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专业教育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7973818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肝#专业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乙肝#专业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乙肝#专业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乙肝#专业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乙肝#专业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肝#专业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肝#专业教育(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乙肝一.乙肝背景知识简介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又称同种血清性肝炎、长潜伏期肝炎,简称乙型肝炎(乙肝)。1精制课件1.为甚么亚太裔须要注意乙型肝炎?在所有族裔中,亚裔患乙型肝炎的比率最高。美国亚太裔患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患者)的比率多达15%,其他美国人只占0.3%。此外,美国亚太裔患上肝癌的比率高於美国白人1.7至11.3倍之多(华裔是六倍之多)。在中国,台湾,韩国,越南出生的成年人比率最高(10-20%)。在美国大约一百五十万的乙型肝炎患者中,亚太裔人占了一半以上。亚太裔人口中,最普遍的感染途径是在分娩程序中,病毒由母亲传染给婴儿。美国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婴儿

2、,54%是生於亚太裔母亲。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大约有四亿人是乙型肝炎患者,其中很多人对自己的病情,是全不知情的。大部份乙型肝炎患者是没有症状的,但他们可以把肝炎传染给别人和患上肝癌。2精制课件2.慢性乙型肝炎如何成为对生命有威胁的疾病?四个乙型肝炎带菌者中,有一人将会死於肝癌或肝硬化(由於肝脏损坏形成疤痕,肝脏衰竭而死)。有些人在三十岁英年便患上肝癌。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百万亚太裔死於此病,因为在他们诊断出此病时,已为期太晚,无法作出可能的有效的治疗。很多带菌者在肝癌初期时,仍显得健康和感到健康。这病在带菌者毫不知情之下,无声无息地恶化起来。症状到末期才显示出来。所有乙型肝炎的带菌者,不论他们感到

3、健康与否,都有发展成为肝癌或肝硬化的危险。对亚裔的健康来说,乙型肝炎是最大的威胁之一。均应作乙型肝炎检验,须接受免疫注射,定期作肝癌的检验。3精制课件3.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肝癌有关吗?关于乙肝炎和原发性肝癌的确切关系尚有争议。有一种看法认为乙型肝炎,特别是转为慢性的乙型肝炎引起肝硬化,在此基础上发展为肝癌。另一种看法认为,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有致癌和促癌作用,在其他环境致癌因素(如黄曲霉毒素)作用下,加上机体本身遗传、内分泌、免疫等失调而导致肝癌。4精制课件4.世界卫生组织已把乙型肝炎列为性病之一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和口对口的途径传播的。目前已知在人体的血液、唾液、月经血、阴道分泌物;羊水、

4、尿液、精液、乳汁中都有乙型肝病毒存在。夫妻之间或性伴侣之间可通过性行为中口对口及生殖器对生殖器接触而传播,国内已发现凡夫妻一方患乙型肝炎,另一方得病率很高;还发现在性关系混乱的妇女和暗娼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而且性交对象越多,感染率越高。5精制课件二.病原学乙肝病毒(HBV)为一种特殊的DNA病毒,乙肝病毒除人类外只能感染黑猩猩,组织培养尚未成功。这种病毒的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剂不能将其杀灭。煮沸10分钟、高压消毒、过氧乙酸和戊二醛等消毒效果较好。乙肝病毒除侵犯肝细胞外,也可见于人体的其他器官,如血白细胞、胆管上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脾脏、骨髓、精子、胰腺、肾脏等。至于乙肝病毒是否能在

5、这些器官中复制,以及它们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乙肝病毒又名丹氏颗粒,其结构分外壳及核心两个部分6精制课件一).乙肝病毒外壳1.外壳中含有表面抗原(HBsAg)、前S1蛋白及前S2蛋白1).表面抗原又称澳抗(因在一澳大利亚人血清内首先发现而命名),它本身无传染性,但由于它常与乙肝病毒同时存在,故常被认为是传染性标志之一。表面抗原能使人产生表面抗体(抗-HBs)。这种抗体具有保护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抗-HBs阳性,对乙肝病毒就有免疫力如果HBsAg阳性,说明已经受染;抗-HBs阳性说明已有免疫力;如果HBsAg及抗HBs均阴性应注射疫苗,直至抗HBs阳性7精制课件一).乙肝病毒核心1.

6、核心含有核心抗原、e抗原、乙肝病毒的DNA和DNA聚合酶等。1).核心抗原一般在血清中检测不到,在血清中只能检测到它所诱生的抗体(核心抗体,抗-HBc),这种抗体又可分为IgM、IgG两种。抗HBcIgM阳性:常表示体内有乙肝病毒存在,提示为现症病人。抗HBcIgG阳性:只表示曾有过或现正有乙肝病毒感染,故不能区别是现症病人还是既往感染。2).e抗原在病人血清中可以查到,如为阳性常表示病人体内有乙肝病毒存在,说明传染性较强。e抗体则相反,如阳性常表示传染性很3).病毒的DNA和DNA聚合酶等也均可在病人血中查到,它们的存在也代表血中有乙肝病毒存在,故阳性时也均表示传染性较强。8精制课件三.疾病

7、简介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及带病毒者,感染后3040天或发病前23月血液开始有传染性,病毒血症持续至发病后13月消失,少数持续数月、数年或20年以上2.带病毒状态可见于潜伏期、病后及隐性感染者,HBsAg阳性伴有HBeAg或HBVDNA阳性者传染性尤强。国内健康人群HBsAg阳性率8%21%。9精制课件3.乙肝病的传染本病主要由注射和密切的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血液HBsAg阳性者的唾液、乳汁、汗液、泪液、鼻咽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均可查出HBsAg。蚊、臭虫等吸血昆虫亦可能传播本病。共用牙刷、须刀、刀片、刺血针、注射器、口鼻诊疗器械等可经血或经口传播。带病毒的孕妇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染婴儿。慢

8、性HBsAg携带者主要来自母婴间的垂直传播。成人患病较多,流行区以儿童占多数。本病常导致慢性感染,少数可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全球约有3.5亿HBV慢性携带者,其中20%35%最终致硬化或肝癌。潜伏期26个月,平均3个月。10精制课件四.乙型肝炎发病的主要机理1.乙肝病毒的复制繁殖一般来说,肝细胞受乙肝病毒入侵后,乙肝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的病变。乙肝病毒只是利用肝细胞摄取的养料赖以生存并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病毒复制的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原都释放在肝细胞膜上,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辨认,并发生反应。这种在肝细胞膜上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可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和破坏,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11精制

9、课件2.急性肝炎的形成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后,人体对病毒抗原产生相应的抗体,即表面抗体、e抗体及核心抗体等。这些抗体在血清中企图中和乙肝病毒及其相应的抗原;另一方面人体的细胞免疫发生启动,特别细胞毒T细胞,它会瞄准已经窜入乙肝病毒的肝细胞(靶细胞)进行攻击。结果在清理这些靶抗原和肝细胞内病毒的同时肝细胞成了牺牲品。根据肝细胞破坏的多少就出现相应不同轻重的急性期临床征象。12精制课件3.慢性肝炎的形成慢性肝炎患者中,乙肝病毒的抗原与肝细胞膜结合要产生新的抗原,叫肝细胞膜特异性抗原(SLP)。人体免疫系统相应特异性抗体,同时刺激杀伤细胞(K细胞),对肝细胞起杀伤作用,并消灭部分病毒(称为ADCC)。由

10、于慢性肝炎患者的免疫反应不足,并不能完全清除乙肝病毒。慢性肝细胞病变就要周而复始的持续存在。慢性乙肝的肝细胞在溶解、破坏过程中,可产生各种免疫调节因子,一方面可使肝脏免疫反应减轻和局限化,使肝脏不致进一步损害;另一方面使细胞毒T细胞和ADCC作用增加,并促成自身免疫反应(造成肝内外病变),使疾病迁延不愈。13精制课件五.乙肝分类一)、急性肝炎(一)急性黄疸型肝炎:1.黄疸前期:有畏寒、发热、乏力、厌食、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便秘;此时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2.黄疸期:出现黄疸,常见巩膜首现黄染,继而全身皆黄,于数日至23周内达顶峰。血清ALT活力显著升高,常在400u以上,此期持续26

11、周或更久。3.恢复期:此期黄疸渐退、肝肿大及其他各种症状均渐消退,食欲恢复正常,但仍感轻度肝区痛。此期持续平均一月。(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占发病总数80%以上,起病徐缓,多不发热,整个病程中不出现黄疸。肝功能改变较轻,常仅有ALT明显增高,多数可以逐渐恢复;少数可转为慢性肝炎。14精制课件二).慢性肝炎(一)轻度在慢性HBV感染后的过程中,可能是病毒高度复制的状态,亦可是病毒复制被清除的感染后期。但多数症状轻微,病情较稳定,或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ALT升高(二)中度常有典型的肝病症状:乏力、腹胀、便溏等。肝脾肿大、不同程度黄疸等;ALT和AST可反复或持续升高。可在隐匿

12、情况下进展为肝硬化。(三)重度症状明显,全身不适、乏力、恶心或呕吐、无食欲、腹胀或上腹闷胀、消瘦、可有程度不同的黄疸、蜘蛛痣、肝脾同时肿大。ALT、AST升高,两者比值相近,5年病死率30%50%。15精制课件三).重型肝炎(一)急性重型肝炎: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黄疸急剧加深、肝功能明显异常(特别是血清胆红素大于171mmol/L)。(二)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初期亦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症状常严重,高度乏力,恶心呕吐及腹胀,黄疸明显上升,显著出血倾向,腹水、常在起病10日后出现肝性脑病,晚期可出现肝肾综合征。(三)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重度)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亚急性重型肝炎,

13、故本型的临床表现基本上与亚急性重型肝炎类同。16精制课件五).肝炎肝硬化分为活动性肝硬化和静止性肝硬化两种。(一)活动性肝硬化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依然存在,特别是ALT升高、黄疸、蛋白减低、肝脏质地变硬、脾进行性增大。(二)静止性肝硬化有或无肝病病史,ALT正常,无明显黄疸,肝质硬,脾大;常于过度劳累或饮洒,暴饮、暴食后进展为活动性肝硬化。如无后者出现,其存活情况与正常人无异。17精制课件二、病原学诊断1.诊断指标:血清HBsAg阳性;血清HBVDNA阳性;血清抗-HBcIgM阳性;肝内HBcAg或HBVDNA阳性。有以上任何一项阳性,可诊断为现症HBV感染。2.急性乙型肝炎需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

14、发作鉴别,下列动态指标可作参考:HBsAg滴度由高到低,消失后抗HBs阳转,提示为急性肝炎;急性期抗-HBcIgM滴度符合慢性肝炎,并有一种以上现症HBV感染标志阳性,提示为慢性肝炎急性发作。3.慢性HBsAg携带者:是指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18精制课件4.乙肝两对半的含义:乙肝两对半的含义: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即产生系列免疫反应,在血清中可检测出相应的抗原与抗体。肝病毒感染后的标志物主要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一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一HBe)乙肝核心抗体(抗一HBc)。人们将这5项俗称为“两对半”。1

15、9精制课件4.两两对半各半各项指指标的含的含义:HBcAb是HBcAg对应抗体,它不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而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的一种指标,包括IgM、IgG、IgA三种类型。HBcAbIgM阳性:是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和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具有高度传染性。还见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HB-CAb-IgG阳性高滴度是指正在感染HbcAb-IgG低滴度则指过去感染过HBV20精制课件1).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协助早期诊断和作为携带者指标2).HBsAb(抗-HBS)乙肝表面抗体(+)阳性阳性表示有免疫力判断人群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水平3).HBcAb(抗-HBC)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有助于

16、确诊处于“窗户期”(抗原消失,抗体尚未形成)急性乙肝。有助于发现HBSAg阴性的乙肝。高滴度(阳性)示病毒复制,低滴度示无传染性有助于发现HBSAg阴性的乙肝感染者和携带者。21精制课件4)HBeAge抗原:正常值:阴性(-)阳性(+)表示血中存在大量病毒急性乙肝持续性阳性示肝组织严重损害,易成慢性肝炎肝硬化传染期较长,是病毒复制的重要指标。阳性孕妇则新生儿九成亦是阳性。5)e抗体抗-HBe阳性表示病毒在血中消失表示病情进入恢复期,传染性较低。慢性乙肝阳性示病情静止。肝硬化阳性和甲胎蛋白升高,则预示可能为早期原发性肝癌。22精制课件5.什么是乙肝什么是乙肝“大三阳大三阳”、“小三小三阳阳” 乙

17、型肝炎“大三阳”和“小三阳”,是指在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时,出现的两种不同结果。“大、小三阳”,都只是反映患者体内血清里的乙肝病毒数量和活跃程度的一个标记物数据,只能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而不能根本反映病人肝脏功能是否正常。1).大三阳:通常把乙肝表面抗原、抗原及核心抗体呈阳性()称为“大三阳”;(1)这类患者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2)多见于急性、慢性肝炎、肝硬化、乙肝潜伏期、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3)诊治需综合判断,采取不同措施。23精制课件2).小三阳:HBsAg、抗一HBe和抗一HBc三项阳性就叫做“小三阳”。这类患者病毒复制已缓解,传染性弱,临床大多表示疾病在好转或

18、恢复。尽管“小三阳”患者一般无需常规治疗,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注意饮食、休息、不饮酒,定时复查复诊,做到心中有数。临床上“小三阳”也常出现各型慢性肝炎、肝硬化者,这可能是由于体内病毒出现不断变异,原产生的抗体不能阻止病毒复制,或感染了其它亚型的乙肝病毒,或体内剧烈免疫紊乱,对这类患者需进一步深人全面诊治。24精制课件6.何何谓“三三对半半”、“四四对半半”肝病毒感染后的标志物主要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一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一HBe)、乙肝核心抗体(抗一HBc)。人们将这5项俗称为“两对半”。近年来又在乙肝表面抗原中分离出前S1抗原与相应的

19、前S1抗体;前S2抗原与前S2抗体,通称“三对半”、“四对半”。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和病毒入侵肝细胞有关,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最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其阳性与病毒复制有关,是传染性标志;前S1抗体、前S2抗体阳性是病毒将被清除的标志,有保护作用。表明机体获得了免疫力。25精制课件七.乙肝的预防1.乙肝病毒传染途径1).乙肝病毒存在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中,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例如,预防注射时只换针头,不换针筒,如果被注射者血中含有乙肝病毒,抽回血时就可能把病毒吸入针筒中,再给别人注射时就能把病毒和疫苗一同注入体内而感染别人。同样,如针灸针、牙钻、采耳血针、头皮针等如消毒不严均可造成乙型肝炎的

20、传播。输血及应用血液制品如血浆等,如献血员未经严格筛选也可引起乙型肝炎。总之,凡能让病人的血液进入另一个人体内的一切传播方式,包括共用牙刷、共用刮脸刀片等都有可能引起乙肝传播。26精制课件2).母婴传播(又称垂直传播)也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其意义很大,据估计约有1/3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来源于母婴传播。预防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另一种是单独注射乙肝疫苗。一般认为联合应用的预防效果可达90以上,可用于母亲HBsAg和e抗原均阳性的新生儿。母婴传播中绝大部分是在分娩过程中感染新生儿,在这种情况下预防的效果很好;但也有少数是子宫内感染,在这种情况

21、下,预防是无效的27精制课件3).密切接触:也是乙肝传播的常见方式表面抗原和e抗原同时阳性者,应尽可能避免与其他人特别是儿童密切接触。精液中有乙肝病毒,故可通过性生活而传播。唾液中也偶有乙肝病毒,故应进行分餐制。吸血昆虫虽可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但从流行学的调查来看,意义不大。初乳中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也很高,但是否应避免母乳喂养仍有不同意见,因有人报告母乳喂养与否与新生儿受染率并无关系。当然,已经注射过乙肝疫苗的新生儿更可以母乳喂养了。28精制课件2.如何预防乙型肝炎?近十年来,通过对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的研制、临床试验和大规模地推广应用,已使乙型肝炎的预防进入了以特异性免疫预防为主

22、的崭新阶段。有两种制品可用于预防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可提供主动免疫,用于接触前后的预防。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提供暂时性的被动作用,用于某些接触后人群的紧急预防。29精制课件1).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乙肝免疫球蛋白是由含抗-HBs的人血清浓缩纯化制成。每毫升含200IU(国际单位)以上者称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按此效价计算。其用量一般为0.05-0.07ml/kg(体重)。目前国内生产的HB-IG,每毫升含量60-160IU,多数为100IU,因此,用量应为0.075-0.2mlkg。2).乙肝疫苗预防这是控制乙肝的根本途径。由于乙型肝炎病毒至今尚不能在实验室进行离体培养,因此不能

23、用传统的培养病毒的方法来制备疫苗。注射乙肝疫苗后,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s),使其免受乙肝病毒侵害30精制课件3.如何打乙肝疫苗如何打乙肝疫苗我国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来源于新生儿及儿童期的感染。由此可见,新生儿的预防尤为重要,所有新生儿都应当接种乙肝疫苗。其次,学龄前儿童也应进行接种。第三是HBsAg阳性者的配偶及其他从事有感染乙肝危险职业的人,如密切接触血液的人员、医护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等。第四是意外受乙肝病毒感染的人,如意外地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HBsAg阳性血液溅于眼结膜或口腔黏膜,输入HBsAg阳性的血液等,均应接种乙肝疫苗。31精制课件母亲HBsAg阳性

24、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采用注射2支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出生后1、2、7月各注射1次)的方案,对于新生儿的保护率可达97.13。母亲HBsAg阴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就可以了,一般每次10g,注射3次(出生后立即、1个月及6个月)即可取得满意的预防学龄前儿童的接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抽血查HBsAg及抗HBs,两者均阴性时再进行接种。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进行接种,采取0、1、6月各注射10g的方案。成人:接种前应先检测HBsAg及抗HBs,两者均阴性时再进行接种,可采取0、1、6月各10g方案。意外感染,应立即(24小时之内,越早越好)肌注乙型肝炎免疫球

25、蛋白10IUkg(成人200IU34支),2周后再按0、1、6月各10g方案接种乙肝疫苗。32精制课件4.接种疫苗后,多长时间需再次接种接种疫苗后,多长时间需再次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主要是要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何时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者,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可在6年内复种。我国的多数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33精制课件5.乙肝患者有没有必要打

26、乙肝疫苗?乙肝患者有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无预防效果,无论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只是浪费疫苗和经费而已。对由于以往感染乙肝病毒而现在已经自然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者(乙肝“二对半”检查表面抗体呈阳性),更没有必要再接种疫苗如果是急性乙肝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完全治愈并康复,检查乙肝病毒“二对半”表面抗原已阴转,只剩下核心抗体为阳性,而保护性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又始终不能自己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促使表面抗体产生,使自己以后不再得乙肝。34精制课件八.乙肝的治疗一)慢性乙肝的治疗原则1.适当休息:炎症明显活动时应强

27、调卧床休息。炎症处于静止期的患者(血清转氨酶基本正常)可适当增加活动及工作量。2.高蛋白饮食,同时应多吃蔬菜,主食应适当控制,以免过胖。3.药物治疗:采取抗病毒、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脏病变恢复以及防止肝脏纤维化等中西药物综合疗法。(1).目前药物的品种繁多,但疗效多不能肯定。因此迫切需要进行严格的临床研究,找出肯定有效的药物。(2).药物不宜应用过多、过久,因为大多数中西药物都需要在肝脏内解毒,用药过多过久,可能增加肝脏负担,临床上确有长期药物治疗不愈,停药后反而肝功能正常的病例。(3).同时应避免一切损害肝脏的因素,如饮酒、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35精制课件二).对症治疗(一)

28、恶心、呕吐止吐可口服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灭吐灵)510mg,每天3次;或肌注2040mg;亦可针刺内关、大陵或耳穴神门。进食过少或呕吐明显者可静脉补液。(二)食欲不振可服多酶片(12片,每天3次)、胰酶(1g,每天3次)或山楂30g。亦可用鸡内金9g、谷麦牙各24g、神曲12g煎服。迎福来治疗仪辐照肝俞、期门等穴也可明显改善食欲。(三)肝区疼痛可服苯海索(安坦)2mg,每天3次,亦可用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芍药、枳壳、川芎、甘草、制香附);或迎福来治疗仪辐照上述穴位治疗。36精制课件三).护肝、退黄1.退黄:口服黄疸茵陈冲剂12包,每日3次,或茵技黄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各20ml加入10%葡萄

29、糖液500ml内静滴,每日1次;还原型谷胱甘肽600120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500ml内静滴,每日1次,退黄作用也较好。2.降酶:可采用联苯双酯治疗,每次10mg每日23次服用,当ALT正常后逐渐减量,疗程不低于半年以免反跳。甘草甜素具有类似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消炎作用,用于降酶、退黄以其第三代产品甘利欣抗炎作用更强,副作用更小。3.中医辩证论治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正气不足,湿热侵袭脾胃,影响及于肝胆所致,可用辩证论治。37精制课件四).抗病毒治疗(一)干扰素治疗1.干扰素干扰素有、三型,用于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干扰素(interferonIFN)主要是IFNa。目前主张采用大剂量治疗,

30、可提高疗效。适用于下列情况患者:治疗前血清HBVDNA低水平(200pg/ml);血清ALT升高(正常值2倍);病程短;女性;不合并肝硬化;不合并其他病毒肝炎;非母婴垂直传播。2推荐用法(1)开始时即以300万至500万单位,隔日1次或每周3次皮下注射。(2)开始时每日1次,1020日后隔日1次或每周3次皮下注射。(3)开始时每日1次,2030日后隔日1次或每周3次皮下注射。疗程以大于6个月为宜,可酌情用12个疗程。38精制课件3.有以下情况者慎用或禁用干扰素治疗:血清胆红素升高(大于34.2mmol/L);活动性肝硬化(失代偿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要器官病变者(严重心、肾疾病)或有神经

31、精神病史者。39精制课件(二)核苷类似物1单磷酸阿糖腺苷:前5天,每天10mg/kg加入250ml液体内静脉滴注,后23天,每天5mg/kg静滴。可有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2阿昔洛韦:对乙肝病毒的复制也有一定抑制作用。ACV剂量为每日(1015)mg/kg,分2次溶于250ml液体内静滴,共60天;亦可第1周每日(2025)mg/kg,后53天,每日(1518)mg/kg。后者口服剂量为每天0.5mg/kg,疗程14天。3拉米夫定:通过抑制DNA的合成来迅速而强有力的抑制HBV复制;改善肝脏坏死炎症性病变,减少纤维化程度,长期治疗能增加HBeAg血清转换;长期服用可很好耐受,安全性良好;主要适用

32、于HBV复制的慢性乙肝病例。长期服用易出现病毒变异。4泛昔洛韦:该药能能抑制HBV-DNA的产生与转录,因而治后复发率低,是其特点。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40精制课件(三)苦参素:抗乙肝病毒、抑制肝细胞凋亡、免疫调节、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等作用,可口服、肌注,或静滴。(四)免疫调节治疗:免疫调节药,可能阻止或改变疾病的发展。1免疫增强剂:目前常用胸腺肽和胸腺肽a1(Ta1)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学合成多肽,具有免疫促进作用,能促进T细胞成熟。常用剂量1.6mg/支,皮下注射,每周2次,疗程6个月。以Ta1与a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及丙肝可以提高疗效。2免疫抑制剂: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与其他免疫抑制

33、剂合用3过继免疫:包括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等,可能有一定疗效,可以试用。41精制课件五五).妊娠期肝炎的处理妊娠期肝炎的处理1.孕妇患肝炎时亦按肝炎治疗,任其自然分娩,避免在肝炎未愈时进行外科手术或人工流产。2.妊娠晚期患肝炎,应作好早产、流产准备,预防出血及感染。必要时使分娩延迟以避过肝炎极期。3.婴儿一般不宜母乳喂养。4.HBsAg、HBeAg、抗-HBc及或HBVDNA阳性孕妇所产婴儿,必须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并按0、1、6方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42精制课件六、重型肝炎的治疗(立即住院抢救,救治)预防措施为:1.急性期患者应予隔离。2.对血源应严格筛选。3.HBsAg携带者及患者注射器具应严格消毒。4.对儿童及无免疫力人群须注射乙肝疫苗(0、1、6法)。5.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或穿刺过程中皮肤受创并被HBV阳性患者血液污染后,可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和含抗-HBs的高价免疫球蛋白(HBIG);6.乙肝孕妇所生新生儿,生后立即注射HB-IG1ml,并于1、2、3月龄各接种HBsAg疫苗1520mg43精制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