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框架-抗震墙、多层内框架砖砌房屋知识讲解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7948603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0.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底部框架-抗震墙、多层内框架砖砌房屋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底部框架-抗震墙、多层内框架砖砌房屋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底部框架-抗震墙、多层内框架砖砌房屋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底部框架-抗震墙、多层内框架砖砌房屋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底部框架-抗震墙、多层内框架砖砌房屋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底部框架-抗震墙、多层内框架砖砌房屋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底部框架-抗震墙、多层内框架砖砌房屋知识讲解(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底部框架-抗震墙、多层内框架砖砌房屋Stillwatersrun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Wherethereislife,thereis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6-1概述定义:底部抗震墙砖砌房屋,是指底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上部为多层砖墙承重房屋。用途:底部为商业,上部为住宅的建筑。一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优点:施工方便,造价低廉。能较好满足建筑的功能需要。缺点:竖向荷载传递不连续,对抗震不利,属于竖向不规则的结构体系。一、底框抗震墙结构的震害及分析一、底框抗震墙结构的震害及分析这种结构的特点是上部刚度很大,下这种结构的特点是上部刚度很大,下部刚度较小,

2、形成相对薄弱的底层,在地部刚度较小,形成相对薄弱的底层,在地震作用下致使底层破坏严重。(鸡腿式)震作用下致使底层破坏严重。(鸡腿式)6.2震害及分析震害及分析我国近十几年的强震震害表明,这类房屋的地震震害较为普遍,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1 震害多发生在底层,表现为上轻下重;2 房屋的震害规律是:底层的墙体比框架柱重,框架柱又比梁重;3 房屋上部几层的破坏状况与多层砖房相类似,但破坏的程度比房屋的底层轻得多。6-3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一房屋的体形房屋的体形应力求简单,平面最好为矩形,应避免立面以及局部高出屋面的屋顶间。平立面不规则引起的破坏注:1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

3、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2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允许比表中数值适当增加,但不多于1m;二房屋的高度、层数和层高1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不能超过下表的限值。对于上部为横墙较少的砌体结构房屋,总高度应降低3m,层数减少一层。房屋类型房屋类型最小最小抗震抗震墙厚墙厚度度(mm)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67890.05g0.10g0.15g0.20g0.30g0.40g高高度度层层数数高高度度层层数数高高度度层层数数高高度度层层数数高高度度层层数数高高度度层层数数底部

4、底部框架框架-抗抗震墙震墙房屋房屋普通砖、普通砖、多孔砖多孔砖240227227196165多孔砖多孔砖190227196165134小砌块小砌块1902272271961652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部和内框架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4.5m。三构件的抗震等级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和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有关要求;此时,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多排柱内框架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四、三、二级采用。四上层砖墙的布置

5、一般情况下应该上下连续,纵横对齐,下设框架梁柱支托。墙体构造要求于砌体结构相同。五底部框架结构的选型1不应采用内框架,不应采用纯框架结构,房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2纵、横框架应做到柱尽量选用正方形,梁柱节点用刚性节点。3施工优先采用现浇框架六抗震墙的位置和间距房屋类型房屋类型烈烈度度6789底部框架底部框架-抗震墙抗震墙房屋房屋上部各层上部各层同多层砌体房屋同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或底

6、部两层底层或底部两层181511在底层剪力墙的布置时,不仅要考虑底层的对称和均匀,还要考虑上面几层的质心位置,使房屋的刚心和整栋房屋的质心重合。七框架柱网与上层墙的关系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本对齐。I底部框架砖房抗震计算底部框架砖房抗震计算主要内容有:主要内容有:l地震作用及层间剪力的计算地震作用及层间剪力的计算l底层侧移刚度的控制底层侧移刚度的控制l底层地震剪力的分配底层地震剪力的分配l倾覆力矩的分配倾覆力矩的分配l底层的刚度和强度底层的刚度和强度6-4房屋的抗震验算一地震作用和层间地震剪力的计算H1G1GkH

7、k楼层地震剪力楼层地震剪力Gi这种房屋的特点是底层较柔,上层较这种房屋的特点是底层较柔,上层较刚,地震时在房屋的薄弱层将发生变形集刚,地震时在房屋的薄弱层将发生变形集中,使底部出现过大侧移的严重破坏,为中,使底部出现过大侧移的严重破坏,为减轻震害,抗震规范规定:底层框架砖房减轻震害,抗震规范规定:底层框架砖房的底层,应沿纵向横向对称布置一定数量的底层,应沿纵向横向对称布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且要求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的抗震墙,且要求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比比不能太小。不能太小。二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剪力调整7.2.4底部框架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抗震墙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

8、按下列规定调整:定调整:1对底层框架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抗震墙房屋,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范围内选用。2对底部两层框架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纵抗震墙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范围内选用。3底层或底部两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

9、全底层或底部两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分配。(一)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式中V1_考虑增大系数后底层的地震剪力设计值Eh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地震剪力放大系数第二层与第一层的侧向刚度的比6、7度时度时 8度时度时 K1,K2包括砖墙、框架、及混凝土剪力墙的刚度。包括砖墙、框架、及混凝土剪力墙的刚度。框架的刚度剪力墙的刚度(二)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各式的含义见P269页。1当抗震墙的高宽比h/b1时i=1,2各式的含义见P269页。框架的刚度钢筋混凝土墙的刚度砖墙的刚度2当抗震墙的高宽比1h/b

10、4此时,抗震墙的变形既有弯曲变形,又有剪切变形,不能采用简单的各抗侧力构件叠加的方法进行刚度计算。计算方法采用协同工作计算原理,分析出底部框架抗震墙的位移,利用刚度层间剪力/层间位移的原理计算出结构的侧移刚度。求出侧移刚度之后,即可求出侧移刚度比,进而求出地震剪力增大系数三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承载力验算总体要求:上部砖房的抗震验算与第五章的要求一致;底部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与第四章大体一致。(一)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地震剪力分配1抗震墙的地震剪力分配关于抗震防线的问题:在抗震墙未开裂之前,关于抗震防线的问题:在抗震墙未开裂之前,墙的刚度很大,令其承担全部地震剪力,而不墙的刚度很大,令

11、其承担全部地震剪力,而不考虑框架的作用,在墙开裂后,刚度降低,这考虑框架的作用,在墙开裂后,刚度降低,这时考虑由框架和墙共同承担地震剪力。时考虑由框架和墙共同承担地震剪力。第第i片抗震墙的地震剪力片抗震墙的地震剪力2框架地震剪力的分配7.2.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底部框架的地震作用效应宜采用下列方法确定:1底部框架柱的地震剪力和轴向力,宜按下列规定调整:1)框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有效侧向刚度的取值,框架不折减,混凝土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30,砖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202)框架柱的轴力应计入地震倾覆力矩引起的附加轴力,上部砖房可视为刚体,底部各

12、轴线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可近似按底部抗震墙和框架的侧向刚度的比例分配确定。抗震墙开裂后,框架柱处于弹性状态,这时考虑砖抗震墙开裂后,框架柱处于弹性状态,这时考虑砖墙抗震墙的刚度降至墙抗震墙的刚度降至20%,混凝土抗震墙的刚度降至,混凝土抗震墙的刚度降至30%,则框架柱的地震剪力,则框架柱的地震剪力(1)侧向刚度叠加法(用于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或抗震墙高宽比h/b1的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2)框架抗震墙协同工作计算方法步骤:1按协同工作原理求出连杆的内力2按叠加法求出框架的地震剪力设计值3按有效刚度分配地震剪力4若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小于总剪力的20%时,应进行调整。(二)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地震倾

13、覆力矩分配1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地震作用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倾覆力矩按墙(混凝土)和框架柱的倾覆力矩按墙(混凝土)和框架柱的整体弯曲刚度比例进行分配。整体弯曲刚度比例进行分配。(1)框架平面内的转动刚度的确定框架平面内的转动刚度的确定:在弯矩作用下框架的转角在弯矩作用下框架的转角 由两部分组成,框架柱由两部分组成,框架柱自身的变形引起的转角自身的变形引起的转角f1和地基变形引起的转角和地基变形引起的转角f2(2)抗震墙平面内的转动刚度的确定抗震墙平面内的转动刚度的确定:在弯矩作用下抗震墙的转角在弯矩作用下抗震墙的转角w由两部分组成,抗震自由两部分组成,抗震自身的变形引起的转角身的变形引起的转角w1和

14、地基变形引起的转角和地基变形引起的转角w2C地基的抗弯刚度系数地基的抗弯刚度系数基础底面积惯性矩基础底面积惯性矩6-5抗震构造措施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的抗震构造措施,可以分为底部框架抗震墙和上部砖房两个部分一底部框架抗震墙部分1底部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7.5.4底部框架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其截面和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其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于跨度的1/102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间距不应大于200mm;梁;梁端

15、在端在1.5倍梁倍梁高且不小于高且不小于1/5梁净跨范围内,以及上部墙体梁净跨范围内,以及上部墙体的洞口处和洞口两侧各的洞口处和洞口两侧各500mm且不小于梁高的范围内,箍筋且不小于梁高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间距不应大于100mm。3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少于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少于214,间距不应大,间距不应大于于200mm。4梁的主筋和腰筋应按受拉钢筋的要求锚固在柱内,梁的主筋和腰筋应按受拉钢筋的要求锚固在柱内,且支座上部的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且支座上部的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框支梁的有关要求。混凝土框支梁的有关要求。2底部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7.5

16、.5底部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其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组成的边框;边框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1.5倍,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5倍;边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倍。2抗震墙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墙板净高的1/20;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宜小于2。3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并应采用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4抗震墙的边缘构件可按本规范第6.4节关于一般部位的规定设置。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砌体抗震墙7.5.

17、6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层采用普通砖抗震墙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墙厚不应小于240mm,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应先砌墙后浇框架。2沿框架柱每隔500mm配置26拉结钢筋,并沿砖墙全长设置;在墙体半高处尚应设置与框架柱相连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墙长大于5m时,应在墙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砌体抗震墙4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的过渡层的楼盖过渡层的底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不过渡层的底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不应小于应小于120mm;并应少开洞、开小洞,当洞口尺;并应少开洞、开小洞,当洞口尺寸大于寸大于800mm时,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时,洞口周边应

18、设置边梁。5开竖缝的钢筋混凝土墙当钢筋混凝土墙的高宽比1时,宜设置带边框开竖缝的钢筋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墙的水平钢筋应在竖缝处断开,竖缝处应放置两块预制的钢筋网砂浆板或钢筋混凝土板。厚度可为40mm,竖缝两侧应设暗柱,暗柱的范围为1.5倍混凝土墙厚度,暗柱的纵筋不宜小于416,箍筋可采用8200。在竖缝处1倍梁高的范围内给予加密,箍筋间距不大于100。二上部砖墙部分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7.5.1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应根据房屋的总层数按本章第7.3.1条的规定设置。过渡层尚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处设置构造柱。2构造柱的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3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4过渡层构造柱的纵向钢筋,7度时不宜少于416,8度时不宜少于616。一般情况下,纵向钢筋应锚入下部的框架柱内;当纵向钢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框架梁的相应位置应加强。5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或与现浇楼板可靠拉结2钢筋混凝土圈梁3材料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材料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柱、抗震墙和托墙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2过渡层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