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简约风冬病夏治三伏贴概念及使用方法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567716708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色简约风冬病夏治三伏贴概念及使用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蓝色简约风冬病夏治三伏贴概念及使用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蓝色简约风冬病夏治三伏贴概念及使用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蓝色简约风冬病夏治三伏贴概念及使用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蓝色简约风冬病夏治三伏贴概念及使用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蓝色简约风冬病夏治三伏贴概念及使用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色简约风冬病夏治三伏贴概念及使用方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伏贴何谓三伏贴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如银行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在夏天特定的农历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三伏贴位上,据信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1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所以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敷贴对象为6个

2、月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3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发病的症状。远红外止咳贴湖北普爱药业生产的远红外止咳贴就所说的“三伏贴”,它有化痰止咳、理气平喘。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感冒所致的咳嗽等症。亦可用于该症的冬病夏治。产品性能它是由远红外陶瓷粉和医用压敏胶等组成的穴位贴膏,通过远红外线刺激肺俞穴和大椎穴,起到止咳平喘的作用。远红外法向发生率0.85,持粘性不大于2.5mm,剥离强度1.0N/CN。规格和贮藏方法

3、【规格】50mm40mm,每袋2贴,每盒4袋。【贮藏】密封,阴凉干燥处保存。使用方法1、贴于肺俞穴和大椎穴,先用温湿毛巾擦洗穴位周围皮肤。拆封后慢慢将保护层揭下,将其贴于穴位之上。2、一天更换一次,每次贴敷10-12小时,7天为一疗程。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冬病夏治对于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

4、疾病采取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几千年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是现代规范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贴药方法贴药方法三伏贴就是三伏日,在患者背部特定治疗哮喘的穴位上,贴上化痰定喘的益元膏,以减缓气喘的发作,对于常年受气喘、过敏病所苦的病患,就能有所改善。在这期间,过敏、气喘等疾病症状较轻,毛细孔张开,易由皮肤吸收药效,将元胡、细辛、麝香、白芥子、甘遂等中药磨粉后,姜汁煳丸,敷贴于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上,即完成三伏贴。贴敷后的反应1、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2、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

5、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3、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皮肤科就医。贴敷时间贴敷时间一般成人810小时,儿童46小时,每次4片,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必须经中医辨证论证会更有效,因为病与证不同,同病可能不同证,冬病夏治法适用于虚寒证,禁用于发热,糖尿病,结核病,若是热证,则热更盛,这是必须禁止的。另外价格有相差很大的,其实差别不大,这个药监局都有统一定价,有些医院依靠名气大乱抬价,有些社区不经辨证,所以价格便宜,但效果不好,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是对患者负责,有些患者虽不适这种灸法或贴敷,中医可以选用其他冬病夏治法,如针灸,熏洗,拔火罐,只是灸法或贴敷方便,适宜推广。贴敷疗法三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