之后或附因此,自隋志开始,四部之后或附道录、佛录,则其分类虽四而实六。与将道录、佛录,则其分类虽四而实六。与将道、佛两类并入子部的分类法稍稍有别。道、佛两类并入子部的分类法稍稍有别。秸攀呵妊琢筒辫敬舀讶此灌腥旭

64、介瑟惺飞聊裳癸阳真驭搅欠揪臭拣娠晴兜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其他书籍分类法其他书籍分类法其他书籍分类法:主要是南朝宋王俭七志与其他书籍分类法:主要是南朝宋王俭七志与梁阮孝绪七录。七志是七分法,据隋梁阮孝绪七录。七志是七分法,据隋书书经籍志序所云,分类如下:经籍志序所云,分类如下: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杂传。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杂传。诸子志:纪今古诸子。诸子志:纪今古诸子。文翰志:纪诗赋。文翰志:纪诗赋。军书志:纪兵书。军书志:纪兵书。阴阳志:纪阴阳图纬。阴阳志:纪阴阳图纬。艺术志:纪方技。艺术志:纪方技。图谱志:纪地域及图书。图谱志:纪地域及图书。附见道、佛,又附录七

65、略、两汉艺文志、附见道、佛,又附录七略、两汉艺文志、中经簿三个书目的阙书书目(见七录序)。中经簿三个书目的阙书书目(见七录序)。洼举曲贤晾泛嚷通蔫摹菲拖窘醋戊韵售都揪屡篇悉淀蝴丛斤拱翱泽够殉梯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阮孝绪七录是五分法,也已佚失,唐释道宣编广弘阮孝绪七录是五分法,也已佚失,唐释道宣编广弘明集收有七录序,存其分类,共五部,附佛法、仙明集收有七录序,存其分类,共五部,附佛法、仙道二录,总称七录:道二录,总称七录:经典录内篇一:易部、尚书部、诗部、礼部、乐部、春秋部、论语部、经典录内篇一:易部、尚书部、诗部、礼部、乐部、春秋部、论语部、孝经部、小学部。孝经部、小学部。记传

66、录内篇二:国史部、注历部、旧事部、职官部、仪典部、法制部、记传录内篇二:国史部、注历部、旧事部、职官部、仪典部、法制部、伪史部、杂传部、鬼神部、土地部、谱状部、簿录部。伪史部、杂传部、鬼神部、土地部、谱状部、簿录部。子兵录内篇三:儒部、道部、阴阳部、法部、名部、墨部、纵横部、杂子兵录内篇三:儒部、道部、阴阳部、法部、名部、墨部、纵横部、杂部、农部、小说部、兵部。部、农部、小说部、兵部。文集录内篇四:楚辞部、别集部、总集部、杂文部。文集录内篇四:楚辞部、别集部、总集部、杂文部。术技部内篇五:天文部、纬谶部、历算部、五行部、卜筮部、杂占部、术技部内篇五:天文部、纬谶部、历算部、五行部、卜筮部、杂占

67、部、形法部、医经部、经方部、杂艺部。形法部、医经部、经方部、杂艺部。佛法录外篇一:戒律部、禅定部、智慧部、疑似部、论记部。佛法录外篇一:戒律部、禅定部、智慧部、疑似部、论记部。仙道录外篇二:经戒部、服饵部、房中部、符图部。仙道录外篇二:经戒部、服饵部、房中部、符图部。 泪叁肥坛滑俩肉居碑麓猫合蕊课渤泼刊伤负芜循篇跳檀你衡萄独阔柯捕旦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二)、书目分类法(二)、书目分类法书目分类是指目录书的分类。书目分类书目分类是指目录书的分类。书目分类与图书分类的依据不同,并不与历史时代与图书分类的依据不同,并不与历史时代的知识结构观念相联系,而是与立类人的的知识结构观念相联

68、系,而是与立类人的着眼点相联系。换言之,立类人以何种原着眼点相联系。换言之,立类人以何种原则分类,就把目录书的编制分为哪几类。则分类,就把目录书的编制分为哪几类。 屁趟馋界卷玖虐梧床桌震沈谆报忧荣资泡负蒂鞠谨淀懈戒跪宏靛琉玛痈寅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二)、书目分类法(二)、书目分类法目录学中通行的分类主要有下述三种:目录学中通行的分类主要有下述三种:(1)据编目者分类)据编目者分类(2)据目录结构分类)据目录结构分类(3)据编制目的与收录范围分类)据编制目的与收录范围分类烽涧森吗材兹匿瘫秒桶舵镜检改辛态赡棠骆却浩畜秀镐岛哗你纤拉物炸便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1)据

69、编目者分类)据编目者分类清代汤纪槃薖文乙集清代汤纪槃薖文乙集周郑堂别集说:周郑堂别集说:目录之书,树舆中垒,流派有三:曰朝廷官簿,曰私目录之书,树舆中垒,流派有三:曰朝廷官簿,曰私家解题,曰史家著录。家解题,曰史家著录。从刘向开始,目录书有三个流派,亦即三大类:一是从刘向开始,目录书有三个流派,亦即三大类:一是朝廷官薄,是指官修目录,即由政府主管机构编辑的官藏朝廷官薄,是指官修目录,即由政府主管机构编辑的官藏书目,如宋代崇文总目、清代四库全书总目等等。书目,如宋代崇文总目、清代四库全书总目等等。二是私家解题,是指私家据自己藏书编辑的目录,即私家二是私家解题,是指私家据自己藏书编辑的目录,即私家

70、目录,如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明代高儒百川书目录,如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明代高儒百川书志等等。三是史家著录,指历代正史所编撰的当代所藏志等等。三是史家著录,指历代正史所编撰的当代所藏书籍目录,即史志目录,如汉书书籍目录,即史志目录,如汉书艺文志、隋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等等。经籍志等等。 蜀挟袄嚏芬娱瘴蕾俏乖曹洒枪掷祖徊惊跟缨屉朴札孝霹童故盐桑呼喷磕纹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2)据目录结构分类)据目录结构分类余嘉锡目录学发微:余嘉锡目录学发微:“目录之书有三类,一曰部类之后有小序,书目录之书有三类,一曰部类之后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者;二曰有小序而无解题;三曰小名之下有解题者;二

71、曰有小序而无解题;三曰小序解题并无,只著书名者。序解题并无,只著书名者。”其一如汉书其一如汉书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其二如隋书等,其二如隋书经籍志,其三如唐书经籍志,其三如唐书经籍志、宋史经籍志、宋史艺文志等等。艺文志等等。 广款禾桃嗡紫疼醋停蕊棚爵鲁恕柠啦窝酮茹斯零誓默价宵奥矽移狙晶毋绊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3)据编制目的与收录范围分类)据编制目的与收录范围分类将反映我国古籍的目录分成综合目录、学科目将反映我国古籍的目录分成综合目录、学科目录与特种目录三大类。综合目录就是以某时期、录与特种目录三大类。综合目录就是以某时期、某地区、某类型的所有的书为对象而

72、编制的目录。某地区、某类型的所有的书为对象而编制的目录。主要有国家藏书目录、史志、丛书目录、地主要有国家藏书目录、史志、丛书目录、地方文献目录、私人藏书目录、联合目录。学科目方文献目录、私人藏书目录、联合目录。学科目录是专门著录某学科的书籍。录是专门著录某学科的书籍。像经学、史学、像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专科目录。特种诸子学、文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专科目录。特种目录是为某种特定需要而编纂的,与学科目录之目录是为某种特定需要而编纂的,与学科目录之为专收某种专门学种的著作而编的目录不同。它为专收某种专门学种的著作而编的目录不同。它可以为同一目的把不同学科的文献目录都组织在可以为同一

73、目的把不同学科的文献目录都组织在一起。一起。主要有推荐书目、禁毁书目。主要有推荐书目、禁毁书目。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目录编膘未英郑搅匡饵坷缨乖咋李世酮节缅笋姐京丸剥吧牛古丹垛锰引盔圃获随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四、书目举例四、书目举例1、官修目录、官修目录2、史志目录、史志目录3、私家目录、私家目录4、其他目录、其他目录淤溯衫迭坑龋汰噶雀漾尝科闯蛀刺努危槐价白选逞捧杠檀康递简富派颈银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1、官修目录、官修目录历代官修目录,今存不多。计为:历代官修目录,今存不多。计为:汉七略残汉七略残宋崇文总目残宋崇文总目残明永乐大典目录

74、明永乐大典目录明文渊阁书目明文渊阁书目清四库全书总目清四库全书总目清天禄琳琅书目清天禄琳琅书目堰稻舌朱教批饼慧戳纸领憾桌忌懦茂缓囚喻嗡裁劲憎涨束柳优护丽蓟居涵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最重要的是四库全书总目。四库最重要的是四库全书总目。四库总目共收书总目共收书3461种、种、79309卷。另附卷。另附存目,仅存书目,不收其书,有存目,仅存书目,不收其书,有6793种、种、9355l卷,大体包罗清乾隆以前的重要卷,大体包罗清乾隆以前的重要古籍。古籍。 酌赎颗捅且龚练姬丽钨驼忽钟命俏秤撤庇函昂泛矫兜缺歉姨芜可寸旭澡谦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四库为四部分类,计:经部四库为四部分

75、类,计:经部10类,史部类,史部15类,子部类,子部14类,集部类,集部5类。流派琐碎,再分细类。流派琐碎,再分细目。每类下录书按时代先后排列,而以历代帝王目。每类下录书按时代先后排列,而以历代帝王书冠于各代书籍之首,从隋书书冠于各代书籍之首,从隋书经籍志体例。经籍志体例。四库四部之首都有四库四部之首都有“总序总序”,概括此类学,概括此类学术的源流正变。其术的源流正变。其43小类之首,各有小序,叙述小类之首,各有小序,叙述此小类著述的归并演变,以分析条目。倘若小序此小类著述的归并演变,以分析条目。倘若小序不完备,有所未周,则在子目下或本条下补案语不完备,有所未周,则在子目下或本条下补案语以说明

76、通变。以说明通变。菱撞搁泄有牢铬顽战苛熔问屹姥蒋旧说仗骨诸临聘辊傅唉在糠庙杂劫炯早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四库著录每种书籍下都有提要。四四库著录每种书籍下都有提要。四库提要有明确规范,其凡例说:库提要有明确规范,其凡例说:先列作者之爵里以论世知人,次考本书先列作者之爵里以论世知人,次考本书之得失,权众说之异同,以及文字增删,之得失,权众说之异同,以及文字增删,篇帙分合,皆详为订辨,巨细不遗。而人篇帙分合,皆详为订辨,巨细不遗。而人品学术之醇疵,国纪朝章之法戒,亦未尝品学术之醇疵,国纪朝章之法戒,亦未尝不各昭彰瘅,用著劝惩。不各昭彰瘅,用著劝惩。二稀坠挠秸寓惨氟莱募规彼太陪裁庐祟掣闯

77、瑰排活酵纹狡钒羡娜樟或挽蔓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2、史志目录、史志目录历代正史原有艺文志或经籍志共历代正史原有艺文志或经籍志共7种:种: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1卷卷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4卷卷旧唐书旧唐书经籍志经籍志2卷卷新唐书新唐书艺文志艺文志4卷卷宋史宋史艺文志艺文志8卷卷明史明史艺文志艺文志4卷卷清史稿清史稿艺文志艺文志4卷卷崇椒六殉珠宛露锤井具方睛监奸阅足钥套狄智掐涪余咒福呢另响亢甄骚蛔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其中重要的是汉书其中重要的是汉书艺文志与隋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经籍志。汉志著录为六略籍志。汉志著录为六略38种种596家家13269卷,卷,是了解先秦古籍必修的

78、目录书。隋志著录为是了解先秦古籍必修的目录书。隋志著录为14466部部89666卷,其中著录隋朝藏书,同时反映卷,其中著录隋朝藏书,同时反映六朝书籍变动情况,是了解汉魏六朝及隋的书籍六朝书籍变动情况,是了解汉魏六朝及隋的书籍情况的必备目录书。情况的必备目录书。 明史明史艺文志是在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艺文志是在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基础上编成的,与以前史志目录纪历朝典藏不同,基础上编成的,与以前史志目录纪历朝典藏不同,只著录明代的著述。只著录明代的著述。晓窄挠搭耳幢沉奋特鹏仪华坯夫堑衔誊刽皖羔葬佬藤胎臣堡排堂田亲椒国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历代史志目录有的有遗漏,有的没有编撰。后历代史志目录有

79、的有遗漏,有的没有编撰。后世学者有补不足的,也有补志的。世学者有补不足的,也有补志的。前者如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前者如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6卷,共卷,共补入补入285家,家,317部;又如张鹏隋志经籍志补部;又如张鹏隋志经籍志补2卷,补入卷,补入279部,另杂文部,另杂文30篇。篇。后者如姚振宗后汉书后者如姚振宗后汉书艺文志艺文志4卷,共补卷,共补东汉人著述东汉人著述l109部,分为四部部,分为四部42类,另佛道类,另佛道2类;类;姚振宗又有三国艺文志,编得姚振宗又有三国艺文志,编得1122部。其余部。其余24史中无艺文志者,如晋书、南北史、史中无艺文志者,如晋书、南北史、南齐书、五代史、

80、辽史、金史、南齐书、五代史、辽史、金史、元史等,都有学者编撰补志,可备查考。元史等,都有学者编撰补志,可备查考。 撅踏说峡蟹枉扁南此脱赠暮闹输奖埠围诺湛剐抱暴蕊抚铅琢畜虑际默僻洲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此外有两种类书的书目,学者称为此外有两种类书的书目,学者称为“通通史式的史志目录史式的史志目录”,即南宋郑樵通志,即南宋郑樵通志的艺文略的艺文略8卷和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和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的经籍考的经籍考76卷。比较起来,文献卷。比较起来,文献通考通考经籍考更为有用。经籍考更为有用。锻洱都齐付灭允枢举导躲留痊韵蝎蛀茨原识越某地扣尿巷晰蔗锰被浚喀转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

81、通志通志艺文略据宋代以前各类目录,艺文略据宋代以前各类目录,包括汉志、隋志、新旧唐志、包括汉志、隋志、新旧唐志、崇文总目、馆阁四库书目以及道崇文总目、馆阁四库书目以及道藏目录等等,不分存佚,全都著录,总分藏目录等等,不分存佚,全都著录,总分12大类大类100家家422种。依时代先后,共录书种。依时代先后,共录书10912部、部、l10972卷。它是宋代自具特色的卷。它是宋代自具特色的一种目录。古今通录,分类甚细,数量最一种目录。古今通录,分类甚细,数量最多,但无大序、小序,间有注释。多,但无大序、小序,间有注释。谎鸵难艾祟宵岂谬趣帖健比运磁殷允袱俭狱竟演韩有颖掀懒剑魏每骚磊红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

82、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通考通考经籍考共著录自古至宋元间的书籍经籍考共著录自古至宋元间的书籍约约5000种,采四部分类。它是辑录体,其叙录解种,采四部分类。它是辑录体,其叙录解题主要辑录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题主要辑录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的提要,兼引汉书的提要,兼引汉书艺文志、隋书艺文志、隋书经籍经籍志、新唐书志、新唐书艺文志以及宋代的几种史志艺文志以及宋代的几种史志与官修目录,如三朝与官修目录,如三朝(太祖、太宗、真宗太祖、太宗、真宗)国史国史艺文志、两朝艺文志、两朝(仁宗、英宗仁宗、英宗)国史艺文志、国史艺文志、四朝四朝(神宗、哲宗、徽宗、钦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国史艺文志、国史艺文志

83、、中兴中兴(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国史艺文国史艺文志、崇文总目、通志志、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诸史艺文略、诸史列传、各书序言以及文集有关文字等等。著录书列传、各书序言以及文集有关文字等等。著录书籍都有辑录的解题,各类都有辑录的小序,都无籍都有辑录的解题,各类都有辑录的小序,都无新见,然而搜辑了文献有关资料,保存了许多佚新见,然而搜辑了文献有关资料,保存了许多佚书资料,所以有用,可作为工具书使用。书资料,所以有用,可作为工具书使用。粤我炮摧怂碘枉呐迄忍轮潮亥吭净业克吩兔杀昏属缨耪卸奶绊搅贺合刚磺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3、私家目录、私家目录私家藏书,汉

84、代已有。刘向校书,有出私家藏书,汉代已有。刘向校书,有出自自己或同僚藏书的,即可为证。自自己或同僚藏书的,即可为证。到唐代,私家藏书盛行,吴競到唐代,私家藏书盛行,吴競“尝目录尝目录其卷第,号吴氏西斋目录其卷第,号吴氏西斋目录”(唐书唐书吴競传吴競传)。郡斋读书志著录其书云。郡斋读书志著录其书云“录其家藏书凡一万三千四百六十八卷录其家藏书凡一万三千四百六十八卷”。至宋代,刊本出现,得书较易,藏书更至宋代,刊本出现,得书较易,藏书更盛。今存宋代私家目录即:晁公武郡斋盛。今存宋代私家目录即: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读书志20卷卷(衢本衢本),陈振孙直斋书录,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解题22卷,尤袤遂初堂书目卷,

85、尤袤遂初堂书目1卷卷 钝绿醇芋狂直半盔腑谓锋掷泽扶管洁滤僵捣朱腊枢烙决吝镜馒先虱哦待舒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明、清私家目录甚多。总的看来,它们明、清私家目录甚多。总的看来,它们对于整理先秦秦汉古籍有一定参考作用,对于整理先秦秦汉古籍有一定参考作用,便于考察、搜集有关书籍。明清私家目录便于考察、搜集有关书籍。明清私家目录比较明显的发展是,版本目录日益重视,比较明显的发展是,版本目录日益重视,当代著述地位突出,俗文学作品著录甚有当代著述地位突出,俗文学作品著录甚有贡献。贡献。募淘陆宵符英郴耘暮抡含敢琐馈啼巳镊东蓄庐优毙遍脚腐甜末屡吵以雨禾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明代著名目

86、录:明代著名目录:朱勘美西亭中尉万卷堂书目朱勘美西亭中尉万卷堂书目16卷卷叶盛菉竹堂书目叶盛菉竹堂书目6卷卷李廷相李蒲汀家藏书目李廷相李蒲汀家藏书目2卷卷陈第世善堂藏书目陈第世善堂藏书目2卷卷晁瑮宝文堂分类书目晁瑮宝文堂分类书目3卷卷高儒百川书志高儒百川书志20卷卷李如一得月楼书目李如一得月楼书目1卷卷祁承澹生堂藏书目祁承澹生堂藏书目14卷卷徐(火勃)红雨楼书目徐(火勃)红雨楼书目7卷卷钱谦益绛云搂书目钱谦益绛云搂书目4卷卷黄虞稷千顷堂书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32卷卷赵用贤赵定宇书目不分卷赵用贤赵定宇书目不分卷赵琦美脉望馆书目不分卷赵琦美脉望馆书目不分卷何陌挫漆锌梭斥闽疲显梆匀灵壁瞩邯粗拐罕呵扦背

87、镭慌铁嘴揍氯迁塘销亡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清代藏书家很多,著名书目也很多:清代藏书家很多,著名书目也很多: 钱曾述古堂书目钱曾述古堂书目4卷、也是园藏书目卷、也是园藏书目10卷、读书敏求记卷、读书敏求记4卷卷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1卷卷徐乾学传是楼书目徐乾学传是楼书目8卷卷吴骞拜经楼藏书题跋记吴骞拜经楼藏书题跋记6卷卷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识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识10卷、续录卷、续录4卷、再续录卷、再续录3卷卷孙星衍孙氏祠堂书目内编孙星衍孙氏祠堂书目内编4卷、外编卷、外编3卷卷汪绮振绮堂书目汪绮振绮堂书目6卷卷张金吾爱目精庐藏书志张金吾爱目精庐藏书志40卷卷瞿镛铁琴铜

88、剑楼藏书目录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24卷卷杨绍和海源阁藏书杨绍和海源阁藏书1卷卷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120卷、续志卷、续志4卷卷(1907年全部转售于日本岩崎氏静嘉堂文库年全部转售于日本岩崎氏静嘉堂文库 )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40卷卷李盛铎木樨轩藏书题记及书录李盛铎木樨轩藏书题记及书录 沧我蛮善闻贮秀榜密轧郧雌搭妆馒邵滑碉谚砧甲池蜗球豺耶辨综旅鳞炙疹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4、其他目录、其他目录丛书目录:丛书目录:宋代已有丛书目录,如百川学海宋代已有丛书目录,如百川学海10卷,明代有续卷,明代有续百川学海、再续百川学海、三续百川学海、广百川学海、再续

89、百川学海、三续百川学海、广百川学海等。如明代著名丛书还有汉魏丛书、唐宋百川学海等。如明代著名丛书还有汉魏丛书、唐宋丛书、宝颜堂秘笈、古今逸史、五朝小说等丛书、宝颜堂秘笈、古今逸史、五朝小说等等。清代如正续皇朝经解、玉函山房辑佚书等也是等。清代如正续皇朝经解、玉函山房辑佚书等也是重要丛书。近现代丛书更多,并兴起丛书目录的编撰。清顾重要丛书。近现代丛书更多,并兴起丛书目录的编撰。清顾珍汇刻书目是较早的丛书目录书,著录丛书目录珍汇刻书目是较早的丛书目录书,著录丛书目录261种。种。其后丛书目录不绝,至于当代。上海图书馆中国丛书综录其后丛书目录不绝,至于当代。上海图书馆中国丛书综录最为完备,共著录全国

90、最为完备,共著录全国41个大图书馆个大图书馆2797种丛书,分为种丛书,分为总目分类目录,附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总目分类目录,附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子目分类目录,子目书名索引、子目著者索引,子目分类目录,子目书名索引、子目著者索引,共三大册。它著录完备,使用方便,并反映全国实际收藏情共三大册。它著录完备,使用方便,并反映全国实际收藏情况,实为古籍整理必备的工具书。况,实为古籍整理必备的工具书。 卫殊遣变睡肆家哨公地蚕钦低咎骄像珊讶仰惑旬留草绝晚狂矫喂为偏姓磕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地方文献目录:地方文献目录:地方文献目录的主要意义在于提供方志目录。地方文献目录的主要意义

91、在于提供方志目录。明清私家目录已著录方志,如宝文堂书目已著明清私家目录已著录方志,如宝文堂书目已著录方志录方志258部,澹生堂书目著录方志部,澹生堂书目著录方志535部。部。现代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最为完备。其现代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最为完备。其1935年初版,著录方志年初版,著录方志5832种、种、93237卷,都是今存方卷,都是今存方志。志。1958年增订出版,计著录年增订出版,计著录7000多部。多部。1978年,年,在朱士嘉先生指导下,中国文史天文史料普查整编在朱士嘉先生指导下,中国文史天文史料普查整编组编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组编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190多个图多个图书馆、

92、博物馆、文史馆、档案馆入藏现存方志书馆、博物馆、文史馆、档案馆入藏现存方志8200多种,查检方志即地方文献甚为便利。多种,查检方志即地方文献甚为便利。 洒蓟望食忌朵猿怀娘同吓钢瘩化串皱赂稽喂佯蔷蹲邵力沪酌斜纱嚏扼氏嘲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专类目录:专类目录:由于科学研究发达,专科目录应运而生,由于科学研究发达,专科目录应运而生,依照专科研究需要而编制的目录不胜枚举。依照专科研究需要而编制的目录不胜枚举。依类而言,如依四部分类编的经学书目录、依类而言,如依四部分类编的经学书目录、史学书目录、诸子学书目录,又如依当代史学书目录、诸子学书目录,又如依当代学科分类编的文学书目录,依特需编的禁学科分类编的文学书目录,依特需编的禁毁书目录、鬻卖书目录、引用书目录、推毁书目录、鬻卖书目录、引用书目录、推荐书目录、个人著作目录以及书目的目录,荐书目录、个人著作目录以及书目的目录,等等等等 檬惯跃粮遵盘观招练姚墩越权骸雏订哈闯胯谍儒况砂砖修寥散昨涅鳖彩钉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求学读书要:求学读书要:读做一个人,读做一个人,读明一点理,读明一点理,读悟一点缘,读悟一点缘,读懂一颗心。读懂一颗心。弘一法师语录弘一法师语录 钵贼颐桃侣泊随玻绅陪慨件津渔乍锰牛村舆隆陈帘牺狠渣资箔征西毗曼瞧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第二讲目录学概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