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第六章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7675936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第六章(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就业与失业主要内容就业与失业的界定就业与失业的界定就业理论综述就业理论综述就业结构分析就业结构分析失业类型及成因分析失业类型及成因分析第一节 就业与失业的界定一、就业的度量一、就业的度量1、就业的含义(定性)、就业的含义(定性)就业指达到就业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社会劳动,并劳动,并获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活动。ILO定义:就业指一定年龄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定义:就业指一定年龄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

2、。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注意几个基本条件:几个基本条件:Q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并具有劳动能力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并具有劳动能力Q从事的劳动属于从事的劳动属于合法社会合法社会劳动劳动Q有报酬的劳动有报酬的劳动J阅读就业人员(中国就业人员(中国就业人员(中国就业人员(中国20032003)指在男指在男指在男指在男1616至至至至6060岁、女岁、女岁、女岁、女1616至至至至5555岁的法定劳动年岁的法定劳动年岁的法定劳动年岁的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龄内,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龄内,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龄内,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

3、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劳动报酬达到和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劳动报酬达到和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劳动报酬达到和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劳动报酬达到和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劳动时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劳动时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劳动时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劳动时间少于法定工作时间,且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间少于法定工作时间,且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间少于法定工作时间,且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间少于法定工作时间,且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本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本

4、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本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本人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为不充分就业。人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为不充分就业。人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为不充分就业。人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为不充分就业。关于落实再就业政策考核指标几个具体问题的函关于落实再就业政策考核指标几个具体问题的函 第一节 就业与失业的界定一、就业的度量一、就业的度量2、就业的统计(定量)、就业的统计(定量)QILOQ美国美国Q中国中国衡量就业状况的指标:衡量就业状况的指标:就业人口比率就业人口比率=第一节 就业与失业的界定一、就业的度量一、就业的度量3、充分就业的内涵、充分就业的内涵充分就业是宏

5、观经济四大目标之一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四大目标之一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四大目标之一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四大目标之一Q凯恩斯:凯恩斯:凯恩斯:凯恩斯: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作作作。Q理论界:理论界:理论界:理论界:( (两种)两种)两种)两种)FF充分就业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状态;充分就业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状态;充分就业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状态;充分就业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

6、分利用状态;FF充分就业并不是失业率为零,等于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并不是失业率为零,等于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并不是失业率为零,等于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并不是失业率为零,等于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存在摩擦性失业和季节生失业。第一节 就业与失业的界定Q统计学界统计学界统计学界统计学界 失业率为一定值时,如失业率为一定值时,如失业率为一定值时,如失业率为一定值时,如3%4%3%4%Q劳动力供求角度劳动力供求角度劳动力供求角度劳动力供求角度充分就业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处于均衡。充分就业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处于均衡。充分就业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处于均衡。充分就业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

7、力需求处于均衡。凡是愿意接受市场工资率愿意就业的人均能实现凡是愿意接受市场工资率愿意就业的人均能实现凡是愿意接受市场工资率愿意就业的人均能实现凡是愿意接受市场工资率愿意就业的人均能实现就业。就业。就业。就业。第一节 就业与失业的界定二、失业的测量二、失业的测量1 1、失业的概念、失业的概念、失业的概念、失业的概念FILOILO定义(定性):失业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定义(定性):失业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定义(定性):失业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定义(定性):失业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社

8、会现象。F市场经济国家(定量)市场经济国家(定量)市场经济国家(定量)市场经济国家(定量)P242P242F美国美国美国美国F中国中国中国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调查失业人员调查失业人员调查失业人员调查失业人员阅读失业(中国,失业(中国,2003)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虽然从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第一节第一节就业与失业的

9、界定就业与失业的界定二、失业的测量二、失业的测量二、失业的测量二、失业的测量2 2、失业率、失业率3、自然失业率: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自然失业率: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率。不可避免的失业: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不可避免的失业: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此时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实现充分就业二战后,自然失业率上升的原因二战后,自然失业率上升的原因4%5.8%6.5%7%劳动力结构变化:劳动力结构变化:妇女表少年所占比重大,摩擦性失业上升妇女表少年所占比重大,摩擦性失业上升工资刚性程度加强工资刚性程度加强

10、最低工资制度、工会谈判最低工资制度、工会谈判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失业后不急于找工作或找工作时间延长失业后不急于找工作或找工作时间延长结构性失业增加结构性失业增加技术进度技术进度失失业率上升率上升第一节 就业与失业的界定三、研究就业与失业状况的重要意义三、研究就业与失业状况的重要意义三、研究就业与失业状况的重要意义三、研究就业与失业状况的重要意义1 1、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好坏的标准之一、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好坏的标准之一、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好坏的标准之一、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好坏的标准之一就业就业就业就业(企企企企业业投投投投资资)YYCCYY(经济形势好)(经济形势好)(经济形势好)(经济形势好)2

11、2 2 2、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 QQ 经济增长:就业增长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就业增长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就业增长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就业增长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也可以促进就业经济增长也可以促进就业经济增长也可以促进就业经济增长也可以促进就业 粗放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联系紧密粗放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联系紧密粗放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联系紧密粗放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联系紧密QQ资源配置:失业表明劳动力资源未充分利用,资源配置:失业表明劳动力资源未充分利用,资源配置:失业表明劳动

12、力资源未充分利用,资源配置:失业表明劳动力资源未充分利用,YYYY奥肯法则奥肯法则奥肯法则奥肯法则GDP GDP GDP GDP 失失失失业业率率率率 GDP GDP GDP GDP 失失失失业业率率率率3 3 3 3、就业和失业状况与国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密切、就业和失业状况与国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密切、就业和失业状况与国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密切、就业和失业状况与国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密切联系联系联系联系第一节 就业与失业的界定四、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四、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1、人口因素(供给):数量、质量、人口因素(供给):数量、质量2、经济因素(需求)、经济因素(需求)Q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F经

13、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劳动劳动力需求多力需求多力需求多力需求多Q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对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不同对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不同阅读由中国经济由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长安讲坛2009年年6月月8日再次召开。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会日再次召开。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作了题为长宋晓梧作了题为“促进就业促进就业近期近期政策与长期战略政策与长期战略”的主题演讲。宋晓梧在的主题演讲。宋晓梧在演讲中表示,长期看中国就业问题在于就演讲中表示,长期看中国就业问题在于就业弹性过低,这是由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业弹性过低,

14、这是由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要素报酬分配的不合理,以及行业分理,要素报酬分配的不合理,以及行业分配不均造成的。配不均造成的。中国的就业弹性中国的就业弹性.doc第一节 就业与失业的界定四、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四、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3、制度因素(需求)、制度因素(需求)、制度因素(需求)、制度因素(需求)QQ 经济体制(计划还是市场)经济体制(计划还是市场)经济体制(计划还是市场)经济体制(计划还是市场)QQ 劳动制度劳动制度劳动制度劳动制度FF 劳动就业的方针政策劳动就业的方针政策劳动就业的方针政策劳动就业的方针政策国家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国家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

15、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国家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国家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FF 用工制度用工制度用工制度用工制度正式工、合同工等正式工、合同工等正式工、合同工等正式工、合同工等FF工资制度和政策工资制度和政策工资制度和政策工资制度和政策激励、吸引员工激励、吸引员工激励、吸引员工激励、吸引员工如:对经营者的年薪制、所得税制度、最低工如:对经营者的年薪制、所得税制度、最低工如:对经营者的年薪制、所得税制度、最低工如:对经营者的年薪制、所得税制度、最低工资制度等资制度等资制度等资制度等4 4、心理因素(供给)、心理因素(供给)、

16、心理因素(供给)、心理因素(供给)就业意愿、职业评价、择业动机等就业意愿、职业评价、择业动机等就业意愿、职业评价、择业动机等就业意愿、职业评价、择业动机等第二节 就业理论综述就业理论产生于解决失业问题的实践中就业理论产生于解决失业问题的实践中第二节 就业理论综述一、萨伊的市场法则理论一、萨伊的市场法则理论1、萨伊定律: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萨伊定律: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2、萨伊就业理论、萨伊就业理论在正常情况下,价格可以使市场自发达到均衡在正常情况下,价格可以使市场自发达到均衡在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会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在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会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偏离均衡的现象是暂时的,不正常的)(偏离

17、均衡的现象是暂时的,不正常的)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第二节 就业理论综述二、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二、凯恩斯的就业理论1、产生背景、产生背景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基本观点:基本观点: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干政府干预经济(需求)(需求)财政、政、货币政策政策第二节 就业理论综述二、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二、凯恩斯的就业理论2、凯恩斯的就业观点、凯恩斯的就业观点X认为有非自愿失业认为有非自愿失业X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来解决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来解决X非

18、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AD 减少生产减少生产劳动需求需求失业失业一般认为工资工资就业就业工资物价物价 实际工资水平实际工资水平没有下降没有下降 就业不会增加就业不会增加第二节 就业理论综述二、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二、凯恩斯的就业理论3、解决对策、解决对策t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t鼓励消费鼓励消费t增加投资和提高消费来刺激需求增加投资和提高消费来刺激需求t增加政府开支,发行公债、赤字财政和温和的通增加政府开支,发行公债、赤字财政和温和的通胀政策胀政策第二节

19、 就业理论综述三、菲利浦斯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说明:菲三、菲利浦斯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说明:菲利浦斯曲线利浦斯曲线表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表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交替0货币工资变动率失业率菲利浦斯曲线的政策意义?菲利浦斯曲线的政策意义?第二节 就业理论综述四、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四、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长期分析:长期菲利浦斯曲线菲利浦斯曲线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直线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直线说明长期中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说明长期中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不存在交替关系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不存在交替关系0短期:

20、短期:雇主:雇主:P利润利润扩大生产扩大生产就业就业失失业率率工人:货币工人:货币W=实际实际W劳动供给劳动供给长期:长期:工人:货币工人:货币W实际实际W劳动供给劳动供给雇主:价格上升不是由于需求雇主:价格上升不是由于需求扩大大削减生产规模和削减生产规模和雇佣规模雇佣规模最最终回到自然失回到自然失业率率对策:策:第二节 就业理论综述五、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五、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1、背景、背景20世纪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年代西方国家“滞胀滞胀”:失业率高,通货膨胀:失业率高,通货膨胀严重严重u0u0PYASAD0第二节 就业理论综述五、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五、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2、观点、观点促进经

21、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最好方法:刺激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最好方法:刺激供给分析了税收、保障、立法对就业的影响分析了税收、保障、立法对就业的影响高则劳动力供给减少对就业不利阻碍就业第三节 就业结构分析一、就业结构的界定一、就业结构的界定二、就业的产业结构二、就业的产业结构配第配第克拉克定理克拉克定理三、就业的城乡结构三、就业的城乡结构200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上年万人,比上年末增加末增加590万人。其中,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1444万人,占全国就业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人员的40.8%;第二产业第二产业20629万人,占万人,

22、占26.8%;第三产业第三产业24917万人,占万人,占32.4%。2007年末城镇就业人员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比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上年末净增加1040万人。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065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39.6%;第二产业;第二产业21109万人,占万人,占27.2%;第三产业;第三产业25717万人,占万人,占33.2%。年末城镇就业人员。年末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比上年末净增加860万人。万人。

23、2009年末全国就业人员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9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5万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9708万人,占全国就业人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员的38.1%;第二产业;第二产业21684万人,占万人,占27.8%;第三产业;第三产业26603万人,占万人,占34.1%。年末城镇就业人员。年末城镇就业人员31120万人,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比上年末净增加910万人。万人。 201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

24、产业就业人员占34.8;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9.5;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5.7。第四节 失业类型及成因分析一、摩擦性失业一、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unemployment)1、定义、定义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2、特点、特点行业广泛且涉及人员多行业广泛且涉及人员多2030岁年轻劳动者更多岁年轻劳动者更多失业期限较短失业期限较短第四节 失业类型及成因分析一、摩擦性失业一、摩擦性失业3、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劳动力

25、市场的动态属性(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决定其存在决定其存在)人们总是在就业、失业、非劳动力之间进行不断变人们总是在就业、失业、非劳动力之间进行不断变动动信息是否完善(信息是否完善(影响失业程度影响失业程度)现行经济制度的影响(现行经济制度的影响(影响就业速率)影响就业速率)如:失业保险制度如:失业保险制度研究表明研究表明:失业保险水平越高失业保险水平越高,失业率越高失业率越高4、摩擦性失业水平取决于、摩擦性失业水平取决于进入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流量进入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流量失业者找到及接受工作的速度。失业者找到及接受工作的速度。思考:如何降低摩擦性失业水平?思考:如何降低摩擦性失业水平?

26、第四节 失业类型及成因分析二、结构性失业(二、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unemployment)1、定义、定义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表现为:技能、文化、区域、年龄结构失衡表现为:技能、文化、区域、年龄结构失衡第四节 失业类型及成因分析二、结构性失业二、结构性失业2、特点、特点具有明显的群体性具有明显的群体性如年龄大、文化程度、劳动技能水平低如年龄大、文化程度、劳动技能水平低失业周期较长失业周期较长3、产生原因、产生原因经济结构的变

27、动与劳动力结构变化不匹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劳动力结构变化不匹配措施:培训措施:培训求职者与工作空缺地理位置不匹配求职者与工作空缺地理位置不匹配措施:有计划地组织劳动力的地区转移措施:有计划地组织劳动力的地区转移当前,出现大量岗位空缺,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领域,主要有三类:当前,出现大量岗位空缺,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领域,主要有三类:一是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中、高级管理,商务和专业岗位空缺较大。一是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中、高级管理,商务和专业岗位空缺较大。包括金融分析、投资理财、国际贸易、战略营销、系统开发、项目管包括金融分析、投资理财、国际贸易、战略营销、系统开发、项目管理、动漫设计、影视制作、理、动漫设计、影

28、视制作、3G应用、生物制药等一系列岗位,企业应用、生物制药等一系列岗位,企业很难找到有知识、有经验、有实际运作能力的人员。很难找到有知识、有经验、有实际运作能力的人员。二是生产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许多高技能型操二是生产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许多高技能型操作岗位,包括:机床数控、电气维修、特种焊接、汽车修理、医疗护作岗位,包括:机床数控、电气维修、特种焊接、汽车修理、医疗护理、程序编制、图形处理、市场推销等等众多岗位都出现了严重的高理、程序编制、图形处理、市场推销等等众多岗位都出现了严重的高技能人才短缺,企业找不到技艺高超、技能熟练的员工。高技能岗位技能人才短缺,企业找

29、不到技艺高超、技能熟练的员工。高技能岗位的空缺更大。的空缺更大。三是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一般技术技能性岗位,甚至低技三是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一般技术技能性岗位,甚至低技能无技能岗位,由于劳动报酬长期偏低、工作负荷大、劳动条件差,能无技能岗位,由于劳动报酬长期偏低、工作负荷大、劳动条件差,致使一些劳动者纷纷退出劳动力市场。这种现象近年来正从珠三角经致使一些劳动者纷纷退出劳动力市场。这种现象近年来正从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向环渤海经济区扩展。例如,劳动力市场机制相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向环渤海经济区扩展。例如,劳动力市场机制相当完善的北京地区,今年第二季度总体劳动力供求倍率首次突破当完善的

30、北京地区,今年第二季度总体劳动力供求倍率首次突破2.0,出现两个岗位抢一个劳动者的罕见现象,劳动力供给总量的不足已,出现两个岗位抢一个劳动者的罕见现象,劳动力供给总量的不足已非常突出。非常突出。2007年08月29日来源:中国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中国教育报 第四节 失业类型及成因分析三、周期性失业三、周期性失业(Demand-deficientunemployment)1、定义、定义又称需求不足型失业,是指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又称需求不足型失业,是指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的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波动而形成期性的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波动而形成的失业,即由于经济周期或

31、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失衡的失业,即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失衡所造成的失业。所造成的失业。P0ADASY萧条萧条复苏复苏繁荣繁荣衰退衰退第四节 失业类型及成因分析三、周期性失业三、周期性失业2、特点、特点劳动力市场供劳动力市场供求求数量大、最常见、最难以驾驭数量大、最常见、最难以驾驭各个经济周期的失业率存在较大差异各个经济周期的失业率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普遍性,一经发生可能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具有普遍性,一经发生可能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领域。第四节 失业类型及成因分析3、周期性失业的主要原因周期性失业的主要原因为什么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大多选择裁员?为什么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大多选择裁员?

32、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均衡性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均衡性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要求第四节 失业类型及成因分析四、隐性失业四、隐性失业1、特点、特点:表面上失业表面上失业无法准确识别无法准确识别2、产生的主要原因、产生的主要原因:与公开性失业相同的原因与公开性失业相同的原因不同于公开性失业的原因不同于公开性失业的原因第四节 失业类型及成因分析五、其他类型的失业五、其他类型的失业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原因: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变化引起的劳动力需求的波动原因: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变化引起的劳动力需求的波动但这种波动有规则可循,能够被估计但这种波动有规则可循,能够被估计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自愿失业自愿失业中国目前失业现状及原因中国目前失业现状及原因思考题P2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