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琵琶行》教学课件新 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7935690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琵琶行》教学课件新 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琵琶行》教学课件新 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琵琶行》教学课件新 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琵琶行》教学课件新 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琵琶行》教学课件新 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琵琶行》教学课件新 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琵琶行》教学课件新 人教版必修3(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 琶 行 白 居 易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 白居易:字白居易:字 ,号,号 , 时期现时期现 实主义诗人,实主义诗人, 运动的倡导者。所创作运动的倡导者。所创作 诗歌的特点是诗歌的特点是 ,诗歌创作原则是,诗歌创作原则是 “ ”。 乐天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通俗易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时期时期生活特点生活特点诗歌特点诗歌特点前期前期(从入仕到贬江(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州司马以前)仕途一帆风顺,始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终抱着 “为民请命为民请命” “兼济天下兼济天下”的宗旨。的宗旨。以以讽喻诗讽喻诗为主。代表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作品为卖炭翁后期后期(即从贬江州司(即从贬江州司马到死

2、)马到死)是他是他“独善其身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的时期,揉和儒家儒家“乐天知命乐天知命”、道家、道家“知足知足不辱不辱”和佛家和佛家“四大皆空四大皆空”来作来作“明哲保身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的法宝。悔恨“三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以以闲适诗闲适诗和和感伤诗感伤诗为为主。感伤诗:长恨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歌琵琶行闲适诗:赋得古原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草送别白居易生平与诗作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行行:与与“歌歌”、“呤呤”同是同是乐府歌辞乐府歌辞的一种的一种体裁。体裁。“行,衍其事而歌之行,衍其事而歌之”(明(明胡震亨胡震亨唐音癸签)唐音癸签),说明说明“行行”具有具有铺叙

3、记事铺叙记事的性质。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的性质。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自由。如短歌行、长歌行。用韵自由。如短歌行、长歌行。1.予予左迁左迁九江司马。九江司马。2.明年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秋,送客湓浦口。3.铮铮然铮铮然有京都声。有京都声。4.委身为委身为贾贾人妇。人妇。5.曲罢曲罢悯然悯然6.感感斯斯人言,人言,是是夕夕始始有有迁谪迁谪意。意。7.因为因为长句,长句,歌歌以赠之,以赠之,凡凡六百一十六六百一十六言言。文章结构江头送客闻琵琶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重闻琵琶青衫湿琵琵 琶琶

4、 行行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失 意 文 人忠言直谏被贬忠言直谏被贬:生活凄苦生活凄苦 情无可依情无可依 孤寂压抑孤寂压抑又遇友人分离又遇友人分离:秋风萧瑟秋风萧瑟 月色凄清月色凄清 离别之苦离别之苦情情何何以以堪堪!琵 琶 女鲜明的对比 诗歌的第三部分:自诉身世苦是为了塑造一个封建社会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控诉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这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5、。少年得意老年失意门庭若市年轻貌美昔日欢笑独守空船今日辛酸年长色衰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 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回顾全文,拓展主题 一个飘泊江湖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长安歌妓。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重色重利”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独守空船”,反映了封建

6、社会中被侮辱、损害的歌伎们的悲惨命运。她有一种“曾经沧海”,却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庄风格的成熟美。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 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那么,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呢? 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银瓶乍破水浆迸

7、,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都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元稹琵琶歌里的“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李绅悲善才里的“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击水晶盘”,也都是以声喻声的。元诗比白诗为早,白诗“莺语”二句,可能受到元诗的影响,但较元诗为胜。鉴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 以声喻声,不在于声音的完全相似,不能过于黏滞。如“莺”在“花底”,“泉”在“冰下”,“瓶”是“银瓶”,“骑”是“铁骑”,“佩”,是“神女佩”,“盘”是“水晶盘”等等,有的并不直接关系到音响,却能够令人从中联想到音乐的美妙。 描写音乐,除了较多地运用比喻之外,还运用其他的手法。妙语点睛,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琵琶行写道:“转轴

8、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又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受会是很强烈的。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情,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哀愁。“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所以感动得青衫泪湿。这里,用比喻已经不够了,诗人就直接出面为乐曲解说。诗人的解说

9、犹如画龙点睛,点到了妙处。只轻轻一点,就提示出乐曲的无穷含蕴。“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妙句。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 明湖居听书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

10、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也是由作者直接讲出自己的感受,只是就中又使用了比喻罢了。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明湖居听书只不过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无弦外之音。两者相较,我以为琵琶行胜过一筹。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 “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 “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 琵琶女自叙身世 诗人述“迁谪意” 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同是天涯沦落人”照应(点明主旨)琵琶女三次演奏秋江夜送客月夜听琵琶月夜弹琵琶东船西舫悄无言凄凉话身世我闻琵琶已叹息自言本是京城女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为君翻作琵琶行却坐促弦弦转急满座重闻皆叹息主题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颇富抒情色彩,它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鉴赏诗歌要准确而深入把握艺术形象。长篇叙事诗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主题。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演奏琵琶曲调弦校音,情随声出演奏名曲,倾诉悲情珠落玉盘,急切愉悦幽咽凝绝,幽愁暗恨铁骑突出,激越雄壮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江心月白,余韵无穷(序曲)(总写)(第一乐段)(第二乐段)(第三乐段)(曲终)(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