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ppt课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7890757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ppt课件(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中央着重抓了三件大事: 一是一是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 二是二是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 三是三是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一)在(一)在2015年年11月份中央月份中央财经领导小小组第第11次会次会议上,上,习近平近平总书记指出指出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四降一升”,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总需求问题仍然存在,但主要矛盾是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

2、表现在有效供给总量、结构不能适应需求总量、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产业风险产业空心化风险金融风险实体企业债务风险、地方债务风险、影子银行风险、汇率风险财政风险地方财政风险社会风险失业风险(二)在(二)在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工作会议上,上,习近平近平总书记强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三)在(三)在

3、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工作会议上,上,习近平近平总书记指出指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2017年主要工作: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解决几个认识问题(一)供(一)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与需求的关系。(二)供给侧

4、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的区别。的区别。相似相似注重从供给方发力,释放经济发展活力;降低税负,减少政府无效干预;促进科技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释放金融约束,助推实体经济增长。不同不同理论基础不同西方国家供给学派思想根源是建立在西方古典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是西方自由经济理论与欧美当期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借鉴吸收其他相关经济理论精华,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背景不同实践背景不同西方国家面临滞胀,我国中低速增长和通缩。西方国家工业化已完成,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西方国家市场化程度高

5、,我国仍处于转轨时期。政策内涵不同政策内涵不同西方国家紧缩货币,我国采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西方国家较偏重宏观政策,我国更注重结构性政策。西方国家较偏重短期政策,我国更注重长期改革。(三)宏观调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三)宏观调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作用。(四)优化结构和提高经济总量的关系。(四)优化结构和提高经济总量的关系。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推(一)推进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构性改革,必须盯住住实体体经济症症结攻攻坚克克难。长期以来积累形成的产能严重过剩、生产经营成本高企等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大制约,是影响供给体系

6、质量和效率提升的最大障碍。为此,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决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歼灭战,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激活存量,修复动力,为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扫清障碍、腾出空间。(二)推(二)推进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构性改革,必须着力新旧着力新旧动能能转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基本特点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其中动力转换尤其关键。从各方面条件看,以资源能源大量投入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作用日趋显现,但新动能成长的体制环境有待改善,微观主体能力有待提升。为此,必须最大程度激发创新活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创新动能。(三)推(

7、三)推进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构性改革,必须顺应产业变革革大大势。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平台性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农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更加强劲,制造业企业加速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各类新经济形态蓬勃发展,绿色低碳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必须把握和顺应产业变革大势,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构建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产业新体系。四、充分认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我。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李克

8、强总理强调:“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骨架和支撑,也是我们的传统优势,要作为改造提升的重点来抓”。 (一) 实体经济是大国崛起的根基 英国:利用第一次工业革命契机,依靠制造业的率先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制造业产值和贸易额一度分别占据世界的1/2和1/4,成为“日不落帝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版图资料来源:英国经济史。美国: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一举超越英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确立了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 GNP, 36.3%美国, 工业生产, 48.7%美国, 出口, 22.0%美国, 黄金储备, 49.6%其他发达国家, GNP, 15.5%其他发达国家, 工业生产, 24.

9、7%其他发达国家, 出口, 18.6%其他发达国家, 黄金储备, 11.5%美国其他发达国家美国1950年主要指标占全球比重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史。德国:长期将制造业作为发展的支柱,历经多次世界经济萧条的洗礼,依然稳稳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案例1】德国工业4.0战略 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建设一个网络,研究两大主题,实现三大转变”。 一个网络:建设信息物理系统网络。 两大主题:“生产智能”和“产品智能” 。 三大转变:一是生产由集中向分散转变,规模效应不再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二是产品由趋同向个性转变,未来更多是个性化生产;三是由客户导向向客户全程参与转变,客户广泛、实时参与生产和价值创造

10、的全过程。 (二)实体经济决定着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实体经济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脉络看,实体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和社会商品的极大丰富,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保障了人类从农耕文明一路走到工业化的今天。 二是实体经济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回顾和总结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不仅能看到工业化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更会发现制造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一切科学技术成果,只有真正应用到生产制造中,才能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制造业强国必然是创新大国。 【案例2】新产业孕育新动能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寻

11、找新的经济发展动能,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历史经验表明,几乎每一次的危机爆发和经济低迷,本质上都标志着新产业周期的开启;每一次的经济复苏和上升周期的到来,都主要依赖于新兴产业的发展。 以美国为例,上世纪70年代中期危机后,美国加快了IT和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到90年代实现了信息技术革命和“新经济”的崛起,率先走出低迷并重新拉大了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三三是是实实体体经经济济是是现现代代化化程程度度的的重重要要标标志志。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表明:“中等收入陷阱”实质上是“产业结构陷阱”,更直白一点就是“实体经济陷阱”。 世界银行资料显示,1960年有101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中等收入行列,但最终只

12、有13个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大多数没有实现跨越,主要是缺乏制造业支撑。地区国家初次迈入中等收入行列经济徘徊,无法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GDP(美元)时间2000年世界排名 2010年世界排名拉美地区墨西哥1974年658165816060892089206969巴西1975年36943694818110978109786262哥伦比亚1979年250325039191617961798686阿根廷1963年77017701575711460114606060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1980年400440047878875487547171印尼1995年78978914014029462946

13、122122泰国1988年19681968100100480248029696菲律宾1980年1043104313113121352135135135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国家按收入分组标准组别人均国民人均国民总收入(收入(GNIGNI)低收入国家1045美元以下中等偏下收入国家1045-4125美元中等偏上收入国家4126-12746美元高收入国家12746美元以上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14年7月1日公布的上年标准)。我国去年人均GDP超过8500美元左右,已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同样也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从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看,我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取决

14、于制造业能否由大变强。(三)实体经济的发达程度代表着核 心竞争力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案例3】国产大飞机首飞成功 大型客机是航空制造的高端产品,因其技术集成要求高、生产工艺十分复杂等因素,历来是检验一个国家航空制造业综合实力和水平的试金石。在经济方面,打破欧美航空巨头垄断,将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在技术方面,锻炼了干线客机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储备了一大批航空人才,民用航空产业集群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国防方面,用大飞机改装与经济、高新机等大型军用特种飞机的潜力巨大。(四)实体经济更是关系着人民的福祉 【案例4】沉痛教训中的深刻反思 河北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一个个案却最终重创了整个国产奶粉制品行

15、业。时至今日,重新换回民众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难度仍然很大。奶粉“海淘”、“代购”等业务也随之兴起,“去香港买奶粉”、“去国外买奶粉”的事情屡见不鲜。质量上的残缺,损害了消费者,但最终损害的是整个产业多年积淀出来的成果。相反,实体经济制造出好的产品,赢得的不但是自己国内的市场,有的时候甚至是整个国际市场。 世界各国都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美国奥巴马政府汲取了以往经济结构过度虚拟化的教训,强势推动“再工业化”战略,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引先进制造业回归美国本土。特朗普政府采取了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禁止美国汽车企业对外投资等措施,这种“逆全球化”的举动,其实质也是要发展美国的实体经济。德国的

16、“工业4.0”战略,法国的“工业新法国”计划,日本“制造业重生”计划和“机器人新战略”,目的也都是一样。 【案例5】美欧“逆全球化”暗流涌动 从美国来看,特朗普上台后,提出要征收边境税,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甚至威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德国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在美国的坚持下,会议联合声明中一贯坚持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措辞被删掉。从欧盟来看,英国脱欧已经变成进行时,德、法、意等欧盟大国内部民粹主义喧嚣,欧盟内部主张脱欧的思潮暗流涌动。美欧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正在演变为逆全球化暗流的主要策源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初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听取振兴实体经济

17、汇报时指出:“要牢牢抓住振兴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短期看这是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长期看这是国家经济命脉”。五、我国实体经济的现状和问题 从三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一)经过多年发展建设,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无论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都极其匮乏,新中国可以说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我国实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制造业水平显著提升,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国家工业化

18、和现代化进程全面加快,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3、进入“十三五”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实体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惠民生的政策措施,我国实体经济整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2016年钢铁煤炭去产能进展顺利,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降低企业杠杆率、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以及“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 【案例6】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 去产能方面,钢铁去产能超过6500万吨,今年将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以上。去库存方面,主要是房地产领域,同时工业企业库存水平有所降低,年末规上工业企业产成

19、品存货增速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去杠杆方面,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下降0.1元。补短板方面,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通过专项予以支持,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 “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展顺利。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0万辆,继续位列全球第一,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9大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上海、广州、重庆、沈阳四个国家级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建设顺利推进。 【案例7】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围绕机器人产业发展,

20、积极推动建立机器人质量标准体系,支持建立上海、广州、重庆、沈阳4个国家级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同时,积极推动成立机器人产品认证联盟,建立产品认证制度和发布机制,首发了国内权威的机器人产品认证制度。这两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亮点突出。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38万亿元,占GDP比重上升为51.6%,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服务业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技术服务业成为吸引外资的重点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增长86.1%。 【案例8】工业与服务业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曾经历了长时间的“去工业化”,国际金融危机后,他们开始反思“脱实向虚”的发展模式,提出“

21、再工业化”并付诸实践。与此同时,我国在经历三十多年高速发展,崛起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之后,近年来反而出现了一些“去工业化”的倾向。这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带来了一个客观后果,就是近年来生产要素纷纷从制造业领域抽离,向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过度集聚。 新动能不断壮大,产业结构升级驶入快车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2016年平均每天新设企业近1.5万户,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新兴产业迅猛增长,一些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动能呈现增量扩大、存量激活、质量提升的态势。 【案例9】制造业+互联网 由企业向城市投放和运营共享自行车,2016年下半年媒体偶有讨论,2017年初到现在,则持

22、续成为国内城市话题的热点。如今,共享单车大军已经把业务铺向国内所有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已有企业探路,为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提供了一种选择。以摩拜单车为例,采用了“制造业互联网”模式,根据共享单车在城市里实际应用的场景和需求,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科技创新。 (二)我国实体经济大而不强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影响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重要挑战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实体经济远未摆脱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发展模式,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投入,创新资源在要素组合中的比重偏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案例10】关键核心零部件大量进口 2016年我国芯片的进口金额

23、高达2300亿美元,而同期我国的原油进口不到1200亿美元,在芯片上的花费已经接近原油的两倍。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但在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电机等领域关键技术久攻不克,主要靠进口。特殊钢是重大装备制造、重大工程建设、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国防先进武器所需的核心、关键材料,但很多特殊钢材仍然需要进口。供给质量效率不高。目前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但产品质量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质量意识不强、品牌建设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对外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案例11】国产中低端产品的质量普遍较低 大量国内需求转向国外,甚至马桶盖、奶粉等产品都从国外购买,近年来这方面

24、在国外的花费就高达1.3万亿美元。CT机、磁共振仪等国产医疗仪器和器械在技术、功能上基本和进口产品相差无几,但产品品质、可靠性要差一大截,导致50%以上的中端产品要靠进口,高端的进口率更是高达90%以上。国际分工地位较低。我国过去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传统比较优势,能源原材料行业比重过高,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产品多以中低端为主。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主要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很多行业处于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低端,很多企业依靠代工、贴牌赚取微薄利润,痛失了做大做强的可能,在国际竞争中缺乏话语权。 【案例12】不少行业处于组装加工环节 工程机械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一个重大装备,但大型工程机械所需

25、要的30MPa以上高压泵、阀、马达及控制系统、高性能发动机几乎全部进口。我国造船完工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但船舶动力系统及装置进口比例约为54%、电子电气设备约为60%、舱室设备约为80%、通讯导航与自动化系统约为90%。(三)近一个时期来“脱实向虚”现象明显,在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风险 【案例13】收入扭曲是脱实向虚的“并发症” 一个时期以来,证券、银行、房地产的平均利润率都在30%左右,而工业平均利润率仅在6%左右。一方面货币发行量大幅增长,截至2016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5万亿元,是全年GDP的近两倍,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中

26、小微企业严重缺乏资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可以说,不同产业间特别是虚实产业间利润率差距过大,是资源脱实向虚的“并发症”。 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实体经济大而不强?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脱实向虚”现象?这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综合分析,在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实体经济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 内部原因,除了我们常说的体制机制不顺、创新能力不强等,很大程度上在于发展实体经济的环境不佳。 营商环境整体欠佳。市场监管不到位和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制假售假、以次充好和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多发,“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屡见不鲜。 【案例14】我国营商环境现状

27、 根据世界银行报告,我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在第78位,不但与美英等发达国家排名有很大差距,而且明显落后于马来西亚(23)、俄罗斯(40)、泰国(46)等发展中国家。 综合税费负担较重。我国通常采用小口径宏观税负即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进行衡量,而西方发达国家通常采用大口径宏观税负即政府的全部收入占GDP的比重进行衡量,标准的不同造成看法的不一。我国企业在纳税的同时,还要交纳政府性基金和数量庞杂的行政性收费,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企业对较重的税费负担更加敏感。 【案例15】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征收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分别按照增值税、

28、消费税税额之和的3%和2%计征,2016年两者合计3162亿元。有企业反映,教育投入属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企业只要依法纳税,不应再承担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责任。如果教育费附加征收率降低1个百分点,静态测算减费约600亿元。 要素有效支撑不足。近年来,用地、用电、物流和人工成本的快速上涨,明显抬高了我国实体经济的成本。 【案例16】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显著上升 我国制造业小时人工成本约为3美元左右,约为美国的1/12,东部沿海地区的平均工资已超过大多数东南亚国家。根据经济学人智库预测,到2019年,中国制造业每小时劳动力成本与越南和印度的数据之比分别从2012年的147%和138%上升至177%和21

29、8%。我国名义工资变化的国际比较数据来源:国际劳工组织。 外部因素,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实体经济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受到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 发达国家大力吸引制造业回流。实体经济是生产效率最高、拉动效应最强的产业部门。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对实体经济的实质性掌控,始终把持着世界实体经济的制高点。近年来,发达国家更是纷纷掀起“再工业化”浪潮,吸引制造环节回归本土,占领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 【案例17】发达国家抢占制造业制高点 美国依托谷歌、通用电气等龙头企业,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欧盟、日本等抢占了智能制造

30、、新材料等领域发展的制高点。以机器人行业为例,瑞士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四大家族”占据了全球约60%的机器人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发达国家还在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 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充分发挥。一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以更低的成本优势进入制造业中低端,对我国制造业形成“赶超”之势。比如,在欧美等国经济不振、市场容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以东盟、南亚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低成本优势迅速释放,我国传统优势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受到蚕食。印度、越南等一些国家依靠劳动力数量多、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开始在中低端制造

31、业上发力。 【案例18】发展中国家纷纷进军制造业 印度莫迪政府上台后制定了“印度制造”战略,出台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致力于打造新的“世界工厂”。英国金融时报的研究显示,印度已成为全球最大绿地投资目的地。一些跨国企业考虑直接到新兴国家投资设厂,有的则考虑将其在中国的工厂迁至其他发展中国家。比如,微软已经关停了诺基亚东莞工厂,部分设备转移到越南河内;三星在越南开设大型工厂,投资总额达75亿美元。 六、关于振兴实体经济的思路振兴制造业的有利条件产业体系比较完整。市场需求空间巨大。资本供给潜力较大。一是产业体系比较完整。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一批规模较大的产业基地,积累了相当水平的生产制造经验

32、和数量可观的人才队伍。二是市场需求空间巨大。我国人均钢材蓄积量、汽车保有量等财富积累程度仅为美国和日本的1/5甚至更低,加之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人均消费水平仍有大幅增长的空间。 三是资本供给潜力较大。2012年我国总储蓄率达到51.3%,远超出其他国家。2014年末我国各项存款余额高达117万亿元,社会资金供给充裕。我国储蓄率的国际比较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在总体设计上,把实体经济发展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印发实施了一系列文件。比如,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实施“三去一降一补”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若干意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加上正在研究拟定的中国服务

33、2025,指导实体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逐步完善。 在政策保障上,推动财税、金融等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发展发力、聚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全面实施“营改增”改革,降低企业杠杆率、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推广普惠金融,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保险资金支小支农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渠道等,使企业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政策“红包”。在机制创新上,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开展了一系列行动。比如,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防止政府过度和不正当干预市场,加强失信企业的认定核查、信息采集、信息公示及联合惩戒,努力构建保护创新、支持创新、容忍失败的社会氛围。 振兴实体经济是一项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的

34、重大战略。下一步,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振兴实体经济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聚焦制约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着力解决“难点”问题。(一)把降低企业综合负担作为当务之急,延长传统比较优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强化放水养鱼意识,加大现有减税降费力度”的要求,深入研究要素成本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对由于发展阶段变化引发的要素成本趋势性上涨,要通过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适度抑制成本上涨节奏;对由于相关领域改革滞后带来的不合理成本,要通过深化改革予以消除。 【案例19】牵头运作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 为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支持制

35、造业资金渠道,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牵头发起设立了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基金首期规模为200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出资60亿元,其余140亿元面向社会投资主体募集,融资放大效应可达到3倍以上。截至2017年5月底,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基金已签订协议投资金额191.2亿元,占首期规模的95.6%。 (二)把破除高端装备和生产性服务业短板制约作为突破重点,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从产业链看,装备工业决定着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构成制造业的“骨”;从价值链看,生产性服务业决定着产业素质和服务质量,构成制造业的“筋”。要努力推动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推动制造业“强筋壮骨”。坚决树立“中国装

36、备、装备中国”的信念,下决心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制约,打造一批“大国重器”。 【案例20】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落实建设制造强国战略,以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为突破口,组织实施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并先后编制印发了工业机器人、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电动)汽车、新材料、制造业智能化等8个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目前正在组织对三年行动计划的总结评估,实施新一轮行动计划。 (三)把创新驱动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基点,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的创新策源地。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科技创新和制度供给,用市场化方

37、式整合利用好一切创新资源,打造一批覆盖前沿、智力密集,具有较强引领辐射功能的制造业创新策源地。 【案例21】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12年提出了“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投资10亿美元建设由15个制造业创新中心组成的全美制造业创新网络,以弥补美国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中间环节的缺失,提高技术成果的转化能力。到2013年7月,这一计划演变为未来十年内,创新中心的数量从15个增加至45个。目前,已建成了3D打印、数字制造和设计、复合材料等8个制造业创新中心。 (四)把提高质量作为增强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用质量提升优势对冲成本上升劣势。深入落实质量强国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高日

38、用消费品质量,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遏制以降低质量为代价的恶性竞争。 【案例22】设立“中国品牌日” 为推动形成品牌引领发展的新格局,在全社会倡导树立品牌意识,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这一重大举措,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示范作用。近期,还牵头会同中宣部等8部门举办了中国品牌发展研讨会,并召开了“中国品牌日”媒体通气会,在主流媒体开设了品牌主题专栏,社会反响强烈,取得了较好效果。 (五)把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重要资源,研究制定弘扬工匠精神的具体举措。深入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国家工匠奖励条例,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完善技

39、术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及享受相应待遇政策,在全社会倡导形成“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 【案例23】重塑和弘扬工匠精神 任何一个制造强国的崛起,都离不开追求卓越、严谨执着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已成为推动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灵魂所在,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软实力。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中华民族的基因里从来不乏“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特点就是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品质唯先,追求完美和极致,努力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 我们建设制造强国,也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如果“工匠精神”成为产业工人的共识,“中国制造”的品质提升就会指日可待;如果“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就可以托起国家梦想和民族未来。工匠精神的培育,仅靠宣传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和社会文化环境。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引导培育产业工人精益求精的行为习惯。同时,强化对工匠的奖励机制,让现代产业工人成为一种值得自豪的职业。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