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改革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7720570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文帝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孝文帝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孝文帝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孝文帝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孝文帝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孝文帝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文帝改革(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改革改革四川教育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七年级七年级七年级 上册上册上册上册第第3课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第四学习主题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分裂的时期,你能将魏、蜀、吴、十六国、西晋、东晋、南朝、北朝等对号入座,填入下面的图表中吗?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活动与探究: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宋、齐、梁、陈南朝北朝 历史连接:北魏北魏北齐北齐东魏东魏西魏西魏北周北

2、周北朝的更替l l当年留守祖籍鲜卑山嘎仙洞的另一支鲜卑部族人,就是今天的锡伯族。 自东晋灭亡以来,南北朝成为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南北分裂时期之一,虽然它的形成使经济发展有所停滞,但由于外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而形成的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却是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 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世居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世居中国北方。居住在嘎仙洞的拓跋鲜卑部落创建中国北方。居住在嘎仙洞的拓跋鲜卑部落创建了北魏王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了北魏王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中原的少数民族。 鲜卑拓跋的改革相当成功,北魏政鲜卑拓跋的改革相当成功,北魏政治稳定,

3、经济繁荣,人口剧增,国际交治稳定,经济繁荣,人口剧增,国际交往频繁,一派东方大国强国的风貌。往频繁,一派东方大国强国的风貌。 公元公元471471年,年,拓跋宏拓跋宏即位,称即位,称孝文帝孝文帝。原原名名拓拔宏拓拔宏,改姓氏后为,改姓氏后为元宏元宏,生于,生于467年,卒年,卒于于499年,他四岁即皇帝位。即位年,他四岁即皇帝位。即位19年时,年时,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响。孝 文 帝:背景背景改革内容改革内容影响: 。 。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趋

4、势加强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矛盾激化矛盾激化1、借鉴汉族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借鉴汉族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新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施新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汉语汉语2、迁都,、迁都,494年把都城从平城迁到年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洛阳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政策:用、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政策:用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说汉语、学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说汉语、学习汉族文化。习汉族文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北 方方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相对相对落后落后相

5、对相对落后落后逐水草逐水草而居而居以游牧以游牧为主为主先先进进比较比较完备完备定定居居以农耕以农耕为主为主汉族汉族文 化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民 族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比较表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比较表平城平城洛阳洛阳北魏孝文帝为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什么要迁都呢?北魏的疆域及迁都示意图北魏的疆域及迁都示意图原因原因北魏定都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孝文帝迁都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鲜卑姓鲜卑姓汉姓汉姓鲜卑姓鲜卑姓汉姓汉姓拓拓跋跋贺赖贺赖后穆陵后穆陵独孤独孤步六孤步六孤

6、贺楼贺楼鲜卑姓氏改为汉姓举例:鲜卑姓氏改为汉姓举例:元元穆穆陆陆刘刘贺贺楼楼大意:孝文帝决心改变鲜卑族风俗,召见群臣。大意:孝文帝决心改变鲜卑族风俗,召见群臣。孝孝文帝说: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三十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三十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即改变。但是三十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7、。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欲断诸北语北语,一从,一从正音正音。其年三十已上,。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加降黜。”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方民族北方民族大融合大融合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

8、、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象。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坐,即以席为坐。这是一种很不舒服的坐姿;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坐,即以席为坐。这是一种很不舒服的坐姿;两席屈折,膝向前,上身的体重全部由臀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两席屈折,膝向前,上身的体重全部由臀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易酸麻,久之还可能变形。所以,当高坐具的胡床传入中原后,易酸麻,久之还可能变形。所以,当高坐具的胡床传入中原后,很快受到部份汉人的欢迎,原来的跪姿转

9、变成了坐姿很快受到部份汉人的欢迎,原来的跪姿转变成了坐姿 。胡床最。胡床最初是一种以绳连缀在木头上,可开可合,携带方便,无靠背的折初是一种以绳连缀在木头上,可开可合,携带方便,无靠背的折叠凳,类似今天的马扎。汉人使用胡床,开始只见于军旅,到了叠凳,类似今天的马扎。汉人使用胡床,开始只见于军旅,到了北朝,从宫廷到民间都有人以胡床为坐具。北朝,从宫廷到民间都有人以胡床为坐具。洛阳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洛阳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方方凳凳胡胡床床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北魏孝文帝能在民族融合中起如此重要作用,主要北魏孝文帝能在民

10、族融合中起如此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还是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是因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还是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各族人民各族人民长期接触长期接触民族融民族融合趋势合趋势北魏政北魏政府改革府改革迁都迁都洛阳洛阳改革改革措施措施促进民促进民族融合族融合1.1.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A A、长安、长安 B B、许、许 C C、洛阳、洛阳 D D、殷、殷2.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 A、羯、羯B B、鲜卑、鲜卑C C、氐、氐D D、匈奴、匈奴3.3.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的是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的是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增强国家军事力量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 A、B B、C C、D D、 考一考:四川教育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七年级七年级七年级 上册上册上册上册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改革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