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诗词五首 望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7640947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诗词五首 望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诗词五首 望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诗词五首 望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诗词五首 望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诗词五首 望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诗词五首 望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诗词五首 望课件 新人教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五首诗词五首 春望春望杜杜 甫甫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李白合称“李杜李杜”。 后世称其“杜杜拾遗、杜工部拾遗、杜工部”。其诗现存1400多首,广泛地反应了唐王朝从盛而衰的社会现实,构成了一幅幅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其诗被称为“诗诗史史”,让被后人称为“诗圣诗圣”。代表作品有望岳望岳春望春望“三吏三吏”“”“三别三别”等。 春望选自杜诗详注卷四。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

2、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都城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背景资料背景资料 安史之乱,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

3、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知识链接知识链接溅溅( ) )搔搔( ) 簪簪( )检查预习检查预习JIJI N Nsosozn zn 春春 望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朗读指导朗读指导 春望春望一诗抓住哪些词语和意象来表达心情?一诗抓住哪些词语和意象来表达心情?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国“破”国家支离破碎; 草木“深”更令人满目凄凉;花溅泪、鸟惊心衬托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强烈伤痛的感情; “抵万金”表达诗人对妻子儿女及家中亲人的思念;“搔”不胜簪:头发稀疏不能插针簪,衰老得快,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题目中的题目

4、中的“望望”统领了哪几句诗?这几句诗写景统领了哪几句诗?这几句诗写景的角度是如何变换的?的角度是如何变换的?内容探究内容探究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联写了哪几个形象一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这是一幅论陷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论陷,城池残破,山河依旧,乱草丛生,满目凄然。“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写出了诗人怎样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的心情?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心底的

5、哀愁。“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赏析名句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品味赏析品味赏析 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 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甫的春望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

6、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写法探究写法探究 如何理解如何理解春望春望一诗中诗人的形象?一诗中诗人的形象?鉴赏评价鉴赏评价 读了全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中,目睹春华,耳闻鸟啼,感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乱早日平息,他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发现少得都有些插不住簪子了。一位思家恋国、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在春望一诗中反映了安史之乱带来的灾难,也表

7、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当七年之后诗人听到官兵胜利的消息后又会是怎么样的呢?试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比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春望一诗中,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已经溶入了他的血液!他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总是能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广大黎民的苦痛,他总是坎坷不幸的,但他也总是令人敬仰的!他的生活总在苦难的谷底,但他的思想永在巍峨的巅峰!总总 结结 翘首望京翘首望京结构图示结构图示春春 望望国都破国都破草木深(见)草木深(见)花溅泪花溅泪鸟惊心(感)鸟惊心(感)思念家人思念家人烽火连烽火连家书少(盼)家书少(盼)白发稀白发稀不胜簪(思)不胜簪(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