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概要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7715809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文化差异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西方文化差异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西方文化差异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西方文化差异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西方文化差异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方文化差异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文化差异概要(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方文化差异概要中西方文化差异概要课题性研究组长:黄月荣组员:魏新宇段家钰何柳青王子琦段欣怡指导老师:刘玮班级:高一2班表达意见表达意见处理问题处理问题三餐三餐领导领导老人的生活方式老人的生活方式自我自我有一则趣谈:一所国际公寓闹火灾,里面住有犹太人、法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犹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的是他的保险箱,法国人先拖出的是他的情人,美国人则先抱出他的妻子,而中国人则先背出的是他的老母。这一趣谈反映了一个事实: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趣向。东方人好曲线 西方人好直线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这种思

2、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寻求世界的对立,是西方哲学的重大课题;“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便成为西方哲学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由此引发的“线性推理”的观念,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探寻世界的统一性,是中国哲学的本色,“亦此亦彼”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譬喻的话,那么中国以“辨证统一”为主的运思途径,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西方的方 东方的圆老外则显得非常没有中国人聪明了,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圆滑的人了吧。见硬就躲,见困难就颠,见便宜就上,见免费的就疯狂。其实,中国的国粹麻

3、将,最能说明中国人见硬就躲,见困难就颠,见便宜就上,见免费的就疯狂的特点。麻将的最大玄机,就在于如何让自己逃避困难,如何跟人跑,并在最恰当时候,抓住机会,使自己当上最牛的机会主义分子!我另外想到的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几句训话:一切要“和为贵”(形容遇困难尽量把困难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不要“不撞南墙不回头”西方的探险 东方的保守在科学方面,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所以,尽管人类历史上四大发明都是出自中国人之手,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造船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但几千人的船队七下西洋,不过为了宣示明王朝的“富有与强大”,但是当麦哲伦的船队环

4、游世界时,当西方人使用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入侵我们时,我们想到的竟然是在大海边再造一处万里长城,思维的保守与守旧,缺乏创新和探险精神由此可见一斑。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发展。西方的个人 东方的国家相对于个人权益,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认为没有国那有家,没有家那有个人,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但也容易忽视个体利益,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经常委曲求全,牺牲自我,甚至付出惨重代价。而西方人更重视

5、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西方宗教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东方文明的国家。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为传统节日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作为一个农业国,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农业,因此,农业活动使得节日更具有地方性色彩。如春节就与一些农业活动,如种植、收获,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另一方面来说,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们的七个主要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七夕节、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

6、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例如,春节与一些农业活动,如种植、收获,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来不断进化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说和传统。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是由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而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人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宗教来反应。与此同时,宗教通过人类对上帝或精神的信仰控制着他们。自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文明浸染后,西方几乎所有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存在于各行各业。因此,节日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众多的西方节日里,与基督教有关的占了

7、38个至多,在英语词汇中也有大量的与宗教有关的单词,可见,宗教对于西方文化的影响非常之大。西方的以人为本 东方的天人合一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

8、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绘画题材的选择与社会的背景息息相关。在宗教兴起的时期,人们开始追求自己的信仰。于是画家也开始以宗教为题材来协助推广宗教教义,来启迪人们心灵,来鼓励人们向善。随着科学进一步发展,人类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人们

9、开始把希望从神转向了自身。自我的觉醒使人们不再盲从、迷信宗教而是客观、理性去遵守教义。西方的感性,东方的理性这时,感性的西方人和理性的中国人却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西方画家在绘画神的同时加入了人,开始让人们思考神和人真的有差别吗?后来的画家在绘画时脱离了宗教,将人-无论贵族还是贫民-当做绘画的主体,这无疑是当时兴起的“以人为本”的写照。他们在画中更多得融入自己的思想,将自己的思想淋漓尽致地借助画笔表现在大众面前,并让人们思考人生,体会生活和疾苦,引发人们的赞叹或同情。而中国的画家在对原有的信仰和统治失望时,他们却在画中表现出了一种遁世的心理。在君主集权统治、等级观念森严的中国,百姓对国家的命运、

10、发展是没有力量左右的,甚至没有发言权。而当时的中国人又是矜持的,他们不会直白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情感。于是很多文人画家就借助绘画隐讳地表达自己思想,还有的干脆对政治失去兴趣,以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清高和超然。然而他们矜持的特质让他们成为一个害羞的群体,这又导致他们具有丰富、细腻的情感。人的情感聚集多了就需要渠道流泻,他们就选择了移情、比喻的方法来表达情感,于是便有了“看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的说法。中国人就是这样把自然界的物体拟人化,再把自己的情感转嫁上去,来隐讳地宣泄自己内心的各种情感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加快文化交流步伐。文化交流是人类交往的产物,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人类交往的

11、广度和深度的发展,文化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层次越来越深,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冷战结束之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日益发展。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的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发展日益将整个世界紧紧连在一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至最不发达国家,都不能自外于这一历史潮流,都必须在这一浪潮中趋利避害,以求得自己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必然促进全球性的文化大交流,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看待同样问题时,可能存在着很多的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如何求同存异,进行有效的沟通都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加强了解中西文化的不同,认识到两者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不同的现状,并以此作为相互交流的基础,才能增强双方文化的沟通、了解,促进经济的交流和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国策,特别是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给予了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双方相互学习的机会。文化是没有对错的,重要的是在中西文化交往中,保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西方文化的长处,将两种文化相互融合、互补、与时俱进,才能在商界、学界或是政界取得更大的成就谢谢 谢谢结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