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释义席课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7682919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263 大小:9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释义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3页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释义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3页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释义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3页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释义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3页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释义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释义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释义席课件(2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 JJF1356-2012席保吉第一章计量概述n计量是关于测量的科学。计量是质监工作的重要技术基础,计量历史悠久,计量文化源远流长。从古代的度量衡,发展到现在的十大计量,已成为科技进步的重要前提,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国防建设的重要技术保障,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技术手段。计量关系国计民生。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是计量人永远的职责和追求。第一章计量概述n由于人们生活中最早迫切需要测量长度、容量和重量,所以在古代人们把计量称为度量衡。所用的主要器具是尺、斗、秤。在英语中尺子和统治者是同一词-ruler我国古代把法码称为“权”至今

2、仍用天平代表法制和法律的公正,这些都表明“计量”象征着权力和公正的活动。第一章计量概述n起初的测量是原始的、无序的,单位是任意的,当商品交换、分配形成社会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实现测量的统一,就要求在不同时间,地点由不同的操作者用不同仪器所确定的同一个被测量的量值应当具有可比性,即所谓的计量。第一章计量概述n二、计量的分类二、计量的分类n1、科学计量、科学计量n科学计量是指基础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计量科学研究。科学计量通常是计量科学研究机构,特别是国家计量科学研究机构的主要任务,包括计量单位和单位制的研究、计量基准与计量标准的研制、精密测量技术的研究、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的研究、量值比对与测量不确定

3、度的研究等。国家计量院和省计量院就是进行计量科学研究的机构。第一章计量概述n2、工程计量也叫工业计量、工程计量也叫工业计量n工程计量也称工业计量测量,是指各种工程、工业企业中的应用计量。如企业中的能源计量工作,从原材料采集、运输、物料交接、生产过程控制到产品出厂,都需要计量检测数据来控制能源的使用。随着产品技术的提高和复杂性的增大,工程计量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保证经济贸易全球化所必须的一致性和互换性,工程计量已成为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我们在企业中开展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就属于工业计量的范畴。第一章计量概述n3、法制计量、法制计量 n法制计量是为了保证公众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由政府计

4、量行政部门进行强制管理的计量,包括对计量单位、计量器具(特别是计量基准、标准)、测量方法、测量实验室的法定要求。n法制计量主要是涉及与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和贸易结算以及公共安全、公平交易等存在利益冲突的领域中的计量。第一章计量概述n三、计量的特点三、计量的特点n计量活动以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为目的,因此,计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章计量概述n1、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由于实际上不可能准确无误,肯定要存在误差。第一章计量概述n2、一致性:、一致性:是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的要求,

5、其测量结果就应在给定的区间内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测量结果应是可重复、可复现、可比较的。第一章计量概述n3、溯源性:、溯源性: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也就是溯源到同一个计量基准。从而使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到技术保证。量值溯源自下而上构成溯源体系,量值传递自上而下通过逐级检定而构成检定系统。第一章计量概述n4、法制性:、法制性:来自于计量的社会性。因为量值的准确可靠不仅依赖于科学技术手段还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否则,量值的准确性、一致性及溯源性就不可能实现。我国的计量工作以计量法为准则,所有的计量活动都必须符合计量法的规

6、定。第一章计量概述n四、计量研究的内容四、计量研究的内容n计量研究的内容主要有:量和单位、计量器具、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以及计量法制,计量管理等。第一章计量概述n五、计量应用五、计量应用n当今社会,可以说,没有计量,寸步难行。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上至导弹,下至葱蒜等等都离不开计量。n1、计量与科技:没有计量就没有科学。在当今高速发展的各个科技领域,计量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基础保证作用。各种机器、电力、核能、信息化等等。第一章计量概述n2、计量与国防:国防计量是国防科技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上天、北斗导航等等。n3、计量与环境

7、:在环境监测、噪声、辐射、振动、烟尘、霉菌等等。n4计量与节能: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计量是节能的基础,是衡量节能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实施节能监督管理、评价企业能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第一章计量概述n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各级质监部门要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管理。n国家强制性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对用能单位、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进行了明确规定。第一章计量概述n节约能源法第27条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定配

8、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数据管理、开展能效标识计量监督检查、治理过度包装等等,计量都是主要的技术手段。第一章计量概述n5、计量与贸易:计量是贸易赖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现代贸易若无计量保证是难以想象的。n6、计量与安全:计量在保护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易燃易爆气体的检测、车速测量、辐射剂量等等,都需要准确的计量器具提供保障。第一章计量概述n7、计量与民生:计量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计量。n8、计量与社会:计量是维持社会秩序、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技术保障。计量标准、量值传递、计量单位等等。n9、计量

9、与工农业:计量是工业的眼睛,从原材料入厂、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测等等;计量是农业生产的参谋,选种、育种、施肥、喷药、农残检测等等,都离不开计量。第一章计量概述n10、计量与体育:准确计量保障体育精神公平公正。体育场馆及设施需要进行温度、湿度、风速、采光、电磁干扰的监控,赛道的长短、弯度、坡度等等,都需要准确的计量来保障。第一章计量概述n六、计量发展的趋势六、计量发展的趋势n世界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对计量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n1、国际合作研究更加广泛,需要建立全球计量体系。n2、基本量进入量子物理时代,量子基准逐步取代实物标准。20世纪50年代以前,基本单

10、位的量值由实物基准复现、保存,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计量基准逐渐显现出稳定性不够好、难以准确复现等缺陷。量子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计量基准从实物基准到量子基准的巨大变革。第一章计量概述n3、计量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生物、医学、纳米、新能源、新材料等的计量研究蓬勃开展;n4、测量技术水平持续提高。计量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利用网络技术的远程校准、测量正在逐步应用。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使命更加突出;七、国家计量体系七、国家计量体系中国计量中国计量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AQSIQ) 计量法 (1985)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行政管理体系行政管理体系 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法规体系 技

11、术体系技术体系 县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县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地区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地区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省、市、自治区质量省、市、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技术监督局 地方法律法规地方法律法规 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县级计量技术机构 地区级计量技术机构地区级计量技术机构国家专国家专业计量业计量站站部门部门省级计省级计量技术量技术机构机构企业企业集团集团用户:贸易、安全与健康、环境保护、企业、交通、通讯、信息技术、航海、航空、航天、科研用户:贸易、安全与健康、环境保护、企业、交通、通讯、信息技术、航海、航空、航天、科研第一章计量概述n八、国际单位制八、国际单位制n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

12、了“国际单位制”。确定了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6个基本量,后由确定了物质的基本量摩尔,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际单位制。计量计量“树树”第一章计量概述n九、国际计量组织九、国际计量组织n为便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协作,逐步建立全球计量体系成立了多个国际计量组织。n1、米制公约组织。1875年,17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署了政府间协议“米制公约”,成立了米制公约组织。这是世界上成立最早、最主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保证测量单位全球统一的一个永久性的国际框架。1977年我国签订米制公约,成为正式成员。为纪念米制公约签署125年,从2000年开始,每年5月20日为世界计量日。第一章计量概述n2、国际法治计量

13、组织。是一个从事法治计量工作的政府间组织。1955年正式成立,1985年我国成为OIML的正式成员国。n3、国际计量测试联合会。创始于1958年,是一个非政府间的国际计量测试组织。1979年我国以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名义参加。n此外,还有一些区域性的计量组织。如,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亚太法治计量论坛(APLMF)、国际标准物质信息数据库(COMAR)等,共有国际计量委员会认可的5个区域性计量组织。第二章第二章规范规范的背景和依据的背景和依据n从十一五开始,我们国家实行了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要从比较粗放、低效、污染、欠安全的能源体系,转型为节约、高效、洁净、多元、安全的现代化能源体系。n我

14、国的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先进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降低1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第二章第二章规范规范的背景和依据的背景和依据n据说,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全世界的石油仅够用50年,煤炭仅够用200年,这是非常可怕的。n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了更高的节能减排目标,制定了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的约束性指标。据说,从今年开始我省每年的消耗限额是2.76亿吨标准煤,而去年就消耗了3亿吨

15、标准煤。可见节能减排任务是非常艰巨的。第二章第二章规范规范的背景和依据的背景和依据一、背景:一、背景:1、借鉴计量定升级管理经验。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28日)、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年)、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2010年7月22日)3、地方能源计量审查的成功经验。4、能源计量器具和能源计量数据双向监管。第二章第二章规范规范的背景和依据的背景和依据n二、规范出台的依据二、规范出台的依据n1、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

16、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源计量器具;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对各类能源的消费实行分类统计,并确保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真实、完整。第二章第二章规范规范的背景和依据的背景和依据2、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七第十七条规定,应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条规定,应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使用,计量数据管理量器具配备和使用,计量数据管理以及能源计量工作人员配备和培训以及能源计量工作人员配备和培训等能源计量工作情况开展定期审查。等能源计量工作情况开展定期审查。第二章第二章规范规范的背景和依据的背景和依据n3、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五条:用能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能

17、源计量管理制度,明确计量管理职责,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确保能源计量数据真实正确。第六条:用能单位应当配备符合规定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以满足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的要求。第七条: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计量器具台帐,加强能源计量器具管理。第二章第二章规范规范的背景和依据的背景和依据第八条:用能单位应按规定规定使用符合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确保在用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量值正确可靠。第九条: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制度。第十条:用能单位应当将能源计量数据作为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对各类能源消耗进行分类计量、统计。第十一条:重点用能单位制订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应当以能

18、源计量数据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采取计量管理或计量改造措施。第二章第二章规范规范的背景和依据的背景和依据第十二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当配备专业人员从事能源计量工作;能源计量工作人员应当具有能源计量专业知识,定期接受能源计量专业知识的培训。第十五条: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开展的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的,应当及时整改。第二章第二章规范规范的背景和依据的背景和依据三、罚则三、罚则1、用能单位未按照规定配备、使用能源计量器具的,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节约能源法第七十四条等进行处罚。(用能单位未按照规定配备、使用能源计量器具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

19、元以下罚款。)第二章第二章规范规范的背景和依据的背景和依据2、重点用能单位未按照规定配备能源计量工作人员或者能源计量工作人员未能接受能源计量专业知识培训的,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一万以上三万以下罚款。(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19条)3、拒绝、阻碍能源计量监督检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警告,并可处一万以上三万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20条)第二章第二章规范规范的背景和依据的背景和依据n四、解决的问题四、解决的问题n解决了能源计量审查的内容和依据;n确定了能源计量审查的主体;n解决了能源计量审查报告的合法性;n为

20、节约能源法、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实施处罚提供证据。第二章第二章规范规范的背景和依据的背景和依据n五、存在的问题五、存在的问题n未解决审查报告的有效期;n未解决能源计量审查组长、审查员的资质问题;n未解决能源计量工作人员的持证问题。第三章规范的主要内容n一、使用的范围和对象:n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必须满足的要求,以及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的程序和方法。n本规范适用于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的审查,非重点用能单位的审查可参照进行。第三章规范的主要内容n释义:1、适用于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的审查,非重点用能单位的审查可参照进行。n

21、2、规定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必须满足的要求,以及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的程序和方法第三章规范的主要内容n能源计量范围包括:n1) 输入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载能工质;n2) 输出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载能工质;n3) 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使用(消耗)的能源及载能工质;n4) 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自产的能源及载能工质;n5) 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可回收利用的余能资源。第三章规范的主要内容二、能源范围二、能源范围 能源是能够产生各种能量的资源的总称,即提供能量的来源。包含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提供某种形式的能的物质(如煤、

22、石油、天然气等)或物质的运动(如水流、风流、海浪等)。 本规范所称能源,指煤炭、原油、天然气、焦炭、煤气、电能、热能、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电能、固态能源、液态能源、气态能源、可(电能、固态能源、液态能源、气态能源、可回收利用余热等)回收利用余热等) 第三章规范的主要内容n三、主要内容三、主要内容规范内容分为四部分:规范内容分为四部分:n第一部分,规范引言、范围、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n第二部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要求。包括能源计量管理(第4章)、能源计量人员(第5章)、能源计量器具(第6章)、能源计量数据(第7章)、自查与整改(第

23、8章)等五章内容。第三章规范的主要内容n第4章能源计量管理,依据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十一条规定设置,要求重点用能单位明确能源计量工作领导、能源计量主管部门、能源计量专职岗位,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确定能源计量目标。第三章规范的主要内容n第5章能源计量人员,依据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计量规定设置,要求重点用能单位配备能源管理人员,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使用、检定/校准、维修、报废等管理工作,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检测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从事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自查、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维修、能源计量检测(能源计量数据采集、抄表)、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分析等人员应具备能源

24、计量技术和业务能力。第三章规范的主要内容n第6章能源计量器具,依据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设置,并引用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相关规定,内容包括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管理、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能源计量器具使用等要求。第三章规范的主要内容n第7章能源计量数据,依据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设置,要求重点用能单位对各种能源分门别类定期进行能源计量检测和记录,规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原则、要求和方式,将能源计量数据作为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基础和开展能源审计、能源平衡测试、能源效率限额对标、节能降耗改造等活动的依据。第三章规范

25、的主要内容n第8章自查与整改,依据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设置,要求重点用能单位每年制定能源计量自查方案并组织自查,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第三章规范的主要内容n第三部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要求。即第9章。从为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开展能源计量监管提供技术依据的角度,对能源计量审查原则、审查组织、审查方式、审查程序、审查结果处理等作出了规定。第三章规范的主要内容n第四部分,附录。包括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要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用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记录表(格式)、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报告(格式)四方面工作要求和表格样式。各种与规范相关文件。第四章能源计量

26、管理一、术语和定义一、术语和定义1、能源计量能源计量是关于能源量及能源使用程度的计量。释义:能源计量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特定的方法、特定含义、特定目的和特殊形式的计量。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 它既是法制计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工业计量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方面它要受到法制计量的约束;能源计量的单位、能源计量器具检定、能源计量器具管理、能源计量实验室要求等涉及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约束的计量内容都必须符合计量法及其相关法规的要求。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 另一方面,能源计量在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节能措施的顺利实施、节能工艺改造的技术支撑等方面也发挥了管理基础的作用。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2、用能单

27、位 具有确定边界的耗能单位。n释义:在本规范中,用能单位是指一个取得组织机构代码,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耗能单位。n3、次级用能单位 用能单位下属的能源核算单位。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4.能源计量审查 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使用、能源计量人员配备和培训、能源计量数据管理等能源计量工作情况的审核与检查。n释义: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操作;对象是重点用能单位;审查内容是:配好、管好、用好能源计量器具和数据;人员的配备和培训。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5、重点用能单位 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节能工作管理部门指定的年综合

28、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n释义:重点用能单位是政府节能管理部门确定的。有国家、省、市确定的重点用能单位。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6、 一次能源从自然界取得的未经任何加工、改变或转换的能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生物质能、水、地热能、潮汐能等。n7、 二次能源 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其他种类或形式的能源。如煤气、焦炭、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电能等。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8、载能工质 由于本身状态参数的变化而能够吸收或放出能量的介质,即介质是能量的载体。如水蒸汽、热水等是最重要的载能工质。n9、 能源计量器具测量对象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的计量器具。n10、能

29、源计量器具配备率 能源计量器具实际的安装配备数量占理论需要量的百分数。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11、能源计量目标 重点用能单位所要求实现的为保证能源计量数据准确可的总体要求。n12、生物质能生物质是指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由生物质产生的能叫做生物质能。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二、能源计量管理二、能源计量管理n1、 总则n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明确能源计量管理职责,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确保能源计量数据真实准确。n释义:“总则”是根据能源计量管理办法第五条的规定而写的,提出了重点用能单位的总体要求:(1)要求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满足能源计量管理要求。第四

30、章能源计量管理n(2)要求要明确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的组织机构、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职责。n (3)要求重点用能单位要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确保能源计量数据真实可靠。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2 2、组织机构、组织机构n4.2.1 组织机构n重点用能单位应明确能源计量工作的领导,确立能源计量主管部门,设置能源计量岗位,并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隶属关系。 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 释义:1)组织机构亦可称为组织结构,通常指一个组织如企业、事业单位等,对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重点用能单位的组织机构包括:行政组织机构(图41指南p42)和能源计量管理组织机构(图42指南p43)。n能源计量

31、管理组织机构反映的是重点用能单位内部能源计量管理的层次、能源计量管理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及经营单位的构成、纵向能源计量管理的上下之间的关系、横向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2)能源计量管理组织机构的确定: (1)以文件的形式来明确能源计量管理的组织; (2)要明确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分管能源计量工作负责人、能源计量主管部门和能源计量各岗位的能源计量工作的职责、权限和上下隶属关系 ; (3)以有效的文件形式进行内部发布,以确定能源计量工作的实际分管负责人,包括能源计量主管部门及其负责人。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4)要合理设置能源计量的工作岗位。能源计量岗位的设置,包括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

32、具配备、检定/校准和维修、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等。能源计量岗位的实际工作人员应有相应的花名册以及技术档案,并在用能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备案。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3 3、管理职责、管理职责n4.2.2.1 最高管理者n1) 对本单位能源计量工作负总责;n2) 向单位宣贯能源计量的重要性和能源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n3) 组织制定能源计量目标;n4) 确保实现能源计量目标所需资源的有效配置;n5) 决定改进能源计量工作的措施。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释义:管理职责管理职责 1 1)管理职责泛指管理者或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是指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中所负责的管理或工作范围和所承担的相应责任,包括完成效果等。

33、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2 2)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 最高管理者是指在用能单位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用能单位生产经营等活动的一个人或一组人。一个单位能源计量工作开展的好坏,与最高管理者对能源计量的重视程度有关,所以,本规范明确了用能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对本单位的能源计量负总责并要求其要确保实现能源计量目标所需资源的配置。为此最高管理者的职责是: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1)对本单位能源计量工作负总责;(2)向单位宣贯能源计量的重要性和能源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3)组织制定能源计量目标;(4)确保实现能源计量目标所需资源的有效配置;(5)决定改进能源计量工作的措施。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4.2.2.2 分管负责人n1

34、) 确保按本规范要求,建立、实施能源计量管理制度;n2) 组织对能源计量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自查;n3) 提出改进能源计量工作的建议。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释义:能源计量分管负责人能源计量分管负责人(1)分管负责人是指重点用能单位负责能源计量工作的分管领导,对用能单位分管能源计量工作履行组织、指挥职能。(2)分管负责人可以是组织的最高层人员兼任,也可以是组织的中层负责人,重点用能单位可根据单位规模自行确定。(3)分管负责人在能源计量管理组织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在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中十分重要,是单位开展能源计量工作的关键岗位。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4)分管负责人的职责: 确保按本规范要求,建立

35、、实施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组织对能源计量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自查;提出改进能源计量工作的建议;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能源计量技术法规;组织制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组织考核监督单位能耗定额执行情况;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培训等等。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4.2.2.3 主管部门n1) 组织落实本单位能源计量管理工作;n2) 对本单位能源计量管理过程及效果进行分析,确保符合相关规定要求;n3) 落实自查活动和改进措施。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释义:能源计量主管部门能源计量主管部门1)能源计量主管部门是单位负责能源计量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组织、开展、落实和协调本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工作。2)能源计量管理的

36、主管部门并非需要单独成立,用能单位可根据本单位机构设置的实际情况,以职能不交叉为前提自主确定。3)当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目标确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后,对目标及制度的执行就至关重要,能源计量的主管部门就是具体执行者。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4)其具体职责是:组织落实本单位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对本单位能源计量管理过程及效果进行分析,确保符合相关规定要求;落实自查活动和改进措施;组织编制能源流向图、计量网络图、量值量值溯源图、建立能源计量标准;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4.2.2.4 能源计量岗位n重点用能单位应设置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维护、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岗位并明确其职责。

37、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释义:能源计量工作岗位能源计量工作岗位1)岗位泛指职位,是一个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组织要求个体完成的一项或多项责任以及为此赋予个体的责任、权力和义务的总和。2)能源计量岗位有多种形式,设置岗位的要求是原则性的,但至少应有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维护、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岗位。3)要按照能源计量分类、分级、分项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职责并形成文件。落实岗位责任制,将各项能源计量工作进行细化,责任到人。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三、能源计量管理制度n4.3.1 重点用能单位应按本规范要求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并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管理制度应形成文件,传达至有

38、关人员,被其理解、获取和执行。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4.3.2 能源计量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n1) 能源计量管理职责;n2)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n3) 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管理制度;n4) 能源计量人员配备、培训和考核管理制度;n5) 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处理、统计分析和应用制度;n6) 能源计量工作自查和改进制度。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释义:能源计量管理制度n(1)要求至少包括以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1)能源计量管理职责;2)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3)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管理制度;4)能源计量人员配备、培训和考核管理制度;5)能源计量数据采集、

39、处理、统计分析和应用制度;6)能源计量工作自查和改进制度。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2)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的作用: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是重点用能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与节能相关的能源计量领域所采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具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具体化描述,体化描述,是是约束和规范重点用能单位与节能和能源计量相关的部门及成员在日常用能过程中的计量行为计量行为。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3)制定制度的基本要求:1)不强求建立文件化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2)能源计量管理制度要形成文件。3)可以采用各种形式表达,可以以管理体系文件的形式表达,也可以以管理规章的形式表达等。4)制订制度可按管理事项而制定,如岗位责

40、任、部门职责分工、人员培训、能耗定额管理、奖罚规定等。5)应以有关能源管理和能源计量管理的法规和技术标准文本,作为制定的依据。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4)制度的基本内容要求:1)能源计量管理职责制度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针对能源计量管理事项所规定的有关岗位的工作职责。要对能源计量管理的各个岗位的责任、权限、义务等作出明确规定;管理职责可在描述管理事项时反映出来,也可在描述岗位的工作职责时反映出来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2)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使用和维护制度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应明确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保存、运输、维护、使用、修理、更换、改造、封存等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方式或方法,并符合审查规范的要求。第四章能源计

41、量管理3)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制度。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明确能源计量器具(包括自行检定/校准的计量标准器)的周期检定或定期校准计划和执行方式或方法,并符合审查规范的要求。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4)能源计量人员配备、培训和考核制度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明确能源计量岗位的人员配备要求,包括岗位任职条件、专兼职规定等;应明确技术业务培训、考核的管理部门和培训、考核的方式或方法,并符合审查规范的要求。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5)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处理、统计分析和应用制度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明确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的范围、人员(岗位)、具体要求和方式或方法;明确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包括数据采集、报告等)的职能部门和

42、数据管理的方式或方法;明确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分析、汇总、上报等职能的归口管理部门和数据统计、分析、应用的方式或方法,并符合审查规范的要求。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6)能源计量工作自查和改进制度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明确能源计量工作自查等工作的管理部门、自查计划、自查的具体要求和方式或方法;明确能源计量工作改进的要求和方式或方法,包括识别改进的机会、制订改进措施、评定改进效果等,并符合审查规范的要求。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5)制度的保持和持续改进重点用能单位应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计量管理制度,保证其有效性。1)要定期评审;(一般而言,三年评审一次为宜。)2)适时文件修改;3)重新批准发布;4)发放至使用场所

43、并收回旧版本,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6)制度的贯彻实施有关能源管理和能源计量管理的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应对有关人员进行宣贯、培训,被其理解。1)采用各种可能的方式进行这方面的宣贯和培训;2)应保留对有关人员进行宣贯、培训的记录;3)确保管理制度的使用者获取适用的制度文件;4)确保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并能提供实施的记录。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四、四、能源计量目标能源计量目标n4.4.1 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计量法律法规、强制性规范文件要求和本单位节能目标,确定能源计量目标并形成文件。能源计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与能源方针、节能目标等保持一致。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4.4.2 能源计量目标由最

44、高管理者授权发布,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n1) 确保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周期检定/校准、使用等符合相关要求;n2) 确保能源计量人员配备、培训等符合相关要求; n3) 确保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n4) 确保能源计量数据完整、真实、准确和有效应用。n4.4.3 重点用能单位应制定能源计量目标的测量方法并定期对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释义:能源计量目标释义:能源计量目标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计量法律法规、强制性规范文件要求和本单位节能目标,确定能源计量目标并形成文件。能源计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与能源方针、节能目标等保持一致。制定能源计量目标的测量方法并定期对目标实施情

45、况进行评价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一)能源计量目标的作用1、能源计量目标是指组织所要求实现的为保证能源计量数据准确可靠的总体要求。2、能源计量目标使目标任务更加明确;3、能够起到明确能源计量管理有效性判定标准的作用。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二)目标的总体要求:1、符合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2、符合第三方认证等方面的要求。3、与能源方针或计量方针相一致。重点用能单位制定的能源计量目标应形成文件,可将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目标写入管理手册,其它各层分解后的目标可在相应的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文件中予以体现。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三)制定目标的注意事项:1、要具有可执行性和可评价性。能源计量目标应当层层分解到

46、用能单位的各个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将总体目标与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联系起来,使目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2、能源计量目标应当是可测量的:应将能源方针或计量方针中关于能源管理、计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各项要求实际转化为可测量的具体的目标,尤其是操作层次上的目标应该尽可能定量。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3、能源计量目标应当切合实际,具有可实现性:需对实现目标的能力和所需要投入的资源有一个全面的评估和测算。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4、能源计量目标应当为用能单位内部的相关部门或人员所认同:能源计量目标是对用能单位内部的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总体要求,如果未得到他们的认同,这样的目标就没有实施的基础。第四章能源计

47、量管理(四)能源计量目标的确定与发布:1、由单位的最高管理者确定;2、由单位的最高管理者授权发布。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五)能源计量目标的评价:1、能源计量目标是可测量的;2、制定目标的测量方法;3、定期对目标进行考核和评价。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六)能源计量目标的内容至少包括:1、确保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周期检定/校准、计量器具使用等符合相关要求;要明确: 用于进出、次级用能单位、主要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 用于能源分类、分项、分级能源计量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准确度等级; 各种能源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率等内容。 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2、确保能源计量人员配备、培训等

48、符合相关要求:要明确:能源计量岗位、职数以及人员要求的相关内容;能源计量人员的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学时要求、考核要求等内容。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3、确保能源计量满足分类、分级、分项计量的要求:要有具体的要求和措施,来保证单位达到能源分类、分级、分项的计量要求,达到对用能单位的能源进行全面的计量。 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4、确保能源计量数据完整、真实、准确和有效应用:应制订对能源计量数据准确的要求与目标,还应有能源数据应用的目标,例如,利用能源数据进行技术改造、工艺改进、节能措施的数量、节约能源的数量等内容。重点用能单位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其他目标内容。第四章能源计量管理(七)能源计量目标制定的实例。

49、(指南p50)第五章能源计量人员n一、能源计量人员配备n5.1.1 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保证能源计量职责和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第五章能源计量人员n5.1.2 重点用能单位应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使用、检定/校准、维护、报废等管理工作,依法实施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确保计量器具量值的正确可靠;满足能源计量分类、分级、分项考核的要求。第五章能源计量人员n5.1.3 重点用能单位应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保证能源计量数据完整、真实、准确。第五章能源计量人员释义:能源计量人员释义:能源计量人员1、能源计量人员配备1)重点用能单位应根

50、据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能源计量专业人员的范围至少应包括: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自查、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维护、能源能源计量数据采集(抄表)、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分析等人员。第五章能源计量人员2)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人员的配备,应保证能源计量职责和管理制度落实到位。要保证重点用能单位制定的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落实到岗位。要保证能源计量各岗位的人员工作职责落实到人。第五章能源计量人员3)重点用能单位应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工作。能源计量工作是一项法制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因此必须配备专人从事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实施能源计量管理。所谓“专人负责”,是指专门

51、指派的,相对长期固定的人员,由其负责某项工作。第五章能源计量人员4)应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用能规模和实际情况,对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设置岗位,配备专人,并明确其职责。负责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的岗位设置,可以单独设置岗位,如设置抄表员、能源统计员、耗能分析员等岗位,也可以合并设置岗位第五章能源计量人员5)能源计量人员的配备应保证保证能源计量数据完整、真实、准确。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往往有较强的专业性,涉及到能源基础知识和统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所以,应配备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掌握相应的专业业务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能源

52、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工作。第五章能源计量人员n二、人员培训和资质n5.2.1 重点用能单位从事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维护、能源计量数据采集、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分析等人员,应掌握从事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知识,具备能源计量技术和业务能力,定期接受培训,并按有关规定持证上岗。n5.2.2 重点用能单位从事计量检定/校准等人员应通过相关培训考核,取得相应资质。n5.2.3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计量工作人员技术档案,保存其能力、教育、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等记录。第五章能源计量人员释义:释义:1、能源计量人员资质控制:、能源计量人员资质控制:用能单位应作出相应的制度规定,对能源计量人员资

53、质进行控制,做到按有关规定持证上岗。1)从事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维护、能源计量数据采集、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分析等人员,应掌握从事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知识,具备能源计量技术和业务能力;2)从事计量检定/校准等人员应通过相关培训考核,取得相应资质;3)对能源检测结果、能源计量数据负有责任的人,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工作实践经历。第五章能源计量人员2、能源计量人员的培训:、能源计量人员的培训:1)有计划地组织相关人员在职培训,使相关人员的能力与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2)对从事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维护、能源计量数据采集、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分析等人员,上岗前要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并参加考试和考

54、核,合格后方可参加相关的能源计量工作。第五章能源计量人员3)明确能源计量人员的技术需求,制订和实施人员技术培训的长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4)保留其培训、考试和考核合格的证明。第五章能源计量人员3、能源计量人员的档案管理:、能源计量人员的档案管理:应建立能源计量工作人员技术档案,保存其能力、教育、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等记录。1)建立能源计量工作人员技术档案,尽可能做到一人一档,并设专人管理人员技术档案。2)人员技术档案记录应包括:教育、专业资格、培训、技能、经验等内容。3)保存证明的原件或复印件。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能源计量器具能源计量器具能源计量器具是以能源的量为测量对象的计量器具,包括:

55、用于测量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实物量的计量器具;还包括间接测量能源量的计量器具,用于自检自查的便携式能源计量仪表,用于测量主要用能设备能效的能源计量仪表等。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n一、能源计量器具配备n1、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原则n6.1.1.1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应满足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要求。n6.1.1.2 重点用能单位应配备必要的便携式能源计量器具,以满足自检自查要求。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释义:释义:原则:满足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要求并配备必要的便携式能源计量器具。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n2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要求n6.1.2.1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应符合用能单位能源

56、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要求。具体要求见附录A。n6.1.2.2 有关国家标准对特殊行业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有特定要求的,应执行其规定。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释义: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要求:1)符合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要求及特殊行业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的特定要求2)满足能源分类计量的要求:能源分类计量是指按实际的耗能种类,如电能、机械能、热能、煤、油、气等分门别类单独计量。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能源分类计量是能源管理的基础,为各种能源的流转状况提供数据管理。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本单位主要用能的种类和耗能量,合理选配合适的能源计量器具。第六章能源

57、计量器具3)满足能源分级计量要求能源分级计量是指按能源进出用能单位、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或用能单元的耗能分别进行单独计量。满足能源分级计量要求的主要目的就要为能源的定额考核、缺陷诊断提供技术上的可能性。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4)满足能源分项计量要求能源分项计量是指按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运分配、生产(主要、辅助生产)过程、运输、采暖(空调)、照明、生活、排放、自用与外销等用能项别单独计量。分项计量要求的主要目的就是对重点用能单位所消耗的能源不得重计和漏计。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3、配备必要的便携式能源计量器具便携式能源计量器具是指方便拆卸的。在拆卸及测量过程中不影响被测介质正常状态的能源

58、测量仪表;一般准确度较低,适用范围较广,量程较宽,主要用于重点用能单位的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能耗的自检自查。多数是通过非接触测量来实现测量目的的。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4、符合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要求1)主要次级用能单位能源消耗限定值(附录表A.1)。2)主要用能设备能源消耗量限定值(附录表A.2)。3)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要求(附录表A.3)。4)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要求(附录表A.4)。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5、特殊行业的能源计量器具有特定要求的,应执行其规定。对于部分的重点用能单位由于其行业特点,在用能上区别较大,尤其在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以及

59、重点耗能设备认定的指标上,与GB17167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国家根据其行业的用能特点,分别出台了对特殊行业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有特定要求的,以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1)分行业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的具体要求:GB/T20901-2007石油石化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0902-2007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1367-2008化工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GB/T21368-2008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1369-2008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48

60、51-2010建筑材料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等。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n6、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量确认、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量确认n6.1.3.1 重点用能单位应按照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等能源的种类,确定能源流向和计量采集点,形成能源流向图和能源计量采集点网络图(可分别参照附录B 图B.1、图B.2)。n6.1.3.2 设置的能源计量采集点应覆盖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的需求。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n6.1.3.3 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能源计量采集点确认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种类、数量、准确度等级,并按附录B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用表/图的格式要求形成文件。n6.1.3.4

61、重点用能单位应定期对能源流向图、能源计量采集点和能源计量器具需要量进行评审,以符合实际状况。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释义:释义:1)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量是指,能源计量器具在理论上应该配备的台(件)数。重点用能单位应按照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等能源的种类,确定能源流向和检测点,形成能源流向图和能源计量检测点网络图形成能源流向图和能源计量检测点网络图n 设置的能源计量检测点应覆盖重点用能单位设置的能源计量检测点应覆盖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的需求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的需求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重点用能单位应定期对能源流向图、能源计量检测点和能源计量器具需要量形成文件并进行评审,以符合

62、实际状况。根据采集点确认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种类、数量、准确度等级,并按附录并按附录B的格式要求形成的格式要求形成文件。文件。 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n2)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是指实际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台(件)数与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配备的台(件)数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RpNsNl100式中:Rp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Ns能源计量器具实际的安装配备数量;Nl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量。注:对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凡未检定/校准、未使用、检定不合格的确定为未配备,从已配备数中扣除。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3)能源流向图(见附录Bp25):能源流向图是表明各种

63、能源的实际流向图,并反映能源分类、分级、分项用能的实际情况。是能源计量管理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并经过审核和批准,确保其正确有效。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4)能源计量采集点网络图(见附录Bp26):表明各种能源的计量器具配备的各节点(分级分项点)和各种能源计量采集点。网络图应附加文字说明,以表明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种类、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量值溯源期限等信息。能源计量器具的实际配备与网络图发生变化时,应按文件控制的要求对网络图进行更改,确保其有效性。是能源计量管理的指导性技术文件;经过审核和批准,确保其正确有效。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5)计量采集点的确认:内容至少包括:用于进出能源、主要次级用能单位、重

64、点耗能设备、余能、热回收利用等。应配能源计量器具种类、数量,应配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性等级,计量器具的量传或溯源关系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6)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配备量的确认:(1)综合分析各种能源的消耗量,建立能源流向图与能源计量采集点网络图,保证满足能源分类、分级、分项的计量要求;(2)依据能源计量采集点网络图,设置计量采集点,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3)对各类能源的各处计量采集点进行确认;(4)按规范要求编制相关能源计量用表;(5)计算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量,并形成文件。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7)编制相关能源计量用表:(1)表B.2“主要用能设备一览表”;(2)表B.3“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该表是所

65、有能源计量器具的汇总表;(3)表B.4“进出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一览分表”;(4)表B.5“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一览分表”;(5)表B.6“主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器具一览分表”;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6)表B.7“其他能源计量器具一览分表”;(7)表B.8“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统计汇总分表”;(8)表B.9“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统计汇总分表”;(9)图B.1“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10)图B.2“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及计量采集点网络图”等。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8)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量”的评审:(1)理论需要量是动态的,是随着重点用能单位用能结构的调整,用能方式等情况的变化而变动的。

66、(2)定期组织专业人员通过技术评审等方式,来确定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量并定期进行评审和确认,使之符合实际现状。(3)形成评审报告,其评审结果应提出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的理论需要数量,即应当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数量。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二、能源计量器具管理。二、能源计量器具管理。6.2.1 6.2.1 重点用能单位应对能源计量器具配重点用能单位应对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申购、验收、保管、使用、检定备、申购、验收、保管、使用、检定/ /校校准、维护和报废处理等环节形成制度并准、维护和报废处理等环节形成制度并实施有效管理,确保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实施有效管理,确保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满足能源计量数据采集需要和在

67、用能源满足能源计量数据采集需要和在用能源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可靠。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可靠。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释义:1、形成制度并实施有效管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申购、验收、保管、检定/校准、维护和报废处理等环节;2、能源计量器具台账或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应有独立的能源计量器具台账或一览表分表;3、能源计量器具档案,粘贴标识标志等。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4、能源计量器具管理至少应有下列制度:1)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的管理;2)能源计量器具申购的管理;3)能源计量器具验收的管理;4)能源计量器具保管的管理;5)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的管理;6)能源计量器具使用的管理;7)能

68、源计量器具维护的管理;8)能源计量器具报废处理的管理。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n5、能源计量器具台帐管理 n6.2.2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计量器具台账或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台账或一览表中应列出计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生产厂家、出厂编号、用能单位管理编号、安装使用地点、检定周期/校准间隔、检定/校准状态。n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应有独立的能源计量器具台账或一览表分表。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释义:能源计量器具台账或一览表是反映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管理状况、安装使用地点、性能特征及适用范围、是否在有效期内等的记录。 能源计量器具台帐应是动态管理的,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

69、器具的更换、检修、检定/校准及计量器具的状态都是应及时在一览表中体现出来。 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往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要求要有相应的能源计量器具台帐或一览表分表。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6、编制能源计量器具台帐的基本要求:1)应列出计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生产厂家、出厂编号、用能单位管理编号、安装使用地点、检定周期/校准间隔、检定/校准状态。2)台账或一览表的内容是对能源计量器具基本信息的要求,各用能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补充相关项目。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3)对于某些能源计量器具是由一个主机、若干个传感器组成,有的主机与传感器分离,在这种情况下,主机与

70、传感器在能源计量器具台账或一览表中应分别列出,必要时在备注栏中加以说明。技术指标至少应包括测量范围及准确度等级。若为多档,应分档列出;若传感器、二次仪表分别有其准确度等级,也应分别列出。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7、能源计量器具的档案管理:n6.2.3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档案,内容包括:n1)计量器具使用说明书(可能时或需要时);n2)计量器具出厂合格证书;n3)计量器具维护保养记录;n4)计量器具其他相关信息。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释义:1、能源计量器具的档案的内容至少包括:1)计量器具使用说明书(可能时或需要);2)计量器具出厂合格证书;3)计量器具最近两个连续周期的检定/校准证书;

71、4)计量器具维护保养记录;5)计量器具其他相关信息。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2、能源计量器具档案管理要求。1)能源计量器具档案管理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2)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准确无误、真实可靠;3)档案应规定保存时间,用能单位可自行确定能源计量器具报废处理后的档案保存时间。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8、能源计量器具的标识管理n6.2.4 在用的能源计量器具应在明显位置标示与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编号对应的标识,并有检定/校准状态表示,以备查验和管理。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释义:1)应在明显位置粘贴与能源计量器具台账或一览表编号对应的标识,并有检定/校准状态标识,以备查验和管理。2)标识要与

72、台账或一览表编号一一对应,并有检定/校准状态标识。3)标识的方法并不强求标贴,只要能达到识别能源计量器具和检定/校准状态之目的,采用其它识别形式也是可以的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三、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1、量值传递与溯源6.3.1 重点用能单位应制定能源计量器具量值传递或溯源图(格式可参照附录B 图B.3、图B.4p27、28);其中作为内部计量标准器具使用的,应确定其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可溯源的上级传递标准。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释义:1)制定能源计量器具量值传递或溯源图;2)建立本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并经考核合格;3)制定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计划,实行定期检定/校准;4)检定周期、检定方

73、式应遵守相关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能源计量器具量值传递或溯源图。1)重点用能单位建立计量标准的,要有能源计量器具量值传递图或溯源图。2)作为工作计量器具使用的要明确其检定用的计量标准器名称和准确度等级3)作为内部计量标准使用的,要明确规定其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可溯源的上级标准和被其检定或校准的计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准确度等。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2、建立本单位最高计量标准。6.3.2 重点用能单位自行检定/校准能源计量器具应建立本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并经考核合格。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重点用能单位要自行检定/校准本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的必须建立本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建立企业最高标准

74、的程序:1)向有关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计量标准考核;2)考核合格并取得有关的证书;3)开展授权项目的检定、校准工作。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n3、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n6.3.3 重点用能单位应制定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计划,实行定期检定/校准。其检定周期、检定方式应遵守相关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n1) 本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工作计量器具应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登记备案,并向其指定的技术机构申请强制检定。n2) 属于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由具备开展计量检定/校准资格的计量技术机构或用能单位内部建立计量标准的部门实施检定/校准。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n3) 对无法拆卸的、无检定

75、规程或校准规范的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应采取可行、有效的措施(如自校、比对、定期更换等)确保其量值准确可靠。n4) 属于用能单位自行确定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开展检定/校准应有现行有效的控制文件(如计量器具检定/校准间隔的管理程序和校准规范等)作为依据。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释义:1)编制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计划。计划按照经本单位批准的能源计量器具量值传递或溯源图、检定有效期限和年度计划进行制订;2)对在用能源计量器具实施周期检定/校准。3)能源计量器具必须检定/校准合格才能投入使用,凡经检定不合格或超过检定/校准周期的能源计量器具一律不得使用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4)计划内容:n器具名称;型号规格

76、;测量范围;n准确度;国别及制造厂;出厂编号;n自编号或唯一性编号;用途;n使用部门及保管人;检定/校准周期(年);n上一次检定/校准时间;检定/校准单位;检定/校准月份等。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4、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的实施:1)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工作计量器,向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登记备案;到指定的技术机构申请强制检定。2)属于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由具备开展计量检定/校准资格的计量技术机构实施完成;内部建立本单位最高计量标准的对本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实施检定/校准。3)无法拆卸的、无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采用自校、比对和定期更换的方法;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

77、n能源计量器具内部检定/校准:4)属于自行检定的应按计量法的规定通过计量行政部门组织的计量标准考核;5)属于自行校准且自行确定校准间隔的,应有现行有效的控制文件(如计量器具校准间隔的管理程序和校准规范)作为依据。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5、能源计量器具的使用n6.4.1 在用能源计量器具应处于有效的检定/校准状态,不满足6.3.3要求的不得使用。 n6.4.2 能源计量器具使用和维护应指定专人负责,能源计量器具有效的使用说明书(包括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检定/校准证书等资料应保存完好并便于取用。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n6.4.3 能源计量器具应在受控或已知满足需要的环境中使用,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有效。

78、n6.4.4 对影响能源计量器具计量性能的调整装置及软件,在使用中不得改动其铅封、封印及其他保护装置。n 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n6.4.5 在用能源计量器具被怀疑或出现损坏、过载、产生不正确的测量结果、超过检定周期/校准间隔、误操作、铅封/封印或保护装置损坏破裂等情况时,应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做出明显的标签或标志,排除不符合原因,经再次检定/校准符合要求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 可能时,应保存不符合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在调整或修理前后的检定/校准原始记录,如果检定/校准结果表明该器具在以往数据采集中出现明显的误差风险,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释义:1)能源计量器具使用和维

79、护指定专人负责,资料应保存完好并便于取用;2)在受控或满足需要的环境中使用,所有的计量器具对使用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在规定的环境中使用,才能保证计量性能;3)不得改动其铅封、封印及其他保护装置;4)在检定的有效期或校准间隔内使用;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5)安装、使用环境条件低于能源计量器具规定要求的,不得使用;6)在用能源计量器具被怀疑或出现损坏、过载、产生不正确的测量结果、超过检定周期/校准间隔、误操作、铅封/封印或保护装置损坏破裂等情况时,应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做出明显的标签或标志,排除不符合原因,经再次检定/校准符合要求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7)应保存不符合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在调整或修理前

80、后的检定/校准原始记录。第六章能源计量器具6、计量器具使用中的例行处理:1)对发生问题的能源计量器具停止使用,查明原因。再次检定/校准符合要求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确保其量值的准确性。2)对不符合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要安全处置,撤出使用现场,隔离存放;对难以撤出使用现场的要做出明显的停止使用的标签或标志等措施。以防止被错用或误用。3)保存好调整或修理前后的检定/校准原始记录,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本章主要介绍能源计量数据采集;能源计量数据处理;能源计量数据应用。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一、能源计量数据采集一、能源计量数据采集1、采集原则。n7.1.1 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原则n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应与能源计

81、量器具实际测量结果相符,不得伪造或者篡改能源计量数据。n 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n重点用能单位应按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要求设置能源计量采集点,对各种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等定期进行计量数据采集和记录,记录应完整、真实、准确、可靠,并按规定的期限予以保存,以满足能源计量管理的要求。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释义:1)与实际测量结果相符,不得伪造或者篡改数据;2)按分类、分级、分项要求设置能源计量采集点,对各种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等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记录应完整、真实、准确、可靠,按规定的期限予以保存。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3)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采集的能源计量数据与能源计量器具

82、实际测量结果相符;4)要以管理制度(程序文件)的形式对能源计量数据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能源计量数据的真实性。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5)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由重点用能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6)采集数据要相对稳定并不可随意更改,便于能源计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比对。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7)按能源数据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做到完整、真实、准确、可靠;8)自行确定记录的保存期限,一般不少于二年,但应有明确的文件加以规定。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2、能源计量数据采集要求7.1.2 能源计量数据采集要求 1) 采集时间相对稳定,以消除因采集时差带来统计数据的不可比性。 2) 满足计算和统计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及工

83、序能耗量、制定和考核各级能耗定额、计算节能技改的节能量等需要。 3) 满足政府和企业节能管理的需求。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n释义:n1)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是以测量为手段的一种技术操作过程;n2)采集的数据应有可比性;n3)采集的数据应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满足政府节能管理、节能监察的需要。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3、能源计量数据采集方式n1) 人工采集。使用规范的数据采集记录(抄表记录)格式,由数据采集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n2) 自动采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能源计量数据的网络化管理,及时采集能源计量数据并备份归档。n3) 第三方公正计量。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社会公正计量行(站)对大宗能源的贸易交接、能

84、源消耗状况提供公正计量数据。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释义:1)人工采集:数据采集记录的格式应按文件控制的要求进行;格式要受控,对同一种能源的数据采集记录的格式应一致;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的原始记录,应由数据采集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2)自动采集和网络化管理:自动采集时应及时将采集的能源计量数据备份归档,保证电子数据的可追溯性;自动生成的电子数据应按生产周期及时更新、传送和调整。 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3)第三方公证:对大宗有形能源物料进行交易时,例如,原油、煤、液化气等,可采用第三方公证计量的方式进行;要对委托的社会公正计量行(站)进行资质、能力认定。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4、能

85、源计量数据采集的受控条件7.1.4 能源计量采集应按照标准、规范或程序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受控条件包括: 1)使用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 2) 使用经确认有效的采集标准、规范、程序和记录格式; 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3)具备所要求的环境条件;4) 使用具有资格能力的人员,采集人员必须通过培训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经批准后上岗从事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工作。 5)合适的结果报告方式。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n释义:n1)能源计量数据采集过程,也就是产生能源计量结果的过程。n2)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是一种技术操作活动,其采集方式方法、采集时间、使用的记录表式等是影响能源计量数据正确可靠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

86、求重点用能单位对本单位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标准、规范、程序和记录表式进行确认并形成文件并在计量数据采集时使用。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二、能源计量数据处理二、能源计量数据处理1、处理原则n7.2.1 能源计量原始数据不得随意更改,并保证数据完整、真实、准确、可靠。n7.2.2 当能源计量器具损坏或安装、拆卸期间造成能源计量数据不准或无法统计时,应制定相应的方案进行评估。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n评估方案包括评估方法、程序、结论、数据可靠性论证、评估人员和批准人员、日期等内容。n7.2.3 经处理后的能源计量数据应由授权人员进行审核确认。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释义:1)原始数据不得随意更改;2)能源计

87、量器具损坏或安装、拆卸期间造成能源计量数据不准或无法统计时,应制定相应的方案进行评估;3)经处理后的能源计量数据应由授权人员进行审核确认。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2、基本要求:1)任何能源数据都要能追溯到能源计量原始数据,必须有可追溯性,不得随意更改;2)应规定能源计量数据包括原始数据的更改要求、程序和方法;3)应满足国家和有关部门、本单位的规定并有相关领导批准及时将过程与结果存档。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3、能源数据评估1)评估方案包括评估方法、程序、结论、数据可靠性论证、评估人员和批准人员、日期等内容2)每年组织相关技术专家,根据所用计量器具的性能、特点、现场环境以及实际使用情况等,对评估方案

88、进行确认,以保证评估方案的符合性与适宜性。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4、数据修改的确认:有必要进行数据修改或处理的,经处理后的能源计量数据应由授权人员进行审核确认,以确保数据修改或处理的合理性、准确性。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三、能源计量数据应用三、能源计量数据应用7.3.1能源计量数据作为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统计报表数据应能追溯至计量采集记录。 7.3.2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应以能源计量数据为基础,并有针对性地对计量管理、计量设备提出计量改造措施。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n7.3.3 重点用能单位应利用能源计量数据进行节能分析。根据能源统计、考核期限,定期分析用于贸易结算、内部考核等能

89、源报表数据并有分析记录或报告,为计量管理、节能改造提供可靠依据。n7.3.4 重点用能单位应将能源计量数据作为开展能源审计、能源平衡测试、能源效率限额对标、节能降耗改造等活动的依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第七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释义:1)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数据的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进行定期统计分析、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等。 2)利用能源计量数据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是节约能源法的法定要求 。3)利用能源计量数据开展能源审计、能源平衡测试、能源效率限额对标、节能降耗改造等活动,是节能降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有效措施,也是国家节能主管理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在节能方面的要求。第八章自查与整

90、改一、自查一、自查n8.1.1 重点用能单位每年应制定能源计量自查方案并组织自查,以验证其能源计量工作符合本单位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和本规范的要求。自查方案内容包括检查依据、检查项目、检查程序、检查方法和报告格式等。第八章自查与整改n8.1.2 自查应形成记录,记录格式可参照附录C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记录表自行制定。n8.1.3 自查应形成报告,报告格式可参照附录D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报告制定,至少应覆盖其全部内容。第八章自查与整改n释义:n1、自查要求是指单位或组织开展的内部自我审查,是为获取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满足自查准则要求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1)每年应

91、制定能源计量自查方案并组织自查,以验证其能源计量工作符合本单位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和本规范的要求。第八章自查与整改2)自查应形成记录记录格式可参照附录C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记录表自行制定自行制定。3)自查是一个过程,自查的依据是自查准则,自查应形成文件,自查是系统的、独立的活动。第八章自查与整改2、自查目的开展能源计量工作自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其能源计量管理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是为了查明其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以及是否达到了规定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整改措施,以确保其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得到持续、有效实施。另一方面,自查也为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提供依据。第八章

92、自查与整改3、自查形成的文件1)自查方案。自查方案一般由能源计量管理主管部门制定,经批准后实施。自查方案是一种管理文件,其内容至少应包括:自查依据;自查程序;自查项目;自查方法;报告方式等。第八章自查与整改4、自查的实施:1)自查的时间和频次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每年至少要对能源计量管理的各环节、各责任部门和全部过程进行一次自查。2)可以采取定期的集中进行的自查方式,也可以采取按部门或按管理要素分散进行的自查方式;能源计量工作自查应有审查记录并有自查人员签字。第八章自查与整改5、自查报告:1)自查应形成自查报告,自查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基本情况准确度等级审查结果;单位概况;人员配备和培训审查

93、结果;审查依据;自查结论;自查成员分工;自查成员签字;自查过程概述;审批意见等。配备率审查结果;第八章自查与整改n2)对自查发现的不符合项,应单独编制不符合项报告,报告格式可参照审查规范附录D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报告(附件2)制定。3)自查的结果应报告主管部门和最高管理者。第八章自查与整改二、整改二、整改n8.2 整改n重点用能单位应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对整改的效果进行验证。n释义:n1、自查后的整改应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对整改的效果进行验证验证。2、整改的目的整改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能源计量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以确保能源计量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并提高其效率和有效性

94、。第八章自查与整改3、整改的实施:1)通过自查或外部审查,找出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不断改进能源计量工作。2)进行不符合原因分析,确定不符合产生的原因。3)制订整改计划,确定整改措施、责任部门、整改期限和检查评价部门。第八章自查与整改4)检查评价部门对整改的效果进行验证,并对整改措施完成情况作出评价。5)整改措施计划及完成情况评价应经能源计量分管负责人审批。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一、审查原则一、审查原则1、独立、公正原则:释义:独立、公正的原则是保证审查的客观公正性的必要条件。独立性是公正性的基础,没有独立性的地位,公正性也就没有保证。2、基于证据的方法原则:释义:基于证据的方法原则是保证审查的可信性

95、和审查结论客观性的基础。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3、为被审查单位保密的原则释义:为被审查单位保密的原则是要求审查员应确保对审查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保密。这些信息的所有权应受到保护。计量行政部门及能源计量审查人员对履行职责中所知悉的用能单位有关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二、审查组织二、审查组织n9.2 审查组织n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照能源计量监督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管理办法( (国家质检总局第国家质检总局第132132号令号令) )有有关规定,组织审查组,对照本规范要求,关规定,组织审查组,对照本规范要求,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进行审查。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进行

96、审查。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n9.2.1 审查组n能源计量审查组由组长和相关技术专家组成。审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n组长的职责:1)制定审查计划,决定审查方式;n2)对审查组成员进行工作分工;3)与被审查单位联络协调;4)审定并提交审查报告。n9.2.2 审查方式n能源计量审查包括资料审查和现场审查两种方式。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释义:1、审查主体:是政府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对照本规范要求,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进行审查。2、能源计量审查组由组长和相关技术专家组成。审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3、审查方式:能源计量审查包括资料审查和现场审查两种方式。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4、审查组构成、审查组构成1)审查组由组长与

97、相关技术专家组成;2)审查组长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任命;3)技术专家由组长提出,经过组织审查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认可;4)审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对审查工作的质量承担全部责任。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5、审查组长职责1)制定审查计划,决定审查方式;n2)对审查组成员进行工作分工;n3)与被审查单位联络协调;n4)审定并提交审查报告。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6、审查过程、审查过程1)重点用能单位准备,提交相关资料;2)审查组对重点用能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查;3)确定采用何种审查的方式;4)现场审查的要通知被审查单位;5)出具能源计量审查报告。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7、审查方式审查方式n(1)资料审查: n9.4.1

98、审查组应依据本规范要求,对重点用能单位报送的自查资料进行全面审查,确认其准确性和可信度。需要进行现场审查的要为抽样调查做好准备。n9.4.2 经审查组审查认可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自查结果,可直接运用于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报告。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n9.4.3 资料审查后,无需进行现场审查的,审查组应填写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记录表(格式见附录C),编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报告(格式见附录D)、审查情况汇总表(格式见附录D审查报告附件1)。对审查发现的不符合项,应编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不符合项报告(格式见附录D审查报告附件2)。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n释义:n1)审查组不到重点用能单

99、位生产现场而实施的审查,是依据重点用能单位提供的能源计量工作资料和自查结果记录、报告等材料所进行的审查。目的是简化审查程序,减少对重点用能单位由于审查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工作影响。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2)审查认可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自查结果,可直接运用于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报告;3)填写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记录表(格式见附录C);4)编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报告(格式见附录D);审查情况汇总表(格式见附录D审查报告附件1);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5)对审查发现的不符合项,应编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不符合项报告(格式见附录D审查报告附件2)。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2)现场审查:n审查组到重

100、点用能单位生产现场而实施的审查,现场审查包含了资料审查和生产现场的人员、能源计量器具、设施和环境条件等技术要素的审查。n9.5.1 审查组在资料审查基础上,依照本规范制定现场审查计划并通知被审查单位做好准备。审查计划包括审查目的、审查内容、审查程序、审查时间、审查人员分工、审查要求等内容。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n9.5.2 现场审查采取资料审核、抽样调查、现场观察、现场提问、现场检测等方式进行。n9.5.3 一般情况下,现场审查时间不超过两天。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释义:1)制订现场审查计划;2)通知被审查单位做好准备并告知审查程序、审查时间、审查人员、审查要求等内容。3)现场审查采取资料审核、抽样调

101、查、现场观察、现场提问、现场检测等方式进行4)一般情况下,现场审查时间不超过两天;5)进行现场审查的,重点用能单位应保证现场)进行现场审查的,重点用能单位应保证现场审查时处于正常生产状态审查时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三、用能单位准备三、用能单位准备1、报送以下自查资料(接到通知后)1) 本单位基本情况和组织机构设置框图; 2) 能源计量工作自查报告; 3) 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4) 审查期内的能源统计报表,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能源审计报告、能源平衡测试报告、能源效率限额对标报告和节能降耗改造技术报告等;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5) 能源计量工作人员一览表(表B.1)及任职证明文件; 6)

102、主要用能设备一览表(表B.2); 7)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一览表(表B.3); 8)进出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一览表分 表(表B.4); 9)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 一览表分表(表B.5); 10)主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一览表分 表(表B.6);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11) 其他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一览表分表 (表B.7); 12)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统计汇总表 (表B.8); 13)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统计汇总表 ( 表B.9); 12)年度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情况表 (表B.10); 15)能源流向图(图B.1);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16)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及计量采集点 网络图(

103、图 B.2); 17)能源计量器具自行检定或校准的 有关检定装置量值传递/溯源框图 (图 B.3); 18)能源计量器具量值传递/溯源框图 (图 B.4)等。9.3.2 需要进行现场审查的,重点用能单位应保证现场审查时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2、报送资料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能源计量是对使用能源的质与量的计量,所以,用于能源量的计量和用于能源质的测量用的计量器具,都应是能源计量器具。重点用能单位要提交其它能源计量器具一览分表。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2)能源流向图、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及计量采集点网络图,是重点用能单位用于计算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对重

104、点用能单位进行审查时,计算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的重要依据,重点用能单位提供的这二份资料一定要真实、详细。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3、审查组准备、审查组准备 对于审查时所需的材料,由审查组组长负责准备,材料包括:1)审查规范和引用的文件;2)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记录表(格式见审查规范附录C);3)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报告,包括不符合项报告(格式见审查规范附录D)等;4)需要进行现场审查的,要制订现场审查计划,为抽样调查做好准备。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4、现场审查计划编制、现场审查计划编制审查组组长负责制定现场审查计划,并形成文件,现场审查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现场审查的目的和范围;2)列出被审查单

105、位有重大直接责任的人员名单;3)审查组成员分工,确定审查的程序和方法;4)审查工作的作息时间和主要审查活动日程表;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5)与被审查单位领导人举行首次会议、末次会议及其他会议的日程安排;6)保守机密的要求等。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四、现场审查程序四、现场审查程序1、首次会议由审查组组长主持,被审查单位负责人、能源计量管理有关人员和审查组成员参加。n会议内容主要是:1)介绍审查组人员,被审查单位介绍协助审查的人员;2)通报审查计划,说明审查工作依据、日程安排、审查内容和要求、明确审查工作纪律;3)被审查单位介绍基本情况,能源计量管理和能源管理实施情况;4)进行审查人员分工。第九章能源计量

106、审查2、分工审查n审查组人员按照分工,采取资料审核、抽样调查、现场观察、现场提问、现场检测等方式,开展现场审查,填写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记录表(格式见附录C)。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1)审查组在现场审查时可分为管理制度审查和能源计量资源审查两部分内容:管理制度审查侧重于各项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的符合性、适应性和执行力的审查。内容可包括:审查规范第4章“能源计量管理”、第7章“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第8章“自查与整改”。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资源审查包括人力资源、能源计量器具、设施和环境、信息(数据、记录、报表等)等资源的审查。内容可包括:审查规范第5章“能源计量人员”和第6章“能源计量器具”。2)由于时

107、间和日程等原因,往往采用以抽样调查来判断整体的方法,抽样调查应保持其随机性,并尽量减少由于抽样而带来的风险。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3)现场审查过程中确认的不符合项,审查员应对每一项不符合工作出具一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不符合项报告(格式见审查规范附录D审查报告附件2)。报告应包括不符合事实描述、不符合评定依据和不符合项目性质等内容。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4)在审查过程中,对发现的不符合情况,审查员与被审查单位应当及时听取、交换意见;发现重要问题及时向审核组组长汇报;必要时应当扩展审查范围,以便查清问题。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3、情况汇总分工审查结束后,审查组对审查情况进行汇总,确定审查结论。对审查发现

108、的不符合项,应编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不符合项报告(格式见附录D审查报告附件2)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1)审查组组长应当召开审查组会议,交流所发现的问题和情况;2)按审查规范要求对全部审查项目予以评定并对审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确认;3)必要时,审查组组长应当再次确认审查中发现的问题;4)由发现问题的审查员编制不符合项报告。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n4、交换意见n审查组与被审查单位负责人就审查情况和结论交换意见。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1)审查组应当与被审查单位负责人就审查情况和结论交换意见,使被审查的重点用能单位能够理解不符合所反映的问题以及有关审查准则的要求;2)被审查的单位与审查组对审查证据或审查结

109、论有分歧,应当努力予以解决,包括重新核查审查证据的准确性。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3)对于没有得到解决的分歧,应当予以记录,并由审查组组长向组织审查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汇报;4)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双方在不符合项报告上签字确认,5)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不符合项报告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5、末次会议n由审查组组长主持,被审查单位负责人、能源计量管理有关人员和审查组成员参加。审查组通报现场审查情况和结论,被审查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1)审查组组长主持,审查组全体成员、被审查单位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员参加。2)审查组组长通报审查工作情况及审查结果;3)重点用能单位负

110、责人对审查结果和结论发表意见。4)被审查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五、编制审查报告五、编制审查报告n现场审查结束后,由审查组组长根据审查汇总情况和现场审查时确定的审查结论,编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报告(格式见附录D)、审查情况汇总表(格式见附录D审查报告附件1)。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1、编制要求:1)审查报告由审查组组长负责编制。2)使用审查规范中规定的报告格式;3)审查报告要形成电子文本;4)审查报告要有负责审查的审查人员签字。 审查报告的格式与填写,见本实施指审查报告的格式与填写,见本实施指南第六章第三节。南第六章第三节。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2、审查结论1)每一项的评定结论分“

111、符合”、“不符合”、“不适用”三种:符合条款要求,结论为“符合”;不符合条款要求,结论为“不符合”;条款要求对被审查单位不适用,结论为“不适用”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2)审查结论分为“符合规范要求”、“基本符合规范要求,需要整改”、“不符合规范要求”三种。单项评定结论全部为“符合”,审查结论为:“符合规范要求”;有5项或5项以下评定结论为“不符合”,审查结论为:“基本符合规范要求,需要整改”;有6项或6项以上评定结论为“不符合”,审查结论为:“不符合规范要求”。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3)审查结论是对被审查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的总体评价;没有重点项与非重点项之分;对于每一个不符合项目必须按照审查报

112、告的要求形成完整的书面报告;“不适用”结论是指:某些审查条款要求对用能单位不涉及的项目。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记录表的“审查评定”栏目中,带有“”标记的是指没有不涉及的项目。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六、审查结果处理六、审查结果处理1、审查组向组织审查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提交:1)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审查报告(格式见附录D)、2)审查情况汇总表(格式见附录D审查报告附件1)3)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不符合项报告(格式)(格式见附录D审查报告附件2)等资料。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2、下达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结果告知书:对审查结论为对审查结论为“基本符合规范要求,需要基本符合规范要求,需要整改整改

113、”和和“不符合规范要求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责令其的责令其对审查不符合项进行限期整改。对审查不符合项进行限期整改。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3、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组织审查组对重点用能单位整改情况进行资料或现场确认。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或拒绝整改的,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七、审查结果整改七、审查结果整改1、由审查组长向组织审查的单位提交审查资料;2、对审查结论评定为“基本符合规范要求,需要整改”和“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还需提交有关项目不符合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不符合项报告以便组织审查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下达不符合项限期整改告知书。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3、由组织审查单位对审查结论为“基本符合规范要求,需要整改”和“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重点用能单位下达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结果告知书,责令其对审查不符合项进行限期整改;4、整改的期限由计量行政管理部门确定;5、由审查组对其整改情况进行资料或现场确认。采用资料确认还是现场确认由审查组组长确定。第九章能源计量审查6、对重点用能单位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或拒绝整改的,则由组织审查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能源计量审查培训n谢谢大家!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