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同课异构课件B 鲁教版必修2.ppt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7965003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同课异构课件B 鲁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同课异构课件B 鲁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同课异构课件B 鲁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同课异构课件B 鲁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同课异构课件B 鲁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同课异构课件B 鲁教版必修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同课异构课件B 鲁教版必修2.ppt(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今试自黑龙江的爱珲(今黑河),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计四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计四亿四千万,约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总人口的4%。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此线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人口分布一般以

2、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思考:人口密度能不能反映一个地区人口分思考:人口密度能不能反映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布格局?一、人口分布一、人口分布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说出中国人口分布特点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说出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平原多,山地、高原少发达地区多,落后地区少汉族集中区多,少数民族区少想一想:阅读下面几幅地理分布图,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说出哪些因素影响了人口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 地形地形:平原人口稠密,高山、高原地区人口较稀疏:平原人口稠密,高山、高原地区人口较稀疏 气候气候: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

3、和农业生: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人口稠密。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较多的地产,人口稠密。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较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方人口较密集 水资源和土壤水资源和土壤: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干旱地区,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布。干旱地区,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不同的土壤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状分布。不同的土壤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影响到人口分布用程度也不同,影响到人口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4、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政治文化因素、政治文化因素 政治因素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政治因素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此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此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都对人口分布产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生影响。从中国的人口分布推断世界从中

5、国的人口分布推断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特点思维发散思维发散世界人口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的大陆沿世界人口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的大陆沿海的平原丘陵地区海的平原丘陵地区中国的这种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判断是否合理的依据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和和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环境人口容量境人口容量的定义:的定义:在可预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资源和知识、技术源及其他资源和知识、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

6、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指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指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发展的人口规模。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重要制约因素重要制约因素重要制约因素重要制约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

7、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几乎没有掌握多少科技知化。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几乎没有掌握多少科技知化。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几乎没有掌握多少科技知化。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几乎没有掌握多少科技知识,所能获得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识,所能获得的资源

8、也十分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识,所能获得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识,所能获得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很小。今天地球上的很小。今天地球上的很小。今天地球上的很小。今天地球上的60606060亿人口,在原始社会条件下是亿人口,在原始社会条件下是亿人口,在原始社会条件下是亿人口,在原始社会条件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也不可能想象的。无论如何也不能、也不可能想象的。无论如何也不能、也不可能想象的。无论如何也不能、也不可能想象的。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重要制约因素重要制约因素重要制约因素重要制约因素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口的文

9、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确定是温饱型、小康型还是富裕型的消费水平,对环确定是温饱型、小康型还是富裕型的消费水平,对环确定是温饱型、小康型还是富裕型的消费水平,对环确定是温饱型、小康型还是富裕型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估计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估计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对确定性不确定性不确定性 :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相对确定性相对确

10、定性 :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值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值1616亿左右。亿左右。资源资源资源资源数量数量数量数量居世界居世界居世界居世界的位次的位次的位次的位次国土面积国土面积国土面积国土面积960960万平方千万平方千万平方千万平方千米米米米三三三三耕地耕地耕地耕地95899589万公顷万公顷万公顷万公顷四四四四草原草原草原草原2243422434万公顷万公顷万公顷万公顷四四四四森

11、林森林森林森林1152511525万公顷万公顷万公顷万公顷六六六六水能水能水能水能6 68 8亿千瓦亿千瓦亿千瓦亿千瓦一一一一中国人均耕地不及世中国人均耕地不及世中国人均耕地不及世中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的界人均的界人均的界人均的1 13 3中国人均森林是世界中国人均森林是世界中国人均森林是世界中国人均森林是世界人均的人均的人均的人均的1313中国人均草原是世界中国人均草原是世界中国人均草原是世界中国人均草原是世界人均的人均的人均的人均的32323 3中国人均水资源是世中国人均水资源是世中国人均水资源是世中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人均的界人均的界人均的界人均的1 14 4缓解人口与环境矛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计划生育计划生育计划生育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 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亿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亿1 1亿。亿。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有( )A科技水平获取资源数量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C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资源获取量D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