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十章温热论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7619562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1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篇十章温热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下篇十章温热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下篇十章温热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下篇十章温热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下篇十章温热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篇十章温热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篇十章温热论(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篇第十九章温热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叶天士温热论关于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卫气营血治疗原则的论述;+2.熟悉温热论关于风温传变及治疗特点的论述。+3.熟悉叶天士的主要著作,学术思想及其对温病学的贡献。一、概述一、概述+ (一)、一)、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晚年号:上津老人,生于清初康熙6年,殁于乾隆11年,即1667-1746年。叶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叶氏以其立德、立功、立言的为医最高境界+(二)、温热论简介温热论简介+据载本篇是叶天士游于洞庭山,门人顾景文随之舟中,以叶氏口述的内容整理而成。,具体成书年代不详。+成书之后世传有两个版本:+华本:载于临证

2、指南医案名为温热论王孟英又收载于温热经纬名为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唐本:载于吴医汇讲名为温热证治章虚谷收于医门棒喝名为叶天士温病论+教材以华本为据,共列37条,对原文顺序稍作修改,并冠以标题。+(三)、学术思想学术思想+(四)、内容要点(四)、内容要点+二、原文选释二、原文选释+(一)、一)、温病大纲温病大纲+A.温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与伤寒的区别温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与伤寒的区别+ 原文原文 :P166 1 背诵背诵+ 提提要要 :本本条条为为温温病病证证治治的的总总纲纲,概概括括了了温温病病的的病病因因,感邪途径,发病部位,传变,并提出温病与伤寒的区别。感邪途径,发病部位,传变,并提出温病

3、与伤寒的区别。+ 释译释译 :+ 分析分析 :+1.1.关于温病的病因关于温病的病因+2.2.何谓何谓“上受上受”?+ a.指口与鼻+ b.先犯手太阴肺+ c.与伤寒下受膀胱经相对而言第一种认识较妥+3.3.“逆传逆传”之义之义+a.逆逆传传与与顺顺传传相相对对而而言言,指指温温邪邪不不按按卫卫气气营营血血传传变变规规律律传变,如王孟英注释;传变,如王孟英注释;+b.代表病情的突变病势陷重;代表病情的突变病势陷重;+c.以五行生克解释,如章虚谷注释;以五行生克解释,如章虚谷注释;+d.从生理上认识从生理上认识“肺与心包相通,故肺热最易入心肺与心包相通,故肺热最易入心”;+以上王孟英从原文字义结

4、合临床推论认识逆以上王孟英从原文字义结合临床推论认识逆传较切合实际。传较切合实际。 +4.4.是否所有温病起病均是否所有温病起病均“首先犯肺首先犯肺”?+否!“上受”之说不能包括温病的起病形式,叶氏在此主要是指风温一类的新感温病。+5.5.温病与伤寒的异同温病与伤寒的异同+“同”字指温病与伤寒在辨证方面有相同之处,即其发展均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两者均用了卫气营血分析病机变化,故日同;+“大异”指由于在病因上两者有寒温之别,所犯具体部位不同,因此,治疗各异。+A.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卫气营血辨证方法+ 原文原文 :P1672 背诵背诵+ 提提要要 :概述了卫气营血病机浅深层次及卫气营血证候的不同治

5、法。本条集中体现叶氏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纲领的精神,对温病的病机变化,病理特点,辨证治疗提出了杰出的见解。+ 释译释译 :+1.1.卫气营血病机浅深层次+一般说,温病按卫气营血传变;+2.2.温病卫气营血不同阶段的治疗+ 分析分析 :+1.1.卫气营血间的关系+2.2.卫气营血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3.3.关于温病卫气营血不同阶段的治疗+a.对对“在卫汗之可也在卫汗之可也”的认识的认识+b.对对“方可方可”的理解的理解+ 叶叶氏氏用用“方方可可”二二字字,说说明明清清气气之之品品不不可可滥滥用用早早用用,用用之反凉遏邪气,必须明辨。之反凉遏邪气,必须明辨。+c.“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6、d.“凉血散血凉血散血”之义之义+(二)、二)、邪在肺卫邪在肺卫+ 原文原文 :P168 3 背诵背诵+ 提提要要 :进一步讨论了温病与伤寒在传变上的区别,并论证温病初起邪在肺卫及兼夹证的治疗。+ 释译释译 :+1.温病与伤寒在传变上的区别+2.2.肺卫证的治疗治宜:辛凉轻剂+兼夹证的治疗:夹风辛凉轻剂加牛蒡、薄荷透风于热外;夹湿辛凉轻剂加芦根、滑石渗湿于热下+ 分析分析 :+1.对“辛凉轻剂”的认识+2.何谓“透透风风于于热热外外”,“渗渗湿湿于于热热下下”+透风于热外:透风于热外:指疏风透邪:+渗渗湿湿于于热热下下:即分利湿邪,使湿从小便出,湿与热相孤。+ 原文原文 :P167 4 熟记熟

7、记+ 提提要要 :紧接上条进一步阐明温病夹风和夹湿的证候特点,以及与伤寒的鉴别。+释译释译 :+1.温病夹风的证候特点+辨证要点:清窍必干(头面部目耳鼻口+诸窍)+ 两两阳相劫:阳相劫:+温病夹风易燥生病机:+ 水主之气不能上荣+2.2.温病夹湿的证候特点+ 辨证要点:清窍壅塞(头昏重,鼻阻,耳聋,胸闷)+湿与温+合蒙蔽于上+病机:浊邪害清浊邪害清+3.温病夹湿与伤寒的区别+同点:均属阴邪,易郁阻阳气,可见恶寒,头昏重,身重等症+不同:伤寒:多有变证+湿热:传变慢,病程长,多在足太阴不移+ 分析分析 :+1.1.何谓“两阳相劫两阳相劫”,“浊邪害清浊邪害清”+两两阳阳相相劫劫:两阳指风与热两种

8、病邪,风与热均属阳邪,两阳相合,风火交炽,必耗劫津液殷伤则火愈炽,头面部目耳鼻口诸窍无津上荣,出现干燥的现象。+浊邪害清:浊邪害清:浊邪指湿热之邪,清:清窍,湿与温合相互蕴蒸,蒙蔽于上,阻遏人体上升的清阳之气导致清窍壅塞。+(三)、(三)、 流连气分流连气分+1.1.战汗战汗+ 原文原文 :P169 7 熟读熟读+ 提提要要 :论述温邪流连气分的治法,以及战汗的机理,转归和诊治上的注意事项+ 释译释译 :+1.温邪流连气分的治法+通过战汗促使病邪外解,采用的治疗大法是:“益胃”.+2.战汗的原因、病机、症状和处理+2.2.邪留三焦邪留三焦+ 原原文文 :P172 8 背背诵诵“再再论论分分消消

9、上上下下之之势势”+ 提提要要 :论述邪留三焦气分的病理、治疗及转归+ 释译释译 :+1.邪留三焦气分形成的原因病机+温邪久羁留于三焦,可引起人体气机郁滞水道不通,内生痰湿,痰湿与温邪互结于三焦,加重气机郁滞。+2.治疗:+分消上下+3.转归:+治之得法,气机宣通,痰湿得化则犹可望战汗而解,+治不得法则可成里结+ 分析分析 :+何谓“分消上下”?+又称“分消走泄”即用开上、畅中、导下的方法以宣展三焦气机,疏导三焦运行,同时泄走郁阻三焦的痰湿病邪。+代表方:温胆汤药如杏仁、厚朴、茯苓等+3.3.里结阳明里结阳明+ 原文原文 :P174 9 背诵背诵“伤寒大便溏伤寒大便溏以粪燥为无湿也以粪燥为无湿

10、也”+ 提提要要 :论述邪留三焦气分进一步发展而致湿热里结阳明治疗及与伤寒下法的区别+ 释译释译 :+1.湿热里结阳明形成的原因病机+温邪久羁留于三焦,湿热不解,可致湿热与肠道积滞相交结而成里结,结的部位在胃与肠,以肠为主。+2.治疗:+轻法频下+1.湿热里结阳明和伤寒攻下的区别+湿热里结伤寒腑实+病机湿热与积滞搏结胃肠邪热在里劫烁津液+下法的力度下之宜轻下之宜猛+(重浊非能速化)(急下存阴)+邪 尽 标 准 硬 为 无 湿 溏为邪尽+ 分析分析 :+1.关于湿热里结的证候特点+ 叶氏仅描述大便溏,据历代记载及临床观察,大多见:大便溏垢,便下不爽,或如败酱,或如藕泥,腹痛阵作,胸闷脘痞,舌红苔

11、腻或黄腻。+2.“不可以气血之分”之义+(四)、(四)、 邪陷营血邪陷营血+ 原文原文:(P168 4 、5) +提要提要 :撤去气药,凉血清营透热,清火解毒(自学)+(五)、论湿(五)、论湿+ 原原文文 :P177 12 背背诵诵“伤伤寒寒大大便便溏溏以以粪粪燥燥为为无无湿湿也也”+ 提要提要 :论述湿热性质疾病的病机及治疗+ 释译释译 :+1.湿热的致病特点+叶氏强调外湿与内湿相结合为患,外湿与自然界气候环境密切相。+2.湿热病的治疗要重视患者的体质状况:+重点强调了阳气及津液两个方面。+1.湿热病的病理机制与体质的关系+2.热病救阴和通阳法的运用+叶氏认为温病病变过程中应用清热养阴法较多,也易掌握,然而,湿与热由于胶结难解,过用寒凉清热则易凉遏邪气,有碍化湿;若过用芳燥花湿,又可助长热势,因此,要舒通阳气较难,故日:“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但热病救阴不在于补血养血,而是在于顾护热体的津液和防止汗泄过多。+通阳并非用温通,温补之品,而是在于化气利湿,宣展气机,宣通阳气,同时,利小便。+ 分析分析 :+1.1.“胃湿”与“脾湿”的含义+分别指湿热归于胃,湿从热化,及湿热留滞太阴脾,从湿化之义;2.关于“湿盛阳微”:是指感受湿邪困遏,损伤阳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