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1课件 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7709057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1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1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1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1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1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1课件 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1课件 人民版必修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漢中央政制秦漢中央政制 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 (秦至漢初秦至漢初)源於西周以來的封建政府三公共分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丞相負責政治上一切實際的責任,是皇帝的副官 御史大夫用以監察百官,為君主耳目 太尉掌理全國軍事 三公之中以丞相權力最大,地位高尚,是政府的領袖 九卿官員多為負責管理皇室和朝廷庶務秦代的三公九卿制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 丞相丞相 丞相起源於封建時代的宰、相性質漸由相禮之官變為總理國政的官員丞相具備選用百官 執行賞罰與政事的最高決策權 秩萬石,地位和權力極大,均在太尉、御史大夫之上秦國丞相始置於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分為左右丞相二人。武王死後,秦只設一相,是為相國,名義較丞

2、相更為尊崇。如在秦王政時期的呂不韋和二世時的趙高。丞相管事範圍每每包括全國政務,如對百官有任免、考課、懲罰的權利,又對皇帝有封駁諫諍權利。秦代的三公九卿制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御史原為皇帝近臣,專責記事戰國時受為君主所親信,用以監察百官,為君主耳目,漸至變成糾彈官邪的官,以輔助丞相監察百官。權力及地位次於丞相 御史大夫之下設有御史中丞、御史丞、侍御史。當中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副手,長駐宮廷,管理皇室一切事務。秦代的三公九卿制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太尉太尉 太尉起源於戰國時的尉, 最初只是君主的侍衛,其後漸變為國家的武官,如秦昭襄王時的白起。秩萬石,為國家最高的軍官,協助皇帝掌管全國軍

3、事地位及權力都均在丞相之下秦代的三公九卿制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九卿九卿九卿的官員行政效率很高,故與三公並稱官員多為中央次級官員,負責管理皇室和朝廷庶務九卿的職責仍不離皇室事務,體現出化家為國的精神 所指的九卿並非實際名額,只是一個總稱秦的九卿官員只須對天子及丞相負責,行事權較大如有廷尉,掌刑法,及宗正,掌宗室事務,即掌管皇帝的家族漢的三公九卿制漢的三公九卿制 - 丞相丞相仍為中央政府的最高長官高祖即位後以蕭何為丞相,末年改丞相為相國,仍以蕭何任命。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曹參死後漢改相國為左右丞相,以右丞相尊先 。到後期文帝二年,又撤左右丞相,改置丞相一人,甚至到哀帝時,丞相改名為大司徒。丞相

4、府下又設十五曹,分掌全國事務,如東曹及西曹,曹主管稱為橡,多由丞相史兼任。漢代的三公九卿制漢代的三公九卿制 -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漢代御史大夫的權力很大,無論是皇帝詔書,丞相上書也由他轉達。由秦代輔助丞相監察百官而轉為對丞相進行監視與制衡的作用。 漢代御史大夫一職,多用皇帝的親信出任其權力有時超過丞相,如在景帝時的晁錯,武帝時的張湯,趙禹等 雖然受到重用,但其地位與丞相仍有很大的差距,秩中二千石 漢代的三公九卿制漢代的三公九卿制 - 太尉太尉 漢時太尉並無軍事實權,發兵權掌於君主和丞相手中地位和權力在丞相之下雖秩萬石,但因實權不大,故時置時廢,其職位可由丞相兼任 武帝建元二年,廢太尉,元狩四年

5、改置大司馬,但為一虛銜,軍權真正在將軍手上 漢代的三公九卿制漢代的三公九卿制 - 九卿九卿 與秦代的九卿官員一樣,主要是管理皇室和中央政府的事務 其名稱以及職掌大多是由秦代演變而來的,如奉常改為太常,管宗廟、祭祀、禮儀、天象、醫藥、教育方面的事務,下有史令、太祝令、太樂令、太卜令。可直接授命於皇帝 行事較少約束秦漢中央政制的演變秦漢中央政制的演變 內朝的形成與侵奪相權內朝的形成與侵奪相權 令近臣充當尚書等內廷近侍,出入內廷,共商國事,侍中、尚書等因而掌握實權,形成了內朝丞相變成大將軍的部屬,外朝官只有加侍中、給事中等銜,方能參與內朝決策 以丞相為首的外朝變為執行命令的官員,而由外戚或宦官等組成

6、的內朝則參與決策。 決策權不再落入丞相手中,尚書權力日增,相權進一步的削弱 三公並立制出現三公並立制出現西漢時期,以大司馬、大司空與丞相為三公,並為宰相東漢又把官名去掉大字,以暗示地位下降丞相改名為司徒,將軍改為太尉,御史大夫為司空軍政大權與決策權仍為內朝尚書擁有相權特重權力的性質已完全變化,丞相制已不再存在。尚書權力膨脹尚書權力膨脹 東漢光武帝事歸台閣的措施使權力移至尚書台, 成為國家政務的中樞機構。外朝官員若要參預國政,必須加侍中、錄尚書事、給事中等銜,三公的權力更形低落,軍政大權落入尚書令手中尚書令主要掌章詔命的傳達,三公不得預聞 雖未經法理上的承認,尚書已有審駁詔命及參議朝政的權 。

7、東漢和帝以後,尚書令的權力給外戚,宦官奪去,大權旁落,宰相之實際權力並都被削。 秦漢中央政制的特色秦漢中央政制的特色(優點及影響優點及影響)A)丞相對皇權起制衡的作用,以免皇權過分膨漲B)丞相制結構簡單,能靈活處理,提升行政效率,行政支出較少C)三公職權分明,並無爭議D)完善的監察制度能產生制衡作用,如:丞相之後的尚書掌權, 能由御史大夫及御史中丞負責監察及後能演變成御史台,一個專門的監察的機關E)有利中央實行中央集權 F)不復有貴族世襲封建制度之存在 G)為日後的中央政制奠定基礎秦漢中央政制的特色秦漢中央政制的特色(缺點及影響缺點及影響)A)三公九卿制仍有濃厚的家族色彩,如九卿大部分職權與皇室有關,完全牽涉國家者B)三公九卿的關係,亦含混不清,如御史大夫與諸卿之間,並無聯繫,但又可統領諸卿 C)君主/丞相獨裁,各人懷有野心,對政權不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