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15敬鬼神而远之.ppt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7918517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6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15敬鬼神而远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15敬鬼神而远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15敬鬼神而远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15敬鬼神而远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15敬鬼神而远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15敬鬼神而远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15敬鬼神而远之.ppt(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敬鬼神而远之季路问事鬼神。子曰: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曰:“敢问死。敢问死。”曰:曰:“未知生,焉知死?未知生,焉知死?”【评析评析】孔子这里讲的孔子这里讲的“事人事人”,指事奉君父。在君父活着的,指事奉君父。在君父活着的时候,如果不能尽忠尽孝,就谈不上孝敬鬼神,他希望人时候,如果不能尽忠尽孝,就谈不上孝敬鬼神,他希望人们能够忠君孝父。本章表明了孔子在鬼神、生死问题上的们能够忠君孝父。本章表明了孔子在鬼神、生死问题上的基本态度,他不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来世,在君父基本态度,他不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来世,在君父生前要尽忠尽孝,至于对待鬼神就不

2、必多提了。这一章为生前要尽忠尽孝,至于对待鬼神就不必多提了。这一章为他所说的他所说的“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做了注脚。做了注脚。子不语怪、力、乱、神。子不语怪、力、乱、神。【评析评析】孔子大力提倡孔子大力提倡“仁德仁德”、“礼治礼治”等道德观念,等道德观念,从从论语论语书中,很少见到孔子谈论怪异、暴力、书中,很少见到孔子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如他变乱、鬼神,如他“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等。等。樊迟问知,子曰: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评析评析

3、】本章提出了本章提出了“智、智、“仁仁”等重大问题。面对现实,以回答等重大问题。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他还提出了突出特点。他还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否定了宗的主张,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他不迷信鬼神,自然也不主张以卜筮法传统的神权观念,他不迷信鬼神,自然也不主张以卜筮向鬼神问吉凶。所以,孔子是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向鬼神问吉凶。所以,孔子是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作用的。鬼神作用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吾不与祭

4、,如不祭。”【评析评析】孔子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说:孔子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说:“敬鬼神而远敬鬼神而远之。之。”所以,这一章他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所以,这一章他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样看来,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评析评析】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但他却非常

5、重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不单是祭祀亡灵,而是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观念中,祭祀不单是祭祀亡灵,而是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先辈尽孝的情感。继续和表现,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先辈尽孝的情感。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忠、孝的道德观念,儒家十分重孝的人,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忠、孝的道德观念,儒家十分重视,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这是与春秋时代视,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这是与春秋时代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只要做

6、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只要做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得到安定。曾子曰: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贡曰: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不可得而闻也。”【评析评析】在子贡看来,孔子所讲的礼乐诗书等具体知识是有形的,在子贡看来,孔子所讲的礼乐诗书等具体知识是有形的,只靠耳闻就可以学到了,但关于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深奥神秘,只靠耳闻就可以学到了,但关于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深奥神秘,不是通过耳闻就可以学到的,必须致力内心的体验,才有可能不是通过耳闻就可

7、以学到的,必须致力内心的体验,才有可能把握得住。把握得住。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子曰:“道之将行也与,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评析评析】在本章里,孔子又一次谈到自己的天命思想。在本章里,孔子又一次谈到自己的天命思想。“道道”能否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为,即所谓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为,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能举出孔子类似的言论吗能举出孔子类似的言论吗

8、?司马牛忧曰: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子夏曰:“商闻之矣: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评析评析】司马牛宣布他不承认桓魋是他的哥哥,这与儒家一贯倡司马牛宣布他不承认桓魋是他的哥哥,这与儒家一贯倡导的导的“悌悌”的观念是相违背的。但由于他的哥哥的观念是相违背的。但由于他的哥哥“犯上作乱犯上作乱”,因而孔子没有责备他,反而劝他不要忧愁,不要恐惧,只要因而孔子没有责备他,反而劝他不要忧愁,不要恐惧,只要内心

9、无愧就是做到了内心无愧就是做到了“仁仁”。这一章,子夏同样劝慰司马牛,。这一章,子夏同样劝慰司马牛,说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于说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礼”,那就会赢得天下人的称赞,那就会赢得天下人的称赞,就不必发愁自己没有兄弟,就不必发愁自己没有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代表上帝、天神的天有意志,主宰人事;自然界的天没有代表上帝、天神的天有意志,主宰人事;自然界的天没有这一特点,只表现为自然属性。课文中的这一特点,只表现为自然属性。课文中的“天天”除了除了“犹天之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不可阶而升也”一句外,都是指前一义。一句外,都是指前一义。十一课十一课“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四时行

10、焉,百物生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1719),以,以天做比喻,天有意志,不能视为自然之天。天做比喻,天有意志,不能视为自然之天。练习一练习一准确把握孔子的天命思想准确把握孔子的天命思想练习二练习二荀子的天论,否定主宰宇宙和人类社会的人格的天,只承认自荀子的天论,否定主宰宇宙和人类社会的人格的天,只承认自然的天,认为自然灾异只是普通的自然现象,与人事无关。强调人然的天,认为自然灾异只是普通的自然现象,与人事无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人对社会的生产生活起决定作用,反对把社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人对社会的生产生活起决定作用,反对把社会问题归结于天。荀子的天人论是唯物主义的。缺点是过于强调天会问题

11、归结于天。荀子的天人论是唯物主义的。缺点是过于强调天人的对立和人的能动作用,对天人和谐的一面考虑不够。人的对立和人的能动作用,对天人和谐的一面考虑不够。董仲舒与荀子的观点相反,认为人的活动都会使天受到感应,董仲舒与荀子的观点相反,认为人的活动都会使天受到感应,自然灾异就是上天对人的警示。这种天对统治者仁厚有加。董仲舒自然灾异就是上天对人的警示。这种天对统治者仁厚有加。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为维护君主的专制权力和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提供的天人感应论,为维护君主的专制权力和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了理论依据。练习二练习二孔子在天人关系上的表现,粗略概括如下:孔子在天人关系上的表现,粗略概括如

12、下:(1)承认天命的存在并表示敬畏。承认天命的存在并表示敬畏。(2)在讲天命的主宰作用时,孔子很少讲天命对国家在讲天命的主宰作用时,孔子很少讲天命对国家盛衰兴亡的作用,讲的多是天命对人的寿夭祸福的作用。盛衰兴亡的作用,讲的多是天命对人的寿夭祸福的作用。(3)孔子把实现政治理想视为上天赋予的使命,把天孔子把实现政治理想视为上天赋予的使命,把天命和人的积极向上、奋发有为联系起来,与在天命面前命和人的积极向上、奋发有为联系起来,与在天命面前无所作为的思想截然不同。无所作为的思想截然不同。(4)在天道和人事之间,孔子更重视人事。在天道和人事之间,孔子更重视人事。练习三练习三把握孔子的实践理性精神及其在

13、传统文化中的影响把握孔子的实践理性精神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孔子继承了春秋时期子产等人孔子继承了春秋时期子产等人“天道远,人道天道远,人道迩迩”的观念,在鬼神和人之间更关注人,在神秘的的观念,在鬼神和人之间更关注人,在神秘的天命和现实的人类社会之间更关注现实的人类社会。天命和现实的人类社会之间更关注现实的人类社会。有人把这种精神称为实践理性精神。这种精神对后有人把这种精神称为实践理性精神。这种精神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华民族的务实传统,重现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华民族的务实传统,重现世轻来生,重实践轻空谈,宗教精神和思辨精神较世轻来生,重实践轻空谈,宗教精神和思辨精神较为淡薄。为淡薄。子疾

14、病,子路使门人为臣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指家臣。孔子当时没有家臣,但子路叫指家臣。孔子当时没有家臣,但子路叫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此人负责安葬孔子之事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此人负责安葬孔子之事)。病间。病间(减轻减轻),曰:,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大大夫的葬礼夫的葬礼),予死于道路乎?,予死于道路乎?”【评析评析】儒家对于葬礼十分重视,尤其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对于死儒家对于葬礼十分重视

15、,尤其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对于死去的人,要严格地按照周礼的有关规定加以埋葬。不同等级的人去的人,要严格地按照周礼的有关规定加以埋葬。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安葬仪式,违反了这种规定,就是大逆不道。孔子反对有不同的安葬仪式,违反了这种规定,就是大逆不道。孔子反对学生们按大夫之礼为他办理丧事,是为了恪守周礼的规定。学生们按大夫之礼为他办理丧事,是为了恪守周礼的规定。补充材料补充材料孔子曰: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信,无以知人也。”【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不懂得

16、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评析评析】孔子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即孔子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即“知命知命”、“知礼知礼”、“知言知言”,这是君子立身处世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这是君子立身处世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论语论语一书最后一章一书最后一章谈君子人格的内容,表明此书之侧重点谈君子人格的内容,表明此书之侧重点,就在于塑造具有理想人格就在于塑造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培养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士仁人。的君子,培养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士仁人。子疾病,子路请祷子疾病,子路请祷(向鬼神祷告向鬼神祷告)。子曰

17、:。子曰:“有诸?有诸?”子子路对曰:路对曰:“有之。有之。诔诔(音音,祈祷文,祈祷文)曰:曰:祷尔于上祷尔于上下神祗下神祗(音音,古代称天神为神,地神为祗,古代称天神为神,地神为祗)。”子曰:子曰:“丘之祷久矣。丘之祷久矣。”【评析评析】孔子患了重病,子路为他祈祷,孔子对此举并不加以反孔子患了重病,子路为他祈祷,孔子对此举并不加以反对,而且说自己已经祈祷很久了。对于这段文字怎么理解?对,而且说自己已经祈祷很久了。对于这段文字怎么理解?有人认为,孔子本人也向鬼神祈祷,说明他是一个非常迷信有人认为,孔子本人也向鬼神祈祷,说明他是一个非常迷信天地神灵的人;也有人说,他已经向鬼神祈祷很久了,但病天地神灵的人;也有人说,他已经向鬼神祈祷很久了,但病情却未见好转,表明他对鬼神抱有怀疑态度,说孔子认为自情却未见好转,表明他对鬼神抱有怀疑态度,说孔子认为自己平素言行并无过错,所以祈祷对他无所谓。己平素言行并无过错,所以祈祷对他无所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