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中国现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7688065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中国现代诗歌四首》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中国现代诗歌四首》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中国现代诗歌四首》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中国现代诗歌四首》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中国现代诗歌四首》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中国现代诗歌四首》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中国现代诗歌四首》ppt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领悟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领悟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领悟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要求背诵,让学生进行创意诵读;意象要求背诵,让学生进行创意诵读;意象要求背诵,让学生进行创意诵读;意象要求背诵,让学生进行创意诵读;意象分析法,通过分析意象的深层含义来鉴赏诗歌,并让学生分析法,通过分析意象的深层含义

2、来鉴赏诗歌,并让学生分析法,通过分析意象的深层含义来鉴赏诗歌,并让学生分析法,通过分析意象的深层含义来鉴赏诗歌,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展开讨论。展开讨论。展开讨论。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 1、注意诗歌的意象及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诗歌的意象及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诗歌的意象及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3、注意诗歌的意象及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2 2、培养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以及审美情趣。、培养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以及审美情趣。、培养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以及审美情趣。、培养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以及审美情趣。学法点拨:学法点拨:学法点拨:学法点拨:背诵诗歌,可以根据自己理解进行创意诵读。背诵诗歌,可以根据自己理解进行创意诵读。背诵诗歌,可以根据自己理解进行创意诵读。背诵诗歌,可以根据自己理解进行创意诵读。简介作者简介作者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精华鉴赏精华鉴赏简介作者简介作者 何其芳(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县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曾发表新

4、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曾发表新诗。诗。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一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一些刊物上发表作品。些刊物上发表作品。 何其芳何其芳20年代末开始写诗,是年代末开始写诗,是30年代现代派年代现代派的重要诗人。的重要诗人。1935年与卞之琳、李广田合出年与卞之琳、李广田合出汉汉园集园集,初次显示他艺术创作的才华。他早期的著,初次显示他艺术创作的才华。他早期的著作有作有诗集诗集预言预言、散文集散文集画梦录画梦录刻意集刻意集等。这个时期的作品倾向于表现个人,表现作者对等。这个时期的作品倾向于表现个人,表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在现实美好生活的梦

5、想,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郁悒与苦闷。中找不到出路的郁悒与苦闷。 1935年何其芳从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到天津年何其芳从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到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师范任教。开始接触广阔的社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师范任教。开始接触广阔的社会生活,思想上发生很大变化,写了一批关注现实会生活,思想上发生很大变化,写了一批关注现实的作品,如散文集的作品,如散文集还乡杂记还乡杂记等。等。1938年他奔年他奔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歌颂新生活、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歌颂新生活、歌唱光明的主题和歌唱光明的主题和朴素明快朴素明快的艺术风格,构成他这的艺术风格,构成他这个时期

6、作品的主要特色。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个时期作品的主要特色。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散文散文集集星火集星火集,诗集诗集夜歌夜歌。1942年年5月,他参月,他参加延安文艺界的整风运动,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彻底加延安文艺界的整风运动,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彻底的变化,他不再做个人的梦,而是做着的变化,他不再做个人的梦,而是做着“大多数的大多数的中国人的梦中国人的梦”了,散文了,散文我歌唱延安我歌唱延安标志着他的标志着他的创作出现另一个新起点。创作出现另一个新起点。 何其芳何其芳后期后期的作品风格的作品风格不事雕琢,平实无华不事雕琢,平实无华。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欢欢 乐乐什么颜色什么颜色什么声音什么声音怎样来的怎样来的从

7、什么地方来的从什么地方来的如同悲伤如同悲伤如我们忧郁如我们忧郁精华鉴赏精华鉴赏1、欢乐欢乐一诗诗题为一诗诗题为“欢乐欢乐”,它的主旨,它的主旨是抒写欢乐之情吗?是抒写欢乐之情吗? 欢乐欢乐中诗人以欢乐的意象组合,写中诗人以欢乐的意象组合,写出了应该享受的出了应该享受的“欢乐欢乐”,反衬反衬出现实生活出现实生活的痛苦和忧郁。诗人当时处在黑暗时代,他的痛苦和忧郁。诗人当时处在黑暗时代,他时时苦闷着。他所接触的西方世纪末文学的时时苦闷着。他所接触的西方世纪末文学的神秘主义,也给他烙下了悲观、怀疑的印记。神秘主义,也给他烙下了悲观、怀疑的印记。这一首这一首欢乐欢乐,便是他当时思想和情绪的,便是他当时思

8、想和情绪的写照。写照。 所以,本诗虽所以,本诗虽名为名为“欢乐欢乐”,实则是写,实则是写忧郁苦闷忧郁苦闷。2、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概念写得有声有色,可见、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概念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可闻,可触可感的? 诗人主要运用诗人主要运用通感通感手法,以具体的比喻意象,手法,以具体的比喻意象,呈现了自己对欢乐这一高度抽象情感的层层体验。呈现了自己对欢乐这一高度抽象情感的层层体验。 第一节诗人借助第一节诗人借助听觉和视觉听觉和视觉,将欢乐的,将欢乐的深层深层美美及其深层体验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欢乐是及其深层体验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欢乐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轻松明丽的一

9、种心象景观。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轻松明丽的一种心象景观。 第二节诗人调用第二节诗人调用触觉和视觉触觉和视觉,敏锐抓住欢乐沁,敏锐抓住欢乐沁人心脾、暖人身心的人心脾、暖人身心的表层表层审美特质及其体验。欢乐审美特质及其体验。欢乐是一份能使心灵是一份能使心灵“微微颤抖微微颤抖”的慰藉、关怀和呵护。的慰藉、关怀和呵护。 第三节诗人将动态的第三节诗人将动态的视觉、嗅觉和听觉视觉、嗅觉和听觉,交替,交替使用,勾勒了欢乐如水中花、雾中月的飘忽不定,使用,勾勒了欢乐如水中花、雾中月的飘忽不定,倏忽即逝和清香郁沽的由远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倏忽即逝和清香郁沽的由远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示了示了“雷雷”作为人民解放

10、象征的寓意。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3、诗人说欢乐也许是、诗人说欢乐也许是“静静地流泪,如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同悲伤”,你如何理解?,你如何理解? 这句诗描述了一种欢乐,这种欢乐这句诗描述了一种欢乐,这种欢乐也许是历尽艰辛后的意外获得也许是历尽艰辛后的意外获得,也许是也许是乐中有悲、悲中有乐乐中有悲、悲中有乐的那种欢乐。欢乐的那种欢乐。欢乐与悲伤往往是一个钱币的两面,相伴相与悲伤往往是一个钱币的两面,相伴相随,相生相长。随,相生相长。简介作者简介作者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拓展探究拓展探究简介背景简介背景精华鉴赏精华鉴赏简介作者简介作者 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著),浙江杭

11、州人,现代著名诗人。名诗人。1928年后创作现代派诗歌。年后创作现代派诗歌。1932年后留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星岛日报报副刊。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名下狱,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年春北上至解放区。1950年因病去世。年因病去世。 诗集有诗集有我的记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草望舒诗稿望舒诗稿和和灾难的岁月灾难的岁月。早期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

12、的影响,意象朦胧、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含蓄。后期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明朗、沉挚沉挚。简介背景简介背景 雨巷雨巷是戴望舒的是戴望舒的成名作成名作。写在蒋介石发。写在蒋介石发动动“四一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当时他正避居于反革命政变之后,当时他正避居于施蛰存的家乡。在现实中,戴望舒正处于热恋之施蛰存的家乡。在现实中,戴望舒正处于热恋之中。中。雨巷雨巷收入诗集收入诗集我的记忆我的记忆中,中,1929年年4月初版发行,扉页上印有法文月初版发

13、行,扉页上印有法文“给绛年给绛年”字样。字样。绛年就是作家施蛰存妹妹,戴望舒当时的恋人。绛年就是作家施蛰存妹妹,戴望舒当时的恋人。诗集中许多情诗,都是为她所写。雨巷里的丁香诗集中许多情诗,都是为她所写。雨巷里的丁香姑娘,也许正是以他的这位恋人为原形的。姑娘,也许正是以他的这位恋人为原形的。 这首诗是恋爱情绪与政治情绪的契合,这是这首诗是恋爱情绪与政治情绪的契合,这是他写政治抒情诗的开端,并初步显示了他此后诗他写政治抒情诗的开端,并初步显示了他此后诗情的基本风貌:情的基本风貌:日常生活情绪和政治情绪互相渗日常生活情绪和政治情绪互相渗透,合为一体。透,合为一体。整体感知整体感知雨雨 巷巷彷徨求索(

14、彷徨求索(1-2)寻找理想寻找理想理想出现(理想出现(3-4)可望而不可即可望而不可即距离拉开(距离拉开(5-7)继续彷徨追求继续彷徨追求 雨巷雨巷写诗人写诗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徨在悠长,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里,诗人里,诗人希望能遇上一个丁香般结着忧愁的姑娘,这希望能遇上一个丁香般结着忧愁的姑娘,这姑娘也撑着油纸伞,姑娘也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地彳亍着,像我一样地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冷漠,凄清,又惆怅”。诗人的想像似乎变。诗人的想像似乎变成了一种现实,丁香姑娘真的走近了,飘过成了一种现实,丁香姑娘真的走近了,飘过了,投出了,投出“太息般太息

15、般”“凄婉迷茫凄婉迷茫”的眼光,的眼光,最终又消失在雨巷尽头处。诗中塑造了两位最终又消失在雨巷尽头处。诗中塑造了两位彷徨者的形象,他们在彷徨中探寻着,相互彷徨者的形象,他们在彷徨中探寻着,相互走近又相互远离。走近又相互远离。这是诗人与理想的邂逅,这是诗人与理想的邂逅,又是诗人与理想的失之交臂又是诗人与理想的失之交臂。精华鉴赏精华鉴赏1、你认为诗中哪几个意象最美?怎样理、你认为诗中哪几个意象最美?怎样理解欣赏这些意象?解欣赏这些意象? 有两个意象非常美。一是有两个意象非常美。一是雨巷雨巷。梅。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形

16、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可以把它“虚化虚化”为一条为一条“追求之路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怀着渺茫希望的“我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我”期待着什么?期待着什么? 二是二是丁香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

17、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白、美丽的。但这种理这种理想是高洁白、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2、简要分析、简要分析雨巷雨巷在在“音乐美音乐美”方面的体现。方面的体现。 雨巷雨巷在在音韵音韵、节奏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气效果方面所达到的神气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 A、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

18、诗歌语言的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B、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行首。一开始就拉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C、复沓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复沓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象我一样地”,第四节,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象梦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

19、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飞跃的递进效果。 D、词的重叠运用。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词的重叠运用。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3、雨巷雨巷一诗的主旨是什么?一诗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喻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雨巷”,没有阳,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地彳亍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地彳亍着的彷徨者。着的彷徨者。“我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拓展探究拓展探究

20、雨巷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有人认为是一首含蓄的诗。有人认为“姑娘姑娘”就是就是“我我”,有人认为,有人认为“姑娘姑娘”相当于相当于“我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姑娘”就是就是“姑娘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姑娘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他的彷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姑娘”理想。理想。 “姑姑娘娘”可望而不可即,追求虽执着但可望而不可即,追求虽执着但“道阻且长道阻且长”,这就给抒情主人公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有时,这就给抒情主人公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有时候,抒情诗中的主

21、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故诗候,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故诗人和人和“姑娘姑娘”是二位一体的说法也有道理。即是二位一体的说法也有道理。即“我我”是实实在在的是实实在在的“我我”,“姑娘姑娘”是理想的是理想的“我我”,未来的,未来的“我我”,或另一个层面的,或另一个层面的“我我”。简介作者简介作者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精华鉴赏精华鉴赏简介作者简介作者 焦桐焦桐,本名叶振富,本名叶振富,台湾高雄人台湾高雄人,1956年年8月月21日生,文化大学戏剧系毕业,艺术研究所硕士,日生,文化大学戏剧系毕业,艺术研究所硕士,曾任曾任商工日报商工日报副刊编辑等。曾获台湾学生文学副刊编辑等。曾获台湾学生文学奖,

22、以奖,以怀孕的阿顺仔嫂怀孕的阿顺仔嫂获长诗或时报文学奖。获长诗或时报文学奖。著有著有诗集诗集蕨草蕨草(1983)、)、咆哮都市咆哮都市(1988)、)、失眠曲失眠曲(1993)。)。 焦桐于焦桐于1980年年3月开始创作新诗,在月开始创作新诗,在蕨草蕨草后记中,他说:后记中,他说:“对于创作,我的信念一向是对于创作,我的信念一向是歌赞歌赞;对于生命,则赋予对于生命,则赋予正面的肯定正面的肯定。”“面对山水,我面对山水,我仿佛见到仿佛见到生命深刻的启示生命深刻的启示,又仿佛听闻,又仿佛听闻某种神秘而某种神秘而亲切的召唤,童年般的召唤。亲切的召唤,童年般的召唤。”这种写作心理在这种写作心理在我和春

23、天有一个约会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得到了很好的彰显。得到了很好的彰显。整体感知整体感知雷声、虫鸣雷声、虫鸣行云、风筝行云、风筝杜鹃、鹧鸪杜鹃、鹧鸪蜻蜓、野兔蜻蜓、野兔湖畔、桦树林湖畔、桦树林鹳鸟、草木鹳鸟、草木我我和和春春天天有有一一个个约约会会春天春天人间人间起程起程所有的心事所有的心事都悄然放晴都悄然放晴是非是非霜雪霜雪老板、城市老板、城市荣辱、悲喜荣辱、悲喜 诗歌一开始写到春雷惊蛰,万物苏醒引出诗歌一开始写到春雷惊蛰,万物苏醒引出“我我”的思绪,想起的思绪,想起“和春天有一个约会和春天有一个约会”这样一个美这样一个美丽的心愿。丽的心愿。实虚相间实虚相间,以便写,以便写“阴雨的季节太长阴雨的季

24、节太长”,春天姗姗来迟;以便写,春天姗姗来迟;以便写“人间的是非太忙人间的是非太忙”,将,将心中的心中的“春天春天”遗忘。遗忘。 行云、风筝、杜鹃,这些春天的景象,引出行云、风筝、杜鹃,这些春天的景象,引出“谁又在岁月的那头召唤?谁又在岁月的那头召唤?”思绪更深入,可理解为思绪更深入,可理解为对人生理想、意义的思考,借用对人生理想、意义的思考,借用“鹧鸪鹧鸪”这样一个这样一个对象化的存在物,写出自己的对象化的存在物,写出自己的“春天春天”思考还没有思考还没有成熟成熟 辞别老板与曾经流连的城市,写出一种辞别老板与曾经流连的城市,写出一种“和春和春天约会天约会”决心;携带一叠发黄的稿纸和几本未读完

25、决心;携带一叠发黄的稿纸和几本未读完的旧书,荣辱和悲喜的感觉,实际上写出了一定程的旧书,荣辱和悲喜的感觉,实际上写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茫然。度上的茫然。 蜻蜓、野兔、被东风吹暖的湖畔、阳光蜻蜓、野兔、被东风吹暖的湖畔、阳光晒绿了的桦树林,以及鹳鸟,这些春天来临晒绿了的桦树林,以及鹳鸟,这些春天来临的征侯,既是实写一种春天正在来临的景象,的征侯,既是实写一种春天正在来临的景象,又是一种又是一种比兴比兴,引出最后一段。,引出最后一段。 最后一段和开头一段呼应,再次强调最后一段和开头一段呼应,再次强调“和春天有个约会和春天有个约会”,与第,与第4段的茫然不同,段的茫然不同,“所有的心事都悄然放晴所有的心

26、事都悄然放晴”,暗示了对,暗示了对“春天春天”的把握,所以说,的把握,所以说,“春天,请你等一等春天,请你等一等”。精华鉴赏精华鉴赏 1、诗中、诗中“阴雨的季节太长,阴雨的季节太长,/人间的是非太人间的是非太忙忙”和春天有什么关系?和春天有什么关系?“好花刚开到一半,好花刚开到一半,/草木在前路上抽芽萌长,草木在前路上抽芽萌长,/所有的心事都悄然所有的心事都悄然放晴放晴”,这几句反映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这几句反映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阴雨的季节太长,阴雨的季节太长,/ /人间的是非太忙人间的是非太忙”,一方面讲春天姗姗来迟,一方面暗指自己,一方面讲春天姗姗来迟,一方面暗指自己将心中的将心中

27、的“春天春天”遗忘。遗忘。 “好花刚开到一半,好花刚开到一半,/ /草木在前路上草木在前路上抽芽萌长,抽芽萌长,/ /所有的心事都悄然放晴所有的心事都悄然放晴”,表达,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了诗人对自己“春天春天”的把握,显示了一种的把握,显示了一种健朗向上的心情。健朗向上的心情。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语言有什么特色?、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语言有什么特色? 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是实虚相间,整体上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是实虚相间,整体上运用了运用了比兴比兴手法。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写出理手法。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写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踏上行程追求理想的决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踏上行程追求理想的决心。托物言志,借景抒

28、情。诗歌的语言特点心。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诗歌的语言特点自然清新、亲切生动自然清新、亲切生动。 诗歌说明在都市中生活的人,背负着太诗歌说明在都市中生活的人,背负着太多太多的负担和压力,钢筋水泥失去了生活多太多的负担和压力,钢筋水泥失去了生活的真正意义,我们都有少年时的梦想,我们的真正意义,我们都有少年时的梦想,我们都和都和“春天有一个约会春天有一个约会”,跟着诗人起程吧,跟着诗人起程吧,去寻找春天,去寻找风景。去寻找春天,去寻找风景。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简介作者简介作者精华鉴赏精华鉴赏简介作者简介作者 韩东韩东,1961年生于南京市。年生于南京市。8岁随父母岁随父母下放到苏北农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29、。下放到苏北农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现从事专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现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业写作。著有诗集白色的石头白色的石头。1984年冬,与诗人丁当、于坚等创办年冬,与诗人丁当、于坚等创办他们他们文文学社团,出版民间刊物学社团,出版民间刊物他们他们。除在国内。除在国内外发表大量诗歌外,还写有诗学论文及小说。外发表大量诗歌外,还写有诗学论文及小说。其其诗歌诗歌有关大雁塔有关大雁塔被作为日常主义诗歌被作为日常主义诗歌的代表作。的代表作。 韩东韩东“80年代的创作保持了一种冷静的、个人年代的创作保持了一种冷静的、个人化同时又富于诗意的抒情性,并且更直接地掺入对化

30、同时又富于诗意的抒情性,并且更直接地掺入对日常生活的感觉。日常生活的感觉。 他的诗学主张在一部分青年诗他的诗学主张在一部分青年诗人中很有影响。他的著名的人中很有影响。他的著名的诗到语言为止诗到语言为止的命的命题,旨在反对朦胧诗人所扮演的题,旨在反对朦胧诗人所扮演的历史真理代言人历史真理代言人的角色以及他们强烈的社会意识。他主张当代诗的角色以及他们强烈的社会意识。他主张当代诗人应更直接、更具体地反映人的生活情状,诗人的人应更直接、更具体地反映人的生活情状,诗人的责任在于对日常事物保持审美的敏感,并用责任在于对日常事物保持审美的敏感,并用口语口语化化来改写当代诗歌语言来改写当代诗歌语言”(中国当代

31、文学中国当代文学)。)。 山民山民可以说是体现了可以说是体现了“一种冷静的、一种冷静的、个人化同时又富于诗意的抒情性,并且更直个人化同时又富于诗意的抒情性,并且更直接地掺入对日常生活的感觉接地掺入对日常生活的感觉”的的代表作代表作。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具有浓厚这是一首具有浓厚讽刺讽刺意味的意味的现代寓言现代寓言诗歌。诗歌。 第第1段,段,“他他”和父亲的问答,表现出世和父亲的问答,表现出世居山中的父辈只知道山外是山,对群山以外居山中的父辈只知道山外是山,对群山以外的世界茫然无知。这让我感到的世界茫然无知。这让我感到“疲倦疲倦”。 第第2、3、4段,写段,写“他他”的思绪。想的思绪。想“他

32、他”应该与父辈有所不同,但只是想想而已,应该与父辈有所不同,但只是想想而已,最后只会埋怨:最后只会埋怨:“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父辈安于命运、固守乡土、不知向外发展,这父辈安于命运、固守乡土、不知向外发展,这是封闭性的社会中保守、惰性力量的表现,是封闭是封闭性的社会中保守、惰性力量的表现,是封闭性社会成员劣根性的体现,它使人性社会成员劣根性的体现,它使人“疲倦疲倦”、沮丧。、沮丧。诗中的诗中的“他他”,虽和父辈的想法不同:他知道群山,虽和父辈的想法不同:他知道群山外面有广阔的世界,有走出群山去看大海的想法,外

33、面有广阔的世界,有走出群山去看大海的想法,甚至有即使自己走出不出群山,也要让子辈继续走甚至有即使自己走出不出群山,也要让子辈继续走下去的筹划;但路途的漫长、遥远、艰辛,使他下去的筹划;但路途的漫长、遥远、艰辛,使他“疲倦疲倦”而怯于前行。结尾而怯于前行。结尾“他他”的的“遗憾遗憾”,更具,更具有讽刺意味。父辈不知而不为,有讽刺意味。父辈不知而不为,“他他”却知而不为,却知而不为,耽于幻想而却不行动,不愿种树,只想乘凉。耽于幻想而却不行动,不愿种树,只想乘凉。“他他”和父辈实质上并无两样,都缺乏冲破传统的开拓和父辈实质上并无两样,都缺乏冲破传统的开拓意识和披荆斩棘的精神,意识和披荆斩棘的精神,“

34、他他”也是被针砭的对象。也是被针砭的对象。揭示精神弊端,是本诗的题旨所在。揭示精神弊端,是本诗的题旨所在。 20世纪世纪70年代末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刚年代初,中国刚刚从刚从“文革文革”的浩劫中走出,百废待兴,的浩劫中走出,百废待兴,抚平创伤的人们迫切地想了解外面的世抚平创伤的人们迫切地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冲破文化桎梏的强烈愿望。界,产生了冲破文化桎梏的强烈愿望。 山民山民假借一个山民的口吻,叙假借一个山民的口吻,叙述一个寓言故事,人不安于述一个寓言故事,人不安于“山山”,总,总是向往是向往“海海”。诗歌语言平实,意蕴丰。诗歌语言平实,意蕴丰富、隽永,在平静中蕴涵作者强烈的人富、隽永,在

35、平静中蕴涵作者强烈的人生感悟生感悟要冲破长期以来封闭传统文要冲破长期以来封闭传统文化的窒闷。化的窒闷。艺术鉴赏艺术鉴赏1、深刻的哲理。、深刻的哲理。 “山民山民”在诗中消失了它原有的含义,在诗中消失了它原有的含义,成了一种符号,是闭塞、保守、愚昧的成了一种符号,是闭塞、保守、愚昧的象征。平静的叙述中,隐藏了作者强烈象征。平静的叙述中,隐藏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激情。的批判激情。2、反讽和渲染的作用。、反讽和渲染的作用。 作者有意用单调的句式,渲染一种作者有意用单调的句式,渲染一种沉闷的文化环境给人的感受,起到了加沉闷的文化环境给人的感受,起到了加强沉重和冷峻气氛的效果。强沉重和冷峻气氛的效果。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