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7950635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马颖马颖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历史上的全球鼠疫、流感大流行曾导致数千万甚至上亿人感染或死亡。上个世纪90年代的印度博帕尔毒气严重泄露和苏联(现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导致了生灵涂炭、田园荒芜的人间悲剧。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如:疯牛病、口蹄疫、炭疽恐慌、SARS的爆发和流行、禽流感疫情等等,这些只不过是历史上无数次突发性灾难的最新记录。自古至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没有中断过自古至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没有中断过:从全球形势来看从全球形势来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2、发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人员流动频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人员流动频率的增加,疫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率的增加,疫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不断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再是一不断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再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它会迅速越过国界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它会迅速越过国界向世界范围蔓延。向世界范围蔓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城市中人口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城市中人口拥挤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使得对传染病的拥挤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使得对传染病的控制更为困难。控制更为困难。另另一一方方面面,我我国国已已经经进进入入安安全全生生产产事事故故的的多多发发期期。通通过过对对一一些些国国家家

3、安安全全生生产产形形势势的的分分析析,人人均均国国内内生生产产总总值值(GDPGDP)10001000美美元元30003000美美元元)这这个个区区间间,是是公公共共安安全全事事故故的高发期。的高发期。我国目前正处在这个阶段。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我国目前正处在这个阶段。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7 7月月131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日公布的最新数据,20042004年年1 15 5月,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月,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366159366159起,死亡起,死亡5271952719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共发生伤亡事故51645164起,死亡起,死亡56

4、935693人。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灾难不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还波及到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灾难不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还波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建立公共卫生应急机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建立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已迫在眉梢。制已迫在眉梢。2003年年SARS的爆发流行,凸显了我国公共卫生建设的严重不足和应对能力的的爆发流行,凸显了我国公共卫生建设的严重不足和应对能力的脆弱。如:法律法规不完善、信息披露渠道不通畅、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脆弱。如:法律法规不完善、信息披露渠道不通畅、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

5、社会和个体的心理应急体系薄弱,等等。制、社会和个体的心理应急体系薄弱,等等。尽快建立一个反应灵敏、运转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切实保障人尽快建立一个反应灵敏、运转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工作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工作!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p1.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p2.危机管理危机管理p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1.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1.1突突发事件的概念事件的概念l突发事件有广义广义和狭义狭义之分 广义广义的突发事件是人们对难以预

6、测事件的通称,如 :购物时钱包被盗,考试中突然有同学晕倒,出门忘记带钥匙等等。 狭义狭义的突发事件是“突发公共事件”的简称 l“突发事件”一词在各国立法上名称不一,近似的提法还有“紧急事件”、“紧急情况”、 “非常状态”、“戒严状态”等。l“突发事件”,在各国宪法和法律上的描述也不尽一致,但大致上的内容是近似的。l狭义的“突发事件”的内涵与外国应急法和国际应急法中的“Public Emergency”相对应,即“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 1.2突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公共事件的概念l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指出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

7、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l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主要包括工矿商商贸等企等企业的各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事故,公共设施和施和设备事故,事故,环境境污染和生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破坏事件

8、等。 公共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安全事件和涉外突突发事件等。事件等。 l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和级(一般)。1.3突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公共事件的特征u突发性突发性u紧迫性紧迫性u公共性公共性u严重性严重性

9、u危害性危害性u复杂性复杂性 2.危机管理危机管理2.1危机的概念危机的概念危机危机(Cri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Krinein,原始含义是游离于生死之间的原始含义是游离于生死之间的状态。状态。现代汉语中,危机一词有两种意思:一现代汉语中,危机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指潜伏的祸根,如危机四伏。二是指是指潜伏的祸根,如危机四伏。二是指严重困难或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如经严重困难或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如经济危机。济危机。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认为汉语中的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认为汉语中的“危机危机”一词由两层意思组成一词由两层意思组成,前一字表示前一字表示“危险危险”;后一字表示;后一字表

10、示“机遇机遇”。危机与。危机与机遇机遇,一字之差一字之差,天渊之别。天渊之别。 不同学科由于角度不同对危机的含义有不同学科由于角度不同对危机的含义有不同定义不同定义 我国学界讨论的并不多我国学界讨论的并不多,大多是借用国大多是借用国外学者对外学者对“危机危机”的定义的定义,其中普遍倾其中普遍倾向于采用美国著名学者罗森塔尔向于采用美国著名学者罗森塔尔(Rosenthal)的观点的观点:危机就是对一个社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架构产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性极高的情况

11、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策的事件 2.22.2危机的类型危机的类型2.32.3危机的生命周期危机的生命周期 危机被学者视为生命体一般,具备演进生命周期。有关危机生危机被学者视为生命体一般,具备演进生命周期。有关危机生命周期的划分,得到学术界较多认同的有芬克(命周期的划分,得到学术界较多认同的有芬克(Fink)的四阶)的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型、米卓夫(段生命周期模型、米卓夫(Mitroff)的五阶段模型和最基本的)的五阶段模型和最基本的三阶段模型。三阶段模型。 见表见表2。生命周期的划分模型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清晰地研究危机及生命周期的划分模型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清晰地研究危机及危机管理的框架

12、与机制。我们在此基础上危机管理的框架与机制。我们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全面的预防可以提出全面的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措施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措施 。如:胡鞍钢教授利用危机。如:胡鞍钢教授利用危机的生命周期理论详细分析了的生命周期理论详细分析了“SARS危机的生命周期危机的生命周期”并提出不并提出不同阶段处理危机的策略。同阶段处理危机的策略。http:/ SARS危机的生命周期危机的生命周期第一阶段叫做潜伏期或者是初期,大体可以第一阶段叫做潜伏期或者是初期,大体可以从从2002年的年底到年的年底到2003年的年的2月份开始。月份开始。第二阶段称之为迅速爆发期或者迅速蔓延期,第二阶段称

13、之为迅速爆发期或者迅速蔓延期,是从是从2003年的年的2月份到月份到2003年的年的5月份的中月份的中旬。旬。第三阶段称之为高峰期或者高峰平台期。第三阶段称之为高峰期或者高峰平台期。第四阶段叫做衰退期。它象一个产品或者产第四阶段叫做衰退期。它象一个产品或者产业也好,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业也好,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 详解详解“SARS危机的生命周期危机的生命周期”的五张图的五张图1.医护人员感染率医护人员感染率2.死亡率的变化情况死亡率的变化情况3.实际病例实际病例4.新增病例和累积病例的变化趋势新增病例和累积病例的变化趋势5.新增病例的变化情况新增病例的变化情况 2.42.4危机管理的概念危机

14、管理的概念 危机管理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于危机管理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于20世纪世纪60年代提出的。作为一门学科年代提出的。作为一门学科,它是决策它是决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首先被用于外交和国际政治领域。危机管理奉行首先被用于外交和国际政治领域。危机管理奉行“危机不仅意危机不仅意味着威胁、危险味着威胁、危险,更意味着机遇更意味着机遇”的积极的行为准则。危机管理具有不确定性、应的积极的行为准则。危机管理具有不确定性、应急性和预防性三大特征。急性和预防性三大特征。 危机的积极作用。危机是一个不稳定的危机的积极作用。危机是一个不稳定的时期,是一个新局面的开始,是一个转时期,是一个新局面的开

15、始,是一个转折点。我们不能把折点。我们不能把“危机危机”和和“衰退衰退”划上等号。危机仅代表在转机与恶化之划上等号。危机仅代表在转机与恶化之间的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只要处理得当,间的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只要处理得当,就可以获得转机就可以获得转机 。多难兴邦,亡羊补牢、未为晚已多难兴邦,亡羊补牢、未为晚已罗伯特罗伯特.希斯的希斯的4R模式模式苏伟伦的危机管理的职能划分苏伟伦的危机管理的职能划分斯蒂文斯蒂文芬克的阶段分析理论芬克的阶段分析理论2.52.5危机管理的理论依据危机管理的理论依据v缩减(缩减(ReductionReduction):):减少危机情境的攻击力与影响力v预备(预备(Readlin

16、essReadliness):):做好处理危机情况的准备v反应(反应(ResponseResponse):):尽力应对已发生的危机,减少危机的影响v恢复(恢复(RecoveryRecovery):):危机情境一旦被控制后,管理者和主管人 员就要着手致力于组织的恢复工作罗伯特罗伯特.希斯的希斯的4R模式模式罗伯特罗伯特.希斯(希斯(4R)减少减少REDUCTIONREDUCTION 预备预备READINESSREADINESS 反应反应RESPONSERESPONSE 恢复恢复 RECOVERYRECOVERY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管理管理培培训演演习影响分影响分 析析影响分影响分 析析计划计划技能要

17、求技能要求 审计评审计评 估估计 划划技能要求技能要求 审计评估估 预警警苏伟伦的危机管理的职能划分苏伟伦的危机管理的职能划分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状态的状态非紧急状态非紧急状态紧急状态紧急状态非紧急状态非紧急状态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职能的职能危机监测危机监测 危机预控危机预控危机处理计危机处理计划划危机决策危机决策危机处理危机处理危机阶段危机阶段前兆阶段前兆阶段暴发阶段暴发阶段持续阶段持续阶段斯蒂文斯蒂文芬克的阶段分析理论芬克的阶段分析理论危机危机潜在期潜在期危机危机突发期突发期危机危机蔓延期蔓延期危机危机善后善后反馈反馈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做到如下方面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做到如下方面:转移或缩减危机

18、的来源、范围和影响;转移或缩减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提高危机初始管理的地位;提高危机初始管理的地位;改进对改进对危机冲击的反应管理;危机冲击的反应管理;完善修复管理,完善修复管理,以能迅速有效地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以能迅速有效地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危机管理者处理危机思考的三个关键性危机管理者处理危机思考的三个关键性问题是:问题是:p如何争取更多的时间如何争取更多的时间p如何获得更多的信息如何获得更多的信息p如何降低资源损失或消耗如何降低资源损失或消耗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危机对危机管理有过充满辩证思想的论述。管理有过充满辩证思想的论述。同西方现代危机管理理论

19、相比同西方现代危机管理理论相比,我国古我国古代的危机管理思想尚未形成较完整的理代的危机管理思想尚未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论体系。 “存而不忘亡、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存而不忘亡、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乱”; “居安思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思则有备” 2.62.6中国古代的危机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的危机管理思想l在西方发达国家,危机管理的研究由来已久,而且已经摸索出在西方发达国家,危机管理的研究由来已久,而且已经摸索出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模式,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模式,美国模式(美国模式(强总统、大、大协调)俄国模式(大俄国模式(大总统、大安全)、大安全)以以韩模式(小核心、小范模式(小核心、小范围)日本模式(

20、日本模式(强内内阁、大安全)、大安全)l综观世界各国的危机管理模式,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是总的综观世界各国的危机管理模式,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是总的看来都涵盖了以下共同点:看来都涵盖了以下共同点:有一整套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有一整套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有一个权利很大、以政府首脑为核心的中枢指挥系统,组成有一个权利很大、以政府首脑为核心的中枢指挥系统,组成危机管理体制;危机管理体制;有一套严格高效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即信息管有一套严格高效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即信息管理系统;理系统;政府对待危机的客观、积极态度;政府对待危机的客观、积极态度;社会民众对待社会民众对待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21、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对政府的信任程度。2.72.7西方危机管理的模式西方危机管理的模式突发公共突发公共事件的应事件的应对对1.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2.事前事前:预测预警可以降低其发生的预测预警可以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可能性。事中事中:快速响应快速响应事后事后:恢复重建:恢复重建减少损失减少损失2.82.8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 应急应急处置机制处置机制恢复恢复重建机制重建机制预测预测预警机制预警机制主要内容主要内容p预警监测网络p预测信息管理p公共危机警戒线p应急预案体系p演习工作p物资储备体系p专家库建设主要内容主要内容p信

22、息报告系统p先期处置情况p现场处置情况p媒体管理工作p协调机制p心理救助p社会动员系统主要内容主要内容p调查、评估工作p重建计划p总结学习p修订预案p救助保障体系p心理恢复工作p宣传教育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和应急机制的主要内容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和应急机制的主要内容事前事后事中事前:危机识别与管理识别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风险评价风险评价风险监控和修订监控和修订确确认危机的来源。危机的来源。评估估风险、威、威胁、危、危险,主要通,主要通过对以往以往数据的数据的统计分析,或分析,或专家家对某个真某个真实事件的客事件的客观判断,推断判断,推断得出可能有的失得出可能有的失败或或负面面结果。果。2.

23、9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9日1总则总则 2组织体系组织体系 3运行机制运行机制 4应急保障应急保障 5监督管理监督管理 1.总则总则v1.1编制目的 v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v1.2编制依据 v1.3分类分级 v1.4适用范围 v1.5工作原则 vl.6应急预案体系 v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v(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24、是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v(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v(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v(4)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述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v(5)企事业单

25、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 v(6)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 2组织体系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2.2办事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2.3工作机构 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决定事项。2.4地方机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

26、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2.5专家组 国务院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运行机制运行机制 3.1预测与预警 3.1.1预警级别和发布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3.2应急处置 3.2.1信息报告 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2.2先期处置 3.2.3应急响应 3.2.4应急结束 3.3恢复与

27、重建 3.3.1善后处置 3.3.2调查与评估 3.3.3恢复重建 3.4信息发布 警警级级由由低低至至高高4应急保障应急保障 4.1人力资源 4.2财力保障 4.3物资保障 4.4基本生活保障 4.5医疗卫生保障 4.6交通运输保障 4.7治安维护 4.8人员防护 4.9通信保障 4.10公共设施 4.11科技支撑 v5监督管理监督管理 v5.1预案演练 v5.2宣传和培训 v5.3责任与奖惩 v6附则附则 v6.1预案管理 v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v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突然发

28、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v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四级:度、涉及范围,划分为四级:v特特别重大的突重大的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生事件(级)v重大突重大突发公

29、共公共卫生事件(生事件(级)v较大突大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生事件(级)v一般突一般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生事件(级)v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生并有扩散散趋势,或肺鼠疫、,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一步扩散散趋势。(2)发生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散趋势。(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散趋势。(4)

30、发生新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的传染病染病发生或生或传入,并有入,并有扩散散趋势,或,或发现我国已消我国已消灭的的传染病重新流行。染病重新流行。(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失事件。(6)周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染病疫情,并出出现输入性病例,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生安全的事件。(7)国国务院院卫生行政部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重大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生事件。根据事件的表现形式划分:根据事件的表现形式划分:v在一定在一定

31、时间、一定范、一定范围、一定人群中,当、一定人群中,当病病例数累例数累计达到达到规定定预警警值时所形成的事件。所形成的事件。包括:包括:传染病疫情暴染病疫情暴发,不明原因疾病、食,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物中毒、职业中毒、其他中毒、中毒、其他中毒、预防接种、防接种、服服药事件事件 、医源性感染事件、意外、医源性感染事件、意外辐射照射照射事件、以及射事件、以及县以上以上卫生行政部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定的其他公共他公共卫生事件。生事件。v在一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一定范围、当、当环境因素境因素达到达到规定定预警警值时形成的事件,病例形成的事件,病例为事后事后发生,生,也可能无突也可能无突发事件。包括

32、:菌种、毒株事件。包括:菌种、毒株丢失;失;病媒、生物、宿主相关事件,病媒、生物、宿主相关事件,环境因素、境因素、辐射、及其他射、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p近几年来,我国卫生应急工作以近几年来,我国卫生应急工作以“一案三制一案三制”为重点:应急预案体系和机制、体制、法为重点:应急预案体系和机制、体制、法制建设制建设参看的文件资料参看的文件资料p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p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p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33、p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p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预案p卫生部关于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全面推进卫卫生部关于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全面推进卫生应急工作的通知生应急工作的通知p “十一五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设规划p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规范(试行)(试行)p“十一五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设规划应对的主要工作:应对的主要工作:1.1.应急管理工作机构的设置应急管理工作

34、机构的设置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3.3.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4.4.现场处置现场处置5.5.应急储备应急储备6.6.应急队伍建设和培训应急队伍建设和培训7.7.健康教育促进和公众宣传健康教育促进和公众宣传4.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警v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极具隐蔽性和不可预见性,因而更具危害性。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监测预警系统,在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初期,作出预警,将灾害遏制在萌芽状种态,是政府及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v2003年的SARS危机暴露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信息系统滞后,导致应急计划方案

35、和各项准备缺乏信息支持,延误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预防和控制。v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工作,通过分析监测资料,提供连续、准确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危害警告,将突发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小,同时,为突发事件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监测是 公共卫生的感觉神经,通过监测所获得的信息,可提高公共卫生活动的效率和效果。4.1.14.1.1监测的定义监测的定义 连续地、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连续地、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形成信息,将信息发送给那些需要知道这些信息的人形成信息,将信息发送给那些需要知道这些信息的人员和机构,以便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公共卫生策员和机构,以便制定、实施、

36、评价和调整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略和措施。4.1.2. 4.1.2. 特征特征 (1)强调长期地、连续地、系统地收集资料;(2)监测是在常规登记报告的基础上,收集更细致、丰富的资料,这些资料不仅包括疾病的发生、死亡的资料,还包括其影响因素的资料;(3)与常规登记报告相比,监测是在较小的范围进行,其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比较严格;(4)监测的资料要进行认真的核对、分析,及时转化为信息,从中提出正确、合理的决策;(5)监测所得的信息要及时上报和反馈。4.1.3 4.1.3 监测目的监测目的1.定量描述或估计传染病的发病强度、分布特征、传播范围 2.早期识别暴发和流行3.了解疾病的长期变动趋势和自然史4.

37、对于已消灭(消除)或正在消灭(消除)的传染病,判断疾病或病原体的传播是否被阻断。5.病原学监测:监视病原微生物的型别、毒力、耐药性及变异 6.监测人群免疫水平7.监测 相关的危险因子8.评价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9.建立和检验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假设 10.进行传染病流行趋势的预测、预报和预警 11.发现新发传染病 公共卫生重要性公共卫生重要性可预防性可预防性控制能力控制能力建立一个监测系统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建立一个监测系统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4.1.4 4.1.4 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医疗保健系统医疗保健系统公共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事件事件 数据数据 信息信息干预/行动 反馈反馈 报告报告评

38、价评价 分析及解释分析及解释 监测系统监测系统 决策决策监测系统的类型监测系统的类型v被动监测/主动监测 下级单位常规上报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称为被动监测(passive surveillance)。 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专门调查或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称为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v常规报告系统常规报告系统/ /哨点监测哨点监测 常规报告是指诸如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要求报告的病种多,报告的范围覆盖全国,而且主要由基层卫生人员来开展工作。 哨点监测根据某些疾病的流行特点,由设在全国各地的监测哨点对高危人群进行定点、定

39、时、定量的监测,这种监测系统为哨点监测。如我国的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v病例为基础的监测 /事件为基础的监测 以病例为基础的监测(case-based surveillance):监测目标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如我国现有的传染病报告和监测系统)。通常有以下来源:医院门诊、急诊室的疾病、症状监测、公共卫生实验室监测和死亡登记 。 以事件为基础的监测(event-based surveillancc):包括与人类疾病发生有关的事件和与动物疾病、食物、水和环境污染有关的事件。可有以下来源:药品和医疗相关物品的销售监测、中小学生的缺课监测、动物和媒介监测、食品安全监测、环境监测、公共卫生设施、气候监测、水

40、文监测、社会求助热线监测(120,119等)、非专业渠道的信急来源 。 v社区(或人群)为基础的监测 /医院为基础的监测 v实验室监测 对监测信息的有益补充对监测信息的有益补充v志愿提供者v医院疾病登记v药房的售药信息v普查信息v其它信息系统(如保险公司的数据库等)早期预警项目指标管理数据健康指标流行病流行病学调查学调查控制行动控制行动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卫生政策卫生政策流行病情报卫生系统监测健康状态监测项目监测 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数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数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数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数据,不同的方法我国疾病监测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我国疾病监测发展的三

41、个历史阶段v第一阶段:传染病监测的初始阶段 起始于1950年组建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反馈系统,主要报告规定的传染病。这一系统至今仍然是我国最重要、最基本的宏观监测系统。v第二阶段:传染病的监测迅速发展,出生、死亡监测和慢性非传染病监测起步。 7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疾病监测的概念开始传入我国。1978年始陆续建立流感、乙型脑炎、流脑、副霍乱、流行性出血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等单病种的专病监测系统。1980年,在我国建立了长期综合疾病监测系统(又称疾病监测点监测系统),开展了以传染病为主并逐渐增加非传染病内容的监测工作,如对人口出生和死亡的监测等。我国疾病监测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我国疾病监测

42、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其它监测系统,如医院感染和病原耐药性监测系统、卫生部死亡监测点系统,以及食物中毒监测系统等相继建立。 1995年,为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需要,开展了“零病例报告”和小儿“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主动监测。v第三阶段:行为监测在内的第二代监测开始发展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逐步在部分监测点中开展了与健康有关的行为学监测,如吸烟、饮酒、钠盐摄入和体育锻炼等。八十年代末开始针对高危人群、脆弱人群和一般人群的行为监测,包括多性伴行为、静脉吸毒、避孕套和清洁注射器的使用等。这一监测和血清学监测、疫情监测合起来被称为“第二代监测”。LOGO传染病监测传染病监测进行传染病监测的必要性进行传染病监测的必

43、要性v临床医师只能观察到医院就诊的病例。v 流行病学医师的视野远较临床医师宽阔,不仅监测医院报告病例,还要密切观察医院漏报病例、不就诊病例、隐性感染者和病原携带者。传染病谱冰山示意图传染病谱冰山示意图1医院报告病例医院报告病例 2医院漏报病例医院漏报病例 3不就诊病例不就诊病例 4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 5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 海平面海平面1+2 为临床医师的视野为临床医师的视野1+2+3+4+5 为流行病学医师的视野为流行病学医师的视野传染病监测的定义传染病监测的定义 传染病监测是对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和变动趋势及有关因素进行连续、系统、准确地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通过分析疾病的

44、动态分布和变动趋势,来预测未来疾病发生的水平和规模,为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流行并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传染性疾病的监测传染性疾病的监测传染性疾病流行的要素:染性疾病流行的要素:传染源、染源、传播途径(包括播途径(包括环境)和易感人境)和易感人群,群,传染性疾病的染性疾病的监测则应是是对这三个方面的三个方面的综合合监测,以,以获得全得全面、系面、系统和准确的信息,从而反映与和准确的信息,从而反映与预测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染病的流行情况。 病原体及其环境传播途径监测监测易感人群及其环境传染病监测的内容传染病监测的内容v监测人人群群的的基基本本情情况况:了了解解人人口口出出生生、死死亡亡、生生活活习惯

45、、经济状状况况、教育水准、居住条件,以及人群流教育水准、居住条件,以及人群流动的情况。的情况。v监测传染染病病在在人人、时、地地方方面面的的动态分分布布,包包括括传染染病病漏漏报调查和和亚临床感染床感染调查。v 监测人群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性。染病的易感性。v 监测传染源、宿主、昆虫媒介、染源、宿主、昆虫媒介、传染来源情况。染来源情况。v 监测病原体的型病原体的型别、毒力及耐、毒力及耐药情况。情况。v 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价防疫措施的效果。v开展病因学和流行开展病因学和流行规律的研究律的研究v传染病流行染病流行趋势预测。传染病监测的方法传染病监测的方法v发病学监测v血清学监测v病原学监测v调查不

46、明疾病的原因及其传播 (流行)的机制v干预措施的监测 v疫情及历史资料的收集 传染病监测的四个主要系统传染病监测的四个主要系统v法法定定报报告告的的传传染染病病监监测测系系统统从从宏宏观上上监测主主要要传染染病病种种的的动态变化化,并并有有法法律律或或强制制性性的的规章章制制度度作作保保障障,是是最最基基本本、最主要的最主要的监测系系统。v 实实验验室室为为基基础础的的监监测测系系统统系系统发挥效效能能的的关关键依依赖于于检验结果的按常果的按常规上上报、流通和反、流通和反馈。v 以以医医院院为为基基础础的的监监测测系系统统主主要要对医医院院内内感感染染和和病原菌耐病原菌耐药情况情况进行行监测。

47、v 以以人人群群为为基基础础的的监监测测系系统统在在特特定定的的人人群群中中监测传染病的染病的动态, 从而反映各种从而反映各种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染病在人群中的动态变化。化。目前被纳入监测范畴的传染病目前被纳入监测范畴的传染病v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共同监测的传染病:主要有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等五种疾病。v我国根据本国的的发病特点,增加了登革热病种作为同步予以监测的对象。v为防止艾滋病的传入和蔓延,我国卫生部门又把艾滋病列为国境检疫监测的传染病。v 2003年,我国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为法定监测传染病。v2005年,我国又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纳入法定监测传染病的范畴。v

48、到目前为止,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7种。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 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 (3类, 37种)传染病加强监测鼠疫、霍乱、狂犬病、登革热、出血热、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等等病例个案调查、实验室诊断、病媒监测、流行因素监测TB, AIDS/HIV 病例追踪登记系统哨点监测 - Influenza/ILI, HIV in Population at High Risk SARS and HPAI早期预警监测系统 - 原因不明肺炎病例报告系统 - 县级以上医院传染病死亡病例报告系统实验室监测系统 -Pulse-net, Food-net,influenza救灾防病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

49、生事件报告系统 - 灾害相关疾病及灾区卫生状况报告 - 疾病爆发、中毒、化学品泄漏、核与放射事故、环境污染事件.传染病监测数据的两个基本作用传染病监测数据的两个基本作用v“项目指标常规监测”计划、监控和评估疾病控制项目,如优先确定资源动员和分配等v“早期预警监测”提供对公共卫生潜在威胁的早期预警信号要求立即采取行动识别疾病暴发/流行当前当前应对传染病的状况以及存在的染病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目前目前对传染病的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基本上是被防与控制基本上是被动的的一些一些时间、地域上有差异但具有内在、地域上有差异但具有内在联系的暴系的暴发流行,流行,单从流行病学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分析上上难以确定相关以

50、确定相关联系系以往的工作也以往的工作也较少地考少地考虑了病原体因素在了病原体因素在这些些传染病染病发生流行中的作用生流行中的作用这一自一自然然规律,在常律,在常规的的监测中中对病原菌的病原菌的检测工作多在病例出工作多在病例出现之后。之后。 既往监测:限于经费、检测手段等诸多方面因素,以症状监测为主。 今后监测:随着新的技术和手段不断现,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如快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生物恐怖袭击等,将逐步向病原学监测、网络化监测方向发展。尤其是最近20年,平均每隔一两年,就会出现一种新型的传染病,而对某些新型传染病的认识不足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病原分析不能再是科病原分析不能再是科学工作

51、者的个人兴趣,而应形成规模化、程序化,成为一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学工作者的个人兴趣,而应形成规模化、程序化,成为一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常规工作。常规工作。传染病监测工作的发展趋势目前世界上网络化监测程度目前世界上网络化监测程度最高的传染病:人流感及禽流感最高的传染病:人流感及禽流感v始于始于19481948年年, , 至今已建立起高度成功的全球性伙伴关系。网络由至今已建立起高度成功的全球性伙伴关系。网络由8282个国家个国家的的110110个协作实验室组成,经常性提供正在发生的疫情情报,并共享各地个协作实验室组成,经常性提供正在发生的疫情情报,并共享各地分离到的流感病毒株。分离到的流感病毒株。v通

52、过,其合作伙伴采用国际标准加强了各国的疾病检测系统和实验通过,其合作伙伴采用国际标准加强了各国的疾病检测系统和实验室,并可在室,并可在4 4个流感协作中心中的任何一个对各自国家的病毒分离个流感协作中心中的任何一个对各自国家的病毒分离物进行更详细的分析。而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物进行更详细的分析。而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WHOWHO会在认为必要时提出会在认为必要时提出流感流行的预防警告并推荐候选疫苗株。流感流行的预防警告并推荐候选疫苗株。v在在19971997年底中国香港禽流感暴发期间,该系统充分发挥了作用,在荷兰一年底中国香港禽流感暴发期间,该系统充分发挥了作用,在荷兰一个协作实验室迅速鉴定了病毒

53、株、开展相关研究、开发出诊断试剂盒,并个协作实验室迅速鉴定了病毒株、开展相关研究、开发出诊断试剂盒,并筛选出疫苗株。筛选出疫苗株。v一旦证实流感暴发,一旦证实流感暴发,WHO WHO 会在其网站上立即公布,并提供国际援助(如果会在其网站上立即公布,并提供国际援助(如果需要的话,在暴发证实的需要的话,在暴发证实的2424小时内小时内, ,工作队就能够到达现场工作并工作队就能够到达现场工作并开始工作。)开始工作。)LOGO应急监测在应急状态下由于事态的严重和人力的缺乏,在应急状态下由于事态的严重和人力的缺乏,系统的应系统的应急监测不可能。急监测不可能。应急监测的目的应急监测的目的v明确公共卫生的优

54、先v对紧急状态的严重程度进行监视v发现暴发v监视应对行动v监视主要疾病的发病及病死率趋势v监视干预措施的效果v向政府和社会提供信息设计监测系统前,应明确:设计监测系统前,应明确:v监测的人群v收集什么数据,用途是什么v谁提供数据v数据收集的期限v数据怎样传输v谁对数据进行分析,多久分析一次v报告如何发布,多久发布一次确定监测的优先项目:确定监测的优先项目:v是否会引起严重的疾病后果(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v是否有明显的流行v是否是国家、区域和国际控制规划的目标v数据的收集是否会导致明显和具有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行动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收集方法:目的:在受紧急状态影响的人群(或某个特定的人群)中收

55、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方法:反复地对目标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病例定义:病例定义:v必须为每一种卫生事件/疾病/综合征制定病例定义v不等同于国标诊断标准v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进行修改v使用相同的病例定义v只用于监测的目的,不得用于病人的管理或作为治疗的指标最小的数据元素:最小的数据元素:v死亡率:粗死亡率,是紧急状态下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它表明了紧急状态的严重程度,并可以据此对紧急状态的发展趋势进行监视。v发病率: (病死率、侵袭率)表明疾病对公共卫生形成的威胁,可以据此确定优先监测项目。v人口数字和趋势:用于计算需要认定主义救助的人群的规模,高危人群的规模,死亡率、发病率和其他率的分母,卫生干预所需的

56、资源v基本需求v营养v规划活动后紧急状态期:常规的监测体系必须尽快地予以重建常规的监测体系必须尽快地予以重建实验室检验,弄清事件的原因实验室检验,弄清事件的原因, ,从而采取正确从而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的控制措施。哨点监测,选代表性的单位,有重点、有计划、哨点监测,选代表性的单位,有重点、有计划、有目的的监测可能流行的疾病有目的的监测可能流行的疾病症状监测,更详细的数据、更高的数据质量、症状监测,更详细的数据、更高的数据质量、更新的分母、更多的事件更新的分母、更多的事件对收集数据的使用:对收集数据的使用: 目的: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或预警的疾病找出有关危险因素,以便开展专题调查分析发生的潜在危险

57、性,向政府提出防制措施的建议 分析前分析前:资料准备:收集当地常年疫情报告的背景资料:传染病谱、发病水平、诱发因素、疫区处理报告等疫情的分析比较:事件发生地特重县(乡)、重灾县(乡)、一般县(乡) 和非发生地上报的数字绘制曲线进行比较。核实疫情:对基层上报的监测的数据尽快尽派出专业人员逐个核实诊断、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诊断疫情动态分析:把上报的疫情按每日、每旬分类进行汇总统计,并与事件前和以往年份的疫情资料作出比较分析反馈反馈目的v鼓励数据收集者,刺激他们报告信息v告之现场工作者主要卫生问题v提供控制措施v影响对政策的修改效果评估效果评估1.报告零报告及时性48小时内收到的日、周报告的比例48小

58、时内报告的流行疾病比例48小时内调查病例的比例2.实验室效力经实验室检测标本确诊的病例数3.调查效力首发病例的发病时间预警的时间调查的时间应对的时间疾病监测系统评估和优化疾病监测系统评估和优化(一)、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公共卫生意义;疾病的可预防性; 疾病控制的能力(二)、系统描述: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系统目标:不同的目标 收集不同的数据,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不同的目的; 监测事件;监测人口;系统工作流程描述(三)、有效性:1、监测系统是否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2、根据系统获得的信息采取了哪些行动 3、谁已经用数据作出了决策或采取了行动 4、按照预期目的还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数据。(四)、系统属性:(五)

59、、花费:旅费;培训;供给;装备;邮资;计算费等用(六)、建议:系统是否仍然有必要保留,如是,是否需改进。系统是否有新的要求,是否能确保实施,是否需要新的资源,是否要重新进行培训。(四)、系统属性:(四)、系统属性:1、简明性:只要能达到监测目的,监测系统应尽可能简单。2、灵活性:当收集的信息发生了改变,尤其是扩大信息收集量,或操作程序发生改变,系统能迅速适应新的情况。3、可接受性:反映参与监测系统的组织和个人的意愿。 4、敏感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发现病例的比例;另一方面是察觉疾病暴发的能力。系统敏感性的影响因素:(1)、该地区患某种病去就诊的比例 如果一个地区非常贫穷,患者往往不就诊,因而该

60、系统报告病例数占实际病例数的比例必定很低,因此仅凭报告数就难以估计疾病的真实面貌。(2)、疾病的确诊还受诊断手段和医生的诊断水平的影响,此外还受诊断试验的敏感度的限制。一个地区总的医疗水平不高,如医院设备不全,医生诊断水平不高,都会影响监测系统的敏感性。(3)、报告率的高低,与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有关,也可能受其他人为因素影响。 5、阳性预测值(Predictive value positive PVP):是指被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占真实病例的比例。PVP对于监测系统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特性。因为PVP很低的监测系统,意味着经常浪费人力、物力去对假阳性病例进行调查,特别是错误报告传染病流行或暴发,而

61、导致更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长此以往,系统的可信度会下降。6、代表性:是指能准确描述一个疾病事件,也就是说,能正确反映疾病现象或有关危险因素的三间分布。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比较: (1)、报告事件所描述的特征和实际事件所呈现的特征是否相符合; (2)、有关知识的了解 人口学特征:如年龄、社会地位、职业等;疾病的自然史:潜伏期、传播模式及死亡结果;目前通用的医学治疗方式:常规使用的诊断试验和医生治疗模式;多途径的资料:死亡资料与发病学资料、实验室报告结果与临床医生报告结果的比较。 (3)、相关影响因素:数据质量;数据收集偏倚;报告完整性。7、数据质量:数据质量对一个监测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收集的

62、数据质量高,那么产出也是高质量的资料,如果收集的数据质量不高,就失去了监测的意义。数据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评价: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数据计算错误情况;表格简明扼要、填写电子表清楚、培训、资料确认都能影响数据的质量。8、即时性:即时性反映了监测系统中资料在各个环节中的运行速度。第一判断病例发病到制定控制和预防措施的权威机构收到报告的时间;第二要判断病例诊断到确定发病趋势,判明暴发以及制定控制措施的时间。 预警是监测的目的,只有科学、有效的对“苗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预警,才能及时、有效的应对,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或不致造成危机,或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的危害程度。突发公共卫生事

63、件的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定义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出发,对所监测的各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出发,对所监测的各种卫生项目的信息进行整合,确定突发公共卫生种卫生项目的信息进行整合,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报指标的单位时间容量,并在监测实施过事件预报指标的单位时间容量,并在监测实施过程中对达到或超过预报指标的事件进行报告。并程中对达到或超过预报指标的事件进行报告。并由法定部门向应该知道的部门与人员发布信息。由法定部门向应该知道的部门与人员发布信息。预警的含警的含义一是作为预警发出机构,要把可能发生某种一是作为预警发出机构,要把可能发生某种事件的信息,传达给公众,作出预先警告。事件的信息,传达给公

64、众,作出预先警告。二是作为公众,要对可能发生的某种突发事二是作为公众,要对可能发生的某种突发事件作出准备,尽量避免受到伤害。件作出准备,尽量避免受到伤害。 建立预警系统其主体自然是政府机构,建立预警系统其主体自然是政府机构,既成系统就是要把零散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既成系统就是要把零散的信息通过一定的、理顺的渠道进行收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理顺的渠道进行收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做出科学判可靠性,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做出科学判断,发出正确预告。断,发出正确预告。建立公共卫生预警系统应具备的要素建立公共卫生预警系统应具备的要素1.政府财政支持2.建立不同层次、统一有力的指挥协调

65、系统3.建立健全网络信息报告系统4.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监测、预报系统5.建立健全全国实验室快速诊断应急网络系统6.建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机动队伍储备和专家库网络系统政府财政支持政府财政支持v公共卫生预警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撑,只有政府和财政部门真正重视这一领域的建设,一个科学、高效、灵敏的预警系统才能建立并协调运转。建立不同层次、统一有力的指挥协调系统建立不同层次、统一有力的指挥协调系统v一个统一的、有力的指挥协调系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一方面,它可以统一协调和调度各方力量对事件进行调查、定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投入产出比,避免人员和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它可以作为信息

66、收集机构,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作出预警报告,发布预警信息,保证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建立健全网络信息报告系统建立健全网络信息报告系统v在现有疾病报告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息收集、分析与报告系统,使社会零散的信息能通过多种便捷的方式如电话、邮件等到达信息收集机构,体现预警系统的灵敏性。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监测、预报系统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监测、预报系统v制定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作出甄别、定性的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全国实验室快速诊断应急网络系统建立健全全国实验室快速诊断应急网络系统v对有一定专长的临床或科研试验室的快速诊断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估。根据地理位置和人口密度,建

67、立健全全国实验室快速诊断应急网络系统。建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机动队伍储备建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机动队伍储备和专家库网络系统和专家库网络系统v根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大学公共卫生专业流行病学现场调查队伍的组成和培训情况,及其对疾病分布、病因判断等的能力及实战经验,建立一支关键时刻能拉得出、打的赢的现场流行病学机动队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意义v部门层面v公众层面v社会层面部门层面部门层面 通过了解、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及完善预测、预警技术与方法,及时侦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异常动态,有助于卫生部门及时采取科学应对措施,预防和减少危害,提高卫

68、生部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能力。 公众层面公众层面 公众的配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科学、全面的预警信息,将有助于公众正确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恰当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自觉配合专业机构实施预防控制工作。社会层面社会层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是社会危机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建立与有效运转有助于在危机时期稳定社会心理,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提高政府危机管理水平和在国际社会中的威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分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分类 部部分分突突发发公公共共卫卫生生事事件件在在发发生生之之前前即即可可出出现现征征兆兆;而而有有些些突突发发公公共共卫卫生生事

69、事件件则则很很难难发发现现征征兆兆,控控制制工工作作只只能能在在事事件件发发生生初初期期启启动动。因因此此,突突发发公公共共卫卫生生事事件件预预警警可可分分为为突突发发公公共共卫卫生生事事件件征征兆兆预预警警和早期预警。和早期预警。( (一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征兆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征兆预警( (二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预警 ( (一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征兆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征兆预警1公共卫生状况预警:公共卫生状况的恶化,可引起急性和慢性人群健康损害。水质恶化、食品安全与卫生指标不合格、大气污染及有害作业环境等为常见的影响健康的因素。v水环境污染预警

70、v食品污染预警 v大气污染预警 2传染病流行因素预警v病媒生物及宿主动物预警v病原体演变预警v人群易感性预警( (一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征兆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征兆预警3次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v气候异常与自然灾害次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v事故灾难次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 v社会安全事件次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 ( (一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征兆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征兆预警( (二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预警预警1症候群预警:v症候群监测(又称症状监测)是指系统、持续地收集临床明确诊断前能够指示可能的疾病爆发的相关资料(实验室送检、急诊科主诉及症状、救护车反

71、应记录、处方药物销售量、学校缺课或工厂缺勤及紧急救护过程中的其他症状与体征等),科学分析,合理解释,以便开展公共卫生调查或落实干预措施。v症候群预警即通过症候群监测,发现某一类症候群信号在时间、空间上的异常变化而发出的预警。 ( (二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预警预警2传染病早期预警:某些传染病易引起大范围或长时间的流行,例如流行性感冒和麻疹等。对于此类传染病的预警,除对流行因素进行监测外,及时发现病例数在空间、时间上的异常变化也非常重要,可以早期启动控制措施。 ( (二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预警警3.类似事件预警:指在某一单位、社区或

72、区域发生中毒、疾病爆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向有可能发生类似事件的其他单位或区域发出预警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实现 便利的信息收集与交流平台、科学实用的预警技术和指标、高效的预警决策系统,是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三要素, 1信息收集与交流 2预警技术和指标 3预警决策系统 1 1信息收集与交流信息收集与交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来源广泛,包括主动监测、被动接受报告、社会媒体报道等。来源于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服务等卫生系统内部的信息,包括我国现行传染病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重点传染病专项监测和公共卫生监督监测等来源的资

73、料,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主要信息来源。卫生部门和气象、水利、农业、林业、检疫等相关部门要建立信息交流机制,确保相关信息及时、有效沟通,尽早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提供线索。大众媒体分布广泛、嗅觉灵敏、反应迅速,对其报道的信息要注意及时捕捉、甄别和核实,很多时候能弥补信息来源主渠道的不足。2 2预警技术和指标预警技术和指标 理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技术应当是敏感而特异、科学而简便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达到平衡。如果所预警的事件发展快、后果严重,那就应选择更灵敏的预警方法或更低的预警界值;反之,可以选择兼顾灵敏度与特异度的预警方法或预警界值。如果是针对人们长期暴露的危险因素,如饮用水及主

74、要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则所选预警界值偏低一点为好。3 3预警决策系统预警决策系统 预警信息必须通过一定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发布。过去,在处理很多突发事件时习惯于“内紧外松”,担心公布突发事件后会引起社会不安,或者影响投资环境。SARS事件的教训告诉我们,不及时公布事实真相,群众不能理性地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知如何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及配合专业机构落实预防控制措施,这实际上是社会不安定的原因之一。因此,应该建立常规的预警决策工作机制,确保在专业机构做出需要预警的技术建议后,行政管理部门能立即就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范围和时机做出决定,将预警信息尽快对社会公布。预警与预防区别预警与预防区别一是预警

75、主要针对潜在的、严重的或不可逆转的疾病风险主要是全球化疾病风险:而预防针对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疾病危害也包括疾病风险。二是预警重在采取预警措施以避免健康与环境恶化的可能而预防重在采取措施以防止健康与环境损害的发生。三是两者存在的前提不同。预警原则以科学不确定性为前提即在科学知识无法确定某疫病是否发生或者能否导致健康、环境损害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仍有采取行动防止疫病损害发生的义务。预防以科学知识对某疫病危害的因果关系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为基础,预防是指某疾病发生及损害能被确定时采取行动防止损害发生的义务即某疫病是否可能发生及造成损害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知识加以判断确定的。预警与预防区别预警与预防区别 因

76、此预防以科学确定性为前提,即基于预防原则的行动措施则以能从科学上“证明主体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为前提。预警以科学不确定性为前提强调的是当遇有科学知识对某疫病问题的认识未达成一致意见或存在冲突时采取措施的必要性关注的是采取措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采取措施的时间提前基于预警原则的行动措施不强求以“确凿的科学证据”为理由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v依法报告v统一规范v属地管理v准确及时v分级分类4.2 信息报告信息报告组织实施与工作职责组织实施与工作职责 v卫生行政部门v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v各级卫生监督机构v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1)v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77、报告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v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对本规范规定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核实、确认和分级。v建立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组织指导各级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并及时分析,做出预警。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2)v组织制订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应急预案等v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的技术管理,网络系统维护,网络人员的指导、培训。v接受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负责收集、核实、分析辖区内来源于其他渠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v及时向社

78、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或公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 1)v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业务管理工作,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审核工作,定期汇总分析辖区内相关领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v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负责收集、核实、分析辖区内来源于其他渠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 2)v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应急预案等v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属地的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事件报告和信息网络管理工作进行技

79、术指导和培训。v按照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设置的要求,配置必需的设施和设备,建立和完善信息的报告、存储、分析利用和反馈系统;确保日常监测和预警工作的正常运行。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各级卫生监督机构 v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业务管理工作,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审核工作,定期汇总分析辖区内相关领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v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好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v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进行督导和检查。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各级卫生监督机构 v建立完善的卫生监督统计系统,规范化的收集各类监督监测、卫生检测、疾病报告等原

80、始资料,并整理分析,形成反馈信息,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v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负责收集、核实、分析辖区内来源于其他渠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v按照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设置的要求,配置必需的设施和设备,确保日常监测和预警工作的正常运行。 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v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建立突发事件监测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通讯方式向事件发生地疾控机构进行报告。v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事件网络直接报告的需要。报告范围与标准报告范围与标准v突发公共卫生事

81、件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其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实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报告范围与标准报告范围与标准v传染病染病 v食物中毒v职业中毒v其他中毒v环境因素事件v意外辐射照射事件v传染病菌、毒种丢失v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v医源性感染事件v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v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内容报告内容事件基本信息以及事件事件基本信息以及事件发生、生、发展、控制展、控制过程信息程信息事件信息事件信息 事事件件信信息息主主要要内内容容包包括括:事事件件名名称称、事事件件类别、发生生

82、时间、地地点点、涉涉及及的的地地域域范范围、人人数数、主主要要症症状状与与体体征征、可可能能的的原原因因、已已经采采取取的的措措施施、事事件件的的发展展趋势、下下步步工工作作计划划等。等。 具具体体内内容容见突突发公公共共卫生生事事件件信信息息报告告卡卡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v初次报告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和性质、发生地点、生地点、发生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告单位、位、报告人告人员及通及

83、通讯方式等。方式等。 v进程报告进程报告v结案报告结案报告: :事件事件结束后,束后,应进行行结案信息案信息报告。达到告。达到国家突国家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生事件应急急预案案分分级标准的突准的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生事件结束后,束后,由相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估,在确认事件事件终止后止后2周内,周内,对事事件的件的发生和生和处理情况理情况进行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置建议。 进程报告进程报告 v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

84、素,势态评估、控制措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进行补充和修正。v提示:提示: 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日进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日进行进程报告。行进程报告。 v特别说明特别说明传染病病例一定要进行个案归并或报告个案传染病病例一定要进行个案归并或报告个案信息信息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v获得突得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生事件信息的责任任报告告单位和位和责任任报告人,告人,应当在小当在小时内以内以电话或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真等方

85、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指定的专业机构机构报告,具告,具备网网络直直报条件的同条件的同时进行网行网络直直报,直,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机构审核后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入国家数据库。不具。不具备网网络直直报条件的条件的责任任报告告单位和位和责任任报告人,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方式将突突发公共公共卫生生事件信息事件信息报告卡告卡报送属地送属地卫生行政部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机构,接到突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生事件信息件信息报告卡告卡的的专业机构,机构,应在小在小时内内进行网行网络直直报。 v对进行网行网络直直报的信息,指定的的信息,指定的专业机机构

86、初步构初步审核,确定真核,确定真实性后性后2小小时内,内,以以电话或或传真等方式真等方式报告同告同级卫生行政生行政部部门。v接到突接到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生事件信息报告的告的卫生生行政部行政部门应当尽快当尽快组织有关有关专家家进行行现场调查,如确,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生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根据不同的级别,及,及时组织采取相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小的措施,并在小时内向本内向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政府报告,同告,同时向上一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公共共卫生事件生事件标准的,由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切跟踪事态

87、发展,随展,随时报告事告事态变化情化情况。况。 报告程序报告程序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单位或报告人属地的专业机构审核网络直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调查本级人民政府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采取措施跟踪关注达到标准未达到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业务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业务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流程信息监控、分析与反馈信息监控、分析与反馈 v各各级卫生生行行政政部部门指指定定的的专业机机构构,应根根据据卫生生行行政政部部门要要求求,建建立立突突发公公共共卫生生事事件件分分析析制制度度,每每日日对网网络报告告的的突突发公公共共卫生生事事件件进行行动态监控控,定定期期进行

88、行分分析析、汇总,并并根根据据需需要要随随时做出做出专题分析分析报告。告。v各各级卫生生行行政政部部门指指定定的的专业机机构构对突突发公公共共卫生生事事件件分分析析结果果要要以以定定期期简报或或专题报告告等等形形式式向向上上级卫生生行行政政部部门指指定定的的专业机机构构和和同同级卫生生行行政政部部门报告告,并并及及时向向下下一一级卫生生行行政政部部门和相同和相同业务的的专业机构反机构反馈。v各各级卫生行政部生行政部门应加加强与各与各级监测机构的信息反机构的信息反馈和交流和交流,充充分利用信息分利用信息资源源为突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的生事件的处置服置服务。v发生突生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的相生事件

89、的相邻地区地区卫生行政部生行政部门应定期交定期交换相相关事件信息关事件信息,较大大级以上的突以上的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生事件应随随时互相互相进行通行通报。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泗县甲肝疫苗事件泗县甲肝疫苗事件 2005年年6月月16日到日到17日,安徽省泗县大庄日,安徽省泗县大庄镇卫生防疫保健所在未经县卫生、教育主镇卫生防疫保健所在未经县卫生、教育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与学校联系,用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与学校联系,用乡村医生组成了乡村医生组成了8个接种组,为大庄镇个接种组,为大庄镇17个村个村19所学校的所学校的2500多名学生接种甲肝多名学生接种甲肝疫苗。疫苗。6月月17日上午,个别学生在接

90、种时日上午,个别学生在接种时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症状,随即被送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症状,随即被送入当地医院观察治疗。随后,有异常反应入当地医院观察治疗。随后,有异常反应者不断增加,截止者不断增加,截止6月月30日,接种疫苗反日,接种疫苗反应的住院人数累计达到应的住院人数累计达到311人人,事件中有事件中有1名患儿死亡。名患儿死亡。 v刘飞妹刘飞妹(一般解释)(一般解释)v5 5人人(通知家长看病)(通知家长看病)v2323人人(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事件传开)事件传开)v7878人人(新安晚报新安晚报报道)报道)v119119人人(家长紧张,转院混乱)(家长紧张,转院混乱)v李威死亡李威死

91、亡-(地区波动,各种媒介中央(地区波动,各种媒介中央报道)报道)v311311人人-(全国关注)(全国关注)事件回放事件回放应对措施应对措施 v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2005年年6月月18日泗县县委、县政府接到卫日泗县县委、县政府接到卫生部门报告,立即启动了公共卫生突发事生部门报告,立即启动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按照规定向上汇报。在财政件应急预案,按照规定向上汇报。在财政极为吃紧的情况下,拨出极为吃紧的情况下,拨出20万元专款,全万元专款,全力以赴做好救治工作。对入院患儿免费治力以赴做好救治工作。对入院患儿免费治疗,并给予每天疗,并给予每天

92、20元的生活补贴。元的生活补贴。 迅速成立了事件调查处理领导小组,调查迅速成立了事件调查处理领导小组,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应对此事,泗县疾控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应对此事,泗县疾控中心调查后认为,反应系中心调查后认为,反应系“群体性臆症群体性臆症”。由于接种疫苗出现反应的事件传开,。由于接种疫苗出现反应的事件传开, 6月月19日,宿州市卫生局组织市立医院、蚌埠日,宿州市卫生局组织市立医院、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南京解放军总院的专家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南京解放军总院的专家会诊,结论为会诊,结论为“甲肝疫苗过敏反应甲肝疫苗过敏反应” 2005年年6月月28日,国家卫生部和食品药日,国家卫生部和食品药品监管

93、局领导、专家抵达泗县,展开全品监管局领导、专家抵达泗县,展开全面调查,面调查,6月月29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及卫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及卫生部专家组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高生部专家组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高强宣布:专家们强宣布:专家们“初步分析这是一场集初步分析这是一场集体接种导致的体接种导致的群体心因性反应群体心因性反应”。推翻。推翻了之前由专家组作出的了之前由专家组作出的“部分学生出现部分学生出现的不良反应是由接种甲肝疫苗引起的过的不良反应是由接种甲肝疫苗引起的过敏反应敏反应”这一诊断。这一诊断。在救治患儿的同时,泗县卫生、监察、在救治患儿的同时,泗县卫生、监察、公安、药监等部门也迅速展开了对这

94、次公安、药监等部门也迅速展开了对这次事件的调查工作。泗县药监、公安部门事件的调查工作。泗县药监、公安部门对剩余的甲肝疫苗进行了封存,并提取对剩余的甲肝疫苗进行了封存,并提取样品送至国家有关部门检验,专案人员样品送至国家有关部门检验,专案人员赶赴浙江杭州生产厂家调查取证。赶赴浙江杭州生产厂家调查取证。2005年年6月月28日泗县县政府首次召开新日泗县县政府首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接种疫苗出现异常反应的闻发布会通报了接种疫苗出现异常反应的最新人数和目前患儿的治疗状况。最新人数和目前患儿的治疗状况。责任追究。当地有关部门对泗县卫生局、责任追究。当地有关部门对泗县卫生局、防疫站防疫站4名主要负责人分别

95、给予了党纪和名主要负责人分别给予了党纪和行政处分;事件的行政处分;事件的3名直接责任人被依法名直接责任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追究刑事责任。v事件反应特征:事件反应特征:1 1)属于违反规定群体性接种)属于违反规定群体性接种2 2)病人主要表现为相似的自诉症状,无明显的客观体征;)病人主要表现为相似的自诉症状,无明显的客观体征;3 3)发病年龄多为)发病年龄多为9-129-12岁,开始时以女性为主,存在地区聚集性;岁,开始时以女性为主,存在地区聚集性;4 4)首例)首例“扳机扳机”病例明确,发生反应的强化因素很多,例如学校、政病例明确,发生反应的强化因素很多,例如学校、政府、媒体过分关注,出现偶合

96、死亡病例等;府、媒体过分关注,出现偶合死亡病例等;5 5)存在明确的少数偶合病例或原发疾病;)存在明确的少数偶合病例或原发疾病;6 6)各别别有用心的人从中煽动闹事;)各别别有用心的人从中煽动闹事;7 7)儿童心肌酶异常与接种甲肝疫苗无关;)儿童心肌酶异常与接种甲肝疫苗无关;8 8)疫苗经过国家检定合格;)疫苗经过国家检定合格;违规群体接种甲肝疫苗引起的以心因性反应为主的群体性事件违规群体接种甲肝疫苗引起的以心因性反应为主的群体性事件问题分析:1.违规开展群体接种活动v流通环节有错误(企业流通环节有错误(企业无照个体经营无照个体经营者者大庄镇卫生院)大庄镇卫生院)v运输不符合冷链要求;运输过程

97、中没有运输不符合冷链要求;运输过程中没有疫苗数量、批号、失效期、运输设备、疫苗数量、批号、失效期、运输设备、温度记录温度记录v接种过程不规范;接种没有严格询问,接种过程不规范;接种没有严格询问,无记录;出现反应后处理不当,仍然继无记录;出现反应后处理不当,仍然继续接种,接种后未注意观察反应发生情续接种,接种后未注意观察反应发生情况。况。v接种人员未取得有效的培训合格证。接种人员未取得有效的培训合格证。v将疫苗发给学生等待接种,不符合冷链将疫苗发给学生等待接种,不符合冷链要求。要求。v擅自加价,牟取暴利擅自加价,牟取暴利: :市市值6元左右的甲元左右的甲肝疫苗肝疫苗,到学生手中立即到学生手中立即

98、变成了成了25元元v假冒疾控中心名义让学校发放接种通知假冒疾控中心名义让学校发放接种通知单。单。问题分析:2.2.接种人员知识缺乏,处理不当接种人员知识缺乏,处理不当, ,缺乏危机意缺乏危机意识识v当开展集体接种活动时,如出现反应,当开展集体接种活动时,如出现反应,必需立即停止接种,并做好对已种者的必需立即停止接种,并做好对已种者的解释工作。但是此次事件中,首例出现解释工作。但是此次事件中,首例出现后仍继续接种,客观上造成儿童紧张、后仍继续接种,客观上造成儿童紧张、焦虑,致使心因性反应焦虑,致使心因性反应“蔓延蔓延”3.3.对事件定性不准确、不及时、不果断对事件定性不准确、不及时、不果断由于处

99、理不当,引起学校、地方政府高由于处理不当,引起学校、地方政府高度关注,通知就医加剧恐慌。早期定性度关注,通知就医加剧恐慌。早期定性反复,反复,“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和和“异常反应异常反应”结结论不当,对死亡未果断定因,间接引起论不当,对死亡未果断定因,间接引起群众误解,使其深信与疫苗接种有关。群众误解,使其深信与疫苗接种有关。媒体在事实未清之前的不切实际、耸人媒体在事实未清之前的不切实际、耸人听闻的报道致使住院人数不断上升。医听闻的报道致使住院人数不断上升。医疗不当或过度治疗。疗不当或过度治疗。4.公共卫生应急系统十分脆弱v基层应急系统不健全。基层应急系统不健全。v疾控中心与专家组缺乏沟通,诊断

100、结论反复;疾控中心与专家组缺乏沟通,诊断结论反复;v流行病与临床专家缺乏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出院难;流行病与临床专家缺乏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出院难;v应急系统与媒体缺乏交流;应急系统与媒体缺乏交流;v国家卫生部与国家国家卫生部与国家CDCCDC缺乏沟通;缺乏沟通;5.基层疾控体制不完善v偶然中的必然:偶然中的必然:v组织机构、人员结构、人员素质不健全组织机构、人员结构、人员素质不健全v疾控经费明显不足,泗县属于省级贫困疾控经费明显不足,泗县属于省级贫困县,县县,县CDCCDC人员经费大部分靠预防接种人员经费大部分靠预防接种获得。条例颁布后,收入更困难。获得。条例颁布后,收入更困难。大庄大庄镇乡镇卫

101、生院防保所有镇乡镇卫生院防保所有6名工作人员,名工作人员, 4个编制,每人每月个编制,每人每月150元,大部分经元,大部分经费靠预防接种获得。费靠预防接种获得。6.政府发布信息不及时政府发布信息不及时v2005年年6月月28日泗县县政府首次召开新闻发日泗县县政府首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接种疫苗出现异常反应的最新人布会通报了接种疫苗出现异常反应的最新人数和目前患儿的治疗状况。但此前,数和目前患儿的治疗状况。但此前,6月月21日新安晚报已经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并产生日新安晚报已经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社会影响。了一定的负面社会影响。 7.媒体管理不善媒体管理不善v此次事件发生后,此次事

102、件发生后,6月月21日安徽省省内日安徽省省内媒体媒体新安晚报新安晚报首家对接种疫苗学生首家对接种疫苗学生的异常反应进行了报道。的异常反应进行了报道。6月月25日新华日新华社安徽分社记者在新华网首次报道了李社安徽分社记者在新华网首次报道了李威的死亡,使得疫苗事件迅速扩大化。威的死亡,使得疫苗事件迅速扩大化。6月月26日,中央台日,中央台经济半小时经济半小时和和焦点访谈焦点访谈对此事也进行了公开报道,对此事也进行了公开报道,更加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更加引起全社会的关注。6月月26日到泗日到泗县县委宣传部登记的媒体共有县县委宣传部登记的媒体共有42家。家。对于这一例死亡事件,在专家给出确切对于这一例死亡事件,在专家给出确切的结论之前,有些媒体就先下了判断,的结论之前,有些媒体就先下了判断,进一步加大了学生及家长的恐惧,致使进一步加大了学生及家长的恐惧,致使住院人数不断上升。新闻媒体的报道一住院人数不断上升。新闻媒体的报道一直没有抓住事件本身的关键问题,造成直没有抓住事件本身的关键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此次事件的平息。各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此次事件的平息。各大主要媒体的报道情况大主要媒体的报道情况,互联网上失实、互联网上失实、夸张的报道更是屡见不鲜。夸张的报道更是屡见不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