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7656144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157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学概论中医药学概论之之中药学基本知识中药学基本知识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十章第十章 中药常识与基础理论中药常识与基础理论中药的产地与采制贮存中药的产地与采制贮存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应用中药的应用概述概述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中药的涵义中药的涵义 定义定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 的药物的药物. 来源来源国内外天然产物及少数化学合成国内外天然产物及少数化学合成 药品。药品。中药的研究内容中药的研究内容 基础理论基础理论 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 应用等应用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

2、一节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与采制贮存中药的产地与采制贮存中药的产地中药的产地中药的贮存中药的贮存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中药的采集中药的采集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产产 地地采收时间采收时间炮制方法炮制方法贮存方法贮存方法有效成分及含量有效成分及含量临床疗效临床疗效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中药的产地中药的产地产地不同产地不同生境不同生境不同P118质量、产量不同质量、产量不同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生长环境适宜,品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生长环境适宜,品 种优良,栽培(养殖)、加工合理,历种优良,栽培(养殖)、加工合理,历 史悠久,生产规模大,且质量优于其他史悠久,生产规模大,且质量优于其

3、他 产地的药材。产地的药材。举例:举例: 四川四川黄连、川芎、附子、川贝黄连、川芎、附子、川贝P118 江苏江苏薄荷、苍术薄荷、苍术 东北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人参、细辛、五味子 河南河南地黄地黄 山西山西党参党参注意:道地药材并非一成不变注意:道地药材并非一成不变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中药的采集中药的采集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有效成分有效成分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植物药材:全草类、叶类、花类、果实和种子类、植物药材:全草类、叶类、花类、果实和种子类、 根和根茎类、树皮和根皮类根和根茎类、树皮和根皮类动物及矿物类药材动物及矿物类药材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A、全草类:、全

4、草类: 多在植物生长旺盛期,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初见花时采收多在植物生长旺盛期,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初见花时采收 茵陈茵陈以幼嫩全草入药以幼嫩全草入药 ( P118地上、带须根、藤类)地上、带须根、藤类)B、叶类:、叶类: 常在花蕾将开或花盛开采收,如艾叶、番泻叶、荷叶等;常在花蕾将开或花盛开采收,如艾叶、番泻叶、荷叶等; 桑叶桑叶习惯在深秋或初冬时采集,即习惯在深秋或初冬时采集,即“冬桑叶冬桑叶”或或“霜桑叶霜桑叶”。C、花类:、花类: 多在花盛开时分批次采收,如菊花、旋覆花、洋金花;多在花盛开时分批次采收,如菊花、旋覆花、洋金花; 红花红花在花冠由红变黄时采收;在花冠由红变黄时采收;金银花、槐

5、花、辛夷金银花、槐花、辛夷须采取须采取 含苞待放的花蕾;含苞待放的花蕾;蒲黄蒲黄等花粉类药材应在花朵完全开放后等花粉类药材应在花朵完全开放后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D、果实和种子类:、果实和种子类:果实:果实:多在果实成熟或将要成熟时采收,如枸杞、山楂、川楝子多在果实成熟或将要成熟时采收,如枸杞、山楂、川楝子 浆果类(枸杞、桑葚、女贞子等)在略成熟时采收;浆果类(枸杞、桑葚、女贞子等)在略成熟时采收; 以幼果入药以幼果入药 枳实、青皮、藏青果等。枳实、青皮、藏青果等。种子类:种子类:多在果实完全成熟后采收;多在果实完全成熟后采收; 牵牛子、小茴香等成熟后易脱落或外壳裂开,可在刚成熟时牵牛子

6、、小茴香等成熟后易脱落或外壳裂开,可在刚成熟时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E、根和根茎类:、根和根茎类: 多在秋末或春初,如天麻、葛根等多在秋末或春初,如天麻、葛根等 半夏、延胡索等,多于夏季采收半夏、延胡索等,多于夏季采收F、树皮和根皮类:、树皮和根皮类:树皮:树皮:多在春、夏植物生长旺盛且易于剥离时采收,如黄柏等多在春、夏植物生长旺盛且易于剥离时采收,如黄柏等 肉桂肉桂多于十月含油多时剥离多于十月含油多时剥离 根皮:根皮:常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采收,如地骨皮、牡丹皮、常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采收,如地骨皮、牡丹皮、 桑白皮。桑白皮。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概念

7、概念:源于天然的中药材,在应用和制成剂型以前,根:源于天然的中药材,在应用和制成剂型以前,根 据临床用药目的,药材自身特点以及贮存、配方据临床用药目的,药材自身特点以及贮存、配方 和制剂的要求所进行的必要的加工处理方法。和制剂的要求所进行的必要的加工处理方法。炮制目的:炮制目的:P119 1、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炮制主要目的)、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炮制主要目的) 2、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3、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使其适应病情或扩大应用、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使其适应病情或扩大应用 4、改变药材性状,便于贮存制剂;纯净药材,

8、以保、改变药材性状,便于贮存制剂;纯净药材,以保 证质量和称量准确证质量和称量准确 5、矫味矫臭,便于服用、矫味矫臭,便于服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炮制方法:炮制方法:P120修制修制通过清除杂质,切制饮片、粉碎处理等方法,通过清除杂质,切制饮片、粉碎处理等方法, 以纯净药材,便于贮存、调剂、制剂为目的。以纯净药材,便于贮存、调剂、制剂为目的。 是炮制的最初阶段是炮制的最初阶段。水制水制用较低温度的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用较低温度的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 一种炮制方法;通过洗、淋、泡、润、浸、一种炮制方法;通过洗、淋、泡、润、浸、 漂等方法,使药材洁净、软化或降低盐分,漂等方法,

9、使药材洁净、软化或降低盐分, 消除不良异味及毒烈之性。消除不良异味及毒烈之性。火制火制将药物直接用火加热,或与辅料拌炒的加工将药物直接用火加热,或与辅料拌炒的加工 方法;包括炒法、炙法、煅法、煨法和烘蓓方法;包括炒法、炙法、煅法、煨法和烘蓓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水火共制水火共制指利用水或液体辅料与火共同对药材进行指利用水或液体辅料与火共同对药材进行 加工的方法;包括淬、蒸、煮、淡等加工的方法;包括淬、蒸、煮、淡等其他制法其他制法制霜、发芽、发酵等制霜、发芽、发酵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中药的贮存中药的贮存除少数用鲜品外,一般都要进行干燥或初步加工炮制后贮存除少数用鲜品外,一般都要进

10、行干燥或初步加工炮制后贮存几种变质现象:几种变质现象: 1、虫蛀:使药材质量下降,并被污染、虫蛀:使药材质量下降,并被污染 2、霉变:使药材失效,并可能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霉变:使药材失效,并可能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 3、变色:表示有效成分发生改变,药材变质、变色:表示有效成分发生改变,药材变质 4、走油:含脂肪油或挥发油的药材,若储存方法不当、走油:含脂肪油或挥发油的药材,若储存方法不当 (保存容器不当,放置时间过长,温度过高保存容器不当,放置时间过长,温度过高) 其油类变质,并向外溢出的现象,如胡桃仁、其油类变质,并向外溢出的现象,如胡桃仁、 柏子仁;含柏子仁;含糖分过多糖分过多

11、的药材变质后表面也会呈的药材变质后表面也会呈 现油样物质,如天门冬、牛膝。现油样物质,如天门冬、牛膝。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二节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涵义涵义中药药性是用来认识和概括中药中药药性是用来认识和概括中药作用性作用性 质质的理论,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部分,的理论,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部分, 也是中药药性理论的简称也是中药药性理论的简称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四气:寒、热、温、凉(平)四气:寒、热、温、凉(平)涵义:涵义:是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的作用性质,是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的作用性质, 主要是

12、以药物所治病症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主要是以药物所治病症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 温热药温热药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 例: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等例: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等 寒凉药寒凉药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 例:石膏、知母、黄芩、大黄等例:石膏、知母、黄芩、大黄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1、辛味: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特点、辛味: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特点 发散表邪的解表药、消除气滞和淤血的行气药、发散表邪的解表药、消除气滞和淤血的行气药、 和活血化瘀药等均为辛味;和活血化瘀药

13、等均为辛味;2、甘味: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或调和药、甘味: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或调和药 味等作用,味等作用,如甘草、大枣如甘草、大枣3、酸(涩)味:收敛固涩等作用、酸(涩)味:收敛固涩等作用 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固经止带的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固经止带的 药物,多为酸味或涩味。药物,多为酸味或涩味。如:乌梅、五味子、龙如:乌梅、五味子、龙 骨、牡蛎等骨、牡蛎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4、苦味:泄、苦味:泄降泄、清泄、通泄降泄、清泄、通泄 燥燥苦寒燥湿、苦温燥湿苦寒燥湿、苦温燥湿 止咳平喘药、攻下药、清热药、燥湿药多为苦味止咳平喘药、攻下药、清热药、燥湿

14、药多为苦味5、咸味:软坚散结或软坚泻下的作用、咸味:软坚散结或软坚泻下的作用 能消散瘿瘤、瘰疬、痰核等肿块的药物,多为咸能消散瘿瘤、瘰疬、痰核等肿块的药物,多为咸 味(牡蛎、昆布等)味(牡蛎、昆布等)6、淡味:利水渗湿作用,但一般只有、淡味:利水渗湿作用,但一般只有茯苓、薏苡仁茯苓、薏苡仁 等少数标为淡味等少数标为淡味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注意:注意: 1、五味除表示真实滋味外,主要用于表、五味除表示真实滋味外,主要用于表 示药物作用的某种特点示药物作用的某种特点 2、多数药物具有几种味、多数药物具有几种味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归经归经涵义:指药物对机体某一或某些部位(脏腑或经络)

15、涵义:指药物对机体某一或某些部位(脏腑或经络) 的的选择性选择性作用,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作用,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部位、 作用范围的一种性能。作用范围的一种性能。 如:石膏、知母归如:石膏、知母归肺、胃肺、胃经经 黄连、栀子归黄连、栀子归心心经经 夏枯草、龙胆归夏枯草、龙胆归肝肝经经注意注意:一种中药多具有多种功效,因此归为多个经。:一种中药多具有多种功效,因此归为多个经。 如麻黄归如麻黄归肺经肺经和和膀胱经膀胱经。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涵义:表示药物作用趋向的一种性能:涵义:表示药物作用趋向的一种性能:注意:注意:药物作用的趋向是与疾病的病势相对而言的,药物作用的趋

16、向是与疾病的病势相对而言的, 也是通过药物对病症的治疗效应加以认识和也是通过药物对病症的治疗效应加以认识和 概括的。概括的。有的药物作用趋向具有二向性,如有的药物作用趋向具有二向性,如 麻黄;有的药物作用趋向不明显,如消食药。麻黄;有的药物作用趋向不明显,如消食药。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例:例: 升升黄芪、柴胡黄芪、柴胡 降降苦杏仁、旋覆花苦杏仁、旋覆花 浮浮薄荷、牛蒡子薄荷、牛蒡子 沉沉五味子、山茱萸五味子、山茱萸一般规律:一般规律: 具有发散表邪、祛风湿、升阳举陷、开窍具有发散表邪、祛风湿、升阳举陷、开窍 醒神、涌吐等作用的药物,其性醒神、涌吐等作用的药物,其性向上向外向上向外,

17、为升浮趋向;而有清热、泻下、利湿、安为升浮趋向;而有清热、泻下、利湿、安 神、止咳平喘、平肝潜阳、息风止痉、收神、止咳平喘、平肝潜阳、息风止痉、收 敛固涩等作用的药物,其性敛固涩等作用的药物,其性向下向内向下向内,为,为 沉降作用趋向。沉降作用趋向。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毒性及副作用毒性及副作用毒性毒性指药物对机体的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损害性,是反映药物安全程,是反映药物安全程 度的一种性能。度的一种性能。 副作用副作用指药物在常用治疗剂量范围内出现的与治疗指药物在常用治疗剂量范围内出现的与治疗 作用无关的作用无关的不适反应不适反应,对人体危害不大,停,对人体危害不大,停 药后药后容易

18、消除容易消除。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药物对人体产生的毒性或副作用。药物对人体产生的毒性或副作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注意:注意:中药毒性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无毒的药物。中药毒性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无毒的药物。 “有毒观念,无毒用药有毒观念,无毒用药”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三节第三节 中药的应用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用药禁忌中药的用量中药的用量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一、中药的配伍一、中药的配伍涵义: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的需要,以安全有效用药涵义: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的需要,以安全有效用药 为目的,按照一定法则,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为目的,按照一定法则,

19、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 合应用,称为中药的配伍。合应用,称为中药的配伍。七情(配伍关系)七情(配伍关系)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 杀、相恶、相反杀、相恶、相反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1、单行:指两味药物配伍后,各自独行其是,互不影响临、单行:指两味药物配伍后,各自独行其是,互不影响临 床疗效的配伍关系。例:神曲与连翘配伍床疗效的配伍关系。例:神曲与连翘配伍2、相须:指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某种、相须:指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某种 或某几种治疗效应。例:麻黄与桂枝配伍或某几种治疗效应。例:麻黄与桂枝配伍3、相使:指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

20、合,以一味药物、相使:指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以一味药物 为主,另一味药物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为主,另一味药物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例:半夏与陈皮配伍。例:半夏与陈皮配伍。4、相畏:指一味药物的毒副效应能被另一种药物降低或消、相畏:指一味药物的毒副效应能被另一种药物降低或消 除。例: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除。例: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5、相杀:指一味药物能降低或消除另一味药物的毒副效应、相杀:指一味药物能降低或消除另一味药物的毒副效应 例:生姜能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绿豆杀巴豆。例:生姜能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绿豆杀巴豆。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6、相恶:指一味药物的某

21、种或某几种治疗作用会被另一种药、相恶:指一味药物的某种或某几种治疗作用会被另一种药 物削弱或消除。例:黄芩恶生姜,人参恶莱菔子。物削弱或消除。例:黄芩恶生姜,人参恶莱菔子。 7、相反:指两药合用后,能增强原有的毒副效应,或产生新、相反:指两药合用后,能增强原有的毒副效应,或产生新 的毒副作用。例:乌头与半夏合用、朱砂与昆布。的毒副作用。例:乌头与半夏合用、朱砂与昆布。总结:总结: 相须、相使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相须、相使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畏、相杀可使毒副效应降低或消除相畏、相杀可使毒副效应降低或消除 相恶会使治疗效应削弱或消除相恶会使治疗效应削弱或消除 相反会使毒副效应增强或产生新的毒副效应相反

22、会使毒副效应增强或产生新的毒副效应提倡提倡避免避免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二、用药禁忌二、用药禁忌配伍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妊娠禁忌病症药食禁忌病症药食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1、配伍禁忌、配伍禁忌涵义涵义药物与药物配合后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药物与药物配合后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 凡是药物合用后会使治疗效果降低或消除,凡是药物合用后会使治疗效果降低或消除, 或使原有毒性增强,或产生新的毒副反应,或使原有毒性增强,或产生新的毒副反应, 原则上不能合用,属配伍禁忌。原则上不能合用,属配伍禁忌。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十八反歌诀: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

23、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具战草藻戟遂芫具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诸参辛芍叛藜芦即:即: 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敛、白及;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敛、白及; 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 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十九畏歌诀:十九畏歌诀:硫磺硫磺原是火中精,原是火中精,朴硝朴硝一见便相争(硫磺不能与朴硝同用)一见便相争(硫磺不能与朴硝同用)水银水银莫与莫与砒霜砒霜见,见,狼毒狼毒最怕最怕密陀僧密陀僧巴豆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性烈最为上,偏与

24、牵牛牵牛不顺情不顺情丁香丁香莫与莫与郁金郁金见,见,牙硝牙硝难合难合京三棱京三棱川乌草乌川乌草乌不顺不顺犀犀,人参人参最怕最怕五灵脂五灵脂官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石脂便相欺便相欺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2、妊娠禁忌、妊娠禁忌禁用药:多属于剧毒药、堕胎药以及作用竣猛的药,禁用药:多属于剧毒药、堕胎药以及作用竣猛的药, 例:水银、朱砂、马钱子、甘遂、三棱等。例:水银、朱砂、马钱子、甘遂、三棱等。慎用药:多为活血、行气、攻下等作用强,或温热之慎用药:多为活血、行气、攻下等作用强,或温热之 性偏盛的药物,例:牛膝、红花、桃仁等。性偏盛的药物,例:牛膝、红花、桃仁等。中医药学概论

25、之(中药方剂部分三、中药的用量三、中药的用量 P128 单位换算:单位换算: 1两两30g 1钱钱 3g 1分分 0.3g 1厘厘 0.03g 除了除了毒性毒性药物外,大多数药物的用量伸缩幅度较大,药物外,大多数药物的用量伸缩幅度较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一般规律:一般规律: 1、药物方面:质轻少用,质重多用,鲜品用量大、药物方面:质轻少用,质重多用,鲜品用量大 2、应用方面:取决于中药的配伍、剂型、应用形、应用方面:取决于中药的配伍、剂型、应用形 式及用药目的等式及用药目的等 3、患者方面:与患者的年龄、体制、病程、病势、患者方面:与患者的年龄、体

26、制、病程、病势、 性别、职业有关性别、职业有关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常用中药常用中药 之之 第一节第一节 解表药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药发散风热药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解表药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 表证的药物,也叫发表药。表证的药物,也叫发表药。注意:注意: 解表药能发散表邪,药味多为解表药能发散表邪,药味多为( );肺合皮毛,;肺合皮毛,表邪多从口鼻而入,故主归表邪多从口鼻而入,故主归( );主治风寒表证的药;主治风寒表证的药物,多为物,多为( ),主治风热表证的药物,药性多偏,主治风热表证的药

27、物,药性多偏( ) 解表药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解表药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一、一、 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 (辛温辛温解表药)解表药)表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表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 鼻塞、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等。鼻塞、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等。注意:本类药物,性偏温燥,多数药物具有发汗作注意:本类药物,性偏温燥,多数药物具有发汗作 用,阴虚血亏,里热偏盛者,不宜使用。用,阴虚血亏,里热偏盛者,不宜使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1、麻黄、麻黄来源及用法:麻黄科小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

28、干燥来源及用法:麻黄科小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 草质茎草质茎。生用,蜜制或捣绒生用,蜜制或捣绒。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发汗解表,用于风寒表证、发汗解表,用于风寒表证表实无汗表实无汗者。者。 最适宜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患者,常与桂枝配伍最适宜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患者,常与桂枝配伍 2、平喘,用于各种咳喘气急病症、平喘,用于各种咳喘气急病症 发汗解表发汗解表尤适宜于风寒表证兼有咳喘者尤适宜于风寒表证兼有咳喘者 3、利尿消肿,用于水肿、利尿消肿,用于水肿 适宜于水肿、小便不利兼风寒表证者适宜于水肿、小

29、便不利兼风寒表证者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29g;生用发汗力强;蜜炙长于平喘;生用发汗力强;蜜炙长于平喘; 制绒适宜于小儿、老人及体虚者制绒适宜于小儿、老人及体虚者。注意事项:麻黄发汗力强,药性温燥,故体虚汗出、头痛注意事项:麻黄发汗力强,药性温燥,故体虚汗出、头痛 失眠者不宜用。失眠者不宜用。化学成分:主要为麻黄碱,并含有少量伪麻黄碱、挥发油、黄化学成分:主要为麻黄碱,并含有少量伪麻黄碱、挥发油、黄 酮及麻黄多糖等(酮及麻黄多糖等(了解了解)药理研究:具有发汗、解热、平喘、镇咳、袪痰、抗炎、药理研究:具有发汗、解热、平喘、镇咳、袪痰、抗炎、 抗过敏、利尿、

30、抑菌、抗病毒、兴奋中枢以及抗过敏、利尿、抑菌、抗病毒、兴奋中枢以及 抑制血小板凝聚等作用。(抑制血小板凝聚等作用。(了解了解)相关方剂:相关方剂:麻黄汤麻黄汤(临床用于风寒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临床用于风寒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 喘等病症)喘等病症)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2、桂枝、桂枝来源及用法:樟科乔木肉桂的来源及用法:樟科乔木肉桂的嫩枝嫩枝,生用,生用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肺、心、肾、肝经。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肺、心、肾、肝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发汗解表,用于风寒表证(风寒感冒)。、发汗解表,用于风寒表证(风寒感冒)。 发汗作用温和,无汗者,常与麻黄配伍,有汗者,

31、可发汗作用温和,无汗者,常与麻黄配伍,有汗者,可 与白芍等配伍与白芍等配伍 2、温经通脉,用于胸痹痛、心悸、结代脉、脘腹冷痛、温经通脉,用于胸痹痛、心悸、结代脉、脘腹冷痛、 经毕腹痛、风湿痹痛等寒邪阻滞病症,经毕腹痛、风湿痹痛等寒邪阻滞病症,即寒凝血滞诸即寒凝血滞诸 痛证。痛证。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 3、温助阳气,用于、温助阳气,用于脾肾阳虚水肿脾肾阳虚水肿。 适宜于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及肾阳虚气化不行引起的适宜于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及肾阳虚气化不行引起的 水肿,小便不利等,常与利水渗湿药同用。水肿,小便不利等,常与利水渗湿药同用。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39g注意事项:本品性温

32、易助热,故注意事项:本品性温易助热,故血热出血者忌用血热出血者忌用;孕妇慎用;孕妇慎用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桂皮醛。药理研究:解热、抗炎、镇静、抗惊厥、扩血管、抑菌、抗药理研究:解热、抗炎、镇静、抗惊厥、扩血管、抑菌、抗 病毒、强心、利尿等作用。病毒、强心、利尿等作用。相关方剂:相关方剂:桂枝汤桂枝汤(临床用于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病症)(临床用于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病症)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一、一、 发散风热药发散风热药 (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药)主治:主治:风热感冒或温热病(初起,在表在卫分)的卫分证。风热感冒或温热病(初起

33、,在表在卫分)的卫分证。 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为主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为主 要表现,或兼见口渴、喉痒咳嗽、头昏痛、目赤多泪、要表现,或兼见口渴、喉痒咳嗽、头昏痛、目赤多泪、 鼻塞流涕等症状。鼻塞流涕等症状。 本类药物性味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本类药物性味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 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发汗解表用较发散风寒药缓 和。和。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1、薄荷、薄荷来源及用法:唇形科草本植物薄荷的来源及用法:唇形科草本植物薄荷的干燥茎和叶;生用

34、。干燥茎和叶;生用。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发散风热,用于风热表证及温病卫分证(风热感冒,温、发散风热,用于风热表证及温病卫分证(风热感冒,温 病初起)。病初起)。本品辛散之力较强,若与发散风寒药配伍,本品辛散之力较强,若与发散风寒药配伍, 也可用于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寒表证。 2、清头目利咽喉,用于头昏头痛、目赤多泪、咽喉不适。、清头目利咽喉,用于头昏头痛、目赤多泪、咽喉不适。 治风热上攻,头痛眩晕,宜于川芎、石膏等祛风、清热、治风热上攻,头痛眩晕,宜于川芎、石膏等祛风、清热、 止痛药配伍;治目赤多泪可与桑叶、菊花等同用。止痛

35、药配伍;治目赤多泪可与桑叶、菊花等同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 3、透疹,用于麻疹。常与其他疏风热、解热毒药同用。、透疹,用于麻疹。常与其他疏风热、解热毒药同用。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常配伍柴胡、白芍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常配伍柴胡、白芍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入汤剂宜后下。 薄荷叶长于风寒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薄荷叶长于风寒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注意事项:本品发汗力强,体虚多汗者不宜用。注意事项:本品发汗力强,体虚多汗者不宜用。化学成分:主要含挥发油。化学成分:主要含挥发油。药理研究:具有发汗、解热、抑菌、

36、抗病毒、镇咳、袪痰、药理研究:具有发汗、解热、抑菌、抗病毒、镇咳、袪痰、 抗炎、解痉、止痛、利胆、局部麻醉、抗刺激等抗炎、解痉、止痛、利胆、局部麻醉、抗刺激等 作用作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2、柴胡、柴胡来源及用法:伞形科草本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来源及用法:伞形科草本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或全草。干燥根或全草。 生用或醋制。生用或醋制。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肺、肝、脾经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肺、肝、脾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解表退热,用于表证发热、少阳证往来寒热。可单用或、解表退热,用于表证发热、少阳证往来寒热。可单用或 分别发散风寒药、其他发散风热药及清热药合用分别

37、发散风寒药、其他发散风热药及清热药合用 2、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证,常与其他疏肝理气药合用、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证,常与其他疏肝理气药合用 3、升阳举陷,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出、胃下垂、升阳举陷,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出、胃下垂 等脏器下垂证。等脏器下垂证。(举陷作用不明显,常需与补气作用强(举陷作用不明显,常需与补气作用强 的药物配伍,才能共同发挥升阳举陷的作用)的药物配伍,才能共同发挥升阳举陷的作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 疏肝理气宜醋制,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

38、疏肝理气宜醋制,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 稍轻稍轻注意事项:柴胡性升散,古人有注意事项:柴胡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之说,阴虚阳亢,亢, 肝风内动,阴虚火旺者忌用或慎用肝风内动,阴虚火旺者忌用或慎用化学成分:柴胡皂苷化学成分:柴胡皂苷a、c、d等等药理研究:具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菌、抗药理研究:具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菌、抗 病毒、兴奋肠平滑肌、利胆、保肝、抑制胃酸分泌、病毒、兴奋肠平滑肌、利胆、保肝、抑制胃酸分泌、 抗溃疡、抗肿瘤、抗辐射、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抗溃疡、抗肿瘤、抗辐射、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

39、第二节第二节 清热药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 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 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药 清虚热药清虚热药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清热药清热药以清泻以清泻里热里热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 的药物;药性寒凉,味苦,具有的药物;药性寒凉,味苦,具有沉降沉降的作的作 用趋向。用趋向。里热证:身热(发热不恶寒)、口渴喜冷饮、面红、里热证:身热(发热不恶寒)、口渴喜冷饮、面红、 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等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注意:注意:1、使用清热药时,应辨清里热证的虚实、病变部、使用清热药时,应辨清里热证的虚实、

40、病变部 位及病情发展的阶段,合理选择与病情相宜的位及病情发展的阶段,合理选择与病情相宜的 清热药进行治疗;清热药进行治疗;2、注意辨清寒热真假,真寒假热者,忌用清热药;、注意辨清寒热真假,真寒假热者,忌用清热药;3、清热药味苦性寒,易伤脾胃,故用量不宜太大;、清热药味苦性寒,易伤脾胃,故用量不宜太大;4、脾虚食少便溏者,慎用、脾虚食少便溏者,慎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主治气分实热证:功能清气分热,主治气分实热证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性偏苦燥清泄,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湿:性偏苦燥清泄,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湿 热泻痢、黄疸等症热泻痢、黄疸等症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

41、药: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热毒炽盛之臃肿疮: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热毒炽盛之臃肿疮 疡等证疡等证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药:主入血分,功能清血分热,主治血分实:主入血分,功能清血分热,主治血分实 热证热证清虚热药清虚热药:功能清虚热,退骨蒸,主治热邪伤阴、阴:功能清虚热,退骨蒸,主治热邪伤阴、阴 虚热虚热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一、清热泻火药一、清热泻火药定义定义以清泄以清泄气分或脏腑气分或脏腑热邪为主要作用,常用以热邪为主要作用,常用以 改善消除温热病气分证或脏腑实热证的药物。改善消除温热病气分证或脏腑实热证的药物。作用作用主治温热病邪入气分,并可清肺热、清胃热、主治温热病邪入气分,并可清肺热、清胃

42、热、 清心热、清肝热等清心热、清肝热等注意注意药性寒凉,易伤阳气,虚寒证者慎用或忌用药性寒凉,易伤阳气,虚寒证者慎用或忌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1、石膏、石膏来源及用法:为来源及用法:为含水硫酸钙含水硫酸钙纤维状结晶聚合体的矿石。生用纤维状结晶聚合体的矿石。生用 或煅用或煅用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1、清热泻火,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清热泻火,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本品为治疗温热本品为治疗温热 病

43、邪入气分高热烦渴的要药,病邪入气分高热烦渴的要药,并常与知母配伍。并常与知母配伍。 2、清肺胃热,用于肺热咳喘及胃热证、清肺胃热,用于肺热咳喘及胃热证 可与止咳平喘药、清热解毒、清胃热药配伍。可与止咳平喘药、清热解毒、清胃热药配伍。 3、收湿敛疮,用于湿疹及疮疡久不愈合等。、收湿敛疮,用于湿疹及疮疡久不愈合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1530,宜打碎先煎。宜打碎先煎。 内服生用,外用火煅研末内服生用,外用火煅研末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CaSO4

44、. 2H2O ),含量不含量不少少 于于95药理研究:解热、抗病毒等药理研究:解热、抗病毒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2、知母、知母来源及用法:百合科草本植物知母的来源及用法:百合科草本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干燥根茎。生用或盐水炙用。生用或盐水炙用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清热泻火,用于温热病气分热证。、清热泻火,用于温热病气分热证。 2、清肺养阴润燥,用于肺热咳嗽及燥咳证、清肺养阴润燥,用于肺热咳嗽及燥咳证 3、清胃热,生津止渴,用于胃热证及津伤口渴等。、清胃热,生津止渴,用于胃热证及津伤口渴等。 4、滋养肾阴,用于肾

45、阴虚证。、滋养肾阴,用于肾阴虚证。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612g。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注意事项:本品性寒质润,注意事项: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以及虚寒,故脾虚便溏以及虚寒 证不宜使用证不宜使用化学成分:根茎含多种知母皂苷、知母多糖化学成分:根茎含多种知母皂苷、知母多糖药理研究:具有抑菌、解热、抗炎、利胆、促进消化、保护心药理研究:具有抑菌、解热、抗炎、利胆、促进消化、保护心 肌、降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甲状腺素和糖肌、降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甲状腺素和糖 皮质激素及抗肿瘤等作用。皮质激素及抗肿瘤等作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二、清热燥湿药

46、二、清热燥湿药定义定义以清除湿热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改善或消除以清除湿热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改善或消除 湿热病症的药物湿热病症的药物作用作用主治湿热病症主治湿热病症,如:湿温或暑温夹湿、湿热,如:湿温或暑温夹湿、湿热 阻滞中焦脾胃、湿热阻于肝胆,湿热阻于大阻滞中焦脾胃、湿热阻于肝胆,湿热阻于大 肠、湿热阻于下注膀胱等等肠、湿热阻于下注膀胱等等注意注意本类药物性寒味苦,苦燥伤阴,寒凉伤阳,本类药物性寒味苦,苦燥伤阴,寒凉伤阳, 故脾胃虚寒及阴津亏虚者慎用故脾胃虚寒及阴津亏虚者慎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1、黄芩、黄芩来源及用法:唇形科草本植物黄芩的来源及用法:唇形科草本植物黄芩

47、的干燥根干燥根。生用酒炒或炒碳用。生用酒炒或炒碳用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肺、胃、胆经。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肺、胃、胆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清热燥湿,用于暑湿、湿温、痞满、黄疸、泻痢、淋证、清热燥湿,用于暑湿、湿温、痞满、黄疸、泻痢、淋证 及湿疹等湿热病症。及湿疹等湿热病症。 2、清热泻火,用于肺热咳嗽、少阳证往来寒热。、清热泻火,用于肺热咳嗽、少阳证往来寒热。 3、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痈、咽喉肿痛。、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痈、咽喉肿痛。 4、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 5、清热安胎,用于胎热不安。、清热安胎,用于胎热不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

48、方剂部分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310g,安胎宜炒用,清热多生用,清上安胎宜炒用,清热多生用,清上 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注意事项: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注意事项: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化学成分:本品含黄芩苷元、黄芩苷、汉黄芩素等化学成分:本品含黄芩苷元、黄芩苷、汉黄芩素等药理研究:具有抑菌、抗病毒、解毒、抗炎、抗过敏、缓解药理研究:具有抑菌、抗病毒、解毒、抗炎、抗过敏、缓解 支气管痉挛、解热、降血脂、降压、利尿等支气管痉挛、解热、降血脂、降压、利尿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三、清热解毒药三、清热解毒药定义定义以清热解毒为主要作

49、用,常用以改善或消以清热解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改善或消 除热毒病症的药物。除热毒病症的药物。热毒证多见于外科疮热毒证多见于外科疮 疡、温热病以及其他火热炽盛者疡、温热病以及其他火热炽盛者作用作用适宜于痈肿疔毒、痄腮、温热病发斑、热适宜于痈肿疔毒、痄腮、温热病发斑、热 毒下痢、咽喉肿痛等病例,也常用于虫蛇毒下痢、咽喉肿痛等病例,也常用于虫蛇 咬伤及癌肿等表现出热(火)毒证候者。咬伤及癌肿等表现出热(火)毒证候者。注意注意本类药物性味苦寒,本类药物性味苦寒,中病即止中病即止,不宜久服,不宜久服, 以免损伤脾胃。以免损伤脾胃。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1、金银花、金银花来源及用法

50、:忍冬科木质藤本植物忍冬、红腺忍冬的来源及用法:忍冬科木质藤本植物忍冬、红腺忍冬的干燥花蕾干燥花蕾。 生用、炒用或制成露剂用。生用、炒用或制成露剂用。性味归经:甘、微苦、辛,寒。归肺、心、胃经。性味归经:甘、微苦、辛,寒。归肺、心、胃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1、用于内痈、外痈、痄腮等痈肿疔疮、用于内痈、外痈、痄腮等痈肿疔疮 本品清热解毒力强,广泛用于各种热毒病症;本品清热解毒力强,广泛用于各种热毒病症;常于消散常于消散 臃肿,是治疗一切臃肿,是治疗一切阳性疮痈的要药阳性疮痈的要药。 2、用于温病初起卫分证。、用于温病初起卫分证。 本品甘寒,芳香疏散透热

51、达表,与薄荷、连翘等同用,本品甘寒,芳香疏散透热达表,与薄荷、连翘等同用, 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配伍以生地、黄连等可治热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配伍以生地、黄连等可治热 入营血入营血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 3、热毒血痢、热毒血痢 可单用或与其他配伍。可单用或与其他配伍。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 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化学成分:挥发油、黄酮、皂苷及鞣质等,分离出的绿原酸化学成

52、分:挥发油、黄酮、皂苷及鞣质等,分离出的绿原酸 和异绿原酸是本品的抗菌主要成分。和异绿原酸是本品的抗菌主要成分。药理研究:具有广谱抗菌、解毒、抗炎、解热、增强免疫、药理研究:具有广谱抗菌、解毒、抗炎、解热、增强免疫、 降酯、降低胆固醇、保肝、兴奋中枢、利尿、抗降酯、降低胆固醇、保肝、兴奋中枢、利尿、抗 早孕等作用。早孕等作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2、连翘、连翘来源及用法:木犀科灌木植物连翘的各种来源及用法:木犀科灌木植物连翘的各种果实果实。生用。生用性味归经:苦、微辛,寒。归肺、心、胃经。性味归经:苦、微辛,寒。归肺、心、胃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清热解毒,用于痈疮、瘰疬、痰核、

53、温热病热入营血、清热解毒,用于痈疮、瘰疬、痰核、温热病热入营血 证,为证,为“疮家圣药疮家圣药” 2、疏散风热,用于温病初起卫分证。、疏散风热,用于温病初起卫分证。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615g。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痈脓清者慎用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痈脓清者慎用化学成分:本品含三萜皂苷,果皮含甾醇、连翘酚。生物碱等化学成分:本品含三萜皂苷,果皮含甾醇、连翘酚。生物碱等药理研究:具有广谱抗菌、抗炎、抗病毒、解热、强心、利尿、药理研究:具有广谱抗菌、抗炎、抗病毒、解热、强心、利尿、 降血压、保肝、利胆、镇吐、止血等作用降血压、保肝、利胆、镇吐、止血等作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

54、部分四、清热凉血药四、清热凉血药定义定义以清热凉血为主要作用,常用于改善或消除以清热凉血为主要作用,常用于改善或消除 营血分热证的药物,简称凉血药营血分热证的药物,简称凉血药作用作用主要用于营分、血分等实热证,如温热病热主要用于营分、血分等实热证,如温热病热 入营分,证见身热夜盛、烦躁不眠、甚至神入营分,证见身热夜盛、烦躁不眠、甚至神 昏谵语、斑疹、吐血、咳血、便血、尿血、昏谵语、斑疹、吐血、咳血、便血、尿血、 舌质深绛、脉细数等;也可用于其他疾病引舌质深绛、脉细数等;也可用于其他疾病引 起的出血证。起的出血证。注意注意本类部分药物本类部分药物滋腻滋腻,故湿盛便溏者慎用;兼,故湿盛便溏者慎用;

55、兼 能活血化瘀的药物,孕妇慎用或忌用。能活血化瘀的药物,孕妇慎用或忌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生地黄生地黄来源及用法:玄参科草本植物地黄的来源及用法:玄参科草本植物地黄的各种块根各种块根。生用。生用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肺、胃经。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肺、胃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营血分证及阴虚内热。、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营血分证及阴虚内热。 2、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以及温热病出血发斑、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以及温热病出血发斑 3、养阴生津,用于消渴病以及津伤便秘等。、养阴生津,用于消渴病以及津伤便秘等。本品即能清热凉血,又可养阴

56、生津,为本品即能清热凉血,又可养阴生津,为凉血生津的要药凉血生津的要药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 汁入药汁入药注意事项: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注意事项: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化学成分:本品含梓醇、二氢梓醇等多种成分,并含有化学成分:本品含梓醇、二氢梓醇等多种成分,并含有 20多种微量元素;鲜品含多种微量元素;鲜品含20多种氨基酸,其多种氨基酸,其 中精氨酸干品含中精氨酸干品含15 种氨基酸含量最高;干品种氨基酸含量最高;干品 种含种含15种,其中丙氨酸含量最高。种,其中丙氨酸含量最高。药理

57、研究:降血糖、强心、利尿、增强免疫、降血压、药理研究:降血糖、强心、利尿、增强免疫、降血压、 抗辐射等抗辐射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五、清虚热药五、清虚热药定义定义以清虚热为主要作用,用以改善或消除虚热以清虚热为主要作用,用以改善或消除虚热 证的药物,也叫证的药物,也叫退虚热药退虚热药作用作用主要用于主要用于阴虚内热证阴虚内热证,多由肝肾阴虚,虚热,多由肝肾阴虚,虚热 内生,或温病后期,余热未尽而津液伤耗所内生,或温病后期,余热未尽而津液伤耗所 致。(虚热表现致。(虚热表现 P153)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青蒿青蒿来源及用法: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来源及用法:为菊科植

58、物黄花蒿的地上部分地上部分。生用或用鲜品。生用或用鲜品。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肾经。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肾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退虚热,用于阴虚内热证、退虚热,用于阴虚内热证 2、解暑热,用于暑热证(中暑)、解暑热,用于暑热证(中暑) 常与金银花等清暑热药物配伍常与金银花等清暑热药物配伍 3、截疟,用于疟疾、截疟,用于疟疾 单用大剂量或配伍其他药物治疗各种疟疾单用大剂量或配伍其他药物治疗各种疟疾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612g,治疗疟疾,治疗疟疾,3040g。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不宜久煎不宜久煎,脾虚腹泻者不宜使用,脾虚腹泻

59、者不宜使用化学成分:主要含倍半萜类、黄酮类、香豆素及化学成分:主要含倍半萜类、黄酮类、香豆素及 挥发性成分等挥发性成分等药理研究:具有杀疟原虫、抑菌、抗病毒、退热、药理研究:具有杀疟原虫、抑菌、抗病毒、退热、 降血压、调节免疫、抗心律失常、抗降血压、调节免疫、抗心律失常、抗 辐射等作用。辐射等作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三节第三节 泻下药泻下药涵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涵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 性味无共性,主归性味无共性,主归大肠经大肠经,具有,具有沉降沉降的作用倾向的作用倾向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大便秘结不通以及胃肠积滞,实主治:各种原因

60、引起的大便秘结不通以及胃肠积滞,实 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根据里实证的兼证及根据里实证的兼证及 病人的体质,进行适当配伍,如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病人的体质,进行适当配伍,如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 后攻里,必要时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后攻里,必要时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 内陷。内陷。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分类:根据泻下药作用强弱的不同,可分为分类:根据泻下药作用强弱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攻下药、 润下药润下药和和峻下逐水药峻下逐水药。注意: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泻下药注意: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泻下药 攻下药、峻下逐水药作用竣猛攻下药、峻下

61、逐水药作用竣猛,妊娠期、哺,妊娠期、哺 乳期、月经过多的妇女忌用;老人、小儿体乳期、月经过多的妇女忌用;老人、小儿体 虚者慎用;虚者慎用;峻下逐水药多具有毒性峻下逐水药多具有毒性,注意用,注意用 量;使用炮制品;注意用法及配伍禁忌量;使用炮制品;注意用法及配伍禁忌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一、攻下药一、攻下药涵义:以泻下通便,涵义:以泻下通便,攻下攻下积滞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改善积滞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改善 或消除便秘证以及胃肠里实积滞诸证的药物或消除便秘证以及胃肠里实积滞诸证的药物主治:均有泻下攻积作用,主治大便秘结不通等各种胃主治:均有泻下攻积作用,主治大便秘结不通等各种胃 肠积滞证,均以肠

62、积滞证,均以胀、满、痛、不通胀、满、痛、不通为特点;本类为特点;本类 药物兼有清热泻火功效,还可兼治脏腑实热证等,药物兼有清热泻火功效,还可兼治脏腑实热证等, 无论有无便秘均可应用。无论有无便秘均可应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大黄大黄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来源及用法:蓼科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来源及用法:蓼科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 的的干燥根及根茎干燥根及根茎。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性味归经:苦,寒。归大肠、脾、胃、心、肝经性味归经:苦,寒。归大肠、脾、胃、心、肝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泻下攻积,用于便秘及其他胃肠积滞证

63、。本品性寒味、泻下攻积,用于便秘及其他胃肠积滞证。本品性寒味 苦既能通泻大肠,又清泄热邪,为治便秘等胃肠积滞苦既能通泻大肠,又清泄热邪,为治便秘等胃肠积滞 证的要药。证的要药。泻下攻积力强泻下攻积力强。 2、泻火解毒,用于脏腑火热上炎证及热毒疮痈、烧烫伤、泻火解毒,用于脏腑火热上炎证及热毒疮痈、烧烫伤 等等 3、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本品能凉血分热以止血,、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本品能凉血分热以止血, 又泻脏腑实火,治疗火热迫血妄行引起的各部位出血又泻脏腑实火,治疗火热迫血妄行引起的各部位出血 证。证。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 4、活血化瘀,用于内、妇、外科瘀血诸证。、活血化瘀,用

64、于内、妇、外科瘀血诸证。 5、清利湿热,用于湿热黄疸、淋证等。治疗湿热黄疸,身目、清利湿热,用于湿热黄疸、淋证等。治疗湿热黄疸,身目 发黄,常与栀子等其他清热利湿退黄药物同用;治疗湿热发黄,常与栀子等其他清热利湿退黄药物同用;治疗湿热 淋证,常与清热、利水渗湿药物同用。淋证,常与清热、利水渗湿药物同用。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330g,外用适量。,外用适量。泻下攻积泻下攻积宜生用,若入汤宜生用,若入汤 剂宜剂宜后下,或开水泡服后下,或开水泡服;久煎泻下力减弱。;久煎泻下力减弱。活血化瘀活血化瘀, 宜用酒炙大黄或酒蒸大黄;宜用酒炙大黄或酒蒸大黄;止血止血,宜炒炭用,宜炒炭用注意事项:本品

65、为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宜妄注意事项: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宜妄 用;本品苦寒,易伤正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用;本品苦寒,易伤正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 降,且善活血祛淤,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降,且善活血祛淤,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 忌用。忌用。化学成分:主要为蒽醌衍生物,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醌苷化学成分:主要为蒽醌衍生物,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醌苷药理研究:药理研究:P157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二、润下药二、润下药涵义:以涵义:以润肠(缓泻)润肠(缓泻)通便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改善通便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改善 或消除肠燥便秘证的药物或消

66、除肠燥便秘证的药物特点:本类药物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富含油脂,味特点:本类药物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富含油脂,味 甘质润,多入脾、大肠经,能润滑大肠,促使甘质润,多入脾、大肠经,能润滑大肠,促使 排便而不致峻泻。适用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排便而不致峻泻。适用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 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燥津枯肠燥津枯便秘。便秘。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火麻仁火麻仁来源及用法:桑科草本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来源及用法:桑科草本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果实果实,打碎生用打碎生用性味归经:甘、平,归脾、大肠经性味归经:甘、平,归脾、大肠经功效与应用:润肠通便,用于肠

67、燥便秘证。兼有滋养补虚作用。功效与应用: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证。兼有滋养补虚作用。 单用有效,也可与养阴、补虚药同用单用有效,也可与养阴、补虚药同用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1015g,打碎入煎,打碎入煎注意事项:注意事项:食入过量,可引起中毒食入过量,可引起中毒。化学成分:主要含脂肪油约化学成分:主要含脂肪油约30。药理研究:具有排便、降血压、降胆固醇等作用药理研究:具有排便、降血压、降胆固醇等作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三、峻下逐水药三、峻下逐水药涵义:涵义:泻下作用竣猛,以泻下作用竣猛,以攻逐水饮攻逐水饮为主要作用,常用以为主要作用,常用以 改善或消除水饮内停实证的药物,简称

68、峻下药。改善或消除水饮内停实证的药物,简称峻下药。特点:特点:本类药物大多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有毒苦寒有毒,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 起剧烈水样腹泻,故适于全身水肿等胀满实证;起剧烈水样腹泻,故适于全身水肿等胀满实证; 少量轻用,即可引起缓泻,又可治疗便秘少量轻用,即可引起缓泻,又可治疗便秘注意:注意:本类药物攻伐力强,副作用大,易伤正气,临床本类药物攻伐力强,副作用大,易伤正气,临床 应用当应用当“中病即止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不可久服,使用时常配伍以补使用时常配伍以补 益药以保护正气。益药以保护正气。体虚者慎用,孕妇忌用。还要体虚者慎用,孕妇忌用。还要 注意本类药物的炮制、剂量、

69、用法及禁忌等,以注意本类药物的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等,以 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牵牛子牵牛子来源及用法: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来源及用法: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 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大肠、肺、肾经。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大肠、肺、肾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峻下逐水消肿,用于水肿、腹水、胸水咳喘等胀满实证。、峻下逐水消肿,用于水肿、腹水、胸水咳喘等胀满实证。 本品泻下逐水之力较强,并能通利小便,使水饮从二便本品泻下逐水之力较

70、强,并能通利小便,使水饮从二便 排出排出。 2、泻下攻积,用于便秘及其他胃肠积滞证。、泻下攻积,用于便秘及其他胃肠积滞证。 本品本品小剂量小剂量使用可使用可泻下通便,泻下通便,适宜于热结肠道所致大便适宜于热结肠道所致大便 秘结。秘结。 3、驱虫,其泻下通便作用以排除虫体。治蛔虫、绦虫及虫、驱虫,其泻下通便作用以排除虫体。治蛔虫、绦虫及虫 积腹痛者,常与其他驱虫药如槟榔、使君子等合用。积腹痛者,常与其他驱虫药如槟榔、使君子等合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入丸散服,每次1.53g。 炒用药性减缓炒用药性减缓注意事项:虚证、孕妇忌用,不宜与

71、巴豆、巴豆霜注意事项:虚证、孕妇忌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 同用同用化学成分:含牵牛子苷、牵牛子酸甲等化学成分:含牵牛子苷、牵牛子酸甲等药理研究:具有较强泻下作用,并能利尿、驱虫、抗药理研究:具有较强泻下作用,并能利尿、驱虫、抗 癫痫癫痫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四节第四节 祛风湿药祛风湿药涵义:涵义:凡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症凡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症 的药物。的药物。祛风湿,是指祛除留滞于经络、肌肉、祛风湿,是指祛除留滞于经络、肌肉、 骨节的风湿邪气,以消除痹症疼痛的治疗作用。骨节的风湿邪气,以消除痹症疼痛的治疗作用。表现:表现:肢体疼痛、关节不利、肿大,筋脉

72、拘挛等症状,肢体疼痛、关节不利、肿大,筋脉拘挛等症状, 具体可分为具体可分为风(行)痹、寒(痛)痹、湿(着)风(行)痹、寒(痛)痹、湿(着) 痹和热痹痹和热痹等,详见等,详见 P161性味归经:性味归经:药味多辛而性温,兼有清热功效的性偏寒;药味多辛而性温,兼有清热功效的性偏寒; 主归肝、肾经,具有升浮的作用趋向主归肝、肾经,具有升浮的作用趋向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特点:痹症多属慢性疾病,为服用方便,可制成酒或特点:痹症多属慢性疾病,为服用方便,可制成酒或 丸散剂,丸散剂,酒能增强祛风湿药酒能增强祛风湿药的功效;现代常用的功效;现代常用 片剂或胶囊剂;也可制成外敷剂型,直接用于片剂或胶囊

73、剂;也可制成外敷剂型,直接用于 患处。患处。注意:辛温性燥的祛风湿药,易伤阴耗血,阴血亏虚注意:辛温性燥的祛风湿药,易伤阴耗血,阴血亏虚 者慎用。者慎用。分类:据药性和功效不同,可分为:分类:据药性和功效不同,可分为:祛风寒湿药、祛祛风寒湿药、祛 风湿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风湿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一、祛风湿散寒药一、祛风湿散寒药特点:性味多为辛苦温,入肝脾肾经。辛行散祛风,特点:性味多为辛苦温,入肝脾肾经。辛行散祛风, 苦燥湿,温通祛寒。适宜于风湿痹症疼痛,遇苦燥湿,温通祛寒。适宜于风湿痹症疼痛,遇 寒加重等兼寒象者,尤以寒加重等兼寒象者,尤以止痛止痛为特点。为特点。

74、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独活独活来源及用法:伞形科草本植物重齿毛当归的来源及用法:伞形科草本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干燥根。生用。生用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肾、肺经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肾、肺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祛风湿,用于风寒湿痹症。、祛风湿,用于风寒湿痹症。 本品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功善祛风湿,止痹痛,本品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功善祛风湿,止痹痛,为痹为痹 痛主药。痛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症,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症,无论新久,均可应用 2、发散风寒,用于风寒表证。、发散风寒,用于风寒表证。 3、止痛,用于头痛、牙痛、外伤疼痛等、止痛,

75、用于头痛、牙痛、外伤疼痛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治皮肤搔痒,适量,外用治皮肤搔痒,适量注意事项:实热内盛者不宜使用注意事项:实热内盛者不宜使用化学成分:挥发油等化学成分:挥发油等药理研究:镇痛、抗利尿、降血压、降血糖、抗菌、保药理研究:镇痛、抗利尿、降血压、降血糖、抗菌、保 护心肌、抑制疟原虫等作用护心肌、抑制疟原虫等作用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二、祛风湿清热药二、祛风湿清热药特点:性味多为辛苦寒,入肝脾肾经。辛行散,苦降特点:性味多为辛苦寒,入肝脾肾经。辛行散,苦降 泄,寒清热。具有良好的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泄,寒清热。具有良好的祛风除

76、湿,通络止痛, 清热消肿之功,主要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清热消肿之功,主要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 热痛等症。热痛等症。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防己防己来源及用法:防己科木质藤本植物粉防己(汉防己)的来源及用法:防己科木质藤本植物粉防己(汉防己)的干燥根干燥根。 生用生用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肾、膀胱经。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肾、膀胱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祛风湿、止痛,应用风湿痹痛。、祛风湿、止痛,应用风湿痹痛。 对风湿痹症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对风湿痹症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 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

77、 2、利水消肿,应用水肿。、利水消肿,应用水肿。 常与其他利水消肿药同用常与其他利水消肿药同用 3、湿疹疮毒、降血压及止痛作用等、湿疹疮毒、降血压及止痛作用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4.59g。注意事项: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寒者慎用注意事项: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寒者慎用化学成分:含粉防己碱等多种生物碱化学成分:含粉防己碱等多种生物碱药理研究:具有抗炎、解热、抗菌、抗原虫、镇痛、镇静、利药理研究:具有抗炎、解热、抗菌、抗原虫、镇痛、镇静、利 尿(小剂量)、利胆、降压、抗过敏、抗癌等作用,尿(小剂量)、利胆、降压、抗过敏、抗癌等作用, 尚能松

78、弛平滑肌。尚能松弛平滑肌。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三、祛风湿强筋骨药三、祛风湿强筋骨药特点:本类药物主入肝肾经。除祛风湿外,兼有一定特点:本类药物主入肝肾经。除祛风湿外,兼有一定 的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主要用于风湿日久,的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主要用于风湿日久, 肝肾虚损,腰膝酸软,脚弱无力等。肝肾虚损,腰膝酸软,脚弱无力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 五加皮五加皮来源及用法:五加科灌木植物细柱五加的来源及用法:五加科灌木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干燥根皮。生用。生用性味归经:辛、苦、甘,温。归肝、肾经性味归经:辛、苦、甘,温。归肝、肾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祛风

79、湿,通经络,用于风湿痹症日久筋骨痿软。、祛风湿,通经络,用于风湿痹症日久筋骨痿软。 单用浸酒服,或与桑寄生等祛风湿,强筋骨类药同用单用浸酒服,或与桑寄生等祛风湿,强筋骨类药同用 2、强筋骨,用于肝肾不足,筋骨痿弱。、强筋骨,用于肝肾不足,筋骨痿弱。 宜与补肾填精之品同用宜与补肾填精之品同用 3、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利水消肿,用于水肿。 常须与补脾利水或补肾阳药物同用常须与补脾利水或补肾阳药物同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酒浸、入丸散服,或酒浸、入丸散服化学成分:本品含丁香苷、刺五加苷化学成分:本品含丁香苷、刺五加苷B1等。等。药理研究:增强学习

80、记忆、抗疲劳、抗应激、增强免疫、药理研究:增强学习记忆、抗疲劳、抗应激、增强免疫、 调节物质代谢、抑菌、抗炎、镇痛、抗心律调节物质代谢、抑菌、抗炎、镇痛、抗心律 失常等失常等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七节第七节 温里药温里药涵义:涵义: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里寒证里寒证的药的药 物,又叫祛寒药物,又叫祛寒药特点:特点:本类药物均本类药物均味辛而性温热味辛而性温热,善走脏腑而能温里祛寒,善走脏腑而能温里祛寒, 温经止痛,故可用以治疗里寒证,尤以里寒证为主。温经止痛,故可用以治疗里寒证,尤以里寒证为主。 本类药物因主要本类药物因主要归经不同归经不

81、同(分别为脾、胃、肝、肾、(分别为脾、胃、肝、肾、 心、肺经),而表现多种功效。心、肺经),而表现多种功效。P173注意:注意:本类药物多辛温燥烈,易动火伤阴耗液,故天气炎本类药物多辛温燥烈,易动火伤阴耗液,故天气炎 热时或素体火旺者当减少用量;对热证、阴虚火旺、热时或素体火旺者当减少用量;对热证、阴虚火旺、 津亏血虚者忌用;孕妇慎用;部分有毒之品应注意津亏血虚者忌用;孕妇慎用;部分有毒之品应注意 炮制、用法用量,以保证用药安全。炮制、用法用量,以保证用药安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1、附子、附子来源及用法: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来源及用法: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子根加工

82、品。加工炮制为盐附。加工炮制为盐附 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有毒。归心、肾、脾经。归心、肾、脾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 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并且能散寒为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并且能散寒为 “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常用于救治亡阳危重证,并常与。常用于救治亡阳危重证,并常与 干姜相须相杀)为用,既能增强回阳救逆之功,又抑制干姜相须相杀)为用,既能增强回阳救逆之功,又抑制 其毒性,减轻毒副反应;其毒性,减

83、轻毒副反应; 2、补火助阳,用于阳虚诸证。、补火助阳,用于阳虚诸证。 可通过配伍,广泛应用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可通过配伍,广泛应用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 3、散寒止痛,用于寒凝疼痛。、散寒止痛,用于寒凝疼痛。 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均可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均可用之,尤善治寒痹痛 剧者,常与桂枝等配伍。剧者,常与桂枝等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315g。本品有毒,应先煎。本品有毒,应先煎0.51小时,至小时,至 口尝无麻舌感为度。口尝无麻舌感为度。注意事项: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生品外用,内服须炮制,注意事项:孕妇及阴

84、虚阳亢者忌用;生品外用,内服须炮制, 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以引起中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以引起中 毒;反半夏、瓜蒌、贝母、白敛、白及。毒;反半夏、瓜蒌、贝母、白敛、白及。化学成分:含乌头碱、中乌头碱等多种生物碱化学成分:含乌头碱、中乌头碱等多种生物碱药理研究:药理研究:P174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2、肉桂、肉桂来源及用法:樟科植物肉桂的来源及用法: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干燥树皮。生用。生用性味归经: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性味归经: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补火助阳,用于阳虚证、补火助阳,用于阳虚证 本品辛甘大热,功

85、似附子温补肾、脾、心阳,为补火助本品辛甘大热,功似附子温补肾、脾、心阳,为补火助 阳要药,并常与附子相须使用。阳要药,并常与附子相须使用。 2、散寒止痛,用于寒凝疼痛证、散寒止痛,用于寒凝疼痛证 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为治寒凝诸痛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为治寒凝诸痛 之良药。之良药。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 3、温经通脉,用于寒凝血淤证、温经通脉,用于寒凝血淤证 本品能温通血脉,促进血行,消除淤滞。本品能温通血脉,促进血行,消除淤滞。 4、虚阳上浮。、虚阳上浮。 本品大热入肝肾,能温运阳气,助气血生长。本品大热入肝肾,能温运阳气,助气血生长。用法用量:煎服,用法

86、用量:煎服,14.5g,因含挥发油,宜后下或焗,因含挥发油,宜后下或焗 服;研末冲服,每次服;研末冲服,每次12g。注意事项: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注意事项: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 妇忌用。畏赤石脂。妇忌用。畏赤石脂。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桂皮油)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桂皮油)1.982.06,主要,主要 成分为桂皮醛,占成分为桂皮醛,占52.9261.20。药理研究:药理研究:P176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十八节第十八节 补虚药补虚药涵义:凡以补虚扶弱、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虚衰的病理涵义:凡以补虚扶弱、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虚衰的病理 偏向为主要作用,常用于治疗虚证的药

87、物。偏向为主要作用,常用于治疗虚证的药物。特点:多有甘味,但药性和归经互有差异。特点:多有甘味,但药性和归经互有差异。 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 1、防止不当补而误补。、防止不当补而误补。 邪实而正不虚者,误用补虚药有邪实而正不虚者,误用补虚药有“误补益疾误补益疾”之弊。之弊。 不正当的倚赖补虚药强身健体,会破机体之间的不正当的倚赖补虚药强身健体,会破机体之间的 阴阳平衡,导致新的病理变化。阴阳平衡,导致新的病理变化。 2、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 如不分气血、不别阴阳、不辨脏腑、不明寒热,如不分气血、不

88、别阴阳、不辨脏腑、不明寒热, 盲目使用补虚药,会适得其反。盲目使用补虚药,会适得其反。 3、补虚药用于扶正祛邪,要分清主次,要祛邪而不、补虚药用于扶正祛邪,要分清主次,要祛邪而不 伤正,补虚而不留邪伤正,补虚而不留邪 4、注意补而兼行,使补而不滞、注意补而兼行,使补而不滞 5、部分补虚药滋腻,影响消化,故不可过用或适当、部分补虚药滋腻,影响消化,故不可过用或适当 与健运脾胃药配伍。与健运脾胃药配伍。注意:应用补虚药,忌误补或滥补注意:应用补虚药,忌误补或滥补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一、一、 补气药补气药涵义:以补气、纠正人体脏气虚衰的病理偏向为主要涵义:以补气、纠正人体脏气虚衰的病理偏向为

89、主要 作用,常用于改善或消除气虚证的药物。作用,常用于改善或消除气虚证的药物。特点:药性以甘温或干平为主,主归脾、肺经,兼归特点:药性以甘温或干平为主,主归脾、肺经,兼归 心、肾经心、肾经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人参人参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来源及用法:五加科草本植物人参的来源及用法:五加科草本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干燥根,称,称“生晒参生晒参”;蒸;蒸 后干燥者称后干燥者称“红参红参”。切片或粉碎用。切片或粉碎用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心、肾经。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心、肾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大补元气,用于元气虚极欲脱证。、大补元气,用于元气虚极欲脱证。 适用于因大汗、

90、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 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单用或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单用或 复方。复方。 2、补肺脾益心肾之气,用于肺脾心肾气虚证、补肺脾益心肾之气,用于肺脾心肾气虚证 本品为治肺脾气虚的要药。治疗心气虚,常配伍其他本品为治肺脾气虚的要药。治疗心气虚,常配伍其他 养心安神药。养心安神药。 3、生津止渴,用于热病津伤口渴及消渴证。、生津止渴,用于热病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4、安神益智,用于心脾气虚证。、安神益智,用于心脾气虚证。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39g,挽救虚

91、脱可用挽救虚脱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宜文火另煎 分次兑服。分次兑服。注意事项:不可与藜芦同用注意事项:不可与藜芦同用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人参皂苷、挥发油、氨基酸、微量元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人参皂苷、挥发油、氨基酸、微量元 素等素等药理研究:具有抗休克、抗疲劳、提高脑力、益智、促进蛋药理研究:具有抗休克、抗疲劳、提高脑力、益智、促进蛋 白质白质DNA和和RNA的合成、促进造血功能、增强机的合成、促进造血功能、增强机 体免疫功能、调节胆固醇代谢、降低血糖、抗炎、体免疫功能、调节胆固醇代谢、降低血糖、抗炎、 抗过敏、增强性机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抗过敏、增强性机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中医药学概

92、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二、二、 补血药补血药特点:本类药物性味以甘温或干平为主。多数药物特点:本类药物性味以甘温或干平为主。多数药物 主要补心肝血,故主归心、肝经,有的兼归主要补心肝血,故主归心、肝经,有的兼归 脾经。脾经。常与补气药同用。常与补气药同用。注意:补血药多滋腻粘滞,故脾虚湿阻,气滞食少注意:补血药多滋腻粘滞,故脾虚湿阻,气滞食少 者慎用。必要时,可配伍化湿行气消食药,者慎用。必要时,可配伍化湿行气消食药, 以助运化以助运化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当归当归来源及用法:伞形科草本植物当归的来源及用法:伞形科草本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干燥根。生用或酒炒用。生用或酒炒用性味归

93、经:甘、辛,温。归肝、心、大肠经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大肠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补血,用于血虚诸证、补血,用于血虚诸证 本品甘温质润,长于补血,为补血圣药,也是妇科要药本品甘温质润,长于补血,为补血圣药,也是妇科要药 2、活血化瘀,用于妇科、内科、外科等瘀血等证。、活血化瘀,用于妇科、内科、外科等瘀血等证。 本品活血补血,兼能止痛,尤为适宜瘀血阻滞的疼痛本品活血补血,兼能止痛,尤为适宜瘀血阻滞的疼痛 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伍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伍 3、调经,用于月经不调、调经,用于月经不调 适宜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月经不调,尤为血瘀、血虚所致适宜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月经不调,尤为血瘀

94、、血虚所致 4、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尤为适宜血虚引起的肠燥便秘尤为适宜血虚引起的肠燥便秘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612g。一般生用,活血化瘀。一般生用,活血化瘀 宜炒用宜炒用注意事项: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注意事项: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化学成分:含化学成分:含蒎烯、蒎烯、 蒎烯等中性油成分蒎烯等中性油成分药理研究:药理研究:P539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三、三、 补阴药补阴药特点:本类药性味以甘寒为主,能清热者,可有苦味。特点:本类药性味以甘寒为主,能清热者,可有苦味。 其中能补肺、胃之阴者,主归肺胃经,能滋养其中能补

95、肺、胃之阴者,主归肺胃经,能滋养 肝肾之阴者,主归肝肾经,少数药能养心阴。肝肾之阴者,主归肝肾经,少数药能养心阴。 本类药均可补阴,并多兼润燥和清热之效本类药均可补阴,并多兼润燥和清热之效阴虚表现:阴虚表现: 1、阴液不足,不能滋润脏腑组织,出现皮肤、咽、阴液不足,不能滋润脏腑组织,出现皮肤、咽 喉、口鼻、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喉、口鼻、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 2、阴虚生内热,出现午后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阴虚生内热,出现午后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两颧发红等两颧发红等注意:本类药物多有一定滋腻性,脾胃虚弱,痰湿内阻,注意:本类药物多有一定滋腻性,脾胃虚弱,痰湿内阻, 腹满便溏者慎用。腹满便溏者慎

96、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北沙参北沙参来源及用法:伞形科草本植物珊瑚菜的来源及用法:伞形科草本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干燥根。生用。生用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脾经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脾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补肺阴,清肺热,用于肺阴虚证兼有热象者。、补肺阴,清肺热,用于肺阴虚证兼有热象者。 适宜于肺阴虚燥咳,痰少咳血,咽干音哑等,可与麦冬适宜于肺阴虚燥咳,痰少咳血,咽干音哑等,可与麦冬 等配伍。等配伍。 2、补胃阴,清胃热,用于胃阴虚证兼有热象者。、补胃阴,清胃热,用于胃阴虚证兼有热象者。 适宜于胃阴虚有热的口干渴多饮、胃脘隐痛、饥不欲食

97、、适宜于胃阴虚有热的口干渴多饮、胃脘隐痛、饥不欲食、 大便干结等。大便干结等。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4.59g。注意事项:不宜与藜芦同用注意事项:不宜与藜芦同用化学成分:主要含淀粉、生物碱、多糖等化学成分:主要含淀粉、生物碱、多糖等药理研究:强心、解热、袪痰、抑菌、抑制免疫、调节免疫平衡药理研究:强心、解热、袪痰、抑菌、抑制免疫、调节免疫平衡 等作用。等作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四、四、 补阳药补阳药特点:本类药物味多甘、辛、咸,性多温热,主入肾特点:本类药物味多甘、辛、咸,性多温热,主入肾 经。经。咸以补肾,辛甘化阳,能补助一身之元阳,咸以补肾,辛甘化阳,能补助一身之元阳,

98、 肾阳之虚得补,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肾阳之虚得补,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 或改善全身阳虚诸证。或改善全身阳虚诸证。注意:本类药物性多温燥,易助火伤阴,故阴虚火旺注意:本类药物性多温燥,易助火伤阴,故阴虚火旺 者不宜使用。者不宜使用。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鹿茸鹿茸来源及用法:鹿科动物梅花鹿的来源及用法:鹿科动物梅花鹿的雄鹿头上未角化密生茸毛的幼雄鹿头上未角化密生茸毛的幼 角角。横切成片,或劈成块,研细粉用。横切成片,或劈成块,研细粉用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肝经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肝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用于肾阳虚诸

99、证、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用于肾阳虚诸证 本品甘温补阳,甘咸滋肾,禀纯阳之性,具生发之气,本品甘温补阳,甘咸滋肾,禀纯阳之性,具生发之气, 故能壮肾阳,益精血。故能壮肾阳,益精血。 2、补血,用于血虚证。、补血,用于血虚证。 适宜于血虚兼见肾阳不足证者。单用或与其他补血药适宜于血虚兼见肾阳不足证者。单用或与其他补血药 同用。同用。 3、托毒生肌,用于正虚疮疡久溃不敛证、托毒生肌,用于正虚疮疡久溃不敛证 本品补阳气、益精血而达到温补内托的目的。本品补阳气、益精血而达到温补内托的目的。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用法用量:用法用量:1日日12g,研末分,研末分3次冲服;或入丸、散剂次冲服;或入丸

100、、散剂注意事项: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骤用大量注意事项: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骤用大量 或过量服用,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或过量服用,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 血。凡发热者均当忌服血。凡发热者均当忌服化学成分:脂溶性成分有雌二醇、胆固醇等,还有氨基酸、糖化学成分:脂溶性成分有雌二醇、胆固醇等,还有氨基酸、糖 类、无机矿物质等类、无机矿物质等药理研究:具有性激素样作用,并能促进子宫发育、强壮、抗药理研究:具有性激素样作用,并能促进子宫发育、强壮、抗 疲劳、改善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等疲劳、改善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

101、药方剂部分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涵义:凡以活血化瘀为主要作用,常用于治疗瘀血涵义:凡以活血化瘀为主要作用,常用于治疗瘀血 证的药物。活血化瘀指药物能促进血行,改证的药物。活血化瘀指药物能促进血行,改 善和消除瘀血病症的治疗作用。善和消除瘀血病症的治疗作用。药力缓和的药力缓和的 又称为和血或和营;活血作用强的,可称为又称为和血或和营;活血作用强的,可称为 破血、破瘀或逐瘀。破血、破瘀或逐瘀。特点:性味多辛、苦、温,部分动物类药物有咸味,特点:性味多辛、苦、温,部分动物类药物有咸味, 主入心、肝二经。常与行气药同用。主入心、肝二经。常与行气药同用。注意:本类药大多辛散,易耗血动血,

102、对月经过多注意:本类药大多辛散,易耗血动血,对月经过多 及其他出血证及其他出血证 、血虚经毕者慎用,孕妇尤当、血虚经毕者慎用,孕妇尤当 慎用或忌用慎用或忌用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1、川芎、川芎来源及用法: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来源及用法: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各种根茎各种根茎;生用或酒炒用;生用或酒炒用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肝经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肝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活血行气,用于瘀血诸证。、活血行气,用于瘀血诸证。 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其活血化瘀,并能行气开郁,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其活血化瘀,并能行气开郁, 为为“血中气药血中气药” 2、祛风止痛,用于

103、头痛、风湿痹痛。、祛风止痛,用于头痛、风湿痹痛。 本品辛温升散,能本品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上行头目”,为治头痛要药。,为治头痛要药。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39g。酒炒可增强温行活血作用,适于寒。酒炒可增强温行活血作用,适于寒 凝血瘀者凝血瘀者注意事项:本品温燥升散,对肝阳上亢、阴虚火旺,多汗、热注意事项:本品温燥升散,对肝阳上亢、阴虚火旺,多汗、热 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孕妇均当慎用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孕妇均当慎用化学成分:含生物碱(如川芎嗪),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含生物碱(如川芎嗪),挥发油等药理研究:见药理研究:见P188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2、延胡索、延胡索来源及用法:罂粟科

104、植物延胡索的来源及用法: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干燥块茎。生用或醋制用。生用或醋制用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心经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心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气血淤滞诸痛证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气血淤滞诸痛证 能行气中血滞,血中气滞,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能行气中血滞,血中气滞,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39g,研末服,研末服,1.53g。多醋制后用,。多醋制后用, 可增强止痛作用可增强止痛作用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化学成分:含生物碱化学成分:含生物碱20余种余种药理研究:镇痛、镇静、催眠、增加冠脉血流、降血压、

105、解药理研究:镇痛、镇静、催眠、增加冠脉血流、降血压、解 痉、抗溃疡等痉、抗溃疡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十节第十节 止血药止血药涵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常用于治疗涵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常用于治疗 各种出血证的药物。各种出血证的药物。特点:止血药均入血分,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特点:止血药均入血分,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 故本类药物以归心、肝、脾经为主,尤以归心、故本类药物以归心、肝、脾经为主,尤以归心、 肝二经者为多。因有止血作用,药味均可标以肝二经者为多。因有止血作用,药味均可标以 酸涩。性有寒、温、散、敛之异。酸涩。性有寒、温、散、敛之异。分类:收敛

106、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和温经止血药分类:收敛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和温经止血药注意:止血不留淤,收敛止血药和凉血止血药对出血注意:止血不留淤,收敛止血药和凉血止血药对出血 兼有淤血者不宜单独使用,可适当配伍活血药兼有淤血者不宜单独使用,可适当配伍活血药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三七三七来源及用法: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来源及用法: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干燥根。生用。生用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化瘀止血,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化瘀止血,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证。 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对出血兼有淤滞者

107、尤为适宜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对出血兼有淤滞者尤为适宜 2、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淤滞疼痛。为伤科要药。、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淤滞疼痛。为伤科要药。 3、补虚强壮作用,可与母鸡或猪肉炖服,民间治虚损劳伤、补虚强壮作用,可与母鸡或猪肉炖服,民间治虚损劳伤用法用量:多研末吞服,每次用法用量:多研末吞服,每次13g;煎服,;煎服,39g;外用适量,;外用适量, 研末外掺或调敷研末外掺或调敷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注意事项:孕妇慎用药理研究:药理研究:P186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收敛止血药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血余炭:白及、仙鹤草、血余炭凉血止血药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槐花、地榆:小蓟

108、、大蓟、槐花、地榆化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降香:三七、茜草、蒲黄、降香温经止血药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艾叶、炮姜、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八节第八节 理气药理气药涵义:凡以疏畅气机为主要作用,常用于治疗气滞或涵义:凡以疏畅气机为主要作用,常用于治疗气滞或 气逆证的药物,也叫行气药;行气作用强的又气逆证的药物,也叫行气药;行气作用强的又 称破气药。称破气药。特点:性味多辛苦温而芳香,其味辛能行,味苦能泄,特点:性味多辛苦温而芳香,其味辛能行,味苦能泄, 芳香能走串;归脾、胃、肝、肺经,以其性能芳香能走串;归脾、胃、肝、肺经,以其性能 不同,而分别具有理气健脾、疏肝解郁、

109、理气不同,而分别具有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 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功效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功效注意:本类药物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作用竣猛的注意:本类药物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作用竣猛的 破气药更易耗气,气阴不足者和孕妇应慎用。破气药更易耗气,气阴不足者和孕妇应慎用。 行气药含芳香挥发性成分,故入汤剂不宜久煎行气药含芳香挥发性成分,故入汤剂不宜久煎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药物代表药物之陈皮陈皮来源及用法: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来源及用法: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干燥成熟果皮,分为,分为 “陈皮陈皮”和和“广陈皮广陈皮”生用。生用。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

110、、肺经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功效与应用:功效与应用: 1、理气调中,用于脾胃气滞证。、理气调中,用于脾胃气滞证。 本品心行温通,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因其苦温本品心行温通,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因其苦温 而燥,故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而燥,故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 2、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寒痰咳嗽。为治湿痰要药。、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寒痰咳嗽。为治湿痰要药。 3、呕吐、呃逆、呕吐、呃逆 陈皮辛香而行,善疏理气机、调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陈皮辛香而行,善疏理气机、调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用法用量:煎服,用法用量:煎服,39g化学成分:含橙皮苷、新橙皮苷等,化学成分:含橙皮苷、新橙皮

111、苷等, 陈皮挥发油含量为陈皮挥发油含量为1.52.0,广陈皮为,广陈皮为1.23.2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中医药学概论中医药学概论之之方剂学基本知识方剂学基本知识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方剂学基础理论方剂学基础理论方剂涵义: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辨证立法为方剂涵义: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辨证立法为 依据,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选择相依据,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选择相 宜的药物,酌定用量、用法,按照配宜的药物,酌定用量、用法,按照配 伍原则,组合在一起的处方。伍原则,组合在一起的处方。组方目的:增效、减毒组方目的:增效、减毒代表著作:汉代表著作:汉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

112、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 唐唐 孙思邈千金要方孙思邈千金要方 宋宋 太医院圣济总录太医院圣济总录 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一节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方剂与治法一、一、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与治法的关系:P247 方剂从属于治法,治法是制方的理论依据方剂从属于治法,治法是制方的理论依据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防止:有药无方防止:有药无方 方剂的功效与制法相同,治法与病症相符方剂的功效与制法相同,治法与病症相符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二、常用治法二、常用治法1、汗法、汗法2、吐法、吐法3、下法、下法4、和法、和法5、温法、温法6

113、、清法、清法7、消法、消法8、补法、补法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1、汗法:又叫、汗法:又叫解表法解表法,是通过发汗、宣肺,以祛散,是通过发汗、宣肺,以祛散 外感六淫表邪,从而改善或消除表证的一外感六淫表邪,从而改善或消除表证的一 种治疗方法。种治疗方法。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非以大汗出为目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非以大汗出为目的) 分类:发散风寒法、发散风热法分类:发散风寒法、发散风热法2、吐法:通过诱发呕吐,以消除停滞于咽喉、胸膈、吐法:通过诱发呕吐,以消除停滞于咽喉、胸膈、 胃中的痰涎以及胃中的宿食、毒物的一种胃中的痰涎以及胃中的宿食、毒物的一种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临床少用临床少用中

114、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3、下法:是通过泻下通便、泻下水饮,以消除胃肠、下法:是通过泻下通便、泻下水饮,以消除胃肠 积滞诸证的一种治疗方法积滞诸证的一种治疗方法 其下者,因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下者,因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分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等分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等4、和法:通过缓解寒热往来,调和脏腑功能,以纠、和法:通过缓解寒热往来,调和脏腑功能,以纠 正寒热不调、脏腑功能偏盛偏衰的病理偏正寒热不调、脏腑功能偏盛偏衰的病理偏 向,从而改善或消除少阳病症的一种治疗向,从而改善或消除少阳病症的一种治疗 方法,又称和解少阳法。方法,又称和解少阳法。

115、和营卫、和胃气、消息和解其外和营卫、和胃气、消息和解其外 还包括:调和胆胃、调和肝胃、调和肠胃、表里还包括:调和胆胃、调和肝胃、调和肠胃、表里 双解等双解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5、温法:通过温里祛寒,以改善或消除里寒证的一种、温法:通过温里祛寒,以改善或消除里寒证的一种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寒者热之寒者热之 分类:温中散寒、温肾助阳、暖肝散寒、温经散寒、分类:温中散寒、温肾助阳、暖肝散寒、温经散寒、 回阳救逆等治法。回阳救逆等治法。6、清法:通过清泄里热,以改善或消除里热证的一种、清法:通过清泄里热,以改善或消除里热证的一种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

116、 分类:清气分热、清脏腑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分类:清气分热、清脏腑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 清热解毒等治法。清热解毒等治法。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7、消法:通过消积滞、散郁结、化瘀滞、利水湿等,、消法:通过消积滞、散郁结、化瘀滞、利水湿等, 用以改善或消除食积、气滞、瘀血、痰凝、用以改善或消除食积、气滞、瘀血、痰凝、 水停等病症的一种治疗方法。水停等病症的一种治疗方法。 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坚者削之,结者散之 消法主要针对以瘀、滞、凝、肿为病理特征,以消法主要针对以瘀、滞、凝、肿为病理特征,以 邪气停滞或积滞为主要病机进行改善的一种综合邪气停滞或积滞为主要病机进行改善的一种综合 性治法

117、。性治法。8、补法:同、补法:同“补虚法补虚法” 虚则补之,损则益之虚则补之,损则益之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二节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方剂的组成组方目的:组方目的:P249 1、增效(包括扩大适应证)、增效(包括扩大适应证) 2、减毒、减毒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一、一、 组方原则:组方原则:君、臣、佐、使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君、臣、佐、使”指药物在方中的地位或作用(七情指药物在方中的地位或作用(七情 指配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指配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1、君药:、君药:指针对主病或主证发挥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指针对主病或主证发挥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118、,又称 “主药主药”2、臣药:、臣药:指辅助君药增强疗效,并可照顾兼证或兼有疾病发指辅助君药增强疗效,并可照顾兼证或兼有疾病发 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辅药辅药”3、佐药:、佐药:指协助君药、臣药以增强疗效,或治疗兼有症状指协助君药、臣药以增强疗效,或治疗兼有症状;降降 低或消除君臣药的毒性、烈性的药物低或消除君臣药的毒性、烈性的药物4、使药:、使药:指能缓和药性,协调诸药,调和药味的药物指能缓和药性,协调诸药,调和药味的药物注意注意:药效、用量的区别:药效、用量的区别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 举例:麻黄汤举例:麻黄汤麻黄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辛温,发汗解表、宣

119、肺平喘风寒表实证风寒表实证君药君药桂枝桂枝辛甘温,发汗解表以助麻黄辛甘温,发汗解表以助麻黄风寒表实证风寒表实证臣药臣药杏仁杏仁苦温,止咳平喘,宣肺气助麻黄苦温,止咳平喘,宣肺气助麻黄照顾咳喘兼证照顾咳喘兼证佐药佐药甘草甘草甘温,袪痰止咳平喘,并调和药性以防麻、桂发汗太过甘温,袪痰止咳平喘,并调和药性以防麻、桂发汗太过 使药使药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常用方剂常用方剂第一节第一节 解表方解表方第二节第二节 和解方和解方第三节第三节 清热方清热方第四节第四节 泻下方泻下方第六节第六节 温里方温里方第十四节第十四节 补虚方补虚方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一节第一节 解表方解

120、表方适应症:表证、温病初起卫分证以及麻疹、咳喘、风适应症:表证、温病初起卫分证以及麻疹、咳喘、风 湿痹症、水肿、疟疾、疮疡等初期兼见表证湿痹症、水肿、疟疾、疮疡等初期兼见表证分类:发散风寒方、发散风热方和扶正解表方分类:发散风寒方、发散风热方和扶正解表方代表方剂:代表方剂: 发散风寒方(辛温解表方)发散风寒方(辛温解表方)麻黄汤麻黄汤、桂枝汤桂枝汤等等 发散风热方(辛凉解表方)发散风热方(辛凉解表方)银翘散银翘散、桑菊饮桑菊饮等等 扶正解表方扶正解表方败毒散败毒散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注意注意: 1、辨清表证有无,无表证者,或疮疡溃破、虚证水、辨清表证有无,无表证者,或疮疡溃破、虚证水

121、肿、吐泻失水以及出血证等患者,不宜使用肿、吐泻失水以及出血证等患者,不宜使用 2、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 3、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方,应令微汗为度,以免、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方,应令微汗为度,以免 耗气伤阴耗气伤阴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方剂代表方剂之1、麻黄汤、麻黄汤组成:麻黄组成:麻黄 9g 桂枝桂枝 6g 杏仁杏仁(去皮去皮) 6g 炙甘草炙甘草 3g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风寒表实证无汗而喘者。主治:风寒表实证无汗而喘者。 表现: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表现: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 浮紧

122、浮紧方解:君药方解:君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臣药臣药桂枝(发汗解表,增强主药的发汗功效;温经桂枝(发汗解表,增强主药的发汗功效;温经 通脉止痛,可缓解头身疼痛)通脉止痛,可缓解头身疼痛) 佐药佐药杏仁(宣肺、止咳、平喘,可增强麻黄止咳平杏仁(宣肺、止咳、平喘,可增强麻黄止咳平 喘功效)喘功效) 使药使药甘草(增强麻黄、杏仁的止咳作用,又可缓和甘草(增强麻黄、杏仁的止咳作用,又可缓和 麻黄、桂枝的峻烈之性,以防止二药发汗太过麻黄、桂枝的峻烈之性,以防止二药发汗太过 而伤正,并调和诸药)而伤正,并调和诸药)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用法:水煎服,麻黄先煎,去上沫

123、,再与余药共煎。用法:水煎服,麻黄先煎,去上沫,再与余药共煎。现代应用:用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及支现代应用:用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及支 气管哮喘、肺炎属风寒表实证者。还可用于冠心病、气管哮喘、肺炎属风寒表实证者。还可用于冠心病、 顽固性呃逆、坐骨神经痛、颜面神经麻痹、遗尿及顽固性呃逆、坐骨神经痛、颜面神经麻痹、遗尿及 老年性便秘、荨麻疹等。老年性便秘、荨麻疹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2、桂枝汤、桂枝汤组成:桂枝组成:桂枝 9g 芍药芍药 9g 炙甘草炙甘草6g 生姜生姜 3g 大枣大枣3枚枚功效:发散风寒,调和营卫功效:发散风寒,调和营卫主治:风寒表虚

124、证有汗者。主治:风寒表虚证有汗者。 表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表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 脉浮紧或浮弱等脉浮紧或浮弱等方解:君药方解:君药桂枝(发散在表的风寒之邪)桂枝(发散在表的风寒之邪) 臣药臣药白芍(敛阴和营以止汗,并防止桂枝发散白芍(敛阴和营以止汗,并防止桂枝发散 过猛;其养阴血,又能资助汗源)过猛;其养阴血,又能资助汗源) 佐药佐药 生姜(发汗助桂枝散风寒,温中止呕以治生姜(发汗助桂枝散风寒,温中止呕以治 干呕兼证)干呕兼证) 大枣(补气养血以助芍药)大枣(补气养血以助芍药) 使药使药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中医药学

125、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用法:水煎服,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以及酒类饮用法:水煎服,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以及酒类饮 食物食物现代应用:临床用于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窦性现代应用:临床用于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窦性 心动过缓、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心动过缓、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 痛经、肠道激惹综合征等痛经、肠道激惹综合征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二节第二节 和解方和解方涵义:凡能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表里双解涵义:凡能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表里双解 等作用,以治疗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作用,以治疗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 表里同病等病症的方剂。表里同病等

126、病症的方剂。分类: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和表里双解四类分类: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和表里双解四类注意:少阳证禁用注意:少阳证禁用“汗、下、吐汗、下、吐”三法三法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1、和解少阳方、和解少阳方 特点特点:由柴胡或青蒿与黄芩相配为主,佐以益气扶:由柴胡或青蒿与黄芩相配为主,佐以益气扶 正、降逆止呕或行气、利湿之品组成。正、降逆止呕或行气、利湿之品组成。 表现表现:P261 代表方剂代表方剂: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等: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等2、调和肝脾方、调和肝脾方 特点特点:由疏肝理气药与健脾药等配伍组成:由疏肝理气药与健脾药等配伍组成 代表方剂代表方剂:四逆散

127、、逍遥散、痛泻要方: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3、调和肠胃方、调和肠胃方特点特点:由辛温药如干姜、半夏等与苦寒药黄连、黄:由辛温药如干姜、半夏等与苦寒药黄连、黄 芩等为主组成芩等为主组成代表方剂代表方剂: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4、表里双解、表里双解 特点特点:由解表药和治里药组成:由解表药和治里药组成 代表方剂代表方剂:大柴胡汤:大柴胡汤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方剂代表方剂之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组成:柴胡组成:柴胡 24g 黄芩黄芩 9g 人参人参 9g 炙甘草炙甘草6g 半夏半夏9g 生姜生姜9g 大枣大枣 4枚枚功效:和解少阳功效:和解少阳主治:主治:1、伤寒

128、少阳证、伤寒少阳证 2、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用法:水煎服,去滓,再煎。用法:水煎服,去滓,再煎。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方解:君药方解:君药柴胡(苦平,入肝胆经,其性轻清疏散,透达少柴胡(苦平,入肝胆经,其性轻清疏散,透达少 阳之邪,并能疏解经气之郁滞)阳之邪,并能疏解经气之郁滞) 臣药臣药黄芩(苦寒,入少阳胆经,清泄少阳之热,且抑黄芩(苦寒,入少阳胆经,清泄少阳之热,且抑 制柴胡之外散)制柴胡之外散) 佐药佐药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胆气犯胃,胃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胆气犯胃,胃 失和降,故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

129、呕,且生姜失和降,故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且生姜 可解半夏之毒;大枣、可解半夏之毒;大枣、 炙甘草益气健脾,助人参炙甘草益气健脾,助人参 以扶正祛邪)以扶正祛邪) 使药使药炙甘草(柴胡欲出表,黄芩欲入里,半夏降逆气,炙甘草(柴胡欲出表,黄芩欲入里,半夏降逆气, 人参补脾气,故以炙甘草来调和药性、益气和中、人参补脾气,故以炙甘草来调和药性、益气和中、 调和脾胃)调和脾胃)现代应用:现代应用:P262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三节第三节 清热方清热方涵义: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涵义: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 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解毒等作用

130、,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分类: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清分类: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清 虚热虚热 1、清气分热方、清气分热方 特点:由清热泻火药为主组成特点:由清热泻火药为主组成 代表:白虎汤代表:白虎汤 2、清营凉血方、清营凉血方 特点:由清热凉血药为主组成特点:由清热凉血药为主组成 代表:清营汤、清热地黄汤代表:清营汤、清热地黄汤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3、清热燥湿方、清热燥湿方 特点:由清热燥湿药为主或以清热药配伍化湿利特点:由清热燥湿药为主或以清热药配伍化湿利 水药为主组成水药为主组成 代表:龙胆泻肝汤、左金丸代表:龙胆泻肝汤、左金丸4、清热解毒方

131、、清热解毒方 特点:由清热解毒药为主组成特点:由清热解毒药为主组成 代表: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代表: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5、清虚热方、清虚热方 特点:由清虚热药组成特点:由清虚热药组成 代表:青蒿鳖甲汤代表:青蒿鳖甲汤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方剂代表方剂之白虎汤白虎汤组成:石膏组成:石膏 50g 知母知母 18g 粳米粳米 9g 炙甘草炙甘草6g功效:清热生津功效: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用法:水煎至米熟汤成,去滓温服用法:水煎至米熟汤成,去滓温服方解:君药方解:君药生石膏(辛甘大寒,清阳明气分大热,泻火存生石膏(辛甘大寒,清阳明气分大热,泻火存 阴以止渴阴

132、以止渴 臣药臣药知母(石膏清热之力有余,生津之力不足,加知母(石膏清热之力有余,生津之力不足,加 知母既清热又养阴生津,清热以助石膏之力,知母既清热又养阴生津,清热以助石膏之力, 养阴以恢复热邪所伤之阴)养阴以恢复热邪所伤之阴)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 佐药佐药糯米、糯米、 炙甘草(石膏为大寒质重之品,最易寒炙甘草(石膏为大寒质重之品,最易寒 凉伤中,重坠伤胃,故加入粳米,既保护胃气凉伤中,重坠伤胃,故加入粳米,既保护胃气 又养胃阴;甘草可保护胃阴)又养胃阴;甘草可保护胃阴) 使药使药炙甘草(延缓药力,调和药性)炙甘草(延缓药力,调和药性)现代应用现代应用P266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

133、分第四节第四节 泻下方泻下方涵义: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涵义: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 逐水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药物。逐水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药物。分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分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 1、寒下方寒下方 特点:由寒性的攻下药为主组成,主治里热特点:由寒性的攻下药为主组成,主治里热 积滞证积滞证 代表:大承气汤、大黄牡丹皮等代表:大承气汤、大黄牡丹皮等 2、温下方温下方 特点:由攻下药和温里药为主组成,主治里特点:由攻下药和温里药为主组成,主治里 寒证寒证 代表:大黄附子汤等代表:大黄附子汤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

134、药方剂部分3、润下方、润下方 特点:由润下药为主组成,主治肠燥便秘特点:由润下药为主组成,主治肠燥便秘 代表:麻子仁丸等代表:麻子仁丸等4、逐水方、逐水方 特点:由峻下逐水药为主组成,主治水饮内停特点:由峻下逐水药为主组成,主治水饮内停 代表:十枣汤代表:十枣汤5、攻补兼施方、攻补兼施方 特点:由泻下药与补益药为主组成,主治里实积滞而正气特点:由泻下药与补益药为主组成,主治里实积滞而正气 亏虚之证亏虚之证 代表:黄龙汤等代表:黄龙汤等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方剂代表方剂之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组成:大黄组成:大黄 12g 厚朴厚朴 24g 枳实枳实 12g 芒硝芒硝 6g功效:攻下热结功效

135、:攻下热结主治:主治:1、阳明腑实证、阳明腑实证 2、热结旁流、热结旁流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用法:水煎,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用法:水煎,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方解:君药方解:君药大黄(苦寒,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大黄(苦寒,泻热通便,荡涤肠胃) 臣药臣药芒硝(咸寒,软坚润燥,泻热通便)芒硝(咸寒,软坚润燥,泻热通便) 佐药佐药厚朴、枳实(行气导滞,消痞除满)厚朴、枳实(行气导滞,消痞除满) 四药并用,泻下与行气并重,泻下以助行气,行气以助泻四药并用,泻下与行气并重,泻下以助行气,行气以助泻 下,互增其力,而成峻下热结之剂下,互增其

136、力,而成峻下热结之剂现代应用:现代应用:P273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六节第六节 温里方温里方涵义:凡以温里药为主组成,治疗里寒证的方剂涵义:凡以温里药为主组成,治疗里寒证的方剂分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分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1、温中祛寒方、温中祛寒方 特点:由温中祛寒药(干姜、吴茱萸、花椒、生姜等)为特点:由温中祛寒药(干姜、吴茱萸、花椒、生姜等)为 主组成,主治中焦虚寒证主组成,主治中焦虚寒证 代表:代表:理中丸理中丸、吴茱萸汤吴茱萸汤等等 2、回阳救逆方、回阳救逆方 特点:由温里助阳药(附子、肉桂、干姜等)为主组成,特点:由温里助阳药(附子、肉桂、干姜等)为

137、主组成, 主治心肾阳衰证主治心肾阳衰证 代表:代表:四逆汤四逆汤等等 3、温经散寒方、温经散寒方 特点:由温经散寒药(桂枝、细辛等)为主组成,主治寒特点:由温经散寒药(桂枝、细辛等)为主组成,主治寒 凝经脉证凝经脉证 代表:代表: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等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代表方剂代表方剂之理中丸理中丸组成:人参组成:人参 干姜干姜 炙甘草炙甘草 白术白术 各各9g功效: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功效: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证及其他中焦虚寒证主治:脾胃虚寒证及其他中焦虚寒证用法:煎服或入散剂用法:煎服或入散剂方解:君药方解:君药干姜(大辛大热,温中祛寒,扶阳抑阴)干姜(大辛大热,温中

138、祛寒,扶阳抑阴) 臣药臣药人参(补中益气,扶脾胃之虚,复中焦阳气)人参(补中益气,扶脾胃之虚,复中焦阳气) 佐药佐药白术(补气健脾,且能燥湿,为脾脏燥湿第一要药白术(补气健脾,且能燥湿,为脾脏燥湿第一要药 使药使药炙甘草炙甘草 (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现代应用: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扩现代应用: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扩 张,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张,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第十四节第十四节 补虚方补虚方涵义:凡以补虚药为主组成,具有补虚扶弱,补养气涵义:凡以补虚药为主组成,具有补虚扶弱,补养气 血

139、精津,振奋脏腑功能作用,适宜于各种虚证血精津,振奋脏腑功能作用,适宜于各种虚证 的方剂。的方剂。分类:补气方、补血方、补阳方、补阴方分类:补气方、补血方、补阳方、补阴方 1、补气方补气方 特点:由人参、黄芪、白术等补气药为主组成,特点:由人参、黄芪、白术等补气药为主组成, 主治脾肺气虚证主治脾肺气虚证 代表:代表:四君子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等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2、补血方补血方 特点:由熟地、当归、芍药、阿胶等补血药为主特点:由熟地、当归、芍药、阿胶等补血药为主 组成,组成, 主治血虚证主治血虚证 代表:代表:四物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汤等等3、补阳方补阳方 特点:

140、由附子、肉桂、鹿角胶等补阳药为主组成,主治特点:由附子、肉桂、鹿角胶等补阳药为主组成,主治 肾阳虚证肾阳虚证 代表:代表:肾气丸肾气丸4、补阴方补阴方 特点:由地黄、麦冬、龟板、知母等滋养阴液的药物为特点:由地黄、麦冬、龟板、知母等滋养阴液的药物为 主组成,主治阴虚证主组成,主治阴虚证 代表:代表:六位地黄丸六位地黄丸等等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注意:注意: 1、区别真假:真虚假实证和真实假虚证、区别真假:真虚假实证和真实假虚证 2、顾及脾胃: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顾及脾胃: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 3、补益方药气味厚,入汤剂宜文火久煎、补益方药气味厚,入汤剂宜文火久煎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

141、代表方剂代表方剂之 1、四君子汤、四君子汤组成:人参(或党参)组成:人参(或党参)9g 白术白术 9g 茯苓茯苓 9g 甘草甘草 6g功效:益气健脾功效: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主治:脾胃气虚证用法:水煎服用法:水煎服方解:君药方解:君药人参(味甘微苦性温,主入脾肺二经,大补元人参(味甘微苦性温,主入脾肺二经,大补元 气,尤善补脾肺之气)气,尤善补脾肺之气) 臣药臣药白术(味苦干性温,主入脾、胃二经,可健脾、白术(味苦干性温,主入脾、胃二经,可健脾、 燥湿)燥湿) 佐药佐药茯苓(味甘淡性平,既健脾又渗湿,为补利兼茯苓(味甘淡性平,既健脾又渗湿,为补利兼 优之品)优之品) 使药使药甘草(补益脾胃

142、之气,又调和药性)甘草(补益脾胃之气,又调和药性)现代应用:现代应用:P310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2、四物汤、四物汤组成:熟地黄组成:熟地黄 12g 当归当归 9g 白芍白芍 9g 川芎川芎 6g功效:补血活血功效:补血活血主治:营血虚滞证主治:营血虚滞证用法:水煎服用法:水煎服方解:君药方解:君药熟地黄(甘温质润,长于滋阴养血)熟地黄(甘温质润,长于滋阴养血) 臣药臣药当归(补血养肝,可上入心经)当归(补血养肝,可上入心经) 佐药佐药白芍(养血敛阴,下达肝经)白芍(养血敛阴,下达肝经) 川芎(活血行气,祛淤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淤止痛) 补血为主,活血为辅,补而不滞,活而不伤补血为

143、主,活血为辅,补而不滞,活而不伤现代应用:现代应用:P312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3、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黄组成:熟地黄 24g 山萸肉山萸肉 12g 山药山药 12g 泽泻泽泻 9g 丹皮丹皮 9g 茯苓茯苓9g功效:滋阴补肾功效:滋阴补肾主治:肾阴虚证主治:肾阴虚证用法:蜜丸,浓缩丸或口服液。可入煎剂用法:蜜丸,浓缩丸或口服液。可入煎剂方解:君药方解:君药熟地(滋阴熟地(滋阴补肾补肾,填精填精益髓)益髓) 臣药臣药山萸肉(山萸肉(补肝肾涩精补肝肾涩精)山药()山药(补脾肾固精补脾肾固精) 佐药佐药泽泻(降泄肾浊,又防熟地滋腻之性)泽泻(降泄肾浊,又防熟地滋腻之性) 丹皮(

144、清泻肝火,又制山萸肉之温涩)丹皮(清泻肝火,又制山萸肉之温涩) 茯苓(淡渗脾湿,又助山药以健运)茯苓(淡渗脾湿,又助山药以健运) 六药合用,三补三泻,三阴并治,以补肾为主六药合用,三补三泻,三阴并治,以补肾为主现代应用:现代应用:P313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4、肾气丸、肾气丸组成:干地黄组成:干地黄 24g 山茱萸山茱萸 12g 山药山药 12g 泽泻泽泻 9g 茯苓茯苓9g 丹皮丹皮 9g 桂枝桂枝3g 附子附子3g 功效:温补肾阳功效: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证主治:肾阳不足证用法:丸剂或水煎服用法:丸剂或水煎服方解:君药方解:君药干地黄(今用熟地,甘温质润,滋阴补肾)干地黄(今用熟地,甘温质润,滋阴补肾) 臣药臣药山茱萸(酸温而涩,长于补肾固精)山茱萸(酸温而涩,长于补肾固精) 山药(甘平,补肾益脾)山药(甘平,补肾益脾) 附子、桂枝(少量,辛热之品,以温肾助阳)附子、桂枝(少量,辛热之品,以温肾助阳) 佐药佐药茯苓、泽泻(利水渗湿)茯苓、泽泻(利水渗湿) 丹皮(清泄肝火)丹皮(清泄肝火) 现代应用:现代应用:P315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