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班级中的人际关系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7946680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章班级中的人际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十五章班级中的人际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十五章班级中的人际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十五章班级中的人际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十五章班级中的人际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班级中的人际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班级中的人际关系(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 班级中的人际关系第一节 班级人际关系概述第二节 班级中的同伴关系第三节 班级中的师生关系第一节 班级人际关系概述一、班级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功能二、班集体及其形成三、班集体对学生人际行为的影响机制 一、班级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功能一、班级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功能 (一)班级人际关系的含义:班级人际关系是指班级成员之间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心理上的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班级人际关系的好坏取决于这两类关系的有效整合。 (二)班级人际关系的构成成分班级人际关系是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构成的。 (三)班级人际关系的功能 1.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 2. 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3. 影响班级

2、成员的团结与凝聚力 。 4.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班集体及其形成二、班集体及其形成 (一)班级 是集体的一种,具备正式群体的三个条件:(1)有共同的行为目标。(2)成员之间地位和角色明确。(3)有明确统一的行为规范。 (二)班集体的特征 1、集体的目标特征:有定向统一。 2、集体的价值特征:集体主义取向。 3、集体的行动特征:令行禁止。4、集体的情感特征:彼此相悦相容。 (三)班集体形成的过程:班集体的形成有三个阶段: 1、前班集体阶段。2、班集体的雏形阶段 3、班集体的成熟阶段。 三、班集体对学生人际行为的影响机三、班集体对学生人际行为的影响机制制 (一)班集体的群体规范和舆论 班集体

3、的群体规范和舆论对班级人际关系行为有明显的规范作用,它能够促使那些与群体规范和舆论一致的人际互动行为。 班集体中群体规范中合作目标、竞争目标和个体目标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影响: (1)合作目标使学生进行积极的相互交往。 (2)竞争目标使学生在交往中相互戒备、行为谨慎。 (3)个体目标则不需要相互交往。 (二)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对学生的人际行为的影响通常包括两种:一是班级主流群体对学生人际行为的影响;二是班级中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人际的影响。 第二节 班级中的同伴关系 一、同伴关系及类型二、同伴关系的作用 三、非正式群体 一、同伴关系及类型一、同伴关系及类型 (一)同伴关系的概念 同伴关系是在同学之间

4、进行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学之间的心理关系,它是除教师之外的班级成员间关系的总和,包括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班级内的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二)同伴关系的类型 按照同学之间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可将同伴关系分为友好型、对立型与疏远型。 二、同伴关系的作用二、同伴关系的作用 第一、同伴关系是儿童发展社会能力的重要背景。 第二、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第三、同伴交往的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第四、同伴关系对儿童的适应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三、非正式群体 (一)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与类型 非正式群体指在同伴交往过程

5、中,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小群体,是同伴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 1.非正式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1)成员间相互满足心理需要。(2)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但有可能存在着排他性。 (3)行为上具有一致性。 (4)成员的角色和数量不固定。 2.非正式群体划分成三种类型:(1)情绪型 (2)爱好型 (3)利益型 (二)了解非正式群体的方法(二)了解非正式群体的方法 社会测量法是了解非正式群体和班级中人际关系的常用方法 (三)班集体中的非正式结构(三)班集体中的非正式结构 班集体的非正式结构可分为几种类型: 1.统一结合型。 2.分群结合型。 3.部分集中型。 4.分群分离型。 5.多数分离型。 (四)

6、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非正式群体是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大作用。非正式群体具有自己的目标、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如果这些与班集体的目标、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相一致,就会对班集体的活动起到促进作用。 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因素: (1)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感情基础,可用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2)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之间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可用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班集体的一些意见。(3)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者往往具有较高的威信,可通过教育他们来提高其他学生对班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因素:(1)有拉帮结派的倾向;(2)有传播流言蜚语的行为;第

7、三,非正式群体领导者有不良行为。 第三节 班级中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互动过程与师生交往二、师生关系的类型与特点三、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师生互动过程与师生交往 (一)师生互动过程 师生关系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育者具有主导的地位,教师通过师生互动过程对学生施加影响。 师生互动过程 (二)师生交往 师生交往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师生交往有单向交往、双向交往和多向交往三种基本形式。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与特点 (一)师生关系的类型 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分为民主型、专制民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型和放任型。 (二)师生关系的特点

8、1、总体上师生关系的特点: 双向性。效应性。动态性。不对称性。 2、小学阶段师生关系的特点: 学生对教师的向师性极强。 师生关系比较稳定。 师生关系相对简单。师生关系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 3、中学阶段师生关系的特点: 权威性减弱。 依赖性减弱 选择性突出,评价性明显。 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由简单到复杂。 三、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一)师生的个性特点 教师的个性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有更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个性特征和课堂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喜欢的教师的特点: 1、高尚的师德。 2、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 3、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四)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四)教师对学生的理解 1.理解学生的含义 一个层次是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了解和认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学生观;另一个层次是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和认识。 2.教师在认识学生问题行为上的偏差 3.教师在分析学生行为时的归因偏差 4.正确理解学生的途径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二)加强和改善师生之间的交往 (三)注意师生之间的沟通 (四)完善个性和管理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