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第四章课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7920366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第四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第四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第四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第四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第四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第四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第四章课件(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艺术学院 张建新中国古典园林分析v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概述v第二章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基础v第三章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v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蕴涵v第五章园林的民族形式与地方风格v第六章典型园林赏析第四章园林的民族形式与地方风格园林的民族形式v地理、气候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条件往往使聚居的人群产生共同的生活方式,形成特有的风俗和文化,也会有共同喜闻乐见的园林艺术形式。v民族的历史、文化愈深厚、发达,园林的民族形式也愈加浓烈,其造型、色调、韵律、艺术内容等特点也更突出。v各种园林的民族形式与本民族群众的思想感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完美的民族形式可以激起亲切、和谐、愉快、欢乐的思绪和情

2、感。v随着民族文化、生活方式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思想文化的交流,园林的民族形式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有些不同民族形式之间的差异会逐渐消失。v但由于复杂的自然和杜会条件的差别,一些新的民族特点又会产生,不同民族仍然会有各自不同的民族形式。v占有广阔地域的民族虽然有共同的园林民族形式,但由于地理、气候、造园村料、生活方式等条件的差异,也会产生不同的地方风格。v地方风格的发生和发展也会不断丰富民族形式,影响民族形式的发展。v提倡园林的民族形式和地方风格是对优秀历史文化的推崇,也是对生活习俗的尊重,它符合各地、各民族的需要与爱好,并能激励、鼓舞民族的积极进取精神。v创作园林的民族形式,既要继承真正

3、优秀的成就又要面向现代的生活和文化成就,同时不排斥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功经验。v民族形式是不断发展的,它不同于对古典形式的照抄照搬,甚至忽略当前人民生活的需要,摒弃科学技术新的成就而墨守陈规。第二节 北方园林v按照中国园林的地域特征来分,风格最明显的是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岭南园林,其它还有中原园林、荆楚园林、云贵园林、川蜀园林及少数民族地区园林。一、北方园林的自然特点我们经常指的北方园林较为狭义,是指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的园林,它集中了齐鲁、燕赵两地文化。这一地域在太行山以东,燕山长城以南,拥有广阔的华北平原、山东平原。河北地区北、西、南三面围山,东为大海,中为平原,华

4、北平原北以燕山为靠,山东平原位于泰山中南部。相对于南方而言,此区雨量较少,华北湖泊较少,不可能像江南既有广袤平原,又有纵横水道,于是,在平原地区高耸的泰山和燕山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象征。水源和水量的限制是北方园林的制约因素。v园林的地方性自然地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山东一带,因比邻江苏,园林有模仿江南园林的迹象,如十笏园,就是园主游历江南而后回家造园。北京园林除了皇家园林占有湖泊之外,王亲贵族只能得到皇家的残羹冷炙,水面不大,有些只能是平地造旱园,即使园中有水,也是水面很小,现代公园亦旱园很多。相对于全园面积,北方园林的水面比率是很少的。v北方园林的崇山性表现在园林的堆山上,园山雄伟,以高、壮

5、为美。山体面积较大,高度较高,当然,清代皇家及贵族也有权力、财力以及人力营造如此雄伟的山。如北海的琼华岛、御花园的堆秀山、景山公园的景山、恭王府花园的假山等等。景观效果最为有名的泰山和长城都是山景。泰山在岳位居第一,泰山封禅是历代皇帝的最爱,园林中的孤立土山概取象于泰山。长城因地处燕山、连接隘口而闻名中外,园林中常有城关一景,就是长城的写照。v北方一带园林用石多为房山石、太湖石、青石,尤以青石有地方特色,太湖石虽是审美中最得宠的石材,但它并不十分普遍,因为此地远离江南。于是,北京一带较少,在山东一带相对较多。与太湖石相近的房山石,人称北太湖石,倒是最为普遍的,因为此石就产于北京市的房山区,从开

6、采到运输较为方便,不过,房山石在山东倒不十分普遍。青石在河北、北京一带用得较为普遍,平置和竖立皆可。v在植物方面,北方园林中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杨树、榆树等乔木类是用得较多的树种,其中以松柏和柳树最多,因为耐寒性强,能过冬。灌木类有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大部分是不能过冬的,现代公园中,许多冬青类篱式灌木常作为界边材料和冬季景物。四季景色差异性最大的主要表现于植物上,春来万物复苏,树木吐绿,仲春开始,百花齐放;夏季柳树成荫,荷花盛开;秋季枫槭变红,群山尽染;冬来万木凋零,雪花纷飞。v北方园林的构筑物与自然关系密切,主要反映在温度和风向与建筑的关系上。北方寒冷,防寒是建筑最主要的功能,

7、所有建筑的六个面都显出抗寒耐雪特征。如四面围墙都用厚墙,小窗,是为了减少室内热量流失。不论是围墙还是屋墙,窗子极少,窗扇用玻璃,很多用盲窗。墙与柱的关系,柱子不如墙宽而被包在墙体之内。v建筑的坐南朝北在北方园林中显得尤为重要,冬天时间长,北方寒流来临之时,正值万物休眠,人们把建筑作为最佳的庇护所。以防寒为主的建筑朝向都把正立面朝南,背面朝北,正面开门开窗,北面极少开窗。二、北方园林的人文精神v北方园林的人文精神有两个相辅相成的主流,一是齐鲁文化,二是燕赵文化,它们都是周朝封国后形成的相对完整和一脉相承的文化体系。现存的古典园林众多,如颐和园、圆明园、乾隆花园、慈宁宫花园、御花园、西苑三海、景山

8、、什刹海、恭王府花园、醇亲王府花园、乐家花园、八大处、香山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达园、避暑山庄、古莲花池、铁山园、因园、大明湖、趵突泉、珍珠泉、百脉泉、偶园、十笏园、蓬莱阁等。v齐鲁北傍燕辽,南依黄淮,西峙泰岱,东临大海,齐鲁的史前文化为东夷文化,亦当地土族文化,东夷人的鸟崇拜一直延续至商代,上古之大庭氏、伏羲氏、神农氏、太昊、少昊、颛顼、尧、舜等兴起于此。东夷文化的鸟崇拜是山东及至江南鸟头屋脊的直接根源。周公封鲁,派儿子伯禽前往治理,伯禽“变其俗,革其礼”,成为周礼的最后堡垒;吕尚封齐,“因其俗,简其礼”,齐国最终成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周公尚文制礼,吕尚重武强兵,使两国显出差异。

9、齐国尚武游斗、开放豁达,鲁国迂腐保守、稳重持久,在两国交往和互补融合中形成雄厚沉稳的齐鲁文化。鲁国以孔子、孟子、曾子等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以至东南亚都影响深刻,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园林是众所周知的。齐国以吕尚、孙膑、司马穰苴、孙武为代表的武家文化对中国武学影响至深,但武家思想对园林的影响只能从园林形式、游乐态度等观照。v在齐国园林中,善于借鉴江南园林的成就,学习江南园林以水为中心的布局形式。鲁国园林则保持儒家正统,以轴线、后花园、对称为特点,正是鲁国中心、等级、中庸、前朝后寝的观念。齐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形成的海上三神山传说,使无数皇家帝胄为之倾倒,从而奠定了中国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v燕、赵、中山三

10、国,在封国时代因兵家之争而酿起一股浓烈的慷慨悲壮之风,又因匈奴、蒙古、金国的威胁而产生了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在史志时代(秦以后)民族大融合而显出强悍性格。后来金、元、明、清定都于燕而成为主流文化。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举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锋并交融的有力证据,金、元、清三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北方稳固的少数民族关系是汉朝所不能比拟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于园林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成片帐篷、骑马射箭场所、密宗寺院、长城关隘等景观入园是汉园所没有的。v战国时代燕国下都的钓台、金台、阑马台、仙台,赵国的聚(此字加草字头)台都是崇山文化的代表作。另外,燕国的禅台、黄金台,赵国的野台、丛台等,都是实用

11、兼游乐的居式园林,丛台至今犹存。燕国的碣石宫、赵国的赵圃亦是东周时期有名的园林。v因山多而崇山,以台象山,环筑列景,成为园林规制。在齐国神仙思想流行之后,在台周或山周环水,演变为一池三山之制。由昆仑崇拜(指崇山文化)到蓬莱崇拜(指东海仙山崇拜)在燕赵园林的发展中表现较为突出。直至清代,皇家园林中的一池三山仍十分明显。v金代以北京为中都,在如今西苑位置凿太液池,堆琼华岛和瀛屿。元以北京为大都,在西苑位置堆三山,名圆坻、万岁山、屏山。明清两代在西苑承袭旧制,清代在颐和园创作大小三山,在玉泉山静明园、圆明园堆三岛,成为一池三山的巨制。v北方园林的江南化,江南园林的北方化,确切地说是在清朝康熙以后形成

12、的。江南园林的北方化,除了皇家园林仿写江南名景外,山东园林,如十笏园亦有仿写的迹象。v皇家园林中大量充斥着寺院、道观是北方园林最明显的特征,北海三分之二的景区都是佛教和道教主题;而颐和园北面佛教寺院,南面道教神仙主题;圆明园、御花园等都逃不过佛道两家的强有力渗透。另外,北方园林的豪华装饰是江南园林和中原园林所不能比拟的,处处显出帝都京畿的权势高贵、财势富有。以吉祥如意、福寿延年、四季名景为主题成为皇家和官僚园林乐此不疲的语汇。三、北方园林的艺术特色v北方园林的特色在皇家、寺观、私家园林中都有表现,主要表现于前朝后寝、轴线对称、一池三山、仿景缩景、障景漏景等方面,从内容的布局特点上看,主要表现为

13、儒道佛三家对园林的渗透。1.前朝后寝v前朝后寝,指园林的后园式布局,与日本园林、岭南园林不同。前朝后寝在园林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园与宅关系上,园林居于宫殿、住宅的后部或侧位,如故宫的御花园、景山、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慈宁宫花园都是在后部;二是园内游与居关系上,居在前、游在后,如避暑山庄的宫殿区在南面入口处,颐和园的宫殿区在东面入口处。此等布局直接受儒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一致。2.轴线对称v轴线对称,是北方园林最明显的特点。皇家、私家、寺观皆如此,只不过在轴线和对称的程度上有所差别而已。v园林的轴线与宫殿和住宅的轴线一致,成为宅区轴线的延伸。中轴线上置最重要的大门、厅堂

14、、宫殿、甬道、水池,无论大小园林都是如此,其中以颐和园轴线最为壮观,从昆明湖上的凤凰墩开始,到南湖岛,到万寿山的牌坊、排云殿、佛香阁、须弥灵境、牌坊、石拱桥、北大门,既可以从岛上观,亦可以从山上观,气象不同。v慈宁宫花园、乐家花园、恭王府花园、景山都是一条轴线,而有些园林则用多条轴线,如御花园有中、东、西三轴,在建福宫花园有东西二轴,圆明园则多条复合。v既有轴线,就有对称,在大型园林中,颐和园的对称主要表现在万寿山的建筑上,圆明园的对称表现于福海的西湖十景、九洲清晏的环湖九景、西洋楼景区的一路景观。故宫四园、景山都是严格对称,而象恭王府花园、可园、乐家花园、十笏园等则不过是不同程度的景点对称,

15、对称观点与道家的阴阳互补、儒家的文臣武卫等相对概念有直接关系。 3.一池三山v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布局形式,而且成为定制。它源于齐国的东海神话,成就于皇家园林的祈寿夙愿。北方园林的一池三山主要表现于皇家园林之中,如金、元、明、清四朝在西苑三海景点创作,一海一山,南北一线,成一池三山之制。v颐和园有大小三山,大三山是:南湖岛、藻鉴堂、冶镜阁,小三山是:凤凰墩、知春亭、小西泠。v当然,一池三山思想在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中则演化为一池一山、一池二山或一池多山,与私家没有绝对权力有关,对于生命的把握不如皇家至高无上,大臣生命的存在有时不过皇帝的一句戏言,老百姓的生死更是无足

16、轻重。在园林中凿一池堆一岛,就大呼蓬莱瀛洲,赞叹不止。4.仿景缩景v仿景缩景,当然不是北方园林的发明,早在秦朝就开始了,秦始皇每破诸侯,写仿其宫室于咸阳北阪上,到了金、元、明、清定都北京之时,随着康乾二帝南巡盛典的一度掀起,异地仿景和缩景达到了高潮。在皇家园林中有多处缩仿之景:北海三处、静明园一处、静宜园一处、颐和园九处、避暑山庄六处。v仿景常指原比例摹仿,缩景常指变比例摹仿,仿景和缩景当然也有原样(写实)缩仿或变样(写意)缩仿。如避暑山庄小金山的模写算是很到位的模仿,而圆明园西湖十景的模仿大多是略师其意。5.障景和漏景v障景和漏景是一对概念。北方园林的障景表现为严密性,从围墙的障景上看,大凡

17、墙隔较少漏窗,即使有漏窗,也是较为厚重的花式或直接玻璃屏蔽。v入口前的障景多用龙壁,因为大多现存园林为皇家园林,北海的九龙壁成为中国影壁的代表作。当然,入口后的障景也大量用影壁来转折空间,而非如江南园林用漏窗、白壁、池山、壁山等转折窗间,这一点在一般私家园林中表现极为普遍。北海v从设计要素上看,北方园林的小品、装饰、建筑、植物、堆石都有很强的特点。v北方园林小品有盆景奇石、鎏金动物(龙、凤、象、雀)、石狮等,装饰上用彩画,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等。v在建筑上用抬梁式、琉璃瓦、短出檐、厚墙身、红黄墙、三交六窗花等。v植物上用松、柏、槐等。堆石上用青石、房山石等。v八大处四、实例欣赏1.颐

18、和园v颐和园位于北京海淀区西苑,是我国保存最完好、颐和园位于北京海淀区西苑,是我国保存最完好、最典型的清代皇家园林,也是世界著名园林之一,最典型的清代皇家园林,也是世界著名园林之一,1998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v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乾隆为祝其母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乾隆为祝其母6060大寿改建。大寿改建。18601860年清漪园毁于英法联军之手。年清漪园毁于英法联军之手。1884188818841888年,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3000多万两白银重修清漪园,多万两白银重修清漪园,取意取意“颐养冲和颐养冲和”更名为颐和园,意思是调养精神

19、,更名为颐和园,意思是调养精神,心平气和。心平气和。1900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劫掠。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劫掠。v颐和园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颐和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v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颐和园图v颐和园的北山万寿山、南

20、水昆明湖构成了全园的基本山水构架。水面约占3/4,环绕在山湖之间的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约3000余间。全园可分为勤政、居住、游览三大区域。v风景游览区是颐和园景观的精华,以万寿山为中心,分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和后山三大部分。园内建筑景观大多集中于万寿山南麓,佛香阁成为全园景色的构图中心。v万寿山上的佛香阁高41米,是模仿佛教仙境而建的,以高大雄伟的佛香阁为主的建筑群成为万寿山以南全园的主景和控制中心。v万寿山南部山脚下728米长的长廊成为山水之间良好的过渡,是我国最长的长廊。v万寿山的北部,则以汉藏风格的须弥灵境建筑群为中心,完整而又形象地表现了佛国的景象。v须弥灵境的北侧为后湖,湖面随山势曲

21、折蜿蜒,忽阔忽狭,分成六个小湖,统称苏州河。两岸仿苏州水乡风貌而建苏州街,这条水街两侧有餐馆、茶楼、钱庄、当铺、服装店、帽店、扇店等等,是皇室成员体验民情的娱乐场所。万寿山俯瞰 昆明湖 佛香阁v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也是设计非常成功的,原来设计是一个塔,后来改为阁。德和园v德和园在颐和园东宫门内。原为清乾隆时(1736-1795)恰春堂旧址。光绪时(1875-1908)改建,主要由颐乐殿和大戏楼组成,是专供慈禧看戏的地方。v仁寿殿向北即是德和园,由大戏楼和与之相连的两层扮戏楼、颐乐殿、看戏廊等组成。1891年始建,1895年完工。1894年建成大戏楼,舞台宽17米,高21米,上下三层,后台

22、化妆楼二层。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具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演神鬼戏时,可从天而降,亦可从地而出,还可以引水上台。v戏台三层称福禄寿三台,第一层上小台用作乐队演奏的乐池,其他二台用于演出。设于大戏台后台的扮戏大厅里,展出有当时的戏装道具、景泰蓝制麻姑采药、慈禧乘坐的轿子、汽车,以及一幅由美籍荷兰画家为慈禧绘的一幅油画。大戏台v颐和园大戏楼专为庆贺慈禧六十大寿而建,公元1891-1895年修建,历时4年花了71万两银子建成。是颐和园仅次于佛香阁工程。v戏楼占地385平方米,高21米,下层戏台宽17米,底下挖了一眼10米深的砖井,四周还开挖了5个见方1米的深水池,与5个水池相对应,在中

23、、上层戏楼上安装5部滑车,演戏上下配合,可以表演水法、戏法,以及天界人物的上下。整个戏楼结构复杂,设计巧妙,建筑宏伟,堪称戏楼一绝。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戏台。谐趣园v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乾隆皇帝仿造江苏无锡市锡惠公园中的寄畅园建造的,乾隆六下江南,七次游寄畅园,最后一次下江南时曾二次游寄畅园。谐趣园是颐和园中的园中之园,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具江南园林特色的公园。谐趣园全景十七孔桥长廊v颐和园长廊共长728米,有油漆彩画14000多幅,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石舫v唐太宗说过,皇帝如船,老百姓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里修石舫,表达了封建帝王希望江山永固的愿望。2.避暑山庄 v位于

24、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山庄根据地形划分为四大景区:v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建有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v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洲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富有一派江南景色;v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风光;v山岳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

25、的缩影。避暑山庄鸟瞰避暑山庄鸟瞰承德避暑山庄宫墙承德避暑山庄避暑谷 避暑山庄金山亭 承德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 湖区普宁寺v普宁寺俗称大佛寺,因为庙中有一尊世界上最大的木雕观音菩萨。它是乾隆时代修建的第一座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备。普宁寺是仿西藏三摩那寺(又称桑鸢寺)建造的。普宁寺属黄教格鲁派寺庙。它建筑在山坡上,坐北朝南,在平台上建起了寺庙。普宁寺的平面布局明显地以一条中轴线贯穿,主体建筑都以中间的主殿大雄宝殿为界,前半部分是汉族佛教寺庙样式,而后半部分则具备桑鸢寺的基本特征。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v普宁寺建于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因这一年五月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十月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

26、大宴包括准噶尔、杜尔伯特、辉特、和硕特四部的厄鲁特上层首领,分封爵位,并遵循康熙皇帝安抚旧章,下令仿效西藏山南地区的“桑耶寺”形制,在避暑山庄北建普宁寺以示纪念,取“永永普宁”之意。普宁寺是外八庙中最早修建的寺庙。寺内大乘之阁中矗立着世界上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3.十笏园v十笏园是中国北方园林袖珍式建筑。始建于明代,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后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被称作“丁家花园”。v十笏园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中段,坐北向南,青砖灰瓦,主体是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因占地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v1988年中

27、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v十笏园是整个丁宅建筑群落的一部分,该建筑群落除“文革”中被毁的后花园外,现存的建筑面积一万零四百平方米,古建筑房屋200余间,其中仅十笏园中的大小建筑就多达34处。v十笏园既是一处著名的古代园林她吸纳了南北园林建筑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又有独到的发展,如今,又是潍坊市文物陈列馆所,曾经是潍坊市博物馆原馆址所在地,异彩纷呈的文物分批轮流陈列,向观众开放,使这座名园更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v地处山东平原的潍坊县在清代是一个商业活动频繁的地方。这里曾经有十六座古园。十笏园在清光绪年间建成的十笏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也是仅存的一座。由于潍坊处于南方和北方的交界地,故园林的风格也显出南方和北方两种风格。这里的商人、文人既可南下苏杭,也可北上京都。两处各具的优点长处在这个宅园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怪不得,当年康有为在园中居住三个晚上后写了十笏园留题:“峻岭寒松荫薜萝,芳池水石立红荷。我来山下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园中不仅松萝荫深,而且池清亭秀。高朋满座,文士竞骚,给这个私家园林更增添了文人气氛。4.其它园林v山东偶园v蓬莱阁v趵突泉v百脉泉北海v古莲花池v八大处第三节 江南园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