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7951541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4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幼儿感知觉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幼儿感知觉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幼儿感知觉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幼儿感知觉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幼儿感知觉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幼儿感知觉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幼儿感知觉的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聚焦识记: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的概念。理解:幼儿认知的各个方面发展的阶段特点。掌握:幼儿感知觉、注意与记忆、想象、言语和思维的发展。名师课堂第一节第一节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一)感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 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我们看到颜色、听到声音、尝到味道都是我们的感觉。感觉本身是相当直接、及时的基本经验,是一切较高级的心理现象的基础。它起着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基本桥梁作用,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二)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头脑中的反映, 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知觉是

2、有机体为了认识世界而表现出来的主动行为, 知觉过程就是不断从环境中分化有效刺激的过程。 比方儿童在积木的搭建过程中, 能发现同一块积木在大小、 颜色、 外表、质地等方面的不同, 在不同位置还能发觉出该积木的大小和形状变化, 但它实际还是那块积木。当积木在不同位置变化时, 必定发生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事件。通过操作过程,儿童从物体中将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事件和环境的时空序列。二、感知觉的种类和特征(一)感觉的种类和特征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 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 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对于

3、相同的刺激,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感觉, 这取决于个体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就是指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感受性是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人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都产生反应。 人的感官只对一定量的、 范围内的刺激产生反映。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 才能引起人的反应。这个刺激范围,称之为感觉阈限。它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感觉的感受性是不同的。人活动的性质、刺激的强度、持续的时间、注意水平、个体的态度、年龄等都可能影响感受性。感受性是可以变化的。(1)适应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提高感受性,

4、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是对适应的描述。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觉都可能产生适应。(2)感觉的比照感觉的比照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的比照分为同时比照和先后比照。同时比照是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比照。例如,同样两个灰色正方形,一个放在白色背景上, 一个放在黑色背景上。结果在白色背景上的正方形看起来比黑色背景上的正方形要暗得多。 先后比照是指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比照。 比方, 在吃了糖后再吃橘子, 会觉得橘子很酸, 等等。 这都是感觉的比照现象。(3)感觉的相互作用感受

5、性的变化还表达在感觉的相互作用中。 感觉的相互作用一般是指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在同一时间,人会接受多种刺激、产生多种感觉。他们之间彼此影响,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一般的变化规律是:对于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可以因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微弱刺激的影响而提高;反之,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刺激则引起感受性的降低。感觉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多种感觉之间发生。比方,微弱的光刺激, 可以提高对声音的感受性;食物的颜色和温度可以影响对食物的味觉,等等。这就是为什么走夜路时,一丁点声音也会吓得我们“心惊肉跳”。吃饭时,色彩好看的食物更能引起我们的食欲的道理。(二)知觉的种类和特征根据何种分析器在知觉过程

6、中占主导地位,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时间知觉处理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信息;运动知觉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等信息。知觉还有一种特殊的形态叫错觉。人的知觉活动表现出四种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人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 在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 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 与此同时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背景, 这就是选择性。分化对象和背景的选择性是知觉最基本的特性。有时人们可以依据自身的目的进行调整,使对象和背景互换,例如双关图(图

7、 21)中的少女与老妪、花瓶与人脸。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对象时,图片的内容是少女、花瓶;选择另一部分作为对象时,图片的内容是老妪、人脸。(2)知觉的整体性虽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由不同部分构成,但是人们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的、 孤立的几个部分,而倾向于把它们组合为一个整体。 例如,呈现一个由许多小写字母 S 组成的一个大写字母 H,通常人们首先反映到大脑的是字母H,然后才细辨它是由许多小写字母s 组成的。再如,同样一个图形“l3”,当它处在数字序列中时,我们把它知觉为l3,而当它处在字母序列中时,我们又把它知觉为B。这些都反映了知觉把对象组合为整体的特性。正因为如此,当人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

8、哪怕只感知了它的个别属性或部分特征, 就可以由经验判知其他特征,从而产生整体性的知觉。例如,面对一个残缺不全的零件, 有经验的人能马上判断出它是何种机器上的何种部件。 这是因为过去在感知该事物时, 是把它的各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知觉的, 并在头脑中存留了部分之间的固定联系。 当一个残缺不全的部分呈现到眼前时,人脑中的神经联系马上被激活, 从而把知觉对象补充完整。 而当知觉对象是没经历过的或不熟悉的部分时, 知觉就更多地以感知对象的特点为转移, 将它组织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即知觉的组织化。其原则是视野上相似的、邻近的、闭合的、连续的易组合为一个图形(如图 22)。(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

9、是指在知觉过程中, 人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 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其实质是旧经验与新刺激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联系,以保证理解的全面和深刻。在理解过程中,知识经验是关键。例如,面对一张 X 光片,不懂医学的人很难知觉到有用的信息,而放射科的医师却能获知病变与否。正因为知觉的理解性,人会作出“不可能图形”的判定。在图23 的不可能图形中,知觉的理解性表现得更为明显。人们根据知觉对象提供的线索,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最后作出合理的解释。 当知觉对象是我们熟悉的事物时, 人们对对象的理解往往采取压缩的形式,知觉者直接给对象命名,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之内,如说“这是一个三

10、角形”, “这是一部山地车”等。(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 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在视知觉中,知觉的恒常性十分明显。视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形状恒常、亮度恒常、颜色恒常。 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一韵门, 视网膜上的投影形状并不相同, 但人们仍然把它知觉为同一扇门, 这是形状恒常性。一个人由近及远而去, 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是越来越小的, 但是人们并不会认为这人在慢慢变小,这是大小恒常性。煤块在日光下反射的光亮是白墙在月色下反射的光量的5 万倍,但看上去我们仍然认为煤是黑的, 墙是白的,这是明度恒常性。 家具在不同灯光的照射下颜色发生了变化,但人对它颜色的

11、知觉保持不变,这就是颜色恒常性。三、幼儿感觉的发生发展(一)视觉的发生发展视觉是指物体的影像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感觉。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视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视敏度是指眼睛精确地区分细小物体或运距离物体的能力, 且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45 岁幼儿视敏度的平均距离为210 厘米;56 岁为 270 厘米;67 岁则为 300厘米。随着年龄的增长视敏度在不断提高, 56 岁幼儿的视敏度和 67 岁幼儿的视敏度比较接近,45 岁幼儿的视敏度和 56 岁幼儿的视敏度水平相差较大。教师应注意幼儿视敏度的发展规律: 年龄越小,提供的字画应该越大, 上课时不要让幼儿坐在离图片或实物太远

12、的地方,注意幼儿用眼卫生。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 幼儿初期, 幼儿已能初步识别红、 橙、 黄、绿、蓝等基本色, 但还不能很好地识别紫色等混合色以及蓝与天蓝等近似色, 也很难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幼儿中期,大多数幼儿已经能认识基本色,区分一些近似色,如黄色与淡棕色,并能经常说出基本色的名称;幼儿晚期,幼儿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绘画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配出需要的色彩,并能正确说出黑、白、红、蓝、绿、黄、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认识和区分各种色彩, 并调配各种色彩, 同时把颜色的名称教给幼儿。(二)听觉的发生发展听觉是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 使其感受细胞兴查并

13、引起听神经的冲动发放传入信息, 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得感觉。 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通道, 包括听觉感受性和言语听觉能力的发展。听觉感受性(或称听觉敏度)的发展, 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异感受性。 听觉绝对感受性指分辨事物最小声音的能力, 差异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最小差异的能力。 幼儿听觉感受性个体差异明显,4 或 5 岁至 7 岁的幼儿对纯音的听觉感受性不同于成人,相比之下,在不同频率上,幼儿的音阈限值比成人高27 分贝。8 岁幼儿比 6 岁幼儿的听觉感受性几乎增加一倍。在 1213 岁以前,幼儿听觉感受性一直呈增长趋势。音乐教学或音乐游戏都能有效促进幼儿听觉感受性的发展。言语听

14、觉能力主要指区分语言的能力。幼儿中期,幼儿可以区分语音的微小差异;幼儿晚期,幼儿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明本族语言包含的各种语音。 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 有些幼儿会出现“半聋” “半听见”(“重听”)状况,幼儿虽然对别人说的话听不清楚或者听不完整,但是, 他们常常能够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以及当时说话的情景,争取猜到别人说话的内容。 如果无视这种现象,对幼儿言语听觉、言语能力的发展都会带来影响和损害。(三)触觉的发生发展触觉是生物感受本身特别是体表的机械接触(接触刺激)的感觉, 是由压力和牵引力作用于触感受器而引起的,是肤觉、压觉和运动觉综合而成的感知能力。婴幼儿主要通过手和口来完成触

15、觉的探索, 即口腔探索和手的探索。 因此幼儿经常把东西放到嘴里,家长和托儿所、小班的老师要注意:(1)不给幼儿过小的、可以放进口中的物体或玩具玩,比方小珠子、小盒子、塑料小积木等,以免幼儿误食。(2)不给幼儿,特别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幼儿诸如筷子、长柄汤勺之类坚硬的物体玩,以免他们噙在嘴里四处走动时,不小心跌倒而伤害自己。(3)不给幼儿不卫生或含有毒素的东西玩,以免病毒细菌进入口中。利用口腔进行探索活动是幼儿的 “专利”,大些的幼儿及成人的触觉探索主要是通过手来进行。婴幼儿期是手的探索活动形成的时期,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阶段,如抓握反射。(2)视触协调阶段,即手眼协调。(3)手的有目的的探索阶段,即操作探索活动形成阶段。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活动认识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声音、味道、温度等;通过挤、压、折等动作发现事物的弹性等隐蔽特征,也通过搭、拼、折等组合活动感知事物的结构、性能和其中蕴含的关系、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