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业事故应急技术.ppt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7918318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232 大小: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工业事故应急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2页
重大工业事故应急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2页
重大工业事故应急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2页
重大工业事故应急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2页
重大工业事故应急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大工业事故应急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工业事故应急技术.ppt(2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重大工业事故应急技术重大工业事故应急技术第一节第一节重大工业事故救援程序重大工业事故救援程序n近几十年来发生了许多震惊世界的重大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事故。例如,1974年英国发生的弗里克斯保罗(Flixborough)环氧乙烷蒸气云爆炸事故,使28人丧生,89人受伤,2450幢房屋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700万美元;1984 年印度发生的博帕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漏事故,使2000人死亡,2万人受伤;2005年发生在我国吉林石化公司的苯胺爆炸事故影响到两个省,并波及到俄罗斯,造成了恶劣的国内和国际影响。n这些事故的共同特点是,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其

2、影响范围往往超出事发工厂区域,威胁到公众安全,甚至威胁邻国居民安全。因此,重大事故预防和控制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背景背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n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前苏联基辅市北130公里的地方,是前苏联1973年开始修建,1977年启动的最大的核电站。n 1986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动力站开始按计划进行定期维修。然而由于连续的操作失误,4号站反应堆状态十分不稳定。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n1986年4月26日对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来说是悲剧开始的日子。n凌晨1点23分,两声沉闷的爆炸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随着爆炸声,一条30多米高的火

3、柱掀开了反应堆的外壳,冲向天空。反应堆的防护结构和各种设备整个被掀起,高达2000的烈焰吞噬着机房,熔化了粗大的钢架。携带着高放射性物质的水蒸气和尘埃随着浓烟升腾、弥漫,遮天蔽日。虽然事故发生6分钟后消防人员就赶到了现场,但强烈的热辐射使人难以靠近,只能靠直升飞机从空中向下投放含铅(Pb)和硼(B)的沙袋,以封住反应堆,阻止放射性物质的外泄。n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爆炸时泄漏的核燃料浓度高达60%,且直至事故发生10昼夜后反应堆被封存,放射性元素一直超量释放。n事故发生3天后,附近的居民才被匆匆撤走,但这3天的时间已使很多人饱受了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在这场事故中当场死亡2人,至

4、1992年,已有700O多人死于这次事故的核污染。n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那里居住着694.5万人。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千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n不仅如此,由于放射性烟尘的扩散,整个欧洲也都被笼罩在核污染的阴霾中。临近国家检测到超常的放射性尘埃,致使粮食、蔬菜、奶制品的生产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n核污染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更是无法统计

5、。事故后的7年中,有7000名清理人员死亡,其中13是自杀。参加医疗救援的工作人员中,有40%的人患了精神疾病或永久性记忆丧失。时至今日,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事故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事故爆炸后的地面坑坑洼洼爆炸后的地面坑坑洼洼 n2005年11月13日13时40分左右,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又称101厂)一装置发生第一次爆炸,后来又发生连续爆炸,共发生爆炸15起,其中较大爆炸6起,化工区附近数万居民及大学生被紧急疏散,很多居民楼的玻璃被震碎,有的人家墙皮都被震

6、了下来。在相隔数公里之外的吉林市区都可看到松花江北的化工区浓烟滚滚。 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事故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事故n爆炸事故发生后,约约有有8080吨苯系物流入松吨苯系物流入松花江。花江。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保总局23日向媒体通报,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航拍受污染的松花江航拍受污染的松花江 松花江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 重大事故的定义重大事故的定义 n1993年国际劳工局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定义重大事故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

7、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 n它把重大事故划分为两大类: 1)1)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事故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事故2)2)由有毒物质引起的事故由有毒物质引起的事故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定义重大事故中定义重大事故1)1)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事故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事故n(1)产生强烈热辐射和浓烟的重大火灾;n(2)威胁到危险物质,可能使其发生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的火灾;n(3)产生冲击波、飞散碎片和强烈热辐射的爆炸。2)2)由有毒物质引起的事故由有毒物质引起的事故n(1)有毒物质缓慢或间歇性的泄漏; n(2

8、)由于火灾或容器损坏引起的毒物逸散;n(3)设备损坏造成的毒物在短时间内急剧泄漏;n(4)大型储存容器破坏、化学反应失控、安全装置失效等引起的有毒物质大量泄漏。 GB-18218-2009GB-18218-2009中定义中定义n我国于2000年发布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定义:n重大事故 major accident是指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n重大危险源是指那些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工业事故的危险物质。实际上往往把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这些危险物质的装置看作危险源,称其为重

9、大危险装置。n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 n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是指针对造成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及其他较大社会危害的重大事故,为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n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应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n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又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靠某个部门是很难完成的,必须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统一的救援指挥部,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救灾、公安、消防、化工、环保、卫生、劳动等部门密切配

10、合,协同作战迅速、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应急救援,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损失。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n(1)控制危险源。 n(2)抢救受害人员。 n(3)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 n(4)做好现场清消,消除危害后果。 n(5)查清事故原因,估算危害程度。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形式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形式n1.事故单位自救 一般性事故危害范围小,危害程度轻,不需要组织企业范围以外的力量进行救援。这是事故发生后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救援形式。n2.区域内协同救援 对于重大事故,虽然事故危害局限于事故单位,但危害程度大,或者是危害范围已超出事故单位,涉及临近单位并影响周围地区,依

11、靠本单位的救援力量已不能控制事故和及时消除事故后果,因此,必须组织地区或相邻单位和社会力量进行联防救援。n3.社会救援 通常对于特大的灾害性的事故,危害范围大,危害程度重,甚至已产生次生灾害,救援工作已非事故单位、事故地区力所能及,必须动员、组织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协同进行综合性的社会救援。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程序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程序 n“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 接警部署救援任务控制危险区域侦检事故现场救援灾区人员控制事故源头洗消污染区域2.2.控制危险区域控制危险区域n 对危险区实施控制主要是防止无关人员、车辆等误入而引起的伤害。主要工作如下: (1)实施警戒,对出入警戒区的人员严加控制;

12、(2)清除火源,迅速熄灭警戒区内所有明火,关闭电器设备,注意潜在火源; (3)维护秩序,对危险区严加控制管理,加强对重要目标或地段的警戒和巡逻。5.5.控制事故源头控制事故源头n在事故单位的协助下,严格按照有关专家制定的方案,控制或切断事故的危险源头,主要工作如下: (1)灭火; (2)堵漏; (3)稀释; (4)输转。n现代化工生产过程中,其原料和产品,绝大多数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有腐蚀的特性,而且多在高温、高压下运转。n因此,加强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n化学工业部于1999年12月12日,以化督发门1996860号颁发了关于印发“加强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和

13、监督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必须以现有管理为基础,把加强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作为重点,并以此为主线,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危险化学品及其分类危险化学品及其分类n危险化学品是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特性,当受到摩擦、撞击、振动、接触热源或火源、日光曝晒、遇水受潮和遇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生的化学品。n化学危险物品根据其危险特性及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的安全管理要求,按照国家标准GBl3690-92可分为八大类。即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和腐蚀品。 n第一类第一

14、类 爆炸品爆炸品n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n爆炸品按其性质、用途和储运安全的要求,分为起爆器材、炸药和爆炸性药品、点火器材、其他爆炸性物品等四类。n第二类第二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n为便于储运和使用,常将气体通过加压法压缩储于钢瓶内。由于各种气体的性质不同,有的被压缩成液态,有的加压后仍然为气态,所以称为液化气体或压缩气体。n第三类 易燃液体n凡在常温下的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其

15、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均称为易燃液体,如乙醇、甲苯、汽油等。n第四类第四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n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质,如五硫化磷、萘、硫等。n自燃物品是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硫化钠等。n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甲醇钠等。n第五类第五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

16、剂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n第六类第六类 有毒品有毒品n有毒品是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n第七类第七类 放射性物品放射性物品n某些物质能从原子核内部自行不断地放出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具有穿透

17、力的射线,这类物质,称为放射性物品。n第八类第八类 腐蚀品腐蚀品n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第二节第二节泄漏事故应急技术泄漏事故应急技术泄漏事故应急泄漏事故应急 n产生泄漏的原因:例如装置的整体性缺陷或损坏的泄漏;外部原因导致泄漏;未按规程进行操作导致泄漏等。容器过满、排放阀没有关闭、管道破裂、容器失效、外界加热使容器超压等都有可能是泄漏的原因。 n泄漏后果:有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其他恶性事故的发生。n泄漏事故指挥中心应注意的事项: (1)位于通风地带; (2)根据风向确定安全距离; (3)观察事故要有良好视野; (4)有足够空间开展应急操作。 泄漏类型泄漏

18、类型n泄漏物质主要有(1)常压液体;(2)加压液化气体;(3)低温液化气体;(4)加压气体。n泄漏的危险物质性质不同,其泄漏后果大不相同。n(1 1)可燃气体泄漏)可燃气体泄漏 可燃气体泄漏后与空气混合达到燃烧界限,遇到引火源就会发生燃烧或爆炸。泄漏时间的不同,泄漏后果也不相同。 可燃气体泄漏后立即发火时,发生扩散燃烧产生喷射性火焰或形成火球,影响范围较小。 可燃气体泄漏后与周围空气混合形成可燃云团,遇到引火源就会发生燃烧或爆炸。,破坏范围较大。(滞后发火)(2 2)有毒气体泄漏)有毒气体泄漏 有毒气体泄漏后形成云团在空气中扩散,有毒气体浓度较大的浓密云团将笼罩很大范围,影响范围大。(3 3)

19、液体泄漏)液体泄漏 一般情况下,泄漏的液体在空气中蒸发而形成气体,泄漏后果取决于液体蒸发生成的气体量A.常温常压液体泄漏 液体泄漏后聚集在防液堤内或地势低洼处形成液池,液体表面发生缓慢蒸发B.加压液化气体泄漏 液体在泄漏瞬间迅速气化蒸发。没来得及蒸发的液体形成液池,吸收周围热量继续蒸发。C.低温液体泄漏 液体泄漏后形成液池,吸收周围热量蒸发,液体蒸发速度低于液体泄漏速度。 n物质泄漏应掌握以下控制原则:n(1)控制泄漏应该尽早地发现泄漏并且尽快地阻止泄漏;n(2)通过人员巡回检查可以发现较严重的泄漏;利用泄漏检测仪器、气体泄漏检测系统可以早期发现各种泄漏;n(3)利用停车或关闭阀门停止向泄漏处

20、供应料可以控制泄漏;一般来说,与监控系统连锁的自动停车速度快,仪器报警后由人工停车速度较慢,大约需要315分钟。泄漏控制原则了解泄漏情况了解泄漏情况在事故应急行动开始时,应首先收集到下列信息:n (1)正在泄漏的化学品种类;n (2)泄漏源的位置;n (3)对泄漏过程的描述;n (4)泄漏的后果;n (5)蒸气云是否存在及其位置;n (6)蒸气云是否可燃;n (7)蒸气云下风向的细节;n (8)泄漏是否可以控制;n (9)是否存在火源以及火源的位置;n (10)估计控制需要时间;n (11)是否需要额外援助。 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程序防 护询情侦查检测警戒救生控制泄漏物堵漏输送

21、转移医疗救护洗消清理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图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图 以气体类危险物质泄漏为例(1)防护 根据泄漏气体的毒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毒性重度危险区中度危险区轻度危险区剧毒一级一级二级高毒一级一级二级中毒一级二级二级低毒二级三级三级微毒二级三级三级防护标准防护标准级别形式防化服防护服防护面具一级全身内置式重型防化服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二级全身封闭式防化服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三级呼吸简易防化服战斗服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2)(2)询情询情遇险人员情况。容器储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形式、扩散范围。周

22、边单位、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 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3)(3)侦检侦检搜寻遇险人员。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测定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确定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确定攻防路线、阵地。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n(4)(4)警戒警戒n 根据询情、侦检情况确定警戒区域。n 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安全区视情况设立隔离带。n 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逐一登记。n(5)(5)救生救生n 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n 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转移至安

23、全区域。n 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n 将伤情较重者送医疗急救部门救治。n(6)(6)控制泄漏物控制泄漏物 启用单位喷淋、泡沫、蒸气等固定、半固定灭火设施。 选定水源,铺设水带,设置阵地,有序展开。 设置水幕或屏封水检稀释、降解泄漏物浓度,或设置蒸气幕。 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n(7)(7)堵漏堵漏 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若易燃气体泄漏,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根据泄漏对象,对不溶于水的液化气体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8)(8

24、)输转输转利用工艺措施倒罐或放空。转移较危险的瓶(罐)。(9)(9)救护救护 现场救护。 使用特效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10)(10)洗消洗消 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 洗消对象。 使用相应的洗消药剂。 洗消污水的排救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以防止造成次生灾害。 (11)(11)清理清理 用喷雾水、蒸气、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气(液)。 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 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12)(12)警示警示 进入现场必须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停车位置、作战阵地。 易燃气体清漏时,na.应严格控制危险区域内的一切火源;

25、nb.应严格控制进入重危区内实施抢险作业的人员数量;nC.严禁处置人员在泄漏区域内下水道等地下空间顶部、井口处滞留。n谨慎使用点火方法。泄漏应急技术泄漏应急技术1)1)钢瓶泄漏应急措施钢瓶泄漏应急措施n钢瓶发生泄漏后必须由专业人员处理。尽可能地将钢瓶移至安全区域后再进行处理。在进行处理时,要注意钢瓶的内压,防止由于内部压力过高引起钢瓶开裂或爆炸。如果泄漏发生在钢瓶的接头、阀门、减压装置等附件处,应该使用专用工具处理。如果泄漏发生在液位以下,应尽可能改变钢瓶位置,使钢瓶内只泄出气体而不漏出液体,同时冷却钢瓶减压。能否成功地止住钢瓶泄漏,取决于下列因素:n接近泄漏源时是否有危险;n泄漏孔的大小及形

26、状;n泄漏点处实际或可能产生的压力;n有害物的物化特性和危险特性。2)2)管路系统泄漏应急措施管路系统泄漏应急措施n管路系统发生泄漏,如果泄漏量较小,可以采取钉木楔、卡管卡、注射密封胶等办法带压堵漏;当泄漏严重时,应该关闭阀门或关闭系统,切断泄漏物料供给,然后修理或更换失效、损坏的部件。n木楔堵漏 管道产生孔洞式泄漏时,可以把大小和形状合适的木楔用木锤钉入孔洞,止住泄漏。n管卡堵漏 当管道破裂泄漏时,可以先用布缠绕泄漏口,然后再用一特制的管道卡卡住。n带压密封胶堵漏 用夹具夹住管路泄漏部位,管路外表面与夹具内侧构成封闭空间,用注胶枪注入密封剂,制住泄漏。注射密封剂时,一般先从泄漏孔隙的另一侧开

27、始注射,最后正面注射密封剂,一旦泄漏停止应该终止注胶,以防把密封剂注入到管道中。n管路系统的法兰、连接件、阀门、管道泄漏等皆可以用带压注射密封胶法堵漏。 n在设备的结合、连接部位、密封部位、不通大气的阀门密封处等,可采用带压堵漏技术堵塞这些泄漏部位。带压堵漏技术适用于压力034.3Mpa,适用温度-200+400,介质为蒸汽、水、酸、碱、盐、烷烯烃类、氢气、氨等的管道、阀门、法兰、容器各部位的泄漏点。 n带压堵漏技术所用的堵漏密封剂要根据漏点的系统温度和介质特性来选择,并要通过耐介质侵蚀实验和热失重实验。n带压堵漏需要使用专用固定夹具和工具。带压堵漏的专用夹具种类较多,有法兰夹具、直管夹具、弯

28、头夹具、三通夹具、特殊夹具和组合夹具等,使用时要根据泄漏点的形状、位置来选择。带压堵漏时使用的工具有手动(电动)高压泵、输油管、快装接头、高压注胶枪等。n带压堵漏的操作应符合带压堵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其专用固定夹具的设计还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带压堵漏技术带压堵漏技术n进行带压堵漏的操作时,将专用夹具固定在泄漏点处,通过注射嘴由高压泵向夹具内注射密封剂,直至堵住泄漏。带压堵漏操作示意图带压堵漏操作示意图带压堵漏技术带压堵漏技术3)3)泄漏物的处置泄漏物的处置n根据泄漏物的不同应用不同的处置方法。n一般地,泄漏物的处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喷水雾消除有害气体和蒸汽。 吸附法处

29、理泄漏物。 修筑围堤控制陆地上液体泄漏物。 挖掘沟槽收容泄漏物。 使用泡沫覆盖阻止泄漏物的挥发。喷水雾消除有害气体和蒸汽喷水雾消除有害气体和蒸汽n喷水雾可有效地降低大气中的水溶性有害气体和蒸气的浓度,是控制有害气体和蒸气最有效的方法。n对于不溶于水的有害气体和蒸气,也可以喷水雾驱赶,保护泄漏区内人员和泄漏区域附近的居民免受有害蒸气的致命伤害。n喷水雾还可用于冷却破裂的容器和冲洗泄漏污染区内的泄漏物。n使用此法时,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为了避免污染水流入附近的河流、下水道,喷水雾的同时必须修筑围堤或挖掘沟槽收容产生的大量污水。污水必须予以处理或作适当处置。吸附法处理泄漏物吸附法处理泄漏物n吸附材

30、料主要有:活性碳;天然有机吸附剂;天然无机吸附剂。n所有的陆地泄漏物和某些有机物的水中泄漏物都可以采用吸附法处理。 n活性碳是从水中除去不溶性漂浮物(有机物、某些无机物)最有效的吸附剂。被吸附的泄漏物可以通过解吸再生回收使用,解吸后的活性碳可以重复使用。 活性碳是无毒物质,除非大量使用,一般不会对人或水中生物产生危害。由于活性碳易得而且实用,所以它是目前处理水中低浓度泄漏物最常用的吸附剂。 n天然有机吸附剂由天然产品如木纤维、玉米秆、稻草、木屑、树皮、花生皮等纤维素和橡胶组成,可以从水中除去油类和与油相似的有机物。天然有机吸附剂的使用受环境条件如刮风、降雨、降雪、水流流速、波浪等的影响。粒状吸

31、附剂只能用来处理陆上泄漏和相对无干扰的水中不溶性漂浮物。天然有机吸附剂具有价廉、无毒、易得等优点,但再生困难又成为一大缺陷。n天然无机吸附剂是由天然无机材料制成的,常用的天然无机材料有粘土、珍珠岩、蛭石、膨胀页岩和天然沸石。n根据制作材料分为矿物吸附剂(如珍珠岩)和粘土类吸附剂(如沸石)。矿物吸附剂可用来吸附各种类型的烃、酸及其衍生物、醇、醛、酮、酯和硝基化合物;粘土类吸附剂能吸附分子或离子,并且能有选择地吸附不同大小的分子或不同极性的离子。粘土类吸附剂只适用于陆地泄漏物,对于水体泄漏物,只能清除酚。由于天然无机材料制成的吸附剂主要是粒状的,其使用受刮风、降雨、降雪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吸附法处理

32、泄漏物吸附法处理泄漏物修筑围堤控制陆地上液体泄漏物修筑围堤控制陆地上液体泄漏物n常用的围堤有环形、直线型、形等。如果泄漏发生在平地上,则在泄漏点的周围修筑环形堤。如果泄漏发生在斜坡上,则在泄漏物流动的下方修筑形堤。n利用围堤拦截泄漏物的关键除了泄漏物本身的特性外,就是确定修筑围堤的地点,这个点既要离泄漏点足够远,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泄漏物到达前修好围堤,又要避免离泄漏点太远,使污染区域扩大,带来更大的损失。n如果泄漏物是易燃物,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发生火灾。挖掘沟槽收容泄漏物挖掘沟槽收容泄漏物n挖掘沟槽是控制陆地上的液体泄漏物最常用的收容法。根据泄漏物的流动情况挖掘沟槽收容泄漏物。如果泄漏物沿

33、一个方向流动,则在其流动的下方挖掘沟槽。如果泄漏物是四散而流,则在泄漏点的周围挖掘环形沟槽。n除了考虑泄漏物本身的特性外,就是确定挖掘沟槽的地点。这个点既要离泄漏点足够远,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泄漏物到达前挖好沟槽,又要避免离泄漏点太远,使污染区域扩大,带来更大的损失。n如果泄漏物是易燃物,操作时要特别小心,避免发生火灾。 使用泡沫覆盖阻止泄漏物的挥发使用泡沫覆盖阻止泄漏物的挥发n阻止泄漏物的挥发,降低对大气的危害和泄漏物的燃烧性。必须和其它的收容措施如围堤、沟槽等配合使用。通常只适用于陆地泄漏物。n选用的泡沫必须与泄漏物相容。常用的普通泡沫只适用于无极性和基本上呈中性的物质;对于低沸点,与水发生

34、反应,具有强腐蚀性、放射性或爆炸性的物质,只能使用专用泡沫;对于极性物质,只能使用属于硅酸盐类的抗醇泡沫;用纯柠檬果胶配制的果胶泡沫对许多有极性和无极性的化合物均有效。对于所有类型的泡沫,每隔3060分钟再覆盖一次,以便有效地抑制泄漏物的挥发。4)4)泄漏应急实例泄漏应急实例LPGLPG泄漏应急处置泄漏应急处置(1)一般管道破裂和阀门密封部位泄漏应急n迅速查明泄漏点,关闭泄漏点两端管线上的阀门和与该管线相接的每个储罐阀门,切断气源。n杜绝一切火源,禁止一切车辆行驶。同时向负责人和消防人员报告泄漏的具体情况及正在采取的措施。n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到现场组织人员进行处理,停止一切操作活动;撤离无

35、关人员,监控已关闭的储罐阀门,采用开花水枪驱散漏出的气雾,降低LPG浓度,直至检测合格。若泄漏量很大一时难以控制,应扩大警戒线,切断电源,报警119,远距离监控。n漏点环境的气体经检测合格后,补漏或拆卸,并将泄漏管线移至安全地点焊接等方法进行检修;更换阀门或密封垫。(2)与罐体直接相连的阀门、法兰密封处、管件处泄漏应急n切断可能产生火花的一切着火源。n将泄漏罐内的LPG导入相邻空罐。待液体倒完后,再由压缩机把泄漏罐内的气相压力抽降至0.05MPa以下。n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开启泄漏罐的放散阀,将罐内剩余气体排出。n经检测符合安全标准后,对损坏的阀门、垫片用相同型号的产品更换,对损坏的管件予以修

36、复。n在抢救中,若泄漏量很大,抢修无法控制,应迅速疏散生产区内所有人员,扩大警戒线,拨打“119”报警,远距离监控。 4)4)泄漏应急实例泄漏应急实例LPGLPG泄漏应急处置泄漏应急处置(3)应急抢险注意事项 n抢险抢修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防静电隔热工作服装,戴好防护帽、防护手套和空气呼吸器(抢险人员每人要配备两套抢险用的防护工作服装)。n熄灭一切火种和火源,周围禁止一切车辆行驶。n抢救时必须使用防爆工具,要避免金属物品的相互碰撞,不要乱扔物品。需照明时要使用防爆灯具。n抢险抢修人员要听从统一指挥,不得蛮干,尽快处理。n如有紧急情况,立即拨打“119”报警,请求支援。4)泄漏应急实例LPG泄漏应

37、急处置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应注意事项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应注意事项n1)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的注意事项 (1)进入现场必须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停车位置、作战阵地。 (2)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3)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4)如果泄漏物的有毒的,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现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5)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

38、,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n2)泄漏源控制 关闭阀门。 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应注意事项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应注意事项n3)泄漏物处理 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稀释与覆盖: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收容(集):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

39、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应注意事项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应注意事项n4)严密监视液相流淌、气相扩散情况,防止灾情扩大;n5)注意风向变换,适时调整部署;n6)慎重发布灾情和相关新闻。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应注意事项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应注意事项第三节第三节火灾事故应急技术火灾事故应急技术燃烧 n1.1.燃烧定义及燃烧条件燃烧定义及燃烧条件 n燃烧是物质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同时发出光和热的现象。燃烧在生活中很常见,如煤气,木材的燃烧等,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发光、放热并产生新的物质。照明用的电灯,虽然也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没有生成

40、新的化合物,它是一种能量转变的过程,不能称之为燃烧。n近代已开始用链锁反应理论来解释燃烧的机理。在一定的燃烧条件下,反应物产生自由基,它们的反应活性非常强,在反应中成为活性中心,自由基与另一个分子撞击,反应产生另一种自由基,使反应循环延续,直至反应物全部消耗而终止。要形成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俗称燃烧三要素) 可燃物:凡能与氧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皆称为可燃物。可燃物包括可燃气体(如氢气)、可燃液体(如汽油)和可燃固体(如木材)。 助燃物:凡能帮助和维持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如空气、氯气、高锰酸钾等氧化剂。 点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源,通称为点火源。点火源一般有以下几种:

41、明火、电弧、火花、炽热物体、化学反应热等。 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n燃烧不仅必须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同时存在而且每个条件要达到一定的量,相互作用才能发生。氢气在空气中浓度小于4%时。便不能点燃;木材在空气中燃烧时,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4%时,木材就会熄灭;一根火柴,足以点燃一桶汽油,但难以点燃坚实的大木块。n燃烧的可能性亦随可燃物与助燃物状态的变化而改变,可燃物与助燃物接触得越充分,燃烧越容易,也越刚烈,如大块的铝、镁可看作是不燃的,但镁粉、铝粉却能自燃;烧红的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却能在氧气中燃烧。 火三角(火三要素)火三角(火三要素)火燃料氧化剂空气/O2氧化剂空气/O2燃料热量无无燃料

42、或无无氧化剂或 无无热量=不不燃烧“三无条件”火三角燃料+氧化剂+热量燃烧热量(点火源) 火灾或燃烧时值燃料与氧化剂在能量引发下快速反应释放热量的氧化反应过程。因此,切断燃料、切断氧化剂(空气或氧气)或切断能量均可导致燃烧熄火。n燃料固体:木柴、纤维、金属颗粒、塑料、家具等 液体:汽油、柴油、烃类、醚、生物质油(松 籽油、蓖麻油) 气体:乙炔、H2、丙烷、COn氧化剂固体:金属过氧化物、亚硝酸铵等,KNO3 液体:H2O2、HNO3、HClO7 气体:O2、F2、Cl2、Br2n引燃源:火花、火焰、静电、热等。 由于可燃物存在状态的不同,燃烧的形式多样。燃烧可分为均一系燃烧和非均一系燃烧、混合

43、燃烧和扩散燃烧、蒸发燃烧与分解燃烧。均一系燃烧如煤气在空气中的燃烧,是指可燃物、助燃物在同一相中进行的燃烧。木材、石油等液体和固体的燃烧较为复杂,称为非均一系燃烧。 混合燃烧指可燃物与助燃物(如氢气与空气)预先混合情况下的燃烧。这种燃烧在混合气体中进行非常迅速,最后形成燃烧爆炸。扩散燃烧则是指可燃气体与周围空气(或其他助燃气体)相互扩散,相互混合,一边混合一边燃烧的形式,如一氧化碳气体由管内喷出,同周围空气接触的燃烧。可燃液体或固体受热蒸发或分解后的燃烧称为蒸发燃烧,如乙醇的燃烧。分解燃烧则是可燃固体或不挥发液体受热分解产生可燃气体的燃烧形式,如木材的燃烧等。 燃烧的形式燃烧的形式燃烧的有关概

44、念燃烧的有关概念n火灾与爆炸的区别:能量释放的快慢。火灾能量释放慢,爆炸释放能量快,通常是微秒级的。二者可互为因果。n1.闪燃与闪点n2.着火与燃点n3.自燃与自燃点n4.燃烧极限n5.氧指数(临界氧浓度或极限氧浓度)n6. 最小点火能闪燃:可燃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引起的瞬间燃烧的现象,称为闪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闪点用来评定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可燃液体闪点越低,越易着火火灾危险性越大。 着火:可燃物在有足够的助燃物(通常指空气)的条件下,由着火源作用下引发的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又称着火点)。可燃物的燃点

45、越低,越易着火。因而燃点同样可用来判断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常见可燃液体的闪点常见可燃液体的闪点 液体名称闪点,液体名称闪点,乙醚-45.0原油-35.0丙酮-10.0精油18.0汽油-42.8苯-14.0己烷-21.7甲苯4.4乙醇11.1氯苯28.0桐油243.0乙酸40.0甲醇7.0甘油160.0n自燃:可燃物质即使不与明火接触也能自行着火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可燃物无明火接近即能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n自燃现象可分二种: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n受热自燃是被加热物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自行燃烧的现象。n本身自燃则是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的作用下,由于物质本身的化学(如分解、化合)、物理(如辐射

46、、吸附)和生化作用(如细菌、腐败作用)而产生热量积聚,使其达到自燃点后自行燃烧的现象。能发生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点较低的物质在保管时应格外注意,以防着火。某些可燃物质的燃点某些可燃物质的燃点物质名称燃点,物质名称燃点,赤磷160聚乙烯400石蜡158159聚苯乙烯400硝酸纤维180吡啶482硫磺255有机玻璃260醋酸纤维320樟脑70聚丙烯270松香216常见可燃物质的自燃点常见可燃物质的自燃点 物质名称自燃点,物质名称自燃点,二硫化碳102一氧化碳605乙醚170焦煤气640煤油380425氨630氢560甲烷537苯555甲醇455汽油280铝粉645乙醇422木粉430火灾的分类及成因

47、火灾的分类及成因 1.1.按火灾损害程度分类按火灾损害程度分类 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物损失金额划分,这种分类是表明火灾的严重程度和规模大小的标准,也是国家火灾统计的标准。 (1)特大火灾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100万元以上。 (2)重大火灾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火灾:死亡2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户3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30万元以上。 (3)一般火灾 不具有前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48、。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2.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分类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分类n一、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n二、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n三、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n四、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n五、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造成火灾的原因造成火灾的原因 引起火灾的基本原因是可燃物、点火源、氧化剂(通常是空气中的氧),它们组成了众所周知的火灾三要素。 1、在石油化学、塑料工

49、业及制药等产业,所含有的可燃性液体、蒸气及不稳定性固体化学物料等,在制造过程中倘若失去控制,将会造成燃烧或爆炸事故。 2、电气火灾主要是电气设备(如线路、马达、开关、电灯及电热组件等),因安装、操作及维护不当或因短路、超过负载、接触不良、漏电等原因所引起。 3、使用手提式火源、干燥器、加热炉、烤箱,及其他具有明火的工具(如熔接与切割器具),若遇可燃性物质极易造成火灾。 4、切割所造成的火花可飞散到很远的距离,易渗入易燃性材料或建筑物之夹缝中,经一段时问的闷烧后而突然发火。 5、因机械调整不当产生摩擦,致使轴承发热,或因电力传动与输送带接触不良,产生摩擦热能而引燃设备或邻近的易燃物。如纺织机的棉

50、屑、造纸机的纸尘等。 n6、物体因相互摩擦而产生电荷,如电荷增加到足够能量,将引燃邻近的易燃性蒸气、气体或固体可燃物。如动力皮带、溶剂搅拌及输送设备均易产生静电。n7、烟道与管道中的沉积物、工业废物、油渍物与垃圾等,由于本身自燃生热或细菌氧化而会释放热能引起火灾。n8、可燃物或可燃性液体,暴露的锅炉、热管道、排气道、电灯或是加工中的热金属,借由热源的传导或辐射,皆会导致火灾。n9、不正常的加热作业,或是使用直接火力与电气加热的干燥设备更易引起火灾。n10、建筑物、露天堆货区与厂房因安全距离不足,而造成彼此燃烧之危险。n11、在可燃物的制造、储存与使用的场所内,吸烟或乱丢烟蒂容易引起火灾。n12

51、、火灾可借由闪电、雷击诱导电流而发生。造成火灾的原因造成火灾的原因灭火的基本方法灭火的基本方法n(1)隔离法 把燃烧的物质与未燃烧的物质隔开,中断可燃物供给,使燃烧停止。如用水灭火。n(2)窒息法 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的惰性气体和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如选择水、泡沫灭火剂和二氧化碳灭火剂和四氯化碳灭火剂等灭火。n(3)冷却法 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把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烧点以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使其不受火焰辐射,避免形成新的火点。此法主要用于清水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用于水、泡沫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和水型灭火剂等灭火。n

52、(4)抑制法 把有抑制作用的灭火剂喷射到燃烧区,并参加到控制燃烧的过程,从而中止燃烧。主要用于干粉灭火器和“1211”灭火器。中国古代消防局如何灭火?消防局夜间值班人员用的号牌 报警的铜锣报警的铜锣用于夜晚救火时照明用的油灯用于夜晚救火时照明用的油灯木质水桶木质水桶各种不同大小的水龙:木质手柄上下压动,各种不同大小的水龙:木质手柄上下压动,装在桶里的水就被压着通过软水管喷射到着火点灭火。装在桶里的水就被压着通过软水管喷射到着火点灭火。水缸古代建筑中的“灭火器”灭火剂和灭火器的选择灭火剂和灭火器的选择n为了迅速扑灭火灾,必须按照现代的防火技术、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着火物质的性质、灭火剂的性质及取

53、用是否便利等原则来选择灭火剂或灭火器。n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气、泡沫液、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n制成常用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式灭火器、“1211”灭火器、高效阻燃灭火器等。(1)(1)水水n水在常温下具有较低的粘度、较高的热稳定性、较大的密度和较高的表面张力,是一种古老而又使用范围广泛的天然灭火剂,易于获取和储存。n水能从燃烧物中吸收很多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下降,使燃烧终止。n在用水灭火时,加压水能喷射到较远的地方,具有较大的冲击作用,能冲过燃烧表面而进入内部,从而使未着火的部分与燃烧区隔离开来,防止燃烧物继续分解燃烧。n水能稀释或冲淡某些液体或气体,降低燃烧强

54、度;能浸湿未燃烧的物质,使之难以燃烧;还能吸收某些气体、蒸气和烟雾,有助于灭火。清水灭火器n清水灭火器中的灭火剂为清水。n它主要依靠冷却和窒息作用进行灭火。因为每千克水自常温加热至沸点并完全蒸发汽化,可以吸收2593.4KJ的热量。因此,它利用自身吸收显热和潜热的能力发挥冷却灭火作用,是其它灭火剂所无法比拟的。n此外,水被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为惰性气体,且体积将膨胀1700倍左右。在灭火时,由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将占据燃烧区域的空间、稀释燃烧物周围的氧含量,阻碍新鲜空气进入燃烧区,使燃烧区内的氧浓度大大降低,从而达到窒息灭火的目的。当水呈喷淋雾状时,形成的水滴和雾滴的比表面积将大大增加,增强了水与

55、火之间的热交换作用,从而强化了其冷却和窒息作用。n另外,对一些易溶于水的可燃、易燃液体还可起稀释作用;采用强射流产生的水雾可使可燃、易燃液体产生乳化作用,使液体表面迅速冷却、可燃蒸汽产生速度下降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使用水灭火时的注意事项:使用水灭火时的注意事项: 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等油品,以及苯类、醇类、醚类、酮类、酯类及丙烯腈等大容量贮罐,如用水扑救,则水会沉在液体下层,被加热后会引起爆沸,形成可燃液体的飞溅和溢流,使火势扩大。密度大于水的可燃液体,如二硫化碳,可以用喷雾水扑救,或用水封阻火势的蔓延。n遇水产生燃烧物的火灾,如金属钾、钠、碳化钙等,不能用水

56、,而应用沙土灭火。n硫酸、盐酸和硝酸引发的火灾,不能用水流冲击,因为强大的水流能使酸飞溅,流出后遇可燃物质,有引起爆炸的危险。酸溅在人身上,能灼伤人。n电气火灾未切断电源前不能用水扑救,因为水是良导体,容易造成触电。n高温状态下化工设备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以防高温设备遇冷水后骤冷,引起变形或爆裂。 (2)(2)泡沫灭火剂泡沫灭火剂n 泡沫灭火剂是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的有效灭火剂,它主要是在液体表面生成凝聚的泡沫漂浮层,起窒息和冷却作用。n 泡沫灭火剂分为化学泡沫、空气泡沫、氟蛋白泡沫、水成膜泡沫和抗溶性泡沫等。n化学泡沫灭火剂(MP) 常用的化学泡沫灭火剂,主要是酸性盐(硫酸铝)和碱性盐(碳酸氢钠

57、)与少量的发泡剂(植物水解蛋白质或甘草粉)、少量的稳定剂(三三氯化铁)等混合后,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泡沫。化学泡沫灭火剂在发生作用后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它与发泡剂作用便生成许多气泡。这种泡沫密度小,且有黏性,能覆盖在着火物的表面上隔绝空气。同时二氧化碳又是惰性气体,不助燃。化学泡沫灭火剂不能用来扑救忌水忌酸的化学物质和电气设备的火灾。n空气泡沫即普通蛋白质泡沫。它是一定比例的泡沫液、水和空气,经过机械作用相互混合后生成的膜状泡沫群。泡沫液是动物或植物蛋白质类物质经水解而成的。n空气泡沫灭火剂的作用是当其以一定厚度覆盖在可燃或易燃液体的表面后,可以阻挡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气进入火焰区,使空气与液面

58、隔离,也防止火焰区的热量进入可燃或易燃液体表面。n在高温下,空气泡沫灭火剂产生的气泡由于受热膨胀会迅速遭到破坏,所以不宜在高温下使用。构成泡沫的水溶液能溶解于酒精、丙酮和其他有机溶剂中,使泡沫遭到破坏,故空气泡沫不适用于扑救醇、酮、醚类等有机溶剂的火灾,对于忌水的化学物质也不适用。空气泡沫灭火剂空气泡沫灭火剂(MPE)(MPE)抗溶性泡沫灭火剂抗溶性泡沫灭火剂(MPK)(MPK)n在蛋白质水解液中添加有机酸金属络合盐,便制成了蛋白型的抗溶性泡沫液。n这种有机金属络合盐类与水接触,析出不溶于水的有机酸金属皂。当产生泡沫时,析出的有机酸金属皂在泡沫层上面形成连续的固体薄膜。n这层薄膜能有效地防止水

59、溶性有机溶剂吸收泡沫中的水分,使泡沫能持久地覆盖在溶剂液面上,从而起到灭火的作用。n这种抗溶性泡沫不仅可以扑救一般液体烃类的火灾,还可以有效地扑灭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火灾。n普通蛋白泡沫通过油层时,由于不能抵抗油类的污染,上升到油面后泡沫本身含的油足以使其燃烧,导致泡沫的破坏。n在空气泡沫液中加入氟碳表面活性剂,即生成氟蛋白泡沫。氟碳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较高的热稳定性、较好的浸润性和流动性。当该泡沫通过油层时,油不能向泡沫内扩散而被泡沫分隔成小油滴。这些小油滴被未污染的泡沫包裹,在油层表面形成一个包有小油滴的不燃烧的泡沫层,即使泡沫中含汽油量高达25也不会燃烧,而普通空气泡沫层中含有10

60、的汽油时即开始燃烧。n因此,这种氟蛋白泡沫灭火剂适用于较高温度下的油类灭火,并适用于液下喷射灭火。氟蛋白泡沫灭火剂(MPF)水成膜泡沫灭火剂水成膜泡沫灭火剂(MPQ)(MPQ)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又称“轻水”泡沫灭火剂,或氟化学泡沫灭火剂。它由氟碳表面活性剂、无氟表面活性剂(碳氯表面活性剂或硅酮表面活性剂)和改进泡沫性能的添加剂(泡沫稳定剂、抗冻剂、助溶剂以及增稠剂等)及水组成。 根据泡沫灭火剂溶液成泡后发泡倍数(膨胀率)的大小,泡沫灭火剂可以分为低倍数、中倍数和高倍数三种。发泡倍数在20倍以下称为低倍数;20200倍的为中倍数;200倍以上的为高倍数。通常使用的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为68倍,低

61、于4倍的就不能再用了。n n泡沫灭火器适用A、B类火灾,使用时颠倒,左右摆动,使药剂混合,产生含二氧化碳气体的泡沫受压喷出。缺点:造成污染,不可使用于C类火灾;每4个月检查一次,药剂每年更换一次。水成膜泡沫灭火器水成膜泡沫灭火器 产品型号产品型号灭火剂灭火剂量量N2N2充裝充裝压压力力喷射喷射时时间间喷射距喷射距离离灭火级别灭火级别外形尺寸外形尺寸(mmmm)L LMPaMPaS SM MA AB B高度高度直径直径MJPZ3MJPZ33 31.21.215154 43 36 6515515132132MJPZ6MJPZ66 61.21.230306 65 51212620620164164M

62、JPZ9MJPZ99 91.21.240406 68 81818670670177177MJPZ40MJPZ4040401.21.21201207 72121272710101010370370MJPZ65MJPZ6565651.21.21501507 73030404010101010370370内部装有内部装有AFFFAFFF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和氨气,具有操作方便,灭火效率高,使用时不需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和氨气,具有操作方便,灭火效率高,使用时不需倒置、有效期长、抗复燃、双重灭火等优点,能扑灭可燃固倒置、有效期长、抗复燃、双重灭火等优点,能扑灭可燃固 体、液体的初起火灾,体、液体的初起火灾,是

63、竹制品、织物、纸张及油类物质的开发加工、贮运等场所的消防必备品。本产品是竹制品、织物、纸张及油类物质的开发加工、贮运等场所的消防必备品。本产品不适用扑灭电器类火灾。不适用扑灭电器类火灾。(3)(3)二氧化碳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MT)(MT)n二氧化碳在通常状态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相对密度为1.529,比空气重,不燃烧也不助燃。n二氧化碳灭火剂是一种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灭火剂,价格低廉,获取、制备容易,其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灭火。n将经过压缩液化的二氧化碳灌入钢瓶内,便制成二氧化碳灭火剂。从钢瓶里喷射出来的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温度可达-785,二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出时,会由液体迅速汽

64、化成气体,干冰气化后,从周围吸引部分热量,起到冷却的作用,火焰就会熄灭。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产生约0.5立方米的气体。因而,灭火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排除空气而包围在燃烧物体的表面或分布于较密闭的空间中,降低可燃物周围或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产生窒息作用而灭火。n 由于二氧化碳不含水、不导电,所以可以用来扑灭精密仪器和一般电气火灾,以及一些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n 但是二氧化碳不宜用来扑灭金属钾、钠、镁、铝等及金属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钾、过氧化钠)、有机过氧化物、氯酸盐、硝酸盐、高锰酸盐、亚硝酸盐、重铬酸盐等氧化剂的火灾。因为当二氧化碳从灭火器中喷出时,温度降

65、低,使环境空气中的水蒸气凝集成小水滴,上述物质遇水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大量的热量,抵制了冷却作用,同时放出氧气,使二氧化碳的窒息作用受到影响。因此,上述物质用二氧化碳灭火效果不佳。(3)(3)二氧化碳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MT)(MT)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产品型号产品型号灭火剂灭火剂量量N2N2充裝系充裝系数数喷射时喷射时间间喷射距喷射距离离灭火级灭火级别别外形尺寸外形尺寸(mmmm)kgkgkg/Lkg/LS SM MB B直径直径MT2MT22 20.670.678 81.51.52 2114114MT3MT33 30.670.678 81.51.53 3114114MT5MT55

66、 50.670.679 92.02.04 4152152适用于扑救油类、易燃液体、可燃液体、电器、仪器、机械设备等的初起适用于扑救油类、易燃液体、可燃液体、电器、仪器、机械设备等的初起火灾。火灾。(4)(4)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MF)(MF)n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是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是用于灭火的干燥且易于流动的微细粉末,由具有灭火效能的无机盐和少量的添加剂经干燥、粉碎、混合而成微细固体粉末组成。n干粉灭火剂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 1、以碳酸氢钠(钾)为基料的干粉,用于扑灭易燃液体、气体和带电设备的火灾; 2、以磷酸三铵、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及其混合物为基料的干粉,用于扑灭可燃固体、

67、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及带电设备的火灾; 3、以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钡、碳酸钠等为基料的干粉,用于扑灭轻金属火灾。 一些扩散性很强的易燃气体,如乙炔、氢气,干粉喷射后难以使整个范围内的气体稀释,灭火效果不佳。它也不宜用于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的灭火,因为在灭火后留有残渣。此外,在使用干粉灭火时,要注意及时冷却降温,以免复燃。n它是一种在消防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灭火剂,且主要用于灭火器中。除扑救金属火灾的专用干粉化学灭火剂外,干粉灭火剂一般分为BC干粉灭火剂和ABC干粉两大类。n干粉灭火剂主要通过在加压气体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灭火:n一是靠干粉中的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与

68、燃烧过程中燃料所产生的自由基或活性基团发生化学抑制和副催化作用,使燃烧的链反应中断而灭火;n二是靠干粉的粉末落在可燃物表面外,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玻璃状覆盖层,从而隔绝氧,进而窒息灭火。n另外,还有部分稀释氧和冷却作用。n缺点:易受潮结块不能使用;每三个月检查压力表,药剂有效期三年;具腐蚀性。(4)(4)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MF)(MF)n干粉灭火器最常用的开启方法为压把法,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适当距离后,先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的干粉松动,然后让喷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拔去保险销,压下压把,灭火剂便会喷出灭火。另外还可用旋转法。开启干粉灭火棒时,左手握住其中部,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

69、,右手拔掉保险卡,顺时针方向旋转开启旋钮,打开贮气瓶,滞时1-4秒,干粉便会喷出灭火。n干粉灭火器是用压缩的二氧化碳或氮气做动力,把阻燃粉末喷洒出去,附着在燃烧的物体上,达到灭火的目的。(4)(4)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MF)(MF)ABC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产品产品型号型号灭火灭火剂量剂量N2N2充充裝压裝压力力喷射喷射时间时间喷射喷射距离距离灭火级别灭火级别外形尺寸外形尺寸(mmmm)kgkgMPaMPaS SM MA AB B高度高度直径直径MFZL1MFZL11 11.21.28 83 31 12 23303309292MFZL2MFZL22 21.21.28 83 31 13 339

70、5395112112MFZL3MFZL33 31.21.213133 32 25 5430430132132MFZL4MFZL44 41.21.213134 42 29 9515515132132MFZL5MFZL55 51.21.213134 43 31414530530142142MFZL8MFZL88 81.21.213135 54 42222620620164164MFZL3MFZL35 535351.21.220208 827274545970970320320内部装有内部装有ABCABC干粉灭火剂和氮气,适用于扑灭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干粉灭火剂和氮气,适用于扑灭可燃固体、可燃液体

71、、可燃气体与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适用于工厂,仓库,车辆,船舶,油站,燃气体与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适用于工厂,仓库,车辆,船舶,油站,码头等场所。码头等场所。(5)(5)水型灭火剂水型灭火剂(MS)(MS)n水型灭火剂也叫酸碱灭火剂,它是用碳酸氢钠与硫酸相互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种水型灭火剂用来扑救非忌水物质的火灾,它在低温下易结冰,天气寒冷的地区不适合使用。 (6)(6)卤代烷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MY)(MY)n卤代烷灭火剂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液化气体灭火剂,它具有灭火效率高、不留痕迹、绝缘性能好、腐蚀性小和久存不变质等优点,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气体、电气火灾,特别适用于精密仪器、

72、仪表及重要文献资料的灭火。n我国使用的卤代烷灭火剂主要有“1211”(即二氟一氯一溴甲烷,CF2C1Br)、“1202”(即二氟二溴甲烷,CF2Br2)。卤代烷灭火剂不宜扑灭自身能供氧的化学药品、化学活泼性大的金属、金属的氢化物和能自燃分解的化学药品的火灾。n为了保护大气臭氧层,我国于2005年停止生产卤代烷灭火剂。公安部和国家环保局通字1994第94号文关于非必要场所停止再配置卤代烷灭火器的通知中亦要求,非必要场所今后不再使用卤代烷“1211”灭火器。n“1211”灭火器适用于A、B、C类,对B、C类尤其有效,其重量轻、容积小、效果大、不腐蚀、不污染、药剂持久。n使用方法:将插梢拔出压下把手

73、即可。缺点:破坏臭氧层。n高效阻燃灭火器适用于A、B、C类及电器火灾,其效果好、重量轻,药剂无毒、无污染,具阻燃、灭火双重功效,药剂持久,可反复使用,为国内“1211”最佳替代品。缺点:药剂价格较高。(6)(6)卤代烷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MY)(MY)(7)(7)四氯化碳灭火剂四氯化碳灭火剂n四氯化碳是无色透明液体,不自燃、不助燃、不导电、沸点低(-768)。当它落入火区时迅速蒸发,由于其蒸气重(约为空气的55倍),很快密集在火源周围,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当空中含有10的四氯化碳蒸气时,火焰就将迅速熄灭,故它是一种很好的灭火剂,特别适用于电气设备的灭火。n四氯化碳有一定的腐蚀性,对人体有毒害,

74、在高温时能生成光气,所以近年来已日渐被卤代烷取代。 光气光气n光气光气是“光成气”的简称。由英文phosgen(phos 光gen产生)翻译而来。光气最初是由氯仿受光照分解产生,故有此名。光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被用作化学武器。n光气是窒息性毒剂的一种,学名二氯化碳酰,又称碳酰氯,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气体。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烂干草或烂苹果气味,但浓度较高时气味辛辣。n研究证明:当生产环境中光气的浓度在每立方米3050毫克时,可引发人群急性中毒;在每立方米100300亳克时,人接触1530分钟,即可引起严重中毒,甚至死亡。 n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塑料、制革、制药等。光气遇水会分解成为一氧化碳和盐酸。因

75、为人的肺部湿润,吸入光气后相当于遇水分解。一氧化碳能使人窒息,而盐酸会腐蚀人的肺部。因此,光气中毒主要是伤害呼吸器官。人吸入光气后,一般有224小时的潜伏期。吸入量越多,则潜伏期越短,病情越严重。人吸入浓度较低的光气时,局部刺激症状可不明显,但经过一段潜伏期后,则可直接损害毛细血管内膜,出现肺水肿。当吸入较高浓度光气时,中毒者可发生支气管痉挛,有些中毒者可在肺水肿出现之前即出现窒息症状。 n(8)“7501”灭火剂 “7501”灭火剂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主要成分为三甲氧基硼氧烷,其化学式为(CH3O)3B203,是扑灭镁铝合金等轻金属火灾的有效灭火剂。n(9)烟雾灭火剂 烟雾灭火剂是在发烟火

76、药基础上研制的一种特殊灭火剂,呈深灰色粉末状。烟雾灭火剂中的硝酸钾是氧化剂,木炭、硫磺和三聚氰胺是还原剂,它们在密闭系统中可维持燃烧而不需外部供氧。碳酸氢钠为缓燃剂,可降低发烟剂的燃烧速度,使其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不致引燃或爆炸。烟雾灭火剂燃烧产物为85以上的二氧化碳和氮气等不燃气体。简易式灭火器简易式灭火器n是近几年开发的轻便型灭火器。它的特点是灭火剂充装量在500克以下,压力在0.8兆帕以下,而且是一次性使用,不能再充装的小型灭火器。n按充入的灭火剂类型分,简易式灭火器有1211灭火器(气雾式卤代烷灭火器);简易式干粉灭火器(轻便式干粉灭火器);还有简易式空气泡沫灭火器(轻便式空气泡沫灭火器

77、)。n简易式灭火器适用于家庭使用,简易式1211灭火器和简易式干粉灭火器可以扑救液化石油气灶及钢瓶上角阀,或煤气灶等处的初起火灾,也能扑救火锅起火和废纸篓等固体可燃物燃烧的火灾。简易式空气泡沫适用于油锅、煤油炉、油灯和蜡烛等引起的初起火灾,也能对固体可燃物燃烧的火进行扑救。简易式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简易式灭火器的使用方法:n使用简易式灭火器时,手握灭火器筒体上部,大拇指按住开启钮,用力按下即能喷射。在灭液化石油气灶或钢瓶角阀等气体燃烧的初起火灾时,只要对准着火处喷射,火焰熄灭后即将灭火器关闭,以备复燃再用;如灭油锅火应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并左右晃动、直至扑灭火。灭火后应立即关闭煤气开关。或将油锅移

78、离加热炉,防止复燃。n用简易式空气泡沫灭油锅火时,喷出的泡沫应对着锅壁,不能直接冲击油面,防止将油冲出油锅,扩大火势。灭火器类型的选择灭火器类型的选择n一、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型、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n二、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n三、扑救C类火灾应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n四、扑救带电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n五、扑救A、B、C类火灾和带电火灾应选用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n六、扑救D类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单位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n国家标准规定,灭火器型

79、号应以汉语拼音大写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标于筒体, 如“MF2”等。n它由类、组、特征代号及主要参数几部分组成。类、组、特征代号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主要参数代表灭火器的充装量,用阿拉伯字母表示。阿拉伯数字代表灭火剂重量或容积,一般单位为每千克或升。 n1、一般编在型号首位,是灭火器本身的代号。通常用“M”表示。 n2、灭火剂代号 编在型号第二位: P泡沫灭火剂,酸碱灭火剂;F干粉灭火剂;T二氧化碳灭火剂;Y1211灭火剂;SQ清水灭火剂。 n3、形式号 编在型号中的第三位,是各类灭火器结构特征的代号。目前我国灭火器的结构特征有手提式(包括手轮式)、推车式、鸭嘴式、舟车式、背负式五种,其中型号分别

80、用S、T、Z、Z、B。 灭火器型号灭火器型号灭火器如何使用?n手提式灭火器n1) 灭火操作规程:A手提灭火器,若灭火剂是干粉先将灭火器上、下翻转几次,将干粉筒内的干粉抖松。B 扯去铅封,拔出保险销,立于离着火点的有效距离处。C一手握住灭火器压把,一手托住灭火器底部,以便灵活掌握灭火器,对于有胶管的灭火器,应手握胶管,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按压使灭火剂喷出,适当摆动喷嘴,使喷雾横扫整个火焰根部并逐渐向前推移。D如遇多处明火,可移动位置扫射火点,直到火焰安全熄灭,不留明火为止,以免复燃。E 灭火后,松开灭火器压把,即停止喷射。n2) 注意事项及保养规范:A 灭火液体火灾时,不可冲击液面,以防飞溅。B

81、 灭火器一经开启后,不能保存,要重新灌气或装粉后才能使用。C 使用时遇到干粉喷不出情况时,应慢慢拧松盖,让气粉喷出。n手推式灭火器1) 手推式灭火器与手提式灭火器的适用范围相同。2)使用时,由2人操作,将灭火器推到火场,在距火场10M左右停下。3) 1人施放喷射软管,双手紧握喷枪并对准燃烧处。4)另一人先逆时针方向拧盖数圈,使灭火剂向外喷射,对准火焰根部扫射。5) 每月察看喷枪、软管有无堵塞。6) 检查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内。7) 检查手推式灭火器轮子是否灵活。灭火器如何使用?灭火器的使用年限灭火器的使用年限n从出厂日期算起,达到如下年限的必须报废:n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5年;手提式酸碱灭

82、火器5年;手提式清水灭火器6年;手提式干粉灭火器(贮气瓶式)8年;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10年;手提式1211灭火器10年;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12年;推车式化学泡沫灭火器8年;推车式干粉灭火器(贮气瓶式)10年;推车贮压式干粉灭火器12年;推车式1211灭火器10年;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12年。n另外,应报废的灭火器或贮气瓶,必须在筒身或瓶体上打孔,并且用不干胶贴上“报废”的明显标志,内容如下:“报废”二字,字体最小为25mm25mm;报废年、月;维修单位名称;检验员签章。灭火器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维护检查。灭火器的使用年限火场逃生自救常识火场逃生自救常识 n第一:逃生预演,临危不乱。n第二:熟

83、悉环境,暗记出口。n第三:通道出口,畅通无阻。n第四:扑灭小火,惠及他人。n第五: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n第六:不入险地,不贪财物。n第七: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火场逃生要点火场逃生要点 1.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能贪恋财物。2.楼内失火可向着火层以下疏散,逃生时不要乘普通电梯。3.必须穿过烟雾逃生时,应尽量用侵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身体贴近地面顺墙逃向远离烟火的太平门和安全出口。4.如果房内有防毒面罩,逃生时一定要将其戴在头上。5.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6.当楼梯被烈火,浓烟封闭时,可通过窗户或阳台,逃向相邻建筑物或寻找没着火的房间,或将门窗封闭,防

84、止烟火入侵。如果烟味很浓,客房门已经烫手,说明大火已经封门,再不能开门逃生。此时应将门缝塞严,泼水降温,呼救待援。7.在发生火灾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逃生,建筑物内或室内备有救生缓降器,救生滑道及绳索的,要充分利用这些器具逃离火场。 1、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2、家庭成员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3、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4、炉灶附近不放置可燃易燃物品,炉灰完全熄灭后再倾倒,草垛要远离房屋。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5、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

85、灭火苗。6、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7、室外着火,门已发烫,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蹿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8、若所在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9、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也可用绳子可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成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暖气管、铁栏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条等保护手心,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闻险境。电器火灾扑救n注意!n高温电器不能用水扑救;n精密仪器设备应尽量采用二氧化碳等无污染的扑救方式;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救援结束后

86、,一个队员沉重的步伐救援结束后,一个队员沉重的步伐第四节第四节爆炸事故应急技术爆炸事故应急技术 ( (一一) )爆炸事故种类及特征爆炸事故种类及特征n 爆炸是指大量能量(物理或化学)在瞬间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光、热等能量形态的现象。物质自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或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的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n 爆炸事故是指人们对爆炸失控并给人们带来生命和健康的接害及财产的损失。多数情况下是指突然发生伴随爆炸声响、空气冲击波及火焰而导致设备设施、产品等物质财富破坏和人员生命与健康受到损害的预料之外现象而言的。 n1爆炸事故种类n 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种。n (1

87、)物理性爆炸n 这种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爆炸的现象称为物理性爆炸。例如,容器内液体过热气化引起的爆炸,锅护的爆炸,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超压引起的爆炸等。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n(2)(2)化学性爆炸化学性爆炸n 由于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化学爆炸接爆炸时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可分成三类。n 简单分解爆炸n 引起简单分解爆炸的爆炸物,在爆炸时并不一定发生燃烧反应,爆炸所需的热量,是由于爆炸物质本身分解时产生的。属于这一类的有碘化氮、氯化氮等。这类物质是非

88、常危险的,受轻微振动即引起爆炸。n 复杂分解爆炸n 这类爆炸性物质的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爆炸物低,所有炸药均属这类物质爆炸时伴有燃烧现象。燃烧所需的氧由本身分解时供给。各种氮及氮的氧化物等都属于这一类。n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n 所有可燃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而形成的混合物的爆炸均属于此类。这类物质爆炸需要一定条件,如爆炸性物质的含量、氧气含量及激发能源等。因此,其危险性虽较前两类低,但极普遍,造成的危害性也较大。 CO 空气混合物80%不燃不爆n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爆炸下限、爆炸上限 爆炸极限爆炸极限物质COH2C2H

89、2CH4C3H8下限12.54.01.55.02.1上限74.075.68215.09.5n可燃物质的爆炸极限越宽,则爆炸危险性越大。据此,可燃物质(燃气,蒸汽,粉尘)化学性爆炸的条件为: 可燃物质(燃气,蒸汽,粉尘) 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均匀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在火源作用下。2 2爆炸事故的特点爆炸事故的特点 爆炸事故通常有以下特点: (1)突发性爆炸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常常难以预料,隐患在未爆发之前人们容易麻痹大意,一旦发生则又措手不及。 (2)复杂性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灾害范围及后果各异。 (3)严重性爆炸事故对受灾单位的破坏往往是毁灭性的,会造成人员和财产方面的重大损失。 爆炸事故

90、都是意外的、突发的、猝不及防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极其严重,而且是多人同时遇难,需要全体动员紧急救护,减少伤亡和损失。 根据爆炸事故发生的特点,防爆工作的重点可以在爆炸条件成熟之前,就应采取加强通风以降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性,降低爆炸场所的危险等级;合理配备防爆设备,加强检测、检验,及时发出警报等安全措施来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3 3常见爆炸事故类型常见爆炸事故类型(1)气体燃爆:从管道或设备中泄漏出来的可燃气体,遇火源而发生的燃烧爆炸。(2)油品爆炸:如重油、煤油、汽油、苯、酒精等易燃、可燃液体所发生的爆炸。(3)粉尘、纤维爆炸:煤尘、碳化钙等生产场所的爆炸。 4.4.爆炸事故的伤害特点爆炸

91、事故的伤害特点 根据爆炸的性质不同,造成的伤害形式多样,严重的多发伤害占较大的比例。 主要伤害类型: 爆震伤、爆烧伤、爆碎伤、有害气体中毒 (1)爆震伤 又称为冲击伤,距爆炸中心0.51.0m以外受伤,是爆炸伤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损伤。 受伤原理:爆炸物在爆炸的瞬间产生高速高压,形成冲击波,作用于人体生成冲击伤。冲击波比正常大气压大若干倍,作用于人体造成全身多个器官损伤,同时又因高速气流形成的动压,使人跌倒受伤,甚至肢体断离。 (1)(1)爆震伤爆震伤爆震伤的常见伤型 a听器冲击伤:发生率为3.155; b肺冲击伤:发生率为8.247; c腹部冲击伤; d颅脑冲击伤。识别爆震伤 a.耳鸣、耳聋、

92、耳痛、头痛、眩晕; b伤后出现胸闷、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窒息; c伤后表现腹痛、恶心、呕吐、肝脾破裂大出血导致休克; d伤后神志不清或嗜睡、失眠、记忆力下降,伴有剧烈头痛,呼吸不规则。 (2)(2)爆烧伤爆烧伤 爆烧伤实质上是烧伤和冲击伤的复合伤,发生在距爆炸中心。爆炸时严生的高温气体和火焰造成,严重程度取决于烧伤的程度。 (3)(3)爆碎伤爆碎伤 爆炸物爆炸后直接作用于人体或由于人体靠近爆炸中心,造成人体组织破裂、内脏破裂、肢体破裂、血肉横飞,失去完整形态。 还有一些是由于爆炸物穿透体腔,形成穿通伤,导致大 出血、骨折。 (4)(4)有害气体中毒有害气体中毒 爆炸后的烟雾及有害气体会造成人

93、体中毒。常见的有害气体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 4.4.爆炸事故的伤害特点爆炸事故的伤害特点防 护询情侦查检测警戒救生控险排险灭火医疗救护洗消清理爆炸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图爆炸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图 以气体类危险物质爆炸为例( (二二) )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1)防护 根据爆炸燃烧气体的毒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毒性重度危险区中度危险区轻度危险区剧毒一级一级二级高毒一级一级二级中毒一级二级二级低毒二级三级三级微毒二级三级三级防护标准防护标准级别形式防化服防护服防护面具一级全身内置式重型防化服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二级全身封闭

94、式防化服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三级呼吸简易防化服战斗服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2)(2)询情询情 被困人员情况。 容器储量、燃烧时间、部位、形式、火势范围。 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等情况。 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3)(3)侦检侦检 搜寻遇险人员。 燃烧部位、形式、范围、对毗邻威胁程度等。 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生产装置、控制路线、建筑物损坏程度。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n(4)(4)警戒警戒n 根据询情、侦检情况确定警戒区域。n 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况设立隔离带。n 合理设置

95、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逐一登记。n(5)(5)救生救生n 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n 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n 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n 将伤情较重者送医疗急救部门救治。(6)(6)控险控险 冷却燃烧罐(瓶)及与其相邻的容器,重点应是受火势威胁的一面。 冷却要均匀、不间断。 冷却尽可能使用固定式水炮、带架水枪、自动摇摆水枪(炮)和遥控移动炮。 冷却强度应不小于0.2L/(s.m2)。 启用喷淋、泡沫、蒸气等固定或半固定灭火设施。(7)(7)排险排险 外围灭火。向泄漏点、主火点进攻之前应将外围火点彻底扑灭。 堵漏

96、。 a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b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c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d根据泄漏对象,对不溶于水的液化气体,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e.堵漏方法. 输转。 a.利用工艺措施倒罐或排空; b.转移受火势威胁的瓶(罐)。 点燃。 当罐内气压减小,火焰自动熄灭,或火焰被冷却水流扑灭,但还有气体扩散,且无法实施堵漏,仍能造成危害时,要果断采取措施点燃。(8)(8)灭火灭火 灭火条件。 a.周围火点已彻底扑灭; b.外围火种等危险源已全部控制; c.着火罐已得到充分冷却; d.兵力、装备、灭火剂已

97、准备就堵; e.物料源已被切断,且内部压力明显下降; f.堵漏准备就绪,并有把握在短时间内完成。 灭火方法。 a.关阀断气法:关闭阀门,切断气源,自行熄灭。 b.干粉抑制法:视燃烧情况使用车载干粉炮、胶管干粉枪、推车或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 c.水流切封法:采用多支水枪并排或交叉形成密集水流面,集中对推火焰根部下方射水,同时向火头方向逐渐移动,隔断火焰与空气的接触使火熄灭。 d.泡沫覆盖法:对流淌火喷射泡沫进行覆盖灭火。(9)(9)救护救护 现场救护。 a.将染毒者迅速撤离现场,转移到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 b.有条件时立即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防止继续吸人染毒; c.对呼吸、心跳停

98、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输氧气; d.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使用特效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10)(10)洗消洗消 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 洗消的对象: a.轻度中毒的人员; b.重度中毒入员在进医院治疗之前; c.现场医务人员; d.消防和其他抢险人员及群众互救人员; e.抢救及染毒器具。 使用相应的洗消药剂。 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以防造成次生灾害。(11)(11)清理清理 用喷雾水、蒸气、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确保不留残气

99、(液)。 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 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警示进入现场必须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停车位置、作战阵地。不准盲目灭火,防止引发再次爆炸。冷却时严禁向火焰喷射口射水,防止燃烧加剧。当贮罐火灾现场出现罐体振颤、啸叫、火焰由黄变白、温度急剧升高等爆炸征兆时,指挥员应果断下达紧急避险命令,参战人员应迅速撤出或隐蔽。严禁处置人员在泄漏区域内下水道等地下空间顶部、井口处滞留。严密监视液相流淌、气相扩散情况,防止灾情扩大。注意风向变换,适时调整部署。情重发布灾情和相关新闻。 4 4爆炸事故急救措施爆炸事故急救措施 (1)立即组织幸存者自救互救,并向120、110、119报警台呼救。 爆炸事故要

100、求刑事侦察、医疗急救、消防等部门的协同救援。在这些人员到来之前保护现场,维持秩序,初步急救。 (2)爆炸事故伤害的处理步骤 检查伤员受伤情况,先救命、后治伤。 迅速设法清除气管内的尘土、沙石,防止发生窒息。神志不清者头侧卧,体质呼吸道通畅。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已发生心脏和肺的损伤时,慎重应用心脏按压技术。 就地取材,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伤员注意保持脊柱损伤病人的水平位置,以防止因移位而发生截瘫。爆炸防护技术爆炸防护技术n惰化防爆:惰化防爆:在可燃气体(粉尘)和空气混合物中人为加入一定量的惰性介质,如氮气、二氧化碳。n爆炸抑制:爆炸抑制:向设备中喷洒抑爆剂。n爆炸

101、阻隔:爆炸阻隔:利用隔爆装置对设备内发生的燃烧爆炸火焰实施阻隔,使之无法通过管道传播到其他设备。n爆炸泄压:爆炸泄压:通过泄压口泄爆。泄压装置爆破片泄爆板泄爆门第五节第五节危化品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技术危化品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技术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技术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技术n危险化学品主要危害包括活性与危险性、燃烧性、爆炸性、毒性、腐蚀性和放射性。n危险化学品大量排放或泄漏后,可能引起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可污染空气、水、地面和土壤或食物,同时可以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引起群体中毒甚至死亡事故发生。n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突发性、复杂性、激变性、群体性,后果严重性

102、。n因此,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非常危险的工作。n危险化学品事故系指一种或数种物质释放的意外事件或危险事件。n从事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的人员和消防救护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及其相应的灭火措施,并定期进行防火演习,加强紧急事态时的应变能力。n 一旦发生火灾,每个职工都应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作用和职责,掌握有关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人员的疏散程序和危险化学品灭火的特殊要求等内容。1 1灭火对策灭火对策n(1)扑救初期火灾 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 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移动式灭火器,或现场其他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

103、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n(2)采取保护措施 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可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对周围设施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 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 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n (3)火灾扑救 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安全地控制火灾。 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他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待消防队到达后,介绍物料介质,配合扑救。1 1灭火对策灭火对策2.2.应急处置原则应急处置原则n(1)先控制,

104、后消灭。 n(2)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n(3)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n(4)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n(5)正确选择最适和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n(6)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n(7)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

105、灭余火。3.3.各类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灭火方法各类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灭火方法n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战斗,如果扑救不当,有可能会使火灾扩大,甚至发生爆炸、中毒等,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和财产损失。n(1)(1)爆炸品的灭火方法爆炸品的灭火方法 爆炸物品一般都有专门或临时的储存仓库。这类物品由于内部结构含有爆炸性基因,受摩擦、搅击、振动、高温等外界因素激发极易发生爆炸,遇明火则更危险。 爆炸品最有效的灭火方法是用水冷达到灭火目的,而不能采取窒息法或隔离法。禁止使用砂土覆盖燃烧的爆炸品,否则会由燃烧转为爆炸。对有毒性的爆炸品,灭火人员应带防毒面具。扑救爆炸物品火灾的基本对策扑救爆炸物品火灾的基本

106、对策 (1)迅速判断和查明再次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紧紧抓住爆炸后和再次发生爆炸之前的有利时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再次爆炸的发生。 (2)切忌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爆炸时的威力。 (3)如果有疏散可能,在人身安全确有可靠保障的条件下,应立即组织力量及时疏散着火区域周围的爆炸物品,使着火区周围形成一个隔离带。 (4)扑救爆炸物品堆垛时,水流应采用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 (5)灭火人员应尽量利用现场现成的掩蔽体或尽量采用卧姿等低姿射水,尽可能堆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消防车辆不要停靠离爆炸物品太近的水派。 (6)灭火人员发现有发生再次爆炸的危险时,

107、应立即向现场指挥报告,现场指挥应迅即作出正确判断,确有发生再次爆炸征兆或危险时,应立即下达撤退命令。灭火人员看到或听到撤遇信号后,应迅速撤至安全地带,来不及撤退时,应就地卧倒。(2)(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灭火方法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灭火方法n压缩或液化气体总是被贮存在不同的容器内,或通过管道输送。其中贮存在较小钢瓶内的气体压力较高,受热或受火焰熏烤容易发生爆裂。气体泄漏后遇火源已形成稳定燃烧时,其发生爆炸或再次爆炸的危险性与可燃气体泄漏末燃时相比要小得多。 一旦发现火情,应迅速扑救。首先应将未着火的气瓶迅速移至安全地带;对着火的气瓶应用大量雾状水浇在气瓶上,使其冷却。对于大型槽车要先进行堵漏。

108、在火势尚未扩大之前,可用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等灭火器进行扑救。扑救气体火灾注意事项:扑救气体火灾注意事项:n扑救气体火灾时切忌盲目灭火,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n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n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

109、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n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n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n一般情况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灭火工作,但有时一次堵漏不一定能成功,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要一定时间,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防止较长时间泄漏出来

110、的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n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一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n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n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只要判断阀门还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一旦发现关闭已无效,一时又无法堵漏时,应迅即点

111、燃,恢复稳定燃烧。(3)(3)易燃液体的灭火方法易燃液体的灭火方法n采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1211等灭火。n易燃液体通常是贮存在容器内或管道输送。与气体不同的是,液体容器有的密闭,有的敞开,一般都是常压,只有反应锅(炉、釜)及输送管道内的液体压力较高。n易燃液体不管是否着火,如果发生泄漏或溢出,都将顺着地面流淌或者水面漂散,而且易燃液体还有比重和水溶性等涉及能否用水和普通泡沫扑救的问题,以及危险性很大的沸溢和喷溅问题。扑救易燃液体火灾应注意事项:扑救易燃液体火灾应注意事项:n(1)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

112、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n(2)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n(3)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n(4)小面积(一般50m2以内)液体火灾,一般可用雾状水扑灭。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1211,1201)灭火一般更有效。n(5)大面积液体火灾则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n(6)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灭火。干粉、卤代烷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

113、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n(7)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氧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液面上灭火,用泡沫也有效。干粉、卤代烷扑救,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n(8)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醇类、酮类等),虽然从理论上讲能用水稀释扑救,但用此法要使液体闪点消失,水必须在溶液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体溢出流淌,而普通泡沫又会受到水溶性液体的破坏(如果普通泡沫强度加大,可以减弱火势),因此,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或卤代烷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却罐壁。n(9)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

114、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对特殊物品的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围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火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n(10)扑救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必须注意计算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和观察是否有沸溢、喷溅的征兆。一旦现场指挥发现危险征兆时应迅即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扑救人员看到或听到统一撤退信号后,应立即撤至安全地带。n(11)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并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对输送管道

115、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口的液体。(4)(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水和自燃物品灭火方法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水和自燃物品灭火方法n易燃固体可用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灭火。 但必须注意遇水反应的易燃固体不得用水扑救;有爆炸危险的易燃固体禁用砂土压盖;遇水或酸产生剧毒气体的易燃固体,严禁用酸碱、泡沫

116、灭火剂。n自燃物品可用干粉、砂土和二氧化碳灭火剂。n遇水自燃物品用干砂、干粉进行扑救。并应注意活泼金属及其他与水接触放出氢气的;遇水产生碳氢化合物(气体)的;遇水产生有毒或腐蚀性气体的;相对密度(比重)小于水的物品在灭火时绝不能用水。 遇水反应生成易燃或有毒气体的,不得使用泡沫灭火剂。与酸或氧化剂等反应的物质,禁用酸碱灭火剂和泡沫灭火剂。活泼金属还禁用二氧化碳灭火剂。碳化物、磷化物遇水反应能产生剧毒、腐蚀性气体,灭火时,扑救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和隔离式呼吸器。n(5)(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灭火方法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灭火方法 对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过氧化物不能用水扑救,只能用砂土、干粉、二

117、氧化碳灭火剂进行扑救; 其余大部分氧化剂都可以用水扑救,粉状物品应用雾状水扑救; 扑救时要防止中毒。(6)(6)毒害品和腐蚀品的灭火方法毒害品和腐蚀品的灭火方法n毒害品和腐蚀品对人体都有一定危害。毒害品主要经口或吸人蒸气或通过皮肤接触引起人体中毒的。腐蚀品是通过皮肤接触使人体形成化学灼伤。毒害品、腐蚀品有些本身能着火,有的本身并不着火,但与其他可燃物品接触后能着火。n毒害品品种繁多,因此在处理时要根据不同性质进行相应的处理。 与水反应的物品,不可用水扑救,要用砂土和干粉扑救; 氰化物发生火灾时,不可用酸碱灭火剂,可用水或砂土。 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要注意个人防护。扑救毒害品、腐蚀品火灾的基本对

118、策扑救毒害品、腐蚀品火灾的基本对策n (1)灭火人员必须穿防护服,佩戴防护面具。一般情况下采取全身防护即可,对有特殊要求的物品火灾,府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围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氧气或空气面具。为了在火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产格的适应性训练。n (2)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限制燃烧范围。毒害品、腐蚀品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灭火人员在采取防护措施后,应立即投入寻找和抢救受伤、被困人员的工作,并努力限制燃烧范围。n (3)扑救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n (4)遇毒害

119、品、腐蚀品容器泄漏,在扑灭火势后应采取堵漏措施。腐蚀品需用防腐材料堵漏。n (5)浓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沸腾飞溅,需特别注意防护。扑救浓硫酸与其他可燃物品接触发生的火灾,浓硫酸数量不多时,可用大量低压水快速扑救。如果浓硫酸量很大,应先用二氧化碳、干粉、向代烷等灭火,然后再把着火物品与浓硫酸分开。(7)(7)放射性物品的灭火方法放射性物品的灭火方法n放射性物品发生火灾时,可以用雾状水扑救。n放射性物品是一类发射出人类肉眼看不见但却能严重损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射线和中子流的特殊物品。扑救这类物品火灾必须采取特殊的能防护射线照射的措施。平时生产、经营、储存和运输时,以及使用这类物品的单位及

120、消防部门,应配备一定数量防护装备和放射性测试仪器。n (1)先派出精干人员携带放射性测试仪器,测试辐射(剂)量和范围。测试人员应尽可能地采取防护措施。n对辐射(剂)量超过0.0387Ckg的区域,应设置写有“危及生命、禁止进入”的文字说明警告标志牌。 n对辐射(剂)量小于0.0387Ckg的区域,应设置写有“辐射危险、请勿接近”警告标志牌。测试人员还应进行不间断巡回监测。 n(2)对辐射(剂)量大于0.0387Ckg的区域,灭火人员不能深入辐射源纵深灭火进攻。对辐射(剂)量小于0.0387Ckg的区域,可快速出水灭火或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扑救,并积极抢救受伤人员。 n(3)对燃烧现场

121、包装没有被破坏的放射性物品,可在水枪的掩护下佩戴防护装备,设法疏散,无法疏散时,应就地冷却保护,防止造成新的破损,增加辐射(剂)量。对已破损的容器切忌搬动或用水流冲击,以防止放射性污染范围扩大。 (7)放射性物品的灭火方法放射性物品的灭火方法第六节第六节中毒事故应急技术中毒事故应急技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体、产品的品种繁多,而且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对人体健康有一定毒害影响。生产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如果防护不好,可能发生职业中毒现象。职业中毒是化工生产中的主要职业性危害。但对任何化学毒物,只要掌握它的特性,掌握它引起中毒的规律,了解中毒的主症状和做好防护工作,则职业中毒是完全可以预

122、防的。毒物的概念毒物的概念 1.1.定义定义(1)毒物 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它与人体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能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甚至影响生命,这种物质叫做毒物。这些物质如果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副产品、产品或废弃物,均称为化工毒物。(2)中毒 毒物引起人体的病变叫中毒。通常,职业中毒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所谓急性中毒是在短时间内大量毒物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氯气中毒、急性氨中毒等。引起急性中毒的常见毒物有: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金属蒸气、有机化合物如苯类及苯的胺基硝基物等。慢性中毒是在低浓度毒物的环境中长期无防护地工作,毒物进

123、入人体内而引起的中毒。引起慢性中毒的条件主要有:作业环境中的毒物浓度常常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毒物在人体内能存留(蓄积);毒物蓄积后引起人体的器官和功能的变化。引起慢性中毒的毒物有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如铅、汞、锰、苯等。(1)急性中毒原因 引起急性中毒的原因很多,根据化工系统近几年来的统计,大多数的急性中毒事故的原因是违章操作,约占全部事故的60%70%。如超压运行,操作温度过高或过低,物料多加或少加,或开错阀门、忘记关阀门等使大量毒物泄漏,造成急性中毒。如某树脂厂环氧树脂车间在水洗树脂时,操作工人未按规程要求降温即加苯,引起容器爆炸,大量苯外溢,造成多人急性中毒。(2)慢性中毒原因 引起慢

124、性中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设备陈旧、工艺流程不合理、物料腐蚀等原因,造成毒物的跑、冒、滴、漏,使作业环境毒物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二是安全防护设施差,作业岗位缺少通风排毒装置或使用效果不好,或搁置不用,或维护不善,均可造成作业环境毒物超标。三是防毒知识缺乏和个人卫生不良,如在有毒岗位进食、吸烟,不注意个人防护和不按要求使用防护用具,下班不洗澡、更衣等。2.2.中毒原因中毒原因中毒症状中毒症状不同的毒物引起中毒后出现的症状是不一样的。刺激性气体中毒后主要出现呼吸系统的症状,有机溶剂中毒后大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还有的毒物中毒后出现多系统的病状,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可出现神经系统和循环系

125、统的症状。 氯乙烯中毒n可能导致此职业病行业举例: (1)有机化工原料制造业:氯丁二烯合成、卤代烃合成、醛类合成(2)化学试剂制造业:无机试剂备料、无机试剂合成(3)塑料制造业:二氯乙烷裂解、氯乙烯精制、氯乙烯合成、氯乙烯聚合、氯乙烯汽提(4)塑料制品业:聚氯乙烯发泡、壁纸发泡、合成革发泡(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n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特别是生产过程中,因长期接触吸入有害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病变。n尘肺大部分为无机尘肺,这种病对呼吸系统的损害非常大,患者通常会感觉胸闷、气短、胸痛、咳嗽、咳痰,极易合并为呼吸道感染及肺结核,继而导致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甚

126、至会威胁到生命。 灌洗废液(左)与澄清液体对比 n1、刺激性气体中毒: 如硫酸、盐酸等酸雾、甲醛、卤素及其化合物等; n2、窒息性气体中毒: (1)单纯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 (2)血液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3)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氰化氢和硫化氢; n3、有机溶剂中毒: 芳香烃、脂肪烃、酯类、酮类等;n4、高分子化合物中毒:聚合物;n5、农药中毒: 杀虫剂、杀螨剂、杀毒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学中毒分类化学中毒分类1.1.刺激性气体中毒刺激性气体中毒 (1)刺激性气体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以下几类酸:硫酸、盐酸、铬酸、氢氟酸的酸雾。成酸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氧化氮。卤族元

127、素:氯、氟、溴、碘。无机氯化物:光气、三氯化磷,三氯化硼、三氯化砷、四氯化硅。卤烃:氯化苦。酯类:硫酸二甲酯、甲酸甲酯、醋酸甲酯。醚类:氯甲基甲醚。醛类:甲醛、乙醛、丙烯醛。有机氧化物:环氧氯丙烷。成碱氢化物:氨。强氧化剂:臭氧。金属化合物:羰基镍、硒化氢。(2)中毒表现 刺激性气体中毒后的表现主要为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的刺激现象。但是,由于毒物的种类不同、溶解度不同、接触毒物的时间不同、浓度和量不同,常出现轻重不同的影响。接触或吸入易溶于水的刺激性气体,如氯、氨、氧化氢、二氧化硫等,在湿润的眼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上附着,成为酸或碱,可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另外一些刺激性气体如氮氧化物、光气等不易溶

128、于水,很少在上呼吸道溶解,因此对上呼吸道的刺激小些。这类气体被吸入后可直达呼吸道的终点肺泡,并在那里停留,逐渐被液体吸收成为酸或碱,经一定时间后对肺产生作用,引起肺炎或肺水肿。刺激性气体吸入后,当时立即出现呛咳不止、憋气、气急、流泪、怕光、咽痛等症状。吸入高浓度的刺激性气体,还可出现口唇、指甲青紫等缺氧现象,甚至出现肺炎或肺水肿。皮肤污染处,局部有红肿,有的可造成水疱或糜烂。刺激性气体中毒后所致肺水肿,是严重中毒的表现。它就像被水淹溺的人一样,肺泡内充满下水,与淹溺不同的是,其液体是受刺激的肺泡本身渗出的。肺泡中充满了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就出现了很多严重症状,如憋气、呼吸困难、咯血痰

129、等。刺激性气体中毒所致的肺水肿有明显的四个期,即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在刺激期有严重咳嗽、胸闷、头晕等;而进入潜伏期后症状减轻,极易被患者和医生所忽略;待进入肺水肿期后,病状凶险,若不及时医治,会出现严重后果。因此,吸入刺激性气体后,一定要很好休息,观察1224h。 2.2.窒息性气体中毒窒息性气体中毒 n窒息就是呼吸过程的某一环节发生障碍,引起的缺氧的表现。所谓窒息性气体就是指能妨碍氧气的供给和人体对氧气的摄取、运输、利用,从而造成人体缺氧的一些气体。n(1)窒息性气体种类 窒息性气体一般分为三大类,每类有几种至几十种。n单纯窒息性气体 这类气体的本身毒性很小或无毒,属惰性气体,

130、但当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大时,会使空气中氧含量相应降低,造成供氧不足而发生窒息。当氧含量低于16%时,即可发生呼吸困难。属这类气体的常见的有:氮气,氧气、氩气、甲烷、乙烷等。n血液窒息性气体 这类气体主要通过影响血液中红细胞运输氧的功能,从而妨碍组织细胞的氧供给,造成人体窒息。属这类气体的常见的有一氧化碳等。n细胞窒息性气体 这类气体进入人体后,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呼吸酶,从而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造成人体的窒息。属这类气体的常见的有氰化氢和硫化氧。 n(2)中毒表现 三类窒息性气体的中毒机理不同,故中毒表现也有不同。以三种有代表性的窒息性气体,氮气、一氧化碳、氰化氢分别做介绍。n氮气窒息 n氮

131、气无色,无臭,是空气中正常组分之。它本身为惰性气体,对人体并无明显的毒性,但当空气中氮气浓度过高,使氧含量低干16%时,人体吸入后即可出现缺氧症状。最初感到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之则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病人可无目的地跑动、叫喊,步态不稳,神情模糊,称为“氮醉”,并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当吸入气中氧含量低于6%时,病人可迅速出现昏迷,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称为“氮窒息”。n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n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在作业环境中存在时,很难被人发现。人体吸入一氧化碳,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了运氧能力。运输氧的环节发生障碍,组织

132、细胞的氧供给发生困难,造成人体缺氧。n中毒后表现 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头沉重感,恶心、呕吐,全身疲乏。病情加重时,面部和口唇呈樱桃红色,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甚至尿便失禁。重症病人出现昏迷,全身肌肉抽搐和痉挛,并可有多种并发症,如脑水肿、休克、心力衰竭等。n急性氰化氢中毒 氰化氢是有杏仁味的剧毒气体。氰化氢被吸入人体后,它能与组织细胞内的氧化酶、含经基酶结合,使酶失去活性,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而发生内窒息。n中毒后表现为流泪、流涎,口内有苦杏仁味,常有胸闷、心烦、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出现呼吸短促,呼吸困难,有恐惧感;接着出现意识丧失,阵发性僵直地痉挛,皮肤、粘膜呈鲜红色,大小便失禁

133、等,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3.有机化合物中毒有机化合物中毒n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种类繁多,在化工生产中常接触的有脂肪烃、芳香烃、卤烃类等。许多有机化合物有脂溶性,多数经呼吸道或皮肤吸收而中毒。n有的有机化合物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或致敏作用,长期接触可发生皮炎、毛囊炎等。n有的有机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侵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病情加重时可有步态不稳,神志模糊,昏迷,甚至阵发性痉挛或抽搐,血压下降,呼吸浅表,严重者可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慢性中毒以神经衰弱综合症和周围神经病变为主,表现为感觉障碍、不全麻痹和运动失调等。 n另一部分有机化合物进入人体后

134、,主要损害造血系统,如苯对造血系统的毒害最明显,苯中毒后导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进入人体后,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使血液失去输氧能力,造成人体缺氧表现,如青紫、呼吸困难等。n还有的有机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主要损害肝脏。卤烃类和硝基化合物损害肝脏最明显,四氯化碳中毒可发生肝细胞坏死、急性黄色肝萎缩。致癌作用:联苯胺可致膀胱癌,苯可引起白血病,氯乙烯致肝血管肉瘤。氯甲醚可引发肺癌等。4.4.金属类中毒金属类中毒 n金属种类繁多,迄今为止发现化学元素107种,其中有83种是金属。绝大多数金属、类金属能与氧、氯、酸等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或盐,所以金属及其化合物有成千

135、上万种。在化工生产中,对工人危害较严重的金属有汞、铅、锰、铬等。n汞和汞化合物在化工生产中应用甚广,危害也较严重。职业性汞中毒多为慢性。早期表现为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全身无力等;继之出现性情急躁,容易激动,好生气,心情不稳定;进一步出现胆小、害羞、做事容易失去信心,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集中不起来,甚至出现幻觉、幻听、幻视,哭笑无常等。严重时出现心跳过快,手足多汗,血压忽高忽低,并有性欲减退、阳萎、月经不调等;口内异味,齿龈肿胀,疼痛、口渴、流涎,牙齿松动、易脱落;恶心,不思饮食或腹泻等消化系统表现。手指、眼睑颤动,严重时手颤抖而拿不住筷子,书写不整,说话不清,四肢感觉减退、麻木

136、等。n实验室化验尿汞超过正常值(0.05mgL)。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 n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水俣镇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n 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 “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 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n “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

137、技术的氮(N)生产企业。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这使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CH3HgCl)。这种剧毒物质只要有挖耳勺的一半大小就可以致人于死命,而当时由于氮的持续生产已使水俣湾的甲基汞含量达到了足以毒死日本全国人口2次都有余的程度。 A A、B B:释放形式:释放形式nC C:释放后果:释放后果nC1:毒物作用毒物侵入生物组织的途径n (释放后)从生物组织内去除毒物的途径n 毒物对生物组织的影响n 阻止或减少毒物侵入生物组织的n方法(工业卫生)毒物危害方式毒物危害方式nA: 容器破裂、破坏nB: 化学物质泄漏、释放、扩

138、散、传播nC2:燃烧、爆炸风破孔释放扩 散 、传播燃烧爆炸火毒害生物容器破裂容器破裂释放释放扩散、传播扩散、传播危害危害 n毒性:化学或物理药剂的毒性是描述它对生物组织影响的一种特性。n中毒危险:是指来自有毒物质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其他物理因素导致的生物体在有毒物质环境中的暴露,而对生物组织造成损害的可能性。n毒物的性质不能改变,但可适当地应用工业卫生技术,使毒害物质的毒性危害减少。1 1 毒物侵入生物组织的方式毒物侵入生物组织的方式毒物侵入途径和控制方法侵入途径侵入器官控制方法食入吸入注射皮肤吸收嘴或胃嘴或鼻子皮肤伤口皮肤落实吃饭、饮水和吸烟的规定通风、呼吸器、通风橱及其他个人防护正确着防护服

139、正确着防护服毒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与不同暴露方式的关系2 2 毒物从生物体中去除的基本途径毒物从生物体中去除的基本途径 毒物通过以下途径被除去或失去活性 排泄:经肾脏、肝脏、肺或其他器官 解毒:经生物转化经化学物质转变为危害小的 物质 贮存:贮存在脂肪组织中3 3 毒物对生物体的影响毒物对生物体的影响毒物对生物体的各种影响毒物对生物体的各种影响不可恢复的影响可能或不可能恢复的影响致癌物引发癌症诱导有机体突变的物质引发染色体损害生殖危害引发生殖系统损害致畸剂引发生理缺陷对皮肤有害的物质影响皮肤血毒素影响血液肝毒素影响肝脏对肾脏有害的物质影响肾脏毒害神经的物质影响神经系统对呼吸系统有害的物质影响肺4

140、4 剂量与人体反应的关系剂量与人体反应的关系 不同的个体对相同剂量的毒物有不同的反应。这些差异是由年龄、性别、体重、饮食、健康及其他因素造成的。例如,刺激性蒸气对人眼睛的影响,相同剂量的蒸气,有些人几乎觉察不到刺激性(弱的或低度的反应),而另外一些人将受到严重的刺激(高度反应)。n生物体对相同剂量的毒物有不同的反应。这些差异由年龄、性别、体重、饮食、健康及其他因素造成的。n 剂量与反应的数学表达:正态分布。式中:x为反应(程度);为标准偏差;为平均值。f(x)为个人经历表现反应的概率4 4 剂量与人体反应的关系剂量与人体反应的关系 图3:人暴露于毒物中的生物反应的正态分布(高斯分布)毒性指标及

141、分级毒性指标及分级 毒性是指某种毒物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毒性大小一般以毒物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毒性反应所需的剂量表示。所需剂量越小,其毒性越大。(1)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2)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3)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4)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5)阈剂量(浓度)1 常用的毒性指标常用的毒性指标(1)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2)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或将动物染毒实验的数据统计处理得到。(3)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

142、染毒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4)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5)阈剂量(浓度)引起机体发生某种有害作用的最小剂量(浓度)。不同的反应指标有不同的阈剂量或浓度,如麻醉阈剂量。2 2 阈限值(阈限值(Threshold Limit ValueThreshold Limit Value,TLVTLV) 极限剂量:反应-剂量曲线上的最小值。低于该剂量,身体能解毒,不会造成可察觉的影响。 阈限值(TLV,Threshold Limit Value):是指化学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限值,并表示在该浓度条件下每日反复暴露的几乎所有工人不致受到有害影响。美国等国

143、家采用此类标准。n美国政府工业卫生联合会(ACGZH)针对大量化学品建立了极限剂量,作为阈限值(TLVs)。TLVs指空气中的浓度低于该值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工人都不会受到任何副作用。nTLVs包括三种:TLV-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LV-STEL(短期接触限值)和TLV-C(极限阈限值)。阈限值的定义阈限值的定义TLV类型定义TLV-TWATLV-TWA对通常的每天8小时或每周40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在该情况下几乎所有工人都能整日暴露,而没有任何副作用。若能通过低于极限值的短期暴露予以补偿,那么高于极限值的短期暴露是许可的TLV-STELTLV-STEL短期暴露极限。工人连续暴露15

144、分钟而不会遭受大伤害的最高浓度:(1)无法忍受的疼痛;(2)慢性的或不可恢复的组织变化;(3)足够程度的麻醉导致增加事故倾向,削弱自救能力,或大大降低工人的效率。修定允许每天不多于4次短期暴露,暴露期之间至少间隔60分钟,或假定每天的TLV-TWA都没有被超过。TLV-CTLV-C最高极限。不允许被超过的浓度,甚至瞬时超过也不允许。3 3 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n国家标准GB 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

145、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n按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级。指指标标分分 级级I极度危害极度危害II高度危害高度危害III中度危害中度危害IV轻轻度危害度危害危害危害中毒中毒吸入吸入皮入皮入口入口入200mg/m31002000025005000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物质安全数据表M Materials S Safety D Database of S Substancen涉及有毒化学品的工业卫生研究中,所使用的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是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MS

146、DS)。n包括10部分:表头、特性、企业名称、危害因素/特性信息、物理/化学特性、火灾爆炸危险数据、反应性数据、健康危害数据、安全操作和使用预防措施、控制措施。nMSDS可从 化学品生产商;商业渠道;化工厂内的图书资料得到n工业卫生工作者或安全专业人员必须说明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和毒物学性质,以便确定与该物质有关的危害。这些性质也被用来正确的制定控制和操作这些化学品的方案。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 工业毒物的种类繁多,影响面大,职业中毒约占职业病总数的一半。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为预防职业中毒发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对职业中毒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预防职业中毒必须采用综合

147、性的防治措施。n职业病的预防,首先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厂房开始,在改变工艺、更新产品时,都要从安全卫生的角度考虑尽量防止生产性有害因素对生产厂工人的健康产生影响。 n企业在生产劳动中预防职业病发生,应从以下四方面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一、组织管理措施 二、科学技术措施 三、卫生保健措施 四、个体防护措施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 n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十分重视预防职业中毒工作,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预防职业中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企业内部接触毒物的性质、制定预防措施及安全操作规程,并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n1.1.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2.2.自觉接受安

148、全卫生教育自觉接受安全卫生教育3.3.持安全作业证上岗持安全作业证上岗一、一、 组织管理措施组织管理措施工艺改革是预防职业病的根本措施。例如生产乙醛的旧工艺是用乙炔水合法,用汞做催化剂,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汞,发生急、慢性汞中毒。更严重的是,汞排入地面水系,污染环境,就有可能发生日本60年代发生的公害病水俣病。中国在80年代进行了工艺改革,采用乙烯氧化法,不用汞,彻底根除了汞害。氯碱厂用离子膜电解法代替汞法电解也根除了汞害。各种测量仪表的普及,使化工生产完全可以用仪器控制,实现了隔离操作。操作人员远离生产岗位,在控制间内操作,不再直接接触有害因素,就达到了预防的目的。 二、科学技术措

149、施二、科学技术措施1.工艺改革,隔离操作工艺改革,隔离操作把散发尘毒的生产设备密闭起来,使尘毒不直接污染劳动环境。如很多农药厂的包装,过去是工人在包装机旁手工包装,直接接触农药,经常发生农药中毒事故,尤其夏季中毒现象更为严重。现在,多数厂采用机械化自动包装,把自动包装机用玻璃罩密闭起来,玻璃罩内装设通风设备,形成负压操作,从罩内出来的是一瓶瓶包装好的农药,工人装箱打包即可,从而避免了中毒事故的发生。化工生产设备采用密闭方式,可以减少有害因素的散发和危害。如用较厚的吸声材料把鼓风机罩起来,可以防止噪声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2.密闭设备和机械操作密闭设备和机械操作通过通风可以排除或稀释在生产过程中散

150、发出来的尘毒物质,调节作业场所的温度和湿度,使操作工人可以在比较舒适、符合卫生标准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劳动,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工业通风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大类。(1)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利用厂房内外或矿井内外空气的温度差造成的热压,或自然风力造成的风压作用,使室外(矿井外)的新鲜空气通过窗口、孔道(巷道)进入室内(矿井内),将污浊的空气置换出去,同时达到换气、降温等目的。 (2)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是由风机、管道、排气罩、出风口等组成的通风系统完成通风的任务。一般分全面通风、局部排风和局部送风三种方式。 3.3.通风净化和排毒除尘通风净化和排毒除尘(3)除尘净化 为了保护环境和防止二次污染,

151、对于通风系统中尾气排出的尘毒物质必须进行净化。从气体中除去粉尘的设备,称为除尘器。除尘器按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重力除尘如重力沉降室(适用于除去直径大于10m的粉尘);离心除尘如旋风除尘器(适用于直径大于l0m的粉尘);过滤除尘如脉冲袋式除尘器(适用于微尘的控制,对0.010.3m的粉尘,其除尘效率可达9899);湿式除尘如水浴除尘器、泡沫除尘器、喷淋塔式洗涤器、文丘里除尘器等。对于通风系统中排出尾气含有有毒物质,也必须进行净化处理。有毒气体的净化处理方法很多,目前在化工企业中常采用的方法有:催化破坏、燃烧分解、吸收净化、吸附净化和冷凝回收等。要根据毒物的理化特性、经济性、实用性、操作简

152、便与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无论那种方法,在使用了一定时间后,净化器的内容物都要进行清除,以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1.1.尘毒监测尘毒监测对生产劳动环境中的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应根据国家的规定设定监测点,定期进行测定。因为偶尔测定一次,样品代表性不大,不能反映出生产过程中经常的劳动环境状况。通过定点定期进行尘毒监测,可以观察分析尘毒等的危害程度和分布,对评价防护设备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当测试人员现场测定时,工人应很好配合,使测定结果能客观地反映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误差或假象。根据化工部规定要求,应把尘毒和有害因素的测定结果,定期在岗位上挂牌公布。当测定结果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时,就应及时

153、查找原因,针对原因,及时处理。三、卫生保健措施三、卫生保健措施2.2.健康体检健康体检新工人刚入厂矿时,要进行预防性体检。这种体检一方面可以及早发现是否有职业禁忌症,例如患有哮喘的病人,不适宜从事接触刺激性气体的作业;另一方面,这是一种基础健康资料,便于今后对比观察,做好保健工作。老职工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期进行体格检查。间隔时间为一年或二年,最长不超过四年检查一次,以便早期发现病情,早期进行矫治。每个职工都应配合医务人员做好这项工作。 3.3.做好个人卫生和自我保健做好个人卫生和自我保健广大职工注意个人卫生对预防职业病是很重要的一环。应要求作到班后洗澡、更衣;饭前先洗手;不在作业场所饮食;改变

154、不卫生的习惯和行为,如戒烟;平时劳逸结合,合理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等。个体防护用品有防护口罩、防毒面具、耳塞、耳罩、防护眼镜、手套、围裙、防护鞋等。合理、正确地使用防护用品非常重要,特别在检修设备等操作时,更要注意防护。在接触容易经皮肤吸收的毒物或酸、碱等化学物品的场所,要注意皮肤的防护,如穿防酸、防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等。在噪声操作场所,从隔声间出来到现场巡回检查时应及时佩戴耳塞或耳罩。在有毒有害的岗位上,上班时应按规定穿工作服,在有特别要求的岗位上,应随身携带防毒面具,以备一旦发生意外泄漏毒物事故时,可立即佩戴防毒面具。四、个体防护措施四、个体防护措施1.合理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合理使用个

155、体防护用品2.2.加加强强防防护护用用品品的的管管理理和和维维护护保养保养工作服要定期清洗。专用防酸、防碱工作服及长管面具、橡胶手套等使用后,若有污染,一定要及时清洗,并要放在专柜妥善保管。氧气呼吸器要定期检查钢瓶气压,压力不足要及时换瓶或充氧。防毒面具用后,滤毒罐要用胶塞盖紧,牢记用前要先打开胶塞。滤毒罐要经常进行称重或其他检查,发现失效要立即更换。中毒应急救护中毒应急救护 1 1、一般中毒应急救护、一般中毒应急救护 在事故中发现有人中毒时,可以采取如下应急救护措施:n(1)尽快将病人转移到安全地带,解开领扣,使呼吸通畅,让病人呼吸新鲜空气;脱去污染衣服,并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和毛发,注意保暖

156、。n(2)人员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时,应该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时给氧和注射兴奋呼吸中枢的药物。n(3)伤者心脏骤停时应该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术。经现场抢救成功的心肺复苏患者,如昏迷、惊厥、休克、深度青紫等,应立即送医院治疗。n(4)眼部沾染有毒物质者迅速用大量温水至少冲洗15分钟,然后用3%硼酸溶液冲洗。n(5)送医院就诊。在护送途中随时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面色、神志等情况,随时做必要的处置。注意车厢内通风,以防伤者身上残余毒物蒸发而加重病情及影响陪送人员。 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 n对急性中毒患者在现场能及时、正确地进行急救或做一些简易的急救措施,常常能使死者复生,使重危患

157、者减轻受害程度,争取时间,为到医院进一步抢救创造条件。不进行现场急救或错误的现场处理,不但延误病情,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牺牲,因此,现场急救非常重要。 1.1.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n(1)个人防护切勿忘记。尽快把中毒者从毒气弥漫的现场抢运出来,使其脱离中毒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进入现场的抢救者必须十分注意个人防护,否则,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进入现场,就等于自投罗网,不但抢救不了中毒者,抢救者也可能中毒。n以往曾发生过这样一起事故,某农药厂清理污水沉淀池,一工人下到池底除污泥时,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而昏倒,为了枪救这个工人,又有5个人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陆续下到池底,原中毒开不仅原地未动,又有5人倒在池内

158、。后来找来了氧气瓶向池内通氧,并找来了氧气呼吸器,抢救者戴好氧气呼吸器,才一个个把中毒者从池内救出来。n(2)搬运伤员要轻且注意洗消解毒。迅速将中毒者从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松解衣扣和腰带,摘掉假牙和清除口腔内异物。维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在搬运中要沉着、冷静、不要强拖硬拉。患者若有骨折或外伤,一定要先包扎和固定,那怕临时用衫衣布条、木条或木板固定也可。n患者被污染的衣服、鞋袜要脱掉,皮肤有污染时,先用于净纸、布擦掉毒物后再用清水冲洗15min以上(或用温水和肥皂水冲洗)。酸、碱溅入眼内要彻底冲洗。n有条件时在现场要及时使用解毒剂,如氰化物车间一般备有解毒剂,一旦发生氰化氢中毒,应及时吸入

159、亚硝酸异戊酯进行解毒。n(3)细心检查抓重点。把中毒患者从现场抢救出来后,应立即有重点地进行检查。检查顺序是:神智清醒与否,脉搏、心跳、呼吸是否停止,有无出血或骨折。发现心跳或呼吸停业,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术和人工呼吸。在送患者的汽车上也要边抢救,边送医院抢救。患者呼吸困难或面色青紫时要给予氧气吸入。 3.防护措施防护措施n(1)加强设备维修保养,杜绝跑、冒、滴、漏。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只要设备完好,物料在设备内反应、运行,毒物是不会散发到作业环境中的。化学物料多有腐蚀性,设备长期运行也会有磨损,所以对设备一定要经常检查,发现有小毛病要及时维修,杜绝跑、冒、滴、漏,使作业环境中的毒物浓度始终保持

160、在卫生标准以下。n(2)加强学习,严守规程,提高素质,严格操作。许多中毒事故都是违章作业造成,如多加料、快加料,该关的阀门未关,开错阀门,反应温度过高等,导致发生爆炸中毒事故,都是因为误操作造成的。 n(3)正确使用通风排毒设施。通风排毒设施在有些岗位不可缺少,只要进行生产就应使通风设施正常运行。如农药包装岗位的液体自动灌装机,只要生产,其局部的通风机就应运转,保持负压,不让毒气外溢到作业环境中。n(4)做好个人防护,积极参加定期体检。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工人,按规定都应发给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防毒面具、手套、防护眼罩等。这些防护用品,只要上岗工作,都应随身带到岗位上,甚至到设备旁巡回检查都

161、应随身携带, 旦发生毒物意外泄漏,立即戴上防毒面具即可防止中毒发生。n例如:某厂光气生产车间,人人都有防毒面具。某日晨,光气突然泄漏,在岗工人多数立即戴上随身带的防毒面具,没有发生中毒,而一工人在三楼操作,防毒面具放在二楼的更衣柜里,事故发生时她到二楼找到防毒面具戴上后,虽立即离开车间,但也发生了急性光气中毒,4小时后因中毒抢救无效而死亡。这种惨痛教训一定要吸取。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救护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救护n(1)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场所给予吸氧,脱除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及时冲洗皮肤,对于可能引起化学性烧伤或能经皮肤吸收中毒的毒物更要充分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考虑选择适当中和剂

162、中和处理;眼睛有毒物溅入或引起灼伤时要优先迅速冲洗。n(2)保护呼吸道通畅,防止梗阻。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症、发现异常立即处理。n(3)中止毒物的继续吸收。皮肤污染冲洗不够时要用冲洗或中和、经口中毒,毒物为非腐蚀性者,立即用催吐或洗胃以及导泻的办法使毒物尽快排出体外。但腐蚀性毒物中毒时,一般不提倡用催吐与洗胃的方法。n(4)尽快排出或中和已吸收入体内的毒物,解除或对抗毒物毒性。通过输液、利尿、加快代谢,排毒剂和解毒剂清除已吸收入体内的毒物。 n(5)对症治疗,支持治疗。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救治注意事项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救治注意事项n(1)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救治非常重要,处理

163、恰当可阻断或减轻中毒病变的发展;反之,则可加重或诱发严重病变。 一些刺激性气体中毒,如早期安静休息,常可避免肺水肿发生,如休息不当活动太多,精神紧张往往促使肺水肿的发生。“亲神经”毒物中毒早期必要限制进入水量,尤其是静脉输液,如在潜伏期或中毒早期输液过多过快,可促使发生严重脑水肿。n(2)中毒病情有时较重较快,故需密切观察,详细记录。并随时掌握主要临床表现,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治疗中还应预防继发或并发性病变,如中毒性脑病进展期应防止呼吸中抑制及脑疝形成,昏迷期应防止继发感染;恢复期息者体力精神状态都未恢复时,应防止发生其他意外(如跌伤)。n(3)抢救过程中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非常重要,准确地记

164、录出入水量,调整输液总量及电解质量,使机体环境保持稳定。n(4)可引起急性中毒的毒物成千上万,多种多样,有些毒物不但缺乏临床资料,即使毒理资料也缺乏,同时由于个体差异,吸入量不同或有毒物含有杂质,使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变化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n(5)一些药物如排毒剂及解毒剂这些特殊药物,在现场急救时应抓紧时机,尽量应用,否则当毒物已造成严重器质性病变时,其疗效将明显降低;同时随病情进展,一些继发性或并发的病变可能转为主要矛盾,使特效药无法发挥其作用;剂量过大,可产生副作用,故必须结合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剂量。n(6)在急性化学中毒的现场救治中,使用一些中医中药针灸

165、等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方便有效,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救援人员进入染毒区域的注意事项救援人员进入染毒区域的注意事项n(1)救援人员进入染毒区域必须事先了解染毒区域的地形,建筑物分布,有无爆炸及燃烧的危险,毒物种类及大致浓度,选择合适的防毒用品,必要时穿好防护衣。n(2)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互相监护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n(3)进入染毒区的人员必须明确一位负责人,指挥协调在染毒区域的救援行动,最好配备一部对讲机随时与现场指挥部及其他救援队伍联系。染毒区人员撤离现场的注意事项染毒区人员撤离现场的注意事项n(1)做好防护再撤离。染毒区人员撤离前应自行或相互帮助戴好防毒面罩或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同时穿好防毒衣或雨衣(风衣)把暴露的皮肤保护起来免受损害。n(2)迅速判明上风方向。撤离现场的人员应迅速判明风向,可利用旗帜、树枝、手帕来辨明风向。n(3)防止继发伤害。染毒区人员应尽可能利用交通工具向上风向作快速转移。n(4)应在安全区域实行急救。 n(5)发扬互帮互助精神。染毒区人员应在自救的基础上,帮助同伴一起撤离染毒区域,对于已受伤或中毒的人员更是需要他人的救助。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