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5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5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5课时课时 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前落实课前落实知识点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判一判 (1)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已开始缓慢下降。( ) (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 ) (3)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应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 ) (4)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知识点二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化:_等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原因:_等物质大量排放结果:紫外线辐射增强3.酸雨:_等气体大量排放,pH低于_的雨水叫酸雨。4.土地荒漠化:主要原因是_。5
2、.海洋污染:污染物和_造成的。6.生物多样性锐减:人为破坏生物_和过度捕猎造成的。知识点三 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1)构成:生物圈内所有的_,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层次_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连一连 价值 实例直接价值 a.生态功能间接价值 b.目前尚不明确的价值潜在价值 c.药用、工业原料、美学、科研价值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_保护。(2)_保护。(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教材解读1.教材118页资料分析,尤其关注增长曲线。2.教材122页图65生态农业的典型实例。3.
3、教材125页思考与讨论解决3个讨论问题。4.教材126128页阅读材料,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5.教材128页练习一中1;教材131页自我检测一中1、2,三技能应用。自我校对知识点一 1. 2. 3. 4.知识点二 1.CO2 2.氟利昂 3.SO2 5.64.植被的破坏5.石油泄漏6.栖息地环境知识点三 1.(1)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生态系统 (2)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2.c a b3.(1)就地 (2)易地考点透析考点透析考点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核心突破 1.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
4、如下:(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殊性,如实行计划生育。2.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1)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业、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了环境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
5、进一步恶化。(2)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资源减少。针对训练1.(2008山东)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右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曲线。(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 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
6、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 _。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3)1.96(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解析 人口激增状况如不能得到改善,最终会由于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太大,使环境容纳量下降,从而使人口增长呈
7、现c曲线所示的情况。根据生态学原理,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K值时,会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种群数量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即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55亿。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末端,其能量最终来自绿色植物。(3)可设定人所需能量为100单位,膳食结构调整前,所需生产者提供的能量为500.150550单位,膳食结构调整后,所需生产者提供的能量为200.180280单位,下降为调整前的28/55,即地球的承载能力可变为原来的55/281.96倍。计划生育可通过降低出生率、延长世代长度有效控制人口的增长。2.(2012南京调研)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造成在我国有限的国土中人口密
8、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 )A.年龄结构 B.出生率和死亡率C.性别比例 D.迁出率和迁入率答案 B解析 在我国人口的迁出率和迁入率是非常有限的,基本上对我国人口的影响不大。根据我国国情来看,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社会形势逐渐稳定,停止了长期的战乱,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医情况都比解放前有较大提高,死亡率降低;同时,无节制地生育使出生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因而使我国人口数量一路攀升。考点二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核心突破 1.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2.水污染及其净化【特别提醒】 (1)淡水湖泊和江河中由于氮、磷元素污染导致的藻类等微生物爆发,叫做水华。海湾水域形成的类似情况,叫做赤潮。这样的水体污染会使渔业遭
9、受重大经济损失,使邻近地域人们的饮水受到直接威胁。(2)解决水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排放。对不可避免产生的污水,要集中到处理厂进行净化。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沉降过滤、化学反应分解等,最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利用生物分解的办法降解。3.土地荒漠化(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的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等,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三北”防护林被破坏。(2)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针对训练3.(2011南京检测)上海世博联手哥本哈
10、根掀“低碳”浪潮。下列叙述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等的发展,过度使用化石燃料B.人口增长、农业发展,土地耕作频繁C.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原退化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答案 D解析 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能够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大气中的CO2含量。4.(2012东北师大附中模拟)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新思路,请据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_成分,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2)与其他自然生
11、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的不同之处是_。(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其生态学依据是_。(4)除了净化水质,人工湿地还具有旅游观光和蓄洪防旱等多方面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答案 (1)生产者 垂直(2)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解析 该湿地公园输入的城市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含有能量。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旅游观光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蓄洪防旱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考点三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核心突破 1.生物多样性的图解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
12、)直接使用价值。药用价值:如蝉蜕、人参、冬虫夏草等。工业原料:如芦苇、霍霍巴。科研价值: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将野生品种中的一些抗性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从而得到抗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美学价值:色彩缤纷的植物,神态各异的动物。(2)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土壤形成、水土保持;净化环境。(3)潜在使用价值: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3.多样性成因分析(1)从分子水平看:(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
13、作用的结果。(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4.外来物种入侵(1)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人们把在新侵入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称为侵入种。(2)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3)侵入种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占据生态位。如果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侵入种由于缺少天敌的控制,传播能力特别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间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说明
14、:引进外来物种是否可以增加物种数量、增加基因类型,要看其对当地原有物种的影响程度。针对训练5.(2012江苏)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答案 ACD解析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各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小,B错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
15、势,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6.(2011山东)根据分类学的记载,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但是每年都有新种被发现。近年来在深海中,海底3 000米的深海热泉孔周围,就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的生物。这就说明,生物界的物种有待人们去继续发现。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问题。(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根本原因是_。(2)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_的结果,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表现型主要是由于_的结果。(3)从进化角度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于_。(4)现代生物学研究
16、表明,通过_技术也可以定向创造出动植物的新品种和微生物的新类型。答案 (1)蛋白质的多样性 DNA(或基因)的多样性(2)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3)不同的环境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4)现代生物工程(或转基因、细胞融合等)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学科内综合题,涉及组成生物的化合物、变异的来源、自然选择学说、生物工程等知识内容,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生物具有多样性,可以从分子水平、进化、生态等不同层次和角度进行研究。从分子水平看,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多样性,而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特定的基因控制特定蛋白质的合成,所以遗传物质的多样性是生
17、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从生物变异的角度看,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性状主要是由于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形成的;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不同环境条件下,自然选择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现代生物学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可以不断改变生物遗传性状,如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能在较短时间创造出动植物的新品种和微生物的新类型。u方法技能方法技能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 处理污染水体、土壤常借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特别关注微生物代谢类型与环境关系。 (1)自养型微生物处理无机物污染,如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重金属污染等。 (2)异养型
18、微生物处理有机物污染,如生活污水、农药等。 (3)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充足的空气采用搅拌、通气等措施。 (4)异养厌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厌氧环境密封、池底沉积物等措施。【典例】 (2011江苏)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_。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 _。(2)与传统养
19、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_。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_,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_、_。(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_ _。(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_、_进行调控。【课堂笔记】_ _ _ _【解析】 (1)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物种数量少,恢复力稳定性高。水体受污染后生物死亡导致微生物数量增加,促进水体溶氧量下降,导致鱼类等死亡,又进一步促进环境恶化,说明调节过程中,最初的变化经调节后变化更大,从而说明
20、该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调节。(2)由图示可知,该生态系统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新增加的是生态塘和潜流湿地的工程设施。栽植水生植物或放养滤食动物,可促进对N、P的利用,从而达到水体自我净化的目的。(3)前一池塘的上层水流流入后一池塘底部,使得该水层充分与植物和动物接触,从而增加水的溶氧量和提高饵料利用率。(4)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这样后面池塘的N、P含量越来越高,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不利于植物、动物生存。(5)该养殖系统经过各个养殖塘后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因此可通过排出部分水,再补充其他水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大小进行调节。【答案】 (1)高 正反馈(2)生态塘和潜
21、流湿地 净化作用(3)增加水的溶氧量 提高饵料的利用率(4)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5)补水和排水 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循环频次)实验精讲实验精讲实验21 设计型实验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论指导 1.解题思路2.实验设计时的一般步骤(1)取材、分组、编号:取材时要注意数量和生理及发育状态相同,用具要相同等,即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不影响实验结果。(2)变量处理: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对不同组别进行变量处理,以引起不同的实验结果来实现实验目的。(3)根据需要可进行进一步相同处理:其他因素相同且最适的继续处理。(4)检测、观察、统计、比较:必须找出具体的观察和记录对象,观察、
22、记录、统计、比较实验数据和现象。实战演练 【例】 .长江的水体污染是由流入长江的次级河流(城市生活污水)污染引起的,某小组利用人工浮床技术对次级河流中水质净化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图中植物的作用是_。该植物采收后,可以直接用作饲料,也可干燥处理后用来提取某些金属元素。(2)该小组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了“菰(茭白)和菖蒲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株数应_。(3)该小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从此表中看出,该小组研究的因变量为_,你从表中得出的结论是_ _。.为探究菖蒲对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1)实验目的:(略)(2)实
23、验材料:从不同地点采集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混合污水、普通池塘水4种水样;菖蒲若干;透明玻璃缸若干个;测定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的需氧量)和总氮量的设备。(3)请写出实验步骤:_【解析】 .人工浮床的原理就是利用浮床植物发达的根系吸附大量悬浮物,靠其中的微生物降解和吞噬作用净化水中的污染物,其次浮床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还能利用水中的氮、磷污染物。另外,人工浮床通过遮光作用来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繁殖,可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透明度。每一实验组的植物数量应相同,且要具有一定数量,避免因统计误差对实验的影响。.依据实验目的应分别测定菖蒲对四种污水的净化效果,在放入菖蒲前应事先测定并
24、记录起始数据,实验中应选择长势相似的菖蒲以消除实验误差。【答案】 .(1)吸收水中的化学元素(2)多株且相等(3)污水中N、P含量 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或菖蒲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菰和混合种植).(3)取四个透明玻璃缸,编号,分别放入等量的上述4种水样;分别测定四个容器中的BOD和总氮量,记录数据。分别放入等量的长势相似的菖蒲,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测定四个容器中的BOD和总氮量,记录数据。重复上述实验3次(或3次以上),记录数据并求平均值。u高考随堂考向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2011山东)分析数据
25、,了解国情。人口状况是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下面是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基本情况(不包括港、澳、台)。(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总量变化明显,2010年比1953年增长了225.4%B.与1990年2000年相比较,2000年2010年人口净增长量上升C.1964年014岁人口数量多于1982年014岁人口数量D.2010年1564岁人口数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国人口数量(2)从人口结构柱状图可以看出,自1964年以来01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呈_趋势,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呈_趋势。(3)1964年以来,我国人口总量的变化使得人
26、均耕地面积占有量_。答案 (1)D(2)下降 上升(3)减少(下降或降低)解析 (1)2010年与1953年相比,人口总量增长为:(13.405.94)5.94125.6%;1990年2000年的人口净增量为12.6611.341.32(亿),2000年2010年的人口净增量为13.4012.660.74(亿),说明人口净增量下降;1964年014岁人口数量为6.9540.69%2.828(亿),1982年014岁人口数量为10.0833.59%3.386(亿);2010年1564岁人口数量为13.4074.58%9.994(亿),这一数字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国人口数量。(2)分析人口结构
27、柱状图可知,自1964年以来01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下降,而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3)人口数量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2.(2008大纲全国)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问题。(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 _。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和_这两种非生物因素。(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组,理由是_ _。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_于乙组的,理由是_
28、_。(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人。答案 (1)无机盐(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光 氧(2)乙 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CO2,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 大 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O2,使水中含O2量上升(3)蓝藻 浮游动物 鱼解析 蓝藻大规模爆发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而富营养化是由于N、P等元素超标导致的。由于蓝藻大量繁殖,浮在水面上遮盖了阳光,从而导致水面下光照不足,同时由于夜晚大量的蓝藻进行呼吸作用,导致水体中严重缺氧,使得大量的水草及鱼虾死亡。由此可以很容易答出(1)、(2)两题。对于食物链
29、的问题,应该注意:食物链的开始一定是生产者,因此蓝藻作为生产者写在第一个空中,而蓝藻可以成为一些小型的浮游动物的食物,小型的浮游动物又作为鱼类的食物,则这个食物链可以很容易完成。考向二 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3.(2010北京)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和群落演替中的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等知识。生物多样性是与自
30、然环境的多样性相对应的,A错;群落演替过程就是物种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的过程,B错;物种多样性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稳定性高,C对;遗传多样性低的种群当所处的环境发生改变时,可能会因无适应环境的个体而灭绝,D错。4.(2010江苏)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菖蒲、芦苇、睡莲 25% 30种 改造后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10% 20种 改造前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植被覆盖率 植物种类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
31、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答案 D解析 从表中看出,改造后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较多,应是增加了湿地面积,从而使植物多样性加大,气候条件得到改善,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提供生产、生活物质。5.(2011安徽)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 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的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_。(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_,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答案 (1)所处的营养级低,属于第二营养级(2)化学信息(3)基因交流(4)环境容纳量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功能。(1)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特点,由于华南虎是肉食性动物,而大熊猫是植食性动物,营养级低,所以生存优势强。(2)大熊猫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是化学信息。(3)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属于同一物种,可以进行基因交流。(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减小环境阻力,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提高种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