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初中中考复习总结学习知识点填空.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7652338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9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初中中考复习总结学习知识点填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理初中中考复习总结学习知识点填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理初中中考复习总结学习知识点填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理初中中考复习总结学习知识点填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理初中中考复习总结学习知识点填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初中中考复习总结学习知识点填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初中中考复习总结学习知识点填空.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地图三要素: _比例尺 _方向 _图例和注记图上距离2 比例尺 = _实际距离,比值愈大,比例尺愈_小3、方向:(1)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东右西(2)按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北方(3)按经纬网定方:经线指示 _ 方向,纬线指示 _ 方向。4、东西半球的划分:_20W_ 和 _160E_ 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5、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6、 亚 _洲面积最大, _大洋 _洲面积最小。7、大陆上的洲界线:亚、欧两洲界线 :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亚、非两洲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8、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2、北冰洋。9、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10、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11亚洲的地形特点: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12亚洲的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着,大陆性强,气候复杂多样。13非洲的地形:(1)高原面积广大。“高原大陆”(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14非洲的气候特点:(1)气温高。“热带大陆” 。(2)干燥地区广(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3)气候带呈南北对称分布。15非洲的矿产: “富饶的大陆” 。16 美洲概述:( 1) 位置:西、北、东三面分别临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2) 范围:以巴拿马

3、运河为界,以北为北美洲,以南为南美洲。美国以南的地区人们通常将其称为拉丁美洲。17 北美洲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受地形影响显着。18 南美洲气候:温热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面积广。19 东南亚马六甲海峡是十字路口的咽喉;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泰国)、油棕(泰国) 、椰子(菲律宾) ;水稻(泰国、越南、缅甸)20 西亚位于五海三洲两洋之地;东西方交通要冲是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气候有以干旱为特征的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21 欧洲西部大部分介于 30 60之间的北温带大多数国家属发达国家。22 南极洲有“冰雪高原”之称。23 时区

4、的划分:经度每隔 15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120 E 的地方时。24 个时区。25 日界线:大致与 180 经线一致。为照顾日界线附近的居民生活,日界线有三处弯曲。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去一日;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上一日。26 日本是地狭人稠的岛国,多山,平地狭小,多火山、地震;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森林、水力、渔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四大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海、濑户内海沿岸27 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面积居世界第一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河湖: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贝加尔湖

5、是世界最深的湖泊交通:铁路运输为主28 法国大西洋沿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河流:塞纳河流经巴黎盆地,注入英吉利海峡城市: 首都巴黎,海港马赛30 巴西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咖啡产量居世界第一,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31 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32 中国的疆域着名旅游景点:埃菲尔铁塔、卢浮宫29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从世界看中国(1)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 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领土四至点(1)最北: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2)最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3)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汇合处(4)最西:

6、新疆帕米尔高原邻国:陆上邻国有14 个,隔海相望的有6 个33 中国的三级行政区(1)省级(包括 23 个省、 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2)县级(县、县级市、自治县)(3)乡级(乡、镇)34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1)人口分布:1 平均人口密度:135 人 /km22 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2)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民族构成: 56 个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4)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35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

7、山脉: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兴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4)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5)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36 中国的气候(1)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夏季普遍高温(2)降水分布:空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间:夏秋多、冬春少(3)主要的气候类型:东半部地区自南向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

8、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为高原气候;西部高山地区表现明显的垂直 气候特点(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额拉山冈底斯山37塔里木河全长2176 千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冰雪融水38湖泊:外流湖(淡水湖) ,潘阳湖最大内流湖(咸水湖) ,青海湖最大39长江:源地流经省区注入处上中下游的划分主要支流主要的水利工程:葛洲坝、三峡工程40黄河:注入处源地流经省区上中下游的划分主要支流水能开发现状:龙羊峡、刘家峡、小浪底41 中国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2)土地资源1 土地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等

9、2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3)水资源:分布特点:地区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时间分配: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决途径:跨流域调水工程、兴修水库42 海洋资源主要的海洋资源:生物、矿产、化学资源四大渔场43 北方地区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天然森林宝库: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致在400 800mm之间,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 0一下矿产资源丰富:煤、铁、油等矿产资源丰富5 重要的工业基地:东北重工业基地和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44 南方地区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气候:热带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甘薯;工

10、业: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45 农业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农产品: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南方:水稻北方:小麦(华北:冬小麦;东北:春小麦)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1)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优质长绒棉产区。b.花生:山东、河南为主要的产区(2)油料作物:a.油菜:长江流域(2)糖料作物:a.甘蔗:主要分布于华南、四川盆地(最大产区:广西壮族自治区)b.甜菜: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北部(3)饮料作物:南方丘陵、山地为主产茶区46 重要的工业部门的分布:(1)能源工业:煤炭:我国的第一大能源。山西省的产量最多石油:第

11、二大能源。东北、华北、西北水力: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松花江上游(2)钢铁工业:东部沿海有鞍(山)本(溪)、京津唐(山)和上海等;长江沿岸有攀枝花。重庆、武汉、马鞍山等黄河流域有包头、太原47 高技术产业的四大密集区:环渤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东南沿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沿长江高技术产业密集区沿亚欧大陆桥高技术产业密集区48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选择1、 公路运输:(1)特点: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2)选择:适宜短途运输2、 铁路运输:(1)特点:速度较快、运载量较大、运价较低(2)选择:适宜长距离运送客、货(3)主要铁路干线:南北向干线:京哈线、京九线、京沪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

12、成昆线、南昆线东西向干线:滨州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等(4)重要的铁路枢纽:北京、郑州、株洲、徐州、成都3、 海洋运输:(1)特点:速度慢、运量、运价低(2)选择:适宜运大宗、笨重的货物(3)重要海港:上海、大连、天津、湛江等4、 内河航运(1)特点:运量大、投资省、运费低、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2)选择:适宜于大量、距离长、时效性不是很强的大宗货物运输5、 管道运输:(1)特点: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少、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2)选择:适宜于运输液体、气体6、 航空运输:特点:速度快、舒适、安全意义:航空运输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