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认识论实践和认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7892470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认识论实践和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三单元认识论实践和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三单元认识论实践和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三单元认识论实践和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三单元认识论实践和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认识论实践和认识(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实践和认识第二课时实践和认识v漫画中两个人的思想认识是不同的,对牛而言,“下田”是学会“耕田”的必然环节,只有在“下田”中才能学会“耕田”,否则一辈子呆在牛棚里,永远也学不会耕田。青少年的成长也是如此,没有经历就无所谓经验,这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v【自我校对】客观世界客观的物质性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社会性历史性来源根本动力最终目的唯一标准v1实践的含义v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v(1)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v(2)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v2实践的基本特征v(1

2、)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v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v(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v人是有思维有理性的社会性动物,人在行动之前会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案,然后才动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去改造客观世界,达到自己的目的。v(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v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所进行的活动。v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v拓展: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与第二个特征的关系v3对实践认识的几个误区v误区一: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

3、一种主观活动v这种看法貌似讲实践的客观性,又讲实践的主观性,其实,它割裂了实践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因而是错误的。v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因而由实践诸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但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实践既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又具有主观性。实践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相统一的活动,我们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v误区二: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v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能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

4、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些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单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v误区三: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v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因为我们讲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导致失败。v误区四: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v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只有人的活动,才谈得上实践,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这要具体分析。首先,对人要具体分析,必须是达到一定年龄的活动。其次,对人的活动要具体

5、分析,人的活动可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非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v误区五: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者和旧唯物主义者,都曾谈到实践,因而实践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v唯心主义者认为实践是一种理性活动、理念活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者,如费尔巴哈认为的“实践”局限于生活、吃喝、享乐等;马克思主义谈的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人所特有的能动性活动。v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v请做考题13。v(2009年上海单科,22,改编)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

6、虐。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v()v客观的物质活动纯粹主观的活动自觉能动的活动社会历史的活动vABvC Dv【答案】Av【解题思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活动,不选。抗击流感的实践活动,其行为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通力合作的活动,因此入选。v2009年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24个时区的2 000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加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公众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回答下题。v(2009年海南单科,22)“地球一小时”活动

7、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v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vA BvC Dv【答案】Bv【解题思路】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故不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故不选。v(2009年安徽卷,10)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8、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v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vABvC Dv【答案】Cv【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观点的理解。错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除了实践外,还可以通过学习他人的正确认识成果。符合题意。v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v(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v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v(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v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

9、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v(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v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人们对待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有两种不同的态度。v(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v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这样,实践过程就成为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人们就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v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v真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

10、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v提示:可参考下图掌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v3实践与认识关系的几个认识误区v误区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v认识是各种力量作用的结果,不过实践是认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认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因为客观世界的变革以及认识工具的创新,主要是人们实践的结果,同时也是不断创新的认识指导实践的结果。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改造了客观世界,另一方面使人的认识又获得了发展,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此外,学生容易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为唯一动力,是受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一知识点的干扰,造成概念混淆所致。v误区二:以单个的

11、一次实践作为真理标准v社会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是反复、复杂的过程。每一次具体实践的结果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与指导实践的认识不一定具有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一次实践的成功(或失败)来判断指导该实践的认识是正确(或错误)的。否则,就是对实践标准的简单化理解,就可能犯片面性错误。v误区三:“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v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真理标准实际上是指实践的结果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12、平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所以,它就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把“三个有利于”标准与真理标准绝对地对立起来,实际上是抽象地谈论真理标准,在实际工作中也不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是十分错误的。v误区四:客观世界是真理的标准v真理标准问题回答的是以什么手段来检验、判断某一认识是否与它反映的客观实际相符合。客观世界不能判断某一认识是否与它相符合,必须且只能用将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实践来判断认识是否与它反映的对象相符合,即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v误区五: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13、的标准v在认识活动中,我们常常以某一认识是否符合已知的科学理论来判断其是否正确。这样做是可以的,也有一定的意义,但不意味着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改了。例如我们设计一个工程施工方案,它是否正确需施工完毕后,使用一段时间后给出最终的判定,即由实践来判定。但在方案付诸实施前,也必须有一个理论上的判断,即看施工方案是否符合科学理论的要求,符合即可行。这种判断不是检验工程方案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是科学理论所起的巨大的指导作用。v请做考题48。v(2009年四川卷,31)19世纪40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

14、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v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vABvC Dv【答案】Av【解题思路】错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错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完整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这一认识过程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即使完成了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也并不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v(2009年广东文基,16)“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

15、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v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v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v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v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v【答案】Dv【解题思路】A错误,没有亲身实践,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实践更为重要;B错误,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获得知识的途径既包括直接经验又包括间接经验;C与题意无关。v(2009年广东理基,60)孙武曾率军三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并在战争中撰写孙子兵法。陈武著兵法说明实践是()vA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认识的目的和归宿vC检验真理的标准 D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v【答案】Av【解题思路】孙武在战争中

16、不断总结战争的经验,从而撰写成孙子兵法,这充分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故选A。B、C在材料中未体现,D表述错误,获得知识的途径还有间接经验。v(2009年山东文综,24)2009年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下列与物种起源中“物种变异、逐步进化”蕴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是()vA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vB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vC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vD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v【答案】Cv【解题思路】此题为逆向型选择题。“物种变异、逐步进化”,要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新物种对原物种辩证的否定,故A、B不选。一个物种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原有的性质不变,但不会永远不变,体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故D不选

17、。C符合题干要求,故选C。v(2007年重庆,31)下图是一幅题为“晚了一步”的漫画,漫画的主题“晚了一步”体现了认识v()vA是实践的目的 vB总是超前于实践vC总是落后于实践 vD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v【答案】Dv【解题思路】认识既可能超前于实践也可能滞后于实践,B、C说法过于绝对;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故A错误。v生活素材v顺应变化从严治党v2009年11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胡锦涛强调,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高度重视探索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高度重视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马克思

18、主义执政党建设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建理论,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要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既要坚持我们v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又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创新,增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协调性、科学性,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成功方法,又要不断创新和丰富党的建设有效管用的新方法,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胡锦涛强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是全党的重大政

19、治责任。各级党v委要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践,确保全会作出的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落到基层,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v角度分析v(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成功方法,又要不断创新和丰富党的建设有效管用的新方法,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这说明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v(2)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胡锦涛强调,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高度重视探

20、索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高度重视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建理论,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v(3)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会自发形成,所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v(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v(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胡锦涛强调,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高度重视探索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高度重视总结运

21、用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建理论,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v命题预测v1“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v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v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vC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vD一切工作都以成功经验作为检验的标准v【答案】Bv2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v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工作中心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vABvC Dv【答案】Bv3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我们党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这体现的哲理是()v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v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vC实践决定认识v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指导作用v【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