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7诗五首书愤优秀课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7643722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7诗五首书愤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7诗五首书愤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7诗五首书愤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7诗五首书愤优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7诗五首书愤优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7诗五首书愤优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7诗五首书愤优秀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人:应县一中主讲人:应县一中 闫佳丽闫佳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情感。2、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歌鉴赏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2、白描、用典等手法的运用。、白描、用典等手法的运用。诗歌鉴赏方法引导1、审视题目例:梦游天姥吟留别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墨梅2、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是指了解作家各个方面的情况和他的创作知人:是指了解作家各个方面的情况和他的创作意

2、图。意图。论时:是指要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论时:是指要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该作品时所处的社会状况。作该作品时所处的社会状况。曹操短歌行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罗隐自遣罗隐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罗隐(833833年年-909-909年),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年),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大中十三年(公元859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

3、公元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867年)乃自编其文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后来又断断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十二三年就试期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十上不第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公元887887年),年),55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历任钱塘岁时归乡依吴越王,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909年(五代后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

4、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77岁。岁。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物。 乐游原乐游原 李商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 王之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读懂读懂“诗家语诗家语” 倒装倒装 省略省略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5、例例: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寻隐者不遇寻隐者不遇 贾岛贾岛 松下问童子,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云深不知处。思考以下问题:思考以下问题:如何理解题目“书愤”两字? 诗人为何事而“愤”? 陆游:南宋人。陆游:南宋人。(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1154年(29岁)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淳熙五年(1178年)(53岁),被召回临安,先

6、后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忌,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晚岁闲居故里。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岁罢官东归。 存诗存诗2400余首。他从军南郑,充满余首。他从军南郑,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

7、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6485岁)。现存诗约近岁)。现存诗约近6500首。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诗到无人爱处工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在陆游的诗中,始终贯串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在陆游的诗

8、中,始终贯串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三变”(舒位瓶水斋诗(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

9、时无与伦比。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现存词共有130首。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

10、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书愤书愤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其时诗人61岁。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语

11、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热的感情读出。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 陆游的诗今存9 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通篇都是围绕着“志”写的。 写作背景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1186),),此时他已是此时他已是6161岁的老人。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罢官在家乡山

12、阴(今浙江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绍兴)赋闲了5 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写于此时。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

13、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 此联说现在,抒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塞上长城”,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宋孝宗淳熙宋孝宗淳熙1313年春,陆游家居山阴

14、。时诗年春,陆游家居山阴。时诗人被黜在野,想山河破碎中原未复,感小人误人被黜在野,想山河破碎中原未复,感小人误国世事多艰。郁愤之情喷薄而出,遂作书愤国世事多艰。郁愤之情喷薄而出,遂作书愤。陆游曾说:。陆游曾说:“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夜有声。”英雄而无用武之地,陆游开篇直抒英雄而无用武之地,陆游开篇直抒胸臆,把自己沉浸在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引出胸臆,把自己沉浸在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引出如山的壮志豪情。面对南宋的苟安,诗人何曾如山的壮志豪情。面对南宋的苟安,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的事业竟会这样艰难。一个想过杀敌报国的事业竟会这样艰难。一个“气气”字,使全诗弥漫在志在收

15、复中原的氛围里。字,使全诗弥漫在志在收复中原的氛围里。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颔联写有两件战事。宋高宗绍兴颔联写有两件战事。宋高宗绍兴3131年年(11611161)冬,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击溃)冬,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击溃金兵。第金兵。第2 2年,宋军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大散年,宋军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大散关。一说,宋孝宗乾道关。一说,宋孝宗乾道8 8年(年(11721172),陆游入王),陆游入王炎幕僚,积极筹划北征,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炎幕僚,积极筹划北征,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不久,王炎被调回临安,宣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不久,王炎被调回临安,宣抚使府中

16、幕僚随之星散,北征成泡影。诗中,抚使府中幕僚随之星散,北征成泡影。诗中,“楼船楼船”与与“夜雪夜雪”、“铁马铁马”与与“秋风秋风”的意象,的意象,两两相合,构成两幅意气豪迈的战争画卷。诗人两两相合,构成两幅意气豪迈的战争画卷。诗人以曾经的辉煌战例与以曾经的辉煌战例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细细品味,包含了壮志难现实,形成鲜明对照,细细品味,包含了壮志难酬的愤激和辛酸。酬的愤激和辛酸。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诗人用诗人用“塞上长城塞上长城”典故明志。南朝宋文典故明志。南朝宋文帝听信谗言杀名将檀道济,檀道济说:帝听信谗言杀名将檀道济,檀道济说:“自毁

17、自毁汝万里长城。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年轻时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年轻时就立下了征战沙场、收复山河的远大志向,就立下了征战沙场、收复山河的远大志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很有舍我其谁的劲头。现实是诗人很有舍我其谁的劲头。现实是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一个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一个“空空”字,几乎是一生奋斗无成的写照。字,几乎是一生奋斗无成的写照。揽镜自照,却是两鬓先白,时日无揽镜自照,却是两鬓先白,时日无多。身世之感,国家之痛,不由人多。身世之感,国家之痛,不由人不悲从中来。不悲从中来。 尾联用诸葛亮坚持北伐故事。诸葛亮上尾联用诸葛亮坚持北伐故事。诸葛亮上表出师,忠心为主,是何

18、等慷慨。最终表出师,忠心为主,是何等慷慨。最终“未未捷身死捷身死”,但名满天下。千载而下,有谁可,但名满天下。千载而下,有谁可与之相提并论?诗人实际是与之相提并论?诗人实际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以诸葛亮自况,意在斥责朝廷上下以诸葛亮自况,意在斥责朝廷上下碌碌奸人苟安主降,也表明自己并碌碌奸人苟安主降,也表明自己并未消沉的英雄气概,恢复中原的决未消沉的英雄气概,恢复中原的决心至死不渝。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心至死不渝。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出路,转而将渺茫的希望寄托在古出路,转而将渺茫的希望寄托在古贤身上,真是万般无奈。贤身上,真是万般无奈。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或者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

19、平?或者说说诗人为何事而诗人为何事而“愤愤”? A忧愤忧愤国家国家:金人入侵、:金人入侵、国土沦国土沦陷陷、被迫迁都。、被迫迁都。B忧愤忧愤朝政朝政:求和偏安求和偏安、打击主、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战派、政治黑暗。C忧愤忧愤自己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年老体衰、功业无成、成、壮志未酬壮志未酬。早岁那知世事艰,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谁堪伯仲间。书书 愤愤“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 两次抗金

20、胜利之役。“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诗人用诗人用“楼船夜雪楼船夜雪”,“铁马秋风铁马秋风”,形象地形象地概括概括了两次战斗的胜利,具体记叙当年戍守御敌之了两次战斗的胜利,具体记叙当年戍守御敌之事,写得事,写得英姿飒爽,气概不凡英姿飒爽,气概不凡。 且此联且此联全用名词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开阔、壮盛阔、壮盛的战场画卷。的战场画卷。意象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白描手法的运用:白描手

21、法的运用: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用典使诗文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含蓄,曲折,不直露。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用典明志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万里长城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自毁汝万里长城。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出师一表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出自三国志尾联尾联用典明

22、志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诸葛坚持北伐,的推崇、仰慕之情,诸葛坚持北伐,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诸葛亮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以此自勉勉,表明他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原之志。本诗塑造了怎样的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主张抗战,英勇杀敌,忧国忧民,主张抗战,英勇杀敌,忧国忧民,遭受打击,虽壮志未酬,仍忠心不遭受打击,虽壮志未酬,仍忠心不已。已。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感情?

23、(主旨)?(主旨)答:答: 诗人借北望中原,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回顾了青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悲怆。 书愤作于淳熙十三年(书愤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1186),时),时诗人诗人6161岁。诗人一生渴望收复河山,但朝廷岁。诗人一生渴望收复河山,但朝廷投降派弄权,不图恢复,因而统一大业日趋投降派弄权,不图恢复,因而统一大业日趋渺茫。加上老之已至,时不我待,悲愤填膺渺茫。加上老之已至,时不我待,悲愤填膺也就异于寻常。最为可贵的是

24、,诗人老骥伏也就异于寻常。最为可贵的是,诗人老骥伏枥,从不枥,从不绝望,而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是绝望,而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始终渴望效法他一生的追求。他始终渴望效法诸葛亮诸葛亮“鞠躬尽瘁鞠躬尽瘁”,干一番报,干一番报国大业。国大业。这首诗这首诗语言明畅,劲健有力,沉雄浑厚,感慨语言明畅,劲健有力,沉雄浑厚,感慨苍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叹。苍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叹。被称为是陆游被称为是陆游“一生感一生感情(爱国)经历的艺术概括情(爱国)经历的艺术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激昂中透着悲怆。 放翁,无可奈何的放翁,无可奈何的你,心事浩淼的你,就你,心事浩淼的你,就归老林泉,而你的这一归老林泉,而你的这一声长叹,却在历史的长声长叹,却在历史的长空里,回荡千年。空里,回荡千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