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课时训练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567925815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1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课时训练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课时训练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课时训练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课时训练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课时训练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课时训练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课时训练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单选题1风平浪静的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A.只上下颠簸B.不产生运动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2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A.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地壳和上地幔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D.地壳我国塔里木盆地“深地一号”油气钻井于2023年5月开钻。该井的设计深度为9472有望打破亚洲钻井最深纪录。下图为地球圈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深地一号”钻井设计最深处位于(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4石油燃烧产生的CO2,进入大气,可溶解到水体中,也可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这表明地球各外部圈层( )A.位置固定,

2、边界清晰B.联系紧密,相互渗透C.成分相同,密度均一D.结构稳定,厚度一致位于大西洋拉帕尔马岛上的老昆布雷火山自2021年9月19日开始喷发,连续喷发了三个多月。拉帕尔马岛上一片狼藉,上千所房屋遭破坏,附近农田更是几乎被火山灰完全覆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5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6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沼泽和冰川等属于水圈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

3、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小明同学把一块西瓜切成了如图所示形状,用来模拟地球内部圈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甲表示的圈层( )A.横波不能穿过去B.是岩浆主要发源地C.由坚硬岩石组成D.流动产生地磁场8该示意图存在的错误共有( )A.1处B.2处C.3处D.4处2023年9月,河北省丰宁县某地层中发现的两例恐龙化石被修复成功,一例为剑龙类恐龙化石,一例为角龙类恐龙化石。其中,剑龙类恐龙化石(下图)保存近乎完整,对古生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两例恐龙化石埋藏的地层最可能形成于( )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10两例恐龙化石埋藏的

4、地层中还可能发现的化石是( )A.三叶虫B.裸蕨植物C.裸子植物D.古人类11推测两只恐龙生活时期,河北省气候特点最可能是( )A.冷千B.暖湿C.热干D.冷湿12地球的演化历程中,人类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A. 前寒武纪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2022年5月22日,斐济群岛以南海域先后发生两次地震,震级分别为6.3级、5.3级,震源位于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斐济群岛以南海域先后发生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 )A.圈层B.圈层C.圈层D.圈层14当地震波到达圈层时( )A.纵波速度变快B.横波速度变快C.纵波速度变慢D.横波速度变

5、慢二、材料分析题1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玉树地震相关资料。材料二 图甲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图乙为地震波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1)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青海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材料二乙图中A为_波,B为_波,并写出其判断依据_。(2)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_。A.玉树B.成都C.上海D.北京(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千米表示_(界面),说出该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玉树地震的震源位于_(填地壳、地幔或地核)。16读

6、“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波,B表示_波,判断依据是_。(2)图中G为_,是介于莫霍界面与D_界面之间的圈层,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_;软流层被认为是_的主要发源地。(3)图中D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的速度也突然_,表明E圈层的物质状态是_。(4)F为_,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能在三态中传播,因此海轮上只能感觉到纵波的影响,只上下颠簸.故选:A。2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的范围包括上地幔顶部和整个地壳。故选:A。3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

7、可知,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塔里木盆地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壳厚度可能更厚,而“深地一号”钻井设计最深处为9472米,仅到当地地壳的上部,远还没到深度更深的上地幔、下地幔和地核,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4答案:B解析:石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可溶解到水体中,也可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这表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之间相互渗透、紧密联系,B符合题意;石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可溶解到水体中,也可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不能表明地球各外部圈层位置固定、边界清晰,成分相同、密度均一,结构稳定、厚度一致,同时地球各外部圈层也不具有这些特征,排除ACD。故选

8、B。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火山灰物质在外部圈层的迁移。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先进入大气圈,再进入水圈、生物圈,最后进入岩石圈,因此其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故选A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外部圈层的特征。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A错误;水圈的主体是海洋,还包括沼泽和冰川等B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的上部,C错误;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与地球的内部圈层也有密切的关系D错误。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性质。从图中甲位置可知,甲表示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横波可以穿过A错误软流层位于上

9、地幔上部,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B正确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C错误一般认为地球外核相对于地壳的“流动”是地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D错误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中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的位置标注错了,二者应交换位置;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不包括软流层;故该示意图存在2处错误。故选B。9答案:C解析:恐龙是中生代时期的代表性动物,因此两例恐龙化石埋藏的地层最可能形成于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答案:C解析:根据上题可知,两例恐龙化石埋藏的地层最可能形成于中生代。三叶虫和裸蕨为古生代生物,AB错误;裸子植物在中生代繁盛,C正确;古

10、人类出现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C。11答案:B解析:恐龙生活时期需要有大量的食物来源,地表自然环境较好,因此推测河北省当时的气候特点最可能为暖湿气候。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答案:21.D解析:13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圈层为地壳,圈层为岩石圈,圈层为软流层,圈层为软流层以下的地幔。根据材料可知,斐济群岛以南海域先后发生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圈中,排除ACD,B正确。故选B。14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圈层为内核。当地震波到达圈层时,纵波速度变快。横波在经过古登堡界面(图中B)时已消失,排除BCD,A正确。故选A。15答案:(1)地震波;横;纵;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

11、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且速度快,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2)A;(3)莫霍面;从西北向东南递减(从西向东递减);地壳;解析:(1)地球内部的圈层,目前主要靠地震波来了解,图示A的传播速度比B慢,故判断为横波,B表示纵波。(2)在地球的大范围固体表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故玉树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壳厚度大,故地震波到达的晚。(3)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故地壳厚度为0,表示位于莫霍界面上,图示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直接读图即可。材料反映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33千米处,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玉树海拔较高,故地壳应比较厚,故判断地震震源位于地壳。16答案:(1

12、)横;纵;A波波速慢,B波波速快(2)地幔;古登堡;岩石圈;岩浆(3)下降(锐减);液态(或熔融状态)(4)内核解析:(1)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在固、液、气态中传播,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由图可以看出,A波速慢,B波速慢,所以A为横波,B为纵波。(2)图中G位于第一个不连续界面C莫霍界面和第二个不连续界面D古登堡界面之间,是地幔;地壳与上地幔顶部主要由岩石构成,合称为岩石圈;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3)图中D出,地震波A横波完全消失,地震波B纵波的速度也突然下降,表明E外核圈层是由液态或熔融状态的物质构成。(3)由图分析可知,F为内核,是由铁镍等物质构成的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