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急救教学课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7951108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大学生急救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最新大学生急救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最新大学生急救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最新大学生急救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最新大学生急救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大学生急救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大学生急救教学课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急救大学生急救伤病员搬运术 n 伤病员在现场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和在随后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搬运这一重要环节。规范、科学的搬运术对伤病员的抢救、治疗和预后都是至重要的。从整个急救过程看,搬运是急救医疗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将搬运视作简单体力劳动的观念是一种错误的观念。n n2、背驮 救护人员先蹲下,然后将伤病员上肢拉向自已胸前,使伤病员前胸紧贴自己后背,再用双手反伤病员的大腿中部,使其大腿向前弯曲,然后救护人员站立后上身略向前倾斜行走。呼吸困难的伤病员,如心脏病、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以及胸部创伤者不宜用此法。n3、手托肩掮 有两种方法:将伤病员的一上肢搭在自己肩上,然后

2、一手抱住伤病员的腰,另一手起大腿,手掌托其臀部:将伤病员掮上,伤病员的躯干绕颈背部,其上肢垂于胸前,搬运者一手压其上肢,另一手托其臀部n4、双人搭椅 由两个救护人员对立于伤病员两侧,然后两人弯腰,各以一手伸入伤病员大腿下方面而相互十字交叉紧握,另一手彼此交替支持伤病员背部;或者救护人员右手紧握自己的左手手腕,左手紧握另一救护人员的右手手腕,以形成口字形。这两种不同的握手方法,都形成类似于椅状而命名。此法要点是两人的手必须握紧,移动步子必须协调一致,且伤病员的双臂都必须搭在两个救护人员的肩上。n5、拉车式 由一个救护人员站在作病员的头部,两手从伤病员腋下抬起,将其头背抱在自己怀内,另一救护员蹲在

3、伤病员两腿中间,同时夹住伤病员的两腿面向前,然后两人步调一致慢慢将伤病员抬起n危重伤病员的搬运 n 遇有脊柱、脊髓损伤或疑似损伤的伤病员,不可任意搬运或扭曲其脊柱部。在确定性诊断治疗前,按脊柱损伤原则处理。搬运时,顺应伤病员脊柱或躯干轴线,滚身移至硬担架上,一般为仰卧位,有铲式担架搬运则更为理想n a颅脑损伤:半卧位或侧卧位。nb胸部伤:半卧位或坐位。nc腹部伤:仰卧位、屈曲下肢,宜用担架或木板。nd呼吸困难病人:坐位。最好用折叠担架(或椅)搬运。ne昏迷病人:平卧,头转向一侧或侧卧位。nf休克病人:平卧位,不用枕头,脚抬高。 蜂螫伤的急救蜂螫伤的急救一般只表现局部红肿疼痛,多无全身症状,数小

4、时后即自行消退。若被蜂群螫伤时,可出现如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或死亡,有时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过敏病人则易出现荨麻疹、水肿、哮喘或过敏性休克。蜜蜂螫伤可用弱碱性溶液如3氨水、肥皂水等外敷,以中和酸性中毒,也可用红花油、风油 精、花露水等外搽局部。黄蜂螫伤可用弱酸性溶液如醋中和,用小针挑拔或纱布 擦拭,取出蜂刺。局部症状较重者,也以火罐拔毒和局部封闭疗法,并予止痛剂。全身症状较重者宜速到医院诊疗。对蜂群螫伤或伤口已有化脓迹象者宜加用抗菌素。烧(烫)伤烧(烫)伤 n烧伤指各种热力、化学物质、电流及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后,造成的特殊性损伤。重者可危及生命。 n诊断

5、依据:1.有火焰、开水、热油、强酸、强碱、汽油、电流及放射线等烧伤史。常可合并一氧化碳中毒、窒息、休克及外伤等。皮肤的结构 n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 n表皮是皮肤的浅层结构,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从基底层到表面可分为五层,即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n真皮位于表皮的深面,由致密性结缔组织构成。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n皮下组织不属于皮肤,但其纤维与真皮相连接。 皮肤有生理作用 n 皮肤做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最大的器官n (1)屏障作用皮肤一方面保护机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环境中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等有害因素的损伤,另一方面防止组织内的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丧失。 n(

6、2)感觉作用皮肤内分布有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它们的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广泛地分布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内,以感知触、冷、温、痛、压、痒等各种感觉,引起相应的神经反射,维护机体的健康。 n(3)调节体温作用皮肤是体内热量散发的重要组成部位,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立毛、排汗减少等形式来调节体温,也可以通过辐射、对流、传导、蒸发等物理方式来散发热量。 n(4)吸收作用皮肤具有通过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和汗管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称为经皮吸收、渗透或透入,它对维护身体健康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现代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基础。 n(5)分泌和排泄作用皮肤具有一定的分泌和排泄功能,这主要是通过汗腺分泌

7、汗液,皮脂腺排泄皮脂进行的。排汗具有散热降温、保护皮肤、排泄药物、代替肾脏部分功能等作用;皮脂具有形成皮表脂质膜、润泽毛发及皮肤的作用。 n3.判断烧伤深度(1)烧伤伤及表皮层。烧伤部位出现红斑、微肿、灼痛、无水泡。(2)浅烧伤伤及真皮及部分生发层。烧伤部位红肿,剧痛,水泡壁薄,基底创面鲜红、渗出多。(3)深烧伤及真皮深层,残留较深层的毛襄及汗腺。烧伤部位水泡壁厚或无水泡、基底微湿、红白相间或色泽发暗,可见小出血点或毛细血管网扩张充血,水肿明显,痛觉减退,拔毛试验微痛。(4)烧伤伤及皮肤全层及皮下、肌肉、骨骼。 烧伤部位创面苍白、黄白、焦黄以至焦黑、炭化。皮下静脉栓塞,痛觉消失,拔毛试验易拔而

8、不痛。n2.估算烧伤面积(1)手掌法 伤员五指并拢,手掌面积相当于其体表面积的1%。适用于小面积烧伤的估算。(2)中国九分法 将全身体表面积划分为11个9%,加会阴1%,即人体表面积为100%。适用于成人大面积烧伤。头颈 9%1:发际、面、颈各3%。上肢 9%2: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躯干9%3:躯干前面13%、躯干后面13%、会阴1%。下肢 9%51%:双臀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n4.伤情分类:(1)轻度烧伤 10%。小儿减半。(2)中度烧伤 1130%或10%,小儿减半。(3)重度烧伤 3150%或1120%,小儿减半;如30%,但有休克、化学中度或中、重

9、度呼吸道烧伤,均为重度烧伤。(4)特重度烧伤 50%。小儿减半。n 5.呼吸道烧伤的判断 面部有烧伤,鼻毛烧焦,鼻前庭烧伤,咽部肿胀,咽部或痰中有碳化物,声音嘶哑。早期可闻肺部广泛干鸣音重者呼吸困难、窒息、喉部可闻干鸣。呼吸道烧伤不计算烧伤面积。n救治原则:n1要使患者立即除去或脱离热源。n2迅速扑灭火焰或燃烧物。n3解除窒息,确保呼吸道通畅。 n4给患者快速进行清洁与包扎。n5尽快将患者送医院救治。n转送原则 1、原则性和灵活性:就近尽快进行急救处置和早期处理。无条件时,只得送往远处。但应避免为追求优越条件而丧失救治时机。 2、转送工具:救护车等车辆,卫生艇等船舰,飞机。航空救护中心多以直升

10、飞机运送伤病员。航空急救中心有飞机。 n 3、途中严密观察神志、呼吸、心率、血压及烧伤部位等病情变化并随时对症处理。 n注意:n(1)无论被烧或被烫,均应立即脱去着火或被热液浸透的衣服;或用水浇灭燃烧的衣服火焰,如有水塘、河溪可迅速入水灭火;无水时可就地卧倒慢慢滚动全身而灭火;或将身边棉被、大衣等浸湿后覆盖着火处,以隔绝空气,使火自灭。n(2)身上起火时千万不可乱跑,以免风助火燃,加重烧伤;火势很旺时不可用手扑打,以免烧坏手指。在被火围困场合,切忌乱喊大叫,以免吸入火焰,造成呼吸道烧伤。n(3)除去热源后,应用冷水给伤员冲身或将他泡在水中,以求迅速降温。但炽热金属烧伤时,在热金属附着伤面时,不

11、可向伤员身上泼水,以免将其皮肉撕裂掉。n强酸、强碱烧伤的处理:(1)强酸烧伤皮肤及眼烧伤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或眼内10分钟以上。创面按一般烧伤处理;眼烧伤时用氢化可的松及氯霉素等眼药水或眼膏后,双眼包扎。 消化道烧伤时严禁催吐及洗胃,以免消化道穿孔;严禁口服碳酸氢钠,以免因产生二氧化碳而导致消化道穿孔。立即口服牛奶、蛋清、豆浆或2.5%氧化镁、氢氧化铝凝胶100m1,以保护胃粘膜。n2)强碱烧伤皮肤及眼烧伤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及眼内,直至皂样物质消失为止。皮肤可用2%醋酸或食醋湿敷;眼烧伤禁用酸性液体冲洗,可用氯霉素眼药水或眼膏等,双眼包扎。消化道烧伤 严禁催吐、洗胃,以免消化道穿孔。

12、立即口服稀释的食醋或1%醋酸或柠檬汁等100m1。也可口服牛奶、蛋清、植物油200m1。低血糖急救 n一、主因一、主因 低血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过低而发病。正常人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时,脑细胞因缺乏能量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血糖越低,病情来得越快,持续时间越久,症状越突出,甚至可发生昏迷。急救不及时可死亡或遗留脑损伤。二、临床表现:n 多见于饥饿时,出现肌无力,定向力减退或消失,精神异常,抽搐,视力减退,昏迷。n 即往发生过低血糖。n三、急救三、急救 1.使病人卧床,安静休息。 2.轻者口服糖水、甜果汁,或食用蛋糕食物。 3.重者有条件静脉点滴5%10%

13、葡萄糖液。 4.低血糖反复发作,平时应到医院查清原因并进行治疗。触电 n一、定义及概述一、定义及概述 电击伤俗称触电,是由于一定量的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重者发生心跳骤停和呼吸停止。高电压还可引起电热灼伤。闪电损伤(雷电)属于高电压损伤范畴。 n二、电击伤的病理生理二、电击伤的病理生理 电击损伤程度取决于电流强度、电压高低、电流种类、触电部位的电阻以及接触时间等。 一般认为,高电压触电主要死因为呼吸麻痹,低电压触电主要死因为室颤;两种变化互相影响。n1.电流强度 n 2毫安以下电流,手指接触产生麻刺感觉; 1020毫安电流,手指肌肉持续收缩,不能自主松开电极,并可

14、引起剧痛和呼吸困难; 5080毫安电流,可引起呼吸麻痹和室颤; 90100毫安 、5060周率交流电即可引起呼吸麻痹,持续3”心跳也即停止而死亡; 220250毫安直流电通过胸腔即可致死。n2.电压 电压越高,损害越重;低电压强电流造成局部烧伤;一般(干燥)情况下,36伏 是安全电; 220伏 电压,可造成室颤而致死; 1000伏 电压,可使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2201000伏 ,致死原因两者兼有; 高电压可使脑组织点状出血、水肿软化。 n3.电阻n 潮湿条件下:接触12伏 电压也有危险,2040伏 电压作用于心脏也可致死;n4.电流通过人体的线路 电流由一手进人,另一手或一足通出,电流通过

15、心脏,即可立即引起室颤; 电流自一足进入经另一足通出,不通过心脏,仅造成局部烧伤,对全身影响较轻。触电死亡原因(除外严重并发症):室颤、呼吸麻痹、电击性体克; n1.全身表现 轻度者出现头晕、心悸、皮肤及脸色苍白、口唇发绀、惊慌和四收软弱、全身乏力等,并可有肌肉疼痛,甚至有短暂的抽搐。较重者出现持续抽搐与休克症状或昏迷不省人事。n 心脏与呼吸中枢同时受累,多立即死亡。n 肢体急剧抽搐可引起骨折。n2.局部表现 主要是进出口和通电路线上的组织电烧伤,常有2个以上灼伤面。 随着病程进展,由于肌肉、神经或血管的凝固或断裂,可在一周或数周后,逐渐表现出坏死、感染、出血等。 血管内膜受损,常可形成血栓,

16、有继发组织坏死和出血,甚至肢体广泛坏死。 n诊断依据:1.有触电史。2.体表可有一处或多处电灼所致组织坏死、焦化或炭化伤痕。3.可有精神紧张、头晕、乏力、心悸、抽搐、紫绀、心律失常、意识障碍甚至心跳呼吸骤停。n救治原则:1.迅速脱离电源。2.有缺氧指征者给予吸氧。3.心跳、呼吸骤停者即刻予以心肺复苏。4.保护体表电灼伤创面。5.对症处理。n脱离电源 关闭电源:开关在附近迅即关闭电源开关。 挑开电线:用干燥木棒、竹杆等将电线从病人身上挑开,并将此电线固定好。 斩断电路:在现场用干燥木柄铁锹、斧头将电线斩断。 “拉开”触电者:病人如不幸全身趴在铁壳机器上触电了,此时抢救者应在自己脚下垫一块干燥木板

17、或塑料板,用布条、绳子或用衣服绕成绳条状套住病人脖子将病人拉开,脱离电源。 中暑中暑是由于高温或烈日暴晒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导致的疾病。病因:在高温环境中而通风又不良的情况下长时间工作时人体只能通过出汗来散热,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和钠盐的丢失,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及钠盐,则会引起人体的一系列反应,。临床表现: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 、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三种情况 先兆中暑:在高温下出现乏力、头昏、心悸、胸闷、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不超过37.5度。轻度中暑:有上述先兆中暑的症状,体温超过37.5度,患者还出现颜面潮红、皮肤灼热,伴有呼吸加快、呕吐、脉搏加速、血压下降等症状。重度中暑中暑痉挛

18、多见于轻壮年,大量出汗后,身体明显失水,脉快而无力,四肢或腹部肌肉阵发性、痛性痉挛。中暑衰竭多见于老年,起病急,感到眩晕、头痛,突然晕倒,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日射病烈日暴晒过久,可有剧烈头痛、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重者昏迷、惊厥。中暑高热多见于老年或慢性病患者,体温可高达40度或更高,颜面灼热潮红,皮肤干燥无汗,脉细数、呼吸快而弱,血压正常或偏低,神志模糊,可有昏迷、惊厥,严重时可导致心衰、肺水肿、肝肾功能不全等。处理要点:一般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者无需抢救,只要将患者移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或钠盐饮料后 即可恢复正常。重度中暑者必须立即抢救:1、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处,完

19、全脱离高温环境。2、给予等渗盐水口服或静脉注射,日射病者给予头部冰敷。3、降低体温,可以用40%酒精全身檫浴,用电风扇吹风,冷水浸浴,保持通风,等。4、对证治疗5、医院治疗酒精中毒酒精中毒症状:可分为三期,其致死量为58g/kg分期症状兴奋期血液酒精浓度达50mg/dl时,眼部充血,面色潮红或苍白,眩晕;超过75mg/dl时,言语增多;达到100mg/dl时,易发生交通事故。共济失调期血液酒精浓度达150200mg/dl时,动作笨拙,步态蹒跚,语无伦次,言语含糊不清等昏睡期血液酒精浓度达100mg/dl以上,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微紫,心跳加速,瞳孔散大;超过400mg/dl时,昏迷,抽搐,

20、大小便失禁,呼吸衰竭死亡。现场救护1、轻度中毒,病人只需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喝浓茶或咖啡以“醒酒”2、重度中毒出现烦躁、昏迷、抽搐等,应立即送医院急救。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3、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心肺复苏晕厥 n 晕厥亦称晕倒,由于脑部一过性血液不足或脑血管痉挛而发生暂时性知觉丧失现象,病人晕厥时会因知觉丧失而突然昏倒。在昏倒前常见周身发软无力,头晕,眼黑目眩,昏倒后,可见面色苍白或出冷汗,脉搏细弱,手足变凉等。轻度晕厥,经短时休息,即可清醒,醒后可有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n 发生晕厥的原因常为血管神经性和心脑疾病引起两类。n血管神经性:疼痛恐惧、过度疲劳、饥饿、情绪紧张、气候闷热、体位突然

21、改变等因素可诱发血管神经性晕厥。 心脑疾病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肌炎、高血压、脑血管痉挛发作等疾病等也可导致晕厥发生。 n急救: 1、令病人平卧,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打开室内门窗,便于空气流通,另外将头部稍低,双足略抬高,保障脑部供血。 2、如有心脏病史,并可疑是心脏病变引起的晕厥时,应取半卧位,以利呼吸。 n 3、可针刺或用手指掐病人的人中、内关、合谷等穴,促使苏醒。 4、注意对病人身体的保暖,随时观察病人呼吸,脉搏等情况。 5、待病人清醒后,可给病人服用温糖水或热饮料。(在晕厥时忌经口给予病人任何饮料及药物) 6、经处理仍未清醒者,应及时进行呼救或妥善送往附近医院。淹淹 溺溺n一、概述一、

22、概述 淹溺,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中,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环的水引起血液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害;最后造成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而死亡。淹溺后窒息合并心脏停搏者称为溺死n二、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 1)干性淹溺 2)湿性淹溺 n()干性淹溺 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心脏可反射性地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脏停搏。 所有溺死者中约10%40%可能为干性淹溺(尸检发现溺死者中仅约10%吸入相当量的水)。 n(二)湿性淹溺 人淹没于水中,本能地引起反应性屏气,避免水进入呼吸道。由于缺氧

23、,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从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滞气体交换,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内的水迅速经肺泡吸收到血液循环。由于淹溺的水所含的成分不同,引起的病变也有差异。 n现场急救现场急救n(一)不会游泳者的自救(一)不会游泳者的自救n(1)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n(2)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行呼吸。n(3)呼吸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n(4)切记: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n(二)会游泳者的自救(二)会游泳者的自救n(1)一般是因小腿腓肠肌痉挛而致溺水,应心平静气,

24、及时呼人援救。n(2)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n(3)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n(4)一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以再次抽筋,所以对疼痛处要充分按摩和慢慢向岸上游去,上岸后最好再按摩和热敷患处。n(5)如果手腕肌肉抽筋,自己可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n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n(1)第一目击者在发现溺水者后立即拨打120或附件医院急诊电话请求医疗急救;n(2)第一目击者或急救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将溺水者救上岸;n(3)立即清除溺水者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并打

25、开气道,给予吸氧。n(4)进行控水处理(倒水),即迅速将患者放在救护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随即按压背部,迫使吸入呼吸道和胄内的水流出,时间不宜过长(1分钟即够)。n(5)现场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搬上急救车,迅速向附近医院转送。作为救护者一定要记住:对所有溺水休克者,不管情况如何,都必须从发现开始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车祸现场急救急救n包括:1对心跳呼吸停止者,现场施行心肺复苏;2对失去知觉者宜清除口鼻中的异物、分泌物、呕吐物,随后将伤员置于侧卧位以防窒息;3对出血多的伤口应加压包扎,有搏动性或喷涌状动脉出血不止时,暂时可用指压法止血;或在出血肢体伤口的近端扎止血带,上止血带者应有标记,注明

26、时间,并且每20分钟放松一次,以防肢体的缺血坏死;n 4就地取材固定骨折的肢体,防止骨折的再损伤; 5遇有开放性颅脑或开放性腹部伤,脑组织或腹腔内脏脱出者,不应将污染的组织塞入,可用干净碗覆盖,然后包扎;避免进食、饮水或用止痛剂,速送往医院诊治。 6当有木桩等物刺入体腔或肢体,不宜拔出,宜离断刺入物的体外部分(近体表的保留一段),等到达医院后,准备手术进再拔出,有时戳入的物体正好刺破血管,暂时尚起填塞止血作用,一旦现场拔除,会招致大出血而不及抢救;n7若有胸壁浮动,应立即用衣物,棉垫等充填后适当加压包扎,以限制浮动,无法充填包扎时,使伤员卧向浮动壁,也可起到限制反常呼吸的效果;8若有开放性胸部伤,立即取半卧位,对胸壁伤口应行严密封闭包扎。使开放性气胸改变成闭合性气胸,速送医院。救护人员中若能断定张力性气胸者,有条件时可行穿刺排气或上胸部置引流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