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基础ppt课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7689038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765 大小:9.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学基础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65页
人体解剖学基础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65页
人体解剖学基础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65页
人体解剖学基础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65页
人体解剖学基础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学基础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学基础ppt课件(7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护理、助产专业第2版)人体 解 剖 学 基 础1 编 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晓谟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王 珂 周口卫生学校 王明鹤 郑州市卫生学校 代加平 宜宾卫生学校 刘东方 吉林职工医科大学 吴 涛 凉山卫生学校 周 光 威海市卫生学校 胡 哲 包头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钟富良 桐乡市卫生学校 袁耀华 郑州市卫生学校解 剖 学 基 础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护理、助产专业第2版)2第一章 绪论于晓谟 学习要点1人体解剖学基础的定义。2人体的组成。3人体解剖学基础的常用术语。学习内容:人体解剖学基础的定义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人体解剖学基础的学习观点和方法人

2、体的组成人体解剖学基础的常用术语3 一、人体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人体解剖学基础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第一章 绪论 4二、人体解剖学基础的学习观点与方法 (一)四大观点 进化的观点 结构和功能相联系的观点 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第一章 绪论5二、人体解剖学基础的学习观点与方法(二)方法(三勤) 勤动脑 勤动口 勤动手 第一章 绪论6三、人体的组成 1、细胞 是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织 由许多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借细胞间质结合在 一起构成的细胞群。 3、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为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4、系统 形态不同,功能相关,

3、共同完成一种连续功能的器官组合。第一章 绪论7人体系统: 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系统组成歌诀:运动消化和呼吸, 泌尿生殖脉管系,感觉神经内分泌 ,九个系统要牢记。三、人体的组成第一章 绪论8三、人体的组成 内脏的概念:大部分器官位于体腔内,并借一定的孔裂与外界相通的系统称为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第一章 绪论9三、人体的组成 人体形态分部 头、颈、躯干和四肢四部分。第一章 绪论10四、常用解剖术语(一)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第一章 绪论11四、常用解剖术语

4、(一)方位以解剖学姿势为准 :1.上和下 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2.前和后 近胸、腹面者为前,近腰、 背面者为后。3.内侧和外侧 近正中线者为内侧, 反之为外侧。第一章 绪论12 4.内和外 凡属空腔器官,近腔者为内,远腔者为外。 5.浅和深 接近皮肤或器官表面者为浅,反之为深。 6.近侧和远侧 在四肢,近躯干者为近侧,反之为远侧。(二)方位第一章 绪论13用于描述关节的运动形式,以解剖学姿势为准 1.轴 垂直轴:为上下方向的垂线,与人体的长轴平行。矢状轴:为前后方向的水平线,与人体长轴垂直。冠状轴:为左右方向的水平线,与垂直轴和矢状轴相互垂直。(三)轴和面第一章 绪论142.面 矢状面:沿

5、前后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其中,将人体分为左、右对称两部分的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冠状面:沿左右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水平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且与矢状面和冠状面垂直的切面。 器官的切面:沿器官长轴所作的切面为纵切面,与长轴垂直的切面为横切面。 第一章 绪论15学习要点被覆上皮的特点及各类被覆上皮的分布。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主要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分类。突触及神经纤维的概念。第二章 基本组织16第二章 基本组织 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 细胞间质位于细胞之间,对细胞有支持和营养作用。人体的组织据其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上皮组

6、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类基本组织。17上皮组织简称上皮,由大量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上皮组织按其分布和功能,可分为: 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第一节 上皮组织18一、被覆上皮共同特征:细胞多,间质少,紧密排列呈层或膜状上皮细胞有极性,即细胞的一端朝向腔面或体表,称游离面,与游离面相对的另一端称基底面,基底面依靠一层匀质状的薄膜即基底膜与深面的结缔组织相连接 上皮组织无血管上皮组织内常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分布第一节 上皮组织19 (一)被覆上皮的类型及结构 单层上皮复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根据排列层数及细胞形态可分为第一节

7、上皮组织201、单层扁平上皮 镜下观: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垂直切面上,细胞扁薄,核扁圆位于细胞中央。分布:心、血管及淋巴管的内表面-内皮有利于物质交换及血液和淋巴的流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间皮可减少活动时器官间的摩擦第一节 上皮组织212、单层立方上皮镜下观: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垂直切面上,细胞呈立方形,核圆、居中。分布:小叶间胆管、甲状腺滤泡及肾小管等处。功能:分泌、吸收。第一节 上皮组织22、单层柱状上皮镜下观: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垂直切面上,细胞为柱状,核长圆形,位于细胞近基底部,其长轴多与细胞长轴一致。 分布:胃、肠、胆囊和子宫、输卵管等器官。功能:保护、吸收和分泌。第一

8、节 上皮组织23、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镜下观: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细胞表面有大量纤毛;杯状细胞可以分泌粘液。分布: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粘膜。功能:清洁、保护。第一节 上皮组织245复层扁平上皮 (复层鳞状上皮)镜下观: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形状不一,基底细胞为矮柱状,中部为数层多边形细胞,浅层为扁平细胞。分布:皮肤表层,口腔、食管、肛门和阴道等内表面。功能:耐摩擦、抗磨损、保护和修复。第一节 上皮组织256变移上皮特点: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形态和层数可随器官的收缩与扩张状态而变化。分布:肾盂、输尿管、膀胱等泌尿道粘膜。功能: 保护。第一节 上皮组织26(

9、二)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1、上皮细胞游离面 (1)微绒毛(2)纤毛2、上皮细胞侧面 紧密连接 中间连接 桥粒连接 缝隙连结3、上皮细胞基底面 与基膜相连第一节 上皮组织27 第一节 上皮组织二、腺上皮和腺腺细胞: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腺上皮:主要由腺细胞构成,专门行使分泌功能的上皮。腺或腺体:由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器官。根据腺排出分泌物的方式可分:外分泌腺 内分泌腺28第二节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由少量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特点: 细胞少,但种类多,散在间质中,无极性分布 细胞间质多,间质可分为基质和纤维 具有连结、支持、营养、运输和保护作用29结缔组织是体内分布最广泛,形式最多样的一类组织:结缔组

10、织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第二节 结缔组织30一、固有结缔组织即狭义的结缔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蜂窝组织)细胞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数量少,但种类多,主要有: ()成纤维细胞: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镜下观:细胞呈多突扁平形状,核大,呈卵圆形,染色浅,有个核仁。功能:合成纤维和基质。第二节 结缔组织31()巨噬细胞:镜下观: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有较小的突起,核小而圆,染色较深。功能:变形运动、吞噬、参与免疫反应。第二章 基本组织32()浆细胞:镜下观: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形,常偏于细胞一侧。功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称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肥

11、大细胞:镜下观: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形且小,染色浅。细胞质内充满了粗大的嗜碱性颗粒。功能:颗粒内含有肝素、组织胺和慢反应物质等。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慢反应物质与过敏反应有关。第二章 基本组织33()脂肪细胞:镜下观:体积大,呈球形,含有脂滴。功能:合成和贮存脂肪,参与脂类代谢。()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一种原始、幼稚的细胞,多 分布在毛细血管周围。细胞间质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多,由纤维和基质组成。(1)纤维:包埋在基质内,可分为:胶原纤维:数量最多,新鲜时呈白色,有光泽,故又名白纤维。具有很强的韧性,抗拉力强。第二节 结缔组织34弹性纤维:在新鲜状态时呈黄色,又名黄纤维。具有很强的

12、弹性,弹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网状纤维:纤维很细,分支多,并连接成网。主要存在于网状组织。()基质:无色透明的无定形胶状物,有一定粘性。化学成分:蛋白多糖和水。第二章 基本组织35(二)致密结缔组织特点:细胞和基质成分少,纤维成分多。分布:肌腱、韧带、真皮及器官被膜等处功能:支持、连接和保护等。(三)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并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若干脂肪小叶。分布:浅筋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功能:储存脂肪、维持体温、缓冲机械性外压、参与物质代谢、支持和保护作用。第二节 结缔组织36(四)网状组织主要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分布: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等处,功能:为血细胞和淋巴细

13、胞的发育提供所需要的微环境 。第二节 结缔组织37二、软骨组织和骨组织(一)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1软骨细胞 镜下观:在软骨周边部分为幼稚软骨细胞,较小,呈扁圆形,常单个分布。越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越成熟,体积逐渐增大,变成圆形或椭圆形。第二节 结缔组织382细胞间质 呈均质状,由凝胶状基质和纤维构成。纤维主要有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第二章 基本组织39(二)软骨软骨是由软骨组织和覆盖其表面的软骨膜构成。根据其基质中所含纤维成分的不同,软骨可分为三种: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三种软骨的比较如下:第二节 结缔组织40第二节 结缔组织分类结构特点分布透明软骨胶原纤维少,纤维和基质折光

14、率一致,鼻、喉、气管、肋软骨、切片上看不到纤维关节软骨等处弹性软骨基质中大量弹性纤维交织成网耳廓、会厌等处纤维软骨基质中大量胶原纤维束平行或交叉排列椎间盘、耻骨联合及关节盘等处41(三)骨组织由细胞和钙化的细胞间质组成。1.骨组织的基本结构()骨细胞:镜下观:细胞呈多突起扁平椭圆形,胞体位于骨陷窝内;突起多而细长,相邻细胞突起借缝管连接相连,包埋在骨小管内。()细胞间质(骨质):由大量胶原纤维和钙盐组成。第二章 基本组织42第二节 结缔组织2. 骨组织分类根据骨板的排列方式不同,骨组织构成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结构致密,由规则排列的骨板构成。骨板分三类:环骨板 哈佛系统(骨单位) 间骨板

15、 ()骨松质:结构疏松,由许多细片状或针状骨小梁交织而成。43三、血液 红色液态的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成人血液量40005000ml,占体重的。(一)血浆-淡黄色透明的液体,约占血液容积的55成分:约90是水,其余为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酶、激素、糖、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及代谢产物等。血清-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黄色清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第二节 结缔组织44(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正常值如下:红细胞(RBC) 男:(4.55.5)1012/L 女:(3.54.5)1012/L白细胞(WBC)(410)109/L 血小板(Pt)(100

16、300)109/L 中性粒细胞50%70%嗜碱性粒细胞0%1%嗜酸性粒细胞0.5%3%淋巴细胞20%30%单核细胞3%8%第二节 结缔组织45.红细胞 镜下观:细胞呈双面凹圆盘状,无细胞核、细胞器,胞质内充满淡红色的血红蛋白(Hb)。功能:运输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正常成人,男性为120150g,女性为110140g。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每天有大量新生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第二节 结缔组织46白细胞 镜下观:细胞一般较红细胞大,呈球形,有核。根据白细胞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第二节 结缔组织中性粒细胞50%70%嗜碱性粒细胞0%1%嗜酸性粒细胞0.5%3%淋巴细胞20%30%单核细

17、胞3%8%有粒白细胞无粒白细胞47(1)中性粒细胞:镜下观:胞核呈腊肠或分叶状,一般分为叶,以叶者居多;胞质内有很多细小的淡紫红色的中性颗粒。功能:变形运动和吞噬异物,起重要的防御作用。 (2)嗜酸性粒细胞:镜下观:胞核多分为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橘红色嗜酸性颗粒。功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释放组胺酶灭活组织胺,从而减轻过敏反应。第二节 结缔组织48嗜碱性粒细胞:镜下观:胞核分叶或呈“”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嗜碱性颗粒,染成深蓝色。功能:颗粒内含有肝素、组织胺等。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等参与机体过敏反应。第一节结缔组织49(4)淋巴细胞: 镜下观:细胞大小不

18、等。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着色深,呈深蓝色;胞质很少,染成天蓝色。 根据细胞膜的表面结构和免疫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淋巴细胞-能识别、攻击和杀灭异体细胞淋巴细胞-能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第二节 结缔组织第二节 结缔组织50(5)单核细胞: 镜下观:体积最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常呈肾形、马蹄铁形或扭曲折叠的不规则形;胞质较多,常染成灰蓝色。功能: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一定的吞噬能力。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1248h,然后进入结缔组织或其它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第二节 结缔组织51血小板-骨髓内巨核细胞胞质脱落而成的胞质碎块镜下观:体积很小,一般呈双凸盘状。功能:参与凝血和止血。第二节 结缔组织52

19、肌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类。 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又称肌纤维;肌细胞的细胞膜称肌膜;细胞质称肌浆。一、骨骼肌(一)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 镜下观:肌纤维一般呈细长圆柱状,细胞核呈扁椭圆形,数量较多,位于细胞周边近肌膜处。肌浆内有许多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 第三节 肌组织53肌原纤维呈细丝状,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许多明暗相间的明带(I带)和暗带(A带)。相邻肌原纤维的明带和暗带都准确地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暗带中央有一条浅染窄带称H带,H带中央有一条深染的M线(膜)。明带中央有一条深染的Z线(膜)。肌节-相邻两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每个肌节均由1/2 明带+暗带

20、+1/2 明带组成,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第三节 肌组织54(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1肌节-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2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位于A带与I带交界处,围绕于每条肌原纤维的周围,是兴奋从肌膜传入肌纤维内的通道。第三节 肌组织553肌浆网-位于横小管之间,其中部纵行包绕每条肌原纤维的称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与小管平行称终池。横小管及其两侧的终池合称三联体。肌浆网膜具有调节肌浆中钙离子浓度的功能。第三节 肌组织56第三节 肌组织二、心肌心肌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分布于心及邻近心脏的大血管根部 (一)心肌纤维的一般结构 镜下观:呈短圆柱状,常有分叉,互连成网。一般只

21、有一个核,核呈椭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相邻心肌纤维之间有一条染色较深的带状区,称闰盘。闰盘是心肌纤维间的连接结构。第二章 基本组织57(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肌原纤维不如骨骼肌明显;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水平; 肌浆网稀疏,纵小管不发达,终池少而小,多见于横小管的一侧,故通常只有二联体。 第三节 肌组织58三、平滑肌由平滑肌纤维构成,分布于内脏器官和血管等中空性器官的管壁内。镜下观: 呈长梭形,长短不一,有一个椭圆形的核,位于细胞中央。第二章 基本组织59第四节 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细胞是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又称神经元,具有感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的

22、功能。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着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等作用。 60一、神经元(一) 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胞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突起分树突和轴突。第四节 神经组织胞体突起细胞膜细胞质(特殊结构:尼氏体、神经原纤维)细胞核树突轴突61第四节 神经组织1胞体-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镜下观:形态多样化,有圆形、锥体形、梭形和星形等。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着色浅;胞质内有许多细胞器,其中特殊结构有:(1)尼氏体:强嗜碱性的斑状或颗粒状,轴丘处无。具有合成蛋白质和神经递质的功能。(2)神经原纤维:呈细丝状,交错排列成网,并伸入到树突和轴突内。它们除了构成神经

23、元的细胞骨架外,还与营养物质、神经递质及离子运输有关。 第二章 基本组织62第四节 神经组织2突起 为胞体局部胞膜和胞质向表面伸展形成,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1)树突 每个神经元有一至数个树突,较粗短。功能:接受刺激。 (2)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细而长。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常呈圆锥形,称轴丘。功能:传导神经冲动和释放神经递质。第二章 基本组织63第四节 神经组织(二) 神经元的分类按神经元突起的数量分三类: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第二章 基本组织64第二章 基本组织第四节 神经组织按神经元的功能分三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

24、神经元)。 65(三)突触第四节 神经组织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相接触所形成的特殊结构,是信息传递的重要部位。据其接触部位不同,可分为:轴一体突触 轴一树突触 轴一轴突触据其传递信息的方式,可分为:电突触 化学突触 (最常见的一种连结方式) 第二章 基本组织66第二章 基本组织第四节 神经组织化学性突触的结构电镜下观察: 化学性突触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出间隙突触后膜-相应受体,接受神经递质67第四节 神经组织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散在于神经元之间,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中枢神经胶质细胞和周围神经胶质细胞两类。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主要有四种:星形胶质细胞 少

25、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第二章 基本组织68第四节 神经组织三、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一)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及包绕在其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根据是否有髓鞘可分为: 有髓神经纤维 无髓神经纤维第二章 基本组织69第四节 神经组织(二)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是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按功能分为:感觉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第二章 基本组织游离神经末梢有被囊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70第二章 基本组织练习题选择题A型题1基本组织不包含(D)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 C肌组织 D淋巴组织 E神经组织2下列哪一项不是上皮组织的特点(C)A细胞多排列紧密 B细胞间质少 C含丰富的血管 D

26、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E分游离面和基底面713分布在呼吸道内表面的上皮是(E)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C复层扁平上皮 D变移上皮 E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4复层扁平上皮分布范围错误的是(E)A口腔B表皮C食管 D阴道壁E输尿管第二章 基本组织725血液的组成成分是(C)A红细胞和白细胞 B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C血浆和血细胞 D血清和血细胞E血浆、血清和血细胞6血浆和血清的区别为(B)A含水的不同B有无纤维蛋白原 C含糖的不同D有无维生素 E有无酶7男性正常血红蛋白含量为(A)A120g150g/100ml B110 g/100mlC110120 g/100ml D110140 g/100ml

27、E910 g/100ml第二章 基本组织73B型题A单层柱状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C内皮D间皮 E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8分布于心脏、血管的内表面(C)9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D)A5070%B0.5%3%C3%8%D0%1% E2530%10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A)11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B) 第二章 基本组织74X型题12关于疏松结缔组织特点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C D E)A细胞种类多 B细胞排列有极性(两个面) C细胞数量和分布因部位和功能而不同 D细胞间质多 E分布广泛13骨骼肌(A B C D)A肌纤维呈细长的圆柱状 B细胞核数量多,位于肌膜下 C有明暗相间的横

28、纹 D细胞质内含有大量的肌原纤维 E是不随意肌第二章 基本组织75填空题1分布于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_,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等处的单层扁平上皮称_。2B淋巴细胞参与_;T淋巴细胞参与_。3肌组织根据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_、_和_三种。4神经组织由_和_组成。第二章 基本组织76 思考题1.当你用指甲抓挠身体表皮时,会出现一道道的划痕,但并不出血。请运用有关被覆上皮的知识解释: (1) 身体表皮为何种上皮? (2) 为何受伤后不会出血?2.一女性血常规检查:红细胞(RBC )3.71012/L;白细胞(WBC)8109/L;中性粒细胞42% ;淋巴细胞64%;血小板(Pt

29、)120109/L。医生诊断为:病毒性感冒。(1) 以上指标哪些异常?(2) 此人是否伴有贫血?(王明鹤) 第二章 基本组织771.运动系统的组成。2.骨的形态分类和结构。3.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运动。4.脊柱、胸廓的组成。5.颅骨的组成及颅的整体观6.上、下肢骨各骨的位置及主要结构。7.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组成及特点和主要运动形式。8.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及特点和主要运动形式。9.骨盆的组成,男女性骨盆的差异。10.全身主要肌的位置及作用。 第三章 运动系统 周光 王珂 78运动系统组成: 骨:与骨连结连结形成骨骼,构成人体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并参与运动,充当杠杆 骨连结:在运

30、动中作为支点,起枢纽作用 肌肉:运动中赋予动力 第三章 运动系统 79第三章 运动系统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一、概述(一)骨骨是坚硬的器官,成人约有206块 1、骨的分类和形态按部位: 颅骨 躯干骨 四肢骨80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根据骨的外形可分为:(1)长骨:呈管状,其中部称为骨干或骨体;两端较膨大,称为骨骺,一般都具有光滑的关节面;骨干内部的空腔称骨髓腔。分布于四肢。 (2)短骨:短小,近似立方形,多成群分布,如腕骨和跗骨等 。(3)扁骨 :扁薄,呈板状,如颅盖诸骨,以及胸骨和肋骨等。 (4)不规则骨:外形不规则,如椎骨和颞骨等 第三章 运动系统81骨髓 骨质 骨密质 骨松质 骨膜 红骨髓 黄骨

31、髓 骨 重点提示骨折的愈合主要靠骨膜来完成,如手术中骨膜剥离太多或损伤过大,则会延迟骨折愈合。第三章 运动系统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2、骨的结构82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骨髓:质地柔软,富含血管,充填于髓腔和松质间隙内。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是造血的场所,胎儿和婴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从6岁前后开始,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造血细胞逐渐减少,脂肪细胞逐渐增多,到成年时,几乎都已转变成为黄骨髓。髂骨、胸骨和椎骨等处的红骨髓,终生保存重点提示临床上需检查骨髓的造血功能时,多在髂骨、胸骨和椎骨等处进行穿刺,抽取骨髓进行检查。第三章 运动系统83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3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骨的化学成分分无机质和

32、有机质两类。成人的骨中有机质约占骨重的13,无机质约占23,二者结合使骨既有坚硬性,又有弹性和韧性,能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不变形。重点提示幼儿的骨,有机质的比例较成人高,骨的弹性和韧性都较大,在外力的影响下,易弯曲变形,而不易发生完全性骨折,临床上称为青枝骨折;老年人的骨,无机质的比例较大,因此脆性增加,易因外力而引起完全性骨折。 第三章 运动系统84 第三章 运动系统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4骨的发生和生长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膜化骨 如颅盖骨和面颅骨的发生软骨化骨 如躯干骨和四肢骨的发生85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二)骨的连结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骨连结。根据骨连结的构造形式,可分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33、1直接连结 骨与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相连,其间没有腔隙,运动性能很小或完全不能运动。如颅骨之间的缝及椎骨之间的椎间盘等第三章 运动系统86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2间接连结 又称滑膜关节或关节,是骨与骨之间借膜性的结缔组织囊相连。(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构成关节各骨的邻接面,表面覆有关节软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性囊,附于关节面的周缘或其附近的骨面上。 关节腔:关节囊的滑膜和关节软骨所围成的密闭腔隙,内含少量滑液。腔内为负压,有助于关节的稳固性。第三章 运动系统87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2)关节的辅助结构:有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半月板等。韧带有增强关

34、节的稳固性和限制关节的运动幅度等作用。关节盘和关节半月板可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增加关节的运动形式和扩大关节的运动幅度。 第三章 运动系统88(3)关节的运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屈和伸:骨绕关节冠状轴进行的运动。一般说,两骨之间角度变小的动作为屈;角度变大的动作为伸。内收和外展:骨绕关节矢状轴进行的运动。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的动作,称内收;远离正中矢状面的动作,称外展。旋转:骨绕关节垂直轴进行的运动。骨的前面转向内侧的动作,称旋内;转向外侧的动作,称旋外。环转:屈、外展、伸和内收四种动作的连续运动。运动时,骨的近侧端在原位转动,远侧端作圆周运动。 第三章 运动系统 89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重点提示关

35、节运动幅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关节面大小的差别。关节面大小差别愈大,运动的幅度也愈大;反之,则较小。此外,关节韧带的发达程度和附近骨突的形态,对关节的运动幅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关节运动幅度愈大,其稳定性愈差。 第三章 运动系统90 二、躯干骨及其连结躯干骨包括椎骨、胸骨和肋,它们借骨连结构成脊柱和胸廓。 (一)脊柱 位于躯干后壁的正中,由33块椎骨组成。参与胸廓、腹后壁和骨盆的构成,具有支持体重、保护内部器官和运动等功能。 第三章 运动系统91 1.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1)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由前部的椎体和后部的椎弓构成,椎体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全部椎骨的

36、椎孔连成椎管,管内容纳脊髓。椎弓分为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椎弓根。相邻椎弓根围成椎间孔,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椎弓发出7个突起,向后方伸出的一个,称棘突;向两侧伸出的一对,称横突;向上方和下方各伸出的一对突起,分别称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 第三章 运动系统92(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颈椎:椎体较小,横突的根部有横突孔,孔内有血管通过。棘突较短,第26颈椎棘突的末端有分叉。第1颈椎:又称寰椎,呈环形,无椎体和棘突。 第三章 运动系统93第2颈椎:又称枢椎,椎体有一个向上方的齿突。第7颈椎:又称隆椎,棘突较长,末端无分叉重点提示当头前屈时,第7颈椎棘突特别隆起,易于触及,是计

37、数椎骨序数和针灸取穴的标志 第三章 运动系统94胸椎:在椎体侧面的上、下缘和横突末端的前面,都有与肋相连结的关节面 称肋凹。棘突细长,斜向后下方腰椎: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方向后伸 ,棘突间隙较宽重点提示腰椎棘突间隙较宽,临床常选第34或第45腰椎间隙进行穿刺。 第三章 运动系统95 骶骨 呈三角形,底朝上,尖向下。底与第5腰椎体相接,其前缘的中份向前突出,称骶岬。尖向下接尾骨。骶骨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有四对骶前孔和四对骶后孔。骶骨内的纵行管道,称骶管,构成椎管的下部并与骶前、后孔相通。骶管的下口呈三角形,称骶管裂孔。骶管裂孔的两侧各有一个向下的突起,称骶角重点提示骶骨的岬,为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

38、标志;骶角,是骶管麻醉时确定进针部位的标志 第三章 运动系统96(3)椎骨的连结椎骨之间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相连结。椎间盘: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其周围部称纤维环,由多层呈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构成;中央部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称髓核。 第三章 运动系统97韧带:连结椎骨的韧带有长、短两类。 长韧带接近脊柱全长,共有三条,即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棘上韧带。前、后纵韧带连结椎体和固定椎间盘,限制脊柱过度伸和屈。棘上韧带连于各个棘突的尖端,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短韧带连结相邻的两个椎骨。有连于相邻两椎弓板之间的黄韧带和连于相邻棘突之间的棘间韧带。 。 第三章 运动系统98重点提示椎间盘坚韧而有弹性,

39、能牢固连结椎体,允许椎体之间有少量的运动。当脊柱运动时,髓核在纤维环内可发生轻微的变形和运动。纤维环的后部较薄弱,尤其是后外侧部缺乏韧带加强,故当猛力弯腰或劳损引起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可突向椎间孔或椎管,压迫脊神经或脊髓,临床上称为椎间盘突出症。重点提示腰椎穿刺时,穿刺针经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时,可以感觉到上述3层阻力。 第三章 运动系统99关节 脊柱的关节有关节突关节和寰枢关节。关节突关节由相邻两个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组成,运动幅度很小。寰枢关节由寰椎和枢椎组成,以齿突为轴,可使寰椎连同头部作旋转运动。此外,脊柱与颅之间还有寰枕关节,由寰椎和枕骨构成,可使头作前屈、后伸和侧屈运动。 第三

40、章 运动系统1002.脊柱的整体观(1)前面观:可见脊柱的椎体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到第二骶椎为最宽,从骶骨耳状面以下又渐次缩小。(2)侧面观 可见脊柱有4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重点提示 :脊柱的弯曲增强了脊柱的弹性,可维持人体的重心稳定和减轻震荡,保护脑和胸腹盆腔器官。 第三章 运动系统101(3)后面观:可见棘突纵行排列成一条直线。颈椎的棘突水平伸向后方,胸椎的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较紧密;腰椎的棘突水平向后伸出,棘突间的距离也较大。3.脊柱的运动 可作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 重点提示:脊柱运动幅度最大的部位在下颈部和下

41、腰部,同时脊柱的损伤也以这两处较为多见。 第三章 运动系统1021.胸骨 位于胸前壁正中,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柄的上缘,中部微凹,称颈静脉切迹,两侧有锁切迹。(二)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连结而成 胸骨柄和胸骨体的连结处形成微向前凸的结构,称胸骨角。 重点提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常作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两者形成胸骨角平面 第三章 运动系统103第三章 运动系统2.肋 在肋前端,第1肋与胸骨柄直接相连;第27分别与胸骨的外侧缘形成胸肋关节;第810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的下缘,形成一条连续的软骨缘,称肋弓;第11和第12肋

42、游离于腹肌内,故称浮肋。 肋骨 肋沟 肋软骨1043胸廓的整体观成人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形,上窄下宽。胸廓有上、下两口: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对肋和胸骨的颈静脉切迹围成;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和第十一对肋、两侧肋弓及剑突围成。两侧肋弓在中线构成向下开放的角,称胸骨下角,角内夹有剑突。胸廓上、下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称肋间隙 第三章 运动系统1054胸廓的运动 主要表现在呼吸运动。由于肋的位置向前下倾斜,在呼吸肌的作用下,可引起肋的前端上升或下降。所以,肋前端上升,胸廓向两侧和前方扩大,胸廓的容积也相应增大,引起吸气;肋前端下降,胸廓恢复原状,容积也随着缩小,导致呼气。 (三)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

43、志 有第七颈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骶管裂孔和骶角等。第三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106三、颅骨及其连结 颅骨23块(听小骨3对除外)(一)颅的组成 颅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由8块颅骨构成。其中不成对的从前向后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有顶骨和颞骨。颅腔的顶称颅盖,底称颅底。构成颅盖的骨,自前向后依次是额骨、左右顶骨和枕骨,以及顶骨外下方的颞骨。额骨、枕骨和颞骨分别从前、后和两侧弯向内下,参与颅底的构成。位于颅底中央的是蝶骨,蝶骨中部的前方是筛骨。 第三章 运动系统107 面颅位于颅的前下部,由15块颅骨构成,其中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成对的有

44、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和下鼻甲,它们形成面部的骨性基础。上颌骨位于一侧面颅骨的中央。上颌骨的外上方是颧骨,上颌骨的内侧面参与鼻腔外侧壁的构成。两侧上颌骨的下方是下颌骨。 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其他颅骨都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第三章 运动系统108(二)下颌骨的形态 分一体和两支。主要结构:牙槽弓、牙槽、颏孔、冠突、髁突、下颌角、下颌孔、下颌管(三)颅的整体观1颅顶面观 : 冠状缝 矢状缝 人字缝2颅底内面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1)颅前窝 主要结构:筛板、筛孔(2)颅中窝 主要结构: 视神经管、眶上裂、垂体窝、圆孔、卵圆孔、棘孔、颞骨岩部 第三章 运动系统109(3)颅后窝 主要结构:枕骨

45、大孔、颈静脉孔、内耳门、乙状窦沟、舌下神经管3颅底外面观主要结构:鼻后孔、骨腭、枕骨大孔、枕外隆突、枕髁、颈动脉外口、茎突、茎乳孔、乳突、下颌窝、关节结节 第三章 运动系统 1104颅侧面观颞窝的内侧壁由额、顶、颞、蝶四骨构成,四骨的会合处称翼点 。主要结构:乳突、外耳门、颧弓、翼点 重点提示翼点处骨质较薄,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通过,故外伤骨折后易伤及该血管,引起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5颅前面构成:眶和骨性鼻腔(1)眶:容纳视器,斜向内后,经视神经管与颅中窝相通。在眶上缘的内、中13交界处有眶上切迹或眶上孔。在眶下缘中点的下方约lcm处有与眶相通的眶下孔。 第三章 运动系统111(2)骨性鼻腔骨性

46、鼻中隔由矢状位的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组成主要结构: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蝶筛隐窝(3)骨性鼻旁窦 有四对,分别是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位于同名骨内。重要提示上颌窦常深入上颌牙槽弓,故上颌牙的病变,有时可波及上颌窦。鼻旁窦有减轻颅骨之重量及产生共鸣、协助发音之功能。 第三章 运动系统112(四)颅骨的连结 只有下颌骨与颞骨之间以颞下颌关节相连。颞下颌关节(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髁突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组成,关节囊较松弛,关节腔内有关节盘。两侧颞下颌关节必须同时运动,可作开口、闭口和前后、左右移动等运动。 第三章 运动系统113(五)新生儿颅的特征和出生后的变化 新生儿

47、的颅盖骨骨化尚未全部完成,骨与骨之间还保留有一定面积的结缔组织膜,其中面积较大者称为颅囟。重要的颅囟有:前囟,呈菱形,位于两顶骨与额骨之间,于12岁时闭合;后囟,呈三角形,位于两顶骨与枕骨之间,出生后不久即闭合 第三章 运动系统114重点提示颅囟在颅内压增高时饱满,脱水时凹陷;佝偻病患儿,颅囟闭合期延迟;若颅囟闭合过早,可影响颅的发育致小头畸形 (六)颅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有枕外隆凸、乳突、下颌角、颧弓、下颌髁突和眶上、下缘等 第三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115(1)肩胛骨两面、三角、三缘 主要结构:肩胛冈、冈上窝、冈下窝、肩峰、喙突、关节盂、肩胛下窝重点提示:肩胛骨的上角和下角均较锐利

48、;分别平对第二肋和第七肋,为背部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2)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略呈“”形,全长都可摸到。锁骨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内侧端钝圆,外侧端扁平四、四肢骨及其连结(一)上肢骨及其连结 每侧32块第三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116上端: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外科颈干:桡神经沟、三角肌粗隆下端: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内上髁、外上髁、尺神经沟、鹰嘴窝重点提示: 1. 中老年人肱骨外科颈处易发生骨折,易伤及腋神经致“方形肩”;小儿易在鹰嘴窝上缘平面发生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易伤及尺神经致“爪形手”。 2. 桡神经沟内有桡神经通过,肱骨中段骨折易损伤桡神经致“垂腕症” 。

49、(3)肱骨 第三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117(4)桡骨 (5)尺骨 上端:滑车切迹、鹰嘴、冠突、桡切迹 下端:尺骨茎突、 尺骨头 上端:桡骨头、桡骨粗隆 下端:桡骨茎突、尺切迹第三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118(6)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腕骨 8块远侧列:远侧列:大多角骨、钩骨、头状骨、小多角骨 掌骨5块 指骨 14块近节指骨、中节指骨、远节指骨近侧列近侧列: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重点提示 腕骨的名称顺序可用下列口诀记忆: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第三章 运动系统1192.上肢骨的连结(1)胸锁关节是上肢骨与躯干骨间连结的唯一关节。 特点:关节囊坚韧,关节腔内有关

50、节盘,运动幅度小构成:锁骨的内侧端和胸骨柄的锁切迹(2)肩锁关节(3)肩关节 构成: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连结而成 特点:肱骨头大,关节盂浅小,关节囊松弛,韧带薄弱,运动灵活、幅度较大,但稳固性较差 第三章 运动系统120重点提示:1.肩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关节囊的前、后、上壁都有肌和肌腱加强,下壁薄弱,是肩关节最常见的脱位部位。2.肩关节是人体运动幅度最大的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4)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桡、尺骨的上端连结而成它包括三个关节:即肱骨小头和桡骨头组成的肱桡关节,肱骨滑车和尺骨的滑车切迹组成的肱尺关节,桡骨头和尺骨的桡切迹组成的桡尺近侧关节

51、。三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具有一个共同的关节腔。 第三章 运动系统121关节特点和运动:关节囊的前、后壁薄弱而松弛,但内、外侧壁的纤维层增厚,分别形成尺侧副韧带和桡侧副韧带。关节囊的下部有桡骨环状韧带,该韧带呈半环状,从前方、外侧和后方环包桡骨头,其两端分别附于尺骨桡切迹的前、后缘,容纳和固定桡骨头。肘关节可作屈、伸运动重点提示1小儿的桡骨头发育尚未完善,所以,突然用力向前牵引小儿手或前臂时,桡骨头可部分从下方脱出,造成桡骨小头半脱位。2伸肘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3点在一条直线上;屈肘至90时,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在肘关节脱位时这种关系就发生改变,但肱骨髁上骨折时这种关系不改变 第三章

52、 运动系统122(5)前臂骨的连结:包括桡尺近侧关节、前臂骨间膜和桡尺远侧关节 。桡尺远侧关节由桡骨的尺切迹和尺骨头组成。重点提示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同时活动时,可使前臂作旋前和旋后运动。旋前是指桡骨下部转向尺骨内前方,桡、尺两骨交叉,手背朝前的运动;反之,桡骨转向与尺骨平行,手背朝后的运动,称为旋后 (6)手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桡腕关节由桡骨下端的远侧面、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和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共同组成,可作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运动。 第三章 运动系统123上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锁骨、肩胛冈、肩峰、喙突、肩胛骨上下角、肱骨内外上髁、桡骨茎突

53、、尺骨茎突和尺骨鹰嘴 (二)下肢骨及其连结 1下肢骨 每侧共31块。(1)髋骨:位于盆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3骨融合而成。髂骨构成髋骨的上部,耻骨和坐骨分别构成髋骨的前部和后下部。3骨融合部的外侧面,有一深窝,称髋臼。髋臼前下方的卵圆形大孔,称闭孔。 髋骨的上缘厚钝,称髂嵴。髂嵴前、后端的突出部,分别称为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在髂前上棘的后上方,髂嵴向外侧突出,形成髂结节。髋骨上部的内面称髂窝;后下区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关节。髂窝的下界为一圆钝的弓形隆起,称弓状线。 第三章 运动系统124 髋骨的前部主要由耻骨上支和耻骨下支构成,形成闭孔的上界和前下界。耻骨上支的上缘较锐,称耻骨梳。耻骨梳的后端与弓

54、状线相续,前端终于圆形的耻骨结节。耻骨上、下支移行部的内侧有一椭圆形粗糙面,称耻骨联合面。 髋骨的后部最低部有粗糙的坐骨结节。坐骨结节后上方的三角形突起,称坐骨棘,在坐骨棘的上、下方各有一切迹,分别称为坐骨大切迹和坐骨小切迹。坐骨结节向前延伸为坐骨支。坐骨支和耻骨下支相连,共同构成闭孔的下界。 重点提示1.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四腰椎的棘突,是腰椎穿刺的定位标志。2. 耻骨上、下支均是髋骨骨折的好发部位。 第三章 运动系统125(2)股骨 上端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体圆柱形,稍前凸下端内侧髁、外侧髁、外上髁、内上髁(3)髌骨(4)胫骨 上端内侧髁、外侧髁、胫骨粗隆 下端内踝(5)腓

55、骨 上端腓骨头、腓骨颈 下端外踝 第三章 运动系统126 (6)足骨 包括跗骨、跖骨、趾骨跗骨7块,即距骨、跟骨、足舟骨、3块楔骨和骰骨。跖骨5块,自内侧向外侧,依次是第一至第五跖骨。趾骨14块,除踇趾为两块外,其余各趾都是3块。2.下肢骨的连结(1)髋骨的连结 骶髂关节:由骶、髋两骨的耳状面组成 耻骨联合:两侧髋骨的前部借耻骨联合相连结 在骶髂关节的后方,从骶、尾骨的外侧缘到髋骨有两条强大的韧带:到坐骨结节的韧带,称骶结节韧带;到坐骨棘的韧带,称骶棘韧带。它们与坐骨大、小切迹,分别围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 第三章 运动系统127重点提示:骶髂关节的关节囊厚而坚韧,并有韧带加强,关节腔极其狭窄

56、,运动性能很小,主要适应下肢支持体重的功能。耻骨联合主要由纤维软骨构成,软骨内有一极窄的纵行裂隙。女性在妊娠分娩时,耻骨联合可轻度分离,以利胎儿娩出。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连结而成骨盆被界线分为上部的大骨盆和下部的小骨盆。 界线自后向前依次由骶骨的岬、弓状线、耻骨梳和耻骨联合上缘连结而成。 第三章 运动系统128小骨盆有上、下两口,上口由界线围成,下口由尾骨、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两侧的坐骨支和耻骨下支连成耻骨弓,其间的夹角,称耻骨下角。从青春期开始,骨盆的形态出现性别差异 。女性骨盆的形态特点与妊娠和分娩有关 第三章 运动系统129 男 性 女 性骨

57、盆形状 较窄长 较宽短骨盆的上口 心形 椭圆形骨盆的下口 较狭窄 较宽大骨盆腔 漏斗形 圆桶形耻骨下角 7075 80100 第三章 运动系统男、女性骨盆形态的差别130(2)髋关节:构成: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特点:关节囊厚而坚韧,关节囊表面有韧带增强,其中最为强韧的是位于囊前壁的髂股韧带,它可限制髋关节过度后伸。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内有营养股骨头的血管通过 第三章 运动系统131重点提示:1股骨颈除其后面的外侧部之外,都被包入囊内,故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和囊外之分。2髋关节囊的后壁较薄弱,故髋关节脱位常为后脱位。3.髋关节的运动形式与肩关节相同,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58、但由于其结构比肩关节牢固,故髋关节各类运动的幅度,都较肩关节为小 (3)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前方的髌骨组成。关节囊宽阔而松驰,韧带发达,关节囊前壁由髌韧带加强,囊内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半月板 第三章 运动系统132重点提示:由于膝关节位于股骨和胫骨两个长骨之间,承受杠杆力较大,故其两侧、前方及关节内均有韧带加强。膝关节可作屈、伸运动;当膝关节处于半屈位时,还可作轻度的旋内和旋外运动 第三章 运动系统133(4)小腿骨的连结上端:胫腓关节下端:韧带连合骨干间:小腿骨间膜(5)足关节:包括距小腿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距小腿关节(踝关节) :由胫

59、、腓骨的下端和距骨组成 距小腿关节可作背屈(伸)和跖屈(屈)运动,与跗骨间关节协同作用时,可使足内翻和外翻。(6)足弓:足骨借关节和韧带紧密相连,在纵、横方向上都形成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 ,称足弓 第三章 运动系统134重点提示1足弓具有弹性,在行走、跑跳和负重时,可缓冲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力,借以保护脑和内脏器官。同时也可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2. 足弓主要凭借足底的韧带、肌和腱等结构来维持。当这些软组织发育不良,或因慢性劳损引起韧带松弛或因骨折时,均可导致足弓低平或消失,成为扁平足。3. 踝关节内侧韧带强韧,外侧韧带较薄弱,在足过度内翻时容易发生踝关节外侧扭伤 第三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60、骨和骨连结135(三)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股骨内上髁、股骨外上髁、髌骨、腓骨头、胫骨粗隆、胫骨前缘、内踝、外踝和跟骨结节等 第三章 运动系统136第二节骨骼肌一、概述第三章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肌均属骨骼肌 (一)肌的分类 根据肌的外形,可分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四种 根据肌的作用,肌可分为屈肌、伸肌、内收肌、外展肌、旋内肌和旋外肌等 (二)肌的构造 肌由肌腹和肌腱构成。肌腹主要由大量的骨骼肌纤维构成,具有收缩功能。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非常强韧,起力的传递作用。137(三)肌的起止点和作用 肌通常都越过一个或多个关节。通常躯

61、干肌以靠近正中矢状面的附着点为起点,远离正中矢状面的为止点;四肢肌以近端附着点为起点,远端附着点为止点。在一般情况下,肌收缩时,止点向起点方向移动。(四)肌的配布 肌大多成群配布在关节的周围,在每一个运动轴的两侧,都配布有作用相反的两群肌,这种作用相反的两群肌互称拮抗肌。通常完成一个运动有数块肌同时参与,这些作用相同的肌称协同肌。拮抗肌和协同肌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协调、配合,完成各种动作。 第三章运动系统138(五)、肌的辅助装置1、筋膜(1)浅筋膜 (皮下筋膜)(2)深筋膜 (固有筋膜)重点提示皮下注射就是将药物注入浅筋膜。2、滑膜囊 (内有滑液)3.滑膜鞘:是包围在长肌腱外面的结缔组织鞘

62、,多见于手、足活动较大的部位。呈双层套管状,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包绕于腱的周围;外层与周围的结缔组织相连。内、外两层在鞘的两端相互移行,形成一个封闭的腔隙,其内含有少量的滑液。当肌收缩时,滑膜鞘可减少腱与骨的摩擦。 第三章运动139分为:面肌和咀嚼肌(一)面 肌(表情肌)枕额肌帽状腱膜 枕额肌额腹 枕额肌枕腹眼轮匝肌口轮匝肌(二)咀嚼肌 布于颞下颌关节的周围,主要有咬肌和颞肌。咬肌位于下颌支的外面,颞肌位于颞窝内。二肌收缩,都可上提下颌骨。 二、头肌 第三章运动系统140三、颈肌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 。胸锁乳突肌位于颈的外侧部,起自胸骨柄和锁骨的内侧端,止于乳突。一侧胸

63、锁乳突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面部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第三章 运动系统141 1.浅群(一)、背肌(1)斜方肌 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如肩胛骨固定,两侧斜方肌同时收缩时,则可使头后仰 (2)背阔肌 作用:使臂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四、躯干肌背肌、胸肌、膈、腹肌和会阴肌 第三章运动系统1422.深群竖脊肌作用:使脊柱后伸并仰头(二)胸肌 1胸大肌 作用:位于胸前壁的上部,可使臂内收、旋内和前屈 ;当上肢固定时,可上提躯干,也可提肋,助吸气 2前锯肌 位于胸外侧壁。收缩时可向前牵拉肩胛骨;下部肌束收缩可使肩胛骨的下角外旋,助臂上举 第三章 运动系统1433肋

64、间肌 :位于肋间隙内浅层的称肋间外肌,肌束行向前下,收缩时,可提肋以助吸气深层称肋间内肌,肌束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收缩可降肋以助呼气 第三章 运动系统144(三)膈 分隔胸腔和腹腔。周围部为肌,中央部为中心腱。膈上有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膈收缩时,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助吸气;舒张时,膈顶上升复原位,胸腔容积缩小,助呼气 膈和肋间肌均属呼吸肌,是呼吸运动的原动力。 第三章 运动系统 145包括位于腹前外侧壁的3块扁肌和腹直肌,以及位于腹后壁的腰方肌 (四)腹肌 1腹外斜肌 是腹前外侧壁最浅层的扁肌,腱膜下部增厚 ,

65、张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的外上方,腱膜有一个略呈三角形的裂孔,称腹股沟管浅环(腹股沟管皮下环) 2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腱膜向内分为前、后两层经腹直肌前、后面至腹白线。腹内斜肌腱膜的下部与腹横肌腱膜的相应部分结合,呈弓形止于耻骨梳内侧端,形成腹股沟镰(联合腱) 第三章 运动系统1463.腹横肌 4.腹直肌呈带状,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周围包有3对扁肌腱膜形成的腹直肌鞘。腹直肌的前部有34条横行的腱性结构,称为腱划5.腰方肌 第三章运动系统147重点提示:腹壁大部分肌的肌束排列方向相互交错,可增加腹壁张力,有利于保护和支持腹腔内部器官。腹肌收缩时,可降肋,助

66、呼气;也可使脊柱作前屈、侧屈和旋转运动。腹肌与膈共同收缩时,可增加腹压,有助于排便、排尿、呕吐和分娩。腹股沟韧带是腹股沟区的重要结构,可作为临床检查和手术等的定位参照标志。 第三章运动系统148 6腹前外侧壁的局部结构(1)腹直肌鞘:为腹前外侧壁三层扁肌的腱膜包裹腹直肌形成的纤维性鞘状结构 。腹直肌鞘分前、后两层:前层完整,并与腹直肌的腱划紧密结合;后层不完整,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上、中13交界平面附近,鞘的后层完全转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鞘前层的构成,形成一条凹向下的弧形游离缘,称弓状线。(2)白线:由两侧腹直肌鞘的纤维,在前正中线交织而成,自剑突直达耻骨联合。重点提示:白线结构坚韧,血管稀少,

67、中部有脐环。临床上常在此线上作手术切口。 第三章运动系统149(3)腹股沟管 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4.5cm长。两个口内口:腹股沟管深(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l.5cm处外口:腹股沟管浅(皮下)环通行结构男性 精索女性 子宫圆韧带(4)腹股沟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 第三章运动系统150重点提示:腹股沟管和腹股沟三角均为腹壁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可由此突出,形成腹股沟疝 第三章 运动系统151(五)会阴肌 指封闭小骨盆下口的肌,主要有肛提肌、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等 重点提示肛提肌承托盆腔器官,括约肛管和阴道。尿道括约肌环绕男性尿道膜部,在女性环

68、绕尿道和阴道,可紧缩尿道和阴道 第三章 运动系统152 五、四肢肌分上肢肌和下肢肌(一)上肢肌 按其所在部位,分为肩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1肩肌 有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和肩胛下肌等。三角肌略呈三角形,起自于锁骨的外侧份、肩峰和肩胛冈,集中止于肱骨的三角肌粗隆。此肌收缩,可使肩关节外展 重点提示:三角肌的外上13部,肌质丰厚,且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是临床上经常选用的肌内注射部位 第三章 运动系统153(1)前群肱二头肌,位于臂前部浅层,以长、短两头起于肩胛骨,止于桡骨上端的内侧面。其主要作用为屈肘关节 (2)后群:主要有肱三头肌。起自关节盂的下方和肱骨的后面,止于尺骨鹰嘴,是肘关节的主要伸肌

69、 3.前臂肌位于桡、尺骨的周围,多数起于肱骨的下端,少数起自桡、尺骨及前臂骨间膜;除少数外,多数肌的肌腹,位于前臂的近侧部,向远侧移行为细长的腱,止于腕骨或掌、指骨。前臂肌分前、后两群。前群主要是屈肌和旋前肌;后群主要是伸肌和旋后肌。 2.臂肌 第三章 运动系统1544.手 肌位于手掌,由运动指的许多小肌组成,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3群。外侧群位于手掌的外侧部,较发达,它们共同形成的丰满隆起,称鱼际。内侧群位于手掌的内侧部,形成小鱼际。中间群包括蚓状肌和骨间肌5上肢的局部结构 (1)腋窝:位于胸外侧壁与臂上部之间,是一四棱锥形的腔隙。内有血管、神经、淋巴结、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等。(2)肘窝:位于

70、肘关节前方,是尖向远侧的三角形凹窝,内有血管、神经和肱二头肌腱等结构。 第三章 运动系统155(3)手的滑膜鞘和指腱鞘:在腕和手的背侧,所有伸肌的腱都各自包有滑膜鞘 在腕部掌侧和手掌,指浅、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各包有一个滑膜鞘,对肌腱起约束和滑车作用 重点提示:伸肌的滑膜鞘是腱鞘囊肿的易发部位 第三章 运动系统156(二)下肢肌 按部位分为髋肌、股肌、小腿肌和足肌1髋肌 位于髋关节周围,起自骨盆侧壁的内面或外面,止于股骨。前群主要有髂腰肌 后群主要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和梨状肌。臀大肌位于臀部浅层,略呈四边形,大而肥厚,起自髋骨和骶骨的后面,肌束斜向外下,止于股骨上部的后面。该肌收缩,可使大

71、腿后伸并旋外。重点提示臀大肌位置表浅,肌质厚实,其外上部无重要的神经和血管,为肌内注射的常选部位 第三章运动系统157 2.股肌前群缝匠肌:起自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上部的内侧面 作用:可屈髋关节和膝关节 股四头肌:以四个头起自髂骨和股骨,肌束向下附着于髌骨的周缘和前面,向下延续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作用:屈髋关节和伸膝关节 。 第三章 运动系统158内侧群位于股的内侧部,共5块。位于缝匠肌中份内上方的,称长收肌。在长收肌外上方的,称耻骨肌。内侧群可使髋关节内收 第三章 运动系统159后群外侧:股二头肌 内侧:半腱肌、半膜肌 作用:伸髋关节和屈膝关节 3.小腿肌前群:位于胫、腓骨前方,经过距小腿

72、关节的前方到达足背或足趾背面。有伸距小腿关节、伸趾以及使足背屈、内翻的作用。 第三章 运动系统160外侧群:位于腓骨的外侧,经外踝的后方到足底,止于足骨。能使距小腿关节跖屈和足外翻 后群位于小腿后部,分浅、深两层浅层有小腿三头肌,它由浅层的腓肠肌和其深面的比目鱼肌合成,向下形成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可使距小腿关节跖屈。深层位于小腿三头肌的深面。有屈距小腿关节、屈趾和使足内翻的作用。 第三章 运动系统1614.足肌:主要位于足底,有屈趾骨间关节和支持足弓等作用。5.下肢的局部结构(1)股三角:位于股前面的上部,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和缝匠肌围成。股三角内的结构由内侧向外侧依次有股静脉、股动脉和股神

73、经等。(2)腘窝:是膝关节后方由肌围成的菱形凹窝,内有血管和神经等通过六、全身主要的肌性标志全身主要的肌性标志有咬肌、胸锁乳突肌、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等 第三章 运动系统162第一节概述一、消化系统组成及功能(一)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1.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临床上通常把口腔至十二指肠的一段消化管称上消化道, 空肠及以下的消化管称下消化道。第四章 消 化 系 统 代加平 1632.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胰等大消化腺以及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 消化系

74、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食物残渣。 第四章 消化系统164二、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一)胸部标志线1前正中线沿身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线。2胸骨线沿胸骨外侧缘最宽处所作的垂线。3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线。4腋前线通过腋前襞所作的垂线。 第四章 消化系统1655腋后线通过腋后襞所作的垂线。6腋中线通过腋前、后线之间中点所作的垂线。7肩胛线通过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线。8后正中线沿身体后面正中所作的垂线。 第四章 消化系统166 (二)腹部分区 九分法:两条横线分别是通过两侧肋弓最低点的连线和通过两侧髂结节的连线; 两条纵线分别是通过左、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垂线 将腹部分成9个区,即

75、腹上区、左、右季肋区、脐区、左、右腹外侧区、耻区、左、右腹股沟区。 临床上通常采用四分法,即经脐作水平线和垂线,将腹部分为左、右上腹和左、右下腹4个区。第四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概述167 第四章 消化系统第二节 消化管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消化管壁由内向外可分为4层,即黏膜、黏膜下层、肌层 和外膜(一)黏膜 自内向外又可分为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 1上皮 口腔、咽、食管和肛管下部为复层扁平上皮;其它消化管的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具有吸收功能 2固有层 由内含消化腺、血管、淋巴管和淋巴组织 3黏膜肌层 由l2层平滑肌构成168(二)黏膜下层 黏膜下层含较大血管、淋巴管和黏膜下神经丛等 黏膜和部

76、分黏膜下层共同突入消化管管腔,形成皱襞,扩大了黏膜的表面积(三)肌层口腔、咽、食管上段、肛门外括约肌的肌层为骨骼肌,其余为平滑肌。平滑肌一般排列为内环、外纵两层某些部位的环形平滑肌层增厚,形成括约肌 第四章 消化系统169(四)外膜 咽、食管和直肠下部等处为纤维膜,其余由间皮和结缔组织构成,称浆膜第四章 消化系统 第二节 消化管170二、口腔口腔:前壁为唇,两侧壁为颊,顶为腭,底为肌性结构口腔向前借口裂通外界,后经咽峡与咽相通口腔以上、下牙弓为界,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两部分(一)唇和颊唇:上唇、下唇,口裂、口角、人中穴颊位于口腔两侧。在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有腮腺管的开口 第四章 消化

77、系统171(二)腭硬腭、软腭,腭垂、腭舌弓、腭咽弓腭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三)舌 1舌的形态舌背,其前2/3为舌体,后1/3为舌根。舌体的前端,称舌尖。舌的下面: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 第四章 消化系统172 2舌黏膜舌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含有味觉感受器(味蕾),能感受味觉。舌根黏膜内有舌扁桃体 3舌肌骨骼肌,分舌内肌、舌外肌 功能:舌内肌收缩改变舌的外形,舌外肌收缩时改变舌的位置 第四章 消化系统173(四)牙1.牙的形态和构造 牙分为牙冠、牙根和牙颈3部分 牙由牙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构成。牙腔、牙髓2.牙的分类和排列乳牙和

78、恒牙乳牙共20个,分为切牙、尖牙和磨牙恒牙共32个,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第3磨牙:迟牙或智齿。 第四章 消化系统1743牙周组织 包括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3部分,对牙有保护、支持和固定作用。三、咽 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3部分,是呼吸道和消化管的共同通道。 第四章 消化系统175三、咽(一)鼻咽鼻咽位于颅底与软腭之间,向前通鼻腔。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咽扁桃体 第四章 消化系统176(二)口咽 位于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向上通鼻咽,向下通喉咽,向前经咽峡通口腔。 外侧壁的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凹窝内有腭扁桃体。 舌扁桃体、腭扁桃体和咽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具有防御功能。 第四

79、章 消化系统177(三)喉咽 喉咽位于会厌上缘与第六颈椎体下缘之间,喉的后方。喉咽向前经喉口通喉腔,向上通口咽,向下续于食管。 喉口两侧有梨状隐窝,是异物容易滞留的部位。 第四章 消化系统178四、食管(一)食管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食管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3部分。(二)食管的狭窄 食管全长有3处生理性狭窄:第一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处,距切牙约15;第二狭窄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牙约25;第三狭窄在食管穿膈处,距切牙约40。 第四章 消化系统179 (三)食管壁的微细结构特点 食管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 黏膜下层含有血管和食管腺; 肌层:上段为骨骼肌,下段为平滑肌,中段为两种肌混合组成。

80、 第四章 消化系统180五、胃胃的功能:容纳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一)胃的形态和分部1形态胃有两壁、两缘和两口两壁即前壁和后壁。缘即上缘和下缘,上缘凹向右上方,称胃小弯,其最低点处有一切迹,称角切迹;缘凸向左下方,称胃大弯。两口即贲门和幽门2分部胃可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幽门部分为幽门窦和幽门管。临床上又将幽门部称胃窦。幽门部和胃小弯附近是胃溃疡、胃癌的好发部位第四章 消化系统181(二)胃的位置和毗邻位置:在中等充盈状态下,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毗邻:胃前壁右侧与肝左叶相邻,左侧与膈相邻,中部直接与腹前壁相贴,此处是胃的触诊部位。胃的后面与胰、左肾、左肾上腺

81、和脾等邻近。(三)胃壁的微细结构特点胃壁由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4层构成 第四章 消化系统1821黏膜黏膜皱襞、胃小凹(l)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2)固有层:胃腺,分为贲门腺、幽门腺和胃底腺。胃底腺是胃的主要腺体,分布于胃底和胃体,主要由主细胞、壁细胞等构成,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分泌盐酸2肌层胃分内斜、中环、外纵3层。环形平滑肌在幽门处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其表面被以黏膜,突入管腔形成幽门瓣 第四章 消化系统183六、小肠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3部分(一)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4部分1上部上部起始处称十二指肠球,是十二指肠溃

82、疡的好发部位2降部其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的黏膜皱襞,此皱襞下端有一突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处 第四章 消化系统1843水平部4升部斜向左上方,再向前下弯曲续于空肠,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被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腹后壁。十二指肠悬肌是手术时识别空肠起始端的标志(二)空肠和回肠空肠和回肠盘曲于腹腔中、下部,称小肠袢空肠和回肠比较 第四章 消化系统185(三)小肠黏膜的微细结构特点特点:环形皱襞、绒毛、肠腺1环形皱襞由黏膜和部分黏膜下层共同向肠腔折叠而成,形状为环形或半环形2小肠绒毛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出而成的细小指状突起,称小肠绒毛(1)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83、含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柱状细胞的游离面有由密集排列的微绒毛组成的纹状缘。杯状细胞分泌粘液 第四章 消化系统186(2)固有层:有中央乳糜管、有孔毛细血管和散在的平滑肌纤维3肠腺主要有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柱状细胞分泌多种消化酶4淋巴组织空肠多为孤立淋巴小结,回肠多为集合淋巴小结。淋巴组织有重要的防御作用。小肠的环行皱襞、绒毛和微绒毛扩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极大地增加了小肠与肠内容物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四章 消化系统187七、大肠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盲肠和结肠的表面有3种特征性结构: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一)盲肠盲肠位于右

84、髂窝,回肠末端突入盲肠,在开口处形成上、下两个唇状黏膜皱襞,称回盲瓣 第四章 消化系统188(二)阑尾阑尾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其根部的位置较恒定,位于盲肠的3条结肠带汇集处。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此点称麦氏点,急性阑尾炎时,此处可有压痛(三)结肠结肠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分。 第四章 消化系统189(四)直肠直肠位于小骨盆腔内。直肠不直,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即上部凸向后的骶曲和下部凸向前的会阴曲。直肠下段的肠腔膨大,称直肠壶腹。直肠腔内有23个半月形皱襞,称直肠横襞直肠下段毗邻:直肠下段的前方,男性为膀胱、前列腺、输精管壶腹和精囊,女性

85、为子宫颈及阴道;后方为骶、尾骨。以上结构可在直肠指检中间接触摸 第四章 消化系统190(五)肛管肛柱、肛瓣、肛窦。肛柱下端与肛瓣边缘共同连成锯齿状的环状线,称齿状线白线、肛梳。肛门内、外括约肌,外括约肌可控制排便。痔(痔疮),齿状线以上称内痔,齿状线以下的称外痔。 第四章 消化系统191第三节消化腺消化腺由大唾液腺、肝、胰等大消化腺和位于消化管壁内的小消化腺组成,功能是分泌消化液,参与消化食物一、口腔腺口腔腺又称唾液腺,分为小唾液腺和大唾液腺。大唾液腺有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1腮腺是最大的一对口腔腺,位于耳廓的前下方及下颌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窝内。腮腺管从腮腺前缘发出,穿过颊肌,开口于与上颌第

86、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2下颌下腺3舌下腺第四章 消化系统192二、肝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具有分泌胆汁,参与物质代谢、解毒和防御等功能(一)肝的位置和形态 1位置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肝上界与膈穹窿一致,其最高点在右侧相当于右锁骨中线与第五肋的交点处;在左侧相当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的交点处。成人肝下界,在右侧与右肋弓一致,在腹上区可达剑突下35cm。7岁以下的小儿,肝下界可超出右肋弓下缘,但一般不超过2cm。肝的位置可随呼吸运动而上、下移动第四章 消化系统 第三节 消化腺1932形态肝分为前、后两缘,上、下两面。后缘有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上面与膈相贴,称膈面,被镰

87、状韧带分为肝右叶和肝左叶;下面称脏面,其中部有一呈“H”形的沟,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左、右管及神经、淋巴管等出入肝的部位;右纵沟的前部容纳胆囊肝的脏面分为左叶、右叶、方叶、尾状叶(二)肝的微细结构1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肝小叶的结构:中央静脉、肝板(切片中为索状)、肝血窦、胆小管第四章 消化系统 第三节 消化腺194(1)肝细胞形态:大,呈多面体形。核大而圆,居中央结构:细胞质内含有各种细胞器功能:合成蛋白质、分泌胆汁、参与代谢、解毒(2)肝血窦:肝板之间,充满血液,壁为有孔内皮细胞,通透性大,内有肝巨噬细胞(3)窦周隙:是肝血窦的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狭窄间隙,是肝细

88、胞与血液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内有贮脂细胞(4)胆小管:位于相邻肝细胞间,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直接排入胆小管,胆小管汇入小叶间胆管第四章 消化系统 1952肝门管区是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区,内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三)肝的血液循环肝的血液供应丰富,功能血管:肝门静脉;营养血管:肝固有动脉。出肝的血管是肝静脉(四)胆囊与输胆管道1胆囊位于右季肋区,肝下面的胆囊窝内,有贮存、浓缩胆汁等功能。胆囊可分为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和胆囊管4部分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的稍下方 第四章 消化系统1962输胆管道分肝内和肝外两部分。胆汁的分泌和排出途径如下:第四章 消化系统 第

89、三节 消化腺肝细胞分泌胆汁 胆小管 小叶间胆管 肝左、右管 肝总管 胆总管 肝胰壶腹 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 胆囊197三、胰(一)胰的形态、位置和分部形态:胰呈长三棱柱状位置:位于胃的后方,在第12腰椎水平,借结缔组织连于腹后壁分部:分胰头、胰体和胰尾3部分胰的输出管称胰管,与胆总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二)胰的微细结构1外分泌部腺泡细胞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2内分泌部又称胰岛第四章 消化系统 第三节 消化腺198第四节腹膜一、腹膜及腹膜腔腹膜分为壁腹膜、脏腹膜壁腹膜与脏腹膜相互移行所围成的潜在性间隙,称腹膜腔腹膜的功能:吸收、保护、支持、修复和防御第四章 消化系统1

90、99二、腹膜与器官的关系(一)腹膜内位器官表面几乎都被腹膜覆盖的器官,活动度大。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和输卵管等(二)腹膜间位器官表面三面或大部分被腹膜覆盖的器官,活动度较小。如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膀胱和子宫等(三)腹膜外位器官表面仅有一面被腹膜覆盖的器官,不易活动。如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直肠中下部、胰、肾、肾上腺、输尿管等第四章 消化系统 第四节 腹膜200三、腹膜形成的结构(一)网膜1小网膜肝门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包括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网膜孔、网膜囊2大网膜是连于胃大弯与横结肠之间的4层腹膜结构,呈围裙状

91、第四章 消化系统201(二)系膜系膜是将肠管连于腹后壁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内含血管、神经、淋巴管、淋巴结和脂肪等,主要有小肠系膜、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和乙状结肠系膜等(三)韧带表面仅有一面被腹膜覆盖的器官,不易活动。如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直肠中下部、胰、肾、肾上腺、输尿管等韧带是连于腹、盆壁与脏器之间或连于相邻脏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起固定作用 第四章 消化系统202(四)腹膜陷凹腹膜在盆腔器官之间移行,所形成的较大而恒定的腹膜间隙,称腹膜陷凹男性在直肠与膀胱之间有直肠膀胱陷凹。女性在直肠与子宫之间有直肠子宫陷凹;在膀胱与子宫之间有膀胱子宫陷凹在站立和半卧位时,男性的直肠膀胱陷凹和女性的直肠

92、子宫陷凹是腹膜腔最低部位 第四章 消化系统203第五章 呼吸系统 刘东方学习要点1.呼吸道的组成及上、下呼吸道的概念。2.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及临床意义。3.肺的位置、形态和组织结构。4.胸膜、胸膜腔、肋膈隐窝的概念。204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具有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功能并有感受嗅觉和发音等作用。 呼吸道是运送气体的管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第五章 呼吸系统 205第一节 呼吸道呼吸道是运送气体的管道,包括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及其分支。临床上通常将鼻、咽和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及以下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一、鼻(一)外鼻外鼻位于颜面中央,由鼻骨和软骨作为支架,外覆皮肤而成,软骨部表

93、面的皮肤较厚。第五章 呼吸系统206 (二)鼻腔 1鼻前庭 位于鼻腔的前下部,相当于鼻翼所遮盖部分,内面衬以皮肤,生有鼻毛,有阻挡异物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2固有鼻腔 位于鼻腔的后上部,是鼻腔的主要部分。固有鼻腔是在骨性鼻腔的基础上内衬黏膜而形成。外侧壁自上而下有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下方分别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在上鼻甲的后上方有一凹陷称为蝶筛隐窝,下鼻甲前端有鼻泪管的开口。 第一节 呼吸道第五章 呼吸系统 207 第五章 呼吸系统(三)鼻旁窦 鼻旁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与鼻腔相通的含气空腔,内衬黏膜,且与鼻腔黏膜相移行,可减轻颌骨重量,在发音时起共鸣作用。鼻旁窦共四对,包括上颌窦、额

94、窦、筛窦和蝶窦。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后组开口于上鼻道;额窦,上颌窦和筛窦前组、中组开口于中鼻道。二、咽(见消化系统)208 三、喉(一)喉的位置喉上接咽,下连气管,位于颈部正中的前方,平对56颈椎,可随吞咽或发音而上下移动。女性的喉略高于男性,小儿的喉略高于成人。喉的后面与喉咽相邻,喉的两侧与颈部大血管、神经和甲状腺等相邻。(二)喉的组成 1喉软骨及其连结 主要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杓状软骨。 第一节 呼吸道第五章 呼吸系统 209 2.喉腔及喉黏膜 喉的内腔称为喉腔,喉腔的入口称喉口。喉腔内面衬以黏膜,其中部的两侧壁有上、下二对呈前后走向的黏膜皱襞,上方的一对称前庭襞,两侧前庭

95、襞之间的裂隙称前庭裂;下方的一对称声襞,两侧声襞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3. 喉肌 为数块细小的骨骼肌,附着于喉软骨。喉肌有开大和缩小声门裂,拉紧或松弛声带作用,调节音调的高低和声音的强弱。 第五章 呼吸系统 210 四、气管与主支气管(一)气管气管位于颈前部正中,上接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进入胸腔,在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其分叉处称为气管杈。气管主要由1417个“C”字形的气管软骨环构成,气管软骨环后方的缺口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封闭。 第一节 呼吸道第五章 呼吸系统 211 第五章 呼吸系统(二)主支气管 主支气管左、右各一,从气管发出后,行向下外,分别经左、右肺门进

96、入左、右肺。左主支气管细而长,走行比较横平,右主支气管粗而短,走行较垂直。(三)气管与主支气管的微细结构 气管与主支气管的管壁由内向外依次由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构成。212第五章 呼吸系统第二节 肺一、肺的位置和形态肺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膈的上方,分左肺和右肺。肺呈半圆锥体形,左肺稍狭长,被斜裂分为上、下二叶;右肺略粗短,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为上、中、下三叶。肺有一尖、一底、两面和三缘。213 第五章 呼吸系统二、肺段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一)肺段支气管 主支气管进入各自的肺门后发出分支,其中左主支气管分为上、下二支,右主支气管分为上、中、下三支,分别进入相应的肺叶,称为肺叶支气管。肺叶支气管

97、的再分支即为肺段支气管。如此反复分支,越分越细,各级支气管呈树枝状,称为支气管树。(二)支气管肺段 每一条肺段支气管的分支和其相连的肺组织构成一个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每个肺段呈锥体状,尖朝向肺门,底朝向肺的表面。每侧肺分为10个肺段。214第二节 肺第五章 呼吸系统三、肺的微细结构(一)导气部导气部包括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等。(二)呼吸部 呼吸部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等。215第五章 呼吸系统四、肺的血管肺有二套血管。一套是肺的功能性血管,完成气体交换的需要,由肺循环的肺动脉和肺静脉组成,另一套是肺的营养性血管,包括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

98、。216 第五章 呼吸系统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一、胸膜与胸膜腔胸膜是由间皮和薄层结缔组织构成的浆膜。分为互相移行的脏胸膜和壁胸膜两部分。脏胸膜紧贴肺表面并伸入到肺的裂隙内壁胸膜分为相互连续的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和胸膜顶。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围成一个潜在性的密闭腔隙,称胸膜腔。胸膜腔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胸膜腔在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形成半环形较深的间隙,称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位置。217 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 第五章 呼吸系统二、肺下缘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两肺下缘的体表投影大致相同,右侧起自第6胸肋关节,左侧起自第6肋软骨中点。两侧均向外下行,在锁骨中线上与第6肋相交,在腋中

99、线上与第8肋相交,在肩胛线上与第10肋相交,在接近脊柱时则平第10胸椎棘突。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约低于肺下界2个肋,右侧起自第6胸肋关节,左侧起自第6肋软骨,两侧均向外下行,在锁骨中线上与第8肋相交,在腋中线上与第10肋相交,在肩胛线上与第11肋相交,在接近脊柱时则平于第12胸椎棘突。 218 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 第五章 呼吸系统三、纵隔纵隔是指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所有器官和组织的总称。纵隔的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膈;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的胸部;两侧界为纵隔胸膜。219第六章 泌尿系统 学习内容一、肾二、输尿管三、膀胱四、尿道220学习要点1. 肾的位置、形态、内部结构。2肾单位的组成。3输尿管

100、的起止、分部及狭窄处。4膀胱的位置及穿刺的位置。5膀胱三角的概念和临床意义。第六章 泌尿系统 袁耀华 221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是产生尿液的器官,输尿管输送尿液到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在膀胱内储存到一定量时,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经尿道排出体外。 第六章 泌尿系统222第六章 泌尿系统第一节 肾一、肾的形态肾是暗红色的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形似蚕豆。上端下端前面-较隆凸后面-较扁平内侧缘-肾门外侧缘-隆凸肾223第六章 泌尿系统肾门-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及淋巴管等出入肾的门户。肾蒂-出入肾门的结构的合称。肾窦-肾门向肾内凹陷,形成一个较大的腔。内含肾血管、淋巴管、神经

101、、肾盏、肾盂及脂肪组织等。224二、肾的位置 肾位于腹后壁脊柱的两侧,腹膜后方,是腹膜外位器官。左肾上端平第十一胸椎体下缘,下端平第二腰椎体下缘;右肾由于受肝的影响,位置比左肾约低半个椎体。一般女性低于男性,儿童低于成人。 第六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肾 225 肾皮质肾实质产生的终尿经乳头孔流入肾小盏肾大盏肾盂 肾小盏 肾大盏 肾盂 肾髓质第六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肾 三、肾的内部结构 肾的内部结构包括肾实质、肾盏和肾盂。 肾实质肾锥体 肾乳头 乳头孔 226 四、肾的被膜 肾的表面有三层被膜包绕,由内向外依次: 纤维囊-在肾破裂修复或肾部分切除时,需缝合此层 脂肪囊-临床上的肾囊封闭,就是将

102、药物注入此层 肾筋膜-发出结缔组织小束,对肾起固定作用第六章 泌尿系统227五、肾的组织结构 肾实质主要由大量泌尿小管构成。泌尿小管是形成尿液的结构,它包括肾单位和集合小管。第六章 泌尿系统228(一)肾单位-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近端小管远端小管曲部直部曲部直部髓袢细段滤过重吸收最终形成尿液 第六章 泌尿系统229(二)集合小管(集合管) 第六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肾 集合管由远曲小管汇合而成。自皮质行向髓质,最后形成乳头管,开口于肾乳头。 功能:重吸收水、无机盐。230(三)球旁复合体(肾小体球旁器)第六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肾 球旁复合体包括: 1球旁细胞-可

103、分泌肾素,参与调节血压。 2致密斑-致密斑的细胞呈高柱状,细胞核位于顶部,可影响球旁细胞分泌肾素。231六、肾的血液循环特点第六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肾 肾血液循环的作用: 清除血中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营养肾组织。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 肾动脉是肾的营养性血管,又是肾的功能性血管; 入球微动脉粗短,出球微动脉细长,故在肾小球内形成较高压力,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肾血流通路中出现两套毛细血管网,即血管球毛细血管网和球后毛细血管网。232 输尿管是一对细长的肌性管道。 输尿管根据其行程可分为三段:腹段、盆段和壁内段。 输尿管全长有三处生理性狭窄:输尿管起始处 输尿管入小骨盆上缘处 穿膀胱壁处这些狭

104、窄处是输尿管结石嵌顿和肿瘤好发的部位。第六章 泌尿系统 第二节 输尿管233第三节 膀胱膀胱是一个伸缩性较大的肌性囊状器官,它的大小、形状和位置随尿液充盈程度而异。膀胱的容量在成人一般为300500ml。第六章 泌尿系统234一、膀胱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膀胱的形态分四部分:膀胱尖朝向前上方 膀胱底朝向后下方 膀胱体 膀胱颈 -最下部 第六章 泌尿系统 第三节 膀胱235膀胱的位置、毗邻:成人膀胱位于盆腔内前方:耻骨联合后方:男性为精囊、输精管壶腹、直肠;女性为子宫、阴道 下方:男性为前列腺;女性为尿生殖膈新生儿膀胱的位置高于成年人 第六章 泌尿系统空虚时全部位于小骨盆腔内充盈时可超过耻骨联合上

105、方236二、膀胱壁的构造 第六章 泌尿系统由内向外分三层: 粘膜层-变移上皮 肌层-膀胱逼尿肌 外膜层-上面是浆膜,其余为纤维膜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有左、右输尿管的开口和一个尿道内口,三个口的连线之间围成的三角区,不论膀胱充盈或空虚时,此区黏膜均光滑无皱襞。是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 237 尿道起于膀胱尿道内口,止于尿道外口。女性尿道开口于阴道前庭。 女性尿道的特点:短、宽、直,易引起泌尿道逆行感染,导致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第六章 泌尿系统 第四节 尿道238第七章生殖系统吴涛学习要点1睾丸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2输精管的走行。3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4卵巢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106、5输卵管的分部。6子宫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固定装置。239第七章生殖系统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组成1内生殖器生殖腺: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激素)输送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附属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2外生殖器阴囊、阴茎240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一、睾丸(一)睾丸的位置和形态 阴囊内,左右各一,呈扁椭圆形。(二)睾丸的结构及功能 睾丸表面被覆白膜,在睾丸后缘形成睾丸纵隔并发出睾丸小隔将睾丸分成许多睾丸小叶。 睾丸小叶内有精曲小管,产生精子。精曲小管:由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241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1生精细胞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107、、精子细胞、精子。精子:呈蝌蚪状,分头(浓缩的细胞核,前2/3有顶体覆盖,内含顶体酶)、尾(动力装置)两部分。2.支持细胞支持、营养生精细胞3.精曲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称睾丸间质,内有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242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二、附睾、输精管及射精管(一)附睾分为头、体和尾三部分。贮存精子,提供营养,促进精子成熟。(二)输精管及射精管输精管平滑肌发达,管壁厚,管腔狭窄,起自附睾尾,沿睾丸内侧上行至阴囊根部,穿腹股沟管入盆腔,绕至膀胱底的后方与精囊腺的排泄管合成射精管。输精管全长分四部:睾丸部精索部(输精管结扎术部位)腹股沟管部盆部243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

108、射精管由输精管与精囊腺的排泄管汇合而成,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精索:从睾丸上端至腹股沟管深环之间,有一对柔软的索状结构,称精索,其内包裹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淋巴管和神经等。三、附属腺(一)精囊腺位于膀胱底后方及输精管末端的外侧,与输精管共同合成射精管。244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二)前列腺呈前后略扁的栗子形。上端膨大,下端尖细,位于膀胱下方,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三)尿道球腺位于尿生殖膈内,开口于尿道球部。精液:由输精管道以及附属腺的分泌物与精子共同构成,呈乳白色,弱碱性。正常成年男性一次射精量约为25l,内含35亿个精子。245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四

109、、阴囊和阴茎(一)阴囊由皮肤、平滑肌膜构成,被阴囊中隔分为左、右两部分,内容睾丸、附睾和输精管起始部。(二)阴茎分头、体、根三部分。阴茎主要由两条阴茎海绵体(背侧)和一条尿道海绵体(腹侧,内有尿道通过)构成,外被筋膜、皮肤。246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五、男性尿道起自膀胱尿道内口,终于尿道外口,全长约1622cm。分三部:1.前列腺部:穿过前列腺,长约2.5cm。有前列腺和射精管的开口。2.膜部:穿过尿生殖膈,长约1.2cm。周围有尿道括约肌,此肌收缩舒张可控制排尿。3.海绵体部:穿过尿道海绵体,长约15cm。有尿道球腺管开口。247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五、男性尿

110、道两个弯曲:耻骨下弯(恒定)、耻骨前弯(可改变)三个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248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组成1 内生殖器 生殖腺:卵巢(产生卵子、分泌女性激素) 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 附属腺:前庭大腺2 外生殖器 女阴 249绪论一、卵巢(一)卵巢的位置和形态位于盆腔髂总动脉分叉处稍下方的卵巢窝内,呈扁卵圆形。人体解剖学基础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250绪论一、卵巢(一)卵巢的位置和形态上端-卵巢悬韧带-盆壁下端-卵巢固有韧带-子宫底的两侧前缘-卵巢系膜-子宫阔韧带后缘游离内侧面朝向盆腔外侧面贴盆腔侧壁人体解剖学基础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2

111、51绪论一、卵巢(二)卵巢的结构和功能皮质: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髓质:疏松结蹄组织1卵泡的发育(1)原始卵泡位于皮质浅层,体积小,数量多初级卵母细胞+单层扁平的卵泡细胞人体解剖学基础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实质252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一、卵巢(二)卵巢的结构和功能(2)生长卵泡1)初级卵母细胞增大2)卵泡细胞:单层复层3)透明带形成4)卵泡腔、卵丘、放射冠形成5)卵泡膜形成卵泡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与雌激素的生成和分泌有关253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一、卵巢(二)卵巢的结构和功能(3)成熟卵泡1)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2)卵泡液急剧增多卵泡壁破裂排卵254

112、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一、卵巢(二)卵巢的结构和功能排卵:次级卵母细胞连同放射冠、透明带一起随卵泡液排入腹膜腔的过程。排卵一般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255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一、卵巢(二)卵巢的结构和功能2黄体的形成与功能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壁周围的卵泡细胞增殖分化,形成黄体细胞;黄体细胞聚集成一个富含血管的内分泌团,新鲜时呈黄色,称黄体。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256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一、卵巢(二)卵巢的结构和功能2黄体的形成与功能黄体的转归: 卵受精:形成妊娠黄体,维持46个月后退化为白体。 卵未受精:形成月经黄体,维持两周后退化

113、为白体。257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二、输卵管输卵管为一对运送卵细胞的肌性管道,长约1012cm,位于子宫阔韧带上缘内,外侧端游离,以输卵管腹腔口开口于腹膜腔;内侧端连于子宫,以输卵管子宫口开口于子宫腔。258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二、输卵管输卵管分为四部分:输卵管漏斗部:其游离缘有输卵管伞,是手术时识别输卵管的标志。输卵管壶腹部:约占输卵管全长的/,是正常受精的部位。输卵管峡部:是输卵管结扎的部位。输卵管子宫部259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三、子宫(一)子宫的形态子宫底分部子宫体子宫颈阴道上部子宫颈子宫颈阴道部子宫峡:子宫颈和子宫体连接处的狭细部分,剖

114、宫术多在此处进行。子宫内腔分为子宫腔和子宫颈管。260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三、子宫(二)子宫的位置位于盆腔内,介于膀胱和直肠之间。呈前倾前屈位。前倾是指子宫的长轴与阴道长轴成向前开放的钝角。前屈是指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向前开放的钝角。 261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三、子宫(三)子宫的固定装置1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位2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位3子宫主韧:防止子宫脱垂。4骶子宫韧:维持子宫前屈位。262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三、子宫(四)子宫壁的微细结构1子宫外膜浆膜2子宫肌膜 平滑肌构成3子宫内膜 含大量的子宫腺和螺旋小动脉263第七章生

115、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三、子宫(四)子宫壁的微细结构子宫内膜分为浅层的功能层和深层的基底层。功能层可发生脱落出血形成月经。基底层有增生、修复功能层的作用。264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三、子宫(五)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自青春期开始,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性作用下,子宫内膜功能层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脱落、出血、修复和增生,称月经周期。月经周期可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265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三、子宫(五)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1月经期(第14天) 卵巢:月经黄体退化 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 子宫内膜: 螺旋小动脉收缩,功能层发生缺血性坏死。 螺旋小动

116、脉扩张,血液随坏死组织排出形成月经。 基底层开始修复功能层。266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三、子宫(五)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2增生期(第514天) 卵巢:卵泡生长、成熟、排卵 激素:雌激素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增生、增厚。 子宫腺增多、增长。 螺旋小动脉增长、弯曲。267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三、子宫(五)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3分泌期(第1528天) 卵巢:黄体形成 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继续增厚。 螺旋小动脉进一步增长弯曲。 子宫腺大量增生极度弯曲,子宫腺腔充满分泌物。268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四、阴道(一)阴道的位置和形态位于盆

117、腔的中央,前面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面与直肠相邻。阴道后穹与直肠子宫陷凹之间仅隔以阴道后壁和腹膜。当直肠子宫陷凹内有积液时,可经阴道穹后穿刺或者引流,以辅助诊断和治疗。(二)阴道黏膜的结构特点269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五、前庭大腺前庭大腺位于阴道口两侧后部的皮肤深面,开口于阴道前庭,其分泌物有润滑阴道口的作用。270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六、女阴女阴即女性的外生殖器。(一)阴阜(二)大阴唇(三)小阴唇(四)阴道前庭 前部有尿道外口,后部有阴道口。(五)阴蒂271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七、乳房(一)乳房的位置和形态(二)乳房的结构乳房由皮肤、乳腺、脂肪组

118、织和纤维组织构成。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腺与乳房皮肤、胸肌筋膜之间连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束,称乳房悬韧带,对乳房起固定和支持作用。272第七章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八、会阴会阴可分为狭义会阴和广义会阴。狭义会阴又称产科会阴,是指肛门和外生殖器之间的区域。广义会阴是指封闭骨盆下口的所有软组织,呈菱形。以两侧坐骨结节前缘之间的连线为界,可将会阴分前方的为尿生殖三角(尿生殖区)和后方的为肛门三角(肛区)。273第七章生殖系统知识点/考点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男性内生殖器包括生殖腺(睾丸)、输送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和附属腺体(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外生殖器包括阴

119、囊和阴茎。2精子的产生部位。精曲小管是产生精子的部位。其管壁由支持细胞和生精上皮细胞构成 。3精子的形态精子形如蝌蚪,分头、尾两部分。头部由细胞核浓缩而成,前2/3有顶体覆盖,内含顶体酶;尾部较长,可推进精子的运动。4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274第七章生殖系统知识点/考点5 输精管的结扎部位。精索部为输精管结扎的部位 。6精索的概念。从睾丸上端至腹股沟管深环之间的一对柔软的索状结构,称精索,其内包裹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淋巴管和神经等。 7男性尿道的分部。尿道全长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8男性尿道的狭窄。全长有三处狭窄、两个弯曲。三处狭窄分别位于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27

120、5第七章生殖系统知识点/考点9男性尿道的弯曲。两个弯曲分别是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 。10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女性内生殖器由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和附属腺(前庭大腺)构成;外生殖器即女阴。11卵泡的发育过程。原始卵泡开始发育,经生长卵泡至成熟卵泡并排卵 。12卵泡细胞和卵泡膜细胞的功能。卵泡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与雌激素的生成和分泌有关 。276第七章生殖系统知识点/考点13排卵的概念。卵泡壁破裂。此时次级卵母细胞连同放射冠、透明带一起随卵泡液排入腹膜腔,该过程,称排卵。排卵一般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14黄体的概念。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壁周围的卵泡细胞增殖分化,形成黄

121、体细胞;黄体细胞聚集成一个富含血管的内分泌团,新鲜时呈黄色,称黄体。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 15输卵管的分部。输卵管由外侧向内侧依次分为四部分:输卵管漏斗部输卵管壶腹部输卵管峡部输卵管子宫部27716输卵管各部的意义。输卵管伞是手术时识别输卵管的标志;输卵管壶腹部是卵子受精的场所;输卵管峡部是输卵管结扎的部位 。17子宫的分部。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和子宫颈三部分。子宫颈下1/3伸入阴道内,称子宫颈阴道部;子宫颈上2/3在阴道以上,称子宫颈阴道上部。18子宫的位置及姿势。子宫位于盆腔内,介于膀胱和直肠之间。成年女性子宫正常姿势呈前倾前屈位 。19子宫阔韧带的名称、功能。限制子宫向两侧移位 。第七

122、章生殖系统知识点/考点27820子宫圆韧带的功能。维持子宫前倾位 。21子宫主韧带的功能。防止子宫脱垂 。22骶子宫韧带的功能。维持子宫前屈位 。23月经周期的概念。自青春期开始,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性作用下,子宫内膜功能层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脱落、出血、修复和增生,称月经周期。月经周期可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 第七章生殖系统知识点/考点27924尿道后穹的位置及意义。阴道穹的后部较深,与直肠子宫陷凹之间仅隔以阴道后壁和腹膜。当直肠子宫陷凹内有积液时,可经阴道后穹穿刺或者引流,以辅助诊断和治疗。 25尿道外口与阴道口的位置关系。前部有尿道外口,后部有阴道口 。26 输乳管的排

123、列特点。由于乳腺叶和输乳管围绕乳头呈放射状排列,因此乳房手术时,要尽量作放射性切口,避免损伤乳腺叶和输乳管。 27会阴的概念。会阴可分为狭义会阴和广义会阴。狭义会阴又称产科会阴,是指肛门和外生殖器之间的区域。广义会阴是指封闭小骨盆下口的所有软组织,呈菱形。 第七章生殖系统知识点/考点280A型题1.男性的生殖腺是(A)A睾丸B前列腺C尿道球腺D附睾E精囊2.以下描述错误的是(E)A精曲小管管壁由生精上皮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B支持细胞对生精上皮细胞具有支持和营养功能。C精原细胞经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形成精子。D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E精子分头、顶体、尾三部分。第七章生殖系统 练

124、习题281A型题3.输精管结扎术的部位在(B)A输精管睾丸部B输精管精索部C输精管腹股沟管部D输精管盆部E以上均错4.关于精索描述正确的是(B)A精索就是输精管精索部B位于睾丸上端与腹股沟管深环之间C由输精管及其表面包裹的结蹄组织构成D精索穿过腹股沟三角E以上描述均错误第七章生殖系统 练习题282A型题5.男性尿道分为(C)A前列腺部、膜部、尿道球部B前列腺部、膜部、后尿道C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D前列腺部、膜部、阴茎E前尿道、膜部、海绵体部6.关于男性尿道描述正确的是(E)A有耻骨上弯和耻骨下弯两个弯曲B有尿道内口、前列腺部、尿道外口三个狭窄。C当上提阴茎时,耻骨下弯可以消失D男性尿道只有

125、排尿的功能E以上描述均错误第七章生殖系统 练习题283A型题7.关于卵巢描述正确的是(D)A髓质位于中央,内含大量的原始卵泡。B原始卵泡就是卵原细胞。C生长卵泡有透明带形成并包裹整个生长卵泡。D卵泡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均与雌激素的生成有关。E放射冠由卵泡膜细胞形成。8.成熟卵泡中的卵母细胞是(C)A卵原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D成熟卵细胞E卵泡细胞第七章生殖系统 练习题284A型题9.输卵管由内侧向外侧依次分为(C)A子宫部、峡部、壶腹部、伞部B子宫部、壶腹部、峡部、伞部C子宫部、峡部、壶腹部、漏斗部D子宫部、壶腹部、峡部、漏斗部E漏斗部、壶腹部、峡部、子宫部第七章生殖系统 练习题285A

126、型题10.关于子宫描述错误的是(B)A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和子宫颈三部分。B子宫底和子宫体连接处的狭细部分,称子宫峡。C子宫颈分为子宫颈阴道部和子宫颈阴道上部。D成人子宫呈倒置梨形的肌性器官。E子宫位于膀胱和直肠之间,呈前倾前屈位。11.成人宫体与宫颈之比是(A)A2:1B3:1C1:1D1:2E1:3第七章生殖系统 练习题286第七章生殖系统 练习题A型题12.防止子宫侧移的韧带是(D)A子宫圆韧带B子宫悬韧带C子宫主韧带D子宫阔韧带E骶子宫韧带13.防止子宫脱垂的韧带是(C)A子宫圆韧带B子宫悬韧带C子宫主韧带D子宫阔韧带E骶子宫韧带287第七章生殖系统 练习题A型题14.紧邻直肠子宫陷凹的

127、是(D)A阴道穹前方B阴道穹左侧C阴道穹右侧D阴道穹后方E卵巢15.关于女性乳房描述错误的是(D)A输乳管开口于乳头B纤维组织将乳腺分隔成1520个乳腺叶C乳腺癌早期,癌组织侵及乳房悬韧带,出现橘皮样外观D乳腺叶围绕乳头呈环形排列,因此乳房手术时,要尽量作环形切口E以上描述均正确288第七章生殖系统 练习题B型题A卵巢B输卵管C前庭大腺D阴道E子宫16.女性的附属腺是(C)17.女性的生殖腺是(A)A输卵管子宫部B输卵管峡部C输卵管壶腹部D输卵管漏斗部E输卵管伞18.输卵管结扎术的部位在(B)19.手术中寻找输卵管的标志是(E)20.正常受精的部位在(C)289第七章生殖系统 练习题X型题21

128、.男性附属腺包括(BCE)A睾丸B精囊C前列腺D附睾E尿道球腺22.排卵时随卵泡液排出的有(BDE)A卵细胞B次级卵母细胞C卵泡壁D透明带E放射冠23.与雌激素合成分泌相关的细胞有(BCD)A初级卵母细胞B黄体细胞C卵泡细胞D卵泡膜细胞E次级卵母细胞24.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有(ACD)A子宫圆韧带B子宫悬韧带C子宫主韧带D子宫阔韧带E子宫固有韧带290第七章生殖系统 练习题填空题25.子宫的大小为长_cm宽_cm厚_cm。26.月经周期分为_、_和_。27.产科会阴位于和之间。291第七章生殖系统 思考题一.男性尿道起自膀胱尿道内口,终于尿道外口。尿道全长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1.

129、尿道哪部分最短,且可关闭尿道。2.海绵体属于前尿道还是后尿道。3.尿道结石易滞留在何处。二.精索内包裹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1.说出精索的位置2.临床上施行输精管结扎术时,常选取输精管的哪一部分?述其解剖学依据。292第七章生殖系统 思考题三.阴茎自然悬垂时,尿道形成了两个弯曲,分别称为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1.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哪个弯曲可以变化。2.尿道的弯曲在临床工作中有何实用意义。四.子宫位于盆腔内,介于膀胱与直肠之间,成年女性的子宫正常位置呈前倾前屈位。1.子宫的前倾前屈位所形成的角有何不同2.哪些因素维持着子宫的正常位置3.解释临床上妇

130、科检查时常需受检者排空尿液的原因293第七章生殖系统 思考题五.月经周期一般指子宫每28天左右出现一次内膜功能层发生脱落、出血、修复和增生的现象。1.月经周期受何种因素的作用2.月经周期中每个时期持续多长时间3.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发生在哪个时期,述其道理。六.女性乳房由皮肤、乳腺、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构成。乳房皮肤与胸肌筋膜之间连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束,称乳房悬韧带,对乳房起固定和支持作用。1.乳房手术时常作放射状切口,其解剖学基础是什么?2.解释乳腺癌时,乳房表面皮肤橘皮样外观的原因。(吴涛)294第八章 脉管系统295第八章 脉管系统 学习内容一、心二、血管概述三、肺循环的血管四、体循环的动脉五、

131、体循环的静脉六、淋巴管道七、淋巴器官2961脉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概念。2心的位置的临床意义。3常用的动脉摸脉点和可急救压迫止血的动脉4. 头颈部与四肢常用于穿刺、输液的浅静脉。5门静脉系的组成,门-腔静脉吻合与侧支循环。第八章 脉管系统 学习要点297 脉管系统是一套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 心血管系统由心和血管(包括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组成,其管道中流动着血液。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构成,淋巴管道内流动着淋巴,并最终汇入静脉。 第八章 脉管系统298 脉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运输与物质交换,也就是将营养物质和氧气等有用的物质运送到全身各器官和组

132、织细胞,实现物质交换后,又将代谢产物运送回心,再送到肺、肾和皮肤等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此外,脉管系统还有防御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等。第八章 脉管系统299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在密闭的心血管系统中,血液在心的推动下,沿心血管不断循环流动。血液从心射向动脉,经毛细血管、静脉,再返回到心脏,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循环同时进行,并在心彼此连通。 300 心: 心是一动力器官,类似于泵,能有节律地收缩与舒张,推动血液流动。结构上,心为一中空的肌性器官,被房间隔和室间隔分隔为互不相通的左右两半。每半又分为上方的心房和下方的心

133、室,并借房室口相通。这样,心脏就有四个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01血管: 血管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动脉是与心室相连,运送血液出心的血管。 与左心室相连的是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的是肺动脉干。动脉离开心室,反复分支,越分越细,最后与毛细血管相连。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02 静脉是起于毛细血管,与心房相连,运送血液回心的血管。血液回心途中,静脉反复汇合,管径越汇越粗,最后汇成与心房相连的静脉干。 毛细血管一般是连于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管壁极薄,有一定通透性,是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

134、节 心血管系统 303 体循环(又称大循环)-指左心室收缩时,将动脉血(富含氧和营养物质)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分支,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再流经各级静脉返回右心房的这条血流途径。其特点是:行程长,流域广,以动脉血营养全身后,变成静血,并将代谢废物经静脉运送回心。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04 肺循环(又称小循环)-指右心室收缩,将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干,经其各级分支,到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后,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再经肺静脉返回左心房的这条血流途径。其特点是:行程短,只流经肺,经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05一、心 (一)心

135、的外形 心的大小略与本人拳头相近,呈倒置的圆锥形,前后略扁,外表有一尖、一底、二面、三缘和三条沟。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06 心尖钝圆,朝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在体表,可在左侧第五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12处摸到心尖搏动。心底朝向右后上方,由左、右心房构成,有进出心的大血管相连。两面-胸肋面和膈面,胸肋面是心的前面,与胸骨和肋软骨相对,膈面是心的下面,邻膈。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07 三缘-左、右、下缘。左缘由左心室和左心房构成,右缘由右心房构成,下缘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 三条沟-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冠状沟近似环形,它是心房与心室的表面分界线;前室

136、间沟位于胸肋面,后室间沟在膈面,室间沟是左、右心室的表面分界线。沟内有心的血管和脂肪组织。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08(二)心的位置 心在胸骨的后方,裹有心包,居胸腔的中纵隔内,约2/3在人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右侧。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09 心前面大部分被胸膜与肺遮盖,仅小部分与胸骨体下部和左侧第46肋软骨直接相贴。所以,临床上进行心腔内注射时,常选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隙进针,将药注入右心室,以避免损伤肺和胸膜。心两侧隔纵隔胸膜与肺相邻,后方与食管、胸主动脉、左主支气管和胸椎等相邻。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10(三)心腔的形态结构1右心房

137、构成心的右上部,前壁突向前上方的部分称右心耳。 右心房有三个入口,即: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分别引导上半身、下半身、心壁的静脉血回右心房。 有一个出口,即右房室口,通右心室。在右心房的房间隔下部有一浅凹,称卵圆窝,是胎儿时期的卵圆孔闭锁后的遗迹。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11 2右心室 位于右心房左前下方,构成心胸肋面的大部分。其内有入口、出口各一个,有三尖瓣、腱索、乳头肌等。入口为右房室口,此口由纤维环围成,环上附着有三片呈三角形的瓣膜,称三尖瓣(又称右房室瓣)。三尖瓣的游离缘借腱索与心室壁上的乳头肌相连。在右心室舒张时,三尖瓣打开,右心房的血液经右房室口流进右心室

138、;当右心室收缩时,三尖瓣关闭,不致使血液返流回右心房。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12 出口为肺动脉口,此口周缘附有三片呈半月形的瓣膜,称肺动脉瓣,该瓣的袋口朝向动脉,在右心室收缩时,血流冲开瓣膜,流入肺动脉干,当右心室舒张时,动脉内回冲的血液使瓣膜靠拢,关闭肺动脉口,不致使血液返流回右心室。出、入口的瓣膜好似泵的阀门一样,顺流开放,逆流关闭,确保血液单向流动。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13 3左心房 构成心底的大部分,左心耳突向右前方。左心房有四个入口,即左右各两个肺静脉口,一个出口,即左房室口。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14 4左心室 位于右心室的左

139、后下方。室腔有入口、出口各一个。入口即左房室口,也由纤维环围成,其周缘附有二尖瓣(是两片呈三角形的瓣膜)。二尖瓣的游离缘借腱索与左心室壁上的乳头肌相连,其作用同三尖瓣。出口,即主动脉口,此口周缘附有主动脉瓣,它与肺动脉瓣的形态、功能相似。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15左、右心室之间为室间隔。它大部分较厚,主要由心肌组成,称肌部;上部近心房处,有一卵圆形区域,较薄,缺乏心肌,称膜部。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16 (四)心壁的组织结构 心壁分三层,从内向外依次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1. 心内膜 薄而光滑,由内向外分为内皮,内皮下层、心内膜下层。心内膜下层是疏松结缔

140、组织,内含有浦肯野纤维(见心传导系统)。心内膜在房室口、动脉口处折叠为双层,形成心的瓣膜。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17 2. 心肌膜 此层最厚,由心肌构成。心房肌较薄,心室肌较厚,以左心室肌层最厚。左、右房室口的纤维环,将心房肌与心室肌隔开,使房、室肌不同时收缩。心肌细胞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3. 心外膜 是一层浆膜,由间皮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此层内有血管、神经和脂肪组织。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18 (五)心的传导系统 心能自动有节律地跳动,这缘于心有特殊的传导系统。心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它们都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的,其主要功能

141、是产生和传导兴奋。 1. 窦房结 呈狭长椭圆形,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它是心的正常起搏点。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19 2. 房室结 位于冠状窦口与右房室口之间的心内膜深面,呈扁椭圆形。其功能是将窦房结的兴奋传向心室。 房室束及分支 起于房室结,沿室间隔膜部下降,至肌部上缘分为左、右束支,分别在室间隔的心内膜深面下行,最后分成许多浦肯野纤维,再与心室肌相连。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20 心的自动节律性兴奋由窦房结产生,一方面先传给心房肌,使心房收缩,另一方面传至房室结,再经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至心室肌,使心室肌也随后收缩。第八章 脉

142、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21 (六)心的血管 1.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是营养心脏本身的动脉,有左、右冠状动脉两支,均起于升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较粗,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主要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前壁、右心室前壁小部分和室间隔前上2/3部。右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分布于窦房结、房室结、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后壁和室间隔后下1/3部。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22 2静脉 心的静脉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分别与相应动脉伴行,最后汇合到冠状窦,经冠状窦口注入右心房。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23(七) 心包 心包是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膜性囊。它分为内外

143、两层,外层为纤维性心包,是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较坚韧,下方与膈愈着。内层为浆膜性心包,分脏层和壁层。脏层紧贴在心肌膜的表面,实为心外膜;壁层紧贴在纤维性心包内面。脏层与壁层之间的潜在间隙称为心包腔,腔内含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滑液,以减少心跳动时的摩擦。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24(八)心的体表投影 心在胸前壁有一体表投影,可用四个点及其略向外凸的弧形连线所围的范围来表示。左上点:在左侧第二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1.2处;左下点: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12处;右上点:在右侧第三肋软骨上缘,距胸骨右缘1处;右下点:在右侧第六胸肋关节处。了解心的体表投影可帮助判断心界是否扩大。第

144、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25二、血管概述(一)血管分类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静脉按粗细又分为大、中、小三级。大动脉指近心的动脉,管径较大,如主动脉,肺动脉干。小动脉是指管径小于1的动脉,与毛细血管相连的部分称微动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26 介于大、小动脉之间的是中动脉。解剖学上有名称的动脉多是中动脉,如:肱动脉、股动脉等。大静脉靠近心脏,其管径在10以上,如上、下腔静脉。小静脉是指管径在2以内的静脉,与毛细血管相连的部分称微静脉。介于大、小静脉之间的是中静脉,如颈外静脉,肘正中静脉和股静脉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27 (二

145、)血管吻合与侧支循环 在人体内血管吻合众多。如动脉之间形成动脉弓、动脉网;静脉之间常形成静脉网、静脉丛;有的小动、静脉之间可形成动静脉吻合。血管吻合在保证器官或局部供血方面有重要作用。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28另外,有些血管的主干在其行程中常发出与主干平行的侧支,与同一主干远端的侧支或另一主干的侧支相吻合,称侧支吻合。当主干在病理情况下受阻后,通过侧支吻合与主干受阻的远端建立起新的血循环,称侧支循环。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29 (三)血管壁的微细结构 1.动脉 各种动脉的管壁由内向外均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1)内膜:很薄,由内向外还可分为内皮、内皮下

146、层和内弹性膜。内皮游离面光滑,可减少血流阻力;内皮下层为薄层结缔组织;内弹性膜在中动脉比较明显,由弹性纤维构成。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30(2)中膜:是动脉壁中最厚实的一层,由平滑肌和弹性纤维构成,大动脉的中膜以弹性膜为主,使大动脉有较大弹性,故又称弹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的中膜主要是环形平滑肌,故又称为肌性动脉。(3)外膜:较薄,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小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31 2. 静脉 管壁比各级相应动脉薄,也分内膜、中膜、外膜三层,但分界不明显,内膜最薄,由内皮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中膜稍厚,含数层环形平滑肌,外膜最厚,由结缔

147、组织构成,含血管、神经。大静脉的外膜中还含有较多纵行平滑肌束。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32 3.毛细血管 分布广泛,常相互连成网状,其管径最小,多数只允许血细胞呈单行通过。其管壁最薄,仅由内皮和基膜构成,因而有一定通透性,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按电镜下的结构特点可分为连续性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三类。血窦是一种扩大的毛细血管,存在于肝、脾和骨髓等处。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33(四)微循环 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小血管中的血液循环。它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也是血液循环与组织细胞之间实现物质交换的部位。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

148、、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直接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七部分组成。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34三、肺循环的血管(一)肺循环的动脉肺循环的动脉主干是肺动脉干(运送静脉血)。它粗而短,起于右心室,在主动脉弓的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再分别经同侧肺门进入肺,在肺内反复分支,最后与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相连。在主动脉弓下缘,主动脉弓与肺动脉干分叉处的稍左侧之间有一结缔组织索相连,称动脉韧带,它是胚胎时期的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35(二)肺循环的静脉肺循环的静脉主干是肺静脉(运送动脉血),左右各两条。肺静脉起于肺泡壁毛细血管网,在肺内多次汇合

149、后形成肺静脉,经肺门出肺,注入左心房。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36四、体循环的动脉 体循环动脉分布很广,遍布全身,其分布与行程有一定规律。对称性: 多数动脉呈左右对称分布。主干性:每一大局部(头颈部、上肢、下肢、胸部、腹部和盆部)都有12条动脉主干。安全隐蔽性:多数动脉干走在身体的屈侧、深部或隐蔽安全处。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37抄近路性:动脉常以最近距离分布到相应器官。伴行性:常与静脉、神经伴行。脏壁分支性:躯干(胸、腹、盆)动脉都分为脏支和壁支。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381. 升主动脉 从左心室发出,在其起始处发出左、右冠状动脉,营养心脏

150、。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392. 主动脉弓位于胸骨柄的后方,其凸侧缘向上发出三个分支,从右向左依次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向右上方斜行,在右胸锁关节后方又分成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40 在主动脉弓壁内有压力感受器,有参与调节血压的作用。在主动脉弓的下方,有23个粟粒样小体,称主动脉小球,为化学感受器,参与呼吸调节。 3. 降主动脉 以膈的主动脉裂孔为界,降主动脉可分为上方的胸主动脉和下方的腹主动脉。两者分支众多,均有脏、壁两种分支。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41(二)头颈部的动脉 头颈部的动脉主干是左

151、、右颈总动脉,它们经过胸锁关节后方,然后沿气管、喉和食管外侧上行,至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杈,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在分杈处有两个重要结构: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42颈动脉窦:即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略膨大的部分,其管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高时,窦壁扩张,刺激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等变化。颈动脉小球:为一个扁椭圆形小体,位于分杈处的后方,是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中氧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431. 颈外动脉 由颈总动脉发出,在胸锁乳突肌深面上行,穿入腮腺内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个终末支。主要分支有:

152、(1) 面动脉:在下颌下腺深面前行,至咬肌前缘,绕过下颌骨体下缘进入面部,再沿口角及鼻翼的外侧上行至内眦,改名为内眦动脉。沿途分支到下颌下腺、腭扁桃体和面部等处。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44 (2) 颞浅动脉:经外耳门前方上升至颞部皮下,分支到腮腺和颞、顶和额部的软组织。 (3)上颌动脉:经下颌支深面行向前内,沿途分支到鼻腔、口腔和硬脑膜等处。硬脑膜中动脉是重要的分支。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45 2.颈内动脉 在颈部无分支,沿咽两侧垂直上升,穿颅底的颈动脉管入颅腔,分支分布于眼和脑。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46 (三)锁骨下动脉和上肢的动脉

153、1.锁骨下动脉 是上肢动脉的主干。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其行程是:先向外上斜行至颈根部,后穿过斜角肌间隙,在第一肋外缘移行为腋动脉。当上肢出血时,可在锁骨中点上方将该动脉压向后下方的第一肋上急救止血。主要分支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47(1)椎动脉:向上穿过第六至第一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腔,分支分布于脑和脊髓。(2)胸廓内动脉:起始后进入胸腔,贴肋软骨后面下行,沿途分支布于胸前壁,心包、乳房和膈等处。该动脉穿过膈后移行为腹壁上动脉,分布于腹直肌等处。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48 2. 上肢的动脉 (1)腋动脉 位于腋窝,在第一肋外侧缘处续于

154、锁骨下动脉,至背阔肌下缘移行为肱动脉。分支布于肩肌、胸肌、背阔肌和乳腺等处。 (2) 肱动脉 在背阔肌下缘处接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至肘窝深处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49(3)桡动脉和尺动脉 两动脉分别于前臂前群肌的桡、尺侧下行至手掌,分支吻合形成掌浅弓和掌深弓。沿途分支供应前臂肌。 (4)掌浅弓和掌深弓 由桡动脉和尺动脉的终末支和分支在手掌吻合而成,两者分支到手掌和手指。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50(四)胸部的动脉胸部的动脉主干是胸主动脉,它分出脏支和壁支。 1. 脏支 细小,主要是数条支气管动脉、食管动脉和心包动脉等,分布于相应器官。

155、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512. 壁支 较粗大,为九对肋间后动脉和一对肋下动脉,分别位于第三至第十一肋间隙和第十二肋下缘,其前支沿肋沟前行,部分动脉前端与胸廓内动脉吻合。分布于胸壁、腹前外侧壁、背部的肌肉和皮肤,以及脊髓等处。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52(五)腹部的动脉 腹部的动脉主干是腹主动脉,位于脊柱前方,它也发出脏支和壁支 1. 脏支 粗大,分为成对和不成对两种。成对的有肾动脉、肾上腺中动脉、睾丸动脉(女性为卵巢动脉),不成对的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53(1)肾动脉:约平第一至第二腰椎高度从腹主动

156、脉侧壁发出,经肾门入肾。 (2)睾丸动脉:在肾动脉起始处稍下方起于腹主动脉,沿腰大肌前面向外下走行,穿过腹股沟管降入阴囊,分布于睾丸和附睾。女性分布于卵巢和输卵管。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54(3)腹腔干:在主动脉裂孔稍下方起于腹主动脉前壁,立即分为三支: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胃左动脉:先行至贲门,然后沿胃小弯从左向右行进,分布于胃小弯侧胃壁和食管腹段。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55 肝总动脉:向右走行,主要分支有 肝固有动脉:向上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在肝门附近分为左支和右支,经肝门入肝。右支发出胆囊动脉。肝总动脉分布于肝、胆囊、胃小弯侧胃壁。胃十二指肠

157、动脉:分支于胃大弯侧胃壁、大网膜、胰头和十二指肠。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56脾动脉:沿胰的上缘左行至脾门,分为数支入脾,沿途分支布于胰、胃底、胃大弯侧胃壁和大网膜等处。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57 (4)肠系膜上动脉:约在第一腰椎平面起于腹主动脉的前壁,向下越过十二指肠水平部前方,进入小肠系膜根,走向右髂窝,沿途分支到结肠左曲以上的大部分肠管。分支有:空肠动脉、回肠动脉、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后者发出阑尾动脉进入阑尾系膜,营养阑尾。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58 (5)肠系膜下动脉:约平第三腰椎高度从腹主动脉前壁发出,在腹后壁行

158、至左下方,主要分支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分别营养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上部。 2. 壁支 腹主动脉的壁支主要有四对腰动脉,分布于腹后壁。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59(六)盆部的动脉盆部的动脉主干是髂内动脉,是一粗短干,它是髂总动脉的分支(髂总动脉由腹主动脉分出后,在骶髂关节前方分成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其分支有: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601.壁支 包括:闭孔动脉、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1)闭孔动脉:供应大腿内侧肌和髋关节。(2)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分别经梨状肌上、下孔穿出,布于臀肌和髋关节。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612.

159、脏支 包括:膀胱上、下动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和阴部内动脉(1)膀胱上、下动脉:分布于膀胱、前列腺、精囊(男),阴道(女)。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62(2)子宫动脉:分布于子宫、阴道、输卵管和卵巢。子宫动脉于子宫颈外侧12cm处跨过输尿管的前上方。(3)阴部内动脉:分支布于肛门、外生殖器和会阴部。(4)直肠下动脉:分布于直肠下部、前列腺(男),阴道(女)等处。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63(七)髂外动脉及下肢的动脉髂外动脉穿过腹股沟韧带中点后方进入股部,移行为股动脉。髂外动脉在进入股部前,还发出腹壁下动脉,贴腹直肌后面上行,营养腹直肌。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160、 心血管系统 3641.股动脉 在大腿的股三角内走向内下,后穿至股后进入膕窝,移行为膕动脉。主要分支布于大腿肌和髋关节。2. 膕动脉 居膕窝正中下行,分支至附近肌和膝关节。它在膕窝下缘分成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653.胫前动脉 从膕动脉分出后,向前穿过小腿骨间膜进入小腿前群肌之间,再下行至足背,移行为足背动脉。沿途分支布于小腿前群肌。足背动脉分布于足背和足趾等处。 4. 胫后动脉 沿小腿后面正中浅深层肌之间下行,经内踝后方转入足底,再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66 五、体循环的静脉体循环的静脉是将血液运送回心的

161、血管,起于毛细血管,终于右心房。静脉向心汇流,血管越汇越粗。体循环的静脉分为三个静脉系: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心静脉系。每个系有一个主干,主干下相连各级静脉属支。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67体循环的静脉与动脉相比有如下特点: 数量多,且其管腔大,管壁薄,弹性差。分浅、深两种。浅静脉位于皮下,又称皮下静脉,无伴行动脉,是临床上进行静脉输液、输血、采血、注射药物、插入导管的常用部位;深静脉位于体腔内或深筋膜下,常与同名动脉伴行,静脉的收集范围与同名动脉供应范围大体一致。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68管内有静脉瓣(图8-33)。呈半月形,向心开放,可防止血液逆流。它越

162、近人体下部越多,但少数部位无静脉瓣,如:大静脉、头颈部的静脉、肝门静脉等。吻合丰富。浅静脉之间常吻合成静脉网,如手背静脉网,脐周静脉网;深静脉常在器官壁内或周围形成静脉丛,如直肠静脉丛,食管静脉丛。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69(一)上腔静脉系 上腔静脉系由上腔静脉这一主干及其属支组成。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经升主动脉的右侧下行,注入右心房。它借各级属支收集人体上半身(头颈,上肢,胸部的绝大部分)的静脉血。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701头颈部静脉(1)颈内静脉:在颅底的颈静脉孔处续于乙状窦,先后在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外侧下行,最后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

163、头臂静脉,其汇合处的夹角称颈静脉角。颈内静脉有颅内属支和颅外属支。颅内属支主要收集脑、眼、前庭蜗器、颅骨、硬脑膜等处的静脉血。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71颅外属支中重要的有面静脉。面静脉与面动脉伴行,起于内眦静脉,行至下颌骨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前支汇合注入颈内静脉。由于面静脉在口角以上无静脉瓣,所以,血液逆流时,可借内眦静脉、眼静脉流入颅内海绵窦。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72(2)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在胸锁乳突肌表面下行,穿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3)头皮静脉:为颅顶浅筋膜内静脉的总称,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表浅易见。头皮静脉多与动脉伴行;经导静脉与颅内硬

164、脑膜静脉窦相交通;静脉外膜与“头皮”纤维束紧密相连,致使静脉较固定而不易滑动等,所以,临床上小儿静脉输液时常选用头皮静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73(2)上肢的静脉:分深静脉和浅静脉。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最后汇入主干腋静脉。 较大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手背静脉网等。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74手背静脉网:位于手背皮下,是静脉输液的常用血管。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在腕部转到前臂前面,沿桡侧缘上行至肘窝,借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连通。本干经肱二头肌外侧上行,最后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75 贵要

165、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在腕部转到前臂前面,沿尺侧缘上行,行经肘窝至肱二头肌内侧上行,至臂中部穿过深筋膜,注入肱静脉。 肘正中静脉:位于肘窝,变异较多,通常在肘窝将头静脉和贵要静脉连通。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763. 胸部的静脉 胸部的静脉主要是奇静脉及其属支。奇静脉起于右腰升静脉,贴胸椎体右前方上行,在第四胸椎体高度向前跨过右肺根的上方,注入上腔静脉。主要收集右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半奇静脉的静脉血。奇静脉是沟通上、下腔静脉系的重要通道之一。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77(二)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由下腔静脉这一主干及其属支构成,收集下半身的静

166、脉血。下腔静脉由左右髂总静脉约在第五腰椎的右前方汇合而成,沿腹主动脉的右侧上行,穿膈的腔静脉裂孔进入胸腔,注入右心房,沿途收集众多属支。其属支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781下肢的静脉(1)下肢深静脉:下肢的静脉主干是股静脉,与股动脉伴行,向上经腹股沟韧带后方入盆改名为髂外静脉。下肢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小腿和足为二条深静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79(2)下肢浅静脉:主要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等。 大隐静脉:为全身最长的浅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经内踝的前方上行至小腿和大腿的内侧,在腹股沟韧带的稍下方注入股静脉。 小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外侧,经外踝

167、的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至膕窝,注入膕静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802盆部的静脉 盆部的静脉主干是髂内静脉,本干及其属支与同名动脉伴行。属支多先在器官壁内或表面先形成静脉丛(如直肠静脉丛、膀胱静脉丛,子宫静脉丛),再流入直肠下静脉、阴部内静脉、子宫静脉(女)等。臀部的静脉经臀上、下静脉回流入髂内静脉。髂内静脉与髂外静脉在骶髂关节前方汇合成髂总静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813腹部的静脉腹部的静脉以下腔静脉为主干,其属支分脏支和壁支。壁支主要是四对腰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向上分别借左右腰升静脉与半奇静脉和奇静脉相连。脏支主要有:肾静脉、 睾丸静脉和肝静脉等。第

168、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82(1)肾静脉:与肾动脉伴行,收集肾的静脉血。(2)睾丸静脉(女性为卵巢静脉):起于睾丸和附睾(女性起于卵巢),左侧以直角注入左肾静脉,右侧锐角注入下腔静脉。(3)肝静脉:有23条,为出肝的血管,很短,包埋在肝实质内,在肝的腔静脉沟处注入下腔静脉。收集肝及肝门静脉系的血液。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83(4)肝门静脉系:由肝门静脉及其主干与其属支组成(图8-38),肝门静脉(简称门脉)是下腔静脉的间接属支(借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84肝门静脉长68 ,一般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的后方汇成,向上行

169、走于小网膜游离缘内,后分2支经肝门入肝。收集腹腔内不成对脏器(肝除外)的静脉血。其结构特点是:起止两端均是毛细血管,无静脉瓣。肝门静脉的属支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附脐静脉和胆囊静脉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85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有丰富的吻合,重要的吻合部位有三处:第一处:食管静脉丛,形成:门-上腔静脉吻合。 肝门静脉 胃左静脉 食管静脉丛 食管静脉 奇静脉 上腔静脉 第二处: 直肠静脉丛,形成:门-下腔静脉吻合。肝门静脉 脾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 直肠静脉丛 直肠下静脉 髂内静脉 髂总静脉 下腔静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

170、一节 心血管系统 386第三处:脐周静脉网,形成:门-上、下腔静脉吻合。肝门静脉 附脐静脉 脐周静脉网 胸壁和腹壁的浅、深静脉 上、下腔静脉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387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构成。管道内流动着淋巴,淋巴间接来源于血液: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水、营养物质等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它们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又流回毛细血管,而少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沿淋巴管道向心回流,途经淋巴结,最后汇入静脉。 淋巴系统是静脉回流的辅助系统,淋巴器官,淋巴组织有过滤淋巴、产生抗体和淋巴细胞,参与免

171、疫的功能。 388(四)淋巴导管 共两条,即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由淋巴干汇合而成。1胸导管 收集人体下半身和左侧上身的淋巴。胸导管是全身最粗大的淋巴管道,长3040,其起始处膨大,称乳糜池,乳糜池由左、右腰干和肠干在第一腰椎前面汇合而成。其行程是:向上穿膈的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沿脊柱前方上行至颈根部左侧,注入左静脉角。注入左静脉角前,接收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左支气管纵隔干的淋巴。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389一、淋巴管道 淋巴管道从小到大可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一)毛细淋巴管 数量多,分布广,以盲端起于组织间隙,粗细不一,互连成网。它比毛细血管略粗,管壁薄,

172、由内皮构成,细胞间间隙较大,无基膜,或基膜不全,其通透性更大,不能透过毛细血管的蛋白质、细菌、异物颗粒、癌细胞等都可透过,所以淋巴道是癌细胞转移的重要途径。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390(二)淋巴管 是较细的外观上呈串珠状的小管,由毛细淋巴管逐渐汇合形成。其管壁类似静脉,管壁薄,瓣膜多。分浅、深两种,分别与浅、深静脉伴行,在淋巴向心回流中要经过1个或多个淋巴结。(三)淋巴干 是各部淋巴管穿过最后一群淋巴结后汇成的短干。全身共有9条淋巴干,即: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肠干。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3912右淋巴导管 长1.5,由右颈干

173、,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收集人体右侧上半身的淋巴。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392二、淋巴器官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胸腺和扁桃体等,它们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 (一)淋巴结 1位置、形态: 位置:连于淋巴管与淋巴管之间,常聚集成群,有深浅之分,内脏的淋巴结多位于血管周围或器官门附近,四肢的淋巴结多位于关节的屈侧。形态:为大小不等的扁椭圆形小体,质软,色灰红。其凸侧缘连有数条输入淋巴管,凹侧有淋巴结门,有1-2根输出淋巴管及神经、血管出入。功能:过滤淋巴,参与免疫。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393 2淋巴结的微细结构 淋巴结由被膜、周边的皮质和中央

174、的髓质三部分构成。(1)被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常伸入皮质和髓质形成小梁,起支架作用。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394(2)皮质:由浅皮质、深皮质和皮质淋巴窦组成。浅皮质:为许多成团的淋巴小结,含B淋巴细胞为主。在病菌等抗原刺激下,淋巴小结中央的B细胞能分裂、分化,形成生发中心,产生新的B细胞。深皮质:又称副皮质区,是弥散的淋巴组织,主要是由胸腺迁移来的T细胞构成。所以,又称为胸腺依赖区。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395皮质淋巴窦:是淋巴流过淋巴结内的通道,位于被膜下或小梁周。窦壁为一层内皮,窦腔内有大量网状细胞和一些巨噬细胞,后者能吞噬和清除病菌、异物,起过滤淋巴的作

175、用。 (3)髓质:主要由髓索和髓窦组成。髓索是条索状的淋巴组织,多连成网,主要有B细胞构成。髓窦是髓质的淋巴窦,构造与皮质淋巴窦相同。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3962全身主要的淋巴结群及淋巴引流人体各部的淋巴结群都要收纳一定器官或一定部位的淋巴。局部炎症或肿瘤可引起相应部位的淋巴结肿大或疼痛。所以,熟悉全身淋巴结群的分布位置及引流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397(1)头颈部淋巴结:颈外侧深淋巴结群:数目多,沿颈内静脉排列,引流头颈部的淋巴。其输出管形成颈干。颈外侧浅淋巴结:它沿颈外静脉排列,引流颈浅部、耳后和枕部的淋巴。其输出管注入颈深淋巴结。

176、下颌下淋巴结:引流面部和口腔的淋巴。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398(2)上肢淋巴结:主要有腋淋巴结,位于腋窝血管周围,收集上肢、乳房、胸前外侧壁和脐以上的胸腹壁浅淋巴。其输出管汇合成锁骨下干。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399(3)胸部淋巴结:位于胸壁内或胸腔器官旁,如肺门、气管和主支气管旁等。主要收集胸壁、乳房内侧份、肺、气管、支气管和纵膈其他结构的淋巴。其输出淋巴管汇合成支气管纵隔干 。(4)腹部的淋巴结:主要有腰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淋巴结。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400腰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周围,按受腹后壁、腹腔成对脏器的淋巴和髂总淋

177、巴结的输出管。腰淋巴结输出管构成左、右腰干。不成对脏器的淋巴结:位于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周围,收集同名动脉供应区域的淋巴,其输出管合成肠干。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401(5)盆部的淋巴结:主要有髂总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髂外淋巴结。它们均位于同名动脉周围,主要收集盆部,下肢的淋巴。髂内、外淋巴结的输出管均注入髂总淋巴结。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402(6)下肢的淋巴结:主要有腹股沟深、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位于股静脉末段周围,引流下肢的深淋巴,并接受腹股沟浅淋巴结的输出管。腹沟浅淋巴结沿大隐静脉末段和腹股沟韧带排列,它们引流下肢大部分、腹前壁下部、会阴和外生殖器

178、的浅淋巴。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403(二)脾 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是连于血管与血管(脾动脉与脾静脉)之间的淋巴器官。1脾的形态与位置 脾呈扁椭圆形,为实质性器官,暗红色,质软而脆,在受暴力打击时,易引起脾破裂而发生内出血。外形上可分为膈面、脏面和上、下两缘。膈面平滑隆凸,紧贴膈;脏面近中央的凹陷处称脾门,有数条血管神经出入。脾的上缘较薄,具有23个脾切迹,是临床触诊脾的标志。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404 脾位于左季肋区,被左第九至第十一肋及膈肌遮盖,其长轴与第十肋一致。正常时,脾在左肋弓下不能被触及。 2脾的功能 主要有造血、滤过血液、免疫、储血和清除衰老血细

179、胞等功能。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405第八章 脉管系统 知识点/考点1脉管系统是一套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2心血管系统由心和血管(包括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组成,其管道中流动着血液。3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构成,淋巴管道内流动着淋巴,并最终汇入静脉。4血液从心射向动脉,经毛细血管、静脉,再返回到心脏,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5 体循环(又称大循环)。406第八章 脉管系统 知识点/考点6肺循环(又称小循环)。7在体表,可在左侧第五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12处摸到心尖搏动。8冠状沟近似环形,它是心房与心室的

180、表面分界线;前室间沟位于胸肋面,后室间沟在膈面,室间沟是左、右心室的表面分界线。9心在胸骨的后方,裹有心包,居胸腔的中纵隔内,约2/3在人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右侧。10临床上进行心腔内注射时,常选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隙进针,将药注入右心室,以避免损伤肺和胸膜。40711右心房有三个入口,即: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分别引导上半身、下半身、心壁的静脉血回右心房。有一个出口,即右房室口,通右心室。12在右心房的房间隔下部有一浅凹,称卵圆窝,是胎儿时期的卵圆孔闭锁后的遗迹。13右心室-入口为右房室口,此口由纤维环围成,环上附着有三片呈三角形的瓣膜,称三尖瓣(又称右房室瓣)。其出口为肺动脉

181、口,此口周缘附有三片呈半月形的瓣膜,称肺动脉瓣。14左心房有四个入口,即左右各两个肺静脉口,一个出口,即左房室口。.第八章 脉管系统 知识点/考点40816左、右心室之间为室间隔。它大部分较厚,主要由心肌组成,称肌部;上部近心房处,有一卵圆形区域,较薄,缺乏心肌,称膜部。17室间隔膜部是室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18心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它们都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的,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兴奋。19窦房结是心的正常起搏点。20冠状动脉是营养心脏本身的动脉,有左、右冠状动脉两支,均起于升主动脉根部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知识点/考点40921浆膜心包脏层与壁层之间的潜在

182、间隙称为心包腔,腔内含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浆液。22有些血管的主干在其行程中常发出与主干平行的侧支,与同一主干远端的侧支或另一主干的侧支相吻合,称侧支吻合。23当主干在病理情况下受阻后,通过侧支吻合与主干受阻的远端建立起新的血循环,称侧支循环。24在主动脉弓壁内有压力感受器,有参与调节血压的作用。在主动脉弓的下方,有23个粟粒样小体,称主动脉小球。25颈动脉窦:即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略膨大的部分,其管壁内有压力感受器。第八章 脉管系统 知识点/考点41026颈动脉小球:为一个扁椭圆形小体,位于分杈处的后方,是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27颈总动脉上段位置表浅,可在颈部

183、摸到搏动。28面动脉在咬肌前缘,绕过下颌体下缘处位置表浅,可摸到搏动,若面部出血,可在此处压迫止血。第八章 脉管系统 知识点/考点41129颅顶出血时的压迫止血点 。30当上肢出血时,可在锁骨中点上方将锁骨下动脉压向后下方的第一肋上急救止血。31临床测量血压的听诊部位。32上肢远端出血时的压迫止血点。33临床常用的摸脉部位。34手指外伤出血时的压迫止血点。35子宫动脉于子宫颈外侧12cm处跨过输尿管的前上方,因此,临床上结扎子宫动脉时应注意此交叉,避免损伤输尿管。第八章 脉管系统 知识点/考点41236下肢出血时的压迫止血点。37体循环静脉的三个静脉系。38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处的夹角称颈

184、静脉角39面部软组织位于两口角和鼻根之间的三角区又称危险三角区。 40颈外静脉管腔较大,位置表浅,活体上明显可见,在小儿病人常被选作穿刺抽血的静脉。41静脉外膜与“头皮”纤维束紧密相连,致使静脉较固定而不易滑动等,所以,临床上小儿静脉输液时常选用头皮静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知识点/考点41342由于头皮静脉穿刺或损伤后不易回缩而出血较多,故需压迫止血,同时也能防止气栓进入颅内;行穿刺前必须确认静脉以免刺入动脉。43锁骨下静脉的管壁与第一肋的骨膜及邻近的筋膜结合紧密,位置固定,管腔较大,可作为静脉穿刺或长期导管输液的部位。44手背静脉网是位于手背皮下,是静脉输液的常用血管。 45头静脉:起于手背

185、静脉网的桡侧,在腕部转到前臂前面,沿桡侧缘上行至肘窝,借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连通。本干经肱二头肌外侧上行,最后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知识点/考点41446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在腕部转到前臂前面,沿尺侧缘上行,行经肘窝至肱二头肌内侧上行,至臂中部穿过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47上肢的浅静脉由于走行位置表浅,均是临床上采血和静脉注射常选用的血管,尤其肘正中静脉和手背静脉网最为常用。48大隐静脉:为全身最长的浅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经内踝的前方上行至小腿和大腿的内侧,在腹股沟韧带的稍下方注入股静脉。 49大隐静脉在内踝前方位置表浅、固定,是临床输液或抢救行静

186、脉切开术的常用部位,也是静脉曲张的好发部位。第八章 脉管系统 知识点/考点41550小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外侧,经外踝的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至腘窝,注入腘静脉。51睾丸静脉(女性为卵巢静脉):起于睾丸和附睾(女性起于卵巢),左侧以直角注入左肾静脉,右侧以锐角注入下腔静脉,所以临床上睾丸静脉曲张多见于左侧。 52肝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的后方汇成。53肝门静脉收集腹腔内不成对脏器(肝除外)的静脉血。 54肝门静脉的属支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附脐静脉和胆囊静脉等。第八章 脉管系统 知识点/考点41655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有丰富的吻合

187、,重要的吻合部位有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脐周静脉网三处。56门静脉的侧支循环:因肝门静脉系无静脉瓣,当门脉回流受阻(如肝硬化、肝肿瘤),致门脉高压时,可借三处侧支吻合建立起侧支循环,经上、下腔静脉回流入心。此时因血流量大,可形成三处吻合处静脉曲张,严重时曲张血管破裂出血,出现呕血、便血等。 57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构成。 58淋巴管道从小到大可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第八章 脉管系统 知识点/考点41759胸导管是全身最粗大的淋巴管道,注入左静脉角。60胸导管收集人体下半身和左侧上身的淋巴。 61右淋巴导管长1.5,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汇

188、合而成。62右淋巴导管注入右静脉角。63右淋巴导管收集人体右侧上半身的淋巴。 64颈外侧深淋巴结群:数目多,沿颈内静脉排列,引流头颈部的淋巴。颈外侧浅淋巴结:它沿颈外静脉排列,引流颈浅部、耳后和枕部的淋巴 。肋一致。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知识点/考点41865患乳腺癌时,癌细胞可通过淋巴管转移到腋淋巴结,引起腋淋巴结肿大。 66腹沟浅淋巴结沿大隐静脉末段和腹股沟韧带排列,它们引流下肢大部分、腹前壁下部、会阴和外生殖器的浅淋巴。67脾的上缘较薄,具有23个脾切迹,是临床触诊脾的标志。68脾位于左季肋区,被左第911肋及膈肌遮盖,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知识点/考点419第八章 脉

189、管系统 练习题420A型题1循环系统的组成包括(E)A血液和淋巴 B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C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道 D心血管系统和淋巴器官 E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2关于体循环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C)A起自左心室 B有一条主动脉 C上、下腔静脉各一对 D主动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 E上、下腔静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第八章 脉管系统 选择题421A型题3心(A)A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B位于胸腔正中 C心壁的肌主要是平滑肌 D只收纳体循环的静脉血 E正常时,左、右心房借卵圆孔相通4右心室(D)A构成心右缘的大部分 B右心室壁比左心室壁厚 C入口处有二尖瓣 D出口为肺动脉口 E右心室内的血液是动脉血5左

190、心房(B)A位于右心房的左侧 B有四个肺静脉的入口 C出口处有三尖瓣 D腔内含有静脉血 E以冠状沟与右心房为界第八章 脉管系统 选择题4226三尖瓣位于(A)A右房室口 B肺动脉口 C主动脉口 D左房室口 E 冠状窦口7心室收缩时,心瓣膜的状态是(A)A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开放 B二尖瓣、三尖瓣开放 C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关闭 D二尖瓣开放、三尖瓣关闭 E主动脉瓣开放、肺动脉瓣关闭8心的传导系统(C)A窦房结位于房间隔下部 B房室结位于室间隔上部 C窦房结是心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发源地 D房室结是心室兴奋的发源地 E窦房结直接与房室束相连 A型题第八章 脉管系统 选择题4239关于冠状动脉的说法错误

191、的是(A)A发自胸主动脉 B右冠状动脉还营养部分左心室后壁 C前室间支发自左冠状动脉 D后室间支发自右冠状动脉 E是营养心本身的动脉10毛细血管的结构 (C)A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构成 B由内膜和外膜两层构成 C由内皮和基膜构成 D由内膜、外膜和基膜构成 E内皮外有平滑肌11正常触摸桡动脉搏动的位置在(D)A掌长肌腱的内侧 B桡腕关节上方肱桡肌腱的外侧 C桡腕关节上方桡侧腕屈肌腱的内侧 D桡腕关节上方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 E拇长伸肌腱的外侧A型题第八章 脉管系统 选择题42412手指出血压迫止血的最佳部位是(E)A前臂远侧端 B手掌心 C手指前后 D指尖两侧 E手指根部两侧 13腹主动脉直接发

192、出的不成对脏支是(C)A肝总动脉 B脾动脉 C腹腔干 D胃左动脉 E肝固有动脉 14阑尾动脉发自(A)A肠系膜上动脉 B肠系膜下动脉 C回结肠动脉 D右结肠动脉 E回肠动脉A型题第八章 脉管系统 选择题42515头静脉(C)A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部 B沿前臂尺侧和臂的内侧上行 C注入腋静脉 D注入肱静脉 E以上都不对16肝门静脉(A)A.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 B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汇合而成 C有肝静脉注入 D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行于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的前方 E收纳腹腔内所有器官的静脉血A型题第八章 脉管系统 选择题426B型题 A心 B肺 C肝 D空肠 E子宫 17由肠系膜上动

193、脉供血的器官是(D) 18由腹腔干供血的器官是(C)A可压迫颈总动脉止血 B可压迫颞浅动脉止血 C可压迫面动脉止血 D可压迫锁骨下动脉止血 E可压迫股动脉止血 19一侧头颈部出血(A) 20一侧额部、颞部和颅顶部出血(B)第八章 脉管系统 选择题427B型题A腋淋巴结 B左锁骨上淋巴结 C下颌下淋巴结 D肺门淋巴结 E腹股沟浅淋巴结21胃癌患者,癌细胞可转移到(B)22乳腺癌患者,癌细胞可转移到(A)第八章 脉管系统 选择题428X型题23关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 B C E)A体循环起自左心室 B肺循环起自右心室 C体循环的动脉内含动脉血 D肺循环的静脉内含静脉血 E体循环终于右

194、心房24心(A C D)A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 B心的上方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 C前、后室间沟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线 D心尖朝向左前下方 E右心房大部分位于后方第八章 脉管系统 选择题429X型题25心壁(A B D E)A分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三层 B心内膜与血管内膜相连续 C心房肌和心室肌相连续 D左心室肌最厚 E心外膜是浆膜心包的脏层26腔内含有动脉血的是(B C E)A右心房 B左心房 C左心室 D肺动脉 E肺静脉第八章 脉管系统 选择题4301体循环的血液由_射出,最后流回_。2肺循环的血液由_射出,最后流回_。3临床上进行心内注射时,常在_进针。4在_可摸到心尖的搏

195、动。5从主动脉的凸侧向上发出三个分支,自右向左依次为_、_和_。6肝门静脉由_和_在胰头后方汇合而成。7头臂静脉由同侧的_和_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_。8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_,沿小腿内侧和大腿的内侧面上行,于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注入_。第八章 脉管系统 填空题431 1患者吴某,男,21岁,患急性阑尾炎住院,护士从其右头静脉输入大量青霉素为其消炎,病人一周后病愈。(1)青霉素依次经过哪些血管(含心腔)到达阑尾?(用箭头串接)(2)如果改用口服药治疗,药物经小肠吸收入血后,又依次经过哪些血管或器官到达阑尾?(用箭头串接)(3)如果采取手术切除阑尾,应先结扎什么血管?第八章

196、 脉管系统 思考题432 2赵某,男性,47岁,因车祸至右下肢外伤出血不止。(1)如果你作为医务人员在现场抢救,应在伤者何处进行紧急压迫止血?(2)如果伤员需要快速大量输液输血,你考虑切开哪条浅静脉血管较合适?3某患者53岁,以大量呕血入院,入院时诊断为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1)根据本章所学知识,你认为病人呕血来自何处?病人还可有哪些表现?(2)病人小肠壁的回心血液如果不经过肝,还可经何途径到上腔静脉再到右心房?第八章 脉管系统 思考题433 4李某,女,34岁,其上唇长了疖疮,白天李某见疮化脓后,多次挤压。晚上,李某出现寒战高热,吃了感冒药后不见好转,第二天晨患者出现昏迷,家人急送医院救治。

197、 (1)李某长脓疮的部位属什么区?(2)李某发生昏迷是因为发生了颅内感染, 她为什么会发生颅内感染?第八章 脉管系统 思考题434 5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简示如下:左心室主动脉及分支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干及分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1)若按正常血流,你能用带箭头的线条将两个循环的“首尾”连起来吗?(2)答完(1)问后,你能在相应箭头线的上方标示出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的位置吗?第八章 脉管系统 思考题(于晓谟)435第九章 感觉器学习内容一、视器(一)眼球 (二)眼副器 (三)眼的血管 二、前庭蜗器(一)外耳(二)中耳 (三)内耳 三、皮肤(一)皮肤的结构 (二)皮肤的附

198、属器 436第九章感觉器 学习要点1眼球和眼副器的构造和眼球的屈光系统。2房水的产生、循环途径及临床意义。3鼓室壁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4皮肤的构造及临床意义。437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 视器本节基本要求掌握眼球壁的层次、名称及各层的分部及其主要结构;眼球内容物的名称结构特点;泪器的组成及各部的位置;眼球外肌的名称及作用。熟悉房水循环。晶状体的调节;眼副器的组成;结膜的分部和结膜囊。了解眼球的一般形态;眼睑的形态;眼的动脉和静脉。438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视器由眼球和眼副器组成。439 角膜(前1 / 6) 纤维膜 巩膜(后5 / 6) 虹膜眼球壁 血管膜 睫状体 脉络膜 视网膜 晶状体眼

199、球内容物 玻璃体 房 水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眼球440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一)眼球壁 1.外膜(纤维膜)(1)角膜:无色透明,凸向前。(2)巩膜:乳白色,坚韧。巩膜静脉窦:角膜与巩膜交界处的环行隧道。441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2. 中膜(血管膜)(1)虹膜:最前部,中央有瞳 孔。内含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有色素细胞。442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2)睫状体: 位于虹膜的外后方。睫状突、睫状小带、睫状肌。睫状肌收缩时,可使睫状体向前内移位,睫状小带放松,从而减弱对晶状体的牵拉,晶状体借其本身的弹性变厚,屈光能力增强。443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3) 脉络膜:占血管膜的后2/

200、3。脉络膜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具有营养眼球壁和吸收眼内散射光线的作用。444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3视网膜 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为生理性盲点。在视神经盘颞侧3.5mm处的稍下方,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其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的部位。445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视网膜的组织结构分内层和外层。外层为色素上皮层,由单层色素上皮细胞构成;内层为神经细胞层,由外向内依次为视细胞、双极细胞和节细胞。446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视细胞为感光细胞,即视觉感受器,分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可感受强光和分辨颜色;视杆细胞仅能感受弱光,不能辨色。447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二)眼球

201、内容物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具有屈光作用,它们与角膜共同组成眼球的屈光系统,能使所视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448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1房水眼房为角膜与晶状体之间的腔隙,被虹膜分隔为前房和后房,借瞳孔相沟通。在前房的周边,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环形区域,称虹膜角膜角(前房角),与巩膜静脉窦相邻。449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循环途径如下:房水后房瞳孔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房水除有屈光作用外,还具有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及维持眼内压的作用。450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2晶状体 位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晶状体呈双凸透镜状,富有弹性,无血管和神经。晶状体借

202、睫状小带与睫状体相连。451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因自身弹性回缩而变厚,使进入眼内的物像能聚焦于视网膜上。视远物时,睫状肌舒张,睫状小带拉紧,使晶状体变薄,物像仍聚焦于视网膜上。452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 玻璃体 玻璃体为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除有屈光作用外,还有维持眼球形状和支撑视网膜的作用。453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二、眼 副 器眼副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和眼球外肌等。454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一)眼睑眼睑可分为上眼睑和下眼睑,遮盖于眼球的前方,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 455 上、下眼睑之间的裂隙,称睑裂。睑裂的内、外侧角,分别称内眦

203、和外眦。眼睑的边缘称睑缘,睑缘上有向外生长的睫毛,睫毛根部的皮脂腺称睑缘腺。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 视器456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 视器眼睑的组织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 皮肤:眼睑的皮肤薄而柔软。 皮下组织:较疏松,易发生水肿。 肌层:主要为眼轮匝肌,收缩时使睑裂闭合。 457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 睑板:呈半月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硬如软骨,对眼睑有支撑作用。在睑板内有许多睑板腺,其腺管开口于睑缘,分泌物可润滑睑缘。 睑结膜:为一层较薄的黏膜,贴附于睑板的内面。458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二)结膜结膜衬贴在眼睑内面的部分称睑结膜,覆盖在巩膜前面的部分称球结膜。结膜上穹和结膜下穹。当上下眼

204、睑闭合时,各部分结膜共同围成的囊状腔隙,称结膜囊。459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 玻璃体 玻璃体为充满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除有屈光作用外,还有维持眼球形状和支撑视网膜的作用。460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三)泪器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461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 泪腺 位于眶上壁前外侧的泪腺窝内,其排泄管开口于结膜上穹外侧部。泪腺不断分泌泪液,借眨眼活动涂布于眼球表面,以便湿润角膜和冲洗结膜囊内的异物。462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 泪道 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泪小管上、下各一,位于上、下眼睑内侧部皮下,起于泪点,先分别行向上或向下,再转向内侧,开口于泪囊

205、。泪囊下部移行为鼻泪管。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前部。463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四)眼球外肌眼球外肌是指位于眼球周围的骨骼肌,共有7块。即上睑提肌、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 464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上睑提肌收缩时上提上睑,开大睑裂。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和下直肌,分别可使眼球转向内侧、外侧、内上方和内下方。465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上斜肌收缩时使眼球转向外下方。下斜肌收缩时使眼球转向外上方。466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 三、眼的血管(一)眼的动脉分布到眼球和眼副器的动脉主要是眼动脉。眼动脉是颈内动脉在颅内的分支。其中最重要的分支为视网膜中央动脉 。分为4支,

206、即视网膜颞侧上、下小动脉和视网膜鼻侧上、下小动脉,分布于视网膜,营养视网膜内层。467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二)眼的静脉 眼的静脉主要有眼上静脉和眼下静脉,其属支的收集范围与眼动脉分支的分布范围一致,其中包括与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伴行的同名静脉。468第九章感觉器 第二节 前庭蜗器第二节 前庭蜗器耳又称前庭蜗器,按部位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和中耳是收集和传导声波的结构,内耳有接受声波和位觉刺激的感受器。469第九章感觉器 第二节前庭蜗器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一)耳廓耳廓位于头部两侧,主要由弹性软骨为支架,外被皮肤构成。耳垂是临床采血常用的部位。470第九章感觉器 第二节前

207、庭蜗器(二)外耳道外耳道长22.5cm,为外耳门与鼓膜之间的弯曲管道,呈“”形。外侧1/3以软骨为基础,称软骨部,指向内后上方;内侧2/3为骨部,指向内前下方。成人检查外耳道和鼓膜时,向后上方牵拉耳廓,使外耳道变直以便观察。471第九章感觉器 第二节前庭蜗器(三) 鼓膜鼓膜为椭圆形浅漏斗状的半透明薄膜,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呈倾斜位,与外耳道的下壁约呈45角。鼓膜中心向内凹陷,称鼓膜脐。鼓膜的上1/4区为松驰部,下3/4区为紧张部。472第九章感觉器 第二节 前庭蜗器二、中 耳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和乳突小房。473第九章感觉器 第二节前庭蜗器(一)鼓室位于鼓膜与内耳之间。外侧壁是鼓膜;内侧壁是

208、内耳的外侧壁,前壁有咽鼓管的开口;后壁有乳突窦的开口。鼓室内壁和听小骨表面均衬有黏膜,并与咽鼓管和乳突小房等处的黏膜相延续。474第九章感觉器 第二节前庭蜗器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由外侧向内侧依次排列为锤骨、砧骨和镫骨。三块听小骨借关节形成听骨链,可将声波的振动从鼓膜传到前庭窗。475第九章感觉器 第二节 前庭蜗器(二)咽鼓管咽鼓管是鼓室与鼻咽相通的管道,空气经咽鼓管进入鼓室,能保持鼓膜内外两侧气压的平衡,有利于鼓膜的振动。476第九章感觉器 第二节前庭蜗器(三)乳突小房乳突小房是颞骨乳突内的许多相互连通的含气小腔。乳突窦是一个介于乳突小房与鼓室之间的腔隙。乳突小房和乳突窦的壁都衬以黏膜,并与鼓

209、室的黏膜相续,故中耳炎时,可并发乳突炎。477第九章感觉器 第二节 前庭蜗器三、内耳 内耳又称迷路,位于颞骨岩部内,鼓室内侧壁和内耳道底之间。内耳形状不规则,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478第九章感觉器 第二节 前庭蜗器(一) 骨迷路骨迷路由后向前分为骨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它们依次互相连通。479第九章感觉器 第二节 前庭蜗器1. 骨半规管 根据它们的位置,分别称为前骨半规管、外骨半规管和后骨半规管。每个骨半规管都通过二个骨脚与前庭相连,其中一个骨脚膨大,称骨壶腹。480第九章感觉器 第二节 前庭蜗器2. 前庭 是位于骨半规管与耳蜗之间,略呈椭圆形小腔。前庭的外侧壁即鼓室的内侧壁,有前庭窗和蜗窗,

210、后方与骨半规管相通,前方通向耳蜗。481第九章感觉器 第二节 前庭蜗器3.耳蜗 位于前庭的前方,由一骨性蜗螺旋管环绕蜗轴盘绕约两圈半形成。骨螺旋板和蜗管将蜗螺旋管分隔为上、下二条螺旋形管道,即鼓阶和前庭阶。482第九章感觉器 第二节 前庭蜗器(二)膜迷路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密闭的膜性小囊,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的壁上,由互相连通的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和蜗管组成。483第九章感觉器 第二节 前庭蜗器 1. 膜半规管 为套在骨半规管内的三个半环形膜性小管,每个膜半规管在骨壶腹内也相应膨大,称膜壶腹。其壁内有一嵴状隆起,称壶腹嵴,是位置觉感受器,感受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484第九章感觉器 第二节 前

211、庭蜗器2. 椭圆囊和球囊 为前庭内的2个膜性小囊。囊壁的内面各有一斑块状隆起,分别称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均为位置觉感受器,感受直线变速的运动觉刺激。485第九章感觉器 第二节 前庭蜗器3. 蜗管 是位于蜗螺旋管内的膜性管道,随蜗螺旋管也旋转了两圈半。在耳蜗的切面上,蜗管呈三角形,有上壁、下壁和外侧壁。蜗管上壁称前庭膜,下壁由骨螺旋板和基底膜组成。基底膜上有螺旋器(Corti器),为感受声波刺激的听觉感受器。486第九章感觉器 第二节 前庭蜗器声波经耳廓和外耳道(振动)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前庭阶和鼓阶的外淋巴蜗管内的内淋巴基底膜上的螺旋器蜗神经脑听觉。 487第九章感觉器 第三节 皮肤第三节 皮肤 皮

212、肤覆盖于人体的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总面积可达1.22m,具有保护、感受刺激、调节体温、排泄废物和吸收等功能。一、皮肤的结构皮肤可分表皮和真皮。 488第九章感觉器 第三节 皮肤(一)表皮表皮是皮肤的浅层,为复层扁平上皮,厚薄因部位而不同。手掌、足底和背部最厚,而腹部、头部和肢体屈侧较薄。表皮从基底到表面一般可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489第九章感觉器 第三节 皮肤基底层借基膜与真皮相连,为一层矮柱状细胞,胞质内含有黑色素颗粒,可影响皮肤颜色。黑色素能吸收紫外线,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辐射损伤。具有活跃的分裂增殖能力,可不断产生新细胞,并向浅层推移,故基底层又称生发层。490

213、第九章感觉器 第三节 皮肤角质层位于表皮最浅层,多是扁平无核的角质细胞构成。正常情况下,基底层细胞不断分裂增殖,新生的细胞向浅部推移,依次转化成各层细胞,最后成为皮屑而脱落。491第九章感觉器 第三节 皮肤(二)真皮真皮位于表皮的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乳头层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游离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等。网状层内含有较多的小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以及毛囊、皮脂腺、汗腺和环层小体等。492第九章感觉器 第三节 皮肤二、皮肤的附属器皮肤的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指(趾)甲等。493第九章感觉器 第三节 皮肤(一)毛发毛发分毛干和毛根。有毛球、毛乳头、立毛肌。立毛肌一端

214、连于毛囊,另一端连在真皮浅层。(二)皮脂腺皮脂腺位于立毛肌和毛囊之间,其导管开口于毛囊上部。494第九章感觉器 第三节 皮肤(三)汗腺全身的皮肤内大部分有汗腺,在手掌和足底最多。汗腺为管状腺,分泌部盘曲成团,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内,开口于皮肤表面。495第九章感觉器 第三节 皮肤(四)指(趾)甲 指(趾)甲位于手指、足趾远端的背面,为皮肤角质层增厚形成。甲外露的部分,称为甲体,甲体覆盖的部分,称为甲床。甲的近端被皮肤包埋的部分,称为甲根,甲根的深面为甲母质。甲体的两侧与皮肤之间的沟,称为甲沟。 496第九章感觉器 知识点/考点1视器由眼球和眼副器组成。2眼球包括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3眼球壁包

215、括纤维膜、血管膜与视网膜。4在巩膜与角膜交界处的深部有一环形的小管,称巩膜静脉窦,是房水流归静脉的通道。 5在视网膜的内面,与视神经相对应的部位有一圆盘状隆起,称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视神经盘无感光作用,为生理性盲点。 497第九章感觉器 知识点/考点6在视神经盘颞侧3.5mm处的稍下方,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其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的部位。 7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8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其循环途径如下:房水后房瞳孔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9房水除有屈光作用外,还具有营养角膜、晶状体和 玻璃体及维持眼内压的作用。10眼副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和眼球外肌等。498

216、第九章感觉器 知识点/考点11眼睑的皮下组织较疏松,易发生水肿。12结膜炎和沙眼是结膜常见疾病。13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前部。14耳又称前庭蜗器,按部位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15成人检查外耳道和鼓膜时,向后上方牵拉耳廓,使外 耳道变直以便观察。 16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和乳突小房。17壶腹嵴是位置觉感受器,感受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499第九章感觉器 知识点/考点18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均为位置觉感受器,感受直线变速的运动觉刺激。19螺旋器(Corti器)为感受声波刺激的听觉感受器。20皮肤可分为表皮和真皮。21临床上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而皮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500练习题第

217、九章感觉器 1关于角膜的错误说法是 (C ) A是眼球壁外膜的前1/6 B无色透明 C无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D有折光作用 E表面无结膜覆盖2关于晶状体的错误说法是 (D) A为双凸透镜状 B无色透明 C有弹性 D不含血管,仅有神经3无折光作用的是(C)A房水 B玻璃体 C虹膜 D角膜 E晶状体A型题501绪论练习题第九章感觉器 4视网膜能感受弱光的细胞是(A)A视杆细胞 B视锥细胞 C节细胞 D双极细胞 E色素上皮细胞5视网膜脫离是指哪两层分离(D)A色素上皮层与血管膜 B感光细胞层与双极细胞层C双极细胞层与节细胞层 D.色素上皮层与感光细胞层 E.视网膜与玻璃体6螺旋器(听觉感受器)位于

218、(D)A前庭阶 B鼓阶 C骨螺旋板 D基底膜 E蜗底A型题人体解剖学基础502第九章感觉器 7关于鼓膜的说法正确的是(A)A位于鼓室和外耳道之间 B是圓形的透明膜 C在活体呈淡红色 D大部分为松弛部 E后下方有光锥8关于外耳道正确的描述是(B)A外1/3为骨部,内2/3为软骨部 B由外向内其方向是先向前上,次稍向后,再折向前下C皮肤较厚且富有弹性 D皮下组织丰富,腺体较多 E与中耳相交通练习题A型题503第九章感觉器 9皮肤表皮可分五层,由内向外依次为(A)A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B基底层,颗粒层,棘层,角质层,透明层C基底层,透明层,棘层,颗粒层,角质层 D角质层,透明层,颗粒

219、层,棘层,基底层E角质层,透明层,棘层,颗粒层,基底层10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在(B)A肌组织内 B皮下组织内 C真皮乳头层内D真皮网织层内 E表皮和真皮之间练习题A型题504第九章感觉器 练习题B型题A鼓室上壁 B.鼓室前壁 C鼓室外侧壁D鼓室后壁 E鼓室内侧壁11.上部有咽鼓管开口的是(B)12.深部有面神经管的是(E)A螺旋器 B.前庭阶 C膜半规管D.壶腹嵴 E椭圆囊13.内有外淋巴(B)14位于蜗管的基底膜上(A)505第九章感觉器 练习题X型题15具有感光作用的细胞是(B、D)A色素上皮细胞 B.视锥细胞 C.双极细胞D.视杆细胞 E节细胞16.眼房(B、C、D)A位于角膜与玻璃体

220、之间 B被虹膜分为前、后房C.内有房水 D.前、后房经瞳孔相通E前房的边缘部称巩膜静脉窦506第九章感觉器 练习题X型题17外耳道(B、C)A自外耳门向内直行 B.在成人长2. 53. 5cmC.外侧1/3部皮肤紧贴软骨膜 D.皮下组织内无感觉神经末梢E在儿童相对较宽长18内耳(A、B、C、E)A位于鼓室的内侧 B由复杂的管道组成 C.位于颞骨内D.分为骨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E.有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受器507第九章感觉器 练习题X型题19腔内含有内淋巴的是(A、C、E)A球囊 B.鼓阶 C.蜗管 D.膜壶腹 E鼓室20.位觉感受器位于(A、D)A球囊 B.鼓阶 C.蜗管 D.膜壶腹 E鼓室50

221、8第九章感觉器 二、填空题1房水由 产生,自 经 达 。2眼球内容物包括 、 和 。3能感受身体或头部旋转运动刺激的感受器是 。4听觉感受器是 。练习题509第九章感觉器 思考题1眼内压异常升高可导致青光眼的发生。(1)从解剖学角度解释眼压的形成。(2)眼压升高由哪些解剖学因素引起?2一些老年人视物时常常需要戴上老花镜才能看得清楚。(1)解释老年人用老花镜校正视力的原理。(2)观察瞳孔在看远物、近物时的变化,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510第九章感觉器 思考题3一名患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引起咽部感染,不久便发生耳痛、头痛、头晕、发热等症状。医生诊断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并说与咽部感染有关。(1)解释医生诊

222、断为咽部感染有关的解剖学依据。(2)解释小儿在咽部与耳的解剖关系方面和成年人的区别。511第九章感觉器 思考题4坐过飞机或乘车上高山的人常有这样的感觉,在飞机起飞、降落或乘车快速上、下高山的时候,会感到耳朵好像被什么东西塞住了,周围的声音变得微弱了,听不清楚,同时耳朵会觉得闷胀,有时还有刺痛的感觉。飞机降落后,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会很快消失,听力又迅速恢复正常。(1)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2)有人提出在飞机起飞、降落时采取一些方法能较有效地减轻耳朵的不适感,例如,做吞咽动作、吃东西、运动软腭、运动下颌或捏鼻吸气、鼓气、打呵欠等动作,阐述其解剖学原理。 (胡 哲)512第十章 神经系统513 一

223、、概述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三、周围神经系统 四、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第十章 神经系统 学习内容5141神经系统的分部和常用术语。2脊髓的位置、外形特点及内部结构。3脑干、小脑和间脑的位置和外形。 4大脑半球的分叶及主要皮质功能区。5内囊的概念、位置、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6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血管,脑脊液循环。7脊神经的构成和分支。8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主要分支的走行和分布。9脑神经的数目、名称和连脑部位及主要脑神经的分布10内脏运动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结构特点、分布范围。第十章 神经系统 学习要点515一、神经系统的分部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神 经 系 统脑脊髓脑神经 脊神经 内脏神经第十章

224、神经系统 第一节 概 述516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1、反射:指机体感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并作出适宜的反应。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概 述517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位置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组成 形态神经元胞体 神经纤维 神经元胞体 神经纤维片状结构 灰质 白质 团块状结构 神经核 神经节条索状结构 纤维束 神经网络状结构 网 状 结 构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概 述518一、脊 髓(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位置:位于椎管内 上端:平枕骨大孔处续于延髓 下端: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 新生儿平第3腰椎腰椎穿刺部位

225、: 第34或第45腰椎棘突之间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19外形: 颈膨大:支配上肢两个膨大 腰骶膨大:支配下肢 前正中裂、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脊神经前根附着 后外侧沟:脊神经后根附着 后根末端有脊神经节 脊神经: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 六条沟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20 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所连的一段脊髓。 C8节段 T12节段 脊髓节段 L5节段 共31个 S5节段 Co1节段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21 (二)脊髓内部结构1、灰质:呈蝶形,位于中央部 后角:联络神经元 前角:运动神经元 侧角:脊髓T1 L3前后角之间 ,内含交感神经元 骶副

226、交感核:脊髓S24节段的前角后方,内含副交感神经元。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222、白质 位于周围部,分前索、外侧索、后索6部分。(1)上行纤维束纤维束名称位置功能薄束后索传导同侧下半身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楔束后索传导同侧上半身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脊髓丘脑束外侧索、前索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23(2)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侧束:位于外侧索 支配躯干、四肢骨胳肌的随意运动皮质脊髓前束:位于前索 支配双侧躯干肌的随意运动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24(三)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 2、反射功能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

227、经系统525 位于颅腔内 端脑 间脑 脑 中脑 脑干 脑桥 延髓小脑二、脑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26 (一)脑干 位置:颅后窝内 毗邻:上接间脑,下连脊髓,后邻小脑 组成:中脑、脑桥、延髓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271、脑干的外形(1)腹侧面 锥体:深部为皮质脊髓束 锥体交叉:皮质脊髓束的大部分交叉到对侧 延髓 前外侧沟:舌下神经(XII) 后外侧沟:舌咽神经(IX)、迷走神经(X)、副神经(XI) 基底沟脑桥 三叉神经(V) 展神经(VI)、面神经(VII)、前庭蜗神经(VIII) 大脑脚中脑 脚间窝:内侧有动眼神经(III)出脑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228、中枢神经系统528(2)背侧面 菱形窝的下半延髓 薄束结节:薄束核 楔束结节:楔束核 脑桥:构成菱形窝的上半中脑:上丘(视觉反射有关) 下丘(听觉反射有关 ) 滑车神经(IV)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292、脑干的内部结构 (1)灰质:脑神经核: 名称和位置多与所连的脑神经相应.传导中继核:如:薄束核、楔束核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30(2)白质 上行纤维束A、内侧丘系 交叉薄、楔束 薄、楔束核 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核功能:传导对侧躯干、四肢深感觉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31B、脊髓丘系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系 丘脑腹后核功能:传导对侧躯干、四肢浅感

229、觉 C、三叉丘系 交叉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丘系 丘脑腹后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功能:传导对侧头面部浅感觉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32下行纤维束锥体束: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 交叉的纤维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束 不交叉的纤维 皮质脊髓前束3、脑干的功能(1)传导功能(2)反射功能:延髓内有生命中枢,即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脑桥内有角膜反射中枢中脑内有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33(二)小脑1、小脑的位置和外形位于颅后窝内,脑桥与延髓后方左、右小脑半球小脑蚓小脑扁桃体小脑扁桃体疝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34 2、小脑的内部

230、结构 小脑皮质 小脑髓质 小脑核:最大的为齿状核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35 3、小脑的功能 (1)维持身体平衡 (2)调节肌张力 (3)协调骨骼肌随意运动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36(三)间脑位置: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1、背侧丘脑(丘脑):(1)外形:卵圆形灰质团块(2)分部: 以“Y”形内髓板分为前、内、外侧核群 (3)功能:背侧丘脑腹后核接受内侧丘系、脊髓丘系及三叉丘系,发出丘脑中央辐射,传导对侧半身躯体一般感觉。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37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发出听辐射听觉中枢;外侧膝状体:发出视辐射视觉中枢2、下丘脑 (1)位置:背侧丘

231、脑的前下方 (2)组成: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 (3)功能:内分泌的高级中枢 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 摄食中枢 水平衡中枢,等等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383、第三脑室位置:背侧丘脑与下丘脑之间 两侧:经室间孔侧脑室连通 后方:经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39 (四) 端脑由左右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大脑纵裂、大脑横裂1、大脑半球的外形及分叶 中央沟 额叶叶间沟 外侧沟 顶叶 顶枕沟 分叶 颞叶 枕叶 岛叶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40 2、大脑半球重要的沟和回 (1)上外侧面 额叶:中央前沟、中央前回 额上沟、额下

232、沟、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 顶叶:中央后沟、中央后回、 缘上回、角回。 颞叶:颞上沟、颞上回、颞横回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41(2)内侧面 胼胝体、扣带回、中央旁小叶、距状沟;(3)下面 嗅球、嗅束、侧副沟、海马旁回、钩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42(1)大脑皮质及其功能定位 躯体运动区 躯体感觉区 视区 听区 语言视觉区 语言区 语言听觉区 语言书写区 语言运动区3、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43 (2)基底核 头 尾状核 体 新纹状体 尾 豆状核 壳 纹状体 苍白球 旧纹状体 杏仁体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4

233、4 (3)大脑髓质 联络纤维 连合纤维:胼胝体 投射纤维:内囊 位置:尾状核、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 组成:由上、下行投射纤维构成; 形状:呈向外开放的“”形 分部: 内囊前肢;内囊膝;内囊后肢; 意义:一侧内囊损伤,出现对侧的“三偏症”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45(4)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的腔隙,左右各一, 各自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46 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1、硬膜 (1)硬脊膜:硬膜外隙 (2)硬脑膜:大脑镰、小脑镰、硬脑膜窦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2、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234、蛛网膜粒 3、软膜 软脊膜紧贴脊髓表面软脑膜紧贴脑表面脉络丛:位于脑室内547(二)脊髓和脑的血管 1、脑的血管(1)脑的动脉 1)颈内动脉: 分支: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眼动脉 供应范围:供应大脑半球前2/3及部分间脑,眼 2)椎动脉: 分支:大脑后动脉 脊髓前、后动脉 供应范围:供应大脑半球后1/3、间脑后部、小脑和脑干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483)大脑动脉环:位置:在脑的下面,环绕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的周围,组成: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前、后交通动 脉共同围成功能:保证脑的血液供应的重要侧支循环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49(2)脑的静脉

235、脑的静脉血最终注入硬脑膜窦,汇入颈内静脉。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50 2、脊髓的血管 (1)脊髓的动脉 椎动脉 肋间后动脉 的分支 腰动脉 (2)脊髓的静脉 与动脉伴行,主要注入椎静脉丛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51(三)脑脊液及其循环1、性质:无色透明,成人约150ml左右;2、作用:缓冲外力,减少震荡 营养和运输代谢产物 调节颅内压3、脑脊液产生和循环途径: 室间孔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左右侧脑室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正中孔、外侧孔 蛛网膜粒 第四脑室 蛛网膜下隙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52概述1、组成:脊神经后根 后支

236、主要分布于躯干背面的 (感觉性) (混合性) 深层肌和皮肤 椎间孔处 脊神经脊神经前根 (混合性) 前支 除胸神经前支外,先形成颈丛(运动性) (混合性) 臂丛、腰丛、骶丛4个神经丛。一 、脊神经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532、性质: 每对脊神经均是混合性神经3、分部: 脊神经共31对 颈神经8对C1-8 胸神经12对T1-12 腰神经5对L1-5 骶神经5对S1-5 尾神经1对CO1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54(一)颈丛 1、组成:C1-4前支 2、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 3、分支:(1)皮支: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浅处,呈放射状分布于枕部、耳廓、颈部、胸

237、壁上部和肩部皮肤。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55(2)膈神经: 混合性神经 运动纤维支配膈肌 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及膈下面的部分腹膜 右膈神经还分布到肝、胆处。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56(二)臂丛1、组成:C5-8前支和T1前支的一部分2、位置:穿斜角肌间隙,入腋窝,包绕腋动脉。3、主要分支:(1)肌皮神经:肌支支配臂肌前群;分布于前臂外侧缘皮肤。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57(2)正中神经:伴肱动脉下行,穿腕管至手掌肌支:支配前臂前群大部分肌、手肌外侧群和中间群的小部分;皮支:分布于手掌桡侧半及桡侧三个半手指的掌面及其中节、远节指背皮肤。 第

238、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58 (3)尺神经:经肱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 手肌内侧群和中间群的大部分、拇收肌;皮支:分布于尺侧一个半手指及相应的手掌皮肤,手背布于尺侧两个半手指及相应的手背皮肤。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59(4)桡神经:沿桡神经沟绕肱骨中段后面肌支:主要分布于肱三头肌,前臂肌后群 皮支:分布于臂和前臂后面、手背桡侧半和桡侧两个半手指近节背面的皮肤。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60(5)腋神经:绕肱骨外科颈肌支支配三角肌;皮支分布于肩部和臂外侧区上部的皮肤。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61(

239、三)胸神经前支1、肋间神经:11对,行于肋沟内。2、肋下神经:1对3、节段性分布:胸骨角平面乳头平面剑突平面肋弓平面脐平面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平面T2T4T6T8T10T12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62(四)腰丛1、腰丛的组成和位置由T12前支小部分,L1-3的前支,L4前支的一部分组成,位于腰大肌的深面。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632、腰丛的分支(1)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2)股神经 在腰大肌外侧缘,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至大腿的股三角。 肌支支配股肌前群;皮支分布于大腿前部、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的皮肤。(3)闭孔神经 肌支支配股内侧群肌。第十章 神经系统

240、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64(五)骶丛 1、组成和位置由腰骶干(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和第5腰神经前支组成)和所有骶神经、尾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盆腔内、骶骨前方。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652、骶丛的分支(1)臀上神经(2)臀下神经:支配臀大肌。(3)坐骨神经:是全身最长最粗大的神经。发自骶丛,出盆腔后行于臀大肌和股二头肌深面,达腘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大终末支。坐骨神经本干支配股肌后群。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66 1)胫神经 分布于小腿肌后群、足底肌及膝关节、小腿后面、足底的皮肤。 胫神经损伤,出现“钩状足”。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

241、5672)腓总神经:沿腘窝上外侧缘下行,绕过腓骨颈,分为: 腓浅神经:分布于小腿外侧群及小腿外侧面、足背、趾背(除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腓深神经:分布于小腿肌前群,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容易损伤,致小腿肌前群和外侧群瘫痪,使足下垂、内翻,出现“马蹄内翻足”。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68二、脑神经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的名称、顺序:嗅神经 视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展神经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记忆口诀: 嗅视动眼,滑叉外展, 面听舌咽,迷副舌下神经全。569脑神经的性质: 感觉性脑神经

242、:、运动性脑神经: 、混合性脑神经:、 570(一)嗅神经轴突嗅细胞嗅丝(嗅神经) 筛孔嗅球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二)视神经感觉神经,传导视觉视网膜节细胞视神经盘视神经视交叉轴突视神经管571(三)动眼神经运动性神经发自中脑躯体运动纤维支配: 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内脏运动纤维支配:睫状肌、瞳孔括约肌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 (四)滑车神经 运动性神经 发自中脑背面 支配上斜肌 572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五)三叉神经 混合性神经 与脑桥相连三大分支为: 1、眼神经 2、上颌神经 3、下颌神经5731、眼神经:感觉性神经 分布于眶内、

243、眼球、泪器,以及鼻背和睑裂以上的皮肤2、上颌神经:感觉性神经 分布于上颌牙和牙龈、口腔顶、鼻腔和上颌窦的粘膜、睑裂与口裂之间的皮肤。3、下颌神经:混合性神经 感觉纤维分布于下颌牙及牙龈,舌前2/3及口腔底的粘膜,耳颞部及口裂以下的皮肤; 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74 (六)展神经运动性神经发自脑桥支配外直肌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七)面神经 混合性神经与脑桥相连 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面肌内脏运动纤维支配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的分泌感觉纤维传导舌前2/3味蕾所感受的味觉冲动。575(八)前庭蜗神经 感觉性神经 椭圆囊斑 球囊斑 前庭神经 脑桥 传

244、导位置觉冲动 壶腹嵴 螺旋器 蜗神经 脑桥 传导听觉冲动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76(九)舌咽神经 混合性神经 与延髓相连 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腮腺的分泌感觉纤维分布于咽和舌后1/3粘膜及味蕾 等,传导舌后1/3的一般感觉和味觉分支:颈动脉窦支:分布于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调节血压和呼吸。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77(十)迷走神经1、混合性神经,与延髓相连 内脏运动纤维和内脏感觉纤维: 分布于颈部和胸、腹腔内的脏器(结肠左曲 以上),控制心肌、平滑肌、腺体的活动和 传导感觉冲动;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耳廓后方、外耳道皮 肤、硬脑膜,传导一般感觉;躯体运动纤维:支配咽

245、、喉部肌。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782、分支、分布:(1)喉上神经:颈内动脉内侧下行 外支支配环甲肌 内支分布于咽、会厌、舌根及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2)喉返神经: 肌支支配喉肌(除环甲肌)。 感觉纤维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3)胃前支和胃后支:分别为迷走神经前干和后干的终末支,沿胃小弯走行,分布于胃壁,其终支以“鸦爪”形分支分布于幽门部、十二指肠上部和胰头等。579(十一)副神经 运动性神经 与延髓相连 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十二)舌下神经 运动性神经 与延髓相连 支配舌肌。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80内脏神经-

246、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周围神经,包括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内脏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三、内脏神经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81躯体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低级中枢部位脑干躯体运动核脊 髓 前 角脊髓T1L3灰质侧角内脑干内的副交感核和脊髓S24的骶副交感核是否需要交换神经元不 需 要交换一次:节前神经元(节前纤维)节后神经元(节后纤维) 纤维成分一种二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对象骨 骼 肌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支配方式随意不随意 (一)内脏运动神经 1、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区别: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

247、神经系统5822、内脏运动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1)交感神经 1)低级中枢部位: 脊髓TlL3的灰质侧角内。 2)交感神经节 椎旁节: 交感干 椎前节: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下神经节 主动脉肾神经节 3)节前纤维很短,节后纤维长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83(2)副交感神经 1)低级中枢部位: 脑干内的副交感核和脊髓 S24的骶副交感核 2)副交感神经节: 器官旁节、壁内节 3)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第五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844)颅部副交感神经: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85骶部副交感神经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

248、86(3)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比较: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部位脊髓T1L3灰质侧角内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S24的骶副交感核神经节椎旁节和椎前节器官旁节和壁内节 节前、节后纤维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分布范围分布范围较广,分布于头颈部、胸、腹腔脏器,全身血管,皮肤的汗腺、竖毛肌和瞳孔开大肌分布范围不如交感神经广,一般认为大部分血管、汗腺、竖毛肌和肾上腺髓质无副交感神经分布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87(二)内脏感觉神经1、概念:内脏感觉神经是分布于内脏、心血管、腺体的感觉神经。2、特点:(1)内脏感觉纤维数目较少,痛阈较高,一般不引起主观感觉;(2)内脏

249、对切割等刺激不敏感,但对牵拉、膨胀、冷热、缺血等刺激则十分敏感;(3)内脏感觉的传入途径比较分散,内脏痛往往是弥散的,而且定位亦不准确。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88(三)牵涉性痛: 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589 一、感觉传导通路1、躯干、四肢深感觉(关节、肌肉、肌腱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部感受器 脊神经薄束楔束对侧内侧丘系丘脑腹后核内囊后肢脊神经节脊神经后根薄束核楔束核丘脑中央辐射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四节 脑和脊髓传导通路5902、躯干

250、、四肢浅感觉(痛、温度和粗触觉)传导通路感受器 脊神经脊神经节脊髓后角固有核对侧脊髓丘脑束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部丘脑腹后核内囊后肢脊髓丘系丘脑中央辐射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四节 脑和脊髓传导通路5913、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中央后回下1/3感受器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感觉核群 对侧三叉丘系丘脑腹后核内囊后肢三叉神经根丘脑中央辐射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四节 脑和脊髓传导通路592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 外侧膝状体视辐射 内囊后肢 距状沟两侧皮质 在视交叉中,来自双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 维交叉,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4、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束第十章 神

251、经系统 第四节 脑和脊髓传导通路593中央前回下1/3锥体细胞皮质核束内囊膝1、管理头面部骨骼肌的运动通路 双侧脑干躯体运动核双侧脑神经对侧舌肌对侧面神经对侧舌下神经双侧头颈部骨骼肌对侧面神经核下半对侧舌下神经核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面N核下半、舌下N核只接受对侧的皮质核束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四节 脑和脊髓传导通路二、运动传导通路(一)锥体系594躯干肌、四肢肌中央前回上2/3中央旁小叶前部锥体细胞内囊后肢 中脑、脑桥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神经2、管理躯干、四肢部骨骼肌的运动通路 延髓皮质脊髓束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四节 脑和脊髓传导通路595(二)锥体外系1、定义:锥体系以外

252、影响和控制骨骼肌运动的所有运动传导通路。2、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的运动、维持体态姿势,以协助 锥体束完成精细的随意运动。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四节 脑和脊髓传导通路596第十章 神经系统 知识点/考点1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3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4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而成的结构,色泽灰暗。5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神经纤维聚集的区域,色泽亮白。6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中形成的团块状结构。597第十章 神经系统 知识点/考点7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

253、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中形成的团块状结构。8纤维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9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圆索状结构。10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下缘;新生儿约平第3腰椎下缘。 11临床上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或注射麻醉药物时,常选择第34或第45腰椎棘突之间进行,以免损伤脊髓。 598第十章 神经系统 知识点/考点12每对脊神经所连的一段脊髓称一个脊髓节段。13脊髓节段共有31节,包括颈段8节,胸段12节,腰段5节,骶段5节,尾段1节。14脊髓前角主要由运动神经元的胞体构成.15后角主要由联络神经元胞体构成。1

254、6在脊髓的第1胸节至第3腰节的前、后角之间有向外侧突出的侧角(柱),内含交感神经元,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17在脊髓的第24骶节相当于侧角的部位有副交感神经元聚集,称骶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599第十章 神经系统 知识点/考点18脑位于颅腔内,可分为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四部分。19脑干位于颅后窝内。20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中脑3部分组成。21 与中脑相连的有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与脑桥相连的有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与延髓相连的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600第十章 神经系统 知识点/考点22中脑内有瞳孔对光反射中枢、脑桥内有呼吸调整中枢和角膜

255、反射中枢;延髓内有“生命中枢”,即心血管活动中枢和呼吸中枢等。 23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延髓、脑桥的后方。24小脑半球下面的前部,小脑蚓两侧有一对膨大,称小脑扁桃体,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体可向前下嵌入枕骨大孔,压迫延髓的心血管活动中枢和呼吸中枢,可危及生命。601第十章 神经系统 知识点/考点27端脑由左、右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25间脑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主要由背侧丘脑和下丘脑组成。 26下丘脑由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组成。28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29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30视区位于距状沟两侧的皮质。31听区位于颞横回;语言视觉区位于角回

256、。32语言听觉区位于颞横回。33语言书写区位于额中回后部 ;语言运动区位于额下回后部。 602第十章 神经系统 知识点/考点34基底核为埋藏在大脑髓质内的灰质团块,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和杏仁体等。35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为纹状体,其中尾状核与豆状核的壳称为新纹状体,苍白球称为旧纹状体。36内囊位于尾状核、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37内囊由上、下行投射纤维组成。38内囊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三部分。39一侧内囊损伤,可引起对侧半身肢体运动障碍、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及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偏盲,临床上称“三偏综合征” 603第十章 神经系统 知识点/考点39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

257、膜。40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腔隙称为硬膜外隙,内有脊神经根、椎静脉丛、脂肪、淋巴管等,略呈负压。 41硬脑膜在某些部位两层分开,构成含静脉血的腔隙,称硬脑膜窦。604第十章 神经系统 知识点/考点43蛛网膜在上矢状窦两侧形成许多颗粒状突起,突入上矢状窦内,称蛛网膜粒,是脑脊液回流入血的重要途径。44软脑膜及其毛细血管丛和室管膜上皮共同突入脑室内,形成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部位。42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隙,内含脑脊液 。45脑的动脉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605第十章 神经系统 知识点/考点46 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47每对脊神经均由后根和前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后根由感

258、觉性神经纤维构成,上有脊神经节;脊神经前根由运动性神经纤维构成,故每一对脊神经的性质均属于混合性神经。48脊神经共有31对,其中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49膈神经属于混合性神经,自颈丛发出,支配膈肌 。606第十章 神经系统 知识点/考点50臂丛的主要分支有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 51肌皮神经支配臂肌前群(肱二头肌)。52桡神经绕肱骨中段的桡神经沟,支配肱三头肌。53腋神经绕肱骨外科颈,支配三角肌。54正中神经损伤后出现“猿手”。55尺神经经损伤后出现“爪手”。56桡神经损伤后出现“垂腕”。57腋神经损伤后出现“方肩”。607第十章

259、神经系统 知识点/考点59股神经发自腰丛,进入股三角,肌支支配股肌前群。58肱骨上段骨折易伤及腋神经,肱骨中段骨折易伤及桡神经,肱骨下段骨折易伤及尺神经。 60 坐骨神经发自骶丛,于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处浅出,行于臀大肌和股二头肌深面,达腘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大终末支。61坐骨神经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大终末支62坐骨神经主干支配股肌后群。 608第十章 神经系统 知识点/考点63脑神经的名称、顺序:嗅视动眼,滑叉外展,面听舌咽,迷副舌下神经全。64脑神经的性质:感觉性脑神经有、三对;运动性脑神经有、五对;混合性脑神经有V、X四对。 65动眼神经所含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上直肌、

260、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提上脸肌5块眼球外肌;内脏运动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609第十章 神经系统 知识点/考点67三叉神经有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三大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为感觉性神经;下颌神经为混合性神经。66 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69 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68下颌神经感觉纤维分布于下颌牙及牙龈,舌前2/3及口腔底的粘膜,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 70面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面肌;内脏运动纤维支配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的分泌;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黏膜的味蕾。610第十章 神经系统 知识点/考点71 舌咽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支配咽肌,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腮腺的分泌

261、,感觉纤维分布于咽和舌后1/3粘膜及味蕾。72迷走神经是行程最长、分布最广的脑神经,分布于颈部和胸、腹腔内的脏器(结肠左曲以上),控制心肌、平滑肌、腺体的活动和传导感觉冲动。73甲状腺手术中若损伤喉上神经可致喉黏膜感觉丧失,出现呛咳;损伤喉返神经可致喉肌瘫痪,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 611第十章 神经系统 知识点/考点76内脏神经是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周围神经部分,包括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77内脏运动神经又称植物性神经或自主神经,是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内脏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74副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75 舌下神经支配舌肌。612第十章 神经系统

262、 知识点/考点78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1腰3节段的侧角内。交感神经节为椎旁节和椎前节。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比节前纤维长。79每侧椎旁节借节间支相互连结成串珠状的结构,称交感干 。80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内的副交感核和脊髓骶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副交感神经节为器官旁节或壁内节。81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比节后纤维长。脑干内的副交感核发出的节前纤维,分别随、四对脑神经走行。 613第十章 神经系统 练习题614第十章 神经系统 选择题A型题1. 由神经元的胞体集聚而成的结构是( C ) A、纤维束 B、网状结构 C、神经核 D、白质 E、神经2. 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

263、经纤维集聚而成的结构是( D ) A、神经核 B、神经节 C、灰质 D、纤维束 E、白质3下列关于脊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有31个节段 B、新生儿下端平齐第1腰椎下缘 C、背侧有一条深的后正中裂,前正中有前正中沟 D、成人下端平齐第3腰椎水平 E、其颈髓包括7节615第十章 神经系统 选择题4当颅内压突然升高时,易被挤压嵌入枕骨大孔的是( D ) A、枕叶 B、小脑蚓 C、脑桥 D、小脑扁桃体 E、以上均不对5 成人脊髓下端平齐( A ) 下缘 A、L1 B、L2 C、L3 D、L4 E、L5 6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是( A ) A、胼胝体 B、内囊 C、第三脑室 D、扣带回 E、边

264、缘叶 7环绕外侧沟末端的大脑回叫( D ) A、角回 B、颞上回 C、颞横回 D、缘上回 E、扣带回616第十章 神经系统 选择题8蛛网膜( C ) A、厚而坚韧 B、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C、缺乏血管和神经 D、参与形成脉络丛 E、紧贴脑和脊髓的表面9使瞳孔缩小的神经是( B )A、视神经 B、动眼神经 C、面神经 D、眼神经 E、交感神经10支配咀嚼肌的神经是( C ) A、面神经 B、眼神经 C、下颌神经 D、舌神经 E、舌咽神经 11支配胸锁乳突肌的神经是( C )A、面神经 B、三叉神经 C、副神经 D、舌咽神经 E、腋神经617第十章 神经系统 选择题12膈神经( E )A、起于臂丛

265、 B、于锁骨下动脉后方进入胸腔 C、经肺根后方D、可分布于大部分腹腔脏器 E、发自颈丛13由腋神经支配的肌是( C )A、肱二头肌 B、肱三头肌 C、三角肌 D、背阔肌 E、胸大肌14有关坐骨神经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A、发自腰丛 B、行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 C、本干肌支支配股肌后群 D、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个终支E、位于股二头肌深面15脊髓后角内含( A )A、联络神经元 B、运动神经元 C、感觉神经元 D、交感神经元 E、副交感神经元618第十章 神经系统 选择题B型题A、灰质 B、白质 C、神经 D、神经核 E、神经节 1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状结构为(D

266、)2. 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片状结构称(B)3. 大脑皮质属于(A)A、运动神经元的胞体 B、感觉神经元的胞体 C、联络神经元的胞体 D、交感神经元的胞体 E、副交感神经元胞体4脊髓灰质的前角内含有( A )5脊髓侧角的神经元是( D )A、动眼神经 B、三叉神经 C、舌下神经 D、滑车神经 E、面神经6唯一由脑干后面发出的脑神经是( D )7与延髓相连的神经是哪对( C )619第十章 神经系 选择题 A、中脑 B、脑桥 C、延髓 D、间脑 E、端脑8“生命中枢”位于( C ) 9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 A ) A、颞横回 B、颞上回 C、角回 D、缘上回 E、中央前回10听觉

267、中枢位于( A )11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 D )12运动中枢位于( E ) A、硬脑膜外侧 B、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 C、硬脊膜外侧 D、蛛网膜与软膜之间 E、蛛网膜与硬脊膜之间13硬膜外隙位于( C )14蛛网膜下隙是指( D ) A、上直肌 B、下直肌 C、内直肌 D、外直肌 E、上斜肌15滑车神经支配的肌是( E )16展神经支配的肌是( D )620第十章 神经系统 选择题A、舌咽神经 B、副神经 C、舌下神经 D、面神经 E、下颌神经17传导舌后1/3 味觉的神经是( A)18传导舌前2/3 味觉的神经是( D )A、腋神经 B、正中神经 C、肌皮神经 D、尺神经 E、桡神经19.爪

268、手是由于损伤了( D )20.垂腕是由于损伤了( E )21.方肩是由于损伤了( A )A、桡神经 B、肌皮神经 C、尺神经 D、正中神经 E、腋神经22肱骨外科颈骨折,最有可能损伤到的神经是( E )23肱骨中断骨折容易损伤的神经是(A )A、胫神经 B、闭孔神经 C、腓总神经 D、股神经 E、坐骨神经24支配股四头肌的神经是( D )25. 支配股二头肌的神经是(E )621第十章 神经系统 选择题X型题1下列含有前角、后角、侧角的脊髓节段是( B C D )A、颈3 B、胸2 C、胸10 D、腰3 E、骶52属于下丘脑的结构是(A C D E ) A、乳头体 B、外侧膝状体 C、灰结节

269、D、视交叉 E、漏斗3有关内囊的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E )A、位于丘脑、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 B、可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三部分 C、在端脑的水平切面上 ,呈开口向外的“V”形 D、属连合纤维 E、一侧损伤,出现对侧的“三偏症”4副神经支配( A D )A、斜方肌 B、咬肌 C、颞肌 D、胸锁乳突肌 E、背阔肌5面神经支配( A C D )A、眼轮匝肌 B、咬肌 C、颊肌 D、口轮匝肌 E、颞肌622第十章 神经系统 选择题X型题6迷走神经支配( A B E )A、心脏 B、胃 C、子宫 D、乙状结肠 E、胰腺7支配臂肌的神经是( A D)A、桡神经 B、正中神经 C、尺神经 D

270、、肌皮神经 E、腋神经8下列含副交感神经纤维的是(A C E)A、面神经 B、眼神经 C、动眼神经 D、副神经 E、迷走神经9关于脊神经的描述,正确的是(A C E)A、共31对 B、脊神经借前根、后根和脊髓相连,前根属感觉性,后根属运动性 C、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脊神经节 D、前支分布具有明显节段性 E、脊神经节为假单极神经元10 基底核包括(ABD)A、尾状核 B、豆状核 C、屏状核 D、杏仁体 E、齿状核11臂丛发出的神经有(ACD)A、桡神经 B、膈神经 C、肌皮神经 D、腋神经 E、腓总神经623第十章 神经系统 选择题X型题12坐骨神经的终末支是( AC )A、腓总神经 B、股神经

271、C、胫神经 D、闭孔神经 E、臀下神经13下列脑神经哪些是感觉性的( ABE )A、嗅神经 B、视神经 C、滑车神经 D、面神经 E、前庭蜗神经14分布于舌的神经有(ABCE)A、下颌神经 B、舌咽神经 C、舌下神经 D、副神经 E、面神经15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是(ACD)A、眼神经 B、鼓室神经 C、上颌神经 D、下颌神经 E、舌神经16支配大唾液腺分泌的神经有(BE)A、下颌神经 B、舌咽神经 C、迷走神经 D、副神经 E、面神经17内脏神经分布于(ABCD)A、内脏 B、腺体 C、心 D、血管 E、骨骼肌624第十章 神经系统 填空题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和 ;分别位于 和 内。 2. 周

272、围神经系统包括 、 、 。3. 脊髓上端与 相连,下端在新生儿约平 。 4. 腰椎穿刺的部位在 。5. 与脑桥相连的有 、 、 和 。6. 与 称为纹状体。7.脑的动脉供应为 和 。 625第十章 神经系统 填空题8颈神经有 对,腰神经有 对,骶神经有 对。9.脑脊液产生部位是 ,回流入血的部位是 。 10.脑和脊髓的被膜有 、 、 。11.每对脊神经的性质都是 。12.端脑由左、右 和 组成。13.脑干自上而下依次为 、 、 。14.每对脊神经相连的一段脊髓称 。 626第十章 神经系统 填空题15间脑主要包括 和 。16. 脑脊液流经的脑室有 、 、 。17. 脑和脊髓的被膜有 、 、 。

273、18. 内脏运动神经包括 和 。19.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 。20.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 和 。21. 每侧椎旁节借节间支形成 。 627第十章 神经系统 思考题1、患者,男性,36岁,在建筑工地不慎从高处跌落受伤,医师诊断为脊髓一侧横断性损伤。(1)一侧脊髓横断性损伤后会出现哪些症状?(2)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什么?2、患者,女性,14岁,突发急性脑膜炎,为明确诊断,需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检查。(1)腰椎穿刺的部位应选在何处?依据是什么?(2)腰椎穿刺要经过哪些层次?(3)抽取的脑脊液中有一部分是侧脑室脉络丛分泌的,侧脑室脉络丛分泌的脑脊液经过哪些途径到达穿刺部位?628第十章 神

274、经系统 思考题3、患者,男性,67岁。其家人代述有高血压史18年,于家中入厕时突感头晕,伴左侧肢体无力,随即跌倒,急送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2,脉搏130次/分钟,呼吸26次/分钟,血压195/100mmHg。中度昏迷状态,小便失禁,双侧瞳孔等大,直径2mm,对光反射迟钝,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侧身体痛觉丧失。(1)该患者最有可能发生的病变部位在何处?(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钟富良)629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学习内容一、垂体二、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三、肾上腺四、胰岛五、松果体和胸腺630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学习要点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垂体的位置、分部及功能。3甲状腺的

275、位置、形态及功能。4肾上腺的位置及功能。5胰岛的位置及功能6松果体的位置及功能。7胸腺的位置及随年龄变化特征。 631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 概述一、内分泌的概念及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激素不经导管直接进入体液的现象称为内分泌。组成: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胸腺和松果体散在的内分泌组织和内分泌细胞:分散在其他的器官或组织内632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 概述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633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二节 垂体一、垂体的位置垂体位于颅中窝的垂体窝内,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前方紧邻视交叉。634第十一

276、章内分泌系统 第二节 垂体二、垂体的分部远侧部腺垂体结节部中间部神经垂体神经部漏斗垂体后叶前叶635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二节 垂体三、垂体的微细结构(一)腺垂体由腺细胞及其之间的血窦构成,其中腺细胞分为:1嗜酸性细胞数量较多,胞质中含有嗜酸性颗粒。636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二节 垂体三、垂体的微细结构(一)腺垂体1嗜酸性细胞数量较多,胞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质中含有嗜酸性颗粒637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二节 垂体三、垂体的微细结构(一)腺垂体1嗜酸性细胞分泌两种激素:(1)催乳素:促进乳腺的生长发育和乳汁分泌。(2)生长素: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使身体长高。幼儿分泌巨人症幼儿分泌侏儒症

277、成人分泌肢端肥大症638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二节 垂体三、垂体的微细结构(一)腺垂体2嗜碱性细胞数量少,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边形,大小不等,细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639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二节 垂体三、垂体的微细结构(一)腺垂体2嗜碱性细胞分泌四种激素:(1)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2)促性腺激素:分为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4)促黑激素640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二节 垂体三、垂体的微细结构(一)腺垂体3嫌色细胞数量最多,胞体较小,圆形或多边形,染色较浅641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二节 垂体三、垂体的微细结构(二)神经垂体组成:无

278、髓神经纤维、神经胶质细胞和丰富的毛细血管642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二节 垂体三、垂体的微细结构(二)神经垂体功能:贮存和释放视上核、室旁核分泌的两种激素。 1抗利尿激素(血管加压素):尿量,血压 2催产素:引起妊娠子宫平滑肌收缩,促进乳腺分泌。643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三节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一、甲状腺(一)甲状腺的位置和形态甲状腺由左、右侧叶及中间的峡部组成,部分人峡部上缘有一向上的锥状叶。侧叶位于喉和气管的两侧,峡部位于第24气管软骨的前方。644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三节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一、甲状腺(二)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结构: 被膜:结缔组织 实质:甲状腺滤泡和其间的结蹄组织 壁:单层立

279、方滤泡细胞 腔:红色均质胶质甲状腺滤泡645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三节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一、甲状腺(二)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甲状腺滤泡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尤其对婴幼儿脑和骨骼的发育影响显著。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呆小症等。646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三节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一、甲状腺(二)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位置:位于滤泡之间或滤泡细胞之间形态:细胞大,染色浅功能:分泌降钙素(降低血钙、血磷)647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三节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二、甲状旁腺(一)甲状旁腺的位置和形态位于甲状腺两侧叶的后面

280、,上、下各1对 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素升高血钙) 嗜酸性粒细胞腺细胞648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四节肾上腺一、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位于肾的内上方,左、右各一,左肾上腺半月形,右肾上腺三角形649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四节肾上腺二、肾上腺的微细结构 被膜(结缔组织)肾上腺 实质皮质(位于外周部分)髓质(位于中央部分)650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四节肾上腺二、肾上腺的微细结构(一)肾上腺皮质皮质由外向内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细胞形态及排列细胞较小排列成团块状细胞较大排列呈索状细胞较小排列成索状交错成网分泌激素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651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四

281、节肾上腺二、肾上腺的微细结构(二)肾上腺髓质髓质细胞(嗜铬细胞)较大,圆形或多边形,染色浅,核大而圆,核仁明显,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652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五节胰岛胰岛是散在于胰腺外分泌部腺泡之间的大小不等的内分泌细胞团,主要有以下5种细胞:1.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2.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3.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4.PP细胞:分泌胰多肽5.D1细胞:分泌血管活性肠肽物质。653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六节松果体和胸腺一、松果体位于背侧丘脑(丘脑)的后上部,借柄附于第三脑室顶的后部,儿童时期松果体较发达。松果体主要合成分泌褪黑素。654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知识点

282、/考点1内分泌的定义。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激素不经导管直接进入体液的现象称为内分泌 。2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及分散在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组织和内分泌细胞所组成 。3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胸腺和松果体等。 4垂体的位置。垂体位于颅中窝的垂体窝内,借漏斗连于下丘脑 。655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知识点/考点5垂体的分部。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6腺垂体有哪些细胞。腺细胞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细胞细胞三种 。7腺垂体嗜酸性细胞的功能。嗜酸性细胞可分泌两种激素:生长素、催乳素8腺垂体嗜碱性细胞的功能。嗜碱性细胞可分泌以下四种激

283、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黑激素。9神经垂体的功能。神经垂体内贮存和释放的激素有两种:抗利尿激素、催产素656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知识点/考点10甲状腺的形态。由左、右两侧叶及中间的峡部组成 。11甲状腺的位置。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两侧,峡部一般位于第24气管软骨的前方。甲状腺借结缔组织附于喉软骨上,吞咽时,甲状腺可随喉上、下移动。 12甲状腺滤泡的功能。滤泡上皮细胞可分泌甲状腺激素 。13滤泡旁细胞的位置及功能。在甲状腺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有滤泡旁细胞,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657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知识点/考点14 甲状旁腺的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素。15

284、肾上腺皮质三部分的名称。皮质由外向内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3层。16球状带的功能。球状带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 。17束状带的功能。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 。18 网状带的功能。网状带细胞分泌雄激素和少量的雌激素 。658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知识点/考点19肾上腺髓质细胞的功能。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20胰岛A细胞的功能。分泌胰高血糖素 。21胰岛B细胞的功能。分泌胰岛素 。20胰岛D细胞的功能。分泌生长抑素 。659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知识点/考点23胰岛PP细胞的功能。分泌胰多肽 。24胰岛D1细胞的功能。分泌肠血管活性肽 。25松果体的功能 。主要合成分泌褪黑素 。660第十一

285、章内分泌系统 练习题A型题1.下列关于内分泌腺描述错误的是(C)A有丰富的血管 B分泌物称为激素 C分泌物通过导管进入体液 D分泌物通过体液运输 E体积都比较小2.下列关于垂体描述正确的是(C)A位于颅前窝的垂体窝内 B通过漏斗连于的底丘脑C分为腺垂体、神经垂体两部分 D也可分为前叶、后叶两部分 E以上描述均正确 661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练习题A型题3.下列描述错误的是(E)A腺垂体嗜酸性细胞分泌催乳素B腺垂体嗜酸性细胞分泌生长激素C腺垂体嗜碱性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腺垂体嗜碱性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E神经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4.腺垂体嗜碱性细胞分泌的激素有(D)A催产素 B催乳素 C

286、褪黑素 D促黑激素 E降钙素662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练习题A型题5.甲状腺峡平对(B)A 1、2气管软骨 B 2、3、4气管软骨 C 5、6、7气管软骨 D 7、8、10气管软骨 E 11、12气管软骨6.关于甲状腺描述错误的是(C)A甲状腺实质内含大量甲状腺滤泡B甲状腺滤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C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上皮组织,无内分泌功能D甲状腺可分泌甲状腺素和降钙素E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有内分泌功能7.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A)A降钙素 B甲状腺素 C催乳素 D甲状旁腺素 E性激素663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练习题A型题8.关于甲状旁腺描述正确的是( D )A位于甲状腺旁边,共四对B位于甲状腺峡后

287、方,共两对C实质内有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主细胞D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E甲状旁腺激素能降低血钙9.嗜铬细胞是指( C )A肾上腺球状带细胞 B肾上腺网状带细胞C肾上腺髓质细胞 D甲状腺滤泡细胞 E垂体嫌色细胞10.胰岛素的分泌细胞是( B )A A细胞 B B细胞 C D细胞 D PP细胞 E D1细胞 664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练习题B型题A甲状腺 B甲状旁腺 C垂体 D肾上腺 E松果体11.分泌生长激素的器官是( C )12.分泌褪黑素的器官是( E )A甲状腺激素 B甲状旁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抗利尿激素E盐皮质激素13.幼儿时期分泌不足可导致呆小症的是(A )14.成年分泌增多导致

288、肢端肥大症的是( C )A肾上腺球状带 B肾上腺束装带 C肾上腺网状带 D肾上腺髓质 E以上均可15.分泌糖皮质激素的是( B )16.分泌肾上腺素的是( D )665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练习题X型题17.以下属于内分泌腺的是(ADE )A甲状腺 B乳腺 C舌下腺 D垂体 E肾上腺18.属于胰岛的细胞有(ABD )A.A细胞 B.B细胞 C.C细胞 D.D细胞 E.E细胞 666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练习题填空题19.垂体分为 和 两部分。20.松果体分泌 。21.肾上腺皮质由外向内分为 、 和 。667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思考题一垂体位于颅中窝的垂体窝内,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前方紧邻视交叉。垂体

289、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能分泌多种激素。1.垂体分为哪两部分?2.垂体瘤时为什么可能出现视力缺损、闭经?3.为什么幼儿垂体病变可影响其生长发育?4.为什么临床上垂体手术后常出现尿崩症?二某患者,25岁,身高1.0米,智力低下,被诊断为呆小症。1.该患者婴幼儿时何种激素分泌不足?2.该激素由哪个器官分泌?3.该器官分泌哪几种激素?668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思考题三肾上腺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又分为球状带、束装带和网状带。1.盐皮质激素由哪部分分泌?2.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哪部分激素分泌增多?分泌哪些激素?四胰岛是散在于胰腺外分泌部腺泡之间的大小不等的内分泌细胞团。胰岛内主要有五种细胞,

290、分别为:A细胞、B细胞、D细胞、PP细胞和D1细胞。1.分泌胰高血糖素的是哪种细胞?2.哪种激素分泌缺陷时将导致糖尿病?该激素由哪种细胞分泌?(吴涛)669第十二章人体胚胎学概要学习内容一、生殖细胞与受精二、卵裂与胚泡三、植入与蜕膜四、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五、胎膜和胎盘 六、胎儿血液循环与出生后变化 七、孪生、多胎与联胎八、先天性畸形与优生 670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学习要点1.受精、卵裂、胚泡、植入、蜕膜、胎膜和胎盘的概念。2.植入的概念、时间和部位。3.胎盘的结构及功能。4.先天性畸形的原因。671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人体胚胎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发生过程、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其研究

291、内容包括生殖细胞的发生、从受精至出生整个胚胎发育过程、胚胎与母体的关系、先天性畸形等。672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人胚胎发育的分期人胚胎在母体子宫中的发育时间约266天(约38周),可分为三个时期:早胚期:从受精到第二周末;胚期:从第三周至第八周末;胎儿期:从第九周至出生。673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一节生殖细胞与受精 一、生殖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的发生和成熟是胚胎发生的前提。生殖细胞包括精子和卵子,均为单倍体细胞,即仅有23条染色体,其中一条是性染色体。674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一节生殖细胞与受精 (一)精子精子在睾丸曲精小管中发生。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核型是23X或23Y。675第

292、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一节生殖细胞与受精 获能:精子在女性生殖管道内获得使卵子受精能力的过程。精子在女性生殖管道内可存活l2天,受精能力可维持一天。676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一节生殖细胞与受精 (二)卵子排卵前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生成次级卵母细胞。从卵巢的成熟卵泡中排出的次级卵母细胞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在受精时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变成成熟的卵细胞。若未受精,于排卵后1224小时内退化。677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一节生殖细胞与受精 二、受精受精是精子穿入卵子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的部位一般发生在输卵管的壶腹部。678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一节生殖细胞与受精 (一)受

293、精的条件受精的条件:男女生殖细胞必须发育正常。男、女性生殖管道必须通畅;精子和次级卵母细胞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相遇,若排卵12小时后和射精24小时之后,卵子和精子即使相遇也失去了受精能力。679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一节生殖细胞与受精 (二)受精的过程精子与卵子的放射冠接触,释放顶体酶,溶解放射冠和透明带,进入卵周间隙的精子与卵子直接接触,精子的细胞核和细胞质进入卵子内。两个原核在细胞中部靠拢,形成二倍体的受精卵。680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一节生殖细胞与受精 (三)受精的意义受精标志新生命的开始;单倍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恢复了二倍体,维持了物种的稳定性;受精决定新个体的遗传性别。受

294、精使双亲的遗传基因随机组合,新个体既保持了双亲的遗传特征,又具有不同于亲代的遗传特征。681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一节生殖细胞与受精 (四)受精与避孕使用避孕药可干扰精子或卵细胞的成熟,应用避孕套、子宫帽、输卵管粘堵或输精管结扎等措施,可以阻止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均可达到避孕的目的。682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一节生殖细胞与受精 (五)人工受精与试管婴儿人卵体外受精技术建立于1969年。应用人卵体外受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于1978年诞生了第一例“试管婴儿”。我国大陆于1988年春天诞生了首例“试管婴儿”。683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二节 卵裂与胚泡一、卵裂受精卵早期进行的细胞分

295、裂,称卵裂。卵裂产生的子细胞称卵裂球。受精卵在向子宫运行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卵裂。随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体积越来越小。第3天,卵裂球的数且达1216个,外观如桑椹,称桑椹胚。684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二节 卵裂与胚泡二、胚泡的形成当卵裂球达到100个左右时,此时胚呈囊泡状,称胚泡。胚泡中心为胚泡腔,胚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称滋养层。在胚泡腔一端可见一细胞团,称内细胞群。覆盖在内细胞群外面的滋养层称极端滋养层。685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三节 植入与蜕膜一、植入 胚泡完全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植入,又称着床。植入开始于受精后第五至第六天,完成于第十一至第十二天。686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

296、概要 第二节 卵裂与胚泡(一)植入过程胚泡以极端滋养层首先与子宫内膜接触,溶蚀子宫内膜形成缺口,胚泡沿着被消化组织的缺口逐渐埋入子宫内膜中。在植入的过程中,侵入子宫内膜的滋养层细胞迅速分裂增生,形成内外两层。外层细胞相互融合,细胞之间的界限消失,称合体滋养层;内层细胞界限清楚,由单层立方细胞组成,称细胞滋养层。胚泡全部植入子宫内膜后,缺口修复,植入完成 。687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三节 植入与蜕膜(二)植入的部位通常在子宫的体部或底部。若植入于输卵管,称输卵管妊娠,为最常见的异位妊娠。若植入位于近宫颈处,则形成前置胎盘,分娩时胎盘可堵塞产道,导致胎儿娩出困难;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婴生命。

297、688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三节 植入与蜕膜(三)植入条件子宫内膜必须处于分泌期;胚泡必须按时进入宫腔;透明带必须按时消失。人为地干扰植入条件,均可阻碍植入,达到避孕目的。689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三节 植入与蜕膜二、蜕膜蜕膜反应:植入后的子宫内膜血液供应更加丰富,腺体分泌更加旺盛,富含糖原和脂滴,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690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三节 植入与蜕膜此时的子宫内膜改称蜕膜。根据蜕膜与胚泡的位置关系,将蜕膜分为三部分:基蜕膜(也称底蜕膜):位于胚泡深面;包蜕膜:覆盖在胚泡表面;壁蜕膜:子宫其余部位的蜕膜。691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一

298、、三胚层的形成(一)内胚层和外胚层的形成外胚层:受精后第二周,内细胞群分化为两层细胞,邻近滋养层的一层柱状细胞;内胚层:靠近胚泡腔侧的一层立方细胞。两个胚层紧贴,中间隔以基膜,并逐渐形成胚盘。外胚层细胞被推向极端滋养层,形成紧贴细胞滋养层内面的羊膜。692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二)中胚层的形成外胚层的细胞向胚盘中轴线的一端迁移,形成原条。原条的细胞继续分裂增殖,并向深部迁移,进入内、外胚层之间,形成新的细胞层,称中胚层。原条的头端略膨大,为原结,原结的背面凹陷,称原凹。原条的背面中线出现浅沟,称原沟。693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二、

299、三胚层的分化从第四周至第八周,是三个胚层逐渐分化并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原基的重要阶段。694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一)外胚层的早期分化位于脊索背面的外胚层细胞,随着脊索的形成,分裂增殖形成神经板。神经板中央沿长轴下陷形成神经沟。神经板两侧的细胞增生而隆起,称神经褶。神经沟逐渐加深,两侧神经褶则逐渐向正中线靠拢,最后融合成为神经管。695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二)内胚层的早期分化随着胚层的分化,胚盘的两侧缘向腹侧卷曲,使扁平状的胚盘变成圆桶状的胚体。随着胚体的形成,内胚层被包卷于胚体内形成管状结构,称原肠。696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

300、要 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三)中胚层的早期分化胚胎第三周,靠近神经管两侧的中胚层不断生长增厚,分化为体节、间介中胚层和侧中胚层。胚内体腔将侧中胚层分为两层:体壁中胚层、脏壁中胚层。697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三、胚体的形成及外形变化在三胚层分化的过程中,扁平形胚盘逐渐变为圆柱形的胚体。原条、脊索、神经管和体节等中轴器官的形成,使胚盘变厚;698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胚盘头尾方向的生长速度快于左右方向,头端生长速度快于尾端,形成头褶、尾褶;外胚层的生长速度快于内胚层,羊膜腔生长快于卵黄囊,于是形成左右侧褶。699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

301、学概要 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头褶、尾褶和左右侧褶的形成使胚盘边缘向腹侧卷折,使扁平形胚盘形成头大尾小的圆柱形胚体。圆柱形胚体的形成,使胚体凸入羊膜腔的羊水内,体蒂和卵黄囊连于胚体腹侧脐处,外包羊膜,形成原始脐带;700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口咽膜和泄殖腔膜分别转到胚体头和尾的腹侧;外胚层包于胚体外表,内胚层卷折到胚体内,形成头尾方向的原始消化管,管中份的腹侧借缩窄的卵黄蒂与卵黄囊通连。至第八周末,胚体外表已可见眼、耳和鼻的原基及发育中的四肢,初具人形。701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四、胚龄及预产期的计算胚胎龄的推算方法有两种,一是

302、月经龄,即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至胎儿娩出共40周(280天)。临床常用此法来推算胚胎龄的方法;推算方法通常是末次月经来潮的年份加1,月份减3(或+9),日加+7。702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五节 胎膜和胎盘一、胎膜 胎膜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是胎儿的附属结构,对胚胎起着保护、营养、呼吸和排泄等作用,有的还有内分泌功能。703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五节 胎膜和胎盘(一)绒毛膜绒毛膜由胚泡的滋养层和衬于其内面的胚外中胚层组成。胚胎发育至第2周,滋养层和胚外中胚层的细胞向周围生长,形成许多细小的突起,称绒毛。此时的滋养层称为绒毛膜。包括平滑绒毛膜与丛密绒毛膜;绒毛膜是

303、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还有内分泌功能。704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五节 胎膜和胎盘(二)羊膜 羊膜为半透明薄膜,由单层羊膜上皮及胚外中胚层构成。羊水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由羊膜细胞分泌,二是胎儿的代谢产物。羊水不断地产生,又不断被羊膜、胎儿体表吸收和胎儿吞咽,使之不断更新。705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五节 胎膜和胎盘(三)卵黄囊卵黄囊由内胚层和胚外中胚层构成,是连于原始消化管腹侧的一个囊状结构,与原始消化管相连的卵黄管于第六周闭锁成卵黄蒂,卵黄囊随之也逐渐退化。人类的造血干细胞来自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706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五节 胎膜和胎盘(四)尿囊尿囊是由卵黄

304、囊尾侧向体蒂内伸出的一个盲囊。随着尿囊的发生,尿囊壁的胚外中胚层形成尿囊动脉和尿囊静脉,它们将分别演变成脐动脉和脐静脉。707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五节 胎膜和胎盘(五)脐带脐带是连于胚胎脐部与胎盘之间的圆柱状条索,一端连于胎儿的脐部,一端连于胎盘的胎儿面。脐带外包羊膜,内有二条脐动脉、一条脐静脉、退化的卵黄囊和尿囊遗迹。708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五节 胎膜和胎盘二、胎盘(一)胎盘的形态(二)胎盘的结构 胎盘有两个面,一是母体面,一是胎儿面。母体面粗糙,由浅沟将其分隔的1530个胎盘小叶。胎儿面光滑,表面覆有羊膜。709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五节 胎膜和胎盘(三)胎盘的血液

305、循环和胎盘膜胎盘内有母体和胎儿两套血液循环系统。母体血液经子宫动脉的分支即子宫螺旋动脉流入绒毛间隙,与绒毛内毛细血管的胎儿血进行物质交换后,再经子宫静脉流回母体。710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五节 胎膜和胎盘胎儿血经脐动脉进入胎盘绒毛内毛细血管,与绒毛间隙的母体血进行物质交换后,经脐静脉流回胎儿体内。胎儿血与母体血并不混合。胎盘膜或胎盘屏障:胎儿血和母体血进行物质交换所必须经过的结构。711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五节 胎膜和胎盘(四)胎盘的功能1.物质交换和屏障功能 物质交换是胎盘的主要功能。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血中获得营养和O2,排出代谢产物和C02。多数细菌和致病菌微生物不能通过胎

306、盘膜,所以胎盘是胎儿的一道重要的防御屏障。712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五节 胎膜和胎盘2.内分泌功能 胎盘可分泌数种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母体卵巢黄体的生长发育,维持妊娠;人胎盘催乳素,可促进母体乳腺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孕激素和雌激素,在母体的黄体退化后,继续维持妊娠。713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六节 胎儿血液循环与出生后变化一、胎儿心血管系统的特点胎儿血液循环和成人不同之处是:1、胎儿有通向胎盘的二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2、肝内有一条连接脐静脉和下腔静脉之间的静脉导管;3、房间隔上有卵圆孔,血液能从右心房直接流入左心房;4、在肺动脉干与主动脉之间连有一条动脉导管。714第十

307、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六节 胎儿血液循环与出生后变化二、胎儿的血液循环途径胎儿的血液在胎盘内与母体血液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血液经脐静脉流入静脉导管,然后汇入下腔静脉;部分脐静脉的血液与来自肝门静脉的血液相混合后,经肝静脉流入下腔静脉。下腔静脉的血液进入右心房后,大部分经卵圆孔流入左心房,小部分留在右心房。流入左心房的血液,再经左心室流入主动脉。 715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六节 胎儿血液循环与出生后变化 主动脉中的大部分血液经主动脉弓的3个分支流入头、颈和上肢,只有少量血液流入主动脉降部。 上腔静脉的血液流入右心房,与少量来自下腔静脉的血液一起流入右心室,再流入肺动脉干。 大部分血液

308、经动脉导管流入主动脉降部。716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六节 胎儿血液循环与出生后变化三、胎儿出生后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胎儿出生后,开始用肺呼吸,胎盘循环立即停止,胎儿时期的某些血管,因废弃无用,逐渐闭塞。 脐动脉近侧段保留形成膀胱上动脉,远侧段闭塞成脐外侧韧带。脐静脉闭塞成为肝圆韧带。717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六节 胎儿血液循环与出生后变化 胎儿出生后,肺循环回流量急剧增加,使左心房内压力超过右心房,致使卵圆孔瓣膜与房间隔相贴,形成卵圆孔功能性关闭。出生后一年左右,卵圆孔在结构上得以完全封闭,仅在房间隔的右面留有一卵圆窝。718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六节 胎儿血液循环与出生后

309、变化四、常见畸形动脉导管未闭:出生后动脉导管不闭塞或闭锁不全,肺动脉和主动脉仍然相通。卵圆孔未闭或缺损:卵圆孔未闭或封闭不全,则左、右心房相通,以上两种均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719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七节 孪生、多胎与联胎 第七节 孪生、多胎与联胎一、孪生双胎,又称孪生,指一次娩出两个新生儿。若是一次排出两个卵子,分别受精发育为两个胎儿,称双卵双胎。若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为两个胎儿的,称单卵双胎。 720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七节 孪生、多胎与联胎 单卵双胎的成因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卵裂球发育形成两个胚泡,并分别植入,两个胎儿有各自独立的绒毛膜、羊膜和胎盘;一个胚泡内出现两个内细

310、胞群,内细胞群各自发育成一个胚胎,则两个胎儿共用一个绒毛膜和胎盘,而羊膜囊是独立的;一个胚盘上形成两个原条,则发育成的两个胎儿共有一个羊膜囊、一个绒毛膜和一个胎盘。721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七节 孪生、多胎与联胎二、多胎多胎一次分娩两个以上新生儿者为多胎,发生率很低。四胎以上者更为罕见,且不易存活。多胎可以是单卵多胎、多卵多胎或混合性多胎。常为混合性多胎。722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七节 孪生、多胎与联胎三、联胎联体双胎发生在单卵孪生中。当一个胚盘出现两个原条并分别发育为两个胚胎时,若两原条靠得较近,胚体形成时发生局部联接,称联体双胎,分为头联双胎、臀联双胎、胸联或腹联双胎。72

311、3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八节 先天性畸形与优生一、先天性畸形先天性畸形是由于胚胎发育紊乱而出现的以形态结构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畸形可以导致死胎、围生儿或婴儿死亡。重大缺陷可导致终身残疾,影响生长、发育以及正常的生活和工作。724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八节 先天性畸形与优生(一)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原因先天性畸形可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两者的相互作用而发生。725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八节 先天性畸形与优生1.遗传因素 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染色体结构异常;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碱基组成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主要引起微观结构或功能方面

312、的遗传病,其引起的畸形较少。726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八节 先天性畸形与优生2.环境因素 主要有以下5类:生物性致畸因子,主要指某些致畸微生物,如风疹病毒、支原体等;物理性致畸因子如射线、机械性压迫和损伤等;致畸性药物,某些抗肿瘤、抗惊厥等类药物;化学性致畸因子如铅、汞等;其他致畸因子,如孕妇长期酗酒、吸烟、严重营养不良等均有致畸作用。 727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八节 先天性畸形与优生3.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大多数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728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八节 先天性畸形与优生(二)胎儿致畸易感期早胚期的胚胎较少发生畸形。主

313、胚期最易受致畸因子的干扰而发生畸形,故此期为致畸敏感期。胎儿期(自第九周直至分娩),胎儿受到致畸作用后也会发生畸形,但多属组织结构和功能缺陷。729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八节 先天性畸形与优生二、优生优生是以遗传学为基础,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科学。优生的措施包括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730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八节 先天性畸形与优生婚前及孕前进行相应的咨询,做好孕期保健是防止环境致畸的根本措施;有遗传病家族史的,应进行染色体检查。 731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知识点/考点1人胚胎发育可分为三个时期:早胚期:从受精到第二周末;胚期:从第三周至第八周末;胎儿期:从第

314、九周至出生。2受精是精子穿入卵子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的部位一般发生在输卵管的壶腹部。3使用避孕药可干扰精子或卵细胞的成熟,应用避孕套、子宫帽、输卵管粘堵或输精管结扎等措施,可以阻止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均可达到避孕的目的。4胚泡完全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植入,又称着床。732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知识点/考点5植入的部位通常在子宫的体部或底部。6若植入于输卵管,称输卵管妊娠,为最常见的异位妊娠。7若植入位于近宫颈处,称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危及母婴生命。8胚胎龄推算方法通常是末次月经来潮的年份加1,月份减3(或+9),日加+7。733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知识点/考点9

315、胎膜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10足月时的羊水量一般为10001500 m1。 11少于300m1,为羊水过少。 12多于2000m1,为羊水过多。13胎盘的功能有物质交换、屏障功能与内分泌功能。 734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练习题A型题1胚期是指(C)A受精卵形成到2周末 B第1周到第8周末C第3周到第8周末 D第5周到第8周末 E第9周到出生2人胚胎在母体子宫内的发育经历(C)A18周 B28周 C38周 D48周 E58周3.植入发生在(D)A受精后24小时内 B.卵裂早期 C桑葚胚期D胚泡期 E胚盘形成期735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练习题A型题4胚胎大多数器官的致畸

316、敏感期是在(B)A第1-3周 B第3-8周 C第9-11周 D第12-14周 E第15-17周5受精时精子穿入(C)A卵原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D次级卵泡 E,原始卵泡6精子产生、成熟和获能的部位分别是(E)A生精小管、附睾、输卵管 B生精小管、精囊、附睾内C直精小管、附睾、子宫内 D直精小管、附睾、女性生殖管道E生精小管、附睾、女性生殖管道736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练习题A型题7精子获得受精能力即获能的部位是(E)A生精小管 B附睾管 C输精管 D精囊 E女性生殖管道8胚泡植入与完成的时间于受精后(C)A第1-2天至第7-8天 B第3-4天至第910天C第5-6天至第11-

317、12天 D第7-8天至第1314天 E第910天至第15-16天9不属于早期胚泡的结构是(E)A.滋养层 B极端滋养层 C.内细胞群 D胚泡腔 E.内胚层737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练习题A型题10.最常见的植入部位是(E)A输卵管黏膜 B输卵管壶腹部黏膜C输卵管子宫部黏膜 D子宫颈黏膜 E子宫体部黏膜11.植入子宫内膜的结构是(D)A受精卵 B卵裂球 C桑葚胚 D胚泡 E胚盘12.前置胎盘是由于胚泡植入在(B)A子宫前壁 B子宫颈处 C子宫后壁 D子宫底 E输卵管开口处13.胚泡植入后子宫内膜改称为(A)A蜕膜 B.胎膜 C绒毛膜 D滋养层 E胎盘膜738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练习题

318、A型题14.宫外孕最常发生在(C)A子宫阔韧带 B肠系膜 C输卵管 D腹腔 E卵巢15.胚体初具人形是在受精后(C)A第4周末 B第6周末 C第8周末 D第10周末 E第12周末16.胎盘的组成是(D)A胎儿丛密绒毛膜和母体包蜕膜 B胎儿平滑绒毛膜和母体壁蜕膜C母体丛密绒毛膜和胎儿底蜕膜 D胎儿丛密绒毛膜和母体底蜕膜E胎儿丛密绒毛膜和母体壁蜕膜739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练习题A型题17.下列哪项不属于二胚层胚盘及其附属结构(B)A上胚层 B中胚层 C下胚层 D羊膜腔 E卵黄囊18.形成胚内中胚层的结构是(D)A内胚层 B胚外中胚层 C卵黄囊 D原条 E羊膜腔19.人胚最早的造血场所是(D

319、)A肝 B骨髓 C脾和淋巴结 D卵黄囊 E尿囊740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练习题B型题A卵裂 B.胚泡 C桑葚胚 D.滋养层 E.内细胞群20.受精卵的细胞分裂称(A)21.胚泡内附着的结构是(E)22.将要发育成人胚原基的是(E)23.胚胎发育中将形成绒毛膜的是(D)24.卵裂球达1216个时的胚为(C)A外胚层 B.胚内中胚层 C内胚层 D.胚外中胚层 E滋养层25.形成表皮(A)26.形成脑和脊髓(A)27.形成绒毛膜(E)741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练习题X型题28.蜕膜分为(A、C、D)A基蜕膜 B.胎蜕膜 C包蜕膜 D.壁蜕膜 E胚蜕膜29.构成胚泡的是(A、B、C)A内细

320、胞群 B.滋养层 C.胚泡腔 D.胚外中胚层 E.胚内中胚层30.胎盘产生的激素有(A、B、C、D)A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B雌激素 C孕激素 D.人胎盘催乳素 E催乳素742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练习题二、填空题1受精是指和 结合形成的过程。受精的部位多在。2植入部位通常是在和 。若植入近于子宫颈处,在此形成胎盘,称,若植人在子宫以外部位,称,最常见于。743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练习题3胎儿血和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 或,它是由 、 、 、 、 和组成。4卵裂产生的子细胞称。5胚泡是 、和三部分组成。6植入又称,约在受精后的第开始,至第完成。744第十二章 人体胚

321、胎学概要 思考题1卵受精的部位一般发生在输卵管的壶腹部。(1)受精发生的条件是什么?(2)受精的意义是什么?(3)怎样阻止受精的发生?2患者,女,28岁,月经过期数为15d,下腹坠痛,有排便感,有时呈剧痛,伴有冷汗淋漓。阴道常有少量出血,恶心,呕吐,尿频。妊娠试验阳性。B超扫描协助诊断,确定为宫外孕。(1)何为异位妊娠(即宫外孕)?(2)异位妊娠常发生在哪些部位,有何危害?(3)胚泡植入的条件、时间、部位和过程是什么?745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思考题3一名孕妇的末次月经第l天为2009年12月1日。(1)她的预产期应该是什么时候?(2)足月胎儿多少周,多少天?(3)足月时的羊水量为多少,

322、羊水量过多或过少有何临床意义?(4)妊娠末期脐带长度为多少,脐带过长或过短有何临床意义? (胡 哲)746人体解剖学基础教学大纲一、性质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人体胚胎学概要。 人体解剖学基础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以达到执业资格标准为导向,着力培养具有一定护理执业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其主要任务是: 1为学生提供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正常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具有初步认识。为更好地学习、理解其它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判断正常与病态、健康与疾病提供必需的理论知识。 2为学

323、生获取执业资格、继续教育奠定基础。747人体解剖学基础教学大纲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正常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人体基本组织及胚胎发育概要。 (二)技能培养目标 1能辨认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及毗邻,确定人体重要器官的体表投影。 2能规范地进行本课程的基本实践、实验操作。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正确认识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和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3培养为健康服务的职业意识。748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及要求分理论和实践两个模块人体解剖学基础教学大纲749 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 教教 学学

324、 要要 求求了 解熟悉掌握一、绪论(一)人体解剖学基础的定义、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二)人体解剖学基础的学习观点和方法(三)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四)正常人体学常用术语 (五)细胞、器官、系统的概念 二、基本组织(一)上皮组织 (二)结缔组织 (三)肌组织 (四)神经组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理论模块人体解剖学基础教学大纲750 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 教教 学学 要要 求求了 解熟悉掌握三、运动系统 (一)骨与骨连接 1、骨的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 2骨的连结方式和关节 3全身骨及其连结(躯干骨、颅骨、四肢骨及其连结) (二) 骨骼肌 1、肌的分类、结构、肌的起止及其作用和肌的辅助结构 2、主要

325、躯干肌、头肌、上肢肌、下肢肌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3、腋窝、肘窝、腹股沟、股三角和月国窝 四、消化系统 (一)概述1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胸腹部标志线及腹部分区 (二)消化管 1、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1)黏膜 (2)黏膜下层 理论模块751 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 教教 学学 要要 求求了 解熟悉掌握(3)肌层 (4)外膜 2、口腔(1)口腔组成(2)舌(3)牙的一般结构及牙式 3咽 4食管 5胃(1)胃的位置和形态(2)胃壁结构 6小肠 (1)十二指肠(2)空回肠(3)小肠黏膜的结构特点7大肠 理论模块752 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 教教 学学 要要 求求了 解熟悉掌握五、呼吸系统 (一)呼

326、吸道 1、鼻:外鼻、鼻腔和鼻旁窦 2、咽:(见消化系统) 3、喉:(1)喉的位置和结构 (2)喉软骨、喉粘膜和喉肌4、气管和支气管(1)气管和支气管的形态位置(2)气管和支气管的结构 (二)肺1肺的位置、形态及体表投影2、肺的结构 (1)导气部 (2)呼吸部 (三)胸膜和纵隔 1、胸膜和胸膜腔 2、纵隔的概念、境界和内容 理论模块753 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 教教 学学 要要 求求了 解熟悉掌握六、泌尿系统(一)肾1、肾的形态、位置和结构 2、肾的血流特点 (二)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结构特点七、生殖系统(一)男性生殖系统1、睾丸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 2、附睾、输精管道和附属腺 3、阴囊和阴

327、茎 4、男性尿道 (二)女性生殖系统1、卵巢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2、输卵管 3、子宫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4、阴道 理论模块754 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 教教 学学 要要 求求了 解熟悉掌握(1)盲肠 (2)阑尾 (3)结肠 (4)直肠(5)肛管(6)大肠黏膜的结构特点 (三)消化腺 1、大唾液腺 2、肝 (1)肝的形态和位置 (2)肝的结构(3)肝的血管 (4)胆囊与输胆管道 3、胰 (1)胰的形态、结构和位置 (2)胰的微细结构 (四)腹膜 理论模块755 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 教教 学学 要要 求求了 解熟悉掌握 5、女性会阴和乳房八、脉管系统(一)心1心的位置、外形和体表投影

328、2心腔的结构 3心壁的结构和心传导系统 4心的血管 5心包 (二)血管1、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2、肺循环与体循环的概念及主要动、静脉 3、微循环的组成及功能 (三)淋巴系统1、淋巴管道2、淋巴器官理论模块756 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 教教 学学 要要 求求了 解熟悉掌握九、感觉器官 (一)视器1、眼球 2、眼副器 3、眼的血管 (二)耳1、外耳2、中耳 3、 内耳 (三)皮肤 1、皮肤的微细结构 2、皮肤的附属器 十、神经系统(一)概述1、神经系统分部 2、神经系统的常见术语理论模块757 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 教教 学学 要要 求求了 解熟悉掌握 (二)中枢神经系统1、脊髓 2、脑 3

329、、脑脊膜、脑血管和脑脊液循环 (三)周围神经系统 1、脊神经 2、脑神经 3、自主神经 (四)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1、感觉传导通路2、运动传导通路 十一、内分泌系统(一)概述(二)垂体(三)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四)肾上腺理论模块758 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 教教 学学 要要 求求了 解熟悉掌握(五)胰岛 (六)松果体和胸腺十二、人体胚胎学概要(一)生殖细胞的成熟 (二)受精、卵裂 (三)胚泡、植入和蜕膜 (四)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五)胎膜与胎盘 (六)胎儿血液循环 (七)双胎、多胎与畸胎理论模块759序号、单元题目序号、单元题目(对应基础模块单元序号对应基础模块单元序号)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

330、 教教 学学 要要 求求会掌握熟练掌握二、基本组织观察人体基本组织,了解其结构特点三、运动系统1. 全身骨骼的形态、组成、位置及其连结2. 全身主要肌肉的分布、起止点和作用3. 人体重要的骨性、肌性体表标志以及腋窝、肘窝、腘窝、腹股沟管的位置四、消化系统1. 消化管的形态、位置及其微细结构2. 消化腺的形态、位置及其微细结构特点实践模块760序号、单元题目序号、单元题目(对应基础模块单元序号对应基础模块单元序号)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 教教 学学 要要 求求会掌握熟练掌握五、呼吸系统1. 呼吸道、肺、胸膜、纵膈的位置和体表投影2. 呼系统的微细结构3. 正常人体呼吸音的听取六、泌尿系统肾、输尿

331、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形态结构七、生殖系统男、女性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八、脉管系统1. 心的位置、形态结构、体表投影2. 正常人心音的听取3. 主要血管的走行和结构(结合体循环静脉穿刺部位)4. 正常人体血压的测量及正常血压的范围,脉搏的触及5. 主要淋巴器官的结构特点实践部分 761序号、单元题目序号、单元题目(对应基础模块单元序号对应基础模块单元序号)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 教教 学学 要要 求求会掌握熟练掌握九、感觉器1. 眼、耳的形态结构特点2.视力、色觉、听力检查方法十、神经系统1. 神经系统的组成2. 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3. 周围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4. 神经传导通路十一、内分泌系

332、统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2. 内分泌器官的位置、形态十二、人体胚胎学概要1. 卵裂与胚泡、植入与蜕膜、三胚层形成与分化2. 胎膜与胎盘实践部分 762内内 容容学学 时时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1绪论2202基本组织12843运动系统14684消化系统10645呼吸系统6426泌尿系统6427生殖系统8448脉管系统16889感觉器64210神经系统168811内分泌系统42212胚胎学概要642机 动200合 计1086046四、人体解剖学基础学时分配表763关于教学要求 1.理论模块要求学生从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方面达到认知要求。 了解:对所要求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知其然”。 能够记住学习过的知识要点。 熟悉:对所要求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知其所以然”。领会和解释重要知识点的基本含义。 掌握:对所要求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以致用”。对重要知识点认识深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五、说明764 2.实践模块从会、熟练和应用三个方面达到能力要求。 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操作过程。 掌握:按照实验要求独立完成实践操作过程。 熟练掌握: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具体问题。 (于晓谟)五、说明7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