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7945679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Stillwatersrun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Wherethereislife,thereis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一、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进二、二、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 三、三、缩小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思考题思考题: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当前社会关系概况当前社会关系概况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讨论收入分配问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讨论收入分配问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2007年年1月月2

2、6日,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联合在网上的和人民网联合在网上的一项调查显示,群众最关注的十大问题依次是:一项调查显示,群众最关注的十大问题依次是:(1)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2)反腐倡廉()反腐倡廉(3)教)教育乱收费及教育腐败(育乱收费及教育腐败(4)看病难()看病难(5)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6)打造法治政府()打造法治政府(7)重视信访,解民疾苦()重视信访,解民疾苦(8)打)打击假冒伪劣(击假冒伪劣(9)维护公平正义()维护公平正义(10)城市住房紧张。)城市住房紧张。2007年年10月份针对中央党校学员调查。您认为中国月份针对中央党校学员调查。您

3、认为中国2007年最大的社会问题。年最大的社会问题。 (1)物价上涨)物价上涨30.5% (2)居民收入差距)居民收入差距23.4% (3)腐败)腐败13.0%。 2006年年5月月26日,政治局会议研究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规范日,政治局会议研究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规范分配秩序问题。分配秩序问题。2006年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着重研究了月,十六届六中全会着重研究了从体制上、机制上来从体制上、机制上来保障社会公平,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保障社会公平,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2007年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

4、加城乡居民收入”。新党章中提到。新党章中提到“逐步消灭贫困,达到共逐步消灭贫困,达到共同富裕。同富裕。”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进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进切实贯彻切实贯彻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的原则的原则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按贡献参与分配与分配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平均主义分配,这种收入分配格局无法对个人产生激励作用,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而这反过来又制约了收入提高的可能性,结果导致了共同的贫穷。 甚至会发生大面积饥荒。1978年,贫困率64%。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要打破平

5、均主义。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底提出:分配制度的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要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平均主义只讲精神鼓励不讲物质利益,对少数人可以,对多数人不行;短期可以,长期不行。 2、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十二届三中全会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召开了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一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这个决定中,第一次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党的十三大、党的十三大 1987年召开了十三大,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方式为补充,除了按劳分

6、配这种主要方式和个体劳动所得以外,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就会出现凭债权取得利息;随着股份经济的产生,就会出现股份分红;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中,包含部分风险补偿;私营企业雇佣一定数量劳动力,会给企业主带来部分非劳动收入,以上这些收入,只要是合法的就应当允许。” 关于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主要有两点突破: 第一点,第一次提出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 第二点,第一次提出了非劳动收入只要是合法的,都应当允许。 4、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召开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年召开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决定指出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

7、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主要有三点突破:主要有三点突破: 第一点第一点,第一次提出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第一次提出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制度; 第二点第二点,在效率和公平这个问题上,作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在效率和公平这个问题上,作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样一个选择。样一个选择。 第三点第三点,就是在党的文献里面,第一次提出了允许属于个人的

8、资本,就是在党的文献里面,第一次提出了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1806年,法国著名的经年,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萨伊提出了三位一体济学家萨伊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所谓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所谓三位一体指的是劳动获得工资,资本指的是劳动获得工资,资本获得利息,土地获得地租,获得利息,土地获得地租,也就是劳动、资本、土地共也就是劳动、资本、土地共同分享收入。同分享收入。三三位位一一体体分分配配公公式式劳动获得工资劳动获得工资 土地获得地租土地获得地租 三三者者都都创创造造价价值值资本获得利息资本获得利息 马克思马克思资本论资本论。马克思主义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9、学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经济学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 。劳动创劳动创造价值造价值,只有人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只有人的活劳动创造价值,资本、土地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资本、土地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价值。我认为仍然要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我认为仍然要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但是,要把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论。但是,要把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区别开来,创造价值的仍然是劳分配区别开来,创造价值的仍然是劳动,但是其它的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动,但是其它的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的创造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值的创造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要参与分配。作用,所以要参与分配。 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人多,劳动力多。我国

10、的现实情况是人多,劳动力多。实际很难做到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实际很难做到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与分配。 5、党的十五大、党的十五大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党的十五大会场党的十五大会场6、党的十六大、党的十六大2002年召开了党的十六大,在十六大报告里面,关于分配制度和分配政年召开了党的十六大,在十六大报告里面

11、,关于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主要两个突破。策主要两个突破。 第一点,第一次提出了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第一点,第一次提出了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根据各个生产要素在生产经营活动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根据各个生产要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投入的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主要有五种形式:中投入的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主要有五种形式:(1)按资本要素分配。例如,利息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例如,利息收入。(2)按劳动力要素分配)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按劳动力的价值分配,按市场所认。按劳动力的价值分配,按市场

12、所认可的劳动量参与分配可的劳动量参与分配 。(3)按土地等自然资源要素分配。国家、集体可以通过转让)按土地等自然资源要素分配。国家、集体可以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来获取租金。土地使用权来获取租金。 (4)按技术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 。主要包括以专利权的形式获得专利收。主要包括以专利权的形式获得专利收益或者以专利入股获得分红。益或者以专利入股获得分红。 (5)按管理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 。城镇居民收入趋向多元化城镇居民收入趋向多元化 6、党的十六大、党的十六大 (1 1)铁饼型)铁饼型 (2 2)金字塔型)金字塔型 (3 3)橄榄型)橄榄型第二点突破,就是第一次提出了扩大中等收入的比重。第二

13、点突破,就是第一次提出了扩大中等收入的比重。(1)铁饼型)铁饼型 特征:所有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很小。特征:所有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很小。 好处: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平等程度高,大家在收入水平上没有什么可好处: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平等程度高,大家在收入水平上没有什么可攀比的。攀比的。 坏处:每个人的经济贡献不能够显示出来,不能有效形成激励机制。坏处:每个人的经济贡献不能够显示出来,不能有效形成激励机制。高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2)金字塔型。)金字塔型。 特征:社会上少数人的收入水平远远处于平均水平之上,而少部分人的特征:社会上少数人的收入水平远远处于平均水平之上,而少部分人的收入处于中等水平左右

14、,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很低,仅处于贫困线收入处于中等水平左右,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很低,仅处于贫困线和温饱水平之间。和温饱水平之间。 优点:能够在短期内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鼓励竞争。优点:能够在短期内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鼓励竞争。 坏处:容易形成贫富分化,处于低收入群体的人社会认同感很低,容易坏处:容易形成贫富分化,处于低收入群体的人社会认同感很低,容易引起社会动荡。引起社会动荡。高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3)橄榄型)橄榄型 特征:最富的人是少数,社会大部分成员的收入处于中等水平,而且贫特征:最富的人是少数,社会大部分成员的收入处于中等水平,而且贫困的人也是少数。是一种

15、比较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困的人也是少数。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使分配结构更加合理化。中等收入者阶层从经济、从政治上可以的比重,使分配结构更加合理化。中等收入者阶层从经济、从政治上可以构成社会稳定的基础。构成社会稳定的基础。 高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2004年芬兰居民收入分布状态年芬兰居民收入分布状态 收入区收入区间人数所占份人数所占份额收入所占份收入所占份额缴税份税份额8499欧元以下欧元以下24.45.41.88500-16499欧元欧元24.15.49.316500-24999欧元欧元21.422.119.125000-34999

16、欧元欧元15.322.322.735000-49999欧元欧元7.916.019.150000欧元以上欧元以上719.728.0 资料来源:芬兰统计年鉴资料来源:芬兰统计年鉴 芬兰的收入分布呈现芬兰的收入分布呈现“橄榄橄榄”型状态,即:低收入者占的型状态,即:低收入者占的比例不高,中等收入者占主体部分,而高收入者数量较少。并显比例不高,中等收入者占主体部分,而高收入者数量较少。并显示了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人类发展指数高。示了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人类发展指数高。 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结构结构洋葱头型洋葱头型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结构既不是金字塔型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结构既不

17、是金字塔型也不是橄榄型,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可描也不是橄榄型,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可描绘为鸭梨型或洋葱头型。不管是鸭梨型的绘为鸭梨型或洋葱头型。不管是鸭梨型的分配结构也好还是金字塔型的分配结构也分配结构也好还是金字塔型的分配结构也好,都不是一个最好的分配结构,都不利好,都不是一个最好的分配结构,都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未来我们的分配结于社会的稳定。因此,未来我们的分配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高收入者是少数,低构调整的目标,就是高收入者是少数,低收入者是少数,大多数人的收入处于中等收入者是少数,大多数人的收入处于中等水平,也就是要扩大中等收入的比重。水平,也就是要扩大中等收入的比重。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

18、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入在

19、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1)初

20、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注重公平。(2)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7、党的十七大、党的十七大 以上就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以上就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我国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的变化过程,现在,我国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的变化过程,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从打破平均主义开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从打破平均主义开始

21、,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我们分配的体制在始,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我们分配的体制在一步一步地深化。其结果是打破了平均主义,一步一步地深化。其结果是打破了平均主义,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了生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二、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二、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调查:您认为目前我国居民的调查:您认为目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是什么状况?收入差距是什么状况? A A、收入差距根本不严重、收入差距根本不严重B B、收入差距不太严重、收入差距不太严重C C、收入差距比较严重、收入差距比较严重D D、收入差距很严重、

22、收入差距很严重二、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二、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 (一)收入差距扩大的表现(一)收入差距扩大的表现 (二)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二)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 (三)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三)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 (四)如何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四)如何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 (一)收入差距扩大的表现(一)收入差距扩大的表现1、整体差距扩大,收入分配的结果不公、整体差距扩大,收入分配的结果不公 这里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资料。这里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资料。 第一个指标第一个指标,基尼系数基尼系数不断上升不断上升 第二个指标第二个指标,实际收入实际收入呈现扩大的趋势呈现扩大的趋势 第三个指标第三

23、个指标,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也出现了扩大趋势也出现了扩大趋势 柯拉多柯拉多基尼是意大利著名统计学家。基尼系数测算是基尼是意大利著名统计学家。基尼系数测算是按人口的百分比占全社会收入的的百分比来衡量全社会收按人口的百分比占全社会收入的的百分比来衡量全社会收入差距,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入差距,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部分占总收入的比例。均分配的部分占总收入的比例。人口人口收入收入G=A/(A+B) 1978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经历了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经历了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逐渐扩大的过程。再由逐渐

24、缩小到逐渐扩大的过程。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20多年来,收入差距扩大了,基尼系数也扩大了。目前我多年来,收入差距扩大了,基尼系数也扩大了。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有不同的版本:按照国的基尼系数有不同的版本:按照200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是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是0.417。按照。按照2006年年8月月World Bank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基尼系数是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基尼系数是0.467(“尤其是尤其是1985年以来,中国的基尼系数上升速度创下了世界记录年以来,中国的基尼系数上升速度创下了世界记录”)。超。超过了过了0.4这个警戒线。

25、不加控制地按这样速度发展下去,基尼系数还会持这个警戒线。不加控制地按这样速度发展下去,基尼系数还会持续上升。收入差距的剧变带来巨大的社会冲击力。续上升。收入差距的剧变带来巨大的社会冲击力。G0.2以下以下0.20.30.30.40.40.50.5以上以上标准标准高度平均高度平均相对平均相对平均较为合理较为合理差距过大差距过大差距悬殊差距悬殊警戒线警戒线世界各地区基尼系数平均值:世界各地区基尼系数平均值:东欧:东欧:0.289撒哈拉以南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0.47南亚:南亚:0.381东亚和太平洋:东亚和太平洋:0.381中东和北非:中东和北非:0.380拉美和加勒比:拉美和加勒比:0.493工业化和高收入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高收入发展中国家:0.29美国美国0.408芬兰芬兰0.256意大利意大利0.273法国法国0.327韩国韩国0.316加拿大加拿大0.315荷兰荷兰0.326挪威挪威0.258奥地利奥地利0.231希腊希腊0.327瑞士瑞士0.331西班牙西班牙0.325德国德国0.300英国英国0.361葡萄牙葡萄牙0.356日本日本0.249瑞典瑞典0.250澳大利亚澳大利亚0.352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