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宋明理学 课件1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7917189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课宋明理学 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三课宋明理学 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三课宋明理学 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三课宋明理学 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三课宋明理学 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课宋明理学 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宋明理学 课件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v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从此儒学便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与血液,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v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流,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儒学的权威会不会受到挑战呢?答案是肯定的!儒学的信徒们是如何应对挑战的呢?儒学又如何保持它的主流地位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学说!儒学之所以能够保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思想体系。v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宋明理学阶段。理学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什么是理学?宋明理学为

2、什么会兴起?他们的主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宋明理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时期,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河南洛阳) 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江江南南春春唐唐杜牧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反映了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什么现象?宗教的兴盛宗教的兴

3、盛一、理学兴起的背景一、理学兴起的背景v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展出现危机。v三教合一(三教合一(三教图三教图)儒道佛三教之间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滲透。儒道佛三教之间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滲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域。v儒家学者的探索和思考儒家学者的探索和思考。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中的三教是:_、_、_三个人分别是:_、_、_二、宋明理学二、宋明理学1、什么是理学?、什么是理学?儒学新的表现

4、形式。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儒学新的表现形式。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它是以一个高潮,它是以“理理”或或“天理天理”为核心的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哲学思想体系。2、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1)程朱理学)程朱理学(2)陆王心学)陆王心学(一)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代表人物:_、_、_2、主要思想主要思想3、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过程、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过程1、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颐(程颐(1033-1107)世称伊川先生世称伊川先生 朱熹(朱熹(1130-1200)理学集大成者理学集大成者 程颢程颢(10321085)河南洛阳人,世河南洛阳人,世称明道先生。称明道先生。

5、“理理”通过通过“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的方法把握“理理”(认识(认识论)论) “存天理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2、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妇女的贞节观念“理”v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万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理一分殊”v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将个人、社会、宇宙联系起来 “理理”通过通过“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的方法把握“理理”(认识(认识论)论) “存天理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2、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妇女的贞节观念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

6、,积习既多,然后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二程遗书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朱子语类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识;礼记礼记大学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而后知至。”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清末兴办

7、新式学堂,通明理。清末兴办新式学堂,“格致格致”成为成为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有何区别? “理理”通过通过“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的方法把握“理理”(认识(认识论)论) “存天理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2、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妇女的贞节观念3、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v元朝曾将元朝曾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内容。v明成祖亲自主持编纂了以程朱理学为规范的明成祖亲自主持编纂了以程朱理学为规范的五经大全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四书大全性

8、理大全性理大全等等书,作为官定读本和朝廷科举考试的准绳,书,作为官定读本和朝廷科举考试的准绳,程朱理学发展到鼎盛阶段,确立了在思想界程朱理学发展到鼎盛阶段,确立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的统治地位。(二)陆王心学 陆九渊,江西金溪人,曾陆九渊,江西金溪人,曾在江西象山讲学,人称象在江西象山讲学,人称象山先生。南宋思想家,心山先生。南宋思想家,心学开创者学开创者 。王守仁,浙江余姚人,王守仁,浙江余姚人,曾在阳明洞筑室,世曾在阳明洞筑室,世称阳明先生。明代思称阳明先生。明代思想家。想家。1、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陆九渊陆九渊 王守仁王守仁“发明本心发明本心”以求理以求理陆九渊心学陆九渊心学 心是天

9、地万物的渊源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阳明心学阳明心学” “致良知致良知”强调自我的主动作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用 2、主要思想、主要思想 如何评价如何评价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的影响v消极影响: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消极影响: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v积极影响: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积极影响: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如: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如: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注重气节、品德重视人的主观意志作用重视人的主观意志作用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小结小结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程朱程朱理学理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1、“理理”是世界的本是世界的本原原2、 “

10、格物致知格物致知”1 1、陆九渊、陆九渊 2 2、王守仁、王守仁3、 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致良知致良知 强调人的主动作用强调人的主动作用心即理心即理发明本心发明本心巩固练习1、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A、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孟子、荀子B、程颢、程颐、朱熹程颢、程颐、朱熹C、陆九渊、王守仁、李贽陆九渊、王守仁、李贽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2、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其中“天理天理”

11、主要是指:主要是指:A、世界万物的本原世界万物的本原B、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人的情感、感受人的情感、感受 3宋明理学的建立:宋明理学的建立: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理国家治理国家B、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C、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作用可言作用可言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肯定、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

12、肯定4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A、禅宗、禅宗B、理学、理学C、心学、心学D、道学、道学5、不符合陆王心学特点的说法是:、不符合陆王心学特点的说法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发明本心发明本心”以求理以求理C、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D、理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理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小知识:鹅湖之会v鹅湖之会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辩论,在朱熹和陆九渊兄弟之间展开,因发生在鹅湖寺,故城“鹅湖之会”。 v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吕祖谦因鉴于朱熹、陆九渊两派学说论点不同,常引起争论,故而发起约会,邀请朱、

13、陆两家集会于鹅湖寺。当时,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皆应邀赴约。在这里,发生了朱、陆两派学说的第一次面对面的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关于认识论的问题。朱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为之约”;陆九渊则主张“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这就是朱、陆两派的分歧点。朱熹认为陆学太简易;陆九渊则认为朱学太支离。这次争论,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v争论的实质,都是为了互争正宗教主地位。但是,这次“鹅湖之会”并没有解决他们两派学说之间的分歧,故以后还有更加激烈的关于世界观问题的争论。尽管如此,“鹅湖之会”对当时学术界却有很大的影响;鹅湖书院之所以能几百年来永留胜迹,誉满江南,正与朱、陆诸子的“鹅湖之会”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