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课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7917244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奇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黄山奇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黄山奇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黄山奇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黄山奇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山奇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奇松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黄山简介v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黄山市境内境内(景区由市直辖)。为(景区由市直辖)。为三山五岳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有中三山的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天下第一奇山山”之美称。徐霞客曾两次游黄之美称。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了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中国的感叹。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黄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是一。黄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胜,1990年年12月被联合国教

2、科文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生态保护完好,动植物众多。生态保护完好,动植物众多。徐霞客简介v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中国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散文家。中国以旅行为毕生事业的第一人。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5日)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马镇南旸岐一个没落士绅家庭。祖父以上四世均有文名,父亲徐有勉隐迹田园,母王氏豁朗节俭,能“贸布以易糈”。徐自幼聪慧过人,好读书。15岁博览祖遗“绛云楼”藏书,特好古今史籍、

3、地志图经,萌远游五岳之志。18岁,父亲受群豪欺侮,忧愤而死。他决意不应科举,不入仕途,遍游名山大川。 黄山奇松听录音思考v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哪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v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在哪一段写的?奇奇松松怪怪石石黄山四绝黄山四绝云云 海海黄山四绝迎客、陪客、送客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遒劲劲,虽然饱饱经经风风霜霜,却仍然郁郁郁郁苍苍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如同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欣欣 赏赏 - 迎迎 客客 松松枝:叶:遒劲郁郁苍苍枝干斜伸如同迎宾v遒劲:苍劲有力。v郁郁苍苍:

4、形容草木翠绿茂盛。v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困苦。v作者在写迎客松时主要抓住哪几方面?v这么写有什么好处?v描写其姿态的美,生命力的旺盛。v交代其名字的由来并点明了迎客松是黄山的象征。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欣欣 赏赏 - 陪陪 客客 松松如同巨人陪同观赏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盘曲曲,游人把它比作“天天然然盆盆景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依依不不舍舍地告别。欣欣 赏赏 - 送送 客客 松松伸出长臂好像告别v盘曲:曲折环绕。v依依不舍:非常留恋,不忍分离。v千姿百态:形容人或事物的形态多种多样。v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

5、而稳固的立着,比喻坚定不可动摇真 诚 相 陪 - 同 游 黄 山猴子观海真 诚 相 陪 - 同 游 黄 山飞来石千姿百态的黄山松(1)双松朝阳千姿百态的黄山松(2)翔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3)松涛千姿百态的黄山松(3)松涛v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儿?v黄山奇松这么多为什么偏偏迎客松成为代表呢?v黄山奇松奇在“名” “形” “神”。v“名”奇在迎客松,送客松,以象形比喻名。v“形”奇在黄山松形奇特,千姿百态。v“神”奇在黄山松神态坚毅,伟岸,生机盎然。v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扎根于山岩缝隙中,饱受风吹日晒,从雨后的空气中,腐烂的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来维持生命,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它的姿态吸引人,精神更震撼人。所以是黄山奇松的代表,黄山的象征。小结v第一段:人们对黄山情有独钟。v第二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v第三段: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