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7972467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选修1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186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第九单元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荔城中学荔城中学 黎伯钦黎伯钦所谓改革,就是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以所谓改革,就是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以促进发展。学习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要立足于背景(原因)促进发展。学习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要立足于背景(原因)、内容、作用、评价几个要素。、内容、作用、评价几个要素。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

2、课标课标】1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时代特征。2 2、了解商鞅变法的、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认识其特点特点。3 3、探讨商鞅变法的、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历史作用。【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秦国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改革运动最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商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商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迅速改变了秦国的落后面貌,而且不仅迅速改变了秦国的落后面貌,而且为日后秦国统一中为日后秦

3、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国奠定了基础。但变法施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但变法施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消极影响。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消极影响。(一)时间:(一)时间:公元前公元前4世纪中期(前世纪中期(前356年年前前338年)年)或秦孝公在位期间。或秦孝公在位期间。(二)地域:(二)地域:战国时期的秦国。战国时期的秦国。(三)历史背景(或原因):(三)历史背景(或原因):春秋战国之际,铁制农具和牛耕逐渐推广促进了春秋战国之际,铁制农具和牛耕逐渐推广促进了生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产力的极大提高。【根本原因根本原因】 社会阶级关系变化,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社会阶级关系变化,

4、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层,他们要求进一步打破束缚,解放生产力。阶层,他们要求进一步打破束缚,解放生产力。 社会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以中央集社会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制度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权制度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春秋战国之际,春秋战国之际,兼并战争兼并战争频繁,各国为了自保纷纷频繁,各国为了自保纷纷进行变法。(进行变法。(富国强兵富国强兵) 【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学说主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学说主张变革,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张变革,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四)主要内容:(四)主要内容:A政治

5、上:政治上:通过通过废除废除“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建立严密的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推行,推行县县制制,制定,制定秦律秦律等措施,打击旧势力,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等措施,打击旧势力,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强中央集权。利益,加强中央集权。B经济上:经济上:通过通过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改等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的经变旧的生产关系,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济实力。C军事上:军事上:通过通过奖励军功奖励军功等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等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

6、上:“燔诗书而明法令燔诗书而明法令”,实行,实行文化专制文化专制。E社会习俗:社会习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的政策等。的政策等。(五)特点:(五)特点:除旧布新,改变社会性质;不畏权贵,严刑峻法;实现富国强兵的除旧布新,改变社会性质;不畏权贵,严刑峻法;实现富国强兵的改革。改革。(六)改革的性质(实质):(六)改革的性质(实质):商鞅变法是一次至上而下的促进秦国商鞅变法是一次至上而下的促进秦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度转变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度转变的改革。的改革。(七)历史作用:(七)历史作用:经济上,从根本上经济上,

7、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机。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立。 军事上,极大地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的战斗力提高了秦国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取,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取得主动权。得主动权。 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强和秦后来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强和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于中对于中国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国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改变生产方式和社会性质改变生产方式和社会性质“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

8、法”(八)成败原因分析:(成功)(八)成败原因分析:(成功)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是时代潮流时代潮流,商鞅变法,商鞅变法顺应顺应了这了这个趋势;个趋势; 秦国国君有比较集中的权利,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秦国国君有比较集中的权利,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变法;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变法; 商鞅制订了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并坚决贯彻执行。商鞅制订了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并坚决贯彻执行。(九)局限性:(九)局限性: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没有与旧制度、旧文化

9、彻底划清界限。没有与旧制度、旧文化彻底划清界限。1、商鞅变法内容中,最有力地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商鞅变法内容中,最有力地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 A、重农抑商、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奖励军功 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D、制定连坐发、制定连坐发2、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建立县制 D、废井田,开阡陌、废井田,开阡陌3、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到决定性作、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用

10、的内容是( ) A、“为田开阡陌封疆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军功、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重农抑商 D、推行县制、推行县制4、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是、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是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5、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其主要依据是、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其主要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奖

11、励军功、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耕织6、商鞅变法后,秦国、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其主要原因是 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敌者同赏” B、“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C、“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D、“为田开阡陌封疆为田开阡陌封疆”7、与其他各国相比,秦国改

12、革的有利条件包括、与其他各国相比,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包括 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国内旧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国内旧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秦国君臣民众较易认同法家学说秦国君臣民众较易认同法家学说 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秦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比其他中原各国先进秦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比其他中原各国先进 A、 B、 C、 D、8、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不变商鞅虽死,秦法不变”。上述现象说明。上述现象说明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

13、趋势 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 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A、 B、 C、 D、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标课标】1 1、通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其改革的主要、通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其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2 2、认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对本民族与中国、认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对本民族与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整体感知整体感知】为了缓解民族对立和社

14、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为了缓解民族对立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北,北魏孝文帝在其祖母冯太后改革的基础上,进行大刀阔斧的魏孝文帝在其祖母冯太后改革的基础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促进了北魏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促进了北魏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一)时间:(一)时间:公元公元5世纪末,南北朝(世纪末,南北朝(420年年589年)年)(二)地域:(二)地域:北朝北朝(中国华北地区或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国华北地区或黄河中下游地区)(三)历史背景(或原因):(三)历史背景(或原因):北魏的建立北魏的建立结束结束了西晋以来中国了西晋以来中国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生产发展,民族

15、融合加强。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加强。 北魏政权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北魏政权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化进程。 但是各种制度有许多缺陷,基层实行的宗主督护制,导但是各种制度有许多缺陷,基层实行的宗主督护制,导致广大农民负担繁重致广大农民负担繁重阶级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尖锐。 北魏实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使北魏实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使民族矛盾尖锐民族矛盾尖锐,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 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政权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进行改革。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政权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进行改革。 孝文帝具有良好的汉文化素养,深刻认识到了汉族

16、的先孝文帝具有良好的汉文化素养,深刻认识到了汉族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进和鲜卑族的落后。(四)主要内容:(四)主要内容:推行新制:(前期,冯太后)推行新制:(前期,冯太后)制定制定官吏俸禄制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整顿吏治。推行推行均田制均田制,使无地农民获得了耕地。,使无地农民获得了耕地。设立设立三长制三长制,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到完善。,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到完善。推行新的推行新的租调制租调制,大大增加国家收入。,大大增加国家收入。 495年,迁都洛阳年,迁都洛阳移风易俗,实行移风易俗,实行汉化政策汉化政策:易服饰、改汉姓、讲汉话、通婚姻、改籍贯等。易服饰、改汉姓、讲汉

17、话、通婚姻、改籍贯等。(五)特点:(五)特点:是一次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的改革是一次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的改革。(六)改革的性质(实质):(六)改革的性质(实质):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维护北魏鲜卑族封建统治维护北魏鲜卑族封建统治的的改革。改革。(七)历史作用:(七)历史作用:改革改革促进了中国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繁荣促进了中国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繁荣,推动了,推动了鲜卑族的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变,增加了国家收入。鲜卑族的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变,增加了国家收入。鲜卑族积极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汉族文化的发鲜卑族积极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汉族文化的发展和

18、繁荣,展和繁荣,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改革改革促进了中国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促进了中国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隋唐时期国家的,为隋唐时期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统一奠定了基础。(八)成败原因分析:(八)成败原因分析:( (成功成功) )历史背景的历史背景的点;点;改革措施改革措施顺应了封建化的历史潮流顺应了封建化的历史潮流。 始终有最高统治者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始终有最高统治者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文化落后的民族往往因为其军事力的得强大而能够征服先文化落后的民族往往因为其军事力的得强大而能够征服先进的民族。但是要维护其统治就必须像被征服民族学习。进的民族。但是要维护其统治就必须像

19、被征服民族学习。元朝和清朝都是少数民主建立起的政权。元朝很快被推翻,元朝和清朝都是少数民主建立起的政权。元朝很快被推翻,蒙古人又回到北方草原;清朝统治中国长达蒙古人又回到北方草原;清朝统治中国长达267年,满族年,满族在中国多数地区都有分布。两种不同的结果,和当时统治在中国多数地区都有分布。两种不同的结果,和当时统治者对汉民族和汉文化的态度有很大关系。者对汉民族和汉文化的态度有很大关系。1、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由畜牧经、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

20、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实质上是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汉化过程2、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孝文帝改革的实质是、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孝文帝改革的实质是 A、农业化的过程、农业化的过程 B、封建化的过程、封建化的过程 C、鲜卑族汉化的过程、鲜卑族汉化的过程 D、民族融合的过程、民族融合的过程3、北魏孝文帝前期改革的侧重点是、北魏孝文帝前期改革的侧重点是 A、以新制度取代旧制度、以新制度取代旧制度 B、迁都洛阳、迁都洛阳 C、移风易俗、移风易俗 D、汉化、汉化4、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

21、的主要目是、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的主要目是 A、授汉族先进文化、授汉族先进文化 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C、恢复和发展经济、恢复和发展经济 D、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5、让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让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北魏政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北魏政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按人口分配土地、按人口分配土地 B、任用崔浩等汉族儒生、任用崔浩等汉族儒生 C、兴办太学,培养人才、兴办太学,培养人才 D、重新统一黄河流域、重新统一黄河流域6、北魏孝文帝注重对社会习俗的改革,他采取的措施不、北魏

22、孝文帝注重对社会习俗的改革,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包括 A、严格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严格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 B、宣布与汉族同源,要求鲜卑族使用汉姓、宣布与汉族同源,要求鲜卑族使用汉姓 C、仿效汉族的典章制度修订官制礼仪、仿效汉族的典章制度修订官制礼仪 D、仿照汉族习俗制定官吏、妇女冠服样式、仿照汉族习俗制定官吏、妇女冠服样式7、导致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有、导致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有 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 民族关系的合理调整民族关系的合理调整 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碰撞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碰撞 A、 B、 C、 D、8、在改革中,孝文

23、帝大力整顿吏治,对贪赃枉法者严惩、在改革中,孝文帝大力整顿吏治,对贪赃枉法者严惩不贷,这些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有不贷,这些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有相对缓和了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了阶级矛盾 相对缓和了民族矛盾相对缓和了民族矛盾 有利于北魏政权的稳定有利于北魏政权的稳定 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A、 B、 C、 D、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18611861年农奴制改革年农奴制改革【课标课标】1 1、简述、简述186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 2、概述、概述“二一九法令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和

24、局限性。3 3、探讨、探讨186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9世纪中叶,实行农奴制的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国世纪中叶,实行农奴制的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国内矛盾丛生且不断激化。内矛盾丛生且不断激化。为了缓解统治危机,缓和社会矛为了缓解统治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颁布年颁布“二一九法令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从而使俄国废除农奴制,从而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推动了俄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但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但也

25、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一)时间:(一)时间:19世纪中后期世纪中后期(二)地域:(二)地域:俄国俄国(三)历史背景(或原因):(三)历史背景(或原因):19世纪中叶世纪中叶农奴制农奴制的存在的存在激化激化了俄国的了俄国的阶级矛盾阶级矛盾,农奴,农奴反抗、农民暴动不断反抗、农民暴动不断威胁着沙皇的统治威胁着沙皇的统治。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俄国经济远落后于西欧。经济远落后于西欧。 社会上出现主张解放农奴,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思潮;社会上出现主张解放农奴,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思潮;革命民主主义者准备推翻沙皇封建统治。革命民主主义者准备

26、推翻沙皇封建统治。 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统治者认识到失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统治者认识到必须进行改革。必须进行改革。(四)主要内容:(四)主要内容:“二一九法令二一九法令”使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并且享有公民权。,并且享有公民权。规定土地仍归地主所有,但是规定土地仍归地主所有,但是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要缴纳赎金,还需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农民要缴纳赎金,还需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赎金的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赎金的20%至至25%。剩余部分必须在之后的。剩余部分必须在之后的49

27、年内还本付息,才能拥年内还本付息,才能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有土地的合法权利。 为了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控制加强对农民的控制,法令规定由村社负责份地赎金,法令规定由村社负责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农民付清赎金后,经村社同意才能离开。和赋税的缴纳。农民付清赎金后,经村社同意才能离开。另外在另外在1861年之后,亚历山大二世在政治、司法、教育、年之后,亚历山大二世在政治、司法、教育、军事方面也做了一些改革。军事方面也做了一些改革。(五)特点:(五)特点:由俄国沙皇领导的由俄国沙皇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的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封建残余,目的还是要目的还是要维护其封建统治维

28、护其封建统治。(六)改革的性质(实质):(六)改革的性质(实质):由俄国沙皇领导至上而下的具有明显由俄国沙皇领导至上而下的具有明显资产阶级性质的的改革。资产阶级性质的的改革。(七)历史作用:(七)历史作用:经济上为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改革之后工厂、工人数量增加一倍多。之后工厂、工人数量增加一倍多。 政治上沙皇专制政权逐渐转变为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政治上沙皇专制政权逐渐转变为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适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改革使俄国的生产

29、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的发展了俄国农业的发展,并,并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八)成败原因分析:(成功)(八)成败原因分析:(成功)改革有掌握实权的沙皇的领导。改革有掌握实权的沙皇的领导。 改革的措施改革的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流。 改革取得了俄国最广大的农奴的支持。改革取得了俄国最广大的农奴的支持。

30、(九)局限性:(九)局限性:“二一九二一九”法令只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只是沙皇被迫作法令只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只是沙皇被迫作出的让步,出的让步,没有改变其专制的本质没有改变其专制的本质。 从实际上看改革具有从实际上看改革具有欺骗性和掠夺性欺骗性和掠夺性。改革后许多农民。改革后许多农民遭受了更重的剥削。遭受了更重的剥削。 改革改革不彻底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级革命的任务。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脸,

31、同时也在俄国面前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脸,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脸。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给自己丢了脸。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觉醒”是指人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军备落后 B、制度腐败、制度腐败 C、经济凋敝、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吏治腐败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 B、废除农奴制、废除农奴制 C、化解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巩固统治、化解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D、满足农奴的要求、满足农奴的要求3、19世纪世纪60、70年代,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年代,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大改革

32、时代大改革时代”。该。该时代涉及的改革领域有时代涉及的改革领域有 政治改革政治改革 司法改革司法改革 教育改革教育改革财政改革财政改革 军事改革军事改革 A、 B、 C、 D、4、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前,俄国面临严峻危机,主要表现在、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前,俄国面临严峻危机,主要表现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十二月党人起义十二月党人起义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群体的强烈呼吁群体的强烈呼吁 A、 B、 C、 D、5、为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亚历山大二世进、为使沙皇专制制度

33、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改革。这一改革对俄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包括行了改革。这一改革对俄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包括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 俄国人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俄国人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推动着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制度转变推动着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制度转变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A、 B、 C、 D、6、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农民无偿得到一块份地、农民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B、农民不再受村社的严格管理、农民不再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

34、了人身自由、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自法令颁布之日起,农民即可赎买份地、自法令颁布之日起,农民即可赎买份地7、俄国、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是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是“对农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这主要是指 A、农民必须用钱购买商品、农民必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必须用高价赎买份地、农民必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农民成为商品8、列宁在评价、列宁在评价1861年改革时说:年改革时说:“臭名昭彰的臭名昭彰的解放解放,实际上,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

35、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侮辱。”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B、改革后农民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改革后农民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 C、改革后农民支付高额的赎金、改革后农民支付高额的赎金 D、改革后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改革后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明治维新明治维新【课标课标】1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

36、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路的多样性。3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9世纪中期的日本,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被迫打开了国门。世纪中期的日本,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被迫打开了国门。面临严重的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危机,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为改变被侵略为改变被侵略的命运,实现富国强兵的命运,实现富国强兵,进行了倒幕运动,建立了以天皇,进行了倒幕运动,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起近代化国为首的明治政府,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起近代化国家,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从而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

37、家,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从而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命运。地的命运。(一)时间:(一)时间:19世纪后半期(世纪后半期(1871年开始的一系列改革)年开始的一系列改革)(二)地域:(二)地域:日本日本(三)历史背景(或原因):(三)历史背景(或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出现新兴资产阶级。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幕府统治腐朽,遭到资产阶级、下层武士和民众的反对。幕府统治腐朽,遭到资产阶级、下层武士和民众的反对。 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冲击了其封建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其冲击了其封建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西南强藩领导了倒幕运动,幕

38、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西南强藩领导了倒幕运动,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掌握了实权。掌握了实权。(四)主要内容:(四)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形成了真正的中央集权政府。废除等级制度,宣废藩置县形成了真正的中央集权政府。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布四民平等。经济方面:经济方面:进行土地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在政府主导之下发展资本进行土地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在政府主导之下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主义近代工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文化方面:文化方面:派遣留学生,让民众了解西方;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提高派遣留学生,让民众了解西方;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提高国民素质。国民素质。

39、军事方面:军事方面: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用新式武器装备军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设立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队;设立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五)特点:(五)特点:同时起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作用。政府对于经济发展起同时起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作用。政府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由中下级武士和部分资产到了主导作用。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由中下级武士和部分资产阶级领导。阶级领导。(六)改革的性质(实质):(六)改革的性质(实质):促进日本近代化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日本近代化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七)历史作用:

40、(七)历史作用:政治上,颁布了政治上,颁布了日本日本1889年宪法年宪法,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近代天皇制建立起来。近代天皇制建立起来。 经济上,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崛起为东方经济强国。经济上,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崛起为东方经济强国。文化上,日本全面向西方学习,促进了日本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文化上,日本全面向西方学习,促进了日本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对外关系上,对外关系上,20世纪初完全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获世纪初完全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改革的不彻底性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道路,给东亚其改革的不彻底

41、性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道路,给东亚其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局限性)(局限性)(八)成败原因分析:(成功)(八)成败原因分析:(成功)日本明治政府掌握实权,在政府的有力保证下进行改革。日本明治政府掌握实权,在政府的有力保证下进行改革。改革措施全面具体,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改革措施全面具体,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19世纪后半期列强的侵略重点是中国,无暇他顾,为日世纪后半期列强的侵略重点是中国,无暇他顾,为日本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本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明治维新期间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日本引进了最先明治维新期间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日本

42、引进了最先进的技术,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进的技术,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保守势力逐渐被削弱,民众乐于接受改革。保守势力逐渐被削弱,民众乐于接受改革。日本民族善于学习他国,不固步自封。日本民族善于学习他国,不固步自封。1、明治维新的核心内容是、明治维新的核心内容是 A、文明开化、文明开化 B、殖兴产业、殖兴产业 C、军事改革、军事改革 D、废藩置县、废藩置县2、明治维新中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的措施是、明治维新中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的措施是 A、土地国有化,统一征收地税、土地国有化,统一征收地税 B、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拍卖土地、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拍卖土地 C、国家租赁土地,建立私人农场、国家租赁土

43、地,建立私人农场 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3、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这最能说明这最能说明 A、日本实行征兵制、日本实行征兵制 B、日本以武士道精神来教育熏染军队、日本以武士道精神来教育熏染军队 C、日本实行募兵制、日本实行募兵制 D、日本积极准备对外扩张、日本积极准备对外扩张4、明治维新中土地政策实施的意义是、明治维新中土地政策实施的意义是 A、从法律上承认土地国有制、从法律上承认土地国有制 B、严禁土地买卖、严禁土地买卖 C、农民高价赎买份地

44、、农民高价赎买份地 D、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5、日本的福泽谕吉强调说:、日本的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日本明治维新推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日本明治维新推行了行了 A、“殖兴产业殖兴产业”的政策的政策 B、废除了旧体制、废除了旧体制 C、“文明开化文明开化”政策政策 D、进行军事改革、进行军事改革6、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B、大力改革

45、,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7、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教育改革的措施有、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教育改革的措施有武士子弟享受正规教育武士子弟享受正规教育 教育内容以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为主教育内容以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为主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强调效忠天皇,灌输忠君思想强调效忠天皇,灌输忠君思想 A、 B、 C、 D、8、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 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

46、相对薄弱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掌握较大实力,推翻来了幕府统治倒幕派掌握较大实力,推翻来了幕府统治改革措施全面且行之有效改革措施全面且行之有效 A、 B、 C、 D、第九单元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课标课标】1 1、掌握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特、掌握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点。2 2、通过对维新变法运动失败过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中、通过对维新变法运动失败过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逐步沦为半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47、封建社会。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严重的民族危机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民族危亡,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要求建,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但最终在顽固守旧势力的但最终在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镇压下失败阻挠镇压下失败。(一)时间:(一)时间:约约18951898年年(高潮(高潮“百日维新百日维新”

48、 和结局和结局“戊戌政变戊戌政变” 都在都在1898年)年)(二)地域:(二)地域:中国(清朝晚期)中国(清朝晚期)(三)历史背景(或原因):(三)历史背景(或原因):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亡国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的危险。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早期维新思想出现,及康有为、梁启超对维新变法的宣早期维新思想出现,及康有为、梁启超对维新变法的宣传。维新派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维新运动进入政治实践传。维新派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维新运动进入政治实践阶段。阶段。(四)主要内容:(四)主要内容:政治上,力行新政,鼓励官

49、民上书言事,裁减冗员,举政治上,力行新政,鼓励官民上书言事,裁减冗员,举荐新政人才。荐新政人才。 经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个人开办工厂,鼓励经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个人开办工厂,鼓励发展铁路、矿物,开办国家银行、兴办邮政等。发展铁路、矿物,开办国家银行、兴办邮政等。文化上,改革科举,在各地设立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文化上,改革科举,在各地设立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选派学生留学海外等。选派学生留学海外等。 军事上,建立新军队,装备新武器,按新法练兵,添造军事上,建立新军队,装备新武器,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舰等。兵舰等。(八)特点:(八)特点: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条件下进行改革,改

50、革措施不够彻底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条件下进行改革,改革措施不够彻底全面。全面。(六)改革的性质(实质):(六)改革的性质(实质):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思想政治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政治运动。(五)历史作用:(五)历史作用: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思想政治运动。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思想政治运动。其目的在于其目的在于救亡图存,有很强的爱国性。救亡图存,有很强的爱国性。 从内容上看,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主从内容上看,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

51、义经济)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的近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的近代化,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代化,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戊戌变法是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开,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开辟了道路,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维新运动留下了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维新运动留下了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七)成败原因分析:(失败)(七)成败原因分析:(失败)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封建守旧势力力量强大。级力量弱小,而封建

52、守旧势力力量强大。 变法过程中只是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群变法过程中只是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群众,缺乏群众基础。众,缺乏群众基础。 变法措施过于激进,或许措施不完备,缺乏可操作性。变法措施过于激进,或许措施不完备,缺乏可操作性。新政遭到多数地方官员的抵制,无法落实。新政遭到多数地方官员的抵制,无法落实。 列强假意支持维新变法,而实际上中国是其侵略的重点。列强假意支持维新变法,而实际上中国是其侵略的重点。1、19世纪末维新运动从一种社会思潮迅速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世纪末维新运动从一种社会思潮迅速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这主要是因为这主要是因为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

53、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 B、维新派得到了清朝光绪帝的大力支持和信任、维新派得到了清朝光绪帝的大力支持和信任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同救亡图存有机地结合起来、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同救亡图存有机地结合起来 D、维新派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维新派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是、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是 A、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 B、以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以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C、是否改变中国的政体、是否改变中国的政体 D、是否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否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3

54、、下列对于百日维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对于百日维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4、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梁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维、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梁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维新变法,其主要贡献是新变法,其主要贡献是 A、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C、明确了、明确了“中体西用

55、中体西用”的指导方针的指导方针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体制、宣传西方民主共和体制5、维新变法期间,促使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维新变法期间,促使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封建统治面临全面危机、封建统治面临全面危机 C、维新派的影响、维新派的影响 D、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6、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在这方、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在这方面的举措是面的举措是 A、制定宪法、制定宪法 B、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 C、设立农工商总局、设立农工商总局 D、设议院、设议院7、维新运

56、动的兴起主要表现为、维新运动的兴起主要表现为 公车上书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各地学堂、学会、书局、报馆的纷纷建立各地学堂、学会、书局、报馆的纷纷建立康有为、梁启超等领袖人物的涌现康有为、梁启超等领袖人物的涌现 A、 B、 C、 D、8、康有为在孔子的旗号下,宣传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对这、康有为在孔子的旗号下,宣传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对这一现象的正确分析是一现象的正确分析是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性 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不可动摇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不可动摇反映了维新派政治上的软弱和妥协性反映了维新派政治上的软弱和妥协性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