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7965281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3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第五章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第五章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第五章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第五章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第五章第五章 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 2第一节第一节 道路交通灾害概述道路交通灾害概述 l1、交通灾害的定义和分类、交通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l(1)交通灾害的定义)交通灾害的定义l道路交通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道路交通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对道路正常运营产生巨大影响,造成的,对道路正常运营产生巨大影响,并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生活造成灾并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生活造成灾难性后果的事件(如重大人身伤亡、财难性后果的事件(如重大人身伤亡、财产严重损失或公害)产严重损失或公害) 。3第一节第一节 道路交通灾害概述道路交通灾害概述l(2)交通灾

2、害分类)交通灾害分类在所有的道路交通灾害中道路交通事故是最为被人们关注的。 4第一节第一节 道路交通灾害概述道路交通灾害概述l2、道路交通事故的定义、道路交通事故的定义 l(1)道路交通事故的定义)道路交通事故的定义l车辆在道路上,因为过错或意外造成的车辆在道路上,因为过错或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事件被称之为道路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事件被称之为道路交通事故。交通事故。 5第一节第一节 道路交通灾害概述道路交通灾害概述l(2)构成道路交通事故的要素)构成道路交通事故的要素lA、有车辆存在、有车辆存在 车辆包括各种机动车和非机车辆包括各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动车。 lB、在道路上、在道路上 这是

3、道路交通事故最为主要的这是道路交通事故最为主要的特征。特征。 lC、在通行中、在通行中 是指车辆不是静止不动二是在是指车辆不是静止不动二是在行驶中。行驶中。 6第一节第一节 道路交通灾害概述道路交通灾害概述lD、具有交通事态发生、具有交通事态发生 要有发生与道路要有发生与道路事故有关的现象。事故有关的现象。lE、事故发生是由于过错或意外、事故发生是由于过错或意外 。lF、有损害后果、有损害后果 道路交通事故必须要有道路交通事故必须要有人、畜伤亡或车辆、货物损毁的后果人、畜伤亡或车辆、货物损毁的后果 7第一节第一节 道路交通灾害概述道路交通灾害概述l3、道路交通事故的分类、道路交通事故的分类l(

4、1)按照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按照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分:l轻微事故轻微事故 R1=12人或人或M3或或R212人或人或M30000元;元; l重大事故重大事故R2310人或人或R312人或人或M3000060000元;元; l特大事故特大事故R32人且人且R25人或人或R31人且人且R28人或人或R211人或人或R3=3人或人或M60000元。元。8第一节第一节 道路交通灾害概述道路交通灾害概述l(2)按照车辆的事故形态可分为:)按照车辆的事故形态可分为: l车辆间事故车辆间事故 即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碰撞事故;即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碰撞事故;l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及摩托车事故,是我国城市事

5、故的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及摩托车事故,是我国城市事故的主要形式;要形式;l车辆对行人的事故,在我国占总事故的车辆对行人的事故,在我国占总事故的1/4,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为为1/5;l单车事故单车事故 是指单个车辆翻覆、失火等事故;是指单个车辆翻覆、失火等事故;l车辆与固定物碰撞事故;车辆与固定物碰撞事故;l其它事故。其它事故。9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 l道路交通系统是由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人车车路路(环境)(环境)”组成的,故分析道路交通事组成的,故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进行故的成因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系统中的任何一个

6、子系统出现问分析,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题,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10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一、人的因素一、人的因素l人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最为主要的因人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最为主要的因素。统计表明有素。统计表明有90%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或者说与人的都是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或者说与人的因素有关,其中有因素有关,其中有7080%左右的事故属左右的事故属于驾驶员责任,行人事故责任大约占于驾驶员责任,行人事故责任大约占15%左右。左右。 11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

7、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人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人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道路信息感觉器官大脑中枢运动器官车辆控制反 馈汽车驾驶员驾驶操作过程框图 12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1、驾驶员的原因、驾驶员的原因 l(1)违章驾驶)违章驾驶 l由于驾驶员违章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占整个由于驾驶员违章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占整个事故总数的一半以上(事故总数的一半以上(50%),其中超车、),其中超车、超速、超载、不按规定让行、违章占道行驶超速、超载、不按规定让行、违章占道行驶以及疏忽大意等是最为主要的原因。以及疏忽大意等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13第

8、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超车、超速一方面增加了交通的冲突点,另一方超车、超速一方面增加了交通的冲突点,另一方面也易导致驾驶人出现操作失误,而且还会增加面也易导致驾驶人出现操作失误,而且还会增加事故的严重程度。事故的严重程度。l超载增加了车辆各总成或部件的负担,易导致车超载增加了车辆各总成或部件的负担,易导致车辆总成或部件失效,从而导致车辆失控。辆总成或部件失效,从而导致车辆失控。l不按规定让行或违章占道增加了事故的冲突点。不按规定让行或违章占道增加了事故的冲突点。l疏忽大意增加了驾驶人的误操作。疏忽大意增加了驾驶人的误操作。14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

9、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2)操作反应技能失常)操作反应技能失常lA、不能正确获取道路交通信息。、不能正确获取道路交通信息。 lB、大脑中枢判断失误。、大脑中枢判断失误。 lC、不能正确操纵车辆。、不能正确操纵车辆。 15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3)驾驶员生理技能下降)驾驶员生理技能下降 lA、视觉机能下降、视觉机能下降 l在与行车有关的各种信息中,有在与行车有关的各种信息中,有80%以上的信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此,驾驶员的视觉机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此,驾驶员的视觉机能下降(视力下降、视野变窄、色觉不敏感、能下降(视

10、力下降、视野变窄、色觉不敏感、视觉适应力下降)将会严重地影响到车辆的行视觉适应力下降)将会严重地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安全性。驶安全性。 16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在视觉机能中,动视力对交通安全影响最大,同时视觉适应的下降、色觉的不敏感,也容易使驾驶员做出错误判断。l 17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B、酒后驾车、酒后驾车l一方面,由于酒精的作用,驾驶人的反应能力一方面,由于酒精的作用,驾驶人的反应能力明显降低,反应时间明显加长。明显降低,反应时间明显加长。l另一方面,由于酒精的作用,驾驶人的安全感另一方面,由于酒

11、精的作用,驾驶人的安全感受明显降低,胆子越来越大。受明显降低,胆子越来越大。l酒后酒后3040分钟,开车肇事率大约为分钟,开车肇事率大约为60% ,而,而且而且致死率高,是事故平均致死率的且而且致死率高,是事故平均致死率的2.3倍。倍。18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C、疲劳驾驶、疲劳驾驶l由于疲劳驾驶,驾驶人会出现感觉迟钝、由于疲劳驾驶,驾驶人会出现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不准确、肌肉痉挛、麻木、动作不协调、不准确、肌肉痉挛、麻木、情绪躁动、忧虑、倦怠等典型特征情绪躁动、忧虑、倦怠等典型特征 ,从而,从而使得发生错误动作的概率急剧增加,最终使得发生错误动

12、作的概率急剧增加,最终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19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4)驾驶员心理活动失常)驾驶员心理活动失常 lA、接受信息特性、接受信息特性 l如果驾驶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中的凸显如果驾驶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中的凸显信息、先兆信息、微弱信息和潜伏信息不敏感、信息、先兆信息、微弱信息和潜伏信息不敏感、接受程度低,则不可避免地会诱发道路交通事接受程度低,则不可避免地会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故的发生。 20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B、视觉反应特性、视觉反应特性 l视觉特性对驾

13、驶员的安全驾驶有着非常重要影响。视觉特性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有着非常重要影响。 lC、驾驶员的安全感、驾驶员的安全感 l一般而言,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与道路的安全条件一般而言,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与道路的安全条件成正比,与驾驶员的安全感成反比(如果安全感成正比,与驾驶员的安全感成反比(如果安全感过低引起驾驶员恐慌时,也不利于安全行车)。过低引起驾驶员恐慌时,也不利于安全行车)。 21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2、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和乘客的原因、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和乘客的原因l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非机动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

14、人一般都缺乏交通法规观念车驾驶员和行人一般都缺乏交通法规观念和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即使知道也不加和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即使知道也不加以重视以重视 ,由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导致的,由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导致的交通事故大约占到总事故数的交通事故大约占到总事故数的10%左右。左右。 22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二、车辆因素二、车辆因素l1、车辆设计安全性不足、车辆设计安全性不足 l汽车在设计制造阶段必须加以安全考量,充分汽车在设计制造阶段必须加以安全考量,充分考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否则将会形成事故考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否则将会形成事故频发的安全隐患。频

15、发的安全隐患。 l目前汽车强制性安全法规是各国为了提高汽车目前汽车强制性安全法规是各国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而采取的普遍做法,我国也逐步与国的安全性而采取的普遍做法,我国也逐步与国际接轨,加大了汽车强制性安全法规的实施。际接轨,加大了汽车强制性安全法规的实施。 23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2、车辆车况不良、车辆车况不良 l(1)车辆性能差)车辆性能差 l车辆的性能差直接影响到驾驶员实施车辆控制车辆的性能差直接影响到驾驶员实施车辆控制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一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以制动性能和转向性能最为个

16、重要原因,其中以制动性能和转向性能最为关键关键 。l车辆制动性能差主要表现为制动力不足和制动车辆制动性能差主要表现为制动力不足和制动失效。失效。 24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2)车辆设施不全 l车辆设施包括一般设施和被动防护安全设施,当车辆设施不全时,一方面会严重影响到驾驶员对车辆的操纵,另一方面会加大事故发生后的伤害程度。 25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3)车辆超载超限)车辆超载超限 l所谓超限就是指车辆的总质量、轴载质量、所谓超限就是指车辆的总质量、轴载质量、外形尺寸(长、宽、高)三者之一超过国家外形

17、尺寸(长、宽、高)三者之一超过国家规定限值标准的现象,这些车辆就被称之为规定限值标准的现象,这些车辆就被称之为超限车辆。超限车辆。 l超载是指车辆的载质量超过车辆设计限值的超载是指车辆的载质量超过车辆设计限值的现象。现象。 26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首先,超载会加大紧急制动时的制动距离;首先,超载会加大紧急制动时的制动距离;l其次,会在长达下坡路段由于能量转换过大,其次,会在长达下坡路段由于能量转换过大,易于导致制动失效现象发生;易于导致制动失效现象发生;l第三,超载还会使得车辆转向沉重,在紧急情第三,超载还会使得车辆转向沉重,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及时

18、按照驾驶员的主观意愿实现方向况下不能及时按照驾驶员的主观意愿实现方向控制。控制。l另外,超载还会增加发动机的负荷,易使钢板另外,超载还会增加发动机的负荷,易使钢板弹簧、转向横拉杆等安全部件受过大冲击折断弹簧、转向横拉杆等安全部件受过大冲击折断以及车架严重变形。以及车架严重变形。 27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三、道路及交通环境因素三、道路及交通环境因素l虽然道路交通事故统计中由于道路条件缺陷导虽然道路交通事故统计中由于道路条件缺陷导致的事故比例极低,还不足致的事故比例极低,还不足10%,在我国甚至,在我国甚至还不足还不足1%,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只是统

19、计,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只是统计方法上的原因,我们将大量由于道路交通环境方法上的原因,我们将大量由于道路交通环境缺陷导致的事故都算到了驾驶员的身上。缺陷导致的事故都算到了驾驶员的身上。 28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1、道路条件、道路条件l(1)道路几何线形)道路几何线形lA、道路平面线形、道路平面线形l道路平面线形主要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道路平面线形主要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超高、加宽。曲线、超高、加宽。lB、道路纵断线形、道路纵断线形l道路纵断线形主要包括:道路纵断线形主要包括:l最大纵坡、平均纵坡、纵坡长度、竖曲线最大纵坡、平均纵坡、

20、纵坡长度、竖曲线29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C、不同线形间的组合与协调、不同线形间的组合与协调l不同线形的组合不同线形的组合l平曲线和竖曲线即使都符合设计规范,也会由平曲线和竖曲线即使都符合设计规范,也会由于组合不良而导致事故发生。于组合不良而导致事故发生。l不同线形的协调不同线形的协调l不同线形间的协调对驾驶人行车的心理、生理不同线形间的协调对驾驶人行车的心理、生理反应特性有着重要影响。反应特性有着重要影响。l不同技术标准间的协调不同技术标准间的协调30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2)视距l视距是指驾驶人在

21、行车期间能够清楚看到的前方道路某处的最远距离。视距分为:l行车视距l停车视距l会车视距l错车视距l超车视距31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3)道路构造物)道路构造物lA、横断面及车道数、横断面及车道数lB、行车道宽度与分车带、行车道宽度与分车带lC、路基高度与坡度、路基高度与坡度lD、路肩、路肩32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4)路面)路面l路面的附着系数、路面的不平度、路面的附着系数、路面的不平度、路面的抗滑性能。路面的抗滑性能。33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5)交

22、通安全设施)交通安全设施lA、交通标志和标线、交通标志和标线lB、道路安全净空、道路安全净空lC、护栏、护栏lD、路障、路障34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2、道路交通环境、道路交通环境l(1)交通流量与交通畅通状况)交通流量与交通畅通状况l道路上交通流量过少时不利于交通安全,太高道路上交通流量过少时不利于交通安全,太高也不利于安全,当饱和度为也不利于安全,当饱和度为0.2时,行车安全时,行车安全度最高,当饱和度为度最高,当饱和度为0.5时,行车危险性最大,时,行车危险性最大,进一步增加流量,饱和度进一步增加流量,饱和度0.6后,事故发生的后,事故发生的

23、可能性急剧降低。可能性急剧降低。l(2)交通组成(是否混合交通)交通组成(是否混合交通)35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3)气候)气候l下雨天气下雨天气l下雪天气下雪天气l下雾天气下雾天气l大风天气大风天气36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l3、交通管理因素、交通管理因素l(1)对交通事故处理不及时)对交通事故处理不及时 l(2)交通管制失误)交通管制失误 l(3)执法不力)执法不力 37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一、道路交通事故的可以预防性l1、道路交通事故是典型的人文灾害l道路交通事

24、故的发生是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车路(环境)诸要素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集中反映。l由此可知,非自然因素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38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行为主要为:l(1)交通参与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l(2)车辆、道路在供交通参与者使用过程中的不安全状态;l(3)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与车辆、道路的不安全状态构成的复合状态。39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原因分析:l由事故致因理论可知,通过教育改善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通过技术革新提高车辆和道路的安全性,以减少或避免其存在的不安全状态,由此可知人的

25、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故道路交通事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40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2、道路交通事故防治的目的l(1)最大限度地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l(2)最大限度地减轻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造成的危害程度。41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3、道路交通事故防治的“4E”策略l(1)教育培训策略Educationl(2)工程技术策略Engineeringl(3)法制与管理策略Enforcementl(4)紧急救援策略Emergency Care and First Aid42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

26、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二、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l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必须做好以下四项工作:l(1)交通安全培训和教育 l(2)机动车辆的安全设计和使用维护保养 l(3)道路的安全设计和养护l(4)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的革新43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三、道路交通安全教育l1、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对象l(1)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l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l机动化时代交通参与者参与交通活动过程中所需的正确、安全的交通行为方式及其避险措施和遇险后的自救能力。l(2)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对象为全体社会公众45第三节第三节

27、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2、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基本形式l道路交通安全的启蒙教育l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教育l道路交通安全的社区教育l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制普及教育l道路交通安全的驾职业道德教育l道路交通安全驾驶人技能培训教育46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3、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教育存在的问题l(1)重处罚轻教育l(2)重机动车驾驶人轻其他交通参与者l(3)重城市轻农村l(4)重建设轻管理47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4、交通安全态度和意识的教育l(1)概念l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是指:交通参与者对交通安全知识的知晓程度及对保

28、证自身和他人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认识。l交通安全意识主要包括:遵守交通法规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预防意识、安全第一的意识、安全就是效益的意识、安全就是生活质量的意识等 。48l交通安全行为:是指交通参与者在参与交通活动中所实施的行为不对自身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l不安全交通行为:是指交通参与者在参与交通活动中所实施的行为不对自身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甚至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或死亡。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49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2)交通安全意识的重要性l心理学认为:意识决定行为,行为源于意识。

29、l交通参与者个体的交通安全意识与交通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越强,在参与交通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交通行为越安全,其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就越低。50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3)交通参与者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lA、道路安全意识淡薄l认为机动车不敢撞人,也不会撞人lB、一些交通参与者缺乏基本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和技能lC、冒险和好胜的心理51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4)道路交通安全的5A综合安全教育l所谓交通安全5A综合教育指的是交通管理部门按照交通参与者人群、参与者驾驶工具、引起交通事故及其轻重程度等标准对宣传教育对象进行

30、分类、分级的宣传教育。52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5A安全教育的目的l增强安全意识(Awareness)l端正安全态度(Attitude)l提高安全能力(Ability)l强化安全责任(Accountability)l规范安全行为(Action)53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5、机动车驾驶人的培训与再教育l(1)机动车驾驶人的选拔l研究表明,在驾驶员群体中,存在6%8%的事故倾向性驾驶员驾车发生的事故占驾驶员群体事故的30%以上,这充分说明事故倾向性驾驶员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必须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对驾驶人进行选拔。5

31、4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驾驶证管理办法规定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的身体条件为:1、申请大型客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驾驶证的,身高不得低于155厘米,申请其它车型的不得低于150厘米;2、两眼视力不低于标志视力表0.7或对数视力表4.9(允许矫正);3、无赤绿色盲;4、两耳分别距音叉50厘米能辨别声源方向;四肢、躯干、颈部运动正常。 55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驾驶适宜性检测指标除了驾驶证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身体条件外,还应包括:(1)速度估计;(2)复杂反应判断;(3)注意力(操纵机能);(4)深视力;(5)动视力;(6)夜视力;(7)个

32、性;(8)安全态度;(9)危险感受。 56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2)驾驶人的培训与考核 l驾驶员驾驶技能低下的原因主要源于:l第一,未经严格的驾驶培训;l第二,驾驶操作机会少;l第三,特殊环境体验性训练不足及心理素质差,交通环境适应性不够。 57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驾驶员安全培训的目的和标准为:A、具备安全驾驶所需要的道路交通法规常识;B、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C、具有熟练的驾驶操作技能;D、具有道路交通环境突变的应急能力;E、具备预防事故与安全急救的基本知识。 58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目

33、前驾驶考试方法的缺点:l第一,过于强调驾驶技能考试,驾驶习惯和遵守交通法规考试重视不足;l第二,考试模式单一,全凭考官主观评断,客观性不足。 59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驾驶人考核的改革:l第一、借鉴国外驾驶考试的模式,将法规考试由单一笔试转变为笔试加路考,考查驾驶员在实车道路驾驶中遵守交通法规的情况;l第二、将传统的考试方式改进为电子化桩考和电子化路考,杜绝人情和违规操作。 60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3)驾驶人的再教育及实时监控 l驾驶员再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l第一,公安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对违章及事故驾驶员进行强制性教育,;l

34、第二,汽车运输企业对企业内的驾驶员进行定期的再培训;l第三,社区及有关单位组织区内驾驶员接受再教育。 61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6、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l(1)交通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l(2)交通管理者的专业知识教育l(3)交通管理者的设备使用技能培训 l(4)交通管理人员的科学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知识培训 l(5)交通安全管理者的交通安全保健教育62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四、道路交通安全的工程技术措施l1、车辆的工程技术措施l(1)车辆主动安全技术l所谓主动安全技术是指汽车设计者为使汽车安全行驶,尽可能避免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而

35、采取的技术措施。63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1)ABS、BAS、ASR、ESP、EBD技术lA、ABS技术制动防抱死技术(Antilock Braking System)lABS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汽车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以提高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和缩短制动距离。lB、BAS技术制动辅助系统(Brake Assist System)64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BSA的作用是进一步完善ABS的功能,扩大ABS的工作范围。lC、ASR技术驱动防滑系统(Automatic Slip Regulation)lASR技术的功能是:防止汽车在起

36、步、急加速时驱动轮打滑,保证汽车在加速过程中的稳定性并改善在不良路面上驱动附着条件。65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D、ESP技术电子稳定装置(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lESP技术综合了ABS、BAS、ASR技术的功能,并且使其功能更加强大,它不只可以控制驱动轮,而且还可以控制从动轮,极大地提高汽车的行驶方向稳定性。66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E、EBD技术电子制动力分配(Electronic Braking Distribute)lEBD技术的功用就是在汽车制动的瞬间,计算四个车轮由于附着力不同而导

37、致的摩擦力数值差异,实时调整制动力大小,达到制动力和摩擦力的合理匹配,从而保证车辆行驶过程的平稳与安全。67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2)电子控制悬架及速度控制动力转向装置lA、电子控制悬架l电子控制悬架是典型的主动控制悬架,能够同时保证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lB、速度控制动力转向l速度控制动力转向能够根据汽车的行驶速度自动调节转向力。68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3)车速自动控制系统l该装置可以根据设定自动控制汽车的行驶速度,以避免超速事故的发生。l4)驾驶人视野与人机界面lA、驾驶人视野lB、驾驶室人机界面69第三节第三节

38、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5)安全车距自动控制装置l根据本车及前后相邻车速的速度,自动计算此时的安全距离。l(2)汽车被动安全技术l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当道路交通事故不可避免时,尽可能减轻事故伤害而采取的技术措施。70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1)乘坐仓及其设计l乘坐仓安全设计所关注的问题:l第一、碰撞事故发生时对碰撞能量的吸收l第二、碰撞事故发生时保持乘坐仓的完整性l2)乘员约束保护系统 l乘员约束保护系统主要有:安全带、安全气囊及头枕。 71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安全带是最为主要的乘员约束保护

39、系统,采用安全带后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后乘员的碰撞加速度,减小一次碰撞的碰撞力,从而大大降低事故的死亡率和伤残程度 。72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安全气囊的设计思想是:在车辆发生碰撞后,乘员预车内构件碰撞前,迅速在二者之间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不致与车内构件直接刚性接触,以缓冲并吸收能量,从而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程度的目的。 73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3)吸能式转向柱 l吸能式转向柱通过特殊结构设计,使得事故发生后能够有效吸收转向柱和驾驶员的两次碰撞能量,以降低对驾驶员的伤害程度。 74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

40、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4)汽车安全座椅l汽车安全座椅是一种安装在汽车座椅上的附属设备,供婴儿、幼儿或儿童使用以保护其人身安全。75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2、道路的工程技术措施l道路安全工程技术主要包括:l第一、道路工程设计,包括道路环境、道路线形、路面条件控制、结合参数选择、交叉口设计与控制以及道路危险路段的鉴别与改造。l第二、道路安全设计,包括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完善与设置合理性、交通设施的完善与合理性、道路附属设施的安全化及自然环境因素分析与消除。76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1)道路线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l1)平面线形组合存在的

41、安全隐患lA、在长直线的末端设置小半径平曲线及急弯lB、连续急弯线形组合lC、两个同向平曲线之间插入短直线,形成所谓断背曲线,最小距离为6倍设计车速lD、两个反响平曲线之间插入短直线,最小距离为2倍设计车速lE、道路平曲线交角过小77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2)纵断面线形组合存在的安全隐患lA、由很多短坡路段连在一起的线形l存在视野死角,路面起伏导致乘员不适lB、相邻纵坡以小半径竖曲线相连的竖曲线l缩短驾驶人视距,导致驾驶人产生坡道过陡的错觉,在坡谷处增加了对汽车的冲击78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3)平、纵线形组合存在的安全隐患l

42、A、在长直线路段上设置陡坡l增加汽车失控的可能性lB、在长直线上插入小半径凹形竖曲线l产生反坡过大的错觉lC、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设置小半径平曲线起点79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D、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设反向平曲线拐点lE、弯道半径小的平曲线和陡坡相组合lF、在直线下坡路段的尽头设置小半径平曲线lG、在一个平曲线内存在几个变坡点或在一个竖曲线内设置几个平曲线80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4)视距是保证道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l(2)道路结构特征的安全设计l1)路基安全设计l路幅宽度、路肩宽度、弯道超高与加宽l2)路面安全设计l路面面层类型、抗滑性、路面排水81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3)道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设计l1)护栏安全设计l2)防眩安全设计l3)一般标志、标线安全设计l4)隔离设施安全设计l5)控速标志、标线安全设计l6)被动吸能设施安全设置82虚虚拟拟控控速速设设施施箭箭头头震震荡荡减减速速标标线线V形车道收缩标线形车道收缩标线83第三节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l五、强制执法管理措施l(1)法律法规的完善l(2)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